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两种
A. 经典域名解析算法有两种,哪2种啊
域名解析可以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叫做递归解析,就是指请求一个DNS服务器,这个服务器如果没有回自动向他的上一级服务器提交请求,直到跟服务器或者查到为止,结果会一级一级返回,最终通过你开始请求的那个服务器把结果发给你。它要求名字服务器系统一次性完成全部名字-地址变换。
第二种方法叫反复解析,毎次请求一个服务器,不行再请求别的服务器。
B. 算法除了递归还有什么
算法的分类分为七类,分别是:
1、基本算法 : 包括枚举和搜索两种,分为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启发式搜索和遗传算法;
2、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
3、代数算法;
4、计算几何的算法,求凸包;
5、图论算法:包括哈夫曼编码,树的遍历,最短路径算法,最小生成树算法,最小树形图,网络流算法和匹配算法 ;
6、动态规划;
7、其他算法:包括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和随机化算法。
C.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是
算法有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
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3)算法分两种扩展阅读
共同特点
(1)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
(2)结构内的每一部分都有机会被执行到,也就是说对每一个框来说都应当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通过它,如图中的A,没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通过它,就是不符合要求的算法结构。
(3)结构内不存在死循环,即无终止的循环。
D. 算法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算法的要素包括:
1、数据对象操作和操作:以指令的形式描述计算机可以执行的基本操作。
2、算法的控制结构:算法的功能结构不仅取决于所选操作,还取决于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
算法特点如下:
1、无穷大:算法的无穷大意味着算法必须能够在执行有限数量的步骤后终止。
2、精度: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精确定义。
(4)算法分两种扩展阅读
算法可以宏泛的分为三类:
一、有限的,确定性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终止。他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来执行指定的任务,但仍将在一定的时间内终止。这类算法得出的结果常取决于输入值。
二、有限的,非确定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终止。然而,对于一个(或一些)给定的数值,算法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或确定的。
三、无限的算法 是那些由于没有定义终止定义条件,或定义的条件无法由输入的数据满足而不终止运行的算法。通常,无限算法的产生是由于未能确定的定义终止条件。
E. 5×3-5有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哪两种
这道题是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5×3-5=15-5=10,这是直接计算,另一种是:5×3-5=5×(3-1)=5×2=10这种是提取5出来,然后再计算,两种算法演示完毕。
F. 优先权调度算法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优先权调度算法可分为
非抢占式优先权算法和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两种方式。
1.非抢占式优先权算法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权最高的进程后,该进程便一直执行下去,直至完成;
或因发生某事件使该进程放弃处理机时,系统方可再将处理机重新分配给另一优先权最高的进程.这种调度算法主要用于批处理系统中;也可用于某些对实时性要求不严的实时系统中.
2.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
系统同样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权最高的进程,使之执行.但在其执行期间,只要又出现了另一个其优先权更高的进程,进程调度程序就立即停止当前进程(原优先权最高的进程)的执行,重新将处理机分配给新到的优先权最高的进程.
这种抢占式的优先权调度算法,能更好地满足紧迫作业的要求,常用于要求比较严格的实时系统中,
以及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批处理和分时系统中.
