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产品经理
① 产品经理主要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一、产品经理的需求来源
产品经理一切工作的本源是:需求。所以我们从需求来源开始讲起产品经理完整的工作流程。互联网需求来源一般有:
1、产品需求:产品经理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方法验证通过的需求
2、运营等业务部门提交的需求:比如以京东为例,服饰业务部/生鲜业务部/家电事业部的运营、采销等人员出于提升业务指标的角度会提出各种需求
3、老板的需求:领导从外部合作的角度或者产品战略的角度也会给手下的产品经理提一些需求,比如我还接到过大Boss和老板娘的需求
4、Bug修复等:在工作中修复BUG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情,影响面大的BUG会走紧急修复流程,不太严重的BUG会走迭代排期。
二、需求池的管理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收集到的需求会统一放到需求池中。需求池大家可以理解为所有需求的集合(包含待确认、设计中、带排期、开发中、已上线等所有状态)。
一般来说,使用execl表格管理需求池即可,按照各种需求状态进行分类展示。
三、需求优先级
我们需求池的需求会非常多,但是每个迭代的时间是有限的/研发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导致我们只能从需求池中挑选出少量需求进行开发,从而诞生了需求优先级的概念。
一个迭代中肯定有限做优先级高的需求!
那如何排定需求优先级呢?
一般来说有两个场景:
1、从0到1设计一款产品
这种场景下的需求来源基本上都是产品需求。建议大家去了解一下KANO模型,这个场景下的需求优先级一般来说是: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2、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优化
这种场景的需求来源会非常广泛,可能之前讲到的4中来源都是涉及,那如何排定需求优先级呢?一般按照产品价值和实现成本两个维度。
产品价值可以分为两类:业务价值和用户价值。
价值定义:
业务价值:对应商业类产品,称为商业价值,体现在能给业务带来多少收益。
用户价值:对于使用者来说,能给他带来的价值,比如说能减少操作步骤。
在这种方法下,优先级的排序逻辑是:产品价值大实现成本低>产品价值大实现成本高>产品价值小实现成本低>产品价值小实现成本高。
四、需求确认
当梳理完需求优先级之后,我们就按照开发工作量挑选优先级高的功能组成新版本/新迭代周期的需求列表。
梳理完需求列表之后一般要跟直属领导当面沟通一版,这叫需求确认。在这个阶段要做好挨批、被怼的准备。领导会从各个维度“挑战”你需求的合理性。所以大家在需求评审前一定要多思考几遍,尽量多用客观数据去说服领导。
如果需求确认通过,会进入到产品设计阶段。
五、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阶段会包含如下几个小阶段:
1、使用产品脑图梳理产品/功能结构框架,特别是对一些逻辑复杂的新产品/新功能。
2、使用产品流程图梳理产品/功能核心业务逻辑。流程图的梳理尽量详细,各种异常场景的判断一定要在流程图中有所体现。对于涉及多个参与方业务,可能还要梳理泳道图。
3、使用墨刀/axure等原型工具输出产品原型。原型是产品逻辑的可视化表现,也是产品经理最最基本的基本功。
4、撰写产品说明文档(PRD)。PRD是产品详细逻辑的最终呈现,也是内部沟通的标准文档。PRD撰写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到需求评审阶段
六、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是指产品经理要向UI、交互、研发、测试等内部人员讲解产品逻辑,保证产品逻辑在内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
需求评审的过程中,有4点需要注意:
1、评审的时候,先讲需求背景。即这一版本为什么要做这需求?做完以后预计会达到什么效果?让相关参与方从心理上认同做这件事的价值。
2、在讲具体需求的时候,按照对应的责任人进行拆解。比如在讲解功能A的实现逻辑时,我一般会说客户端需要完成的内容是1、2、3;服务端需要完成的工作是1、2、3;算法侧的工作是1、2、3等等。
3、存在争议的地方先记录下来,评审结束后再细化。
4、就是评审结束以后要追排期。即作为产品经理你要盯着研发Leader,设计Leader,测试Leader让他们出需求排期,以此保证项目按时上线。
七、项目管理
需求评审完成之后,项目经理(大部分公司由产品经理担任)会输出详细的项目排期表,然后项目所有相关人员会按照项目排期表有条不紊的协作。项目管理的详细流程如下:
八、数据分析
产品上线之后,产品经理要做好产品分析工作,以验证产品/功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产品上线7天后,产品经理需要想全体组员发送产品上线数据报告。
如果数据不达预期,就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内在原因是什么,然后数据分析的结论很可能是下一迭代的需求来源,从而开始一个新的迭代周期
② 停下来思考,最适合你的产品经理方向是什么
互联网每天影响着大家的生活的细枝末节,我们发现越来越离不开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时候,也充斥着燥热和虚假繁荣的情绪。
北京五月的天气,燥热来的早了一些,早高峰的出租车,公车,地铁里,据说10个人里面就有1个是干产品经理的。
我前段时间分享了一篇长篇原创文章:《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正反馈。
文章里面首次公开了我的自创产品经理五段成长理论。站在时间维度,去谈产品经理。
今天想和大家从另一个角度谈。我们站在空间维度,谈谈产品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方向和产品形态。
一、 迷惘不是你的错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互联网企业聚集的地标区域,后厂村路这条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交通要道就在北京西二旗区域,周边有无数座大大小小的写字楼,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和数不清的互联网及IT公司。
每个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神奇的职位:产品经理。
据说产品经理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角色,也有很多的书和人在讲如何变成和修炼这个角色。
有趣的是,当你把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发现每个人对产品经理四个字的理解,每天的工作内容,产出物,甚至是挂在嘴边的槽点都不一样,差异大的让你怀疑人生。
我加入了无数个产品经理QQ群,微信群,也参加了很多次的产品人线下聚会,主讲过多场针对不同层级听众和不同主题的产品经理培训课程,虽然人群、形式和场地都是五花八门。
但是沉淀下来,你会发现有很多共性的问题,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有大量雷同的问题和困惑。找到和总结出这些问题并给出清晰的路径,在我看来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对自己的历练和沉淀。
我的微信里面加了很多的产品人和准备入行的潜力股,下面的问题多的应接不暇,让我有必要一次性给个了断。
老师,你觉得我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好? 金融产品我能干么?
