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分区表
Ⅰ linux一块硬盘最多能分为几个分区
分区完全取决于磁盘类型格式。
一、MBR磁盘类型
如果我们在Linux中使用MBR磁盘类型,使用MBR分区表的硬盘最多只能划分4个主分区磁盘,并且MBR最大仅支持2TB的硬盘,但拥有很好的兼容性,如果需要分区的硬盘容量超过2TB了,则需要使用GPT分区表类型,此分区表类型不受分区个数,硬盘大小的限制,最大支持18EB,且是一种新的硬盘分区标准。如下所示:
1)所有四个分区仅为主分区。
2)三个分区是主分区,其余一个分区是扩展的。
如果我们考虑以上两个步骤,那么在扩展分区下,我们可以创建将近65536个新的逻辑分区并使用它们,但是这个逻辑分区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取决于OS到OS。
二、GPT分区类型
如果我们在Linux中使用GPT分区类型,则在Linux系统中最多可以创建128个分区,
Ⅱ 安装linux系统对硬盘分区时,必须有的两种分区类型是什么
安装Linux系统对硬盘分区时,必须有两种分区类型:根分区和交换分区。
根分区就是root分区,所有的东西都在这个分区内。/swap分区是交换分区,是一定磁盘空间(分区或文件),用于将部分内存中的数据换下来,以腾出内存空间用于其他需求。在一个系统中,物理内存快使用完时,操作系统会使用交换分区。
当系统内存紧张时,操作系统根据一定的算法规则,将一部分最近没使用的内存页面保存到交换分区,从而为需要内存的程序留出足够的内存空间;在swap中的内存页面被访问时,系统会将其重新载入到物理内存中去运行。
(2)linux分区表扩展阅读
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l查看。
在分区表所在的64bytes容量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起始与结束的柱面号码。
假设上面的硬盘设备文件名为/dev/hda时, 那么这四个分区在Linux系统中的设备文件名如下所示,重点在于文件名后面会再接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与该分区所在位置有关:
1)、P1:/dev/hda1
2)、P2:/dev/hda2
3)、P3:/dev/hda3
4)、P4:/dev/hda4
由于分区表只有64bytes而已,最多只能容纳四个分区,这四个分区被称为主或扩展分区。
Ⅲ LINUX分区是什么
磁盘分区格式名称,和Windows的NTFS类似,都是一种分区格式,只不过是Linux用的分区,一般是EXT4或者EXT3的,因为版权问题,Windows不能识别,所以分区工具一般都简单的描述为Linux分区
Ⅳ linux系统应该用什么分区表
ext3和ext2是linux的文件系统的格式,类似于windows的fat32和ntfs...(新手可以这样理解)不过现在还是建议使用ext3,至于具体怎么分区..这里给个参考你吧../boot 100m(启动信息分区)/ swap 1024m (交换分区类似于windows的虚拟内存)/var 1024m(用于存放各种服务的配置文件等)剩下的空间就全部分给“/”吧这个是系统的根目录..用处我就不说了....不过现在linux6.0出了ext4...支持很多新的功能哦~具体lz可以上万了解一下啊。这种分区方法适合大部分的工作环境,可以实现配额功能。(具体还要配置的)
Ⅳ linux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区别
区别在于是层级关系:
在linux中第一块硬盘分区为hda分区,
主分区编号为hda1-4,逻辑分区从5开始。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主分区也可成为“引导分区”,
会被操作系统和主板认定为这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所以C盘永远都是排在所有磁盘分区的第一的位置上。
MBR(主引导记录)的分区表(主分区表)
只能存放4个分区,
如果要分更多的分区的话就要一个扩展分区表(EBR),
扩展分区表放在一个系统ID为0x05的主分区上,
这个主分区就是扩展分区,
扩展分区能可以分若干个分区,
每个分区都是个逻辑分区。
Ⅵ linux中的分区表应该怎样正确建立呢
一般要看你的有多少空间给linux,至少要有10G,如果只有10G,可以只要两个分区,swap(交换空间,大小一般为内存2倍,最大4G),/(根分区)如果有30G,swap
;/
10G;/home
15G;/boot
200M如果更大,多分一点给/home,/usr,/opt,/tmp,/
Ⅶ linux 分区 怎么分区 我对这个不了解想请教一下
你分区都分好了
是不是对命令不是太了解呢
使用fdisk命令对sdb硬盘进行分区:
[root@linuxprobe ~]# fdisk /dev/sdb
Welcome to fdisk (util-linux 2.23.2).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Be careful before using the write command.
Device does not contain a recognized partition table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敲击字符p查看分区表信息(当前为空):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敲击字符n创建新的分区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n
敲击字符p,这个p代表是主分区,e为扩展分区: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e extended
Select (default p): p
敲击数字1代表分区编号为1: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磁盘的起始扇区,直接回车即可:
First sector (2048-41943039, default 2048):
键入+2G,代表该分区的大小为2G:
Using default value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41943039, default 41943039): +2G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2 GiB is set
再看下分区表信息(增加了sdb1分区信息):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sdb: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4194304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47d24a34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2048 4196351 2097152 83 Linux
敲击字符w,将上述分区信息保存:
Command (m for help): w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
Syncing disks.
