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分组转发算法

分组转发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2-21 12:35:17

A. 归纳叙述IP分组转发算法,

IP按照总共32位编码,8个8个分为4组.

B. 计算机网络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路由器转发分组算法的流程图

http://wenku..com/view/5d105818c5da50e2524d7f49.html。参考答案希望采纳

C. 简述路由器的转发分组的过程(简述)

路由器在收到IP数据报告后执行的分组转发步骤如下:
1) 提取IP数据报告首部中的目的IP地址
2)判断目的IP地址所在的网络是否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如果是,就直接交付给目的网洛:如果不是执行3)
3)检查路由器表中是否有目的IP地址的特定主机路由。如果有,按特定主机路由转发:如果没有,执行4)
4)逐条检查路由表。若找到匹配路由,则按照路由表进行转发:若所有路由均不匹配,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设置有默认路由,则按照默认路由表转发:否则,执行6)
6)向源主机报错。

D. ip协议所执行的分组转发算法是什么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计算出目的主机的网络地址N。
(将IP数据报中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路由表上的子网掩码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出网络地址N)

2、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则直接进行交付,不需要经过其他路由器,而是直接将IP数据报交付给目的主机。
(注意,直接交付时,路由器需要将目的主机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硬件地址,把数据报封装在MAC帧,在发送此帧。)
若N不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就进行间接交付。执行3或执行4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这是特殊情况)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如果3和4都没能将IP数据报转发出去,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
路由器;负责,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E. 计算机网络的一道题,不懂,希望大神给解释一下

C应该是发送数据率。
电路交换是先建立连接独占链路直达通信,没有转发时延。
分组交换是存储转发机制,以分组为单位,经历k段链路,自然是中间有k-1个交换机,要经历k-1次存储然后进行路由选择转发。x bit分分成 (x / b) + 1个分组,交换机是要接收完整个分组的所有bit后才会转发,所以只考虑最后一个分组就行了,最后一个分组达到目的地所经历的时延就是总的时延。

F. 计算机路由中的分组是指

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如图是一个路由表的简单例子。有4个A类网络通过3个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网络上都可能又成千上万个主机。可以想象,若按查找目的主机号来制作路由表,则所得出的路由表就会过于庞大。但若按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来制作路由表,那么每一个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只包含4个项目。具体分组转发算法如下
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站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
2)若N就是与此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某个网络地址,则这种交付为直接交付,即不需要再经过其它的路由器。这时就直接通过该网络将数据报交付给目的站D(这里包括将目的主机地址D转换为具体的硬件地址,将数据报封装为MAC帧,再发送此帧);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器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网络N的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
在不划分子网的两级ip地址下,从ip地址得出网络地址是个很简单的事。但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从ip却不能唯一地得出网络地址来,因为网络地址取决与那个网络所采用的子网掩码,但数据报的首部并没有提供子网掩码的信息。因此分组转发的算法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动。
如下网络拓扑图。我们注意到,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中的每行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是: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若主机H1要向某个主机发送一个分组。首先,主机H1应判断是采用直接交付还是间接交付。H1采用的方法是:将分组的目的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逐比特相“与”的运算。
若运算的结果等于H1的网络地址,则说明目的主机与H1是连接在同一个子网上,因此可以直接交付而不需要找下一跳路由器来转发。
但若“与”运算的结果不等于H1的网络地址,则表明应采用间接交付,必须将该分组交给本子网上的一个路由器来进行转发。
例如,现假定H1要发送分组给H2,即分组的目的ip是128.30.33.138。H1要做的操作是将本子网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与H2的ip做逐比特相与,得出128.30.33.128,不等于H1的网络地址,这说明H2与H1不在同一子网上。因此H1必须将分组交给子网上的默认路由器R1,由R1来转发。
路由器R1先找到路由表中的第一行,看这一行的网络地址和收到的分组的网络地址是否匹配。因为并不知道收到的分组的网络地址,因此只能试试看。就是用这一行的子网掩码和收到的分组的目的ip地址逐比特相与,结果也是128.30.33.128。如果这个数值和这一行给出的目的网络地址一致,就说明收到的分组是发送个本子网上的某个主机的。但现在比较的结果不一致。
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往下找第二行。这个结果和第二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说明这个网络(子网)就是收到的分组所要寻找的目的网络。于是不需要再找下一个路由器进行间接交付了,R1将分组从接口1直接交付给主机H2。
这样,我们得出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
1)从收到的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
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比特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将分组进行直接交付(需要将D转换成物理地址,将数据报分装成帧发送出去),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又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
4)对路由表中的每一行(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将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比特相与,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网络地址匹配,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将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G. 学长学姐有木有计算机网络试卷,求助攻