老师,在么?我们公司是传统企业,网站刚开始做,你觉得我能干多久?
老师,我在上海上了一个培训班,还是没底,你能看看我性格适合干pm么?
老师,我特愁,听说做后台产品经理特难,我一直做前台产品的话,问题大么?
老师,产品经理是不是项目经理啊?老板让我去谈客户,是不是pm的职责啊?
老师,我学个PMP,是不是对未来跳槽更有保障?
你的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人群和类似的问题,在各大产品网站和知识分享平台,充斥着各种产品经理的方法论和标题包含着思维、需求、原则、特点、分析、本质、坑的文章。降峰老师建议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下,数数这些内容的占比。
仔细看看网上的文章,会发现几个问题和现状:
1、分享文章的人目前的经历和工作年限比较杂
很多都是在专注在某个领域或者是藏在大公司的光环下去谈成功论。还有的文章作者是一个实习生和产品新人。这几类人可能都写了一篇 如何把握核心需求,做一份完美的竞品分析的文章。阅读的人会发现章法和套路完全不一样,但是文章的结论都是顺利找到了需求,竞品分析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让大家觉得都是今日好文而评论和收藏起来。当你自己写的时候发现东墙西补的在用,套路混乱。
分享1个案例:我之前培养了一个大四的学生,跟着我学了10天的产品,为了求职,我辅导他写了一个抽奖活动的流程图和原型,为了应聘需要,写完后发在了知名的产品网站并被收录,这个方案其实并不完美,还有很多的分支逻辑都没有提到,可谓只是一个作业练习。可是没有预料到的是,下面的评论很少有人提到里面的问题,大部分人都留言:好文收藏啦,还有人写出了 大神求带的语调,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也许只是特例,好的文章和思考总结还是很多的。文章阅读量的差异也可以看出文章的含金量和受众面。
2、谈思维和单一案例的比较多
我认识一个新人,在一个创业公司入职2年,自认为对产品的理解很透彻,因为看了很多书,也做了2个企业网站的产品,每天的工作时间一大半都在阅读各种论坛和网站的文章,在文章里梳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看到BAT的案例分享特别兴奋。比如三步设计完美后台、一次感人的需求评审过程、MRD就要这么写、产品经理必备10大思维等等。看上去各类内容都很丰富,工作一旦遇到类似问题的话,我们只要网络一下就能找到办法。
可是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老板安排一个新的任务时,我们第一时间还是想去问人而不是搜索。
比如我最近想学习信贷风控策略,催收后台系统架构,网上搜了一圈发现每个人都只说了自己懂的那部分,至于对不对也不好分辨,停下来思考了10分钟,自己是否可以独立产出一套催收的泳道图,发现还是好难。
后来,我加了一个专业的金融讨论群,里面的感觉则完全不一样,一问一答,问的针对,回答的具体。没有大篇幅的知识体系,只有具体怎么去做。这样的微信群和形式,就是目前知识付费的价值,可惜很多人还是觉得分享人应该免费,你是义务的。
知识的碎片我有时候觉得是鸦片,但是我们还很享受这样的免费大餐。因为免费。
免费到付费的路还很长,如果你遇到了贵人,那是你的人脉,如果没有遇到,适当的给些回馈,大神会更有动力在你身上消耗本该去娱乐和休息的时间。
二、 不要让广度变成散乱
我们学习的越多,越迷惘,其实不是你的错。但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路径,一个尽快发现自己方向的未来的路径。
因为产品经理这个学科没有教科书,你给自己一个工作年限的划分和定位后,更重要的是其实是自己对一个方向的判断和抉择。坚持就要坚持一段日子才会看到希望。
好比繁华的花花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多巴胺的走了一遭,停下来回到酒店的房间,一定要整理拍摄的图片和旅程的碎片,变成一个记忆的游记。否则只是过眼云烟。
很多人都分析过产品经理的分类模型,有按业务分的,有按端和场景分的,有按公司类型分的。
分的越多,看的人其实更混乱。降峰老师认为,这帮写作的人已经在这个圈子里了,所以你怎么分都能写出来1、2、3。可是你会发先你的分类是交叉的,甚至是只限你自己公司的特定部门情况而产生的形态。
我第一部分写了很多学生提给我的问题,他们其实更关心的是,我目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情况下,适合去什么方向的公司,是倾向做端产品还是后台产品,仅此而已。你和他谈SDK,谈数值分析,谈CRM,其实都会衍生出更多的困扰。
产品的分类很杂,广度之大,需要我们懂的很多,但是一定不要看杂了,迷失自己。先找一个坑进去,学习的过程你会明白和顿悟,再加上一个好的导师,会加快你的顿悟速度。
我用最浅显的方式,给产品经理的方向做一个划分,任何的划分方式和见解都有局限性,欢迎大家指正。
整体的观点按照 “端分类+业务喜好=你的方向”的自创分析法来阐述。
降峰老师希望你看完这个篇章后,可以对你的选择和抉择有更清晰的帮衬。
1、前端PM–感性的洞察者
一句话特点:前端pm负责的产品类型偏用户侧,比如APP客户端,PC站,H5站。泛指所有用户看到和使用的界面。
(1)需要具备的能力
谈前端,一定会想到前端开发,作为前端产品经理,我们更接近用户,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核心痛点的满足是我们的基本功也是不断努力的方向。同时对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前端开发基本规范知识也要主动深耕。
他们更善于做用户需求和用户交互行为分析,对业务环境变化敏感,喜欢研究,性格开朗逗逼,有竞品分析能力,降峰老师认为,更多时候的绩效考评指标偏向于对用户拉新活跃留存,用户体验以及漏斗转化率负责。
(2)日常工作内容和产出
这类型的产品经理每天的工作分两大块,沟通和需求产出。因为是前端产品,你的日常产出物会包含竞品分析,需求调研,原型设计,交互逻辑,PRD前端文档。
(3)可能的进阶路线
同理心,洞察力,判断力等思维模型从某类角度看,都是在谈前端pm如何成为一个产品专家的必备思维。我遇到过很多的PM,同样2个工作了3年的pm,设计的axure原型的美观度,层次感和细节度还是差异很大。所以我对大家的原型作品的要求一致很高。那是你的门面。我的要求其实不难,黑白灰。有机会单独和大家谈原型设计的自我追求论。
(4)根据业务属性细分的岗位
都是做前端pm,但是不同业务也有所不同,但是看JD和领导的期望都可以看的出来,就是让你负责一款APP,一个话费充值的功能,一个音乐播放列表和播放器模块。
(5)坑和躁动
目前前端产品受限于公司节奏和自身精力,大部分都愿意在调研、体验、交互表达上下功夫,对于后端业务知识体系缺乏敬畏和总结,经常会出现在构筑一个功能模块时,没有考虑后端的业务逻辑和实现角度,想当然的认为后端可以或者很容易支持,结果导致后端架构支持和后期前后端配合和扩展性的失衡。
