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ie源码
⑴ 什么是插件
插件(Extension)也称为扩展,是一种遵循一定规范的应用程序接口编写出来的程序,主要是用来扩展软件功能,很多软件都有插件,有些由软件公司自己开发,有些则是第三方或软件用户个人开发。例如Winamp就以其丰富的插件闻名天下,包括游戏、视觉、音效、增强、舞蹈、面板等。
如果你是一名网虫,而且每天都在使用IE浏览器的话,那么绝对不能错过形形色色的第三方插件,这些插件安装后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完成某些特异功能,让IE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不可遗忘的本家插件
为了修补IE的漏洞或增强某些功能,微软通常也会发布相关的插件,这些插件一般并不会出现在Windows Update的更新列表中,你需要手工下载安装。
1. 保护敏感信息的IE插件
针对前些日子发现的IE插件漏洞,微软发布了一款名为“Rights Maangement Addon”的插件,目的是允许获得许可的用户对文件进行浏览,安装后可以对企业的第三信息、电子邮件和其他基于Web的数据实施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个人控制、转发和复制这些信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数码权利管理和其他等领域。
2. 可阅读Office加密文件的IE插件
Office 2003包含一些新的安全功能,使文件作者能够限制对文件的访问权限,只有运行了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版权管理服务的软件后才能使用这些功能。而安装了这一插件,即使用户仍然在使用旧版本的Office,也可以在IE浏览器中浏览这些加密文件了。
3. 可查看HTML语法的插件
插件名称:Microsoft Web Developer Accessories
软件类别:免费
下载地址: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e/webaccess/webdevaccess.exe
这是一个由微软程序员开发的IE插件,可以用来检查网页上某一个对象的HTML语法,或者了解整个网页所使用的全部对象及语法,对网页设计人员相当有用。安装后,在网页中按下鼠标右键并选择“Document Tree”选项,系统会以树状图的方式在一个新的窗口中排列出该网页中对象内容及相关信息,包括网页内容、网页放置主机、通讯协定、式样表等,点击左侧的“+”号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网页中任何一个对象,按下鼠标右键并选择“View Partial Source”,就可以看到整个HTML文件中的这一小段文字HTML的源代码,这些信息可相当实用哟。
如果你还在使用IE 5.0,可以安装IE 5.0 Power Tweaks Web Accessories和Web Accessories for IE 5.0这两个插件,前者会在工具栏上增加一个Offline/Online按钮,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离线和在线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而且会在“工具”菜单下增加“Add to trusted Zone”和“Add to restricted Zone”两个选项,这样设置可信站点或限制站点就方便多了,另外右键菜单中的“Copy an URL Location”命令可以将当前页面的地址复制到E-mail或文件中;后者包括8个高级功能:图像放大和缩小、图像显示开关、高亮文本显示、快速搜索等,然后你的IE即使不升级至6.0版本,功能也同样好用,某些方面甚至更强大呢。
重新认识程序插件
相信安装Norton AntiVirus和FlashGet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安装后在IE窗口中新增加的按钮图标呢?
如图2所示,需要下载文件时直接点击这里的FlashGet图标即可,再也不需要转到桌面或者从开始菜单中运行程序;点击Norton AntiVIrus图标可以直接查看到当前状态和隔离区中的可疑文件,或者直接转到赛门铁克安全响应中心了解最新发现与病毒有关的内容,包括类别等级、威胁名称、识别该威胁的日期、为防御该威胁添加病毒定义的日期、活动日志、病毒大全等相关信息,从而及时了解最新的病毒信息。
其实,并不仅仅是Norton AntiVirus和FlashGet,其他很多软件安装后同样会在IE中添加按钮图标或工具栏,这些工具栏被激活后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有些甚至可以完成某些特异功能。
如果你不希望IE显示这些工具栏,可以右击工具栏任意处,将不需要显示的程序插件前面的小勾去除就可以了。
利用插件为IE强身健体
虽然IE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并非就是全能了,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是不得不借助某些第三方软件来完成一些特殊任务。如果你不想为了某一个功能安装其他浏览器的话,可以安装相应的插件,这样就可以为IE强身健体,从而使其完成一些过去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让IE支持断点续传、快速搜索关键词、多窗口打开新页面、自动填写表单、网页翻译、直接查看EXIF信息等。
如果你是为MyIE安装插件,只需要将下载的插件解压后复制到\MyIE\Plugin文件夹中,但由于IE并未像MyIE那样提供插件扩展功能,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安装的方法让插件在IE中安身立足,有些时候甚至还需要重新启动IE才能生效。
1. 搜遍天下:搜索插件让搜索更方便
记得笔者在没有安装搜索插件时,都是首先登录到搜索引擎的主页,然后再键入关键词进行搜索,为了怕自己忘记这些页面的URL地址,当初甚至还将其放到收藏夹中呢。
其实,这些搜索引擎都提供了相应的工具栏,安装后只需要在搜索框中键入关键词,然后按下回车键即可进行搜索,目前用户使用比较多的搜索插件有Google工具栏、网络搜霸、3721搜索栏,甚至最近微软也看上了这块肥肉,新发布了MSN Toolbar。这些搜索插件除了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地完成搜索操作外,还几乎无一例外提供了屏蔽弹出窗口的功能,例如Google搜索栏的“弹出式窗口拦截器”,启用后可以自动弹出式窗口,而且会同时播放声音,如果你希望让某个页面正常显示弹出式窗口,只需要在打开链接时按住Ctrl键即可。
2. 图行天下:EXIF信息查看插件
插件名称:ExifShow
软件类别:免费
下载地址:http://www.exshow.net/download/exshow13c.exe
对DC发烧友来说,在查看一幅精美的数码照片时,肯定希望了解作者所使用的相机、曝光值、焦距值等参数,一般的做法是将这些数码照片下载回来,然后利用ACDSee等软件查看EXIF信息,由于下载或保存的过程必不可少,因此操作稍稍麻烦了一些。
安装了ExifShow插件,以后当我们在IE中浏览数码照片时,只要按一下鼠标右键,快捷菜单中就会出现“查看EXIF信息”的选项,此时会打开如图3所示的对话框,在信息列表处单击鼠标右键,可以将选中的EXIF信息复制到剪贴板中或者另存为文本文件。
