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匹配算法
⑴ 字符串匹配算法,最快的是哪种
目前在我遇到的字符串匹配算法中,最快的应该是sunday算法了。。
(BF、KMP、BM、sunday)
⑵ 有关匹配和排序的算法,高手帮帮忙哈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1. 基本思想: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
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
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
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ce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Begin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
begin
R[0] := R[I]; J := I - 1;
While R[0] < R[J] Do //查找R[I]的插入位置//
begin
R[J+1] := R[J]; //将大于R[I]的元素后移//
J := J - 1
end
R[J + 1] := R[0] ; //插入R[I] //
end
End; //InsertSort //
二、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97 76]
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 97]
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Procere Selec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直接选择排序 //
Begin
for I := 1 To N - 1 Do //做N - 1趟选择排序//
begin
K := I;
For J := I + 1 To N Do //在当前无序区R[I..N]中选最小的元素R[K]//
begin
If R[J] < R[K] Then K := J
end;
If K <>; I Then //交换R[I]和R[K] //
begin Temp := R[I]; R[I] := R[K]; R[K] := Temp; end;
end
End; //SelectSort //
三、冒泡排序(BubbleSort)
1. 基本思想:
两两比较待排序数据元素的大小,发现两个数据元素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数据元素为止。
2. 排序过程:
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示例】:
49 13 13 13 13 13 13 13
38 49 27 27 27 27 27 27
65 38 49 38 38 38 38 38
97 65 38 49 49 49 49 49
76 97 65 49 49 49 49 49
13 76 97 65 65 65 65 65
27 27 76 97 76 76 76 76
49 49 49 76 97 97 97 97
Procere BubbleSort(Var R : FileType) //从下往上扫描的起泡排序//
Begin
For I := 1 To N-1 Do //做N-1趟排序//
begin
NoSwap := True; //置未排序的标志//
For J := N - 1 DownTo 1 Do //从底部往上扫描//
begin
If R[J+1]< R[J] Then //交换元素//
begin
Temp := R[J+1]; R[J+1 := R[J]; R[J] := Temp;
NoSwap := False
end;
end;
If NoSwap Then Return//本趟排序中未发生交换,则终止算法//
end
End; //BubbleSort//
四、快速排序(Quick Sort)
1. 基本思想:
在当前无序区R[1..H]中任取一个数据元素作为比较的"基准"(不妨记为X),用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为左右两个较小的无序区:R[1..I-1]和R[I+1..H],且左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基准X则位于最终排序的位置上,即R[1..I-1]≤X.Key≤R[I+1..H](1≤I≤H),当R[1..I-1]和R[I+1..H]均非空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上述的划分过程,直至所有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已排序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次交换后 〔27 38 65 97 76 13 49 49〕
第二次交换后 〔27 38 49 97 76 13 65 49〕
J向左扫描,位置不变,第三次交换后 〔27 38 13 97 76 49 65 49〕