原型画的比较多,可能会迷失。PM不是画原型的,这个切记。
你需要试着去做架构图、流程图、泳道图、项目规划图等。全面发展。这些东西接触了,你会打通前后台的逻辑。前端的界面做的才更顺手和有自信。很多界面里面的弹框、图片和文案背后都是数据库里面的各种字段做支撑。用API实现的传递。
2、后端PM–逻辑的激进者
一句话特点:一后端pm负责的更多是管理系统,后端能力架构,内容管理,触发策略,算法优化,交易流处理,数据抽取。人物性格偏理智,严谨,学术派,对数字敏感并喜爱分析产出背后的公式模型。
(1)需要具备的能力
后端pm更偏重于流程和规则的制订,把业务流程化自动化,提升效率。比如常见的crm系统、卡券包营销系统、APP千人千面用户分析系统、AI智能客服系统,都是偏后端pm的设计范畴,作为后端产品经理必须要深入了解每个部分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逻辑性要很强,经常和RD QA打交道。
相比前端pm,他们需要更好的技术背景、逻辑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有些业务是强技术主导的,比如AI人工智能、风控,有时候RD懂的比PM还全面一些。
(2)日常工作内容和产出
除了沟通外,其实也是原型和文档。但是里面的内容会完全不一样。还有就是你要喜欢用Excel,喜欢分析数据报表,还有抽象设计很多的VISIO架构图。
我们知道后端产品形态偏PC端的多一些。一个APP的后台系统一定是一套PC端页面,当然现在也有部分功能迁移演进出一个移动版本,最核心的管理系统还是PC端,因为pC屏幕足够大,方便操作和管理。目前的管理系统多是B/S架构。前几年是C/S架构。
(3)可能的进阶路线
比如金融平台的后端系统十分繁杂,pm也是一大堆。风控,对账结算,通道路由,都有自己的系统。降峰老师认为,用户对这些无感知的时候,证明你的产品足够强壮,体验优秀。一旦出了问题,一定都是大问题。 所以这些系统有一个kpi是打扰率。打扰率越低越好。我在金融产品经理必备能力的课程里有具体提到类似观点和案例。
后端产品经理成功的标志有一个观点,当你的用户和领导不知道你的存在时,你就成功了。
(4)根据业务属性细分的岗位
后端产品和系统分很多,细分的话比较多,大家看到这些词就可以归到偏后端这类里。
比如:策略算法产品经理,CRM系统产品经理,分发变现产品经理,数据分析产品经理,POI产品经理等。
(5)坑和躁动
周围很多的后端pm感觉寂寞久了,想出来透透气。所以后端产品转前端不是那么难。但是前端产品转后端是挺难的。所以掌握一个完整的后端架构和逻辑内涵是很重要的。别人很难抢走。比如交易订单系统,银行通道及清结算,库存管理系统,这些都是极抢手的人才。不过也有前端转后端,用户端转企业端的pm。目前还在纠结中。
后面我们谈谈找到自己的罗马帝国。
三、 找到自己的罗马帝国
前面提到过“端分类+业务喜好=你的方向”的自创分析法。
其实除了自己选择做偏用户端,还是偏后端,还要看看你对这个业务是否喜欢或者偏理性还是感性的问题。
一个产品的完整体系包含 构,铸,察。 每个人的不同职业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态度和想法。
有时候实际工作中,一个pm又要做前端界面又要出后台系统,其实都有交叉,所以只能是说偏某个多些,而不是完全的绝对。
后面会单独针对不同的业务给大家做针对性的知识拆解。比如风控系统中前后端产品经理的能力差异,金融产品经理的分类和前后端的分工及知识结构差异。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每一段经历要大于1年才能看透一些事情。因为你也在长大,也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真爱是什么。保持一份适当的好奇心去探求自己的一个未来。
至此,前一篇文章《现在还是不是做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是从时间角度去谈产品进阶的路程,这篇是空间维度谈产品的方向抉择。
现在,还是不是产品经理最好的时代? 我觉得是。我也觉得现在是知识分享和传承的好时代。因为我见过了太多的大学生和新人期待的眼光。我相信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又来了。但是要遇上好导师。
总结和码字是很痛的过程,希望看到大家的掌声和鼓励。
作者:降峰,十年产品人。网络金融资深产品经理,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及支付方向产品设计和产品架构工作。
③ 软件行业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
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
1、市场调研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
与用户和潜在用户交流
与直接面对客户的一线同事(如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等)交流
研究市场分析报告及文章
试用竞争产品
仔细观察用户行为等
2、产品定义及设计:
产品的愿景
目标市场
竞争分析
产品功能的详细描述
产品功能的优先级
产品用例(Use Case)
系统需求
性能需求
销售及支持需求等
产品设计
是指确定产品的外观,包括用户界面设计(UI,User Interface)和用户交互设计(User
Interaction),包含所有的用户体验部分。
3、项目管理
确保资源投入
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计划跟踪项目进展
辨别关键路径
必要时争取追加投入
向主管领导报告项目进展状况等
4、产品宣介
主要包括和内部同事如老板、销售、市场、客服等沟通产品的优点、功能和目标市场,也可能包括向外界如媒体、行业分析师及用户宣介产品。
5、产品市场
主要是对外的信息传播——告诉外界有关产品的信息。通常包括制作产品数据表、手册、网站、Flash演示、媒体专题以及展会演示等。
6、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主要包括的工作有:
产品定位
产品定价及促销
产品线管理
竞争策略
建立或收购合作伙伴
识别并建立合作关系等
产品经理和产品市场、BD及市场沟通同事一起完成这些工作。
④ 想做产品经理,怎样入行
1、了解产品经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岗位类型、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和职业发展形势。
工作内容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么?
