协议解析源码
‘壹’ tcp/ip 源码剖析 怎么样
先认清你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吧, 是应用层面方向还是内核协议栈
应用层面,我不是很了解
内核协议栈个人学习流程大概如下:
首先看TCP/IP卷2,理解2层(MAC地址), 3层(IP, 路由),4层(TCP,UDP,ICMP,IGMP)
这里主要理解的框架,先把网络协议层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理一遍
然后,建议你看<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 能看英文版最好
按照那本书的目录,找找网上的资料
稍微理解下sk_buff和net_device这两个结构
(不要想着去看懂, 要完全看懂这个结构,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而且还要结合网络子系统中的各个应用)
然后,直接把整本书完整看一遍,不要刻意去扣细节,第1遍看这本书只是为了把网络子系统的内部框架建立起来
看完1遍,肯定有自己的见解了,然后,再根据自己需要的,去扣代码细节
代码方面,建议不要找最新的代码,我看这本书选的2.6.16的,最新代码的话,和这本书对应不上,不便于理解基础
<深入理解Linux网络技术内幕> 这本书,除了没有TCP/UDP的详细解说,至少我没发现比他还好的书
‘贰’ 如何开发自己的HttpServer-NanoHttpd源码解读
1.能接受HttpRequest并返回HttpResponse
2.满足一个Server的基本特征,能够长时间运行
关于Http协议一般HttpServer都会声明支持Http协议的哪些特性,nanohttpd作为一个轻量级的httpserver只实现了最简单、最常用的功能,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学习很多。
首先看下NanoHttpd类的start函数
[java] view plain
public void start() throws IOException {
my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
myServerSocket.bind((hostname != null) ? 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name, myPort) : new InetSocketAddress(myPort));
myThread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do {
try {
final Socket finalAccept = myServerSocket.accept();
registerConnection(finalAccept);
finalAccept.setSoTimeout(SOCKET_READ_TIMEOUT);
final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finalAccept.getInputStream();
asyncRunner.exec(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ull;
try {
outputStream = finalAccept.getOutputStream();
TempFileManager tempFileManager = tempFileManagerFactory.create();
HTTPSession session = new HTTPSession(tempFileManager, 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finalAccept.getInetAddress());
while (!finalAccept.isClosed()) {
session.execute();
}
} catch (Exception e) {
// When the socket is closed by the client, we throw our own SocketException
// to break the "keep alive" loop above.
if (!(e instanceof SocketException && "NanoHttpd Shutdown".equals(e.getMessage()))) {
e.printStackTrace();
}
} finally {
safeClose(outputStream);
safeClose(inputStream);
safeClose(finalAccept);
unRegisterConnection(finalAccept);
}
}
});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while (!myServerSocket.isClosed());
}
});
myThread.setDaemon(true);
myThread.setName("NanoHttpd Main Listener");
myThread.start();
}
1.创建ServerSocket,bind制定端口
2.创建主线程,主线程负责和client建立连接
3.建立连接后会生成一个runnable对象放入asyncRunner中,asyncRunner.exec会创建一个线程来处理新生成的连接。
4.新线程首先创建了一个HttpSession,然后while(true)的执行httpSession.exec。
这里介绍下HttpSession的概念,HttpSession是java里Session概念的实现,简单来说一个Session就是一次httpClient->httpServer的连接,当连接close后session就结束了,如果没结束则session会一直存在。这点从这里的代码也能看到:如果socket不close或者exec没有抛出异常(异常有可能是client段断开连接)session会一直执行exec方法。
一个HttpSession中存储了一次网络连接中server应该保存的信息,比如:URI,METHOD,PARAMS,HEADERS,COOKIES等。
5.这里accept一个client的socket就创建一个独立线程的server模型是ThreadServer模型,特点是一个connection就会创建一个thread,是比较简单、常见的socket server实现。缺点是在同时处理大量连接时线程切换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如果有兴趣可以了解更加高效的NIO实现方式。
当获得client的socket后自然要开始处理client发送的httprequest。
Http Request Header的parse:
[plain] view plain
// Read the first 8192 bytes.