I向右扫描,位置不变,第四次交换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J向左扫描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一次划分过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一趟排序之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二趟排序之后 〔13〕 27 〔38〕 49 〔49 65〕76 〔97〕
三趟排序之后 13 27 38 49 49 〔65〕76 97
最后的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各趟排序之后的状态
Procere Parttion(Var R : FileType; L, H : Integer; Var I : Integer);
//对无序区R[1,H]做划分,I给以出本次划分后已被定位的基准元素的位置 //
Begin
I := 1; J := H; X := R[I] ;//初始化,X为基准//
Repeat
While (R[J] >;= X) And (I < J) Do
begin
J := J - 1 //从右向左扫描,查找第1个小于 X的元素//
If I < J Then //已找到R[J] 〈X//
begin
R[I] := R[J]; //相当于交换R[I]和R[J]//
I := I + 1
end;
While (R[I] <= X) And (I < J) Do
I := I + 1 //从左向右扫描,查找第1个大于 X的元素///
end;
If I < J Then //已找到R[I] >; X //
begin R[J] := R[I]; //相当于交换R[I]和R[J]//
J := J - 1
end
Until I = J;
R[I] := X //基准X已被最终定位//
End; //Parttion //
Procere QuickSort(Var R :FileType; S,T: Integer); //对R[S..T]快速排序//
Begin
If S < T Then //当R[S..T]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是无需排序//
begin
Partion(R, S, T, I); //对R[S..T]做划分//
QuickSort(R, S, I-1);//递归处理左区间R[S,I-1]//
QuickSort(R, I+1,T);//递归处理右区间R[I+1..T] //
end;
End; //QuickSort//
五、堆排序(Heap Sort)
1. 基本思想:
堆排序是一树形选择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将R[1..N]看成是一颗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来选择最小的元素。
2. 堆的定义: N个元素的序列K1,K2,K3,...,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特性:
Ki≤K2i Ki ≤K2i+1(1≤ I≤ [N/2])
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例如序列10,15,56,25,30,70就是一个堆,它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如上图所示。这种堆中根结点(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最小,我们把它称为小根堆。反之,若完全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的关键字,则称之为大根堆。
3. 排序过程:
堆排序正是利用小根堆(或大根堆)来选取当前无序区中关键字小(或最大)的记录实现排序的。我们不妨利用大根堆来排序。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当前无序区调整为一个大根堆,选取关键字最大的堆顶记录,将它和无序区中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这样,正好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有序区是在原记录区的尾部形成并逐步向前扩大到整个记录区。
【示例】:对关键字序列42,13,91,23,24,16,05,88建堆
Procere Sift(Var R :FileType; I, M : Integer);
//在数组R[I..M]中调用R[I],使得以它为完全二叉树构成堆。事先已知其左、右子树(2I+1 <=M时)均是堆//
Begin
X := R[I]; J := 2*I; //若J <=M, R[J]是R[I]的左孩子//
While J <= M Do //若当前被调整结点R[I]有左孩子R[J]//
begin
If (J < M) And R[J].Key < R[J+1].Key Then
J := J + 1 //令J指向关键字较大的右孩子//
//J指向R[I]的左、右孩子中关键字较大者//
If X.Key < R[J].Key Then //孩子结点关键字较大//
begin
R[I] := R[J]; //将R[J]换到双亲位置上//
I := J ; J := 2*I //继续以R[J]为当前被调整结点往下层调整//
end;
Else
Exit//调整完毕,退出循环//
end
R[I] := X;//将最初被调整的结点放入正确位置//
End;//Sift//
Procere Heap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堆排序//
Begin
