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不良反应算法

不良反应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5-11 17:01:07

1. 有害物质的安全标准是怎么来的阅读理解

问题一:人体能够承受多少
任何有毒有害物质,都需要在一定的量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建立食物中的"安全标准",首先要知道人体能够承受多少的量.理想情况下,是要找到这样一个量:当人体摄入的这种物质低于这个量时,就不会受到损害;而高于这个量,就有一定的风险.这样的一个量,被定义为"无可测不利影响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简称NOAEL) ".
在实际操作中,NOAEL的确定并不容易.首先,"损害"如何界定?人体有各种生理指标,每一项指标都有正常的波动范围,如何来判断发生了"损害"呢?其次,出于人类的伦理,我们不能明知一种物质对人体有害,还拿人来做实验,让实验者吃到受害的地步.
多数情况下,是用动物来做实验.首先,喂给动物一定量的目标物质,跟踪它在体内的代谢和排除情况.如果该物质很快被排出,那么问题就要简单一些.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喂动物不同的量,检测各项生理指标,以没有动物出现任何生理指标异常的那个量为动物的"最大安全摄入量".如果这种物质在体内有积累,就比较麻烦,需要考虑在体内积累到什么量会产生危害,然后再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能够承受的最大量.考虑到动物和人的不同,需要把这个量转化成每公斤体重的量,再除以一个安全系数(通常是几十到一百,有时甚至更高),来作为人的"安全摄入量".比如说,用某种物质喂老鼠,几个月之后,每天喂的量少于10毫克的那组老鼠都没有问题,而喂20毫克的那组老鼠中有一两只出现了不良反应,那么10毫克就是这次试验得到的"安全上限".假如这些老鼠的平均体重是100克,那么每公斤体重能够承受的量就是100毫克.然后用这个数据来估算针对人的"安全上限":如果采用100的安全系数,那么"安全标准"就定为每公斤体重1毫克;如果采用50作为安全系数,"安全标准"就定位每公斤体重2毫克.
有的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比较多的研究数据.比如镉,在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情况下最先出现的伤害在肾脏.镉会在肾脏累积,肾皮质(renal cortex)中的镉含量跟肾脏受损状况直接相关.当肾皮质中的镉含量在每公斤200毫克时,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可观测到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这个含量的四分之一,即每公斤50毫克,作为"安全上限".然后考虑到饮食中镉的平均吸收率,以及能够排出的一部分镉,计算出每周每公斤体重吸收的镉在7微克以下时,对人体没有可检测到的损害.这个量叫做"暂定每周耐受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简称PTWI)".平均来说,这个量跟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微克是一样的.对于一个60公斤的人,相当于平均每天不超过60微克.世卫组织采用这个"每周"的时间基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平均"的意思--比如说,如果今天吃了90微克,而明天控制到30微克,那么就跟两天各吃了60微克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缺乏直接实验数据,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在大剂量下得到的.而通过饮食都是"小剂量长期摄入",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就没有实验数据.科学家们会采用"大剂量"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估算"在小剂量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制定"安全标准".这种"安全标准"就更加粗略,最终得到的数字跟采用的模型和算法密切相关.比如烧烤会产生一种叫做苯并芘的物质,在动物和体外细胞实验中体现了致癌作用.这种物质在天然水中也广泛存在,而在饮用水中的浓度范围内,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致癌风险缺乏数据.根据已知的数据进行模型估算,如果一辈子饮用苯并芘浓度为每公斤0.2微克的水,增加的癌症风险在万分之一的量级.所以,美国主管机构设定饮用水中的苯并芘"目标含量"是零,而"实际控制量"则是每公斤0.2微克.
问题二:特定食物中允许存在多少
知道了人体对于某种物质的"安全耐受量",就可以指定它在某种食物中的"安全标准"了.
有的有害物质几乎只来源于某种特定的食物,那么就用"每日最大耐受量"除以正常人会在一天之中吃的最大量而作为"安全标准".比如有一种叫做"莱克多巴胺"的瘦肉精,进行过人体试验,在每天每公斤体重67微克的剂量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美国采用50的安全系数,把每天每公斤体重1.25微克作为普通人群的NOAEL值.假设一个50公斤的人每天要吃两斤半猪肉,得到猪肉中的允许残留量为每公斤50微克.
有的有害物质则存在于多种食物中.比如镉,大米是一大来源,按照每公斤体重每天1微克的"安全限",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可以摄入60微克.假设大米中的镉含量是每公斤200微克(即中国国家标准的0.2毫克),那么每天不超过300克大米,就还在"安全限"之下.此外,水和其他食物也是可能的来源.世卫组织认为来自于饮水的镉不应该超过"安全标准"的10%,假设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两升水,因此把饮用水中镉的安全标准定为每升3微克. 问题三:如何理解"安全标准"
显而易见,所谓的"安全标准"是人为制定的.制定的依据是目前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当有新的实验数据发现在更低的剂量下也会产生危害,那么这些"安全标准"就会相应修改.比如镉,也有一些初步实验显示在目前设定的安全量下,也有可能导致肾小管功能失调.如果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这一结果被确认,那么镉的"安全限"就会相应调低.
此外,安全标准的设置中都会使用一个"安全系数".具体采用多大的系数,也是人为选择的.不确定性越大,所选择的安全系数也就越大.比如镉,制定标准是基于生理指标,4的安全系数就可以了.而莱克多巴胺,制定基准是6名志愿者的宏观表现,推广到全体人群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大.在制定莱克多巴胺安全标准的时候,美国采用的安全系数是50,而得到每公斤猪肉50微克的标准.世卫组织和加拿大的安全系数就要高一些,最后得到的标准是每公斤40微克.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更为保守,采用的标准是每公斤10微克.中国则采用是"零容忍",完全不允许存在.
安全标准的制定还与人群中对该种食物的普遍食用量有关.比如说无机砷,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上限是每天每公斤体重2微克,相当于60公斤的人每天120微克.在欧美,人们吃的米饭不多,很难超过这个量,也就没有对大米中的无机砷作出规定.而在中国,大米是主粮,就规定了每公斤150微克的"安全上限".或许基于类似的原因,日本大米中镉的"安全限"就比中国的要高,是每公斤400微克.
不难看出,这些"安全限"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是"安全"与"有害"的分界线.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每公斤含0.15毫克镉的大米,是"超标"的;而如果只吃200克每公斤含0.25毫克镉的大米,则处在"安全范围".这就象考试,总需要一个"及格线"--考了60分的人通过,考了59分的人重修,但这并不意味着得60分的人和得59分的人就有根本的差别.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2. 输液的三种计算公式是什么