// The full header should fit in here.
// Apache's default header limit is 8KB.
// Do NOT assume that a single read will get the entire header at once!
byte[] buf = new byte[BUFSIZE];
splitbyte = 0;
rlen = 0;
{
int read = -1;
try {
read = inputStream.read(buf, 0, BUFSIZE);
} catch (Exception e) {
safeClose(inputStream);
safeClose(outputStream);
throw new SocketException("NanoHttpd Shutdown");
}
if (read == -1) {
// socket was been closed
safeClose(inputStream);
safeClose(outputStream);
throw new SocketException("NanoHttpd Shutdown");
}
while (read > 0) {
rlen += read;
splitbyte = findHeaderEnd(buf, rlen);
if (splitbyte > 0)
break;
read = inputStream.read(buf, rlen, BUFSIZE - rlen);
}
}
1.读取socket数据流的前8192个字节,因为http协议中头部最长为8192
2.通过findHeaderEnd函数找到header数据的截止位置,并把位置保存到splitbyte内。
[java] view plain
if (splitbyte < rlen) {
inputStream.unread(buf, splitbyte, rlen - splitbyte);
}
parms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if(null == headers) {
headers = new HashMap<String, String>();
}
1.http协议规定header和body之间使用两个回车换行分割
1.Http协议第一行是Method URI HTTP_VERSION
2.后面每行都是KEY:VALUE格式的header
3.uri需要经过URIDecode处理后才能使用
4.uri中如果包含?则表示有param,httprequest的param一般表现为:/index.jsp?username=xiaoming&id=2
下面是处理cookie,不过这里cookie的实现较为简单,所以跳过。之后是serve方法,serve方法提供了用户自己实现httpserver具体逻辑的很好接口。在NanoHttpd中的serve方法实现了一个默认的简单处理功能。
[java] view plain
发送response的步骤如下:
1.设置mimeType和Time等内容。
2.创建一个PrintWriter,按照HTTP协议依次开始写入内容
3.第一行是HTTP的返回码
4.然后是content-Type
5.然后是Date时间
6.之后是其他的HTTP Header
7.设置Keep-Alive的Header,Keep-Alive是Http1.1的新特性,作用是让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保持一个长链接。
8.如果客户端指定了ChunkedEncoding则分块发送response,Chunked Encoding是Http1.1的又一新特性。一般在response的body比较大的时候使用,server端会首先发送response的HEADER,然后分块发送response的body,每个分块都由chunk length\r\n和chunk data\r\n组成,最后由一个0\r\n结束。
9.如果没指定ChunkedEncoding则需要指定Content-Length来让客户端指定response的body的size,然后再一直写body直到写完为止。
‘叁’ http协议解析 请求行的信息怎么提取 c语言源码
实现步骤:
1)用Wireshark软件抓包得到test.pcap文件
2)程序:分析pcap文件头 -> 分析pcap_pkt头 -> 分析帧头 -> 分析ip头 -> 分析tcp头 -> 分析http信息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time.h>
#define BUFSIZE 10240
#define STRSIZE 1024
typedef long bpf_int32;
typedef unsigned long bpf_u_int32;
typedef unsigned short u_short;
typedef unsigned long u_int32;
typedef unsigned short u_int16;
typedef unsigned char u_int8;
//pacp文件头结构体
struct pcap_file_header
{
bpf_u_int32 magic; /* 0xa1b2c3d4 */
u_short version_major; /* magjor Version 2 */
u_short version_minor; /* magjor Version 4 */
bpf_int32 thiszone; /* gmt to local correction */
bpf_u_int32 sigfigs; /* accuracy of timestamps */
