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

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2-03-08 18:47:35

⑴ 综合性学习(共8分)为抢救、保护北京的语言文化遗产,北京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日前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料有


小题1: 答案示例:出生时间和地点、学历,生活经历、亲人,保证摄录质量
评分:共3分。其中,“出生时间、地点、学历”1分,“生活经历、亲人”1分,“保证摄录质量”1分。
小题2: 答案示例:抓紧寻找能说地道“北京话”的人,保护濒临消失的地道北京话。(或:加强宣传,多方寻找地道北京话。)
评分:共2分。建议要针对两个材料提出。只针对一个材料提建议给1分。
小题3: 答案示例:地道北京话可以申请“非遗”。它没有脱离北京人的实际生活,与普通话有着较大区别,以声音为表现手段。随着能说地道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有必要进行保护,现在政府已开始了拯救行动。
评分:共3分。有明确看法1分;结合北京话相关资料,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基本条件阐述理由,各1分。看法赞成、反对皆可,但需言之成理。

⑵ 南京白局的代表人物

徐春华,1942年出生,1960年进入南京白局剧团学习,从事白局事业半个多世纪。五十多年来,由于坚持不懈地创作表演白局、收集相关资料、整理传统曲目,为白局的延续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2008年被国家评为“南京白局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被南京市档案局评为“南京市百位名人”、也是“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南京白局发音人”。
2010年11月,徐春华担任电影《金陵十三钗》南京方言指导,历时十个多月全程教授片中演员的南京方言,工作教学认真负责,并且得到了导演张艺谋的高度认可,最终将南京方言推向全国。白局代表曲目:《莫愁四弄》、《鸦片烟自叹》、《古人名》、《二姑娘害相思》、《采仙桃》、《告别小平房》、《老来伴》、《云锦美》、《英台思兄》、《四季相思》、《哭妻房》、《虞美人》等。

⑶ 你认为当下的小学生,有必须要本地方言吗

中国是方言大国,方言种类繁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全面推行普通话,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着增强。全国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95%以上的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书同字、语同音”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

当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通过艰苦的努力,克服了语言隔阂,为社会交往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建了统一的语言基础之后,方言,不免有些冷清与失落。

三年级小学生刘欣是在南京出生并长大的孩子。妈妈是常州人,爸爸是徐州人。和记者聊起方言的话题,刘欣的妈妈突然发现,孩子竟然不会说方言,“孩子大概能听懂外公外婆的常州话和爷爷奶奶的徐州话,却无法流利地使用常州话和徐州话,而南京话更是基本不会说。对于孩子来说,根本没有说方言的环境。”

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记者对南京城东一所小学的三年级1班进行的小调查显示,全班48个同学,其中38人在家中习惯用普通话与家人交流,会说南京话的人数还不到一半。

方言渐趋式微,甚至慢慢走向衰亡,这也是全球性问题。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濒危语言地图(2018)》,明确指出全世界共有约6700种语言,其中超过2500种处境堪忧,有8种被列为“极度濒危语言”。另外据推测,每两周就有一门语言消失,超过了很多动物的灭绝速度。

方言的式微早已存在,近几十年来,这个现象尤其突出。新晋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适应时代发展、早日融入社会的各种能力,但很多人认为方言技能并非孩子们需要掌握的必需素质。讲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会被赞赏,相形之下,年轻一代觉得方言是“土气”的。

泰州一位年轻初中教师说他的学生基本都不愿讲方言,而且很抗拒家长在公开场合讲方言:“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孩子的家长还是说方言的,但如果在家长会这种场合,被别的同学听到自己的家长讲‘土话’,也许孩子就会被笑话‘土气’。”

55岁的陈秀英是地道的“老泰州”。不过,她和小孙女交流,总要卷起舌头讲“泰州普通话”:“带孙女,儿子媳妇非要我说普通话,我也怕孙女到了学校说土话被同学笑。没得办法,小孩面前凑合着讲讲。”

