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分割试

数据库分割试

发布时间: 2024-07-06 07:31:48

A. 数据库(mysql)关键知识

Mysql是目前互联网使用最广的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本质是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分类然后通过关系来查询。 一个经典的问题是用户借书,三张表,一个用户,一个书,一个借书的关系表。当需要查询某个用户借书情况或者是书被那些人借了,就用关系查询来实现。

关系数据库范式

来自英文Normal form,简称NF。要想设计—个好的关系,必须使关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总共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 第三范式 (3NF)、巴斯-科德范式(BCNF)、 第四范式 (4NF)和 第五范式 (5NF,又称完美范式)。

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2NF必须满足1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行记录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3NF在2NF基础上,任何非主 属性 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在2NF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BCNF是在3NF基础上,任何非主属性不能对主键子集依赖(在3NF基础上消除对主码子集的依赖), 满足BCNF不再会有任何由于函数依赖导致的异常,但是我们还可能会遇到由于多值依赖导致的异常。4NF的定义很简单:已经是BC范式,并且不包含多值依赖关系。5NF处理的是无损连接问题,这个范式基本没有实际意义,因为无损连接很少出现,而且难以察觉。而域键范式试图定义一个终极范式,该范式考虑所有的依赖和约束类型,但是实用价值也是最小的,只存在理论研究中。

Catalog和Schema

是数据库对象命名空间中的层次,主要用来解决命名冲突的问题。从概念上说,一个数据库系统包含多个Catalog,每个Catalog又包含多个Schema,而每个Schema又包含多个数据库对象(表、视图、字段等)。但是Mysql的数据库名就是Schema,不支持Catalog。

Mysql的数据库引擎主要有两种MyISAM和InnoDB,MyISAM支持全文检索,InnoDB支持事务。

SQL中的通配符‘%’代表任意字符出现任意次数。‘_’代表任意字符出现一次。SQL与正则表达式结合查询一般用在WHERE table_name REGEXP '^12.34'。子查询是从里到外执行。

数据库联结(join)涉及到外键,外键是指一个表的列是另一个表的主键,那么它就是外键。笛卡尔积联结(不指定联结条件时)生成的记录条目是单纯的第一个表的行乘以第二个表的列数。用得最多的是等值联结也叫内部联结。

高级联结还有自连接,是指查询中的两张表是同一张表,它通常作为外部语句用来代替从相同表中检索数据时使用的子查询。自然联结使每个列只返回一次。外部联结是指联结包含了那些在相关表中没有关联行的行。例如列出所有产品及其订购数量,包括没有人订购的产品。LEFT OUTER JOIN指选择左边表的所有行。

组合查询是指采用UNION等将两个查询结果取并集。

视图是查看存储在别处的数据的一种工具,它本身并不包含数据,因此表的数据修改了,视图返回的数据也将随之修改,因此如果使用了复杂或嵌套视图会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视图的作用之一是隐藏复杂的SQL通常会涉及到联结查询。

存储过程类似于批处理,包含了一条或多条SQL语句。语法:

CREATE PROCEDURE name()
BEGIN
SQL
END
-------------------------
CALL name()//来调用存储过程

游标有DECLARE定义,游标与存储过程是绑定的,存储过程处理完成,游标就会消失。游标被打开后可以使用FETCH语句访问每一行。

触发器是在某个时间发生时自动执行某条SQL语句。语法:
CREATE TRIGGER name AFTER INSERT ON talbe_name FOR EACH ROW

事务处理可以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保证批量的操作要么完全执行,要么完全不执行。包括事务、回退、提交、保留点几个关键术语。ROLLBACK只能在一个事务处理内使用。他不能回退CREATE和DROP操作。使用COMMIT保证事务提交。复杂的事务处理需要部分提交或回退,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保留点SAVEPOINT。可以使用ROLLBACK TO savepoint_name。保留点越多越好。保留点在事务执行完成后自动释放。

B. 数据库三大范式究竟是什么

数据库范式1NF 2NF 3NF BCNF(实例)
设计范式(范式,数据库设计范式,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在创建一个数据库的过程中,范化是将其转化为一些表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使从数据库得到的结果更加明确。这样可能使数据库产生重复数据,从而导致创建多余的表。范化是在识别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关系,以及定义所需的表和各表中的项目这些初始工作之后的一个细化的过程。
下面是范化的一个例子 Customer Item purchased Purchase price Thomas Shirt $40 Maria Tennis shoes $35 Evelyn Shirt $40 Pajaro Trousers $25
如果上面这个表用于保存物品的价格,而你想要删除其中的一个顾客,这时你就必须同时删除一个价格。范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将这个表化为两个表,一个用于存储每个顾客和他所买物品的信息,另一个用于存储每件产品和其价格的信息,这样对其中一个表做添加或删除操作就不会影响另一个表。
关系数据库的几种设计范式介绍

