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笔乘算法

笔乘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5-04 22:10:02

A. 两位小数乘两位整数的竖式怎么算

1、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2、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3、就从积的个位数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末尾的0要去掉.)

4、例:1.2×0.8 第一步:计算12×8=96 第二步: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第三步:将积96点上2位小数,即:0.96。

5、竖式:

(1)笔乘算法扩展阅读

一、笔算法。

用乘数的每一位分别去乘被乘数,用乘数的哪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珠算乘法。

珠算乘法常用的是空盘前乘法,也即乘数不打在算盘上,用乘数从高位向低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把各个单积依次退位叠加即可。

如果乘数是两位数,则用乘数的次字位从左向右乘被乘数的各位,从第一分积的第二位起依次退位叠加即可。

B.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规律

用叉乘法。

即为先心算出个位数字相乘结果,再十位相乘结果,再分别把个位和十位相乘,相加后,如大于一位则加在十位相乘结果上,如一位娄则为十位,个位上也相同做法。

例如:54*32可这样心算:个位:2*4=8;十位:5*3=15;最后是:5*2=10;4*3=12相加后是10+12=22最后结果为:1728

(2)笔乘算法扩展阅读: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使用铅笔和纸张乘数的常用方法需要一个小数字(通常为0到9的任意两个数字)的存储或查询产品的乘法表,但是一种农民乘法算法的方法不是。

将数字乘以多于几位小数位是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发明了通用对数以简化这种计算。幻灯片规则允许数字快速乘以大约三个准确度的地方。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机械计算器,如Marchant,自动倍增多达10位数。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大大减少了用手倍增的需要。

乘法是数学中基本运算之一。假设a乘b等于c,即记为ab=c或a·b=c。

中国古代利用算筹进行乘法计算。筹算乘法分三层:上位是被乘数,中位是积,下位是乘数。先由乘数的最大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完后去掉这位的算筹,再用第二位数去乘,两次之积对应位上的数相加,乘完为止。

例如81 × 81,先把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放在上位和下位,如图﹝a﹞。用80去乘81得6480,“8”用完了,便掉去,如图﹝b﹞。再用1去乘81得81加到6480上,即等于6561,“1”亦用完了,便掉去,得图﹝c﹞。

﹝a﹞﹝b﹞﹝c﹞

计算的层次就是把多位数变为用单位数去乘多位数,乘一位加一位,基本原理与现在通用的笔算乘法完全一样,只是使用乘数的次序与现在作法相反。

C. 13乘3有几种不同的算法

1、13×3=39
2、13×3=13+13+13=39
3、13×3=(10+3)×3=10×3+3×3=39

D. 谁有数学乘法简便算法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 1×1=1
2+4=6
2×4=8
12×14=16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E. 乘乘车的乘还有多音字吗怎么组词

乘字是多音字,有两个音:[ chéng ]乘客、乘法、乘风、乘坐、乘车、搭乘、下乘,[ shèng ]史乘、万乘、三乘、稗乘、卒乘、笔乘、一乘、家乘

一、[ chéng ]

释义:

1、骑,坐:乘马。乘车。乘客。乘警。

2、趁着,就着:乘便。乘机(趁着机会)。乘势。乘兴(xìng)。因利乘便。

3、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乘法。乘幂(mì)。乘数。

4、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5、姓。

二、[ shèng ]

释义:

1、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乘舆。

2、古代称四为乘:乘矢。乘壶。

3、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乘。野乘。

(5)笔乘算法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乘客[chéng kè]

搭乘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人。

2、乘法[chéng fǎ]

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乘法,即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如2+2+2+2+2,5个2相加,就是2乘以5,或者说是5乘2。

3、乘风[chéng fēng]

顺风;凭借风力。

4、乘坐[chéng zuò]

坐(车、船等)。

5、乘车[chéng chē]

安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使御广车而行,己皆乘乘车。”杜预注:“乘车,安车。”

6、搭乘[dā chéng]

乘;坐(车、船、飞机等)。

7、下乘[xià chéng]

本佛教用语,就是“小乘”。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

8、乘积[chéng jī]