针对方言日益衰微的状况,我国早在2008年就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采集包括各地方言在内的有声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长期保存。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选用最具代表性的当地人采录字、词、句和文章的发音。2015年,我国又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江苏省于2013年完成江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将调查采集的与江苏各地方言相关的大量文本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保存入库。

在不同的方言区,江苏各地保存传承方言的方式各具特色。南京白局是用南京话演绎的原汁原味的本土说唱艺术。2018年,“南京白局校际联盟”成立,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南京白局”师资培训班同年举办。“我们邀请南京白局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春华、省级传承人黄玲玲走入校园,利用‘南京市名师公益大讲堂’的平台,邀请薛冰、吴晓平等南京文化名人进学校开设《守护家乡话的生命力》专题讲座,让孩子们通过精彩的白局演出和生动的讲座了解古老的南京话。” 南京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俞峻说。

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白局已列入校本课程。每周三的下午,音乐老师乐康、白局爱好者夏天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学南京话,唱白局。“三山门,聚宝门,走过去是通济门”,孩子们学的是白局传承人徐春华创作的《明城墙》。“这段原创白局用原汁原味的南京话把明城墙的历史娓娓道来,不仅是想让南京话从故纸堆里活过来,重新在南京人的口中传唱起来,而且想让我们的下一代感悟、领会南京底蕴深厚的悠久历史,对城市文化产生认同。”