我国临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滴/ml三种型号,根据输液器滴系数可进行如下公式推理,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ml/h)=(滴/min)×60(min/h)/滴系数(滴/ml)。

因此当滴系数为10、15、20滴/ml时,分别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出:

1、滴系数为1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6

2、滴系数为15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4

3、滴系数为2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3,每个输液器其滴系数是固定不变的,故在已知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和每分钟滴数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变量,利用上述3个公式,即可得出另一个变量。

(2)不良反应算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过敏反应:如果出现皮疹、哮喘、发热等异常情况即可停止输液,进行抢救治疗。

输液反应:可能有发热,寒颤等。

局部刺激,个别可出现静脉炎等。

药物的副作用:输液时可以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3. 药理学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用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生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必须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重复:
“重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良好的重复稳定性(或称重现性)和足够的重复数,两者含意不同又紧密联系.有了足够的重复数才会取得较高的重现性,为了得到统计学所要求的重现性,必须选择相应的适当的重复数.
统计学中的显着性检验规定的P<0.05及P<0.01反映了重现性的高低;“P”表示不能重现的概率.在已达到良好的重现性的条件下,如果P值相同,重复数越多的实验,其价值越小.它说明实验误差波动太大,或是两药的均数相差太小.前者提示实验方法应予改进,后者提示两药药效的差别没有临床意义.可见,靠增加实验例数来提高重现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1.1 实验重复数的质量
除了重复数的数量问题外,还应重视重复数的质量问题.要尽量采用精密、准确的实验方法,以减少实验误差.同时应保证每次重复都是在同等情况下进行.即实验时间、地点、条件,动物品系、批次,药品厂商、批号,临床病情的构成比或动物病理模型的轻重分布应当相同.质量不高的重复,不仅浪费人力和物力,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1.2 药理实验设计中的例数问题
实验结论的重现性与可靠性同实验例数有关,实验质量越高、误差越小,所需例数越少,但最少也不能少于“基本例数”.
实验动物的基本例数
(1)小动物(小鼠、大鼠、鱼、蛙):计量资料每组10例,计数资料每组30例.
(2)中动物(兔、豚鼠):计量资料每组6例,计数资料每组20例.
(3)大动物(犬、猫、猴、羊):计量计数资料每组5例,计数资料每组10例.