整体来说,包括产品梳理、产品设计、产品落地、产品运营、产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开又有若干个具体的工作项。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能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如果只会画原型、写文档,我劝你想都不要想。
产品经理岗位可以分为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两种。
硬性能力是从事产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原型、写文档、业务建模、数据分析、工作汇报等。
软性能力是开展产品工作的底层能力,如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独立思考、执行力,这些都是必备的。
往往软性能力更能体现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产品经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岗位负责什么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职业发展形势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这个职业有多大前途?市场需求量多不多?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足够的上升空间?
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产品经理岗位是否饱和,这事儿你不得想想?
2、找到个人优势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需要仔细思考自己具备了哪些优势。如果没有,你将很难获得机会,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个人优势可以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或是某项独特能力。
比如:
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趋势、业务模式、产业链结构、掌握人脉资源,这些是优势。
运营人员懂用户、工程师懂技术、市场人员懂推广,这些也是优势。
有过创业、做生意、发明创造经历,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加分项。
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
3、选择适合的方向
产品岗位分得那么细,哪个方向才适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门,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有优势的,这样成功率才高。
比如:设计师、用户研究适合用户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适合增长产品;工程师适合后台、算法产品。
只有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你具有竞争力、获得机会。如果非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很大、时间成本高,你自己评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据兴趣选择产品方向,兴趣不代表适合;也不要盲目跟风,风口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终决定入行产品经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备,先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让你的入行过程更游刃有余。
系统化学习
读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阅读产品经理入门书籍,可以由浅入深地去理解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每项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手册》、《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都适合新人阅读学习。
专业技能提升
在线网课、线下培训班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信息呈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有项目练手,适合产品新人的基础技能提升。
课程将产品经理每个阶段工作拆解成独立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让新人具备可上手工作的基础能力。
实践项目演练
清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后,接下来尝试着设计一款产品找找感觉。可以是培训班留的项目练习,也可以是自己参照市面已有的产品。
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将整个工作流程演练一遍,产出产品原型和文档,这些也可以当成面试作品使用。
当然,实践项目不仅限于画原型、写文档,其它能代表你产品思维的方式也行,比如:运营一个公众号/抖音号、开一家淘宝店。
准备个人简历
万事俱备的你,只差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了。
运用上产品思维,把自己牛B闪闪的经历和项目成果讲给人听,记住,产品经理写简历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理解、数据说话。
5、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有些人的能力短板与产品经理职业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运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进,或者到此为止。
学习/理解能力差
产品经理工作需要接触新领域、新问题,对接不同部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
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影响进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担起对应工作职责,跟不上工作节奏,也会影响对公司战略的理解,甚至听不懂领导、同事传递的信息。对于问题,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难看到问题本质。
缺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判断问题轻重缓急、梳理复杂业务场景等工作场景。
缺少逻辑思维严重产品工作,比如:找不到问题头绪、做事抓不住重点,导致工作过程杂乱无章。
特别是与技术同学沟通时,缺少逻辑思维,会影响产品方案的传播效果,不容易获得认可。
沟通协调能力差
产品经理是信息传递者、是润滑剂,承担各团队间信息共享、问题协调的职责,保障团队间紧密协作,工作有序。
如果产品经理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轻则影响团队协作效率、项目产出质量,重则可能把方向带偏,让团队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惰性思维
产品经理通常作为团队大脑,不仅要擅于思考,也要勤于思考。在困局中寻找突破口,推动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确的事。
惰性思维则会严重影响对产品的思考、设计以及变革能力,让产品失去原本的价值。
为什么有些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却没积累多少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竞争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
惰性思维就是主因。
行动力差
产品经理是思考者,更是实践者。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行动力差,产品就只会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档阶段,无法继续进行;行动力差,就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产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当借口,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断打磨完善产品,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产品的人,需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独当一面、经得起质疑与挑战、就算内心再崩溃也能笑对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压下慌乱、面对挑战时逆来顺受、被打击后失去信心、不但影响个人工作成果,还会影响团队其它成员的士气,这......怎么行?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给想做产品经理朋友们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对产品经理以及转行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入行门槛比较低。其实相反,企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只会随着市场发展变得越来越高。
⑤ 产品经理具体工作是什么
你好,
【1】规划型产品经理
规划产品从0到1,规划方向、目标人群、特性及产品价值。
【2】管理型产品经理
负责产品过程,以结果为导向。为最后产品实现盈利作保证。参与产品设计等。
【3】设计型产品经理
设计产品原型、协调产品PRD文档,协调产品资源等,保证产品迭代节奏,每个版本产品能够如期上线和如期交付
【4】全能型产品经理
能独立完成产品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就好像纽带一样,链接每一个模块
【5】技术型产品经理
现在很多产品都是技术决定的,比如数据算法等软件、还有大多数的复杂APP,都是技术和研发共同努力的结果
【6】运营型产品经理
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话,懂得运营的产品经理是非常“值钱”的、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能看出这两句话的意思吧,产品运营是多么重要,而懂得运营的产品经理又是多么神一般的存在。
入门产品经理,可以从工具学起,推荐以下这些:
1.脑图工具:网络脑图
2.文档共享:蓝湖、Axure等软件
3.项目管理:jira
可以在网上找每个工具的教程,一边看一边练习
⑥ 产品经理(AR))是什么职位
1、了解产品经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岗位类型、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和职业发展形势。
工作内容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么?