1 第一范式(1NF)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例如,对于图3-2 中的员工信息表,不能将员工信息都放在一列中显示,也不能将其中的两列或多列在一列中显示;员工信息表的每一行只表示一个员工的信息,一个员工的信息在表中只出现一次。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如图3-2 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非主属性非部分依赖于主关键字。

3 第三范式(3NF)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图3-2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数据库设计三大范式应用实例剖析
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数据库设计所需要满足的规范,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制造麻烦,而且面目可憎,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
设计范式是不是很难懂呢?非也,大学教材上给我们一堆数学公式我们当然看不懂,也记不住。所以我们很多人就根本不按照范式来设计数据库。
实质上,设计范式用很形象、很简洁的话语就能说清楚,道明白。本文将对范式进行通俗地说明,并以笔者曾经设计的一个简单论坛的数据库为例来讲解怎样将这些范式应用于实际工程。
范式说明
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例如,如下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一范式的:
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
而这样的数据库表是不符合第一范式的:

字段1 字段2 字段3 字段4
字段3.1 字段3.2
很显然,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范式(2NF):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指的是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某些字段决定非关键字段的情况),也即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
假定选课关系表为SelectCourse(学号, 姓名, 年龄, 课程名称, 成绩, 学分),关键字为组合关键字(学号, 课程名称),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课程名称) → (姓名, 年龄, 成绩, 学分)
这个数据库表不满足第二范式,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课程名称) → (学分)
(学号) → (姓名, 年龄)
即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字段决定非关键字的情况。
由于不符合2NF,这个选课关系表会存在如下问题:
(1) 数据冗余:
同一门课程由n个学生选修,"学分"就重复n-1次;同一个学生选修了m门课程,姓名和年龄就重复了m-1次。
(2) 更新异常:
若调整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据表中所有行的"学分"值都要更新,否则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的情况。
(3) 插入异常:
假设要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暂时还没有人选修。这样,由于还没有"学号"关键字,课程名称和学分也无法记录入数据库。
(4) 删除异常:
假设一批学生已经完成课程的选修,这些选修记录就应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但是,与此同时,课程名称和学分信息也被删除了。很显然,这也会导致插入异常。
把选课关系表SelectCourse改为如下三个表:
学生:Student(学号, 姓名, 年龄);
课程:Course(课程名称, 学分);
选课关系:SelectCourse(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二范式的, 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另外,所有单关键字的数据库表都符合第二范式,因为不可能存在组合关键字。
第三范式(3NF):在第二范式的基础上,数据表中如果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所谓传递函数依赖,指的是如果存在"A → B → C"的决定关系,则C传递函数依赖于A。因此,满足第三范式的数据库表应该不存在如下依赖关系:
关键字段 → 非关键字段x → 非关键字段y
假定学生关系表为Student(学号,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关键字为单一关键字"学号",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
这个数据库是符合2NF的,但是不符合3NF,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 (所在学院) → (学院地点, 学院电话)
即存在非关键字段"学院地点"、"学院电话"对关键字段"学号"的传递函数依赖。
它也会存在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的情况,读者可自行分析得知。
把学生关系表分为如下两个表:
学生:(学号, 姓名, 年龄, 所在学院);
