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估算法
Ⅰ 什么是初中物理的估算法
初中物理读数问题,只有长度的测量,读刻度尺的示数,才需要估读。
根据使用刻度尺的要求: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Ⅱ 高中物理估算题
题目真是无聊啊.
只记住一个常数就可以做题了
标准情况下,物质分子直径数量级是0.1nm,气体分子间距是直径的10倍。所以液体气化后体积扩大1000倍。
Ⅲ 物理中的准确值和估计值
例如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读数应读到毫米下一位,如1.1毫米其中一毫米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准确值,0.1毫米是不确定的,估读的,就叫估计值。
在测量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测量的精确度.一个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尺子读数时可以精确的读出几个毫米来,再往下一位只能估读了.24.8厘米说明了使用的是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尺子.而0.8厘米只能是估读了.24厘米是准确的值.50.30厘米
说明这个尺子的最小刻度是0.1厘米即1毫米.50.3厘米是准确值.由于刻度的线与物体重合.估讲读值为0.当然了.如果说测量的人说结果是50.31厘米也是正确的结果.不差出半个单位都认为是正确的结果.
(3)物理估算法扩展阅读:
在数理统计中,一般用子样观测值求出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一个未知参数,此统计量称为参数的估计量。子样一组观测值所对应估计量的值,称为参数的估计值。寻求所要估计参数的估计量,就是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问题。
有时也把参数的估计量,称为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与估计值,常简称为估计。点估计只能“估计”出参数的一个近似值,当利用同样的计算方法,若子样容量*较大时,近似程度较好。最大似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点估计方法。
估计值亦称估计量的实现,简称估计,是指估计量的具体数值。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一般性讨论时,未知参数θ的估计量
作为随机样本的函数,是随机变量;在实际应用中,样本是一组统计数据
(随机样本的实现——样本值),而估计量
相应地取一具体值
,即为θ
的估计值。
准确值是计量上的一个概念。比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准确值就是能够测量出来或能够读出来的该物体长度的数值。其精确程度与刻度尺的最小单位有关,单位越小,精度越高。
准确值、估计值、和测量值的关系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这里,所谓估计值就是在准确值之后,再估读一位的数值。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值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
参考资料:
Ⅳ 12.3除以3物理估算
除以3和乘以0.33计算起来的效果差不多,当然乘以0.33是有依据的,但既然是估算,那除以3就更快速简单.
Ⅳ 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等)
实验法:如果是做实验是不是都算实验法呢?
控制变量法:初中的幼稚东西,高中里不强调,因为是人就能理解。高中实验貌似强调的是细节(没做过那道题涉及细节的题那么哪一类错误率非常非常高,e.g.距离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时,画出来的U-I图像,有很多人会忽略坐标的起始值(题目是超级简单吧,但就是有人错),然后内阻算错)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计算了。
等效法:这个等效的问题,貌似一直会讲。。。有很多问题都是等效的,缩点法化简得等效电路,等效重力加速度,等效电源,等效。。。甚至连简谐振动还可以和圆周运动在x轴或者y轴上的投影等效。。。等效的问题,教科书不怎么涉及,主要要老师来讲,还有一些参考书以及竞赛教程上会有很多,而且主要是要经验+具体分析的。
转换法?从来没听说过。。。
物理里面其他比较重要的方法(许多是比上述的方法重要的多的方法)还有:整体法、隔离法、微元法、极限法、递推法、对称法、作图法、估算法、假设法、图像法(注意,和作图法可是有区别的)类比法、降维法、近似法、虚功法
我倒是推荐一本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结题方法大全,上面总结的很系统,只可惜是竞赛教材,你不一定要,不过话说这几年的物理高考(至少我知道江苏高考是这样)也涉及一些初赛难度的压轴题,我觉得这本书也许是适用的。
另外还有一些对于特定物理模型的方法:e.g.以同圆里面的弦为斜面的质点的自由下滑所需时间相等的运用,滑轮里面加一根不受力的线,二力杆,速度里面分解出一对互相抵消的速度来做某些复合场问题,相位圆。。。
有的方法一开始学的时候不会教,要到高三总复习的时候才会教你们用(因为高一高二不参加竞赛的基本上没人会做综合性强的题目吧)。
不过关键是基础要牢,有的技巧性过强的方法我是非常讨厌的,因为学物理不仅是要会做题目,关键是要学会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尽管绝大部分人永远学不像)