乘法运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所得的数,如2×5=10中,10是乘积。简称积。

F. 小学数学笔算与乘法怎么教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今,学生计算能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需要先从影响学生计算的心理因素谈起。
l 影响学生计算的心理因素
影响学生计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粗略、注意失调、记忆还原、表象模糊、情感脆弱、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势副作用等方面。
以口算为例加以说明——
1、感知粗略
要进行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
2、 注意失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广,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
3、记忆还原。
记忆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所致。
4、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一些一年级学生口算7+6、8+5等进位加法时,头脑中对“分解”→“凑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凑十法”的具体过程,因而出现差错。
5、情感脆弱
口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结果。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候,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6、强信息干扰
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数想减得0,0和1在计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这种强信息首先映入眼帘,容易掩盖其它信息。如口算18-18÷3,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等于0”这一强信息所干扰,一些学生首先想到18-18=0,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口算成18-18÷3=0。
7、思维定势负作用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在540÷60、450÷90、360÷40等题之后夹一道300-50,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300-50=6。
l 正确处理计算教学中的四种关系
当前计算教学中,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的关系、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的关系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因此,很多计算课都创设生活情景,常常是创设“买东西” 或者是“逛商场”的情境,硬要从生活中得到一些数据用来计算或者一定要联系生活,难道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新课标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展开教学的背景。
例如“负数”的教学,传统的教材中很少 出现在小学教学,现在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引进负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作为揭示负数的素材;同时,从数学本身出发,为了解决诸如“2-3”不够减的矛盾,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也同样是小学生易于感知的问题情境。这里,选择两种角度之一引进都是可取的。
【案例】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以整数
【方法一】引入一个买风筝的生活情景。一个风筝3.5元,买3个这样的风筝要多少元?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也出现了王鹏早锻练的生活情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引入教学,在完成计算教学的目标的同时也教学了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路程÷时间=速度等应用题,正所谓“一箭双雕”。
【方法二】在教学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用旧知识的迁移,在新授前作一个复习整数乘除法计算的铺垫,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掌握积的小数点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才是这节计算方法的重中之重。
【思考】方法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单位的转化理解算理,这是可取的,也是现实的,无可非议。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兼顾多少?方法二的复习铺垫是有必要的。试问有些学生连整数的乘除法都不过关,又岂能谈小数的乘除法呢?为什么会连整数的乘除法也不过关呢?新课标对学生的计算要求不高,又加上计算器的加入教学,有些老师的认识不够,日积月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事实证明有时候铺垫时有必要的。但常常有的老师走进了误区,为了使教学更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铺垫,无疑成了抹杀学生广阔思维的一笔。这些都是教师在选择用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在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初期的热门词语。
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大家对“算法多样化”感觉很新鲜,计算教学一改过去“教材选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练习强化算法”的机械模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算法多样化”已成为计算教学最显明的特征。
【案例】 “两位数乘法”的教学片断:
首先,教师通过问题情境: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列出式子24×18,设法算出结果。经过老师的精心“引导”,出现了多样化的算法,老师花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展示:
(1)24×10+24×8=432
(2)20×18+4×18=432
(3) 24×20-24×2=432
(4) 24×2×9=432
(5) 24×3×6=432
(6) 18×4×6=432
(7) 18×3×8=432
(8)24+24+24+24+……+24=432(18个24相加)
(9)18+18+18+18+……+18=432(24个18相加)
还有些同学用了竖式计算出结果。最后,老师说“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算法就用什么样的算法。”课后交流时,老师认为“现在计算教学一定要算法多样化,算法越多越能体现课改精神。”通过询问课堂上想出第八、九种算法的学生:“你真是这样算的吗?”学生说:“我才不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是老师课前吩咐我这么说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学生用这种逐个加的方法。那么前面的几种算法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吗?
第8、9种方法有哪个学生愿意用这种笨方法呢!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已经知道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那么第8、9种的方法完全没必要在这节课中展示出来。其实学生用第1、2种方法就完全能明白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列竖式不就更简单了吗?
【思考】上述案例反映了在计算教学中少数老师对算法多样和算法优化这对基本矛盾的认识模糊。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它的本意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体的方法多要多样化,不要求学生对同一计算掌握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创新,而不是千篇一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老师不必煞费苦心“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刻意引导学生寻求“低思维层次算法”。即使有时是教材编排的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没有出现,即学生已经超越了的“低思维层次算法”,教师可以不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
在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这对矛盾上,我们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来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和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应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具体体现在
1、计算方法的优化。
算法的优化是让学生在群体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实施优化。因为优化是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再构建过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行为和自主的活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于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的过程,是个体学习、容纳他人计算方法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2、传承优秀教学文化。