假如有一些数码照片显示“该图片没有EXIF信息”,说明可能是经过了某种形式的处理而导致丢失了EXIF数据,或者是用不支持EXIF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3. 翻遍天下:网页翻译插件
插件名称:Babylon
软件类别:免费
下载地址:http://www.sxsky.net/soft/3042.html
如果你经常访问国外网站,那么这个插件将可以帮助你对所选择的单词或段落进行翻译,支持汉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安装过程中会要求用户设置默认的取词热键,缺省设置是使用鼠标右键,不过笔者建议还是使用“鼠标右键+Shift”或“鼠标右键+Ctrl”取词的方法。按住Ctrl键,然后鼠标右击需要翻译的单词或段落,此时会弹出图4所示的翻译框,点击“More Results”按钮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惜大多是英文的。
当然,IE插件远远不止上面介绍的这些,朋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到相关网站下载试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这里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插件,一般都要求IE的版本必须是5.0以上,否则有些功能可能无法正常使用。
让插件为我所用
1. 操作系统对弹出式窗口的态度
在默认设置下,IE对弹出式窗口采取了“来者不拒”的态度。正因如此,许多以IE为内核的第三方浏览器,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屏蔽弹出窗口的功能,例如MyIE,微软在即将发布的Windows XP SP2中也内置了这一功能,你只需要在“Internet属性→隐私”标签页中选择“阻止弹出窗口”复选项就行了。
2. 集中管理IE插件
如果你安装了Windows XP SP2集合包,那么可以从“Internet属性→程序”标签页中找到一个名为“管理加载项”的项目,这里显示了系统中所有已安装、正在使用、被禁用的加载项,这样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特别是对于那些“请将容易去将难”的插件,直接在这里禁用即可。
众多IE插件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好可以大大扩展IE的功能和易用性,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导致系统错误,因此笔者建议朋友们还是要尽量安装那些比较成熟的插件,最好是一些大型门户站点或软件厂商发布的插件。
IE插件的卸载
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IE插件的卸载:
1. 如果某插件自身提供卸载功能,那么就简单多了,从程序组中找到相应的程序直接执行即可;不过,也有一些插件在安装时不会生成程序组,那么可以从“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中找到该插件后卸载。
2. 也有一些插件属于不请自来的情况,开始菜单中既找不到相应的程序组,在“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中也未留下它们的踪影,这时我们可以尝试采取“硬删除”的方法,首先找到插件安装文件夹将其删除,其位置一般是在C:\Program Files\下,注意删除时应该首先关闭所有已打开的IE窗口,然后进入注册表,使用查找的方法删除相应键值,为保险起见,建议删除时备份注册表。
⑵ 如何屏蔽网页弹窗和广告网站
其实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如Mozilla或一些采用IE内核的第三方浏览器,如MyIE等等,来实现我们目的。笔者比较喜欢使用MyIE,它的知名度较高的,占用资源比较少,多个网页窗口完全可以在一个窗口内显示,并且可以任意设置窗口打开的最大数量,这样不仅大大节省了系统资源,用来对付自动弹出式窗口则更是轻松,比如在MyIE中遇到弹出式广告时,您只需按下“Ctrl+Q”,把它直接加入过滤器,从此再不会受它骚扰了。Windows操作系统有一个叫Hosts的文件可以对付这种烦人的情况,这是微软公司用来重新解释Windows TCP/IP在本地主机优先权的文件。我们可以利用Hosts的这些特点把需要屏蔽的网站重新解释为不存在的IP地址:0.0.0.0,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把不需要的网站拒之门外了。 Hosts文件在Windows xp中存放在Wimdows目录下,它的文件名为hosts.sam;在Windows NT中Hosts文件存放的路径为:WinNT\Systen32\drivers\etc,在Windows2000/XP的操作系统中,Hosts文件的存放路径为:WinDows\Systen32\drivers\tc,文件名为Hosts文件。使用记事本打开Hosts文件进行编辑,我们就会发现有一段全部是英文的解释内容和一行解释本地主机地址“127.0.0.1localhost” 同理,用Hosts文件还可以对付网页中的广告。现在很多大型网站都有专门存放广告的主机,查看网页的源代码,就可以知道广告文件存放在哪台主机上,然后用Hosts文件解析这台主机的IP地址,就可以把这些广告拒之门外了。当然,家长也可以用Hosts文件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进行解析,来避免孩子访问这些网站。只要把这些网站的IP地址都解释成不存在的IP(如:0.0.0.0),那么浏览器就根本无法访问这些网站,效果比一些专门的软件还要好得多。 另外,如果使用了Zone Alarm防火墙软件,可在其“隐私权设定”(Privacy)中选择“屏蔽广告”(Ad Blocking),效果也很好。 其他屏蔽广告软件简介: 1.No!Flash 2.1 No!Flash是一款免费的多媒体广告拦截工具,用来对脚本、图片、视频、动画图片、声音进行允许/禁止操作。 2.NotTroubleMe1.2 网上的插件本来方便了不少朋友,但有些朋友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安装这些插件,而手工卸载又比较麻烦,还难逃再次被自动安装的“厄运”,这时候就可以试试NotTroubleMe1.2。 3.Hitware Popup Killer Lite 3(HPK Lite 3)
⑶ Delphi 网络调试助手 源码
浏览器辅助对象BHO(浏览器辅助对象)是IE浏览器的ATL COM对象在启动时自动加载。 BHO在IE的地址空间中运行,能够各种类型的IE浏览器中的事件消息可以访问该对象的聆听,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因此,当IE浏览器已成为主要的入口进入网络世界,BHO自然成为热点,无论是延长或IE浏览器的功能辅助软件讨厌流氓软件,所有的BHO青睐有加。因此,BHO插件的IE浏览器的扩展功能到底如何发展呢?这里要开发一个特定的URL过滤的BHO插件实例。
浏览器事件监听器