2、随机:
“随机”指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处理(用药、化验、分组、抽样等等)时,都有相等的机会,随机遇而定.随机可减轻主观因素的干扰,减少或避免偏性误差,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随机抽样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2.1 单纯随机
所有个体(病人或动物)完全按随机原则(随机数字表或抽签)抽样分配.本法虽然做到绝对随机,但在例数不多时,往往难以保证各组中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的构成比基本一致,在药理实验中较少应用.
2.2 均衡随机
又称分层随机.首先将易于控制且对实验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分层指标,人为地使各组在这些指标上达到均衡一致.再按随机原则将各个体分配到各组.使各组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的构成比上基本一致.该法在药理学实验中常用,如先将同一批次动物(种属、年龄相同)按性别分为2大组,雌雄动物总数应当相同(雌雄各半).每大组动物再分别按体重分笼,先从体重轻的笼中逐一抓取动物,按循环分组发分别放入各组的笼中,待该体重动物分配完毕后,从体重次轻的笼中继续抓取动物分组,…… 直至体重最重的笼中动物分配完毕. 2.3 均衡顺序随机
该法主要用于临床或动物病理模型的抽样分组.即对病情、性别、年龄等重要因素进行均衡处理,其他次要因素则仅作记录,不作分组依据.先根据主要因素画一个分层表,然后根据病人就诊顺序依次按均衡的层次交替进行分组.例如准备将病情及性别加以均衡的临床试验分组情况见下表(病人总数22人),最后分组结果达到在病情及性别基本均衡.
均衡顺序随机分组表
Balance ordering random grouping
均衡层次 开始组别 按就诊顺序分层交替分为A,B组 共计Total
Balance degree Group No.1 Grouped alternately as clinical ordering to A and B A B
病重 男(M) A 1A,2B,3A,4B,5A,6B,11A,13B 4 4
Bad 女(F) B 7B,15A,16B,17A,18B 2 3
病轻 男(M) B 8B,9A,10B,19A,20B,22A 3 3
Mild 女(F) A 12A,14B,21A 2 1