参考:http://louzi8888.blog.163.com/blog/static/22283442010315112010946/
G. 最小生成树两种算法有何区别
主要有两个:
1.普里姆(Prim)算法
特点:时间复杂度为O(n2).适合于求边稠密的最小生成树。
2.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
特点:时间复杂度为O(eloge)(e为网中边数),适合于求稀疏的网的最小生成树。
H. 算法有哪些分类
算法分类编辑算法可大致分为:
基本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与代数算法、计算几何的算法、图论的算法、动态规划以及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随机化算法、并行算法,厄米变形模型,随机森林算法。
I. 什么是分支算法
分支限界算法:
分支定界 (branch and bound) 算法是一种在问题的解空间树上搜索问题的解的方法。但与回溯算法不同,分支定界算法采用广度优先或最小耗费优先的方法搜索解空间树,并且,在分支定界算法中,每一个活结点只有一次机会成为扩展结点。
利用分支定界算法对问题的解空间树进行搜索,它的搜索策略是:
1 .产生当前扩展结点的所有孩子结点;
2 .在产生的孩子结点中,抛弃那些不可能产生可行解(或最优解)的结点;
3 .将其余的孩子结点加入活结点表;
4 .从活结点表中选择下一个活结点作为新的扩展结点。
如此循环,直到找到问题的可行解(最优解)或活结点表为空。
从活结点表中选择下一个活结点作为新的扩展结点,根据选择方式的不同,分支定界算法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 . FIFO(First In First Out) 分支定界算法: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选择下一个活结点作为扩展结点,即从活结点表中取出结点的顺序与加入结点的顺序相同。
2 .最小耗费或最大收益分支定界算法: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结点都有一个耗费或收益。如果要查找一个具有最小耗费的解,那么要选择的下一个扩展结点就是活结点表中具有最小耗费的活结点;如果要查找一个具有最大收益的解,那么要选择的下一个扩展结点就是活结点表中具有最大收益的活结点。
又称分支定界搜索法。过程系统综合的一类方法。该法是将原始问题分解,产生一组子问题。分支是将一组解分为几组子解,定界是建立这些子组解的目标函数的边界。如果某一子组的解在这些边界之外,就将这一子组舍弃(剪枝)。分支定界法原为运筹学中求解整数规划(或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的一种方法。用该法寻求整数最优解的效率很高。将该法原理用于过程系统综合可大大减少需要计算的方案数日。
分支定界法的思想是:首先确定目标值的上下界,边搜索边减掉搜索树的某些支,提高搜索效率。
在竞赛中,我们有时会碰到一些题目,它们既不能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又没有现成算法可以套用,或者非遍历所有状况才可以得出正确结果。这时,我们就必须采用搜索算法来解决问题。
搜索算法按搜索的方式分有两类,一类是深度优先搜索,一类是广度优先搜索。我们知道,深度搜索编程简单,程序简洁易懂,空间需求也比较低,但是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往往是指数级的,倘若不加优化,其时间效率简直无法忍受;而广度优先搜索虽然时间复杂度比前者低一些,但其庞大的空间需求量又往往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对程序进行优化,就成为搜索算法编程中最关键的一环。
本文所要讨论的便是搜索算法中优化程序的一种基本方法枣“剪枝”。
什么是剪枝
相信刚开始接触搜索算法的人,都做过类似迷宫这样的题目吧。我们在“走迷宫”的时候,一般回溯法思路是这样的:
1、这个方向有路可走,我没走过
2、往这个方向前进
3、是死胡同,往回走,回到上一个路口
4、重复第一步,直到找着出口
这样的思路很好理解,编程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当迷宫的规模很大时,回溯法的缺点便暴露无遗:搜索耗时极巨,无法忍受。
我们可不可以在向某个方向前进时,先一步判断出这样走会不会走到死胡同里呢?这样一来,搜索的时间不就可以减少了吗?
答案是:可以的。
剪枝的概念,其实就跟走迷宫避开死胡同差不多。若我们把搜索的过程看成是对一棵树的遍历,那么剪枝顾名思义,就是将树中的一些“死胡同”,不能到达我们需要的解的枝条“剪”掉,以减少搜索的时间。
搜索算法,绝大部分需要用到剪枝。然而,不是所有的枝条都可以剪掉,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出合理的判断方法,以决定某一分支的取舍。在设计判断方法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剪枝的原则
1、正确性
正如上文所述,枝条不是爱剪就能剪的。如果随便剪枝,把带有最优解的那一分支也剪掉了的话,剪枝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剪枝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不丢失正确的结果。
2、准确性
在保证了正确性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判断手段,使不包含最优解的枝条尽可能多的被剪去,以达到程序“最优化”的目的。可以说,剪枝的准确性,是衡量一个优化算法好坏的标准。
3、高效性 设计优化程序的根本目的,是要减少搜索的次数,使程序运行的时间减少。但为了使搜索次数尽可能的减少,我们又必须花工夫设计出一个准确性较高的优化算法,而当算法的准确性升高,其判断的次数必定增多,从而又导致耗时的增多,这便引出了矛盾。
因此,如何在优化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得程序的时间复杂度尽可能降低,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一个剪枝的判断效果非常好,但是它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判断、比较,结果整个程序运行起来也跟没有优化过的没什么区别,这样就太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剪枝优化的主要原则归结为六个字:正确、准确、高效。
剪枝算法按照其判断思路可大致分成两类:可行性剪枝及最优性剪枝。
对于分支定界算法,上界是已求得的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中的最小者,分为初始上界和在探测过程中产生的动态上界.分支定界法在求最优解的迭代过程中, 若某结点估计的下界不小于已知的上界, 则不必从该节点往下继续搜索. 因此若能产生一个较好的上界, 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列举计算.