在Delphi 7,新的ActiveX Library项目MyBHO。然后在工程,命名为MyIEBHO创建COM对象。作为一种特殊的COM对象,BHO必须实现两个接口的IObjectWithSite和IDispatch的浏览器,它的IObjectWithSite接口用来钩和监控浏览器事件进行通信。
IE浏览器BHO加载时,将自己的IUnknown接口与pUnkSite参数的BHO。通过pUnkSite分辨率,你可以让浏览器界面的IWebBrowser2。而获得的IWebBrowser2后,又得到了浏览器事件的连接点接口。建议的方法,然后使用这个接口,就可以实现浏览器的事件侦听器。的IObjectWithSite接口包含GetSite和SetSite方法,其中,通过SetSite实现的主要功能的IObjectWithSite接口。
留下邮箱吧。 。发送到您的邮箱。 。
⑷ opera的MYIE使用技巧
1。平时用 Opera ,实在不行再用 MyIE2。
2。多窗口下,Opera 占资源少,这个没什么可争议的。
3. Opera 不开源,但是定义性特别强,你可以把它改成任何样子,用任何方法操作。
⑸ 怎样编写一个浏览器
要写浏览器可以下载Myie的源码http://www.yesadmin.com/Soft/373/383/545/yesadmin_44616.html
要是简单显示HTML页面可以用ChtmlView,方法参见2楼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用CHtmlView::GetHtmlDocument方法取得document对象的IDispatch接口 ,动态自己编辑需要的内容
⑹ 哪个浏览器比较好用
浏览器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应用软件之一,但多年以来,人们并没有给予它足够多的重视,这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浏览器市场IE一家独大,缺乏竞争的格局,而IE在许多人心目中甚至已经成为浏览器的代名词,诸如Netscape、Opera等产品都被边缘化。
目前,从Netscape衍生出了Mozilla项目及当前火热的Firefox浏览器;而Opera则坚持技术创新路线,凭借少数用户的支持一路走来,并在8.5版之后以免费的方式给用户自由使用;在此期间,苹果公司的Safari浏览器随着苹果平台变得愈来愈具有影响力。这个时候,浏览器市场开始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尽管微软IE依然占据80%以上的垄断份额,但业界意识到遵循公有标准的重要性,网站的兼容性也不断获得改善。在这些进展的激励下,浏览器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微软及时改变原有计划,将推出IE 7.0重夺优势;Firefox在1.0X版的辉煌之后朝向1.5和2.0版迈进,以先进的技术特性、卓越的安全性、标准化及高度可扩展性为亮点吸引用户;Opera推出9.0版本,它将以简洁、人性化和高速度取胜。至于苹果的Safari也将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进,由于之前采用的KHTML引擎兼容性不佳,苹果可能采用自行开发的WebCore引擎,浏览器家族由此可能增加新的一员。
在本文中,我们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浏览器的技术架构、现有状况及未来发展,它们包括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IE引擎)、Mozilla/Firefox/Netscape(Gecko引擎)、Opera(Opera引擎)、Safari/KDE Konqueror(KHTML引擎)等,其中各个浏览器及引擎的未来发展和W3C标准的走向将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
W3C相关技术规范
与常规的应用软件不同,浏览器是一个必须标准化的软件,原因在于它的交互对象是HTML代码。例如,当用户要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一个网站,用户必须首先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相应的网址,接着浏览器将向DNS服务器询问该网址对应的IP地址,并根据返回的结果直接定位到目标服务器;服务器与浏览器双方完成通讯握手之后,该网站对应的图文数据便被送到浏览器中—如果收到的是HTML代码和图片,浏览器对其进行解释之后形成页面显示,而如果遇到扩展名为ASP、CGI之类的脚本程序,解释工作就必须由服务器来完成,浏览器只能被动接收解释的结果并加以显示;当然,如果在结果中遇到HTML标记,浏览器就会启动解释程序,然后按HTML标记的要求将网页的内容显示在用户面前。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浏览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对HTML代码进行解释,而互联网上的网站数以亿计,如果不采用标准化的HTML代码格式,浏览器将根本无法完成解释工作。而如果要引进某一项新的功能,也必须预先进行标准化,再交由网站制作者和浏览器设计方共同实现。而承担这项任务的便是W3C组织—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成立于1994年10月,它以开放论坛的方式对互联网络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标准化定义,在过去十年历史中W3C制定出包括HTML、XML、PNG网络图像格式、SVG可缩放向量图形、DOM(Document Object Model)、移动Web在内的大量技术标准,Web功能也在它的推动下获得飞速进化,从早期单纯的静态文本逐渐过渡到可显示出图像、动画、多媒体等丰富的内容,并具备高度可交互性。由于W3C的规范定义,互联网中承载的内容可获有效组织,如果网站和浏览器都遵循共同技术标准,那么浏览器便可以将网站页面完美显示—换种说法就是两者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如果浏览器或网站未能遵循相同的标准,那么将会出现页面无法正常显示的严重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说浏览器兼容性不佳或者网站的兼容性不佳。
不难看出,浏览器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对HTML代码进行解释以及显示Web服务器的执行结果,承担这项任务的核心软件也被称为浏览器的“排版引擎(Engine,也称为网页渲染引擎)”,引擎的上一个逻辑层则是浏览器的“用户界面(UI)”,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浏览器(Browser)”。其中,引擎承担最核心的任务,它的交互对象是互联网中的Web服务器,浏览器采用何种标准、兼容性如何便完全取决于它,网页打开速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引擎;用户界面则直接面向使用者,包括视觉外观、菜单/工具栏布局、按钮等与操作相关的元素由它界定。这两者只是松散的耦合关系:一个引擎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用户界面,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浏览器—由于引擎相同,这些浏览器在核心功能方面高度一致;反过来,一个用户界面也可以对应多种不同的引擎,不过这些产品虽然拥有共同的外观和操作方式,但在兼容性、性能和功能方面可能大有不同。目前,活跃于市场上的浏览器引擎主要有Trident/Tasman、Gecko、Presto、KHTML等四种,采用Trident/Tasman引擎的浏览器只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Windows版和Mac版);采用Gecko引擎的包括Netscape 6/7、Mozilla、Mozilla Firefox及许多Firefox衍生型浏览器产品,Gecko在源代码层面上完全开放;采用Presto引擎的暂时只有Opera一种(7.0版以后),它具有核心精简、速度快等优点,拥有不少忠实的用户;而采用KHTML引擎的浏览器包括KDE桌面环境下的Konqueror和苹果Mac OS X平台下的Safari。微软IE 7.0未遵循W3C规范
