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静态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5-08 07:50:03

❶ 33、静态路由选择策略不用测量也不需利用网络信...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洪泛法,随机走动法,最短路径法,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
1.洪泛法(Flooding)
节点收到一个报文分组后,向所有可能的方向复制转发。每个节点不接受重复分组,网络局部故障也不影响通信,但大量重复分组加重了网络负担。这种方法适宜于网络规模小,通信负载轻,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通信场合——如军用通信中常用。
其改进方法是选择前进方向的扩散法,可大大减少重复分组的数量。
2.随机走动法(Random Walk)
节点收到分组后,向所有与之相邻的节点中为分组随机选择出一个节点转发出去;分组在网络中乱窜,总有可能到达。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不是最佳路由,通信效率低,分组传输延迟也不可预测,实用价值低。
3.最短路径法(Shortest Path,SP)
一般来讲,网络节点直接相连,传输时延也不是绝对最小,这与线路质量、网络节点“忙”与“闲”状态,节点处理能力等很多因素有关。定量分析中,常用“费用最小”作为网络节点之间选择依据,节点间的传输时延是决定费用的主要因素。
最短路径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源节点到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最短通路都找出来,作为这个节点的路由表,当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变、通信量平稳时,该点到网络内任何其它节点的最佳路径都在它的路由表中。如果每一个节点都生成和保存这样一张路由表,则整个网络通信都在最佳路径下进行。每个节点收到分组后,查表决定向哪个后继节点转发。
4.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Flow-based Routing,FR)
SP算法只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寻找最短路径,没有考虑网络流量、负载对路由选择的影响,而FR算法就结合了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流量两方面的因素进行路由选择。
FR算法需要知道网络拓扑结构、节点之间的平均流量、各条线路的容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适当的选择算法,从而找出最佳路由。
FR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知道一条线路的负荷和平均流量,用排队计算出该线路的分组平均时延,再由所有线路的平均时延直接计算出流量加权平均值,从而得到整个网络的平均分组时延。此方法可使网络通信量更加平衡,得到较小的平均分组时延。

❷ 什么是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支持DDR(dial-on-demand routing)的网络中,拨号链路只在需要时才拨通,因此不能为动态路由信息表提供路由信息的变更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也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

动态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项是通过相互连接的路由器之间交换彼此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优化出来的,而这些路由信息是在一定时间间隙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以随时获得最优的寻路效果。为了实现IP分组的高效寻路,IETF制定了多种寻路协议。其中用于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内部网关协议有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和寻路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所谓自治系统是指在同一实体(如学校、企业或ISP)管理下的主机、路由器及其他网络设备的集合。还有用于自治域系统之间的外部网络路由协议BGP-4等。
运行这些路由协议的软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路由软件,Linux下常见的路由软件有gated和zebra,。前者既有GPL版本的发行,又有收费的版本;而后者则是日本某组织开发的完全GPL的高效的路由软件。Linux的发行里面一般都缺省就有gated这个软件,我们下面主要介绍它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❸ internet中的路由算法的应用和发展

路由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首先,算法设计者的特定目标影响了该路由协议的操作;其次,存在着多种路由算法,每种算法对网络和路由器资源的影响都不同;最后,路由算法使用多种metric,影响到最佳路径的计算。
路由算法通常具有下列设计目标的一个或多个:

优化

简单、低耗

健壮、稳定

快速聚合

灵活性

优化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路径的能力,根据metric的值和权值来计算。例如有一种路由算法可能使用跳数和延迟,但可能延迟的权值要大些。当然,路由协议必须严格定义计算metric的算法。

路由算法也可以设计得尽量简单。换句话说,路由协议必须高效地提供其功能,尽量减少软件和应用的开销。当实现路由算法的软件必须运行在物理资源有限的计算机上时高效尤其重要。

路由算法必须健壮,即在出现不正常或不可预见事件的情况下必须仍能正常处理,例如硬件故障、高负载和不正确的实现。因为路由器位于网络的连接点,当它们失效时会产生重大的问题。最好的路由算法通常是那些经过了时间考验,证实在各种网络条件下都很稳定的算法。

