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k竞争算法

k竞争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4-04 01:02:19

1. k均值聚类算法原理

 算法:
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1(1),z2(1),…,z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选开始的K个模式样本的向量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第二步:逐个将需分类的模式样本{x}按最小距离准则分配给K个聚类中心中的某一个zj(1)。
假设i=j时, ,则 ,其中k为迭代运算的次序号,第一次迭代k=1,Sj表示第j个聚类,其聚类中心为zj。
第三步:计算各个聚类中心的新的向量值,zj(k+1),j=1,2,…,K
求各聚类域中所包含样本的均值向量:

其中Nj为第j个聚类域Sj中所包含的样本个数。以均值向量作为新的聚类中心,可使如下聚类准则函数最小:

在这一步中要分别计算K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向量,所以称之为K-均值算法。
第四步:若 ,j=1,2,…,K,则返回第二步,将模式样本逐个重新分类,重复迭代运算;
若 ,j=1,2,…,K,则算法收敛,计算结束。

2. K均值算法的计算耗

您问的是K均值算法的计算吧。计算过程有6步。
传统K均值的计算过程:
1.从D中随机取K个元素,作为K个簇的各自的中心。
2.计算剩下的元素到各个中心点的相异度(一般按照欧式距离的远近),将这些元素归纳到相异度最低的簇。
3.根据聚类结果,重新计算K个簇各自的中心,计算方法是取簇中所有元素各自维度的算数平均数(一般为簇内所有元素点到簇中心的距离和的平均数)。
4.将D中所有的元素按照新的中心重新聚类。
5.重复第4步,直到聚类结果不再变化。
6.将结果输出。
K均值属于比较简单的聚类问题,所谓的聚类问题,就是给定一个元素集合D,其中每个元素具有n个可观察属性,使用某种算法将D分成K个子集,要求每个子集内部的元素之间的相异度尽可能的小,而不同子集的元素相异度尽可能的大。其中每一个子集叫做一个簇。

3. K平均算法的介绍

k-means algorithm算法是一个聚类算法,把n的对象根据他们的属性分为k个分割,k < n。它与处理混合
正态分布的最大期望算法很相似,因为他们都试图找到数据中自然聚类的中心。它假设对象属性来自于空间向量,并且目标是使各个群组内部的均方误差总和最小。假设有k个群组Si, i=1,2,...,k。μi是群组Si内所有元素xj的重心,或叫中心点。

4. 关联分析,数据分析,k算法中任选其一,写 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5. 询问化学里的竞争平衡常数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定义: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平衡,这时各种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

(5)k竞争算法扩展阅读:

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2、一个反应的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正向反应进行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反之亦然。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K<10-5时,则该反应很难进行。

6. K均值算法和块匹配算法有什么区别

聚类是一个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相似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的过程,聚类就是一种发现这种内在结构的技术,聚类技术经常被称为无监督学习。
k均值聚类是最着名的划分聚类算法,由于简洁和效率使得他成为所有聚类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给定一个数据点集合和需要的聚类数目k,k由用户指定,k均值算法根据某个距离函数反复把数据分入k个聚类中。

7. k的计算方法,详细

8. k均值聚类算法、c均值聚类算法、模糊的c均值聚类算法的区别

k均值聚类:---------一种硬聚类算法,隶属度只有两个取值0或1,提出的基本根据是“类内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
模糊的c均值聚类算法:-------- 一种模糊聚类算法,是k均值聚类算法的推广形式,隶属度取值为[0 1]区间内的任何一个数,提出的基本根据是“类内加权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
这两个方法都是迭代求取最终的聚类划分,即聚类中心与隶属度值。两者都不能保证找到问题的最优解,都有可能收敛到局部极值,模糊c均值甚至可能是鞍点。
至于c均值似乎没有这么叫的,至少从我看到文献来看是没有。不必纠结于名称。如果你看的是某本模式识别的书,可能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k均值。
实际上k-means这个单词最先是好像在1965年的一篇文献提出来的,后来很多人把这种聚类叫做k均值。但是实际上十多年前就有了类似的算法,但是名字不一样,k均值的历史相当的复杂,在若干不同的领域都被单独提出。追寻算法的名称与历史没什么意义,明白具体的实现方法就好了。

9. K-means的算法缺点

① 在 K-means 算法中 K 是事先给定的,这个 K 值的选定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很多时候,事先并不知道给定的数据集应该分成多少个类别才最合适。这也是 K-means 算法的一个不足。有的算法是通过类的自动合并和分裂,得到较为合理的类型数目 K,例如 ISODATA 算法。关于 K-means 算法中聚类数目K 值的确定在文献中,是根据方差分析理论,应用混合 F统计量来确定最佳分类数,并应用了模糊划分熵来验证最佳分类数的正确性。在文献中,使用了一种结合全协方差矩阵的 RPCL 算法,并逐步删除那些只包含少量训练数据的类。而文献中使用的是一种称为次胜者受罚的竞争学习规则,来自动决定类的适当数目。它的思想是:对每个输入而言,不仅竞争获胜单元的权值被修正以适应输入值,而且对次胜单元采用惩罚的方法使之远离输入值。
② 在 K-means 算法中,首先需要根据初始聚类中心来确定一个初始划分,然后对初始划分进行优化。这个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初始值选择的不好,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聚类结果,这也成为 K-means算法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许多算法采用遗传算法(GA),例如文献 中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初始化,以内部聚类准则作为评价指标。
③ 从 K-means 算法框架可以看出,该算法需要不断地进行样本分类调整,不断地计算调整后的新的聚类中心,因此当数据量非常大时,算法的时间开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改进,提高算法应用范围。在文献中从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考虑,通过一定的相似性准则来去掉聚类中心的侯选集。而在文献中,使用的 K-means 算法是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无论是初始点的选择还是一次迭代完成时对数据的调整,都是建立在随机选取的样本数据的基础之上,这样可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

10. K均值聚类算法的k均值算法

先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一旦全部对象都被分配了,每个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以下任何一个:
1)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
2)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
3)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热点内容
关于安卓版手机不能下载怎么办 发布:2024-09-27 23:12:53 浏览:812
饥荒海滩安卓什么时候 发布:2024-09-27 23:12:50 浏览:559
编译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发布:2024-09-27 22:47:07 浏览:804
为什么华为账号密码总是登录不上 发布:2024-09-27 22:46:54 浏览:882
长安cs55二代豪华版什么配置 发布:2024-09-27 22:37:01 浏览:874
lol文件夹删除 发布:2024-09-27 22:36:57 浏览:562
哪个配置债券性价比最好 发布:2024-09-27 22:36:54 浏览:335
上传宝宝视频 发布:2024-09-27 22:32:07 浏览:249
物联网编译器 发布:2024-09-27 22:21:49 浏览:140
oraclesql时间 发布:2024-09-27 22:21:48 浏览: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