尽管IE因安全性差、使用不便、不遵循W3C规范备受外界指责,但它仍然牢牢把持着浏览器市场的垄断地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个世纪末那场举世瞩目的浏览器大战。如果您详细阅读过本刊第4期《Firefox技术与应用指南》一文,便会了解到IE与Netscape系出同源,两者都是在NCSA Mosaic浏览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Netscape公司率先推出1.0-1.2版浏览器,抢占先机;微软虽然也很快就拿出IE 1.0浏览器,但Netscape更为成熟,且拥有牢固的用户基础,明显更受用户的欢迎。在整个Windows 95时代,Netscape都是浏览器的代名词,而微软的IE 1.0到4.0,也都未能对Netscape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有鉴于此,微软在Windows 98系统中将IE直接整合,使之成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且用户都能以免费的方式获得。在Windows 98推出之后,IE迅速扭转局面,Netscape市场大幅度下滑,在很短的时间内IE便把握主导地位。虽然Netscape也计划以免费提供的方式进行反击,但还没来得及推行它就被AOL收购,尽管此后Netscape得到继续发展,但它的影响力日渐消失,最终让IE夺得超过90%的垄断性份额。
捆绑的策略让微软备受指责,并带来麻烦不断的反垄断官司,但这些困扰都没有对IE带来事实性的阻碍,当微软完全掌控浏览器之后,它便可以反过来对网页标准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在IE、Netscape相互竞争期间,两者都很好地遵循W3C界定的相关技术规范,打开网页的效果也完全相同,对用户而言,采用何种浏览器在兼容性、性能和软件品质方面区别不大。而当微软IE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微软也将触角衍生到网页设计领域,它所推出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应用程序环境和Frontpage网页设计工具被广泛应用,但微软对这两者作了些手脚,使之与W3C的相关规范不相符合,这样采用此两项技术开发的站点也就不完全符合W3C规范—在IE浏览器中,这些站点生成的HTML代码可以被正确解释,但其他的第三方浏览器均严格遵循W3C标准,加之开发者不可能了解微软对浏览器的HTML代码格式作何改变,从而出现无法正常显示页面内容或功能残缺的严重后果。换句话说,微软事实上形成了非官方的网页格式标准,W3C被它成功边缘化,由于大量的网站都与IE相适应,微软就可以将优势一直保持下去。这种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浏览器方面,对操作系统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如果不使用Windows,你就无法使用IE;如果不使用IE,你就无法正常访问许多站点,这样消费者将不得不永远使用Windows。
在掌握主导权之后,微软对IE也失去了兴趣,IE的发展基本陷于停滞,微软甚至都懒得对其用户界面作更新,至于W3C制定出的许多技术规范微软也熟视无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IE的缺陷开始暴露:不支持标签浏览、资源占用率高,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IE的安全性差,在遭受攻击时往往连累整个操作系统,其中的原因在于IE采用ActiveX技术与Windows进行深度整合,而ActiveX本身又存在大量的安全漏洞,入侵者只要利用这些漏洞编写出带病毒或恶意代码的ActiveX网页,那么只要用户使用IE来访问这些网页,恶意代码就会攻击整个操作系统。由于ActiveX技术遍布各个版本的Windows系统、IE浏览器和Outlook邮件客户端,后两者也就成为恶意代码、病毒攻击的重灾区,微软不得不一个漏洞接着一个漏洞地修补,严重损害了Windows系统的形象,这也促使微软开始痛定思痛对安全性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在IE焦头烂额的时候,Firefox浏览器适时推出,Firefox以高安全性、简洁高效为亮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IE的市场占用率也因此一路下滑,而Firefox的流行事实上也带动了其他的第三方浏览器产品,微软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遭遇强有力的挑战。有鉴于此,微软也对浏览器计划作大幅度修改,决定推出独立版本的IE 7.0接替现在的IE 6.0 SP2,而人们也对此报以极高的期待。
安全性是IE 7.0关注的首要目标。微软表示,IE 7.0将具备“反捕钓攻击”、病毒自动清除等功能,能够有效抵挡病毒和恶意代码的入侵—但受到ActiveX技术的限制,IE 7.0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病毒或恶意代码不能通过浏览器来攻击操作系统,所以只能通过被动防护的方式加以保护。另一方面,Windows Vista和未来的Windows XP SP3在安全方面都将有质的提升,通过不断优化程序代码以减少漏洞数量,这些措施都让Windows平台的安全性有显着的改善,大大增加了病毒、恶意代码入侵系统的难度。尽管底层的隐患依然存在,攻击手段也将更加多样化,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IE 7.0的安全性将大有改观。