整体来说,包括产品梳理、产品设计、产品落地、产品运营、产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开又有若干个具体的工作项。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能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如果只会画原型、写文档,我劝你想都不要想。
产品经理岗位可以分为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两种。
硬性能力是从事产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原型、写文档、业务建模、数据分析、工作汇报等。
软性能力是开展产品工作的底层能力,如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独立思考、执行力,这些都是必备的。
往往软性能力更能体现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产品经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岗位负责什么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职业发展形势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这个职业有多大前途?市场需求量多不多?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足够的上升空间?
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产品经理岗位是否饱和,这事儿你不得想想?
2、找到个人优势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需要仔细思考自己具备了哪些优势。如果没有,你将很难获得机会,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个人优势可以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或是某项独特能力。
比如:
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趋势、业务模式、产业链结构、掌握人脉资源,这些是优势。
运营人员懂用户、工程师懂技术、市场人员懂推广,这些也是优势。
有过创业、做生意、发明创造经历,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加分项。
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
3、选择适合的方向
产品岗位分得那么细,哪个方向才适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门,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有优势的,这样成功率才高。
比如:设计师、用户研究适合用户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适合增长产品;工程师适合后台、算法产品。
只有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你具有竞争力、获得机会。如果非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很大、时间成本高,你自己评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据兴趣选择产品方向,兴趣不代表适合;也不要盲目跟风,风口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终决定入行产品经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备,先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让你的入行过程更游刃有余。
系统化学习
读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阅读产品经理入门书籍,可以由浅入深地去理解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每项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手册》、《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都适合新人阅读学习。
专业技能提升
在线网课、线下培训班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信息呈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有项目练手,适合产品新人的基础技能提升。
课程将产品经理每个阶段工作拆解成独立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让新人具备可上手工作的基础能力。
实践项目演练
清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后,接下来尝试着设计一款产品找找感觉。可以是培训班留的项目练习,也可以是自己参照市面已有的产品。
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将整个工作流程演练一遍,产出产品原型和文档,这些也可以当成面试作品使用。
当然,实践项目不仅限于画原型、写文档,其它能代表你产品思维的方式也行,比如:运营一个公众号/抖音号、开一家淘宝店。
准备个人简历
万事俱备的你,只差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了。
运用上产品思维,把自己牛B闪闪的经历和项目成果讲给人听,记住,产品经理写简历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理解、数据说话。
5、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有些人的能力短板与产品经理职业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运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进,或者到此为止。
学习/理解能力差
产品经理工作需要接触新领域、新问题,对接不同部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
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影响进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担起对应工作职责,跟不上工作节奏,也会影响对公司战略的理解,甚至听不懂领导、同事传递的信息。对于问题,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难看到问题本质。
缺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判断问题轻重缓急、梳理复杂业务场景等工作场景。
缺少逻辑思维严重产品工作,比如:找不到问题头绪、做事抓不住重点,导致工作过程杂乱无章。
特别是与技术同学沟通时,缺少逻辑思维,会影响产品方案的传播效果,不容易获得认可。
沟通协调能力差
产品经理是信息传递者、是润滑剂,承担各团队间信息共享、问题协调的职责,保障团队间紧密协作,工作有序。
如果产品经理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轻则影响团队协作效率、项目产出质量,重则可能把方向带偏,让团队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惰性思维
产品经理通常作为团队大脑,不仅要擅于思考,也要勤于思考。在困局中寻找突破口,推动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确的事。
惰性思维则会严重影响对产品的思考、设计以及变革能力,让产品失去原本的价值。
为什么有些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却没积累多少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竞争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
惰性思维就是主因。
行动力差
产品经理是思考者,更是实践者。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行动力差,产品就只会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档阶段,无法继续进行;行动力差,就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产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当借口,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断打磨完善产品,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产品的人,需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独当一面、经得起质疑与挑战、就算内心再崩溃也能笑对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压下慌乱、面对挑战时逆来顺受、被打击后失去信心、不但影响个人工作成果,还会影响团队其它成员的士气,这......怎么行?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给想做产品经理朋友们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对产品经理以及转行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入行门槛比较低。其实相反,企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只会随着市场发展变得越来越高。
⑦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概念是什么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1、了解产品经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岗位类型、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和职业发展形势。
工作内容
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么?
整体来说,包括产品梳理、产品设计、产品落地、产品运营、产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开又有若干个具体的工作项。
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如何能胜任产品经理工作?
如果只会画原型、写文档,我劝你想都不要想。
产品经理岗位可以分为硬性能力和软性能力两种。
硬性能力是从事产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原型、写文档、业务建模、数据分析、工作汇报等。
软性能力是开展产品工作的底层能力,如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沟通协调、独立思考、执行力,这些都是必备的。
往往软性能力更能体现产品经理岗位的核心竞争力。
了解产品经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网站,看看产品经理岗位负责什么工作、有哪些具体要求。
职业发展形势
说得再直白些就是这个职业有多大前途?市场需求量多不多?职业发展路径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足够的上升空间?
互联网快速发展了十多年,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产品经理岗位是否饱和,这事儿你不得想想?