学院:(学院, 地点, 电话)。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三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鲍依斯-科得范式(BCNF):在第三范式的基础上,数据库表中如果不存在任何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传递函数依赖则符合第三范式。
假设仓库管理关系表为StorehouseManage(仓库ID, 存储物品ID, 管理员ID, 数量),且有一个管理员只在一个仓库工作;一个仓库可以存储多种物品。这个数据库表中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仓库ID, 存储物品ID) →(管理员ID, 数量)
(管理员ID, 存储物品ID) → (仓库ID, 数量)
所以,(仓库ID, 存储物品ID)和(管理员ID, 存储物品ID)都是StorehouseManage的候选关键字,表中的唯一非关键字段为数量,它是符合第三范式的。但是,由于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仓库ID) → (管理员ID)
(管理员ID) → (仓库ID)
即存在关键字段决定关键字段的情况,所以其不符合BCNF范式。它会出现如下异常情况:
(1) 删除异常:
当仓库被清空后,所有"存储物品ID"和"数量"信息被删除的同时,"仓库ID"和"管理员ID"信息也被删除了。
(2) 插入异常:
当仓库没有存储任何物品时,无法给仓库分配管理员。
(3) 更新异常:
如果仓库换了管理员,则表中所有行的管理员ID都要修改。
把仓库管理关系表分解为二个关系表:
仓库管理:StorehouseManage(仓库ID, 管理员ID);
仓库:Storehouse(仓库ID, 存储物品ID, 数量)。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BCNF范式的,消除了删除异常、插入异常和更新异常。
范式应用
我们来逐步搞定一个论坛的数据库,有如下信息:
(1) 用户:用户名,email,主页,电话,联系地址
(2) 帖子:发帖标题,发帖内容,回复标题,回复内容
第一次我们将数据库设计为仅仅存在表:
用户名 email 主页 电话 联系地址 发帖标题 发帖内容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这个数据库表符合第一范式,但是没有任何一组候选关键字能决定数据库表的整行,唯一的关键字段用户名也不能完全决定整个元组。我们需要增加"发帖ID"、"回复ID"字段,即将表修改为:
用户名 email 主页 电话 联系地址 发帖ID 发帖标题 发帖内容 回复ID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这样数据表中的关键字(用户名,发帖ID,回复ID)能决定整行:
(用户名,发帖ID,回复ID) → (email,主页,电话,联系地址,发帖标题,发帖内容,回复标题,回复内容)
但是,这样的设计不符合第二范式,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用户名) → (email,主页,电话,联系地址)
(发帖ID) → (发帖标题,发帖内容)
(回复ID) → (回复标题,回复内容)
即非关键字段部分函数依赖于候选关键字段,很明显,这个设计会导致大量的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我们将数据库表分解为(带下划线的为关键字):
(1) 用户信息:用户名,email,主页,电话,联系地址
(2) 帖子信息:发帖ID,标题,内容
(3) 回复信息:回复ID,标题,内容
(4) 发贴:用户名,发帖ID
(5) 回复:发帖ID,回复ID
这样的设计是满足第1、2、3范式和BCNF范式要求的,但是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最好的呢?
不一定。
观察可知,第4项"发帖"中的"用户名"和"发帖ID"之间是1:N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发帖"合并到第2项的"帖子信息"中;第5项"回复"中的"发帖ID"和"回复ID"之间也是1:N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回复"合并到第3项的"回复信息"中。这样可以一定量地减少数据冗余,新的设计为:
(1) 用户信息:用户名,email,主页,电话,联系地址
(2) 帖子信息:用户名,发帖ID,标题,内容
(3) 回复信息:发帖ID,回复ID,标题,内容
数据库表1显然满足所有范式的要求;
数据库表2中存在非关键字段"标题"、"内容"对关键字段"发帖ID"的部分函数依赖,即不满足第二范式的要求,但是这一设计并不会导致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数据库表3中也存在非关键字段"标题"、"内容"对关键字段"回复ID"的部分函数依赖,也不满足第二范式的要求,但是与数据库表2相似,这一设计也不会导致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由此可以看出,并不一定要强行满足范式的要求,对于1:N关系,当1的一边合并到N的那边后,N的那边就不再满足第二范式了,但是这种设计反而比较好!
对于M:N的关系,不能将M一边或N一边合并到另一边去,这样会导致不符合范式要求,同时导致操作异常和数据冗余。
对于1:1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左边的1或者右边的1合并到另一边去,设计导致不符合范式要求,但是并不会导致操作异常和数据冗余。
结论
满足范式要求的数据库设计是结构清晰的,同时可避免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这并意味着不符合范式要求的设计一定是错误的,在数据库表中存在1:1或1:N关系这种较特殊的情况下,合并导致的不符合范式要求反而是合理的。
在我们设计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考虑范式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是第二种说法,只听说过1NF,2NF,3NF这么分的,我大学教科书上也这么写的