此外,路由算法必须能快速聚合,聚合是所有路由器对最佳路径达成一致的过程。当某网络事件使路径断掉或不可用时,路由器通过网络分发路由更新信息,促使最佳路径的重新计算,最终使所有路由器达成一致。聚合很慢的路由算法可能会产生路由环或网路中断。
各路由算法的区别点包括:

静态与动态

单路径与多路径

平坦与分层

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

域内与域间

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1)静态与动态

静态路由算法很难算得上是算法,只不过是开始路由前由网管建立的表映射。这些映射自身并不改变,除非网管去改动。使用静态路由的算法较容易设计,在网络通信可预测及简单的网络中工作得很好。

由于静态路由系统不能对网络改变做出反映,通常被认为不适用于现在的大型、易变的网络。九十年代主要的路由算法都是动态路由算法,通过分析收到的路由更新信息来适应网络环境的改变。如果信息表示网络发生了变化,路由软件就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些信息渗入网络,促使路由器重新计算并对路由表做相应的改变。

动态路由算法可以在适当的地方以静态路由作为补充。例如,最后可选路由(router of last resort),作为所有不可路由分组的去路,保证了所有的数据至少有方法处理。

(2)单路径与多路径

一些复杂的路由协议支持到同一目的的多条路径。与单路径算法不同,这些多路径算法允许数据在多条线路上复用。多路径算法的优点很明显:它们可以提供更好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3)平坦与分层
一些路由协议在平坦的空间里运作,其它的则有路由的层次。在平坦的路由系统中,每个路由器与其它所有路由器是对等的;在分层次的路由系统中,一些路由器构成了路由主干,数据从非主干路由器流向主干路由器,然后在主干上传输直到它们到达目标所在区域,在这里,它们从最后的主干路由器通过一个或多个非主干路由器到达终点。

路由系统通常设计有逻辑节点组,称为域、自治系统或区间。在分层的系统中,一些路由器可以与其它域中的路由器通信,其它的则只能与域内的路由器通信。在很大的网络中,可能还存在其它级别,最高级的路由器构成了路由主干。

分层路由的主要优点是它模拟了多数公司的结构,从而能很好地支持其通信。多数的网络通信发生在小组中(域)。因为域内路由器只需要知道本域内的其它路由器,它们的路由算法可以简化,根据所使用的路由算法,路由更新的通信量可以相应地减少。

(4)主机智能与路由器智能

一些路由算法假定源结点来决定整个路径,这通常称为源路由。在源路由系统中,路由器只作为存贮转发设备,无意识地把分组发向下一跳。其它路由算法假定主机对路径一无所知,在这些算法中,路由器基于自己的计算决定通过网络的路径。前一种系统中,主机具有决定路由的智能,后者则为路由器具有此能力。

主机智能和路由器智能的折衷实际是最佳路由与额外开销的平衡。主机智能系统通常能选择更佳的路径,因为它们在发送数据前探索了所有可能的路径,然后基于特定系统对“优化”的定义来选择最佳路径。然而确定所有路径的行为通常需要很多的探索通信量和很长的时间。

(5)域内与域间

一些路由算法只在域内工作,其它的则既在域内也在域间工作。这两种算法的本质是不同的。其遵循的理由是优化的域内路由算法没有必要也成为优化的域间路由算法。
(6)链接状态与距离向量

链接状态算法(也叫做短路径优先算法)把路由信息散布到网络的每个节点,不过每个路由器只发送路由表中描述其自己链接状态的部分。距离向量算法(也叫做Bellman-Ford算法)中每个路由器发送路由表的全部或部分,但只发给其邻居。也就是说,链接状态算法到处发送较少的更新信息,而距离向量算法只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较多的更新信息。

由于链接状态算法聚合得较快,它们相对于距离算法产生路由环的倾向较小。在另一方面,链接状态算法需要更多的CPU和内存资源,因此链接状态算法的实现和支持较昂贵。虽然有差异,这两种算法类型在多数环境中都可以工作得很好。

3、路由的metric

路由表中含有由交换软件用以选择最佳路径的信息。但是路由表是怎样建立的呢?它们包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路由算法怎样根据这些信息决定哪条路径更好呢?