2、找到个人优势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你需要仔细思考自己具备了哪些优势。如果没有,你将很难获得机会,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个人优势可以是行业经验、专业技能或是某项独特能力。
比如:
社交、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经验,熟悉行业趋势、业务模式、产业链结构、掌握人脉资源,这些是优势。
运营人员懂用户、工程师懂技术、市场人员懂推广,这些也是优势。
有过创业、做生意、发明创造经历,这些既是优势,又是加分项。
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未来能走多远。
3、选择适合的方向
产品岗位分得那么细,哪个方向才适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门,肯定是选择自己擅长、有优势的,这样成功率才高。
比如:设计师、用户研究适合用户产品;运营、市场推广适合增长产品;工程师适合后台、算法产品。
只有熟悉、擅长的领域才能让你具有竞争力、获得机会。如果非要挑战全新的领域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难度很大、时间成本高,你自己评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据兴趣选择产品方向,兴趣不代表适合;也不要盲目跟风,风口过后,很可能是一地鸡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终决定入行产品经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备,先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让你的入行过程更游刃有余。
系统化学习
读书是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阅读产品经理入门书籍,可以由浅入深地去理解产品经理工作内容、流程、以及每项工作的细节与要点。
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产品经理手册》、《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都适合新人阅读学习。
专业技能提升
在线网课、线下培训班也是高效的学习方式,特点是信息呈现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有项目练手,适合产品新人的基础技能提升。
课程将产品经理每个阶段工作拆解成独立技能模块进行针对性讲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设计、文档撰写,让新人具备可上手工作的基础能力。
实践项目演练
清楚了产品经理的工作后,接下来尝试着设计一款产品找找感觉。可以是培训班留的项目练习,也可以是自己参照市面已有的产品。
把自己当成产品经理,将整个工作流程演练一遍,产出产品原型和文档,这些也可以当成面试作品使用。
当然,实践项目不仅限于画原型、写文档,其它能代表你产品思维的方式也行,比如:运营一个公众号/抖音号、开一家淘宝店。
准备个人简历
万事俱备的你,只差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简历了。
运用上产品思维,把自己牛B闪闪的经历和项目成果讲给人听,记住,产品经理写简历遵循的原则是:简洁、易理解、数据说话。
5、不是人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
其实,有些人的能力短板与产品经理职业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运地进入了这个行业,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进,或者到此为止。
学习/理解能力差
产品经理工作需要接触新领域、新问题,对接不同部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角度与观点。
学习和理解能力差影响进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担起对应工作职责,跟不上工作节奏,也会影响对公司战略的理解,甚至听不懂领导、同事传递的信息。对于问题,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难看到问题本质。
缺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用于分析市场需求、判断问题轻重缓急、梳理复杂业务场景等工作场景。
缺少逻辑思维严重产品工作,比如:找不到问题头绪、做事抓不住重点,导致工作过程杂乱无章。
特别是与技术同学沟通时,缺少逻辑思维,会影响产品方案的传播效果,不容易获得认可。
沟通协调能力差
产品经理是信息传递者、是润滑剂,承担各团队间信息共享、问题协调的职责,保障团队间紧密协作,工作有序。
如果产品经理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短板,轻则影响团队协作效率、项目产出质量,重则可能把方向带偏,让团队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灾难。
惰性思维
产品经理通常作为团队大脑,不仅要擅于思考,也要勤于思考。在困局中寻找突破口,推动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确的事。
惰性思维则会严重影响对产品的思考、设计以及变革能力,让产品失去原本的价值。
为什么有些产品经理工作多年,却没积累多少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竞争力下降,跟不上市场变化?
惰性思维就是主因。
行动力差
产品经理是思考者,更是实践者。再好的想法,没有付诸行动,都是空谈。
行动力差,产品就只会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档阶段,无法继续进行;行动力差,就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阻碍产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当借口,产品经理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断打磨完善产品,才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产品的人,需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可以独当一面、经得起质疑与挑战、就算内心再崩溃也能笑对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压下慌乱、面对挑战时逆来顺受、被打击后失去信心、不但影响个人工作成果,还会影响团队其它成员的士气,这......怎么行?
写在最后
以上内容,是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给想做产品经理朋友们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对产品经理以及转行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存在误解,认为入行门槛比较低。其实相反,企业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只会随着市场发展变得越来越高。
⑧ 产品经理有哪些类型
以产品属性分类
(1)工具属性
其实就大多数互联网或软件产品来说,都包含最基本的工具属性。因为其作为人造物的诞生,本身就承载了制造者的目的。制造者希望用户使用其产品作为解决某种问题的工具。
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工具型产品往往有很强的目的性,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常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或降低成本。所以需要产品经理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在解决问题层面上能以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直指核心。
(2)内容属性
向用户传递信息的产品具有内容属性。此种属性的产品建立起了人与信息的联系,基本包含三部分:内容生产、内容筛选和内容展示。
对产品经理要求:产品经理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产品设计上激励内容生产,数据算法上精细化内容筛选,交互设计上合理分配流量,给用户精准的内容分发。
(3)社交属性