⑷ 梧州话的粤语起源传承发展

梧州古称苍梧郡,神仙有话,朝游北海晚归苍梧,可见苍梧之重要地位。苍梧郡地处今两广版图的中心,辖地相当于今之梧州、肇庆、贺州、云浮地区。北有桂江(漓水)经灵渠通湘江连接长江水系。横贯两广的岭南母亲河珠江的主流西江,穿郡城而过。统领这一大片南中国土地的首府广信,其地位显然就十分重要。经近年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苍梧古郡和古广信不仅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今天研究岭南文化,就离不开苍梧故郡和古广信的。
苍梧郡治即今广西梧州,这是大家公认的,古今并无疑议梧州就是古广信。
传统的说法,包括权威的《辞海》、《辞源》及着名的典籍和近、当代专家学者的说法,均指古广信就是苍梧郡治的今广西梧州市。古广信亦即是古代粤语和粤文化的发源地。郊区以及周边苍梧县,封开县(不包括县城),藤县所属的勾漏白话区可以说是保全古白话最好的地方。
而梧州话在众多讲白话地方之中,以其平淡无奇,没多小感情色彩,发音之中气在腹,显得沉稳硬朗。广州话,港式广州话,带有十分浓厚的感情色彩。而梧州话以自然为宗,平淡似水,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梧州话与其无,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无为而无不为,平淡自然。白话之所以称为白话,就是白到什么都没了。归于平淡,归于水。 关于梧州市城区话(老派),是老城区中心街区老一辈居民所说的白话。最迟大约晚清时期已经形成,改革开放以后被新派所取代。梧州城区人口由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端口时的4万人,至1950年增为11万人,1995年为24万人。早年,迁入人口多是广东人。民国22年(1933年)统计,梧州商行1393家,广东人开办的有1125家,占商行总数的80, 76%。城区交流最广泛的要算商业活动,老一辈粤东乡音在居民中占主流地位,所以梧州市城区话与广州话及珠江三角洲其他片点的白话同多异少。而河西富民坊是当时的城乡结合处,近邻的新民大队的汉语属郊区白话(当地居民也称它为平话)。其古知、章、庄三组也是读舌面音,只是精组演变为舌尖中音,并吸收了舌边擦音[ɬ]。这事实似乎可以佐证梧州市城区话(老派)是由粤东粤语与本地白话融合而成的。梧州开端口前,城区与郊区先民的祖方言相当一致。梧州市城区话(老派)形成是渐变过程,而被新派所取代也是渐变过程。
梧州话传承千年,因梧州与粤港澳相邻,所以语言大受广州、香港影响,连民俗民风也是如此。现今梧州城区话似乎是明代清代深受广州话影响而脱胎于郊区白话形成。梧州城区话以及由梧州话所产生的梧州文化同样是在广州话,香港话的影响下传承和发展的,直到现在,每个地道的梧州人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人们用粤语交流都是轻而易举,收放自如,彼此间毫无违和感,而梧州人也十分喜欢粤语文化,每天都离不开粤语,离不开粤语歌和粤语电影电视。另外,大多数地道的梧州人也能够同本市郊区乡村那些人聊上几句,相互沟通(那些特别城市优越感的除外),几个人各说的各的话,并且相互能听懂是正常的事。如今各地出现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放弃说本地话,家长放弃教孩子本地话的现象,梧州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苗头。我们通用语要学,本地话也要会讲,不管本地话属于什么语哪一片,因为各地文化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说的话。我们各地的方言应受保护的眞正理由,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伪命题,而仅仅是因为她是自然而无可取代的语言,我们的乡谈,我们的根,我们的文化。
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2013年11月25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梧州调查点的录音录像工作开始,四位方言发音人围坐一桌,用白话自由交流,讲述梧州的历史文化发展、地方风俗习惯等,以文字、语音、影像“三合一”的方式收录和保存梧州市区白话资源。
“排排坐,食果果,食完又问阿妈摞。”
“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糍,阿公叫我睇龙船,我冇睇,我要睇鸡仔……”
11月25日,市民陈冠中在一间录音室里念起了梧州方言童谣,这段录音将被正式收录进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当天,梧州市区方言发音人录音录像工作开始,四位通过遴选的市区白话发音人采用集体对话、讲述故事、朗读字、词、句等形式,收录原汁原味的梧州市区白话。
梧州白话要说准有门道
在录音录像现场,66岁的陈冠中、63岁的梁焕珍、38岁的谭志鸿、37岁的谭庆莲,分别作为老年男性、老年女性、青年男性、青年女性的汉语方言发音人,组成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梧州市区白话调查点的四人发音小组。现场录音内容分为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两类,其中集体项目是四位发音人根据梧州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内容进行自由对话,时间约40分钟;个人项目是用梧州白话自然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每人约20分钟。此外,老年男性发音人的发音项目还包括用白话读1000个字、1200个词语、50个句子。
在准备录制阶段,每个人都精心整理了个人简介、童谣、歇后语、民间故事等梧州白话发音材料,并一遍遍地进行练习。录制工作刚开始时,四位发音人面对镜头神情谈吐显得过于严肃,经过现场专家的指导,才逐渐轻松平和地进行自由交流。
“以前梧州净系得一座木桥连接河东同河西,遇到大船经过,木桥可以撑开一个活动墩,所以又叫做浮桥。1969年桂江一桥建成后,浮桥就成咗梧州嘅历史。”在录音室里,四位发音人用白话将梧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娓娓道来。在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环节,梧州白话让民间故事越发生动起来:“小伙子”变成“后生仔”,“美丽女子”变成“靓女”,“喜欢”变成“中意”……口语化的讲述体现出浓浓“梧州味”。几位发音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各自的发音原汁原味,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长辈,逐字逐句地琢磨推敲,尽可能让每一个发音都还原成地道的梧州白话。
现场指导发音人录音的贺州学院教授邓玉荣表示,梧州白话的声调十分丰富,相比起古调平、上、去、入四类,梧州白话的声调可以分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去声、上阴入、中阴入、阳入等多个调类。邓玉荣说,为了准确地收集各地区的纯正方言,调查团队提前做了纸本调查,用“五度记音法”和国际音标分别标注出方言的音系及声母、韵母等,把方言发音与语言学知识结合起来,力求更科学、规范地记录每一个方言发音。“像广州话读为[ou]的遇摄字,在梧州市区白话中读为[u],如‘路’、‘肚’等音,根据这些细微变化可以判别发音人的发音是否标准。看似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用语,但要说得准是有门道的。”他说。
收录方言发音传承地方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历史发展变迁和社会生活多元化,许多梧州白话的发音已由最初的一种演变为多种,经过不同年龄段的发音人来表达尤为明显。如“硬币”,在老年发音人读作“铜仙”、“铜钱”,而青年发音人则念作“硬币”;又如“水泥”,老年发音人习惯读作“红毛泥”,而青年发音人甚至不了解“红毛泥”为何物。
作为青年男性发音人的谭志鸿坦言,现在在工作、社交场合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在生活中还是主要使用白话,但对于梧州白话的文化和历史却知之甚少。“一些年代久远的白话发音由于现在较少使用,面临失传的危险,能参与这次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方言和口语都是地方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他说。
祖辈生活在梧州的老年男性发音人陈冠中表示,梧州的许多习俗和地域特色文化如今正慢慢淡去,梧州白话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也难免会失去一些“老东西”。现在通过文字、语音、影像“三合一”的方式收录和保存梧州市区白话,对于保护和传承梧州方言文化,促进梧州历史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⑸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简介