bpf_u_int32 snaplen; /* max length saved portion of each pkt */
bpf_u_int32 linktype; /* data link type (LINKTYPE_*) */
};
//时间戳
struct time_val
{
long tv_sec; /* seconds 含义同 time_t 对象的值 */
long tv_usec; /* and microseconds */
};
//pcap数据包头结构体
struct pcap_pkthdr
{
struct time_val ts; /* time stamp */
bpf_u_int32 caplen; /* length of portion present */
bpf_u_int32 len; /* length this packet (off wire) */
};
//数据帧头
typedef struct FramHeader_t
{ //Pcap捕获的数据帧头
u_int8 DstMAC[6]; //目的MAC地址
u_int8 SrcMAC[6]; //源MAC地址
u_short FrameType; //帧类型
} FramHeader_t;
//IP数据报头
typedef struct IPHeader_t
{ //IP数据报头
u_int8 Ver_HLen; //版本+报头长度
u_int8 TOS; //服务类型
u_int16 TotalLen; //总长度
u_int16 ID; //标识
u_int16 Flag_Segment; //标志+片偏移
u_int8 TTL; //生存周期
u_int8 Protocol; //协议类型
u_int16 Checksum; //头部校验和
u_int32 SrcIP; //源IP地址
u_int32 DstIP; //目的IP地址
} IPHeader_t;
//TCP数据报头
typedef struct TCPHeader_t
{ //TCP数据报头
u_int16 SrcPort; //源端口
u_int16 DstPort; //目的端口
u_int32 SeqNO; //序号
u_int32 AckNO; //确认号
u_int8 HeaderLen; //数据报头的长度(4 bit) + 保留(4 bit)
u_int8 Flags; //标识TCP不同的控制消息
u_int16 Window; //窗口大小
u_int16 Checksum; //校验和
u_int16 UrgentPointer; //紧急指针
}TCPHeader_t;
//
void match_http(FILE *fp, char *head_str, char *tail_str, char *buf, int total_len); //查找 http 信息函数
//
int main()
{
struct pcap_file_header *file_header;
struct pcap_pkthdr *ptk_header;
IPHeader_t *ip_header;
TCPHeader_t *tcp_header;
FILE *fp, *output;
int pkt_offset, i=0;
int ip_len, http_len, ip_proto;
int src_port, dst_port, tcp_flags;
char buf[BUFSIZE], my_time[STRSIZE];
char src_ip[STRSIZE], dst_ip[STRSIZE];
char host[STRSIZE], uri[BUFSIZE];
//初始化
file_header = (struct pcap_file_header *)malloc(sizeof(struct pcap_file_header));
ptk_header = (struct pcap_pkthdr *)malloc(sizeof(struct pcap_pkthdr));
ip_header = (IPHeader_t *)malloc(sizeof(IPHeader_t));
tcp_header = (TCPHeader_t *)malloc(sizeof(TCPHeader_t));
memset(buf, 0, sizeof(buf));
//
if((fp = fopen(“test.pcap”,”r”)) == NULL)
{
printf(“error: can not open pcap file\n”);
exit(0);
}
if((output = fopen(“output.txt”,”w+”)) == NULL)
{
printf(“error: can not open output file\n”);
exit(0);
}
//开始读数据包
pkt_offset = 24; //pcap文件头结构 24个字节
while(fseek(fp, pkt_offset, SEEK_SET) == 0) //遍历数据包
{
i++;
//pcap_pkt_header 16 byte
if(fread(ptk_header, 16, 1, fp) != 1) //读pcap数据包头结构
{
printf(“\nread end of pcap file\n”);
break;
}
pkt_offset += 16 + ptk_header->caplen; //下一个数据包的偏移值
strftime(my_time, sizeof(my_time), “%Y-%m-%d %T”, localtime(&(ptk_header->ts.tv_sec))); //获取时间
// printf(“%d: %s\n”, i, my_time);
//数据帧头 14字节
fseek(fp, 14, SEEK_CUR); //忽略数据帧头
//IP数据报头 20字节
if(fread(ip_header, sizeof(IPHeader_t), 1, fp) != 1)