建立起人与人之间联系的产品具有社交属性。基本包含用户关系链和用户间的互动行为。
对产品经理要求:深入了解心理学,对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有更透彻的认识。着重关注用户关系链的形成与维护,丰富并加强用户间的互动行为。
(4)交易属性
包含有交易行为的产品具有交易属性。此种属性建立起了人与商品/服务间的联系。
对产品经理要求:需要极其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善于将功能模块化,能梳理复杂的交易流程。并且了解用户的购物决策因素,能将理论反映在产品设计上。
按设备分类
(1)移动端
通常包含iOS端、Android端和H5网页端,需要详细了解iOS 人机交互指南和 Google的Material Design 规范。
(2)PC端
通常包含Web网页端、PC客户端,交互方式区别于移动端。
按前后端分类
(1)前端
泛指所有用户看到和使用的界面,此概念主要为了区别于后台。
(2)后台
通常指,和前端产品关联的供工作人员使用的产品,需要产品经理有极其清晰的逻辑思维。
按用户类型分类
(1)To B 产品
此类产品主要针对企业级用户,大多属于工具型产品。比如设计大型ERP、大型OA系统可能要涉及到十几个岗位,几十个模块,上百条流程,需要产品经理有极强的抽象思维和模块化思维。
(2)To C 产品
此类产品主要针对大众级用户。相较于To B产品,更加注重UI美观程度,交互体验顺畅程度。需要产品经理更加了解用户心理,关注任何微小的细节。
按工具维度分类
(1)视频直播
(2)视频
(3)实时音频
(4)录音
(5)图片
(6)文字
目前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外乎三种:声波、文字、图像,以上六个分类基本涵盖了当前大多数内容产品的展现形式(VR还在起步阶段,并未列入其中)。无论视频、音频还是图片、文字,其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每种方式都各有优劣。产品经理需理解各类工具的特性,才能更好结合业务进行产品设计。
按工作内容分类
(1)交互产品经理
工作内容以交互设计为主的产品经理,其职能约等于交互设计师。
(2)需求产品经理
以分析需求为主要工作的产品经理,因为大型互联网公司往往有交互设计师存在,所以其中的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工作往往是需求分析。
(3)策略产品经理
不同的公司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些可能承担产品某部分业务层面的策略,也有可能进行产品全局规划。同时,策略产品经理还有可能包含设计算法的职责,需要将具象的需求转换为抽象的算法。此类职能相比于其他产品经理工作要具有更高的知识壁垒,需要懂得编程相关知识,理解程序实现原理。
(4)商业产品经理
此类产品经理以赚取更多利润为目的,规划和设计盈利功能,同时也要平衡用户体验,保证产品生态的良性循环。作为商业产品经理,需要掌握各种产品变现手段(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介绍常用的变现手段以及如何灵活搭配不同方法进行变现)。
按等级分类
(1)产品专员/产品助理
通常指刚入门0-2年内的产品新人,无法独当一面,工作权利较小,通常只能负责某些小的功能模块。
(2)产品经理
这里特指狭义上的产品经理,属于产品专员/助理的等级之上,高级产品经理的等级之下。通常此阶段产品经理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可以单独负责较大产品模块或产品线。
(3)高级产品经理
大型互联网公司常常会定义的等级,通常指工作年限长,技能高于普通产品经理的等级。但其实此定位及其模糊,并未有权威机构进行职称认证。
(4)产品专家
同样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定义的等级,比高级产品经理再上一级,技能高于高级产品经理。同时,此定位也极其模糊。
(5)产品总监
通常指产品总负责人,可以全局把控产品相关事情。
按行业分类
(1)电子商务
常备属性:工具+交易;
岗位市场规模:极大;
发展顶点:极高(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
转行壁垒:高。
相关知识:物流、仓储、供应链、商品体系、支付系统、订单系统等。
常备属性:工具+社交;
岗位市场规模:中;
发展顶点:极高(腾讯、陌陌、YY);
转行壁垒:高;
相关知识:用户关系链与用户间互动。
常备属性:工具+交易;
岗位市场规模:大;
发展顶点:极高(蚂蚁金服、各大银行、宜信);
转行壁垒:极高;
行业知识:金融相关知识。
常备属性:工具+内容;
岗位市场规模:大;
发展顶点:高(新东方、腾讯课堂、网易课堂);
转行壁垒:中;
行业知识:不同教育领域所需知识不同。
常备属性:工具;
岗位市场规模:极大;
发展顶点:高(微软、东软、SAP);
转行壁垒:高;
行业知识:不同的领域所需知识不同。
常备属性:工具;
岗位市场规模:中;
发展顶点:中(阿里健康、丁香医生、好大夫);
转行壁垒:中;
行业知识:医疗领域相关知识。
常备属性:工具+内容+社交;
岗位市场规模:大;
发展顶点:高(腾讯、YY、阿里文娱);
转行壁垒:低;
行业知识:几乎非常少。
常备属性:工具+交易;
岗位市场规模:中;
发展顶点:中(去哪儿、携程、艺龙);
转行壁垒:中;
行业知识:旅游相关产业链知识,季节交替对旅游出行影响的相关知识。
常备属性:工具;
岗位市场规模:大;
发展顶点:高(阿里云、腾讯云、艾瑞);
转行壁垒:高;
行业知识:需要了解数据库,懂得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相关知识。
常备属性:工具+内容;
岗位市场规模:中;
发展顶点:高(今日头条、知乎、腾讯新闻);
转行壁垒:低;
行业知识:媒体领域相关知识。
电商行业属于产品经理较为不错的选择,工作岗位多,发展潜力大。同时电商行业如果想转其他行业或其他行业转电商行业还是难度比较高的。
(2)社交
中国最顶尖的社交产品几乎都在腾讯,所以社交产品经理的顶点还是非常高的,但是社交产品经理的上升路线却并不向电商那样平滑。小型社交产品和中型社交产品太少,想走到腾讯级别还是比较困难的。
(3)金融
一入金融深似海,从此社交是路人。金融产品几乎是所有行业里壁垒最高的。需要懂得大量的金融知识,而且做得越深入,跳出来的难度也越大。同时,金融产品需要非常严谨的思维,一点点小错误,就可能引发上亿资金的损失。当然,金融领域发展顶点也非常高,而且薪资普遍要比其他行业更丰厚。
(4)教育
目前教育领域分支较多,并没有像社交和电商那样形成巨头垄断的局面。其实电子科技对教育的冲击才刚刚开始,未来教育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5)企业服务
(6)医疗健康
其实,医疗健康领域的互联网化是处于滞后状态的,可能是因为医疗领域还是以国营医院为主,市场化程度低,很难撬动传统习惯。但同时,医疗行业具有和教育行业相同的巨大的潜力。相信随着时代发展,医疗健康领域一定会诞生出巨头级产品。
(7)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是非常巨大一个领域,甚至边界都比较模糊,不好定义。体育、影视、音乐等等领域随意拿出一个都是亿级用户产品。此类产品经理没有很清晰的限定,行业壁垒并不是很深。建议可以选择某个子领域深入研究,依然能获得很高成就。
(8)旅游出行
旅游出行整体市场规模是非常巨大的,而旅游产品中的大多行为也都属于交易行为。所以电商行业和旅游行业互相跳槽门槛还是比较低的。
(9)数据服务
此行业前景非常不错,随着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更加重视数据分析。想在数据领域做到专家级别,相关技术知识是必须了解的。
(10)媒体资讯
此行业属于典型的内容类行业,行业壁垒比较低,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也比较少。
其他行业持续整理中……
进入主页了解更多详情
⑨ 算法sp职位什么意思
作为SP行业的产品经理,一般负责产品的创意、研发、渠道、执行等环节。
工作内容
1、参与制定无线增值产品业务战略计划及发展目标,并负责组织实施。
2、负责公司无线增值产品的开发、设计、推广与实施。
3、协助制定业务运营系统的结构、组成,编制需求方案、设计方案。
4、负责SP类产品创意的提案、产品文档和业务流程、申报文档、及执行策划。
其他含义
SP指的是服务提供商,是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平台下通过提供短息、彩信等手机增值服务盈利的机构,负责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和提供适合用户使用的服务。
SP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和宽带费中扣除相关服务费,最后运营商和SP再按照比例分成。
⑩ 产品经理需要懂定价的算法吗
产品经理又称品牌经理,所有相关的研发、调研、生产、编预算、广告、促销活动等等,都由产品经理掌控。其中包括产品定价。产品经理不需要精通产品定价算法。但作为品牌经理,应该知道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
