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算法
① 千分尺校准考题,求算法。
如果525.0030是量块的实际尺寸,测量杆的实际尺寸=525.0030-(11.5*10-6*1)-0.002-(10.5*10-6*0.5),因为线膨胀系数的温度基数是20度,另外公式中10-6指的是10的-6次方。
② 比准确率更准确的 F1指标是怎么回事
算法工程师除了准确率(Accuracy)之外,经常会用F1值(F1 Score)评判模型的优劣。虽然F1值好用,但解释起来颇为困难。翻阅了网上很多介绍F1值的文章,大部分只会介绍F1 值是怎么计算的,而很少从业务角度介绍F1值,所以整理这篇文章,作为备忘。
首先,什么是模型的准确率?以二元分类模型为例,模型对10个样本进行推理,每次推理的结果要么正确要么错误,准确率就是正确推理的样本数所占百分比,如果只出现1次错误就是90%,出现2次错误就是80%,以此类推。
事实上准确率存在一个问题,不管什么类型的样本,推理错误都一样对待,统计比较粗糙,而F1值就不一样,它会把错误和正确根据样本的不同再细分,考虑问题更细致全面。我们假设做一个模型来玩扫雷游戏,扫雷游戏的规则是雷区判断错误游戏马上结束,但在安全区标雷区游戏还能继续。
F1值之所以比模型准确率更能评判模型的优劣,根本原因是其统计的更精细更全面,如果把准确率比作一把测量模型的直尺,那么F1值就是一把千分尺。
③ 线缆截面积怎样算
问题一:电线截面积怎么算 电缆选择的原则是【简单算法】:
10mm2(含10mm2)以下的线以导线截面积乘以5就是该截面积导线的载流量
相应的截面积100mm2以上乘以乘以2
16mm2、25mm2乘以4
35mm2、50mm2乘以3
70mm2、95mm2乘以2.5
如果导线穿管乘以系数0.8(穿管导线总截面积不超过管截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高温场所使用乘以系数0.9(85摄氏度以内)
裸线(如架空裸线)截面积乘以相应倍率后再乘以2(如16mm2导线:16*4*2)
以上是按铝线截面积计算铜线升级算是指1.5mm2铜线载流量等于2.5mm2铝线载流量,依次类推。
问题二:电线电流流截面积怎么计算 一:电线规格最小0.5平方,再往上就是0.75,1,一平方导线载流量9A(短距离,忽略电压降得情况下),所以0.5-2A的,截面积都是0.5平方,5A的是1平方。
二:在导线不缠绕的情况下,电线不存在感抗,直流和交流的计算是一样的,所以答案参照一
三:没区别。如果说有,那就是颜色的区别了。交流控制线为红色,直流控制线为蓝色。
四:不管是380V,还是220V,或是其他电压,到最后都要根据电压和设备的功率求出电流,然后在电线的安全载流量范围内,且留有一定的余量阀选择导线截面积。电线的载流量电流跟电流大小有关,跟电压无关,我们要计算截面积,首先要做的就是求出相应电压下的设备流过的电流。
顺便给你一份电流安全载流量参考图。
问题三:请问:计算电缆截面积的具体公式是什么? 不需要这么麻烦的。用简便计算方法吧。
总功率除以电压等于电流。
电流除以2等于需要的电缆平方。
问题四:电线截面积怎么检测 先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测量一根的直径,算出一根的面积,然后乘以根数。
问题五:电线截面积与电流应该怎么算? 只能简单的说,同种导体材料的电线,截面积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但是截面积与电流之间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比例,假设某种材料导线的截面积一平方毫米时允许经过的电流为5A,,但是10平方毫米电流肯定会小于50A,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线粗了,电线内部的温度散热相对细线来说要困难,
正确的做法,还是去查手册吧,,,,,
面积越大的线,每平方mm可走的电流越小
环境:空架的线,散热最好,可走的电流最大,一条线管内穿的线越多,散热越差,可走的电流也就越小。
问题六: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怎样计算? 无法计算,因为电缆有3芯的2芯的,且里面是铜丝。除非是带外面的皮,用千分尺量出它的外径,再用圆的计算公式(π r 2)算出来就行了。可以量整个电缆的外径,也可以量里面的线。(单位:mm ,mm2)