C. 数据库中表分割和表分区的区别是什么

个人认为理论上使用表分割在性能上应该和建立表分区查不多,但是,表分割对于所有的数据库都适用,而表分区只能用于oracle这样的特定的数据库;表分区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表分割属于逻辑设计。
表分区:
表分区是ORACLE对于非常大的表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在很多情况下,比你说的表分割更有效,比如,有一个代码表,使用分区表把100万纪录分在10个分区中(ID 每从1到10万为一个分区),那样写查询语句的时候,只要给出查询条件中所需要的代码,ORACLE自动会定位到对应的分区进行查询,大大降低的查询时间. 而采用表分割,那必须先根据查询的代码指定所要查询的表,才能找到相应的纪录. 而且,如果有下面这样的语句,查询的条件是跨分区的:
SELECT * FROM MYTABLE WHERE ID BETWEEN 99000 AND 10111;
在分区表中是非常容易实现的,ORACLE会自动在两个分区中查询;而采用表分割的话是否必须写成两个查询语句在UNION ALL。
事实上,大型的数据库都有对大表的特殊处理方式(类似于分区表),如果太强调可移植性而放弃这些最重要的特性的话,那性能很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即便是oracle数据库,当数据量很大时,用分表比用表分区要快些,尤其是在表用到group by求和等操作。
我也认为表分区要好一些,也就是一般说来的分区表,对这些表操作起来有很多强大的功能,说他强大主要是体现在对与表中有海量数据的情况之下的,试问大家一个其中有1亿条记录的表你是否会经常的将其移植到其他数据库系统当中去呢?
表分区基于物理存储,还有就是基于分区的索引可以使用,很不错的,当然,这些都是在海量数据情况之下的比较,但是如果真要是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比较,我想要比较分区表和表分割就没什么意思了。
表分区的效果对硬件有所依赖,而且效果恐怕不如诸位想象中那么好。我做过一点测试,很失望。
而表分割的效率提升在很多时候(不是所有时候)是很明显的。
当然这都是在巨型表的前提下讨论,缩小表和索引的规模有利于提高效率,这正是分割表的特点。
表分割:
1、水平分割:根据一列或多列数据的值把数据行放到两个独立的表中。
水平分割通常在下面的情况下使用:A 表很大,分割后可以降低在查询时需要读的数据和索引的页数,同时也降低了索引的层数,提高查询速度。B 表中的数据本来就有独立性,例如表中分别记录各个地区的数据或不同时期的数据,特别是有些数据常用,而另外一些数据不常用。C需要把数据存放到多个介质上。
例如法规表law就可以分成两个表active-law和 inactive-law。activea-authors表中的内容是正生效的法规,是经常使用的,而inactive-law表则使已经作废的法规,不常被查询。水平分割会给应用增加复杂度,它通常在查询时需要多个表名,查询所有数据需要union操作。在许多数据库应用中,这种复杂性会超过它带来的优点,因为只要索引关键字不大,则在索引用于查询时,表中增加两到三倍数据量,查询时也就增加读一个索引层的磁盘次数。
2、垂直分割:把主码和一些列放到一个表,然后把主码和另外的列放到另一个表中。
如果一个表中某些列常用,而另外一些列不常用,则可以采用垂直分割,另外垂直分割可以使得数据行变小,一个数据页就能存放更多的数据,在查询时就会减少I/O 次数。其缺点是需要管理冗余列,查询所有数据需要join操作。

D. 数据库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1 基本思想之什么是分库分表?
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就是把原本存储于一个库的数据分块存储到多个库上,把原本存储于一个表的数据分块存储到多个表上。
2 基本思想之为什么要分库分表?


据库中的数据量不一定是可控的,在未进行分库分表的情况下,随着时间和业务的发展,库中的表会越来越多,表中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相应地,数据操作,增
删改查的开销也会越来越大;另外,由于无法进行分布式式部署,而一台服务器的资源(CPU、磁盘、内存、IO等)是有限的,最终数据库所能承载的数据量、
数据处理能力都将遭遇瓶颈。
3 分库分表的实施策略。

分库分表有垂直切分和水平切分两种。
3.1
何谓垂直切分,即将表按照功能模块、关系密切程度划分出来,部署到不同的库上。例如,我们会建立定义数据库workDB、商品数据库payDB、用户数据
库userDB、日志数据库logDB等,分别用于存储项目数据定义表、商品定义表、用户数据表、日志数据表等。
3.2
何谓水平切分,当一个表中的数据量过大时,我们可以把该表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例如userID散列,进行划分,然后存储到多个结构相同的表,和不同的库
上。例如,我们的userDB中的用户数据表中,每一个表的数据量都很大,就可以把userDB切分为结构相同的多个userDB:part0DB、
part1DB等,再将userDB上的用户数据表userTable,切分为很多userTable:userTable0、userTable1等,
然后将这些表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储到多个userDB上。
3.3 应该使用哪一种方式来实施数据库分库分表,这要看数据库中数据量的瓶颈所在,并综合项目的业务类型进行考虑。
如果数据库是因为表太多而造成海量数据,并且项目的各项业务逻辑划分清晰、低耦合,那么规则简单明了、容易实施的垂直切分必是首选。