中国优秀教学文化非常丰富,乘法口诀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的计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在三年级进行了“巧算24点”的数学游戏介绍,计算中的技巧方法讲解;五年级进行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巧算: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还有两个头相同,尾互补数相乘的巧算;两个十几的数相乘的巧算等。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习掌握,事实证明,这些优秀的教学文化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
三、正确处理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
曾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案例】《分数与除法》
首先这位老师从一个同学的生日引出分蛋糕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分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的两种含义,这个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课件的生动演示更能学生明白分饼的过程。
【思考】在这节课中学生在不断地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地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在合作、比较、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给学生留出了操作空间,因此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得比较透彻。而本环节中,用动手操作来解释答案到底是四分之三还是四分之一成为必然,而不是依样画葫芦,照着课本“例行公事”或按着老师的旨意被动行事。这样的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直观刺激下,学生对算理理解得十分清晰。但是,可能好景不长,当学生还流连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马上就面对十分抽象的算法,接着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如在四年级利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教学时,这方面的教学让很多老师都很“头痛”。学生在刚学的时候,掌握得不错。但很多式子在一起要判断能简算的简算时,很多学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正是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如:75+25×3往往很多同学做成(75+25)×3,以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原因是对乘法分配律这算理理解得不透彻。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总之,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四、正确处理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再设置专门的“应用题”领域,而是注重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现在的计算课,能否担当起以往应用题教学的重任?如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与形成计算技能之间的矛盾?计算本身的问题如何解决?
不难发现,为了体现计算与应用的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时不少教师总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学生常常是算式列对了,计算错误率却很高。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达到目标,于是再反过来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得不少学生短时间内似乎计算正确率和速度提高不少,但实际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计算技能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更严重的是这种简单化的处理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诚然,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如:在第九册的《稍复杂的方程》中的3个例题中都无一例外地担负着双重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等量关系,学会列方程,同时还要教会他们解形如ax±b=c、a(x±b)=c、ax±bx=c的方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节奏的调控,重难点处应把握好轻重缓急。如果是一课时完成两个任务,学生吃不消,尤其是班额较大的班级。因此,可分开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先解较复杂的方程,先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技巧,落实基本技能目标。第二课时再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这样下来的问题确实少很多,这样令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现在的教材是希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计算的技能。
总之,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以上四种关系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从数学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以计算教学基本矛盾的解决为导向,促进计算教学的深入改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选择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l 解释改革以来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困惑
一、估算19+17时,很多学生直接算出36,这时教师该怎么办?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估算和精确计算的关系?
首先要讲清楚估算的要求,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估算是对运算过程与计算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当前国际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视估算,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有大量事实是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无数事例说明,一个人在一天活动中估计和差积商的次数,远比进行精确计算的次数多的多。
估算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精确计算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式;精算则是根据需要准确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两者在教学中各有各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精确计算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估算的需要。
而精确计算(包括口算和笔算)能力是学生必要的计算技能,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
二、现在的教材在计算教学中都没有出现计算法则,对此,教师该怎样处理?
数学法则反映的是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计算法则是用文字表述的运算规定,它是在算理指导下对运算过程实施细则作出的具体规定,所反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操作程序。
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淡化形式,注重本质。因此现在的计算教学淡化了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计算法则,强化的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强化的是学生在计算过程的经历过程和主动探索。
对于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计算法则,只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并掌握算法就行了。
至于叙述和概括计算法则,不要太高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
三、计算课,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关于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是衡量学生计算能力形成的两个重要维度。计算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对计算的快捷性要求有所降低。
对于一些基本口算要让学生达到快速和正确的要求。即在小学阶段的口算内容中,两个一位数相加与其相对应的减法和表内乘法与其相对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中的基本口算,俗称“四张九九表”,这“四表”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务必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而对于笔算,不必过高地提出速度的要求,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计算,逐步提高速度。
四、计算器进入课堂后,学生平时可以使用吗?怎样才能解决现代教学工具和笔算的矛盾?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规定,在第二学段中指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因此,有些版本的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就引入计算器的教学,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和探索规律。只要有必要,学生平时当然可以使用。不过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不能完全依赖计算器。