对W3C规范的兼容能力是IE 7.0的主要着眼点。W3C制定了许多先进的技术规范,而IE长期对此视而不见,部分业界人士曾一厢情愿地盼望微软能够服从大局,从IE 7.0开始重新回到W3C的轨道上,促使互联网应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微软对此种建议显然不太热衷,他们更多倾向于在支持W3C各类先进的技术规范基础上,对相关规范给予部分兼容,这样就可以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继续创建“IE事实标准”让W3C被持续边缘化。例如,现有的IE 6.0未对W3C制定的CSS规范提供完全的支持狢SS样式为网站开发者和用户控制网页显示方式带来便利,它允许网页开发者灵活方便地控制网页的显示布局,而不必编写繁冗的代码,但由于IE无法完全支持这一特性,开发者不得不浪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许多额外的显示代码方能够“兼容IE”,以至于许多开发者都宁愿在Mozilla平台上进行调试。微软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它并不想完全遵循W3C。在IE 7.0中,微软打算对CSS 2.0标准提供部分的支持而非完全遵循,意图通过事实标准阻碍第三方浏览器的发展。而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网站开发者都意识到遵循W3C规范的重要性,许多原有不遵循该标准的网站也都纷纷进行改写,面对此种情形,IE 7.0采取不完全遵循W3C规范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竞争者,但微软已经不可能再度上演标准劫持的好戏。换句话说,所谓的IE标准将越来越没有市场,遵循W3C技术规范将成为开发者的共识,对第三方浏览器和非Windows操作系统来说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除了部分支持CSS 2.0规范外,IE 7.0的核心引擎还将加入对透明PNG(可移植网络图形)的支持,使浏览器可显示出覆盖图,这当然谈不上是什么先进功能,只是说明IE 7.0不会继续在技术特性上落后于时代。而在用户界面和人性化方面,IE 7.0也将有明显的改善:首先,IE 7.0将引入标签浏览功能,以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在各个网页间切换,同时也可有效降低系统资源的占用率;其次,IE 7.0将内置一个新闻聚合器(Aggregator),用户无需第三方工具就可以直接阅读RSS内容,改变功能落后于Firefox、Opera等产品的局面。其它方面的修改主要体现在界面上,常见的菜单栏被隐藏,浏览器操作面板上只有地址栏、搜索栏、书签工具栏和标签栏,不难看出,微软在IE 7.0的界面设计上参考了Firefox。
从以上种种情况来看,IE 7.0仍然是在6.0基础上进行改良,在技术上谈不上具有飞跃式的进步。但尽管如此,IE 7.0仍然具有首屈一指的软件品质:网页兼容性进一步提高、方便的标签浏览功能以及大大提高的安全性,软件可用性将大幅超越现有的6.0版;而相对于Firefox和Opera等第三方浏览器,IE 7.0在网页兼容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普通用户并不会关心IE 7.0是否符合W3C标准,更多从实用角度出发,IE 7.0显然可以重新获得用户的认可。不过,我们并不认为Firefox的市场份额会因此逐渐丧失,Firefox的用户群体大多拥有很强的标准情结,即便不考虑这些,Firefox强大的可定制性和灵活的扩展性也足以让用户玩上瘾;更何况IE 7.0看起来固然安全,但基于Active X技术构建让它具有先天不足,Firefox的用户群大规模转向IE 7.0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诸如Maxthon、Greenbrower之类的IE内核浏览器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对这类浏览器的用户来说,IE 7.0显然具有更出色的可用性。
Mozilla Firefox:终结“IE标准”
Firefox无疑是过去一年间最热门的浏览器产品,它的流行很大程度得益于IE 6.0层出不穷的安全缺陷以及大量恶意的垃圾软件。Firefox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在1.0版本正式推出之后,获得外界的热烈响应,到目前为止,Firefox的下载量已突破1亿,市场占有率也突破10%的大关,创造了浏览器市场的一大奇迹。
图3 早期版本的Firefox(Firebird),简洁的界面风格已然确立。
Firefox的起源和软件品质
作为一个开源项目,Firefox可以说是Netscape最天然的继承者,尽管它的代码经过完全重写。我们知道,Netscape被AOL收购之后就无所作为,虽然先后推出4.X、6.X乃至7.X系列,但都毫无影响力可言。2003年7月,AOL冻结了死气沉沉的Netscape项目并将大部分开发人员解雇,Netscape源代码也被顺手赠送给开源社群,同时协助成立非盈利性的“Mozilla基金会(Mozilla Foundation)”负责该项目,这样,Netscape从此就以Mozilla的名称继续浏览器之旅—Mozilla取材于Mosaic浏览器和Godzilla(哥斯拉怪兽,我们可以看到Mozilla的程序图标是一个怪兽图案),它其实是Netscape最早的开发项目代号。在当时,开源协作模式远未成型,AOL对此显然不抱任何期望,但未料到这个开源项目开始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接手Netscape源代码的时候,Mozilla项目的开发者发现其代码存在太多先天缺陷,导致程序臃肿、运行缓慢,几经商讨之后,开发者决定从零开始对浏览引擎的代码进行重写,这项工作费时费力,但Mozilla也由此脱胎换骨,变得快速而高效。不过,Mozilla一开始是以“浏览器+邮件客户端”的套件形式存在,相当于Netscape Communicator套件的后续。开发者希望能够让程序更加高效精简,遂决定将浏览器与邮件客户端各自独立,由此衍生出Mozilla Firefox和Mozilla Thunderbird两个开源项目,Firefox的旅程也从此开始。
在1.0版推出之前,Firefox其实发展了相当漫长的时间,开发者之前还一度选择Firebird、Phoenix等两个名字,从0.6版之后才正式定名为Firefox。在这期间,Firefox的用户群仅限于少数专业人士及开发者。经过漫长的Beta版和数次跳票之后,Firefox 1.0于2004年11月正式发布,卓越的安全性、稳定性、低资源消耗以及不错的兼容性让人们对这款新兴浏览器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安全性的理由,许多商业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将Firefox作为IE的最佳替代品。为了推广Firefox,Mozilla基金会甚至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花30美元在《纽约时报》上刊登自己的名字”,这句口号最终吸引到了一万多名募捐者慷慨解囊,借助30万美金的捐款,Mozilla基金会顺利地在《纽约时报》上为Firefox作了一整版的广告,此举让Firefox的知名度飙升,短短两周内就吸引百万网民下载Firefox使用;自此往后,Firefox便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市场份额也稳步增长。
卓越的安全性是Firefox吸引用户的首要原因—它只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普通应用软件,与系统本身并没有高度整合,这样即便浏览器存在安全漏洞,对系统造成的危害也不会像IE那么严重。其次,开源协作模式让Firefox的Bug修订速度相当之快,只要代码漏洞被披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获得修补—在1.0版推出后,Firefox也爆出过数次严重的安全漏洞,但这些漏洞在产生破坏之前就被补上,衍生出1.02-1.07多个版本;相比之下,微软对IE安全性反映迟缓,更新速度极慢,加重了人们对IE的不信任感,这些因素都促使Firefox的高速增长。
