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算法
① 如何做用户行为路径分析
如何做用户行为路径分析
用户行为路径分析是互联网行业特有的一类数据分析方法,它主要根据每位用户在App或网站中的点击行为日志,分析用户在App或网站中各个模块的流转规律与特点,挖掘用户的访问或点击模式,进而实现一些特定的业务用途,如App核心模块的到达率提升、特定用户群体的主流路径提取与浏览特征刻画,App产品设计的优化与改版等。
本文会对用户行为路径分析方法作一些简单的探讨,更多的偏向于一些路径分析业务场景与技术手段的介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致力于互联网数据分析的朋友们拍砖与批评。以后有机会可以继续介绍分享与实际业务结合较多的用户行为路径分析案例。
一、 路径分析业务场景
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的一个重要终极目的便是优化与提升关键模块的转化率,使得用户可以便捷地依照产品设计的期望主流路径直达核心模块。具体在分析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应用场景:
用户典型路径识别与用户特征分析用户特征分析中常常使用的都是一些如性别、地域等人口统计数据或订单价、订单数等运营数据,用户访问路径数据为我们了解用户特征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例如对于一款图片制作上传分享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App使用操作数据,来划分出乐于制作上传的创作型用户,乐于点赞评论的互动型用户,默默浏览看图的潜水型用户,以及从不上传只会下载图片的消费型用户。
产品设计的优化与改进路径分析对产品设计的优化与改进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用于监测与优化期望用户路径中各模块的转化率,也可以发现某些冷僻的功能点。一款视频创作分享型App应用中,从开始拍摄制作视频到视频的最终发布过程中,用户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剪辑操作;通过路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哪些是用户熟知并喜爱的编辑工具,哪些操作过于冗长繁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针对性地改进剪辑操作模块,优化用户体验。如果在路径分析过程中用户的创作数量与用户被点赞、评论以及分享的行为密切相关,就可以考虑增强这款App的社交性,增强用户黏性与创作欲望。
3、产品运营过程的监控
产品关键模块的转化率本身即是一项很重要的产品运营指标,通过路径分析来监测与验证相应的运营活动结果,可以方便相关人员认识了解运营活动效果。
二、 路径分析数据获取
互联网行业对数据的获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路径分析所依赖的数据主要就是服务器中的日志数据。用户在使用App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被记录下来,这时候需要关注的便是优秀的布点策略,它应当与我们所关心的业务息息相关。这里可以推荐一下诸葛io,一款基于用户洞察的精细化运营分析工具;将诸葛io的SDK集成到App或网站中,便能获得应用内的所有用户行为数据。事实上,诸葛io认为在每个App里,不是所有事件都有着同样的价值,基于对核心事件的深度分析需求,诸葛io推荐大家使用层级化的自定义事件布点方式,每一个事件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事件(Event)、属性(Key)和属性值(Value)。同时,诸葛io还为开发者们提供数据监测布点咨询服务,可以根据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事件布点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 漏斗模型与路径分析的关系
以上提到的路径分析与我们较为熟知的漏斗模型有相似之处,广义上说,漏斗模型可以看作是路径分析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针对少数人为特定模块与事件节点的路径分析。
漏斗模型通常是对用户在网站或App中一系列关键节点的转化率的描述,这些关键节点往往是我们人为指定的。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某购物App应用的购买行为在诸葛io中的漏斗转化情况。这款购物App平台上,买家从浏览到支付成功经历了4个关键节点,商品浏览、加入购物车、结算、付款成功,从步骤1到步骤4,经历了其关键节点的人群越来越少,节点的转化率呈现出一个漏斗状的情形,我们可以针对各个环节的转化效率、运营效果及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于转化率较低的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分析与改进。其他的漏斗模型分析场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运用,诸葛io平台中拥有十分强大的漏斗分析工具,是您充分发挥自己对于数据的想象力的平台,欢迎参看一个基于漏斗模型的分析案例《漏斗/留存新玩儿法》。
路径分析与漏斗模型存在不同之处,它通常是对每一个用户的每一个行为路径进行跟踪与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挖掘用户路径行为特点,涉及到每一步的来源与去向、每一步的转化率。可以说,漏斗模型是事先的、人为的、主动的设定了若干个关键事件节点路径,而路径分析是探索性的去挖掘整体的行为路径,找出用户的主流路径,甚至可能发现某些事先不为人知的有趣的模式路径。从技术手段上来看,漏斗模型简单直观计算并展示出相关的转化率,路径分析会涉及到一些更为广泛的层面。
四、路径分析常见思路与方法
1、朴素的遍历统计与可视化分析探索
通过解析布点获得的用户行为路径数据,我们可以用最简单与直接的方式将每个用户的事件路径点击流数据进行统计,并用数据可视化方法将其直观地呈现出来。D3.js是当前最流行的数据可视化库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Sunburst Partition来刻画用户群体的事件路径点击状况。从该图的圆心出发,层层向外推进,代表了用户从开始使用产品到离开的整个行为统计;sunburst事件路径图可以快速定位用户的主流使用路径。通过提取特定人群或特定模块之间的路径数据,并使用sunburst事件路径图进行分析,可以定位到更深层次的问题。灵活使用sunburst路径统计图,是我们在路径分析中的一大法宝。
诸葛io不仅能够便捷获取布点数据,也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sunburst事件路径图分析,并可为客户产品制作定制化的产品分析报告。
2、基于关联分析的序列路径挖掘方法