分支定界算法的实现
在描述分支定界算法步骤之前, 先对算法涉及到的有关术语进行定义如下:
p —— 分支层数;
C*—— 当前最优目标函数值;
P*—— 相应于C*的工件顺序;
P1—— 当前节点(现在需要进行分支的节点)所对应的部分序列.
分支定界算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 初始化: 设置p = 0, P 1 = Á (空集) , C* = ∞.设当前节点总是与P 1 相对应. 此时, 当前节点即根节点.
步骤2 计算从当前节点分支得到的各个子节点的下界, 并按下界值由小到大对各子节点排序. 令p ←p + 1.
步骤3 如果当前节点被探测尽, 令p ←p - 1, 转步骤6. 否则, 设当前层(第p 层) 各活动子节点中具有最小下界值的节点为Q , 则在P 1末尾加入Q 对应第p 位置上的工件, 此时的当前节点转为Q , 转步骤4.
步骤4 因为当前节点是同层同父节点具有最小下界值的节点, 如果当前节点下界值大于或等于C* , 则不必再搜索当前节点及其同层同父的活动节点, 这样, 当前节点的上一层节点(父节点)被探测尽, p ←p - 1, 去掉P 1 中的最后一个工件,转步骤6. 否则, 转步骤5.
步骤5 如果p = n, 则得到一个较优顺序.令P* = P 1, C* 是当前节点的下界值, p ←p - 1,去掉P 1 中最后一个工件, 转步骤6; 否则转步骤2.
步骤6 若p ≠ 0, 去掉P 1 中最后一个工件,转步骤3; 否则, 算法停止. C* 是最优的目标函数值, P* 是最优顺序.
分支结构算法的实现(编程基础)
我现在学到了分支结构了。又遇到问题了,不知道你还在不在,可以帮我吗?(可以,没问题.)
1、用Pascal语言表示下列的条件表达式:
(1):x小于10;
(2):0<=y<=5;(‘小于等于’不会打)
(3):x大于5或x为负数;
(4):ch在“A”和“Z”之间(包括“A”和“Z”);
(5):年龄(age)不小于18,国籍(natioality)不是中国“CHINA”,也不是朝鲜“KOREA”的男性公民(sex=`maie`);
(6):正数,在2~100之间且不能被2,或3,或5整除。
2、试写出下列各项的Pascal语句:
(1):如果wage大于10000,便减去10%的wage.