Firefox的辉煌成功对浏览器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IE神话被彻底打破,其他的第三方浏览器开发者也看到属于自己的机遇,并对新品开发给予极大的热情。更重要的是,Firefox的成功让网站开发者不得不考虑到对Firefox的兼容性,回归到W3C技术规范成为共识;而大量的Firefox忠实拥护者也都不遗余力的帮助宣传Firefox,督促部分未遵循W3C规范的网站对代码进行重写—尽管今天尚有许多网站对Firefox兼容不佳,但这种现象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减少,浏览器市场将迎来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同产品将在安全性、性能、使用便易性和人性化功能方面一决高下,这对于微软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受Firefox的吸引,实力雄厚的Google也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将Firefox的主要开发者招至麾下,这位互联网巨人也开始介入浏览器市场,以期增强与微软对抗的实力。除了对浏览器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之外,Firefox的成功也催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Firefox功能强大,可以通过插件来增强功能,同时也支持主题更换;许多爱好者都纷纷加入插件、主题的制作活动中,并创建了数量众多的BBS讨论社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HBO家庭影院频道为了对新剧《罗马帝国》作宣传,特意通过自己的互动公司Deep Focus制作了一套精美的Firefox皮肤,人们发现Firefox的皮肤居然还有商业宣传的功能(或许UI设计高手也可以从中找到一门新的生意,譬如为商业公司或个人定制Firefox皮肤什么的)。开放性的结构让Firefox的用户群体不断壮大,而只要用上Firefox,便很难摆脱它的诱惑力,因此Firefox拥有非常高的用户忠诚度,这也为Firefox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详细情况请参考http://tech.163.com/06/0106/11/26PI060O000917GR_3.html
⑺ 网页弹出个框框源码
最基本的弹出窗口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window.open ('page.html')
-->
</SCRIPT>
因为这是一段javascript代码,所以它们应该放在<SCRIPT LANGUAGE ="javascript">标签和</script>之间。
<!--和-->是对一些版本低的浏览器起作用,在这些老浏览器中如果不支持javascript,不会将标签中的代码作
为文本显示出来。
Window.open ('page.html')用于控制弹出新的窗口page.html,如果page.html不与主窗口在同一路径下,前面
应写明路径,绝对路径(http://)和相对路径(../)均可。
用单引号和双引号都可以,只是不要混用。
这一段代码可以加入HTML的任意位置,加入到<head>和</head>之间也可以,位置越靠前执行越早,尤其是页面
代码较长时,又想使页面早点弹出就尽量往前放。
【经过设置后的弹出窗口】
下面再说一说弹出窗口外观的设置。只要再往上面的代码中加一点东西就可以了。
我们来定制这个弹出窗口的外观、尺寸大小、弹出位置以适应该页面的具体情况。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window.open('page.html','newwindow','height=100,width=400,top=0,left=0,toolbar=no,menubar=no,scrollbars=no, resizable=no,location=no,status=no')
//写成一行
-->
</SCRIPT>
参数解释:
<SCRIPT LANGUAGE="java script"> js脚本开始;
window.open 弹出新窗口的命令;
page.html 弹出新窗口的文件名;
newwindow 弹出窗口的名字(不是文件名),可用空 〃代替;
height=100 窗口高度;
top=0 窗口距离屏幕上方的像素值;
left=0 窗口距离屏幕左侧的像素值;
toolbar=no 是否显示工具栏,yes为显示;
menubar,scrollbars 表示菜单栏和滚动栏;
resizable=no 是否允许改变窗口大小,yes为允许;
location=no 是否显示地址栏,yes为允许;
status=no 是否显示状态栏内的信息(通常是文件已经打开),yes为允许;
</SCRIPT> js脚本结束。
【用函数控制弹出窗口】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代码。
<html>
<head>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function openwin(){
window.open("page.html","newwindow","height=100,width=400,toolbar=no,menubar=no,scrollbars=no, resizable=no,location=no,status=no";)
//写成一行
}
-->
</script>
</head>
<body onload="openwin()">
...任意的页面内容...
</body>
</html>
这里定义了一个函数openwin(),函数内容就是打开一个窗口。在调用它之前没有任何用途。怎么调用呢?
方法一:<body onload="openwen()"> 浏览器读页面时弹出窗口;
方法二:<body onunload="openwen()"> 浏览器离开页面时弹出窗口;
方法三:用一个连接调用:<a href="#" onclick="openwin()">打开一个窗口</a>
注意:使用的"#"是虚连接。
方法四:用一个按钮调用:<input type="button" onclick="openwin()" value="打开窗口">
【主窗口打开文件1.htm,同时弹出小窗口page.html】
将如下代码加入主窗口<head>区: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function openwin(){
window.open("page.html","","width=200,height=200";)
}
//-->
</script>
加入<body>区:<a href="1.htm" onclick="openwin()">open</a>即可。
【弹出的窗口之定时关闭控制】
下面我们再对弹出窗口进行一些控制,效果就更好了。如果我们再将一小段代码加入弹出的页面(注意是加入到page.html的HTML中,可不是主页面中,否则…),让它在10秒钟后自动关闭是不是更酷了?