如果数据库中的表并不多,但单表的数据量很大、或数据热度很高,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选择水平切分,水平切分比垂直切分要复杂一些,它将原本逻辑上属于一体
的数据进行了物理分割,除了在分割时要对分割的粒度做好评估,考虑数据平均和负载平均,后期也将对项目人员及应用程序产生额外的数据管理负担。
在现实项目中,往往是这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这就需要做出权衡,甚至既需要垂直切分,又需要水平切分。我们的游戏项目便综合使用了垂直与水平切分,我们首先对数据库进行垂直切分,然后,再针对一部分表,通常是用户数据表,进行水平切分。
4 分库分表存在的问题。

4.1 事务问题。
在执行分库分表之后,由于数据存储到了不同的库上,数据库事务管理出现了困难。如果依赖数据库本身的分布式事务管理功能去执行事务,将付出高昂的性能代价;如果由应用程序去协助控制,形成程序逻辑上的事务,又会造成编程方面的负担。
4.2 跨库跨表的join问题。
在执行了分库分表之后,难以避免会将原本逻辑关联性很强的数据划分到不同的表、不同的库上,这时,表的关联操作将受到限制,我们无法join位于不同分库的表,也无法join分表粒度不同的表,结果原本一次查询能够完成的业务,可能需要多次查询才能完成。
4.3 额外的数据管理负担和数据运算压力。

外的数据管理负担,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数据的定位问题和数据的增删改查的重复执行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应用程序解决,但必然引起额外的逻辑运算,例如,对于
一个记录用户成绩的用户数据表userTable,业务要求查出成绩最好的100位,在进行分表之前,只需一个order
by语句就可以搞定,但是在进行分表之后,将需要n个order
by语句,分别查出每一个分表的前100名用户数据,然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才能得出结果。

E. 数据库中视图的好处是什么

1、视点集中:

视图集中即是使用户只关心它感兴趣的某些特定数据和他们所负责的特定任务。

2.、简化用户的相关操作:

因为在定义视图时,若视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查询的结果集,这样在每一次执行相同的查询时,不必重新写这些复杂的查询语句,只要一条简单的查询视图语句即可。可见视图向用户隐藏了表与表之间的复杂的连接操作。

3、定制数据:

视图能够实现让不同的用户以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或相同的数据集。因此,当有许多不同水平的用户共用同一数据库时,这显得极为重要。

4、合并分割数据:

视图可以重新保持原有的结构关系,从而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原有的应用程序仍可以通过视图来重载数据。

5、安全性高:

视图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机制。通过视图用户只能查看和修改他们所能看到的数据,如果某一用户想要访问视图的结果集,必须授予其访问权限。视图所引用表的访问权限与视图权限的设置互不影响。

(5)数据库分割试扩展阅读

视图的特点:

1、视图通常也被称为子查询,是从一个或多个表导出的虚拟的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具有普通表的结构,但是不实现数据存储;

2、对视图的修改:单表视图一般用于查询和修改,会改变基本表的数据;

3、多表视图一般用于查询,不会改变基本表的数据;

4、视图可以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如果没有视图,应用一定是建立在表上的,有了视图之后,程序可以建立在视图之上,从而程序与数据库表被视图分割开来。

热点内容
个人网站源码html 发布:2024-10-05 06:59:47 浏览:409
安卓fc下载游戏在哪个文件夹 发布:2024-10-05 06:51:05 浏览:765
算法狼人杀 发布:2024-10-05 06:50:21 浏览:346
ibm服务器怎么做raid5 发布:2024-10-05 06:46:20 浏览:854
wifi如何换密码 发布:2024-10-05 06:25:39 浏览:549
ubuntu远程访问mysql 发布:2024-10-05 06:17:29 浏览:223
centos配置后怎么做 发布:2024-10-05 06:08:59 浏览:70
专户存储专项核算基建 发布:2024-10-05 05:53:53 浏览:145
安卓手机下载app在哪里 发布:2024-10-05 05:37:39 浏览:561
android源代码情景分析 发布:2024-10-05 05:33:54 浏览: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