3、对照:
“对照”是比较的基础,没有对照就没有比较,没有鉴别.对照组的类型很多,将在后面加以介绍.对照应符合“齐同可比”的原则,除了要研究的因素(如用药)外,对照组的其他一切条件应与给药组完全相同,才具有可比性.
3.1 分组的类型
3.1.1 阴性对照组 即不含研究中处理因素(用药)的对照,应产生阴性结果.
(1)空白对照:不给任何处理的对照,多用于给药前后对比,两组对比时较为少用.
(2)假处理对照:经过除用药外的其它一切相同处理(麻醉、注射、手术等),所用注射液体在pH、渗透压、溶媒等均与用药组相同,可比性好,两组对比时常用.
(3)安慰剂对照:用于临床研究,采用外形、气味相同,但不含主药(改用乳糖或淀粉)的制剂作对照组药物,以排除病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3.1.2 阳性对照组:采用已肯定疗效的药物作为对照,应产生阳性结果.如果没有阳性结果出现,说明实验方法有待改进.
(1)标准品对照:采用标准药物或典型药物作为对照,以提供对比标准,便于评定药物效价.
(2)弱阳性对照:采用疗效不够理想的传统疗法或老药作为对照,可代替安慰剂使用.
3.1.3 实验用药组
(1)不同剂量:可阐明量-效关系,证明疗效确由药物引起;还可避免因剂量选择不当而错误淘汰有价值的新药.一般采用3~5个剂量组,离体平滑肌实验组间剂量比为10,整体脏器活动为3.16或2, 整体效应为1.78或1.41.
(2)不同制剂:将提取的各种有效组分、不同提取部分或不同方式提取的产物,同时进行药效对比,以了解哪种最为有效.
(3)不同组合:用于分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多采用正交设计法安排组合方式.
3.2 对比的性质
3.2.1 自身对比:又称同体对比、前后对比,为同一个体用药前后、或身体左右侧用药的对比.可大幅度较少个体差异,但要注意前后两次机体状况是否有自然变异.
3.2.2 配对对比:采用同种、同窝、同性别、同体重的动物,一一配对.可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率,但要注意不可滥用.
3.2.3 组间对比:药理实验中应用最广的对比.注意非用药因素要尽可能一致,以减少误差.
下面几种对比是对比的特殊情况.
3.2.4 交叉对比:同一个体前后两次分别接受甲乙两药治疗.一组动物先用甲药,后用乙药,另一组动物先用乙药,后用甲药.两次用药期间可根据实验性质休息一定时间,以避免前药对后药的影响.动物实验或临床研究中均可应用,主要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或病理模型.
3.2.5 历史对比:利用个人既往经验、过去的病历记录或历史文献资料作为对比.可比性差,除癌症、狂犬病等难治疾病外,最好不用.
3.2.6 双盲对比: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可减少医师和病人两方面的心理因素影响.实验中病人和观察病情的医师都不知道谁是用药组,谁是对照组.只有主持研究者保留名单,以决定具体治疗措施和分析实验结果.为新药临床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
1、安全剂量的探索:
首先用小鼠作急性毒性实验, 求出最大耐受量(或LD1). 然后按等效剂量的直接折算法计算出实验中所用动物的最大耐受量;取其1/3-1/5作为较安全的试用量.
2、剂量递增方案:
对于非致死性毒性反应较明显的药物,可先采用较小的剂量(例如LD1的1/50)作预试,以策安全.试用后如未出现药效,也无任何不良反应,可将药物剂量递增.每次增幅由100%递减至30%左右,直至出现明显药效或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具体方案见下表:
剂量递增表:
The Increasing of dosage
实验次数(Experiment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剂量倍数(Dosage Times) 1 2 3.3 5 7 9 12 16 21 28 38 50
3、不同种属动物间的剂量换算:
对于文献中有在其它种属动物使用剂量的药物, 可通过剂量换算过渡到实验需用动物上来.以往常用的标准动物的等效剂量折算系数法,简便适用,但不宜用于体重不标准的动物.
不同种属标准体重动物整体(只)剂量折算倍数K
Times(K)of Dosage Conversion Between Various Standard Weight Animals
动物种属 小鼠 大鼠 豚鼠 兔 猫 猴 犬 人
Animal sorts mouse rat cavy rabbit cat monkey dog human
小鼠mouse(20g) 1 7.0 12.25 27.8 29.7 64.0 124 388
大鼠rat(200g) 0.14 1 1.74 3.9 4.2 9.2 17.8 56.0
豚鼠cavy(400g) 0.08 0.57 1 2.25 2.4 5.2 9.2 31.5
兔rabbit(1.5kg) 0.04 0.25 0.44 1 1.08 2.4 4.5 14.2
猫cat(2.0kg) 0.03 0.23 0.41 0.92 1 2.2 4.1 13.0
猴monkey(4.0kg) 0.016 0.11 0.19 0.42 0.45 1 1.9 6.1
犬dog(12kg) 0.008 0.06 0.10 0.22 0.23 0.52 1 3.1
人human(70kg) 0.0025 0.018 0.031 0.07 0.078 0.16 0.32 1
整体动物剂量(Dosage of a whole animal): DB = DA×KB/KA
现介绍一种对任何体重动物都适用的“等效剂量直接折算法”:后面的表列出了不同动物的公斤体重剂量折算的有关系数和标准体重整体剂量折算倍数,供计算时使用.
不同种属动物单位体重(kg)剂量折算系数
动物种属 小鼠 大鼠 豚鼠 兔 猫 猴 犬 人
剂量折算系数K 1 0.71 0.62 0.37 0.30 0.32 0.21 0.11
动物体型系数R 0.059 0.09 0.099 0.093 0.082 0.111 0.104 0.1
标准体重(kg) 0.02 0.2 0.4 1.5 2 4 12 70
标准体重动物: DB = DA×KB/KA
非标准体重动物: DB = DA×RB/RA×(WA/WB)1/3