问题七:三相电缆的截面积如何计算 他是根据空调的需要的最大额定电流来确定电缆的面积,不知道你们那边是不是跟我这一样,一般来说,20A以下需要2.5平方、20-25A4平方、25-30A是6平方、30-50A10平方、他的计算是根据一平方数乘以电流数。比如你用10平方的电缆那么你的额定电流是40A。现在国家规定的每平方电流数值是8A但是一般很少按照他的数值走,因为现在的电缆每平方数根本达不到相关的规定。
问题八:如何计算电缆芯线的截面积? 不考虑功率因素,三相设备功率计算P=[3^(1/2)]×U×I,
P―设备互率,U―线电压,I―线电流。如题可得I=30.5A。
如果设备是电机,则P=[3^(1/2)]×U×I×cosφ,
cosφ―电机功率因素,取0.8,
则得I≈40A。
可选用BVV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形电缆3(芯)×10,在35℃时的安全载流量为50A。
④ 计算测量不确定度 实例
先说直接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比如测量半径,测量质量等
先算最佳估计值 其实就是把所有该类测量结果做一个平均值
然后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A类 公式太难打了 直接说 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做差然后平方,然后和加起来,然后把和除以[n*(n-1)] n就是数据的个数 最后求出商的平方根
B类 一般只考虑仪器误差的影响,这个一般会给出来,德尔塔仪 除以根号3就行`
最后把a类、b类不确定度分别平方 ,再相加,再开根号就得出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了
结果x=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
举个例子
0~25mm千分尺测钢球的直径6次,分别为
D(mm) 3.115,3.122,3.119,3.117,3.120,,3.118
不存在粗大误差(就是不考虑其他误差)
(1)则最佳估计值D=3.1245(求数据的平均值)
(2)A类 按上面方法 比如第一组 D1-D=3.115-3.1245=-0.0095,类推 得到0.00099mm,这里n为6 n-1=5
(3)B类 题目一般会给 照着算 比如千分尺0~25mm误差0.004mm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A类 B类都知道了 按上面方法算 为0.003mm
则 D=(3.124加减0.003)
然后是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所谓间接 就是需要用公式求的量,比如用千分尺测直径和高计算体积
间接测量量y与k个直接测量量有关,则其不确定度则由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决定,所以先算直接测量量的,方法如上。
算法:有两种 如果加减运算 比如Y=X+Z 则以Y为因变量,对X先求偏导,求完把X的平均值代入,结果乘x的不确定度,然后平方,然后对Z也是一样,最后的最后,求和,开方 得出Y的不确定度。。
第二种 比如Y=X*Z,先把两边取对数 然后以lnY为自变量,对X求偏导,把X平均值代入,然后乘以X的不确定度,平方。 然后对Z也是一样。最后的最后 加起来 然后开根号
没完 结果还要乘以Y的平均值(这个是用x和z的平均值算的)这样就完整了
举个例子 用0~25mm千分尺测V V=0.25*D*D*h
D:6.075 6.087 6.091 6.060 6.085 6.080
h:10.105 10.107 10.103 10.110 10.100 10.108
先计算直径d 最佳值 D=6.0797(平均值)
A类 结果是0.0045 方法见直接测量量的求法
B类 误差 德尔塔仪 依然是0.004 除以根号3 结果 0.0023
合成 得到0.0051mm
再算 高度h滴
最佳值:10.1055mm
A类 0.0015mm
B类 0.0023mm
合成 0.0027mm
最后的最后 V的
最佳值 0.25*d*d*h=293.367mm
合成 先对h吧 lnv=ln0.25+lnh+2lnd;
对h求偏导 结果为 1/h;把h的最佳值代入 然后乘它的不确定度0.0027 然后平方
同理 对D也是一样滴
把以上两个结果加起来 然后开根号 结果再乘以V的最佳估计值
V的不确定度就这么算出来啦 结果是0.5立方毫米
V=(293.4加减0.5)(立方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