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工资算法
⑴ 怎么算税后工资
法律分析:1、税后工资算法是:应发工资-五险一金个人所交部份-个人所得税。2、税后工资指先扣除自己的五险一金,再交纳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发放的工资。3、五险一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4、税后工资是多少,公司实际发放的工资就是多少,不需要再另外扣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⑵ 税后工资计算公式
税后工资计算为扣除8%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1%失业保险以及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收入,工资扣税为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⑶ 如何计算税后工资
摘要 薪金所得适用税率.
⑷ 如何计算税后工资
网络App搜索【个税计算】,在查询页中的“个税计算器”中输入你的城市、税前月薪、五险一金的实缴基数、专项附加,点击查询即可查到税后收入及个税预扣预缴计算公式等信息。
1.输入个税计算,点击搜索。
⑸ 税前税后工资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各类保险-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计算明细=(税前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⑹ 税前税后工资怎么计算
税后工资计算公式: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其计算方式就是前述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而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在于: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养老保险(个人)按工资总额8%,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2%; 生育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0.6%; 工作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可能企业全部承担或单位、个人各负担1%,看企业怎么规定的) 住房公积金(个人)工资总额的8%-12%,企业部分按工资总额的8%-12%,具体比例在此范围内企业自定; 个税:个人工资总额减去个人负担的个人负担的三项基金后减去1600元,作为个税基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⑺ 税前税后工资计算
税后工资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其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其计算方式就是前述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而含税级距和不含税级距的区别在于: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前工资指交纳个人所得税之前的总工资,即可以直接拿来套用国家税法进行计税的部分。税前工资=所有收入总和-(社保和公积金)。该部分税前工资计算结果5000元,则按征税制分级征税。也就是说不需要计税的工资=5000+社保+公积金,但这5000是应计入税前工资的。
【法律依据】
《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⑻ 税后工资计算公式
税后收入=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个人所得税
,其中: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税前收入-(个人社保缴费+公积金缴费)
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内容:
1、养老保险(个人)按工资总额8%,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2%;
2、生育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0.6%;
3、工作保险(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可能企业全部承担或单位、个人各负担1%,看企业怎么规定的)
4、住房公积金(个人)工资总额的8%-12%,企业部分按工资总额的8%-12%,具体比例在此范围内企业自定;
5、个税:个人工资总额减去个人负担的个人负担的三项基金后减去1600元,作为个税基数。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税后工资计算公式?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⑼ 税后工资怎么算的
法律分析:税后工资=工资总额-五险一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工资总额-基本费用-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如果工资低,连起征点都达不到,自然不需要缴纳个税;如果工资高,缴纳个税是光荣的义务。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五险一金,是个人承担的部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⑽ 税后工资是怎么算出来的
税后工资新计算方法新个税法规定,从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工资薪金适用七级超额累进制,具体如下薪金所得适用税率.起征点是5000。
计算方法是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10)税后工资算法扩展阅读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3%-45% ;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5%一35%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
4、劳务报酬所得,税率20% ,对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先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然后加征五成(加征5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