某些题目的难度和技巧性已经违背了学物理的初衷了(神马出卷人会说某某某方法可以从学过的某某某方法里推出,我只想告诉他,可以用初等代数推出整套高等数学,是不是高考数学出卷可以出高数题了,题目初的超纲就是超纲,顺便鄙视一下2010江苏高考数学卷,居然20题要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做,被人肉纯属活该,平时题目用高数做怎么总是要扣过程分,高考就出了道高数题,怎么用高中方法凑合,总不见得说,咱高考十几分钟推出了拉格朗日吧,一帮老头老太,一年出一张卷子,变了法的整你)。
Ⅵ 求物理方法 求深洞的估算
设速度为v,时间为t,距离为h,加速度为 a
1. a=g v=at,dh/dt=v => h=1/2*a*t^2
故 H=1/2*g*T^2=1/2*9.8*5^2=122.5m
2. ma=mg-k1*v dv/dt=a =>
dv/dt=g-k1*v/m => v=(g/k1*m)*(1-exp(-k1/m*t))
dh/dt=v => h=g*m*(k1*t+m*exp(-k1/m*t)-m)/k1^2
故 H=g*m*(k1*t+m*exp(-k1/m*T)-m)/k1^2 代入数据
3. ma=mg-k1*v^2 dv/dt=a =>
dv/dt=g-k1*v^2/m =>
v=tanh((g*m*k1)^(1/2)*t/m)*(g*m*k1)^(1/2)/k1
dh/dt=v =>
h=-1/2/k1*m*log(tanh((g*m*k1)^(1/2)*t/m)-1)-1/2/k1*m*log(tanh((g*m*k1)^(1/2)*t/m)+1)+1/2*i*m*pi/k1
故 H=-1/2/k1*m*log(tanh((g*m*k1)^(1/2)*T/m)-1)-1/2/k1*m*log(tanh((g*m*k1)^(1/2)*t/m)+1)+1/2*i*m*pi/k1
考虑声速 设声速为vs
1.
T0=T-H/vs 下落时间
H=g*m*(k1*t+m*exp(-k1/m*T0)-m)/k1^2
求得H=
vs*(k1*T+(-lambertw(-g*m/k1/vs*exp(-(-g*m*k1*t+g*m^2+k1^2*T*vs)/k1/m/vs))-(-g*m*k1*t+g*m^2+k1^2*T*vs)/k1/m/vs)*m)/k1
代入数据
其他同理,想法很简单,但是计算比较复杂。
上述计算采用matlab完成。
Ⅶ 2005北京高考物理第19题
由于光的传播速速大,可以忽略光传播时间,12.3秒也就是声音传播时间,分母3是近似处理,声音3秒走1公里,用3除后用公里作单位。12.3除以3即为12.3×1/3,由s=vt可算出距离,体现了物理学忽略次要因素,注重主要因素的思想。在生活中很多估算其实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Ⅷ 物理:什么叫估算结果的数量级
估算结果可以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后面的部分为10的几次幂,如果是10的3次幂,那么该结果的数量级就是10的3次幂。要保证前面的数字是有一位非零整数的小数。
Ⅸ 高一物理
第一题确实选B。根据s=vt代入数据有s=12.3s*330m/s=12.3s*0.33Km/s=12.3*(1/3)Km。如果声速增大为原来两倍以上,则不能用12.3除以3的办法来估算。
第二题:应理解为曝光时间里面,高速摄影机拍得的是一系列的照片,这一系列的照片叠加在一起。“照片前后错开的距离”为曝光初始时刻拍摄的第一幅照片和曝光结束时刻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的距离。子弹在曝光过程中飞行的时间也就是曝光的时间。子弹飞行时间为t=s/v,其中s="照片前后错开的距离"=子弹实际长度*1%—2%;v为子弹飞行速度。如果子弹长度估计为了10cm(0.1m)的话,则S的数量级为10的-3次方。则子弹飞行时间(也就是曝光时间)的数量级约为10的-6次方。选B
Ⅹ 物理中准确值和估计值是什么意思
例如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读数应读到毫米下一位,如1.1毫米其中一毫米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准确值,0.1毫米是不确定的,估读的,就叫估计值。
在测量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了测量的精确度.一个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尺子读数时可以精确的读出几个毫米来,再往下一位只能估读了.24.8厘米说明了使用的是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尺子.而0.8厘米只能是估读了.24厘米是准确的值.50.30厘米
说明这个尺子的最小刻度是0.1厘米即1毫米.50.3厘米是准确值.由于刻度的线与物体重合.估讲读值为0.当然了.如果说测量的人说结果是50.31厘米也是正确的结果.不差出半个单位都认为是正确的结果.
,即为θ 的估计值。
准确值是计量上的一个概念。比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准确值就是能够测量出来或能够读出来的该物体长度的数值。其精确程度与刻度尺的最小单位有关,单位越小,精度越高。
准确值、估计值、和测量值的关系
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
这里,所谓估计值就是在准确值之后,再估读一位的数值。
测量值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值的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