试卷网络有的是啊。下面是我当年整理的知识点。没删除的习惯就留下来了。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的优点: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2.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4.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三种交换方式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若要连续传送大量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时延: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1.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2.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3.处理时延4.排队时延
◆TCP/IP的四层协议: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这里的进程就是指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因特网中的应用层协议很多,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文件传送的FTP协议。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运输层:任务是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运输层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1.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或用户数据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常简称为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物理层: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接收方如何识别发送方所发送的比特。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点评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时间的出现顺序。
◆频分复用FDM: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TDM: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TDM信号也称为等时信号。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这两种复用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但缺点是不够灵活。时分复用更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统计时分复用STDM:是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它能明显的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集中器常使用这种统计时分复用。使用STDM帧来传送复用的数据,但每一个STDM帧中的时隙数小于连接在集中器上的用户数。各用户有了数据就随时发往集中器的输入缓存,然后集中器按顺序依次扫描输入缓存,把缓存中的输入数据放入STDM帧中。对没有数据的缓存就跳过去。当一个帧的数据放满了,就发送出去。STDM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封装成帧: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分组交换的一个重要概念: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为传送单位的。网络层的IP数据报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就成为帧的数据部分。在帧的数据部分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添加上首部和尾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帧。)
透明传输:当传送的帧是用文本文件组成的帧时,其数据部分显然不会出现像SOH或EOT这样的帧定界控制字符。可见不管从键盘上输入什么字符都可以放在这样的帧中传输过去,因此这样的传输就是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现实的通信链路都不会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简单(互操作性提高了),封装成帧(PPP协议必须规定特殊的字符作为帧定界符),透明性(PPP协议必须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PPP协议必须能够在同一条物理链路上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链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PPP协议由三部分组成:1.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2.一个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链路控制协议LCP;3.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PPP协议的帧格式:F(7E) A(FF) C(03) 协议 信息部分 FCS F(7E)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1.当用户PC通过调制解调器呼叫路由器时,路由器就能够检测到调制解调器发出的载波信号。在双方建立了物理层连接后,PPP就进入了链路建立状态,其目的是建立链路层的LCP连接。2.这是LCP开始协商一些配置选项,即发送LCP的配置请求帧。这是个PPP帧,其协议字段置为LCP对应的代码,而信息字段包含特定的配置请求。
链路的另一端可以发送一下几种响应中的一种:(1配置确认帧,所有选项都接受2配置否认真,所有选项都理解但不能接受3配置拒绝帧,选项有的无法识别或不能就收,需要协商。
LCP配置选项包括链路上的最大帧长、所使用的鉴别协议的规约,以及不适用PPP帧中的地址和控制字段。)3.协商结束后双方就建立了LCP链路,接着就进入 鉴别 状态。在这一状态,只允许传送LCP协议的分组。鉴别协议的分组以及检测链路质量的分组。若使用口令鉴别协议PAP则需要发起通信的一方发送身份识别符和口令。系统可允许用户充实若干次,如果需要更好的安全性,则可使用更加复杂的口令握手鉴别协议CHAP。若鉴别身份失败,则转到链路终止状态。若鉴别成功,则进入网络层协议状态。
字节填充:每个0x7E字节转变为2字节序列(0x7D,0x5E)若出现0x7D则转变为(0x7D,0x5D)。
★CSMA/CD协议的要点:1.多点接入,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跟总线上。2.载波监听,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也在发送。不管在发送前还是发送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3.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将会增大。当适配器检测到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以太网使用,来确定碰撞后重传的时机。1.协议规定了基本退避时间为争用期2τ,具体为51.2μs;2.从离散的整数集合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重传应推后的时间是r倍的争用期;3.当重传16次仍不成功时,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透明网桥:网桥刚刚连接到以太网时转发表是空的。若网桥收到一个帧则自学习算法处理。
若某个站A发出的帧从接口X进入了某网桥,那么从这个接口出发沿相反方向一定可把一个帧传送到A。所以网桥只要每收到一个帧,就记下其源地址和进入网桥的接口,作为转发表中的一个项目。(在建立转发表时是把帧首部中的源地址写在地址栏下面。在转发帧时是根据收到的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在转发,就把地址栏下面已经记下的源地址当作目的地址,而把记下的进入接口当作转发接口。)
◆以太网采用的协议CSMA/CD:是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点接入CSMA/CD。要点是发送前先监听,边发送边监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立即停止发送。按退避算法等待一会儿再发送。以太网上各站点都平等地争用以太网信道。
◆使用网桥可以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在转发帧时,不改变帧的源地址。网桥的优点是:对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增大吞吐量;扩大了网络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网桥的缺点是:增加了时延;可能会产生广播风暴。
◆IP地址的编址方法:1.分类的IP地址2.子网的划分3.构成超网。
分类的IP地址:将IP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标志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第二个字段是主机号,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分组转发算法:1.从数据报的首部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D,得出目的网络地址为N。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逐个进行检查:个网络的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若,看结果是否和相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为直接交付,结束任务,否则间接交付,执行3。3.若路由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所指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4。4.对路由表的每一行。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传送到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5.若有默认路由器,则传给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划分子网:从两级IP地址到三级IP地址。IP地址空间的利用率有时很低,给每一个物理网络分配一个网络号会使路由表变得太大因而使网络性能变坏,两级IP地址不够灵活。
◆无分类编址CIDR:最主要的特点1.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和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IPv4的地址空间;2.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层使用,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但不是高层协议。分为ICMP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和ICMP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
◆距离向量算法:对每一个相邻路由器发送过来的RIP报文进行步骤:1.对地址为X的相邻路由器发来的RIP报文,先修改所有项目,把下一跳字段中的地址都改为X,把所有的距离字段值加1,。每个项目都有三个关键数据,到目的网络N,距离d,下一跳路由器X。2.对每一个项目,若原路由表中没有N,则添加到路由表中,否则,若下一跳路由器是X,则把收到的项目替换原路由表中的项目,否则,若收到的项目中距离d小于路由表中,则更新,否则什么也不做。3.若3分钟还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则把此相邻路由器记为不可达的路由器,即把距离置为16。4.返回。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所有的在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都是要寻找最短的路径。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和RIP协议相比:1.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2.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其他特点:1.OSPF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2.如果到同一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叫做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3.所有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的功能,因而保证了仅在可信赖的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4.OSPF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的编址CIDR。
★TCP/IP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都是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UDP和TCP的比较:同:都有复用和分用及检错的功能。不同:UDP:无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报文、无拥塞控制、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首部开销小。TCP:面向连接、每一条TCP连接都只能是点对点、提供可交付的服务、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TCP拥塞控制: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
快重传: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快恢复: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 cwnd 不是设置为 1,而是设置为ssthresh若收到的重复的AVK为n个(n>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
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就把慢开始门限值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 0.5。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就把拥塞窗口 cwnd增加一个 MSS 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URL。万维网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程序之间的交互遵守严格的协议,这就是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万维网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使得万维网页面的设计者可以很方便地用链接访问。
HTTP的操作过程:是面向事务的应用层协议,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地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每个网点都有一个服务器进程,它不断地监听TCP的端口80,以便发现是否有浏览器向它发出连接建立请求。一旦监听到并建立了TCP连接后,浏览器就向万维网服务器发出浏览某个页面的请求,服务器接着就返回所请求的页面作为响应。最后释放TCP连接。请求和响应的交互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遵循一定的规则,就是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TTP是无状态的。
HTTP/1.0和HTTP/1.1的差别:HTTP/1.0协议是无状态的。缺点是每请求一个文档会有两倍的RTT开销。万维网服务器往往同时服务于大量客户,所以这种非持续连接会使万维网服务器负担很重。HTTP/1.1协议使用持续连接。万维网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条连接,使同一个客户(浏览器)和该服务器可以继续在这条连接上传送后续的 HTTP 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HTTP/1.1的持续连接:非流水线方式和流水线方式。
HTTP的报文结构:HTTP是面向文本的,有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两类。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开始行、首部行、实体主体)。请求报文的第一行请求行只有方法、请求资源的URL以及HTTP的版本三个内容。