三、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
在正式实验前应充分重视预实验的重要性,它可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避免盲目性.通过预试应建立并改进实验方法、选择最佳实验对象、条件及指标.通过预试应对于干扰实验的因素有明确的了解.通过预试应尽可能提高实验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1、实验的稳定性及其选择
实验稳定性通常可用同一样本重复实验结果的变异系数CV表示:CV=SD / X
实验变异系数小于0.05表示稳定性好, 大于0.2 则表示波动太大, 需改进实验方法.药理实验中可利用CV的测定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
2、实验的灵敏性及其选择
用药剂量稍有变化,反应强度即出现明显差异,说明灵敏度较高.灵敏度可用因变系数C.C.表示:C.C.=|(R1-R2)/(log D1-log D2)|
式中R1、R2为反应强度,D1、D2为相应的药物剂量.
药理实验中可利用CV和C.C.的测定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实验脏器或实验条件.
3、预试的任务及预试结果的意义
预试中应有计划地查明与保证正式实验成功有关的各种重要信息, 如: 动物品种、脏器类型、实验条件、实验方法、药物用量、观察指标等等.用于预试所得数据是在逐步改进的过程中陆续收集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不宜将预试结果并入正式实验结果.
通过预备实验,可拟出实验记录的内容,以保证正式实验能有条理、按顺序进行,不致遗漏重要的观察项目,便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记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标本的条件:如动物的种类、来源、体重、性别、编号等.
(2)实验药物的情况:如药物的来源、批号、剂型、浓度、剂量及给药途径等.
(3)实验的环境条件:如实验日期、时间、温度、湿度等.
(4)实验进度、步骤及方法的详细记录.
(5)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原始记录和相关描记图纸或照片.
(6)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及其结果.
(7)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每次实验都必须随时记录,每一阶段结束时,都要对及时进行分析结果、整理数据,并画出必要的统计图表,作出结论,写出报告.

4. 怎样判断蛋白粉是否服用过量

对于一般人来说比较简单的方法——在饮水充足的前提下看看尿液中是不是有久不消散的泡沫,这是蛋白尿的表现之一。更准确的判断就要去医院查了。 但蛋白尿的成因很多,病理性的如肾脏疾病会导致蛋白尿,所以上述方法对与有肾脏疾病的人无效。还有生理性的蛋白尿,例如剧烈运动之后也会有尿蛋白升高的现象。人体摄入氮(主要是蛋白质)与排出氮量相等时,称为处于氮平衡状态。摄入氮多于排出氮称为正氮平衡,反之为负氮平衡。运动和训练会造成肌肉纤维的微量损伤、少量肌蛋白的分解,这样就增加了排出的氮,要保证合成大于分解,就要摄入足够的氮。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动物蛋白和植物中的大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较为接近,算作优质蛋白,更加容易消化吸收。在健身补剂中常说的缓释蛋白实际上是蛋白质分子比较大,水解需要的时间较长,就好比碳水中GI值较高的粗粮之类,牛奶中有酪蛋白(大分子)和乳清蛋白(小分子),做奶酪的时候保留了大部分的酪蛋白,而副产品中含有大量的乳清蛋白。和碳水一样,最好正餐中吃消化吸收慢一点的,运动前后吃消化吸收快的。从最终蛋白质的利用率来说,保证适当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大多数动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差别不超过10%5、什么时候该吃运动补剂基础饮食远比补剂重要,做好基础饮食就能保证营养素的均衡和充足,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学习些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不认真对待基础饮食,希望通过膳食补充剂、运动补剂来补充营养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在我看来,这个需求是炒作起来的。但蛋白粉这类运动补剂不像类固醇这样的激素,因为在饮食中也能获取,所以没有较大危害,为图个方便、或为求心里安慰喝点蛋白粉,只要不过量也不会带来什么糟糕的后果。

5. CPK是什么

在信息安全领域,CPK是“CombinedPublicKey”的缩写,即中文名为组合公钥,是一种加密算法,以很小的资源,生成大规模密钥。

组合公钥CPK(CombinedPublicKey)基于标识的数字签名协议和密钥交换协议,满足证明的规模性和验证的直接性,真正实现了Shamir的设想,开辟了以组合化解决规模化的新路。