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不同的metric以确定最佳路径。复杂的路由算法可以基于多个metric选择路由,并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复合的metric。常用的metric如下:

路径长度

可靠性

延迟

带宽

负载

通信代价

路径长度是最常用的路由metric。一些路由协议允许网管给每个网络链接人工赋以代价值,这种情况下,路由长度是所经过各个链接的代价总和。其它路由协议定义了跳数,即分组在从源到目的的路途中必须经过的网络产品,如路由器的个数。

可靠性,在路由算法中指网络链接的可依赖性(通常以位误率描述),有些网络链接可能比其它的失效更多,网路失效后,一些网络链接可能比其它的更易或更快修复。任何可靠性因素都可以在给可靠率赋值时计算在内,通常是由网管给网络链接赋以metric值。

路由延迟指分组从源通过网络到达目的所花时间。很多因素影响到延迟,包括中间的网络链接的带宽、经过的每个路由器的端口队列、所有中间网络链接的拥塞程度以及物理距离。因为延迟是多个重要变量的混合体,它是个比较常用且有效的metric。

http://tech.ddvip.com/2007-10/119152495935811.html
这里面有解释。。恩

❹ 简述静态路由、RIP和OSPF动态路由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静态路由原理:路由项(routing entry)由手动配置,而非动态决定。与动态路由不同,静态路由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即使网络状况已经改变或是重新被组态。一般来说,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逐项加入路由表。

优点: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为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缺点: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网络管理员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当网络发生变化或网络发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败。

RIP原理:

1 、初始化。RIP初始化时,会从每个参与工作的接口上发送请求数据包。该请求数据包会向所有的RIP路由器请求一份完整的路由表。该请求通过LAN上的广播形式发送LAN或者在点到点链路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来完成。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向相邻设备请求完整的路由更新。

2 、接收请求。RIP有两种类型的消息,响应和接收消息。请求数据包中的每个路由条目都会被处理,从而为路由建立度量以及路径。RIP采用跳数度量,值为1的意为着一个直连的网络,16,为网络不可达。路由器会把整个路由表作为接收消息的应答返回。

3、接收到响应。路由器接收并处理响应,它会通过对路由表项进行添加,删除或者修改作出更新。

4、 常规路由更新和定时。路由器以30秒一次地将整个路由表以应答消息地形式发送到邻居路由器。路由器收到新路由或者现有路由地更新信息时,会设置一个180秒地超时时间。如果180秒没有任何更新信息,路由的跳数设为16。路由器以度量值16宣告该路由,直到刷新计时器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路由。

刷新计时器的时间设为240秒,或者比过期计时器时间多60秒。Cisco还用了第三个计时器,称为抑制计时器。接收到一个度量更高的路由之后的180秒时间就是抑制计时器的时间,在此期间,路由器不会用它接收到的新信息对路由表进行更新,这样能够为网路的收敛提供一段额外的时间。

5、 触发路由更新。当某个路由度量发生改变时,路由器只发送与改变有关的路由,并不发送完整的路由表。

优点:

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

缺点:

1、过于简单,以跳数为依据计算度量值,经常得出非最优路由。

2、度量值以16为限,不适合大的网络。

3、安全性差,接受来自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无密码验证机制,默认接受任何地方任何设备的路由更新。不能防止恶意的rip欺骗。

4、不支持无类ip地址和VLSM<ripv1>。

5、收敛性差,时间经常大于5分钟。

6、消耗带宽很大。完整的复制路由表,把自己的路由表复制给所有邻居,尤其在低速广域网链路上更以显式的全量更新。

OSPF原理:

1、初始化形成端口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如链路发生变化,路由器新增或损坏)时,相关路由器会产生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该数据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连链路,也即为所有端口的状态信息。

2、路由器间通过泛洪(Floodingl机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将其LSA数据包传送给所有与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邻的OSPF路由器传来的LSA数据包,根据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

3、形成稳定的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OSPF路由协议通过泛洪法逐渐收敛,形成该区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这时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该数据库的一个副本。

4、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据其区域拓扑结构数据库副本采用最短路径法计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

优点:OSPF适合在大范围的网络;组播触发式更新;收敛速度快;以开销作为度量值;OSPF协议的设计是为了避免路由环路;应用广泛。

缺点:OSPF协议的配置对于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配置比较复杂的;路由其自身的负载分担能力是很低的。