产品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Cost-based pricing)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 2、边际成本定价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是企业定价首先需要考虑的方法。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要获得大于其支出的收入,超出的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例如,某电视机厂生产2 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000元,确定目标利润率为25%。则采用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价格的过程如下: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6 000 000=2 000×3 000元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 000元 单位产品总成本4 000元 单位产品价格4 000×(1+25%)=5 000元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成本利润率的确定,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 ,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在用成本加成方式计算价格时,对成本的确定是在假设销售量达到某一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若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则预期利润很难实现,甚至成本补偿也变得不现实。但是, 这种方法也有一些优点:首先,这种方法简化了定价工作,便于企业开展经济核算。其次, 若某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使用这种定价方法,他们的价格就会趋于相似,因而价格竞争就会减到最少。再次,在成本加成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价格对买方和卖方来说都比较公平,卖方能得到正常的利润,买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额外的剥削。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在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科研项目投资以及批发零售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即使不用这种方法定价 ,许多企业也多把用此法制定的价格作为参考价格。 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 等因素来确定价格。假设上面一例中建设电视机厂的总投资额为8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则采用目标收益定价法确定价格的基本步骤为: (1)确定目标收益率? 目标收益率=1/投资回收期×100%=1/5×100%=20% (2)确定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总投资额×目标收益率÷预期销量 8 000 000×20%÷2 000=800元 (3)计算单位产品价格 单位产品价格=企业固定成本÷预期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目标利润额=6 000 000÷2 000+1 000+800=4 800元 与成本加成定价法相类似,目标收益定价法也是一种生产者导向的产物,很少考虑到市场竞争和需求的实际情况,只是从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出发制定价格。另外,先确定产品销量,再计算产品价格的作法完全颠倒了价格与销量的因果关系,把销量看成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在实际上很难行得通。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用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价格,无法保证销量的必然实现,那么,预期的投资回收期、目标收益等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过,对于需求比较稳定的大型制造业、供不应求且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市场占有率高 、具有垄断性的商品,以及大型的公用事业、劳务工程和服务项目等,在科学预测价格、销量、成本和利润四要素的基础上,目标收益法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定价方法。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动成本代替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Demand-based pricing)
1、需求价格弹性 2、供求关系 3、准确把握顾客心理 需求导向定价是指按照顾客对商品的认知和需求程度制定价格,而不是根据卖方的成本定价。这类定价方法的出发点是顾客需求,认为企业生产产品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产品的价格应以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理解为依据来制定。若成本导向定价的逻辑关系 是:成本 + 税金+ 利润=价格,则需求导向定价的逻辑关系是:价格一税金一利润=成本。 需求导向定价的主要方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三种,其中,需求差异定价法将专门论述。 1) 认知价值定价法 这是利用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也就是消费者心中对价值的理解程度来确定产品价格水平的一种方法。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定价上限,如果价格刚好定在这个限度内,那么消费者既能顺利购买,企业也将更加有利可图。 如美国卡特匹勒公司用理解价值为其建筑机械设备定价。该公司可能为其拖拉机定价 10 万美元,尽管其竞争对手同类的拖拉机售价只有 9 万美元,卡特匹勒公司的销售量居然超过了竞争者。当一位潜在顾客问卡特匹勒公司的经销商,买卡特匹勒的拖拉机为什么要多付 1 万美元时,经销商回答说: 90000 美元是拖拉机的价格,与竞争者的拖拉机价格相同; +7 000 美元是最佳耐用性的价格加成; +6 000 美元是最佳可靠性的价格加成; +5 000 美元是最佳服务的价格加成; +2 000 美元是零件较长保用期的价格加成; 110000 美元是总价格; 一 10000 美元折扣; 最终价格为 100000 美元。 顾客惊奇地发现,尽管他购买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机需多付 1 万美元,但实际上他却得到了 l 万美元的折扣。结果,他选择了卡特匹勒公司的拖拉机。实施这一方法的要点在于提高消费者对商品效用认知和价值的理解度。企业可以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和适当的市场定位,突出企业产品特色,再辅以整体的营销组合策略,塑造企业和产品形象,使消费者感到购买这些产品能获取更多的相对利益,从而提高他们可接受的产品价格上限。 2) 反向定价法 所谓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计算自己从事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这种定价方法不以实际成本为主要依据,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定价出发点,力求使价格为消费者所接受。竞争导向定价法(Competition-based pricing)1、随行就市定价法 2、密封投标定价法 3、主动竞争定价法
价值导向定价法(Value-based pricing)
根据客户对公司产品的价值认知确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