For I := N Div Downto 1 Do //建立初始堆//
Sift(R, I , N)
For I := N Downto 2 do //进行N-1趟排序//
begin
T := R[1]; R[1] := R[I]; R[I] := T;//将当前堆顶记录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Sift(R, 1, I-1) //将R[1..I-1]重成堆//
end
End; //HeapSort//
六、几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和选择
1. 选取排序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1) 待排序的元素数目n;
(2) 元素本身信息量的大小;
(3) 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分布情况;
(4) 语言工具的条件,辅助空间的大小等。
2. 小结:
(1) 若n较小(n <= 50),则可以采用直接插入排序或直接选择排序。由于直接插入排序所需的记录移动操作较直接选择排序多,因而当记录本身信息量较大时,用直接选择排序较好。
(2)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已按关键字基本有序,则选用直接插入或冒泡排序为宜。
(3) 若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法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
(4) 在基于比较排序方法中,每次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之后,仅仅出现两种可能的转移,因此可以用一棵二叉树来描述比较判定过程,由此可以证明:当文件的n个关键字随机分布时,任何借助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至少需要O(nlog2n)的时间。
(5) 当记录本身信息量较大时,为避免耗费大量时间移动记录,可以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
⑶ 字符串匹配的传统算法
传统的匹配算法
串匹配算法虽然发展了几十年,然而非常实用的算法是近年才出现。串匹配问题的研究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脱节。那些专门从事算法研究的学者关心的只是理论上看起来很美妙的算法——具有很好的时间复杂度。而开发人员只追求实际应用中尽可能快的算法。两者之间从不注意对方在干什么。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结合的算法(如BNDM算法)只是近年才出现。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很难找到适合需求的算法——这样的算法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是只有资深专家才比较了解。考虑如下情况,一位软件开发人员,或者一位计算生物学家,或者一位研究人员,又或者一位学生,对字符串匹配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可是现在需要处理一个文本搜索问题。那些汗牛充栋的书籍使得阅读者淹没在各种匹配算法的海洋中,却没有足够的知识选择最适用的算法。最后,常常导致这样的局面:选择一种最简单的算法加以实现。这往往导致很差的性能,从而影响整个开发系统的质量。更糟糕的是,选择了一个理论上看起来很漂亮的算法,并且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实现。结果,却发现实际效果和一个简单算法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简单算法。因此,应该选用一种“实用”算法,即在实际应用中性能较好,并且一个普通程序员能在几小时内完成算法的实现代码。另外,在字符串匹配研究领域中,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算法的思想越简单,实际应用的效果越好”。
传统的串匹配算法可以概括为前缀搜索、后缀搜索、子串搜索。代表算法有KMP,Shift-And,Shift-Or,BM,Horspool,BNDM,BOM等。所用到的技术包括滑动窗口、位并行、自动机、后缀树等。
⑷ 王者荣耀的匹配算法是怎么实现的
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至少分为三种,分别是匹配赛匹配机制,赏金赛匹配机制,以及排位赛匹配机制。
先来说说匹配赛排位机制吧,这个匹配机制,其实参考的并不是小伙伴的段位胜率等因素,而是把小伙伴打的所有比赛以某种算法的形式算出一个“综合分”,这个综合分又被叫做隐藏分数,仅最大可能代表一个人的最真实实力。所以匹配的话,青铜遇到王者也不奇怪,毕竟有人王者实力就是不喜欢打排位。
赏金赛的匹配机制采用的是一种难度递进的机制: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像闯关一样,一关比一关难。对于真正的大神来说可能无所谓,但对于小白来说,前后实力差距之大真不是吹的。
最后是排位赛匹配机制:单排,双排,三排都是按照队伍平均段位水平去匹配,五排是按照五个人中最高的段位去匹配。一般情况下,黄金双排不会遇到铂金玩家,除非是另外的人里有铂金,而假设对面有三铂金,说明你这边至少有对应的段位。