{
printf(“%d: can not read ip_header\n”, i);
break;
}
inet_ntop(AF_INET, (void *)&(ip_header->SrcIP), src_ip, 16);
inet_ntop(AF_INET, (void *)&(ip_header->DstIP), dst_ip, 16);
ip_proto = ip_header->Protocol;
ip_len = ip_header->TotalLen; //IP数据报总长度
// printf(“%d: src=%s\n”, i, src_ip);
if(ip_proto != 0×06) //判断是否是 TCP 协议
{
continue;
}
//TCP头 20字节
if(fread(tcp_header, sizeof(TCPHeader_t), 1, fp) != 1)
{
printf(“%d: can not read ip_header\n”, i);
break;
}
src_port = ntohs(tcp_header->SrcPort);
dst_port = ntohs(tcp_header->DstPort);
tcp_flags = tcp_header->Flags;
// printf(“%d: src=%x\n”, i, tcp_flags);
if(tcp_flags == 0×18) // (PSH, ACK) 3路握手成功后
{
if(dst_port == 80) // HTTP GET请求
{
http_len = ip_len – 40; //http 报文长度
match_http(fp, “Host: “, “\r\n”, host, http_len); //查找 host 值
match_http(fp, “GET “, “HTTP”, uri, http_len); //查找 uri 值
sprintf(buf, “%d: %s src=%s:%d dst=%s:%d %s%s\r\n”, i, my_time, src_ip, src_port, dst_ip, dst_port, host, uri);
//printf(“%s”, buf);
if(fwrite(buf, strlen(buf), 1, output) != 1)
{
printf(“output file can not write”);
break;
}
}
}
} // end while
fclose(fp);
fclose(output);
return 0;
}
//查找 HTTP 信息
void match_http(FILE *fp, char *head_str, char *tail_str, char *buf, int total_len)
{
int i;
int http_offset;
int head_len, tail_len, val_len;
char head_tmp[STRSIZE], tail_tmp[STRSIZE];
//初始化
memset(head_tmp, 0, sizeof(head_tmp));
memset(tail_tmp, 0, sizeof(tail_tmp));
head_len = strlen(head_str);
tail_len = strlen(tail_str);
//查找 head_str
http_offset = ftell(fp); //记录下HTTP报文初始文件偏移
while((head_tmp[0] = fgetc(fp)) != EOF) //逐个字节遍历
{
if((ftell(fp) – http_offset) > total_len) //遍历完成
{
sprintf(buf, “can not find %s \r\n”, head_str);
exit(0);
}
if(head_tmp[0] == *head_str) //匹配到第一个字符
{
for(i=1; i<head_len; i++) //匹配 head_str 的其他字符
{
head_tmp[i]=fgetc(fp);
if(head_tmp[i] != *(head_str+i))
break;
}
if(i == head_len) //匹配 head_str 成功,停止遍历
break;
}
}
// printf(“head_tmp=%s \n”, head_tmp);
//查找 tail_str
val_len = 0;
while((tail_tmp[0] = fgetc(fp)) != EOF) //遍历
{
if((ftell(fp) – http_offset) > total_len) //遍历完成
{
sprintf(buf, “can not find %s \r\n”, tail_str);
exit(0);
}
buf[val_len++] = tail_tmp[0]; //用buf 存储 value 直到查找到 tail_str
if(tail_tmp[0] == *tail_str) //匹配到第一个字符
{
for(i=1; i<tail_len; i++) //匹配 head_str 的其他字符
{
tail_tmp[i]=fgetc(fp);
if(tail_tmp[i] != *(tail_str+i))
break;
}
if(i == tail_len) //匹配 head_str 成功,停止遍历
{
buf[val_len-1] = 0; //清除多余的一个字符
break;
}
}
}
// printf(“val=%s\n”, buf);
fseek(fp, http_offset, SEEK_SET); //将文件指针 回到初始偏移
}
‘肆’ 几种开发者常见的开源软件协议的分析与介绍
本文主要是针对几种开发者常见的开源软件协议的分析与介绍。
Mozilla Public License