中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除满族和回族已使用通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成为中国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关键工作。中国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官员沙玛加甲介绍说,中国各语言区逐步开展的双语教学,有效地保护了民族语言。
国家语委于2008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按照科学、统一的规划,调查收集当代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实态、有声语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为推进中国语言信息化、推广普通话和社会文化建设服务。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国家重大语言文字工程。
该有声数据库将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有声资料,采集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民族语言文化遗产。

⑹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那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

中国语言文字有三个特质,一是独体单音,二是单音四声,三是一字多音。

独体单音:一个字有且只有一个空间并占一个音节,所以中国自古就有韵对、对偶,形成整体的句式和诵读节奏的美感。因而便有了中国的古诗,即使是在古文中也离不开对仗工整。

单音四声:在古代就是平上去入,在现代就是阴阳上去四个音调。在英语里,单词有重音,句子有升降调,这些在汉语中也有,但汉语的音调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一字多音:即多音字,一个字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几种事物或意思。因而汉字虽然比英语单词少(对比下新华词典和牛津高阶╮(╯_╰)╭),但是汉字所表达的意境更开阔。一方面,一个字可以不同的意思;另一方面,同一个意思能用不同的字词来表达。

比如形容一个人美丽:漂亮、端庄、优雅、妩媚、柔美、婉丽、清新、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娇婉、气质非凡、秀而不媚、明艳动人、天生尤物、美若天仙、风华绝代、秀色可餐、粉妆玉琢。

(6)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扩展阅读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 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汉语,有的民族还转用汉语。 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 是汉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一些民族也已经完全使用汉字,同时汉字是我国各民族通用的文字。汉字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由古汉字逐渐演变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文字。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语言文字系统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坚持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中华经典诵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载体,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语文素养,加强了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弘扬了中华美德,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介绍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于2008年启动,以市、县(市)为单位,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语言的汉语方言、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俗称“地方普通话”)以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等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整理和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