最后,赛季初是一段很混乱的时期,既有大神掉下来的,又要浑水摸鱼上来的,除非你有真大神的实力,否则不建议打排位。总体来说,只要技术过硬,上王者基本都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⑸ 字符串匹配算法是怎么算的
这是一个毕业老师出的字符串的算法的题目!这是答案 可以参考一下! boyermoore算法的sample程序 TCHAR * BoyerMooreSearch(TCHAR *sSrc, TCHAR *sFind) { // // 声明: // 该段代码只是BoyerMoore(名字也许不准确) 的基本思想,当 // 然不是最优的,具体完善工作就留给你自己乐!嘻嘻。 // 该算法的本质就是从字符串的右端而不是左端开始比较,这 // 样,当查询不匹配时才有可能直接跃过多个字符(最多可以跃过 // strlen(sFind)个字符), 如果最右边的字符匹配则回溯。比如: // // pain // ^ 这是第一次比较n和空格比 // The rain in SpainThe rain in Spain // // pain // ^ 这是第二次比较,好爽呀! // The rain in SpainThe rain in Spain // // 当然,这样比较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 // // pain // ^ (图1) // The rain in SpainThe rain in Spain // // 如果比较到这儿,大家都会看到,只需再向后移到两个字符 // 就匹配成功了,但如果接下去还按上面的方法跳strlen( sFind)的 // 话,就会错过一次匹配!!!!! // // pain // ^ // The rain in SpainThe rain in Spain // // 怎么办?当然可以解决!大家回头看图1,当时a是pain的子 // 串,说明有可能在不移动strlen(sFind) 的跨度就匹配成功,那就 // 人为地给它匹配成功的机会嘛!串一下pain串, 直接让两个a对齐 // 再做比较!呵呵,如果要比较的字符不是pain的子串,当然就可 // 以直接跨过strlen(sFind)个字符了! 不知我说明白没? // // // 查询串的长度 int nLenOfFind = lstrlen(sFind); // 被查询串的长度 int nLenOfSrc = lstrlen(sSrc); // 指向查询串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TCHAR * pEndOfFind = sFind + nLenOfFind -1; // 指向被查询串最后一个字符的指针 TCHAR * pEndOfSrc = sSrc + nLenOfSrc -1; // 在比较过程中要用到的两个指针 TCHAR * pSrc = sSrc; TCHAR * pFind; // 总不能一直让它比较到 win.com 文件的地址去吧?嘻嘻! while ( pSrc <= pEndOfSrc ) { // 每次匹配都是从右向左,这是本算法的核心。 pFind = pEndOfFind; // 如果比较不成功,被查询串指针将向右串的字符数 int nMoveRightSrc; // 比较被查询串的当前字符是否和查询串的最右边字 // 符匹配,如果匹配则回溯比较,如果全匹配了,该 // 干什么,我就不用说了吧?:-) while ( pFind >= sFind ) { // TNND,白废功夫比了!看看需要向右移动几个 // 字符吧(如果说从右到左是本算法的核心,则 // 判断向右移几个字符则是本算法的技巧)。 if ( *pSrc != *pFind ) { // 被查询串的当前字符是否在查询串里? TCHAR * p = strrchr( sFind, *pSrc ); // 没在,直接移lstrlen(sFind)个字符 if ( NULL == p ) nMoveRightSrc = nLenOfFind; else // 哇塞!真的在,那就只需... nMoveRightSrc = pEndOfFind - p; break; } // 哈!又匹配成功了一个!接着向左回溯... pFind --; pSrc --; } // 如果在上面的while循环里每一次比较都匹配了 // 那就对了呗!告诉用户找到了 if ( pFind < sFind ) return ( pSrc + 1 ); // 没匹配成功,nMoveRightSrc上面已经算好了 // 直接用就可以了。 pSrc += nMoveRightSrc; } // 程序运行到这儿肯定是没指望了! return NULL; } 行了,函数写完了,我们可以试一下了! void CTNNDDlg::OnButton1() { TCHAR sSrc[] = "The rain in Spain"; TCHAR sFind[]= "pain"; TCHAR * pFound = BoyerMooreSearch( sSrc, sFind ); if ( pFound ) MessageBox(pFound); else MessageBox("没找到"); } //另外一个 void preBmBc(char *x, int m, int bmBc[]) { int i; for (i = 0; i < ASIZE; ++i) bmBc[i] = m; for (i = 0; i < m - 1; ++i) bmBc[x[i]] = m - i - 1; } void suffixes(char *x, int m, int *suff) { int f, g, i; suff[m - 1] = m; g = m - 1; for (i = m - 2; i >= 0; --i) { if (i > g && suff[i + m - 1 - f] < i - g) suff[i] = suff[i + m - 1 - f]; else { if (i < g) g = i; f = i; while (g >= 0 && x[g] == x[g + m - 1 - f]) --g; suff[i] = f - g; } } } void preBmGs(char *x, int m, int bmGs[]) { int i, j, suff[XSIZE]; suffixes(x, m, suff); for (i = 0; i < m; ++i) bmGs[i] = m; j = 0; for (i = m - 1; i >= -1; --i) if (i == -1 || suff[i] == i + 1) for (; j < m - 1 - i; ++j) if (bmGs[j] == m) bmGs[j] = m - 1 - i; for (i = 0; i <= m - 2; ++i) bmGs[m - 1 - suff[i]] = m - 1 - i; } void BM(char *x, int m, char *y, int n) { int i, j, bmGs[XSIZE], bmBc[ASIZE]; /* Preprocessing */ preBmGs(x, m, bmGs); preBmBc(x, m, bmBc); /* Searching */ j = 0; while (j <= n - m) { for (i = m - 1; i >= 0 && x[i] == y[i + j]; --i); if (i < 0) { OUTPUT(j); j += bmGs[0]; } else j += MAX(bmGs[i], bmBc[y[i + j]] - m + 1 + i); } }
⑹ opencv 中自带的模板匹配算法出处
方法如下:
使用OPENCV下SIFT库做图像匹配的例程
// opencv_empty_proj.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opencv2/features2d/features2d.hpp>
#include<opencv2/nonfree/nonfree.hpp>
#include<opencv2/legacy/legacy.hpp>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const char* imagename = "img.jpg";
//从文件中读入图像
Mat img = imread(imagename);
Mat img2=imread("img2.jpg");
//如果读入图像失败
if(img.empty())
{
fprintf(stderr, "Can not load image %s\n", imagename);
return -1;
}
if(img2.empty())
{
fprintf(stderr, "Can not load image %s\n", imagename);
return -1;
}
//显示图像
imshow("image before", img);
imshow("image2 before",img2);
//sift特征检测
SiftFeatureDetector siftdtc;
vector<KeyPoint>kp1,kp2;
siftdtc.detect(img,kp1);
Mat outimg1;
drawKeypoints(img,kp1,outimg1);
imshow("image1 keypoints",outimg1);
KeyPoint kp;
vector<KeyPoint>::iterator itvc;
for(itvc=kp1.begin();itvc!=kp1.end();itvc++)
{
cout<<"angle:"<<itvc->angle<<"\t"<<itvc->class_id<<"\t"<<itvc->octave<<"\t"<<itvc->pt<<"\t"<<itvc->response<<endl;
}
siftdtc.detect(img2,kp2);
Mat outimg2;
drawKeypoints(img2,kp2,outimg2);
imshow("image2 keypoints",outimg2);
SiftDescriptorExtractor extractor;
Mat descriptor1,descriptor2;
BruteForceMatcher<L2<float>> matcher;
vector<DMatch> matches;
Mat img_matches;
extractor.compute(img,kp1,descriptor1);
extractor.compute(img2,kp2,descriptor2);
imshow("desc",descriptor1);
cout<<endl<<descriptor1<<endl;
matcher.match(descriptor1,descriptor2,matches);
drawMatches(img,kp1,img2,kp2,matches,img_matches);
imshow("matches",img_matches);
//此函数等待按键,按键盘任意键就返回
waitKey();
return 0;
}
⑺ 自动分词的匹配法
最大匹配法
亦称MM法;其基本思想是这样的,假设自动分词词典(或词库)中的最
长词条是i个字,则取被处理材料当前字符串序列中的前i个字作为匹配字段,查找词
典,若词典中存在这样的一个i字词,则匹配成功,匹配字段被作为一个词切分出来;
如果在词典中找不到这样一个i字词,则匹配失败,匹配字段去掉最后一个字,剩下的
字段重新进行匹配,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匹配成功,也就是完成一轮匹配,切分出一个
词为止。