(4)静态路由算法扩展阅读

RIP作为IGP(内部网关协议)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主要应用于 AS 系统,即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连接 AS 系统有专门的协议,其中最早的这样的协议为“EGP”(外部网关协议),仍然应用于因特网,这样的协议通常被视为内部 AS路由选择协议。

RIP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

❺ 什么是静态路由什么是动态路由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什么是静态路由?什么是动态路由?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解答: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确地指定了包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径,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应,所以一般说静态路由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网络。

静态路由特点

1、它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

2、减少了网络流量;

3、是单向的;

4、配置简单。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

表的过程。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来实现的。常见的路由协议类型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如

RI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 OSPF)。路由协议定义了路由器在与其它路由器通信时的一

些规则。动态路由协议一般都有路由算法。其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

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

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

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

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

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拓扑复杂的网络。

动态路由特点:

1、无需管理员手工维护,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2、占用了网络带宽。

3、在路由器上运行路由协议,使路由器可以自动根据网络拓朴结构的变化调整路由条目;

❻ 6,路由选择有哪些算法

关于路由器如何收集网络的结构信息以及对之进行分析来确定最佳路由,有两种主要的路由算法:
总体式路由算法和分散式路由算法。采用分散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只有与它直接相连的路由器的信息——而没有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的信息。这些算法也被称为dv(距离向量)算法。采用总体式路由算法时,每个路由器都拥有网络中所有其他路由器的全部信息以及网络的流量状态。这些算法也被称为ls(链路状态)算法。

❼ 路由算法的类型有

路由算法有很多种,如果从路由表对网络拓扑和通信量变化的自适应能力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可细分为几种小类型,比较典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静态路由算法

1.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Dijkstra一般的表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用永久和临时标号方式,一种是用OPEN,CLOSE表的方式,这里均采用永久和临时标号的方式。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回路。

Dijkstra算法执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路由器建立一张网络图,并且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在这个例子里我们设为V1和V2。然后路由器建立一个矩阵,称为“邻接矩阵”。在这个矩阵中,各矩阵元素表示权值。例如,[i,j]是节点Vi与Vj之间的链路权值。如果节点Vi与Vj之间没有链路直接相连,它们的权值设为“无穷大”。

步骤二:路由器为网路中的每一个节点建立一组状态记录。此记录包括三个字段:

前序字段———表示当前节点之前的节点。

长度字段———表示从源节点到当前节点的权值之和。

标号字段———表示节点的状态。每个节点都处于一个状态模式:“永久”或“暂时”。

步骤三:路由器初始化(所有节点的)状态记录集参数,将它们的长度设为“无穷大”,标号设为“暂时”。

步骤四:路由器设置一个T节点。例如,如果设V1是源T节点,路由器将V1的标号更改为“永久”。当一个标号更改为“永久”后,它将不再改变。一个T节点仅仅是一个代理而已。

步骤五:路由器更新与源T节点直接相连的所有暂时性节点的状态记录集。

步骤六:路由器在所有的暂时性节点中选择距离V1的权值最低的节点。这个节点将是新的T节点。

步骤七:如果这个节点不是V2(目的节点),路由器则返回到步骤5。

步骤八:如果节点是V2,路由器则向前回溯,将它的前序节点从状态记录集中提取出来,如此循环,直到提取到V1为止。这个节点列表便是从V1到V2的最佳路由。

2.扩散法
事先不需要任何网络信息;路由器把收到的每一个分组,向除了该分组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将来会有多个分组的副本到达目的地端,最先到达的,可能是走了“最优”的路径常见的扩散法是选择性扩散算法。

3.LS算法

采用LS算法时,每个路由器必须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认在物理上与之相连的路由器并获得它们的IP地址。当一个路由器开始工作后,它首先向整个网络发送一个“HELLO”分组数据包。每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路由器都将返回一条消息,其中包含它自身的IP地址。

步骤二:测量相邻路由器的延时(或者其他重要的网络参数,比如平均流量)。为做到这一点,路由器向整个网络发送响应分组数据包。每个接收到数据包的路由器返回一个应答分组数据包。将路程往返时间除以2,路由器便可以计算出延时。(路程往返时间是网络当前延迟的量度,通过一个分组数据包从远程主机返回的时间来测量。)该时间包括了传输和处理两部分的时间——也就是将分组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的时间以及接收方处理分组数据包和应答的时间。