⑻ 常熟话的语言发音

常熟话是吴方言中保留古音最完整的方言,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苏州话和上海话有7个声调。而常熟话有8个声调系统,接近中古发音,和唐朝语言较为接近。
“这两天听到的都是常熟话,觉得很好听,很优美的。” 作为常熟方言发音人遴选专家组的成员,顾黔教授谈到常熟话就连声称赞。不过在顾黔教授的感觉中,常熟人对于常熟话的态度不太统一,一部分人对方言感到骄傲。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觉得好,认为本地话很生硬、不好听。“这和苏州人就不一样,他们都觉得自己说的话最好听,这可能和经济状况有关,而且常熟在推介自己的城市形象时做的不如苏州好,苏州推介得更多,使得苏州人都以苏州话为荣。”顾教授对此进行了一些推测,但她一再表示作为一个外乡人,并不觉得常熟话难听,“很古老,很优雅的语言。”
当然让顾教授喜欢常熟话的原因,除了因为听着好,专业眼光也加深了她对常熟话的感情,“就声调来说,常熟话保存得很好,比如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可是常熟话有8个声调系统,苏州话、上海话有7个。而在中古时期,就是唐朝人说话就是8个声调,在我国方言中保留8个声调的是不多的。而且语言学中,吴语分为南部吴语和北部吴语。常熟正处于北部吴语和官话交界的最前沿,隔江到了南通就是官话了。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成了方言界感兴趣的一个热点。” 为了证明这种说法, 顾教授让自己专攻研究常熟话的学生莫娲现场演示了常熟话八声。细听莫娲的发音,声音地道,一打听才知道,她本人就是常熟人,因此说起常熟话感情更深,“没有学声韵学的时候,虽然为常熟话骄傲,但是心里还是觉得它比较硬,发音有点靠后,而且一直觉得常熟话和苏州话比较接近。不过学了之后发现,常熟话其实有着一些自成系统的东西,不仅仅是8个声调而已,还有浊音体统等等比较特色的东西,和唐朝语言比较接近。知道了这些,觉得会说常熟话,比会一门外语还值得骄傲,我觉得常熟人应该自觉的感到骄傲。”
对此,顾教授也表示了认同,“这次‘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程选择了江苏作为首个试点省,江苏省这次确定了三个点,常熟就是其中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它的价值。而且这次活动确定了人选后,我们会进行录音,然后根据录音进行语音分析,做国际音标,让外国人看到常熟话音标后,也能发音。这对于常熟人来说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肯定常熟话保存工作较好的同时,顾教授也表示,它流变得厉害,体现在遴选中,老中青三代的常熟话水平有很大不同。不少书面上的字词,老年人很自然得就转化成了常熟话,而青年人会愣一下才反应过来,有时候甚至不能很好的转换,“比如姓吕,常熟话和李同音,可是好几个年轻人都发了近于普通话的音。吴,在常熟还有念洪的一种音,不少年轻人就反应不过来,没有提到。在这次遴选中,可以感受到常熟话的变化,常熟方言正一步步向普通话集中、靠拢。”
对此, 顾教授表示语言文化发展不可避免,即使普通话不进入,方言本身也会改变,而且这个演变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普通话的推广,会影响到方言保存,不过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保护了,比如说这一次的录音工作。使得即使语言急剧变化,有了录音资料,留之后世,可以清晰得了解现在的态势、读音或特点。”
不过, 顾教授也呼吁本地市民要更加关注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使用普通话和常熟话并不矛盾,热爱、使用方言是传承本土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应该以开放积极的态度对待方言,特别是知道了它是一个这么古老、这么优雅的语言,常熟人应该为之骄傲,好好使用。”