2007年在组合公钥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因子复合型组合公钥TF-CPK,保留了组合公钥的优点,增强了安全性,分别实现了复合化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机制,解决了在集中式管理模式下由个人定义签名密钥的难点。

原理

CPK密钥管理体制是离散对数难题型的基于标识(身份)的密钥生成与管理的体制。

它依据离散对数难题的数学原理构建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矩阵,采用杂凑函数与密码变换将实体的标识映射为矩阵的行坐标与列坐标序列,用以对矩阵元素进行选取与组合,生成数量庞大的由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组成的公钥、私钥对,从而实现基于标识的超大规模的密钥生产与分发。

CPK密钥管理体制中密钥生产与管理是集中式的,它通过注册部(RA)、生产部(PA)和发行部(DA)接受实体的申请,对身份进行核查,生产基于标识的私钥,并向实体静态分发。

各实体的私钥是分散保存的,而公开密钥矩阵可以采用最容易访问的方式存放,供任意实体方便调用,使任意实体均能根据对方标识生产出其公开密钥。

CPK密钥管理体制还采用定义作用域密钥参数的方法,实现不同系统的分割;采用一个实体多个标识的设置,满足一卡多用的需求,使得该体制更增强了应用中的安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CPK密钥管理体制既可以基于一般有限域离散对数问题构建,也可以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构建。鉴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在密码应用中具有在相同安全度条件下所占用的资源小于一般有限域离散对数问题的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CPK

6. CPK如何计算

CPK= Min[ (USL- Mu)/3σ, (Mu - LSL)/3σ]

Cpk是指过程平均值与产品标准规格发生偏移(ε)的大小,常用客户满意的上限偏差值减去平均值和平均值减去下限偏差值中数值小的一个,再除以三倍的西格玛的结果来表示。

Cpk=MIN(Tu-μ,μ-Tl)/(3*σ)

或者Cpk=(1-k)*Cp,其中k=ε/(T/2)

通常状况下,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总体标准差(σ)是未知的,所以应采用样本标准差(s)来代替。

(6)不良反应算法扩展阅读

应用

1 当选择制程站别Cpk来作管控时,应以成本做考量的首要因素,还有是其品质特性对后制程的影响度。

2. 计算取样数据至少应有20~25组数据,方具有一定代表性。

3. 计算Cpk除收集取样数据外,还应知晓该品质特性的规格上下限(USL,LSL),才可顺利计算其值。

4. 首先可用Excel的“STDEV”函数自动计算所取样数据的标准差(σ),再计算出规格公差(T),及规格中心值(u). 规格公差=规格上限-规格下限;规格中心值=(规格上限+规格下限)/2。

5. 依据公式:Ca=(X-U)/(T/2) , 计算出制程准确度:Ca值 (x为所有取样数据的平均值)。

6. 依据公式:Cp =T/6σ , 计算出制程精密度:Cp值。

7. 依据公式:Cpk=Cp(1-|Ca|) , 计算出制程能力指数:Cpk值。

7. ADR是什么意思

爱的人

8. 机器学习有哪些算法

1. 线性回归
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线性回归可能是最广为人知也最易理解的算法之一。
2. Logistic 回归
Logistic 回归是机器学习从统计学领域借鉴过来的另一种技术。它是二分类问题的首选方法。
3. 线性判别分析
Logistic 回归是一种传统的分类算法,它的使用场景仅限于二分类问题。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类,那么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是首选的线性分类技术。
4.分类和回归树
决策树是一类重要的机器学习预测建模算法。
5. 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预测建模算法。
6. K 最近邻算法
K 最近邻(KNN)算法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KNN 的模型表示就是整个训练数据集。
7. 学习向量量化
KNN 算法的一个缺点是,你需要处理整个训练数据集。
8.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可能是目前最流行、被讨论地最多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
9. 袋装法和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是最流行也最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它是一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知识,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Certified Data Analyst),即“CDA 数据分析师”,是在数字经济大背景和人工智能时代趋势下,面向全行业的专业权威国际资格认证,旨在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9.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服药量有什么区别