这种分词方法,在由北京航空学院等十多个单位协同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现代汉语
词频统计工作中,实现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分词系统CDWS。
逆向最大匹配法
亦称OMM法,或RMM,IMM法;其基本原理和MM法相同,不同的是分
词切分方向;它从被处理材料的末端开始匹配,每次取最末端的i个字作为匹配字段,
匹配失败则去掉最前面的一个字。OMM法要求配置逆序分词词典。
逐词遍历匹配法
它把词典中的词按照由长到短递减的顺序逐个搜索匹配整个代处
理材料,直到把所有的词都切分出来为止。
正向最佳匹配法和逆向最佳匹配法
最佳匹配法的出发点,是在词典中按词频的大
小排列词条,以求缩短对分词词典的搜索时间,达到最佳效果,从而降低分词的时间复
杂度,以加快分词速度。实际上,这是对分词词典预先进行的一种加工,也不是纯粹意
义上的一种分词方法。
⑻ 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的快速匹配算法 怎么实现
1.框架搭建
1.1 将struts2中的jar文件导入到项目中
commons-fileupload-1.2.1.jar,commons-io-1.3.2.jar,freemarker-2.3.15.jar,ognl-2.7.3.jar
struts2-core-2.1.8.1.jar,xwork-core-2.1.6.jar
1.2 将struts.xml文件拷贝到项目的src目录下
1.3 修改web.xml文件
添加:
<filter>
<filter-name>struts2</filter-name>
<filter-class>org.apache.struts2.dispatcher.ng.filter.StrutsPrepareAndExecuteFilter</filter-class>
</filter>
<filter-mapping>
<filter-name>struts2</filter-name>
<url-pattern>/*</url-pattern>
</filter-mapping>
2.action中方法的调用方式
2.1 自动方法调用(只能调用execute)
2.2 指定方法调用(通过设置action标签中的method属性)
2.3 动态方法调用(在调用时,在action后加!方法名称,如:login!deletUser)
注意:<constant name="struts.enable.DynamicMethodInvocation" value="true" />
2.4 通配符调用
3. action接收客户端参数的方式
3.1 直接在action中定义参数变量,并生成set和get方法
3.2 定义接收参数的类
注意:都要为action的成员变量提供get和set方法
3.3 让action实现ModelDriven接口,并实现里面的getModel方法
4.获取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的方式
4.1 用ActionContext获取,实际上获取到的都是Map对象
4.2 用ServletActionContext获取,获取到的是基于Servlet API的对象
4.3 让action实现RequestAware,SessionAware,ApplicationAware接口,并实现里面的方法
5.四种转向
5.1 action转发到页面(默认)
5.2 action重定向到页面 <result type="redirect">
5.3 action转发到action <result type="chain">
<param name="actionName">login</param>
<param name="nameSpace">/login</param>
<param name="method">login</param>
</result>
5.4 action重定向到action <result type="redirectAction">login</result>
⑼ 数据结构串匹配十大经典算法
1。
int Index(SString S,SString T,int pos)
{
//返回子串T在主串S中第pos个字符之后的位置。若不存在,则函数值为0。
//其中,T非空,1〈=pos<=Stringlength(S).
i=pos;j=1;
while(i<=S[0] && j<=T[0])
{
if (S[i]== T[i]) {++i;++j;}
else { i=i-j+2;j=1;}
}
if(j>T[0]) return i-T[0];
else return 0;
}//Index
2。
int Index-KMP(SString S,SString T,int pos)
{
//利用模式串T的next函数值求T在主串S中第pos 个字符之后的位置的KMP算法。其中,T非空,1<=pos<=Stringlength(S)
i=pos;
j=1;
while(i<=S[0] && j<=T[0])
{
if (j==0 || S[i]==T[j]) {++i; ++j;}
else j=next[j];
}
if (j>T[0]) return i-T[0];
else return 0;
//Index}
下面是next函数:
void next(SString S,ing next[])
{
i=1;
next[1]=0;
j=0;
while (i<T[0])
{
if (j==0 || T[i]==T[j]){ ++i; ++j;
next[j]=i;}
else j=next[j];
}
}//next
我现在只有这两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