提到关联规则分析,必然免不了数据挖掘中的经典案例“啤酒与尿布”。暂且不论“啤酒与尿布”是不是Teradata的一位经理胡编乱造吹嘘出来的“神话故事”,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理解与懂得了购物篮分析(关联分析)的流程以及背后所带来的业务价值。将超市的每个客户一次购买的所有商品看成一个购物篮,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这些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购买行为数据,即购物篮分析,发现10%的顾客同事购买了尿布与啤酒,且在所有购买了尿布的顾客中,70%的人同时购买了啤酒。于是超市决定将啤酒与尿布摆放在一起,结果明显提升了销售额。
我们在此不妨将每个用户每次使用App时操作所有事件点看成“购物篮”中的“一系列商品”,与上面提到的购物篮不同的是,这里的所有事件点击行为都是存在严格的前后事件顺序的。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或FP-Growth算法,使其可以挖掘存在严格先后顺序的频繁用户行为路径,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用户路径分析思路。我们可以仔细考量发掘出来的规则序列路径所体现的产品业务逻辑,也可以比较分析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规则序列路径。
社会网络分析(或链接分析)早期的搜索引擎主要基于检索网页内容与用户查询的相似性或者通过查找搜索引擎中被索引过的页面为用户查找相关的网页,随着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网页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早期的策略不再有效,无法对大量的相似网页给出合理的排序搜索结果。现今的搜索引擎巨头如Google、网络都采用了基于链接分析的搜索引擎算法来作为这个问题解决方法之一。网页与网页之间通过超链接结合在一起,如同微博上的社交网络通过关注行为连接起来,社交网络中有影响力很大的知名权威大V们,互联网上也存在着重要性或权威性很高的网页。将权威性较高的网页提供到搜索引擎结果的前面,使得搜索的效果更佳。
我们将社交网络中的人看作一个个节点,将互联网中的网页看作一个个节点,甚至可以将我们的App产品中的每一个模块事件看作一个个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各自的方式连接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网络图,以下将基于这些网络结构的分析方法统称为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中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分析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路径分析中来,如节点的中心性分析,节点的影响力建模,社区发现等。通过中心性分析,我们可以去探索哪些模块事件处于中心地位,或者作为枢纽连接了两大类模块事件,或者成为大多数模块事件的最终到达目的地。通过社区发现,我们可以去探索这个社会网络中是否存在一些“小圈子”,即用户总是喜欢去操作的一小部分行为路径,而该部分路径又与其他大部分模块相对独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如何做用户行为路径分析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② 一路智能监控摄像头能支撑的算法
一路智能监控摄像头能支撑的算法:
1、人脸识别算法:用于识别人脸,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实现人脸识别功能。
2、行为分析算法:用于分析监控画面中的行为,如人员进出、货物移动等。,从而实现行为分析和预警功能。
3、车辆识别算法:用于识别车辆车牌号、车型等信息,实现车辆识别和管理功能。
4、目标跟踪算法:用于实现目标跟踪和追踪功能,如跟踪入侵者或可疑人员。
5、烟雾报警算法:用于检测监控画面中的烟雾,从而实现烟雾报警和自动灭火的功能。
③ 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主要应用在什么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 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主要应用于视频监控领域,旨在解决监控人员局限性和人工实时监看困难的问题。
2. 该算法通过检测多种行为,如越界、徘徊、遗留、消失和逆行等,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
3. 识别过程涉及对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
4. 亮芹智能识别在识别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和训练完成识别、推理决策和预测等任务,形成独立的辨认系统。
5. 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通过智能图像处理,识别不同环境中监控物体的行为,如拌线、入侵、滞留和徘徊等。
6. 该算法能够连续追踪移动或静止物体,并具备焰火烟中键亏雾检测等功能。
7. 想了解更多前沿智能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技术,可以咨询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
④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行为分析方法和策略
1.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行为分析方法与步骤
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行为分析,是指图书馆基于事件存储大数据库数据的支持,通过对用户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过滤、分析和定义,从中发现读者行为数据中蕴含的行为关系、用户需求和知识,是对读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判定、定义和匹配的过程,也是图书馆掌握读者阅读习惯和发现服务需求,提高个性化服务精确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关键,读者行为分析与判定流程见图2-2。
读者行为分析过程可分为用户行为事件采集、用户行为事件的存储、用户行为事件初步过滤、用户行为定义、用户行为分析与判定、用户行为匹配、用户行为存储大数据库的更新、行为分析与判定过程的完善8部分内容。在用户行为事件分析、判定前,图书馆应全面、规范地采集读者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分类、综合分析、行为定义和人工匹配,构建具备海量存储、高效管理和查询功能的用户行为事件存储大数据库。