让内核同步分区信息(此步骤仅在没有找到分区设备的情况下才需要执行,非必要动作。):
[root@linuxprobe ~]# partprobe
Ⅷ linux需要多大的分区
分区的大小,主要看系统磁盘空间情况具体应用。如果只是日常使用,建议10-20G即可满足大部分需求。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 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60MB—120MB之间。
(8)linux分区表扩展阅读:
假设上面的硬盘设备文件名为/dev/hda时, 那么这四个分区在Linux系统中的设备文件名如下所示,重点在于文件名后面会再接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与该分区所在位置有关:
1)、P1:/dev/hda1
2)、P2:/dev/hda2
3)、P3:/dev/hda3
4)、P4:/dev/hda4
Ⅸ Linux磁盘组成与分区
先说明一下磁盘的物理组成,整颗磁盘的组成主要有:
圆形的盘片(主要记录数据的部分);
机械手臂,与在机械手臂上的磁头(可读写盘片上的数据);
主轴马达,可以转动盘片,让机械手臂的磁头在盘片上读写数据。
从上面我们知道数据储存与读取的重点在于盘片,而盘片上的物理组成则为:
扇区(Sector)为最小的物理储存单位,且依据磁盘设计的不同,目前主要有 512Bytes
与 4K 两种格式;
将扇区组成一个圆,那就是柱面(Cylinder);
早期的分区主要以柱面为最小分区单位,现在的分区通常使用扇区为最小分区单位(每
个扇区都有其号码喔,就好像座位一样);
磁盘分区表主要有两种格式,一种是限制较多的 MBR 分区表,一种是较新且限制较少的
GPT 分区表。
MBR 分区表中,第一个扇区最重要,里面有:(1)主要开机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及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其中 MBR 占有 446 Bytes,而 partition table 则占
有 64 Bytes。
GPT 分区表除了分区数量扩充较多之外,支持的磁盘容量也可以超过 2TB。
至于磁盘的文件名部份,基本上,所有实体磁盘的文件名都已经被仿真成 /dev/sd[a-p] 的格
式,第一颗磁盘文件名为 /dev/sda。 而分区的文件名若以第一颗磁盘为例,则为 /dev/sda[1-
128] 。除了实体磁盘之外,虚拟机的磁盘通常为 /dev/vd[a-p] 的格式。 若有使用到软件磁盘
阵列的话,那还有 /dev/md[0-128] 的磁盘文件名。使用的是 LVM 时,文件名则为
/dev/VGNAME/LVNAME 等格式。
Ⅹ linux磁盘分区的硬盘的分区
要掌握硬盘的分区,需要掌握MBR、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概念。
一个是放置该硬盘的信息区,称之为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一个是实际文件数据放置的地方.其中,MBR是整个硬盘最重要的区域,一旦MBR物理实体损坏时,则该硬盘就差不多报废了,一般来说,MBR有512个字节,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有446个字节,用于存放引导代码,即bootloader。
(2)第二部分有64个字节,用于存放磁盘分区表.其中,每个分区的信息需要用16个字节来记录。因此,一个硬盘最多可以有4个分区,这4个分区称之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extended)。
注:通常所说的硬盘分区就是指修改磁盘分区表,它定义了第n个磁盘块是从第x个柱面到第y个柱面.因此,当系统要读取第n个磁盘块时,就是去读硬盘上第x个柱面到第y个柱面的信息。
由于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所以这4个分区可以是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加1个扩展分区,如下所示:
P + P + P + P
P + P + P + E
重点说明的是,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将其划分为逻辑分区才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但为什么还要划分出一定的空间来给扩展分区呢?这是因为,如果用户想要将硬盘划分为5个分区的话,那该如何?此时,就需要扩展分区来帮忙了。
由于MBR仅能保存4个分区的数据信息,如果超过4个,系统允许在额外的硬盘空间存放另一份磁盘分区信息,这就是扩展分区.若将硬盘分成3P+E,则E实际上是告诉系统,磁盘分区表在另外的那份分区表,即扩展分区其实是指向正确的额外分区表.本身扩展分区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额外将扩展分区分成逻辑分区才能使用,因此,用户通过扩展分区就可以使用5个以上的分区了。
Attention!!!
(1)实际上,不建议用户将硬盘分为4个主分区,这是因为,假如一个20GB的硬盘,若4个主分区占据了15GB的空间,则剩下的5GB空间完全不能使用,因为已经没有多余的分区表可以记录这些空间了。
(2)考虑到磁盘的连续性,一般建议将扩展分区放在最后面的柱面内。
(3)理论上允许一个硬盘只有1个主分区,其它空间都分配给扩展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