复制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字符丢失

H. 分组交换 时延计算

(1)电路交换是传送之前把各个结点都打通,就需要预先分配宽带,然后整体发送, 既然开始就把结点点都打通了,发送的时候当然不需要在各个结点等待了啦。
而分组交换则是将分组数据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在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个结点,这就产生了时延。
(2)打个比方,你有一堆货在仓库A(相当于开始要发送的数据),然后来了m辆货车分别装车(这就相当于数据分组了),然后在将货运送到仓库B,货车同时出发(相当于分组数据同时发送),但是货车都是从不同的路径到达仓库B的,路上的收费站就相当于结点,那货物从A到B的时间就是同时出发的一刻到最后一辆货车(相当于最后一个分组)到B的时间呐,既然最后一个分组数据都经过了最后一个分组,那其他的早就经过了。。。不知这样说你懂了没有。。。。

I. 简述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IP分组的转发流程

1.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流程)如下:
1).从收到的数据报首部提取目的IP地址D
2).先判断是否为直接交付。对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进行逐个检查:用各网络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看结果是否和相对应的网络地址匹配。若匹配,则把分组进行直接交付,转发任务结束。否则就是间接交付,执行(3)。
3).若路由表中有目的地址为D的特定主机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否则执行(4)。
4).对路由表的每一行,用其中的子网掩码和D逐位相与,其结果为N。若N与该行的目的网络地址匹配,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该行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否则执行(5)。
5).若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报传送给路由表中所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否则执行(6)。
6).报告转发分组出错。
BEIFANG
ETHNIC

J. IP分组转发算法,带子网掩码

摘要 亲亲你好路由器进行分组路由的过程:

热点内容
安卓手机什么是双卡 发布:2024-12-25 23:54:40 浏览:892
dnd服务器ip地址 发布:2024-12-25 23:48:08 浏览:196
cad解压没有 发布:2024-12-25 23:48:03 浏览:14
超星做题脚本 发布:2024-12-25 23:35:14 浏览:908
打开加密pdf 发布:2024-12-25 23:24:57 浏览:742
动态sql查询条件 发布:2024-12-25 23:24:56 浏览:303
qq群上传速度 发布:2024-12-25 23:13:09 浏览:480
编程工程学 发布:2024-12-25 23:07:28 浏览:717
李小璐贾乃亮超级访问 发布:2024-12-25 22:47:50 浏览:719
电信精品宽带多ip路由如何配置 发布:2024-12-25 22:45:44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