与服药对症、次数准确同样重要的是用量合适。因为药物经肠胃进入血液后,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见效。如果用量不足则无效,还可能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有害;用量过大会增加毒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所以,处方药的服药量要遵医嘱,非处方药需依照说明书,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准确掌握。

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小儿身体因并未发育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而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易产生不良反应。故老幼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少。一般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千克)/50(千克)。下面介绍一下老人和小孩子用药剂量推算法:

年龄用药量

60岁以上3/4~4/5成人量

15~18岁3/4成人量

12~15岁3/5成人量

8~12岁1/2成人量

6~8岁1/3成人量

4~6岁1/4成人量

2~4岁1/6成人量

1~2岁1/8成人量

初生儿~1岁1/24~1/12成人量。

10. 手机上的心率测试软件准吗用多了会有什么影响吗

比较准确,用多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测试心率的手机一般都内置一颗能够照射到皮下毛细血管的光源和检测器,把手指按在心率检测仪上,当心脏将新鲜的血液压入毛细血管时。

亮度(红色的深度)呈现如波浪般的周期性变化,通过检测器快速监测这一有规律变化的间隔,再通过手机内应用的扫描放大,再换算,从而判断出心脏的收缩频率。

一些能检测心率的手机都是带了一些传感器的。例如血氧心率感应传感器、紫外线传感器等等,搭载这些传感器芯片的手机还可以提供心率、血氧、紫外线强度的检测。当然这类功能一般手机自带的应用才会有。

手机上的心率测试原理:

1、PPG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原理(PhotoPlethysmoGraphy)

这是在智能手机或手环中运用最多的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用光的反射,根据血液中透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再运用一定的算法折算成心率。

其依据的原理是一束固定波长的光束照射到皮肤表面时,光束将通过透射或反射方式把光传送到光电接收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皮肤肌肉和血液的吸收造成衰减,检测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将减弱。

而皮肤、肌肉组织等对光的吸收在整个血液循环中是保持恒定不变的,但皮肤内的血液容积会在心脏的作用下呈搏动性变化。

当心脏收缩时外周血容量最多,光吸收量也最大,检测到的光强度就最小。而在心脏舒张时,则反之,检测到光强度最大,使光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度随之呈脉动性变化。

之所以市面上大多数智能手环的LED灯是绿色的光,就是因为绿光在红色的血液中吸收率是最大的,用绿光检测对数据判断就最准确。

当一个人运动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心率也是比较稳定的。只要检测到不同时间心脏的脉搏强弱,就可以通过算法计算出其相应的心率。

但是,这仅限于坐下、睡眠、走路、跑步这种运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是加速跑、减速跑、打篮球这种情况下,心率是忽高忽低,这种方法就很难算出准确的心率了。

另外,在剧烈运动时,由于皮肤大量出汗,汗液的对光吸收率不是固定的,也会影响测量精度。不过考虑到大多数智能手环的使用者大多数时候不需要检测剧烈运动时的心率作为健康管理的参数,这项缺陷也就可有可无了。

2、心电信号测量,类似ECG(心电图)

这种方法是用人体的电位差进行心率检测,跟医院里面做心电图类似。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

心脏好比电源,每次心跳,心肌细胞的动作都会使人的体表产生微小的电极变化,而捕捉到这些电极变化,再经过算法就可以还原出心率跳动的频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心跳检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PPG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ECG(心电图)

热点内容
配置型基金如何分配 发布:2025-01-16 14:08:06 浏览:563
adbandroid版本 发布:2025-01-16 13:53:14 浏览:388
直链云存储 发布:2025-01-16 13:19:30 浏览:727
电脑主机服务器多少钱 发布:2025-01-16 13:00:28 浏览:668
linuxoracle操作 发布:2025-01-16 12:40:50 浏览:47
河北存储服务价格 发布:2025-01-16 12:39:21 浏览:351
挂机服务器的搭建 发布:2025-01-16 12:34:07 浏览:417
安卓怎么删除信任凭证 发布:2025-01-16 12:22:06 浏览:338
代理编译 发布:2025-01-16 12:07:59 浏览:794
服务器为什么老是无响应 发布:2025-01-16 12:07:59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