步骤三: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广播自己的信息,同时也接收其他路由器的信息。

在这一步中,所有的路由器共享它们的知识并且将自身的信息广播给其他每一个路由器。这样,每一个路由器都能够知道网络的结构以及状态。

步骤四:使用一个合适的算法,确定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佳路由。

路由算法有哪些类型?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的区别

在这一步中,路由器选择通往每一个节点的最佳路由。它们使用一个算法来实现这一点,如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在这个算法中,一个路由器通过收集到的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图。这个图描述网络中的路由器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链接关系。每个链接都有一个数字标注,称为权值或成本。这个数字是延时和平均流量的函数,有时它仅仅表示节点间的跃点数。例如,如果一个节点与目的地之间有两条链路,路由器将选择权值最低的链路。

二、动态路由算法

1.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也叫做最大流量算法,其被距离向量协议作为一个算法,如RIP、BGP、ISO IDRP、NOVELL IPX。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是一个一维排列-“一个向量”),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在距离表中的这个信息是根据临近接点信息的改变而时时更新的。表中数据的量和在网络中的所有的接点(除了它自己本身)是等同的。这个表中的列代表直接和它相连的邻居,行代表在网络中的所有目的地。每个数据包括传送数据包到每个在网上的目的地的路径和距离/或时间在那个路径上来传输(我们叫这个为“成本”)。这个在那个算法中的度量公式是跳跃的次数,等待时间,流出数据包的数量,等等。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其优点是算法简单容易实现。缺点是慢收敛问题,路由器的路径变化需要像波浪一样从相邻路由器传播出去,过程缓慢。

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表都要经过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地址为X的路由器发过来的路由表,先修改此路由表中的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改为X,并把所有”距离”字段都加1。

步骤二:对修改后的路由表中的每一个项目,进行以下步骤:

(1)将X的路由表(修改过的),与S的路由表的目的网络进行对比。若在X中出现,在S中没出现,则将X路由表中的这一条项目添加到S的路由表中。

(2)对于目的网络在S和X路由表中都有的项目进行下面步骤:

1)在S的路由表中,若下一跳地址是x,则直接用X路由表中这条项目替换S路由表中的项目。

2)在S的路由表中,若下一跳地址不是x,若X路由表项目中的距离d小于S路由表中的距离,则进行更新。

步骤三: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到达路由器,即把距离设置为16。

2.链路状态最短路由优先算法SPF

1)发现邻居结点,并学习它们的网络地址;

2)测量到各邻居节点的延迟或者开销;

3)创建链路状态分组;

4)使用扩散法发布链路状态分组;

5)计算到每个其它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❽ 路由算法主要有哪几种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
洪泛法(Flooding)
随机走动法(Random Walk)
最短路径法(Shortest Path,SP)
基于流量的路由算法(Flow-based Routing,FR)</ol>动态路由算法主要有:
距离矢量算法(RIP)
链路状态算法(OSPF)
平衡混合算法(EIGRP)</ol>

❾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什么

静态路由不需要选择算法,因为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发送数据包,而静态路由条目是手动设置上去的,路由器接受到数据包后,读取目的地址,然后对照路由表,之后按照相应的端口或者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送出`

热点内容
asm源码编译 发布:2025-01-17 03:54:24 浏览:287
如何配置svi接口的ip地址 发布:2025-01-17 03:48:09 浏览:44
微软怎么解压缩文件 发布:2025-01-17 03:43:06 浏览:203
有没有手机可以用的java编译器 发布:2025-01-17 03:38:56 浏览:542
手把手教你学c语言版 发布:2025-01-17 03:38:52 浏览:781
最优化遗传算法 发布:2025-01-17 03:35:24 浏览:547
四代飞度家用需要加装哪些配置 发布:2025-01-17 03:34:28 浏览:877
安卓手机猫和老鼠怎么换号 发布:2025-01-17 03:23:58 浏览:469
安卓系统怎么下蝙蝠 发布:2025-01-17 03:20:07 浏览:19
加密解密文件 发布:2025-01-17 03:16:32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