首先,将如下代码加入page.html文件的<head>区: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closeit() {
setTimeout("self.close()",10000) //毫秒
}
</script>
然后,再用<body onload="closeit()">这一句话代替page.html中原有的<BODY>这一句就可以了。(这一句话千
万不要忘记写啊!这一句的作用是调用关闭窗口的代码,10秒钟后就自行关闭该窗口。)
【在弹出窗口中加上一个关闭按钮】
<form>
<INPUT TYPE='BUTTON' value='关闭' onClick='window.close()'>
</form>
呵呵,现在更加完美了!
【内包含的弹出窗口——一个页面两个窗口】
上面的例子都包含两个窗口,一个是主窗口,另一个是弹出的小窗口。
通过下面的例子,你可以在一个页面内完成上面的效果。
<html>
<head>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openwin()
{
OpenWindow=window.open("","newwin","height=250,width=250,toolbar=no,scrollbars="+scroll+",menubar=no";);
//写成一行
OpenWindow.document.write("<TITLE>例子</TITLE>";)
OpenWindow.document.write("<BODY BGCOLOR=#FFFFFF>";)
OpenWindow.document.write("<H1>Hello!</h1>";)
OpenWindow.document.write("New window opened!";)
OpenWindow.document.write("</BODY >";)
OpenWindow.document.write("</HTML>";)
OpenWindow.document.close()
}
</script>
</head>
<body>
<a href="#" onclick="openwin()">打开一个窗口</a>
<input type="button" onclick="openwin()" value="打开窗口">
</body>
</html>
看看OpenWindow.document.write()里面的代码不就是标准的HTML吗?只要按照格式写更多的行即可。千万注意多一个标签或少一个标签都会出现错误。记住用OpenWindow.document.close()结束啊。
【终极应用——弹出窗口的Cookie控制】
回想一下,上面的弹出窗口虽然酷,但是有一点小毛病(你沉浸在喜悦之中,一定没有发现吧?)比如你将上面的脚本放在一个需要频繁经过的页面里(例如首页),那么每次刷新这个页面,窗口都会弹出一次,是不是非常烦人?有解决的办法吗?Yes!Follow me。我们使用Cookie来控制一下就可以了。
首先,将如下代码加入主页面HTML的<HEAD>区:
<script>
function openwin(){
window.open("page.html","","width=200,height=200" ;)
}
function get_cookie(Name){
var search = Name+ "="
var returnvalue ="";
if (documents.cookie.length >0){
offset = documents.cookie.indexOf(search)
if (offset!=-1){
offset += search.length
end = documents.cookie.indexOf (";",offset);
if (end ==-1)
end = documents.cookie.length;
returnvalue =unescape(documents.cookie.substring(offset,end))
}
}
return returnvalue;
}
function loadpopup(){
if (get_cookie(’popped’)==";){
openwin()
documents.cookie="popped=yes"
}
}
</script>
然后,用<body onload="loadpopup()">(注意不是openwin 而是loadpop啊)替换主页面中原有的<BODY>这一句即可。你可以试着刷新一下这个页面或重新进入该页面,窗口再也不会弹出了。真正的Pop-Only-Once!
写到这里,弹出窗口的制作和应用技巧基本上算是讲完了,希望对正在制作网页的朋友有所帮助我就非常欣慰了。
需要注意的是,JS脚本中的大小写最好前后保持一致。
没有菜单、工具栏、地址栏的弹出窗口: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var gt = unescape('%3e');
var popup = null;
var over = "Launch Pop-up Navigator";
popup = window.open('', 'popupnav', 'width=500,height=500,resizable=0,scrollbars=auto'); // width=500,height=500为窗口长和宽
if (popup != null) {
if (popup.opener == null) {
popup.opener = self; }
popup.location.href = '要打开的文件名';
}
// -->
</script>
离开一个页面时弹出一个可定制的窗口
<!-- Begin
function leave() {
window.open(\'离开页面时弹出窗口的URL\',\'\',\'toolbar=no,menubar=no,location=no,height=235,width=320\');
}
// End -->
</script>
如下代码加入HTML的<BODY>区:<body onUnload="leave()">
超级弹窗代码(MYIE也照弹)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ocusid=setTimeout("focus();window.showModelessDialog(\'http://www.3tian.com\',\'\',\'scroll:1;status:0;help:0;resizable:1;dialogWidth:0px;dialogHeight:0px\')",0000)
</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function clock(){i=i-1
document.title="";#定义标题
if(i>0)setTimeout("clock();",1000);
else self.close();}
……………………………………
这是很完备的代码了
你可以尝试一下
好运
走先……
⑻ 大家用的好的浏览器是什么最好是速度一级!!谢谢!
蚂蚁浏览器(myie9)最好,它占用空间小,速度快,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兼容性强.
这是比较其他浏览器而综合得出的结论.
具体原因详述如下:
选浏览器好比买鞋,没有最好的鞋,只有最适合你的鞋. 你的电脑的软硬件情况好比是脚,中国的所有网页好比是路,浏览器就是鞋.
路有柏油路,瓷砖路,山路,土路,地毯,浴室,沙子路.鞋有高跟鞋,运动鞋,布鞋,皮鞋.
首先鞋要能走路(能正常打开网页),否则您就只能在崴脚时(网页显示有问题)时换浏览器用.
路(中国的网页)的情况是,中国所有网页肯定都支持ie,支持ie就是支持ie内核的所有浏览器.但并不一定支持chrome,firefox,双核浏览器的高速模式,原因很简单,网页开发人员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兼容及测试那么多浏览器,开发人员能让网页在ie下正常工作已经不错了,就这还老得加班呢,有那么多新需求和测试人员测出的bug要改啊.
现在浏览器有近百个,可以分为4个派系:
1.IE内核.包括360安全浏览器,IE,MyIE9,Greenbrowser,Maxthon2,世界之窗,刚开始的搜狗浏览器.
2.Chrome内核.如Chrome浏览器.