⑼ 安徽省教育厅的计划规划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安徽省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语言文字规划纲要》),结合安徽实际,进一步谋划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安徽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省内各民族语言文字,加强语言文字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增强语言软实力,提高公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服务教育现代化,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和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应起的作用。
第二章 目标任务
到2020年,普通话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更好地发挥作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得以推行并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省语言实力显着增强,公民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建立健全并完善语言文字法律制度规范的实施体系,增加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培训测试及评估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普及。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升公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增强全省文化软实力。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积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不断创新语言文字工作新理念、新体制和新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主动结合教育、文化、传媒、信息、商务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坚持监督检查和服务社会并举,及时反映和妥善处理语言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推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章 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教育。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列入全省普法教育内容,增强教师、机关工作人员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树立全体公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
(二)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一是继续实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按照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项目标准,结合安徽省实际,完善省、市级示范校项目标准,将示范校创建作为教育质量监测、高校教学评估、各级示范性学校评审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原则,调整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对尚未达标的城市加强指导、检查、督促。二类城市在2015年、三类城市在2020年完成达标验收。建立城市评估复检制度,促进已达标城市保持并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推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三是开展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工作。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地区,促进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整体提升。四是推进重点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动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适时开展行业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评估工作。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一是教师、校长(园长)普通话培训。新进教师普通话水平应符合教师资格所规定的普通话等级要求。对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长(园长)进行普通话培训,使其达到规定标准。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中华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二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列为学校、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业务培训要求。三是进城务工人员普通话培训。推动用人单位、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和进城务工人员输出、输入地相关部门对务工人员进行普通话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4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18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安徽省基本普及。
二、基础建设
(四)支持和参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通晓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人才队伍,加强我省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五)参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承担国家语言数据库和语料库建设中分配给我省的相应任务。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安徽库的采录、验收工作,完善安徽省有声数据库建设。
(六)支持和参与国家语委在我省开展语言国情调查和语言普查;进一步加大我省对合肥方言、徽州方言、六安方言等方言种类、分布区域、使用人群和使用变化状况的调研和普查力度,促进我省方言的保护和研究。
三、督查服务
(七)支持国家语委对社会语言生活检测平台的完善和汉语汉字学习平台的和打造;参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督查平台和认证系统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平台和语言文字应用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省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监督检查和服务。
(八)建立我省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以我省语言专家和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为主体,建设全省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和语言志愿者人才库,吸纳双语、多语人才,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和应急服务。
(九)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规范标准的培训和学习,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使用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盲文。在特殊教育基础较为雄厚的市、县,加强手语、盲文规范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研究,重视手语、盲文人才的培养,培育和发展手语、盲文社会服务机构,为听力、视力残疾人提供国家通用手语、盲文翻译和语音阅读、提示等服务。
四、能力提升
(十)开展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工作。
继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加快普通话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推进全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管理。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和测试站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服务体系。以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学校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面向社会不同人群,广泛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适时开展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结合全省方言调查,做好各地区语言有声语料的整理保存,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学习教材。加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和汉语能力测试的推进力度,在中小学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测评。
(十一)提升学校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教师资格标准中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将语言文字纳入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开展语言文字工作骨干教师培训,开展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提升幼儿普通话水平。在幼儿园创设自由、宽松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能清楚地用普通话表达,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中小学校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注重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要科学设置语言文字相关课程,以提高语文鉴赏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开展“当前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及对策”的课题研究,将口语表达、汉字书写纳入语文教学和评价范围。
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创建各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园)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推动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
(十二)提升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公共服务行业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强培训,组织测评,使其工作人员普遍达到国家规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职业标准。提倡全省公民发展多语能力。
五、文化传承
(十三)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广泛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教育教学活动、社团活动和校外活动。加强诵写讲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省级诵写讲专家库,举办省级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组织省级诵写讲专家下基层活动等,对师生进行诵写讲辅导。加强诵写讲的研究,包括诵写讲与语文教育、养成教育、青少年成长、人文情感培养等方面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探索以中华经典诵读、书写教育为基础的诵写讲教育教学方法。