G. '乘的组词有哪些

一、乘字的组词有乘客、乘法、乘风、乘车、乘坐、搭乘、下乘、上乘、乘积、乘便、乘时、自乘、乘势、乘凉等。

二、乘字的基本释义:

[ chéng ]

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

2、趁;就着:乘便。

3、运算方法之一。

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

[ shèng ]

1、量词。

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

三、乘字的笔顺是撇, 横, 竖, 竖, 横, 提, 撇, 竖弯钩, 撇, 捺。

(7)笔乘算法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解析

一、乘法

[chéng fǎ]

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乘法,即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如2+2+2+2+2,5个2相加,就是2乘以5,或者说是5乘2。

二、乘坐

[chéng zuò]

坐(车、船等):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总是主动为岁数大的人让座。

三、搭乘

[dā chéng]

乘;坐(车、船、飞机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搭乘一个游乐设施,我总是会想这个设施有什么问题,怎么去改进它。

四、下乘

[xià chéng]

本佛教用语,就是“小乘”。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乘之作。

五、乘积

[chéng jī]

乘法运算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乘所得的数,如2×5=10中,10是乘积。简称积。

H. 乘法的简便方法计算规律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使用铅笔和纸张乘数的常用方法需要一个小数字(通常为0到9的任意两个数字)的存储或查询产品的乘法表,但是一种农民乘法算法的方法不是。
将数字乘以多于几位小数位是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发明了通用对数以简化这种计算。幻灯片规则允许数字快速乘以大约三个准确度的地方。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机械计算器,如Marchant,自动倍增多达10位数。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大大减少了用手倍增的需要。
3×5表示5个3相加
5x3表示3个5相加。
注意:1.在如上乘法表示什么中,常把乘号后面的因数做为乘号前因数的倍数。
2.参见wiki中对乘数和被乘数的定义
另:乘法的新意义:乘法不是加法的简单记法
Ⅰ 乘法原理:如果因变量f与自变量x1,x2,x3,….xn之间存在直接正比关系并且每个自变量存在质的不同,缺少任何一个自变量因变量f就失去其意义,则为乘法。
在概率论中,一个事件,出现结果需要分n个步骤,第1个步骤包括M1个不同的结果,第2个步骤包括M2个不同的结果,……,第n个步骤包括Mn个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事件可能出现N=M1×M2×M3×……×Mn个不同的结果。
Ⅱ 加法原理:如果因变量f与自变量(z1,z2,z3…, zn)之间存在直接正比关系并且每个自变量存在相同的质,缺少任何一个自变量因变量f仍然有其意义,则为加法。
在概率论中,一个事件,出现的结果包括n类结果,第1类结果包括M1个不同的结果,第2类结果包括M2个不同的结果,……,第n类结果包括Mn个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个事件可能出现N=M1+M2+M3+……+Mn个不同的结果。
以上所说的质是按照自变量的作用来划分的。
此原理是逻辑乘法和逻辑加法的定量表述。
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 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 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 ,注: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不用写,或者可以写成·。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I. 多音字组词

乘[ chéng ]组词:乘客、乘法、乘风、乘坐、乘车、搭乘、下乘、乘积、乘便、上乘、乘幂、乘势、大乘、乘时、乘凉、自乘、出乘、乘除、小乘、乘警等。

乘[ shèng ]组词:史乘、三乘、万乘、卒乘、稗乘、笔乘、一乘、野乘、家乘、百乘、千乘、乘舆、乘舆车等。

一、释义

[ chéng ]

1、骑;坐(交通工具):乘马。乘车。

2、趁;就着:乘便。乘隙。

3、运算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

4、佛教的教理和教派:大乘。小乘。

[ shèng ]

1、量词。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千乘之国。

2、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泛指一般史书:史乘。野乘。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军法曰乘。

白话版《说文解字》:乘,遮顶。字形采用“入、桀”会义。桀,狡猾。虚实不定以迷惑敌人的军法叫作“乘”。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造字本义

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

(9)笔乘算法扩展阅读

组词:

一、乘法[chéng fǎ]

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最简单的是数的乘法,即几个相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如2+2+2+2+2,5个2相加,就是2乘以5,或者说是5乘2。

二、乘客[chéng kè]

搭乘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人。

三、搭乘[dā chéng]

乘;坐(车、船、飞机等):搭乘旅游专车赴京。

四、卒乘[zú shèng]

步卒车乘。泛指军队。

五、笔乘[bǐ shèng]

指历史着作。

热点内容
网络设置里没有服务器是什么 发布:2025-01-18 09:52:19 浏览:343
阿里云esc服务器系统 发布:2025-01-18 09:49:16 浏览:789
你们家的无线网密码是多少 发布:2025-01-18 09:47:50 浏览:729
renderscriptandroid 发布:2025-01-18 09:32:18 浏览:992
安卓手机如何拍游戏素材 发布:2025-01-18 09:30:59 浏览:347
广州日立压缩机有限公司 发布:2025-01-18 09:15:08 浏览:623
服务器两条宽带如何叠加网速 发布:2025-01-18 08:52:17 浏览:730
oracle存储过程集合 发布:2025-01-18 08:42:39 浏览:884
洋葱数学缓存 发布:2025-01-18 08:38:36 浏览:918
电影的文件夹都是 发布:2025-01-18 08:21:49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