3.双核(IE和chrome/webkit内核).双核的意思是一般网页用chrome内核(即webkit或高速模式)打开,网银等指定的网页用IE内核打开.如360高速浏览器,搜狗高速浏览器
4.Firefox
先说说chrome浏览器,谷歌为了实现在网页中做软件的目标(好处是一套代码就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中跑),把firefox和Safari的源码拿来改,界面改的比firefox好看多了,js执行速度大大超过了ie6,这样Google的在线office软件才能正常运行,否则慢的会没法用.不过微软在谷歌刺激下,推出的ie10的js速度已经比谷歌快了.2家目前在持续竞赛.
js速度有什么用?
网页的显示速度和js没有直接关系,取决于网页本身为了显示界面而用的js多不多. 中国的网页为了能让大多数用户(ie6)能打开,不敢加很多js来显示网页,都是直接写html或在服务器端通过php来生成html.只有像在线office这样的在线软件应用,才需要js速度.
双核这个概念和cpu的双核是2码事.浏览器的双核好比走路时脚上穿一个鞋,肩膀上还背一双鞋.见到指定的路(网页),就自动换鞋. 浏览器的双核是一般网页用chrome内核打开,网银等指定的网页用IE内核打开,由于哪些网页必须用ie内核打开很难全部预定出来,所以经常发生不能正常显示网页的问题.而且由于要运行2个内核,导致内存及cpu占用都翻了一翻.
firefox适合网页开发人员调试网页,但一般人平时用比较慢,打开浏览器就超过1分钟.
在近百个ie内核浏览器中,速度最快的就是刚新安装完电脑的ie6,但由于被各种XX工具栏污染,过几天就没法用了.国内所有ie内核浏览器(傲游,世界之窗,搜狗浏览器)都是基于myie(蚂蚁浏览器)10年前的开源代码改的(360安全浏览器是拿的世界之窗的源码).毕竟几万行代码,几百个功能,没有人会在不参考/拷贝myie源码的情况下自己再重新做一遍,公司也不可能接受这么长额外开发时间的.最快的方法就是拿来改,重点是改用户能看的到的界面.然后再加入额外功能,有时反而导致速度下降,资源占用很高.
蚂蚁浏览器特点:
1.蚂蚁浏览器占用空间小,速度快,基本功能齐全,操作简单.
2.相比其他浏览器,崩溃最少,自身占用资源最少.
3.主页与电脑绑定加密,不会被篡改.
4.因为其是IE内核,所以网页兼容性好,支持所有网银,不会出现像那些高速浏览器不能正常显示某些网页的问题,因为网页开发者没有精力做的完全兼容所有浏览器,只是做到兼容IE内核浏览器.
5.因为其只基于IE内核,就不会像双核浏览器那样的问题:导致内存占用量大.双核好比走路时脚上穿一个鞋,肩膀上还背一双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哪个适合自己,用了才知道.
⑼ 浏览器标签双击关闭
那个用来做标签页的控件是有一个双击事件的,可以利用这个事件来处理关闭窗口的功能
⑽ 微软 IE 开发组的概况和工作氛围是什么样的
GoSuRFBrowser
基于IE内核的多页面浏览器。人性化的设计,符合您的浏览习惯和动作,合理的细节功能扩展给您事半功倍的浏览体验,界面全方位自定义,让你的浏览世界更广阔。该款浏览器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相当的少,另外各项操作上的完美演绎令GoSuRF个性更加鲜明,细节功能上的完善更是人性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还等什么?现在就选择GoSuRF作为您的网页浏览工具,即刻开始全新的冲浪体验!
MozillaFirefox简体中文版(火狐)
Mozilla开发组的新作,是一个干净、完整的浏览器。速度极快,没有包含电子邮件等一些硬塞给用户的组件。基于Gecko引擎,很小巧,只有7.44Mb,远小于IE。对东亚语言支持也不错。
mxie马克思ie
马克思ie(mxie)是一个拥有网页浏览器功能的超级P2P搜索引擎,完全免费!各种音乐、电影、动漫、小说、图片等娱乐文件,一切你想得到的都可以找到!采用目前最为先进的多点P2P技术,搜寻到的就能下载到,绝对无死链!神奇的“越多人下载越高速”特性,充分挖掘你的带宽潜力,保证高速!独家装备了强力防火墙穿透利器,即使在严密防护的企业防火墙后也能通行自如。
MyIE网际畅游中文版(简体)
为什么继续MyIE开源项目(1).正如大家所知的,MyIE3.2以前的版本是在changyou主力下开源开发的,这个项目因为changyou的原因而停止,后来从MyIE而发展出了多个浏览器,但这些浏览器都是非开源开发的,GreenBrowser最早也是在MyIE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而来,经过近3年的开发,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了,在下一个开发进程前,我们想探索一下开源开发这种模式,因此想到了继续changyou以前停止的MyIE开源项目.(2).现在GreenBrowser在内容,外观,功能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加入了很多浏览辅助功能,这些功能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浏览的方便,但是也增加了较多的资源占用,降低了浏览的效率.有些用户对此的意见也比较大,所以我们想有针对性的推出一个专注于网页浏览的浏览器,在GreenBrowser基础上削减些不常用的功能,以浏览网页为主要功能,去掉一些不常用的与浏览关系不大的功能,以绿色,简洁,快速为主要目标.这个浏览器的名称和GreenBrowser名称最好有所区别,所以考虑和MyIE开源项目相结合.(3).各个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要求不尽相同,开源可以为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使用自由.MyIE和GreenBrowser的关系由于MyIE3.2版本的代码问题较多,很多功能也不是很完善,因此我们不考虑使用MyIE3.2的代码,而是在GreenBrowser2.4版本源代码的基础上删除去掉一些不常用的与浏览关系不大的功能,但是主要的功能和代码保持相同.同时GreenBrowser将在现在版本基础上继续开发.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记得采纳为满意答案,谢谢!祝您生活愉快!va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