建设全省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社会参与平台。继续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赛事等系列活动。举办传统节日诵读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经典诗文、民间习俗的梳理、筛选,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运用多种形式予以呈现,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建设全省中华经典诵写讲资源库。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诗文及反映传统节日、各民族文化的优秀篇章,以诵读、书写、讲解等形式予以记录、保存和展示、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十四)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合作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港澳同胞普通话学习和培训测试。遴选省内德高望重、业务精湛、普通话教学与测试经验丰富的优秀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组建普通话培训与测试项目专家库,为港澳同胞普通话学习、培训与测试提供支持和服务。引导、鼓励、支持普通话学习、培训与测试的科学研究工作,协助国家语委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的相关科学研究。
推动海峡两岸语言文字业务交流。举办安徽省与台湾地区语言文字交流研讨活动,逐步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进两岸交流。协助、支持国家两岸合作项目的实施。
推进国际汉语教育。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和研究,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鼓励海外侨胞和外国人来皖学习汉语并为其参加普通话学习、培训和测试提供服务。举办海外华人华侨子弟“母语寻根”夏令营安徽行活动。
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坚持语言文字的主权地位,促成中文成为有关国际组织在皖工作和开会的正式语言。
第四章 工作措施
一、创新理念思路,拓展工作内容
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培育和树立语言文字的新理念。语言文字是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发展,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语言文字工作要拓宽视野看作用,融入发展促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主动与包括教育工作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探索新的事业发展增长点和工作着力点,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推进自身的发展。
拓展工作内容,履行基本职责。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为基本职责,努力实现工作内容的拓展,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全省语言文字社会咨询服务工作,坚持监督检查与社会服务并重;注重语言文字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注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质量水平的提高,加大投入力度,在农村、边远地区扎实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注重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
完善和发展全省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主导责任,切实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能,充分发挥语委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建立和完善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效的工作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序开展。
建立健全语委议事机制,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方面活动。健全语委全体会议、语委成员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及各专业机构、专项工作组等制度或组织。充分依靠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或组织,充分发挥专家群体的才智和作用。
三、加强综合管理,增强服务功能
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行政执法督查范围,完善和细化综合执法程序和标准,切实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充分尊重和依靠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健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机制。
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协调督查机制。将语言文字工作要求纳入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和相关干部考核范围。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宣传教育、机关行文规范、教育督导、新闻出版编校质量、广播影视制作播出质量、工商行政监管和城市市容管理等范围,并建立相应机制或制度。
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和服务方式。加强和改进行政督查的方式和手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实效。探索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自律等综合手段,实施督查的新体系并实行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通过协作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为经济、民政等部门提供语言文字业务服务。加强与学校、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等单位的合作,为相关行业语言文字方面的专业培训、职业培训和评估测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语言文字咨询服务和应急援助。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结合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开发语言资源,支持发展语言产业,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语言文字服务。
四、构建协作机制,扩大对外开放
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语言文字的对外交流和传播,积极推荐对外交流工作,拓展对外交流的领域和深度。
建立健全与相关涉外机构、对外传播机构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机制。通过孔子学院教学、海外文化中心活动、高校来皖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培训、对外传播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节目交流、民间外交、青年交流活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对外传播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安徽文化,展示安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建设美好安徽发挥积极作用。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保障
创新管理队伍培训方式。建立培训制度,实施中青年骨干海外研修计划、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专题研修、测试员提高培训等项目,对语言文字专兼职管理队伍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轮训,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测试员队伍。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建立省级培训基地。
加大专家队伍培养力度。定期通过科研资助、出国研修、重点培养等方式遴选培养一批优秀的语言文字专家,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用人机制,建设全省语言文字专家队伍人才库,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在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规范标准研制和咨询服务中的作用。
健全奖励制度。对在国家和全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每三年按我省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六、整合研究资源,提高科研水平
发挥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围绕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社会语言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科研管理和机构建设。积极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视研究成果的共享和社会应用。
加强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注重培养、扶持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物,支持其开展学术、业务研究与创新。提升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促进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鼓励跨学科、跨领域开展研究,鼓励协同创新。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宣传方式。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和普法教育内容。继续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推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提高普通话普及程度。编写有关语言省情、省级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等系列普及丛书。
构建宣传体系。加强我省语言文字网站、报纸、期刊和出版物等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创新宣传手段,加强舆论引导,注重对社会关注的语言文字热点问题的宣传解释,营造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规范使用的社会环境。
八、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
建立健全语言文字事业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将推动语言文字重点工作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增加农村、边远、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经费投入。执行相关政策,鼓励全省各市(县)间建立对口支援和互利合作关系。设立全省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基金,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捐赠。

⑽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汉语方言有些萎缩和衰亡。 为了抢救和保护各地的方言,2008.10.中国

三、答案:
(1)是否要保护方言,同学们看法不一。
(2)示例一:应该保护方言。因为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示例二:应该保护方言。因为保护方言就是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示例三: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方言的使用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
实例四:应该摒弃方言。因为摒弃方言可以消除寓言隔阂,更好促进各地区的交流。(看法意思对即可)

热点内容
centos给文件夹权限 发布:2024-09-24 15:14:15 浏览:289
shell脚本指定用户 发布:2024-09-24 15:00:03 浏览:257
如何给文件夹写保护 发布:2024-09-24 14:54:00 浏览:43
mysql查看数据库表结构 发布:2024-09-24 14:27:39 浏览:236
linuxvnc启动 发布:2024-09-24 14:10:50 浏览:219
pythondjango网站 发布:2024-09-24 14:01:09 浏览:96
ug编程入门 发布:2024-09-24 13:56:56 浏览:709
c语言合并字符串函数 发布:2024-09-24 13:55:36 浏览:112
运维过滤服务器的ip地址 发布:2024-09-24 13:52:26 浏览:92
苹果5忘记限制密码怎么办 发布:2024-09-24 13:13:55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