MPLLicense,允许免费重发布、免费修改,但要求修改后的代码版权归软件的发起者。这种授权维护了商业软件的利益,,它要求基于这种软件得修改无偿贡献版权给该软件。这样,围绕该软件得所有代码得版权都集中在发起开发人得手中。但MPL是允许修改,无偿使用得。MPL软件对链接没有要求。
BSD开源协议
BSD开源协议是一个给于使用者很大自由的协议。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 当你发布使用了BSD协议的代码,或则以BSD协议代码为基础做二次开发自己的产品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如果再发布的产品中包含源代码,则在源代码中必须带有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2. 如果再发布的只是二进制类库/软件,则需要在类库/软件的文档和版权声明中包含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3. 不可以用开源代码的作者/机构名字和原来产品的名字做市场推广。
BSD代码鼓励代码共享,但需要尊重代码作者的着作权。BSD由于允许使用者修改和重新发布代码,也允许使用或在BSD代码上开发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因此是对商业集成很友好的协议。而很多的公司企业在选用开源产品的时候都首选BSD协议,因为可以完全控制这些第三方的代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修改或者二次开发。
Apache Licence 2.0
Apache Licence是着名的非盈利开源组织Apache采用的协议。该协议和BSD类似,同样鼓励代码共享和尊重原作者的着作权,同样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作为开源或商业软件)。需要满足的条件:
1. 需要给代码的用户一份Apache Licence
2. 如果你修改了代码,需要再被修改的文件中说明。
3. 在延伸的代码中(修改和有源代码衍生的代码中)需要带有原来代码中的协议,商标,专利声明和其他原来作者规定需要包含的说明。
4. 如果再发布的产品中包含一个Notice文件,则在Notice文件中需要带有Apache Licence。你可以在Notice中增加自己的许可,但不可以表现为对Apache Licence构成更改。
Apache Licence也是对商业应用友好的许可。使用者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修改代码来满足需要并作为开源或商业产品发布/销售。
GPL
GPL许可证是自由软件的应用最广泛的软件许可证,人们可以修改程式的一个或几个副本或程式的任何部分,以此形成基于这些程式的衍生作品。必须在修改过的档案中附有明显的说明:您修改了此一档案及任何修改的日期。您必须让您发布或出版的作品,包括本程式的全部或一部分,或内含本程式的全部或部分所衍生的作品,允许第三方在此许可证条款下使用,并且不得因为此项授权行为而收费。
LGPL
Linux就是采用了GPL。GPL协议和BSD,ApacheLicence等鼓励代码重用的许可很不一样。GPL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但不允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码做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用免费的各种linux,包括商业公司的linux和linux上各种各样的由个人,组织,以及商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免费软件了。
GPL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只要在一个软件中使用(“使用”指类库引用,修改后的代码或者衍生代码)GPL协议的产品,则该软件产品必须也采用GPL协议,既必须也是开源和免费。这就是所谓的”传染性”。GPL协议的产品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使用没有任何问题,还可以享受免费的优势。
由于GPL严格要求使用了GPL类库的软件产品必须使用GPL协议,对于使用GPL协议的开源代码,商业软件或者对代码有保密要求的部门就不适合集成/采用作为类库和二次开发的基础。
其它细节如再发布的时候需要伴随GPL协议等和BSD/Apache等类似
Public Domain
公共域授权。将软件授权为公共域,这些软件包没有授权协议,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使用它。
zlib/libpng
只要不误传该软件的起源并保留原始发布的公告,任何人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该软件,包括商业应用
Artistic许可使作者保持对进一步开发的控制。
MIT
MIT是和BSD一样宽范的许可协议,作者只想保留版权,而无任何其他了限制。也就是说,你必须在你的发行版里包含原许可协议的声明,无论你是以二进制发布的还是以源代码发布的。
‘伍’ linux源码分析
linux的tcp-ip栈代码的详细分析
1.数据结构(msghdr,sk_buff,socket,sock,proto_ops,proto)
bsd套接字层,操作的对象是socket,数据存放在msghdr这样的数据结构:
创建socket需要传递family,type,protocol三个参数,创建socket其实就是创建一个socket实例,然后创建一个文件描述符结构,并且互相建立一些关联,即建立互相连接的指针,并且初始化这些对文件的写读操作映射到socket的read,write函数上来。
同时初始化socket的操作函数(proto_ops结构),如果传入的type参数是STREAM类型,那么就初始化为SOCKET->ops为inet_stream_ops,如果是DGRAM类型,则SOCKET-ops为inet_dgram_ops。对于inet_stream_ops其实是一个结构体,包含了stream类型的socket操作的一些入口函数,在这些函数里主要做的是对socket进行相关的操作,同时通过调用下面提到的sock中的相关操作完成socket到sock层的传递。比如在inet_stream_ops里有个inet_release的操作,这个操作除了释放socket的类型空间操作外,还通过调用socket连接的sock的close操作,对于stream类型来说,即tcp_close来关闭sock
释放sock。
创建socket同时还创建sock数据空间,初始化sock,初始化过程主要做的事情是初始化三个队列,receive_queue(接收到的数据包sk_buff链表队列),send_queue(需要发送数据包的sk_buff链表队列),backlog_queue(主要用于tcp中三次握手成功的那些数据包,自己猜的),根据family、type参数,初始化sock的操作,比如对于family为inet类型的,type为stream类型的,sock->proto初始化为tcp_prot.其中包括stream类型的协议sock操作对应的入口函数。
在一端对socket进行write的过程中,首先会把要write的字符串缓冲区整理成msghdr的数据结构形式(参见linux内核2.4版源代码分析大全),然后调用sock_sendmsg把msghdr的数据传送至inet层,对于msghdr结构中数据区中的每个数据包,创建sk_buff结构,填充数据,挂至发送队列。一层层往下层协议传递。一下每层协议不再对数据进行拷贝。而是对sk_buff结构进行操作。
‘陆’ tcp/ip协议详解都是具体的代码吗
概括的说TCP/I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CP/IP 协议集确立了 Internet 的技术基础。全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诊断TCP IP协议网络故障时可能会使人灰心丧气,不过也充满了乐趣。传统的TCP IP协议网络故障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但其另一种方法结构化的方法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故障诊断的方法。
通常,TCP IP协议网络故障的结构化诊断的方法由三个关键部分组成:
一、诊断故障措施
(1)验证有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路由选择的连通性
要使用ping,pathping,tracert,或其它类似的工具,便于在网络层上验证端到端的TCP IP的连接性;采用数据包嗅探以监视传输层会话;使用nslookup,telnet和其它的工具来诊断包括域名解析问题、身份验证等应用层问题。
(2)验证有关客户端、服务器和网络架构硬件的物理媒体
检查电缆,确保网络适配器正确安装,并进一步查找、验证可以显示媒体断开状态的网络连接。
(3)验证有关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架构硬件的TCP IP协议配置
在客户端上这意味着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设置等等。对于网络架构硬件而言,也就是指路由器上的路由表和Internet网关。
二、几个方面的因素
标志性信息:客户端机器上的出错消息,登录对话框等等。
期间:连续的、间断的,还是偶尔的,何时开始等。
出现问题的连接类型: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还是应用层?身份验证还是访问控制等等。
其间的网络:线缆(如果不是无线的话)、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其它网络架构。
范围:一个或多个有关的客户端/服务器端。
客户端:即出现问题的客户端
服务器端:客户无法访问的服务器、打印机或其它的网络资源(如互联网)等。
环境:可能会影响你的网络的外部情况,如电源的波动、建筑物的维护等等。
三、理解和方法
(2)问一些恰当的问题对故障诊断很关键
要学会何时按部就班,何时以跳跃性思维直奔主题是故障诊断艺术的本质所在,这还括充分使用你的左右脑
,即要有充分的想象和缜密的思维。
(3)踏踏实实地测试,并隔离问题
‘柒’ 2015最新WebQQ3.0协议解析和易语言实现如何获取JS加密源代码
2015最新WebQQ3.0协议解析和易语言实现(一)获取验证码_网络影视
http://cache.content.com/c?m=&p=823fc45385cc43fb08e29f7d5057&newp=&user=&fm=sc&query=2015%D7%EE%D0%C2WebQQ3%2E0%D0%AD%D2%E9%BD%E2%CE%F6%BA%CD%D2%D7%D3%EF%D1%D4%CA%B5%CF%D6%C8%E7%BA%CE%BB%F1%C8%A1JS%BC%D3%C3%DC%D4%B4%B4%FA%C2%EB&qid=a109c1f100005c08&p1=3
‘捌’ 谢有TCP/IP详解的代码有能发我一分吗
一、分层