当图书馆完成对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后,首先,应依据对用户行为的分类和管理员经验,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价值过滤和人工筛选,以提高行为数据的价值密度和可用性。其次,对用户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作用对象和结果进行定义,采用高效算法对存储于用户行为事件大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分析、判定,并对用户行为的类型进行详细定义。再次,应将已定义的用户行为和用户行为存储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完善、规范用户行为存储大数据库的资源。同时,利用用户行为存储大数据库资源,对用户行为分析与判定的规则实施反馈,完成对用户行为分析、判定规则的动态修改与完善。最后,图书馆可依据读者行为分析与判定的结果,明确读者阅读需求及其变化趋势,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送式服务。
图2-2 图书馆读者行为分析与判定流程图
个性化服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多次经过行为模拟和分析反复校准才能让个性化服务尽可能贴近每一个用户。如通过记录用户访问某些专业内容来判断为用户推荐的相关内容或深度内容是否精准,就需要不断地积累用户在某专业内容上的行为记录,记录次数越多,记录越精细,在下一次为用户做个性化推荐时的精准度就越高。所以个性化服务所需的数据分析系统包括采集与感知都是循环起效的,这是一个闭环上升的垂直优化体系。
2.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读者行为分析策略
(1)发现读者需求及变化趋势。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可通过监控设备、传感器网络和其他读者行为采集设备,获取读者阅读活动的服务内容与方式、阅读终端与服务模式、阅读社会关系组成、成员信息交流、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的思想表达、移动阅读中读者个体的行为路径、传感器网络对读者活动的记录、服务系统的运行参数信息等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因此,图书馆力图采集读者行为大数据,将读者行为进行解析、描述和量化,最终实现对读者服务需求、服务模式变化趋势预测与控制。同时,图书馆应注重读者行为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及时获取读者阅读情绪和服务需求的变化数据,并将数据变化结果可视化表现出来,确保服务策略和内容随着读者个性化需求变化而动态调整。
(2)最大范围的采集读者行为数据。科学采集高价值读者行为数据,是准确分析和预测读者需求,提高读者忠诚度和服务满意度的关键。首先,图书馆应从读者服务全局出发,收集读者的行为数据,采集来自服务器运行监控设备、传感器网络、用户阅读终端设备、系统运行日志、读者论坛与博客、读者服务反馈系统、网页cookies、搜索引擎、读者阅读行为监控设备的数据,尽量减少用户行为数据采集的盲点,提高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其次,所采集的数据应具有海量和实时性特点,依据读者阅读需求对读者行为分析的内容,选取数据和应用对象进行调整,避免读者行为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对读者服务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实现从理解读者阅读行为到掌握读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再次,图书馆应与第三方服务商合作,以服务协作和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方式,努力拓展读者行为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在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行为数据选择、过滤、共享和互补前提下,提高数据应用分析和增强数据的可用性。
(3)保证读者行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读者行为数据具有海量、全面、高价值和实时性的特点,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行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管理,保证用户保密信息和隐私数据的安全。但是,移动终端工作模式和使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大数据阅读服务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强阅读终端的安全性管理。首先,图书馆应依据阅读终端的安全设计标准及其移动性、开放性,以及阅读终端与读者阅读行为的关联性,为不同类型的阅读终端划分相应安全度,并通过严格限制阅读终端的使用对象、安全模式、应用环境和通信方式来保证设备安全。其次,应将读者行为数据划分为用户隐私数据、读者特征数据、行为日志数据和公开数据四个安全等级,执行相应的安全存储、管理和使用策略,并依据用户行为数据生命周期发展规律,加强数据收集、存储、使用、转移和删除五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再次,应坚持读者需求精确感知、行为关系全面挖掘、服务模式发展准确预测和读者行为科学分析的原则,实现读者行为数据的良性监控和采集,避免采集与读者阅读服务保障无关的个人隐私行为数据。
(4)重点突出读者阅读行为数据挖掘的知识关联分析。知识关联分析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存在于大量数据集中的关联性或相关性,从而描述了一个事物中某些属性同时出现的规律和模式,通过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知识关联分析,发现读者不同行为之间的联系,以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服务需求,是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制定服务策略的前提。图书馆应在三维空间开展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交叉关联分析,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读者阅读活动频率、阅读的时间与地点、阅读内容分布规律、阅读习惯和爱好、阅读关键词关联度、阅读社会关系交集、热点内容的关注度等。同时,行为数据的选择要坚持以服务保障为中心和高价值的原则,特别加强对读者阅读活动的热点内容、主要阅读模式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反馈行为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此外,基于读者阅读行为数据挖掘的知识关联分析,应加强对读者阅读行为的跟踪和监控,在加强对读者显性行为特征数据监控的同时,还应突出利用显性行为数据挖掘,而获得隐性行为信息。对读者阅读需求、阅读热点、阅读行为关联性等进行关联分析,增强读者行为知识关联分析的广度、深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