(2):如果Choice的值为1,则读取x的值,并打印x的平方;否则读取y的值,并打印y的平方。
J.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
算法
3分钟了解今日头条算法原理(科普版)
02:43
什么是算法
04:28
概述
历史发展
算法分类
算法特征
算法要素
算法评定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概述
4历史发展
5算法分类
6算法特征
7算法要素
数据的运算和操作
算法的控制结构
8算法评定
9描述方式
10史料记载
11基本方法
12参考资料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它是求解问题类的、机械的、统一的方法,常用于计算、数据处理(英语:Data processing)和自动推理。可以理解为有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和序列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算法中的指令描述的是一个计算,当其运行时能从一个初始状态和(可能为空的)初始输入开始,经过一系列有限而清晰定义的状态,最终产生输出并停止于一个终态。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不一定是确定的。随机化算法在内的一些算法,包含了一些随机输入。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算法
外文名
Algorithm
拼音
suanfa
出处
数学 计算机
定义
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展开全部
概述
求解问题类的、机械的、统一的方法,它由有限多个步骤组成,对于问题类中的每个给定的具体问题,机械地执行这些步骤就可以得到问题的解答。算法的这种特性,使得计算不仅可以由人,而且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实现算法。[1]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的筹算口决与珠算口决及其执行规则就是算法的雏形,这里,所解决的问题类是算术运算。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世纪就提出了一个算法,来寻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有名的欧几里得算法,亦称辗转相除法。中国早已有“算术“、“算法”等词汇,但是它们的含义是指当时的全部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与现代算法的含义不尽相同。英文algorithm(算法)一词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最初的拼法为algorism或algoritmi,原意为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计算的过程。这个词源于公元 9世纪波斯数字家阿尔·花拉子米的名字的最后一部分。[1]
在古代,计算通常是指数值计算。现代计算已经远远地突破了数值计算的范围,包括大量的非数值计算,例如检索、表格处理、判断、决策、形式逻辑演绎等。
在20世纪以前,人们普遍地认为,所有的问题类都是有算法的。20世纪初,数字家们发现有的问题类是不存在算法的,遂开始进行能行性研究。在这一研究中,现代算法的概念逐步明确起来。30年代,数字家们提出了递归函数、图灵机等计算模型,并提出了丘奇-图灵论题(见可计算性理论),这才有可能把算法概念形式化。按照丘奇-图灵论题,任意一个算法都可以用一个图灵机来实现,反之,任意一个图灵机都表示一个算法。
按照上述理解,算法是由有限多个步骤组成的,它有下述两个基本特征:每个步骤都明确地规定要执行何种操作;每个步骤都可以被人或机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人们对于算法还有另一种不同的理解,它要求算法除了上述两个基本特征外,还要具有第三个基本特征:虽然有些步骤可能被反复执行多次,但是在执行有限多次之后,就一定能够得到问题的解答。也就是说,一个处处停机(即对任意输入都停机)的图灵机才表示一个算法,而每个算法都可以被一个处处停机的图灵机来实现[1]
算法分类
算法可大致分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的算法、数论与代数算法、计算几何的算法、图论的算法、动态规划以及数值分析、加密算法、排序算法、检索算法、随机化算法、并行算法。[1]
算法可以宏泛的分为三类:
有限的,确定性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终止。他们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来执行指定的任务,但仍将在一定的时间内终止。这类算法得出的结果常取决于输入值。
有限的,非确定算法 这类算法在有限的时间内终止。然而,对于一个(或一些)给定的数值,算法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或确定的。
无限的算法 是那些由于没有定义终止定义条件,或定义的条件无法由输入的数据满足而不终止运行的算法。通常,无限算法的产生是由于未能确定的定义终止条件。[1]
算法特征
1、输入项: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情况。例如,在欧几里得算法中,有两个输入,即m和n。[1]
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要确切地定义。即算法中所有有待执行的动作必须严格而不含混地进行规定,不能有歧义性。例如,欧几里得算法中,步骤1中明确规定“以m除以n,而不能有类似以m除n以或n除以m这类有两种可能做法的规定。
3、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滞后必须结束。也就是说,一个算法,它所包含的计算步骤是有限的。例如,在欧几里得算法中,m和n均为正整数,在步骤1之后,r必小于n,若r不等于0,下一次进行步骤1时,n的值已经减小,而正整数的递降序列最后必然要终止。因此,无论给定m和n的原始值有多大,步骤1的执行都是有穷次。
4、输出:算法有一个或多个的输出,即与输入有某个特定关系的量,简单地说就是算法的最终结果。例如,在欧几里得算法中只有一个输出,即步骤2中的n。
5、能行性:算法中有待执行的运算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换言之,他们都是能够精确地进行的,算法执行者甚至不需要掌握算法的含义即可根据该算法的每一步骤要求进行操作,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