1、网络协议通常分不同层次进行开发,每一层分别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2、TCO/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
1)、链路层,有时候也被称作数据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通常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它们一起处理与电缆(或其他任何传输媒介)的物理接口细节。
2)、网络层,有时也称作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协议包括IP协议(网际协议),ICMP协议(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以及IGMP协议(internet组管理协议)。
3)、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在TCP/IP协议族中,有两个互不相同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4)、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3、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IP提供的是一个不可靠的服务,它只是尽可能快地把分组从源节点送到目的节点,不提供任何可靠性的保证。另一方面,TCP在不可靠的IP层上提供一个可靠的运输层。
二、TCP/IP的分层
1、TCP/IP协议族中不同层次的协议
1)、帧头和帧尾所标注的数字是典型以太网首部的长度。
2)、以太网数据帧的物理特性是其长度必须在46~1500字节之间。
3)、图中IP和网络接口层传送的数据单元应该是分组。分组既可以是一个IP数据报,也可以是IP数据报的一个片。
4)、UDP数据和TCP数据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UDP传送给IP的信息单元称作UDP数据报,而UDP首部的长度为8位。
5)、由于TCP、UDP、ICMP、IGMP都要向IP传送数据,因此IP必须在生成的IP首部加入某种标识,以表明数据属于那一层。IP在首部存入一个长度为8位的数值,称作协议域。1表示IGMP协议,2表示ICMP协议,6表示TCP协议,17表示UDP协议。
6)、TCP、UDP、网络接口也要在首部加入标识符。
2、当应用程序用TCP传送数据时,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直到被当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网络。其中每一层对收到的数据都要添加一些首部信息(有时还要添加尾部信息)。
3、TCP传给IP的数据单元称作TCP报文段或简为TCP段,IP传给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单元称作IP数据报。通过以太网传输的比特流称作数据帧。
六、分用
当目的主机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时,数据就开始从协议栈中由低往上升,同时去掉各层协议加上的报文首部。每层协议盒都要去检查报文首部中的协议标识,以确定接受数据的上层协议。这个过程称作分用。还有以太网数据帧的分用过程
七、客户-服务器模型
1、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分两种类型:
1)、重复型
2)、并发型
2、重复型服务器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交互:
I、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II、处理客户请求
III、发送响应给发送请求的客户
IV、返回第I步
3、并发型服务器采用以下步骤:
I、等待一个客户请求的到来
II、启动一个新的服务器来处理这个请求
III、返回第I步
4、一般来说,TCP服务器是并发的,而UDP服务器是重复的,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八、端口号
1、服务器一般都是通过知名端口号来识别的。客户使用临时设定的端口号。
2、大多数TCP/IP实现给临时端口分配1024~5000之间的端口号。大于5000的端口号是为其他服务器预留的。
3、Uinx系统有保留端口号的概念。只有超级用户特权的进程才允许给它自己分配一个保留端口号。
‘玖’ TCP/IP协议详解学习
这本书我看了好多遍了 但是学习TCP/IP协议不是靠看书就有用的
阅读代码是唯一的途径 看不懂源码是没可能理解协议本身的
但是直接去读Linux TCP/IP的源码 门槛太高了 不适合初学者 当然如果你智商够高的话..
我当时花了3个月的时间读了LWIP的代码 LWIP是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 没有Linux的那么复杂
有了一定理论基础 你可以用wireshark去抓一些包来解读 印证...
最后就是 去做这方面的项目 从中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以上都搞定了 你可以打电话可猎头换工作了...
‘拾’ tcp ip协议详解例子代码是什么语言 例如:bsdi % arp -a bsdi %telnet avr4 discard ……
这个是UNIX系统的命令,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