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dj算法

dj算法

发布时间: 2024-07-03 06:34:01

1. dj怎么数拍

dj基础:BPM(beat per minute):BPM是每分钟几拍的单位,算法很简单,只要将正在听的歌曲以分钟为单位,纪录拍子数即可,可听个三五次再加以平均。BPM对DJ来说非常重要。算BPM是DJ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现在已经有新型机器替DJ代劳这项工作了。CUE POINT :记忆点、暂存点、暗示点都可以。对于将两首歌衔接在一起,找CUE POINT是学会MIXING的第二门课。

★BPM(beat per minute):BPM是每分钟几拍的单位,算法很简单,只要将正在听的歌曲以分钟为单位,纪录拍子数即可,可听个三五次再加以平均。BPM对DJ来说非常重要。算BPM是DJ的基本要求,但是在现在已经有新型机器替DJ代劳这项工作了。
★CUE POINT :记忆点、暂存点、暗示点都可以。对于将两首歌衔接在一起,找CUE POINT是学会MIXING的第二门课。
★PHRASE or LOOP or SECTION:不断重复循环的乐句。由16拍或是32拍构成。亦即4个BAR或8个BAR。
★BEAT:BEAT是最基本的单位,它构成BAR,BAR再构成LOOP。耳朵里听到"咚"就是一拍,"啪"也是一拍。
★BAR:小节,四拍为一小节。8个BAR构成1个LOOP,以此类推。
★THEME:主旋律,由数个LOOP构成。以上所讲的几个名词是针对流行乐曲的基本单位而言。只要是流行乐节拍数的算法大抵不脱离以上的范畴,而以HOUSE大宗派下的各分支论,也是同理可证。所以闲来无事听一首歌时就可以开始在心中默记这首歌的BPM,然后可以想想有那些LOOPS听起来很特别。而DJ的混音最要紧的就是利用节拍数的一致来衔接两首歌。这也是基本中的基本。
对于一首流行歌结构有以下几个名词需要认识:
★INTRO:歌曲的INTRO就像是电影的开场白,简简单单的开始让你进入状况,通常不会很繁复,只有大鼓声加上踏板或者很简单的一段旋律,要不就是一些SAMPLE来的声音之类的。听起来就是很纯粹很简单。也不会太长。
★BREAK(BREAKDOWN):本人不知该怎么翻译,姑且称之为‘酝酿’好了,带入一首歌高潮前的情绪;或者也可以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酝酿过后一鼓作气的爆发力把歌带上高潮。这时候会抽走主歌剩下基本的大鼓还有旋律以及一些BASSLINE,或是一些效果处理过的声音,一首好歌里BREAK的处理占很重要角色;BREAK带入BUILD UP接着达到一首歌的CLIMAX。而不接在CLIMAX之前的BREAK(BRIDGE)就称作是过门或是间奏。并且长度也比较短。
★BODY:一首歌占大部分时间的主旋律都可以看作BODY。
★CLIMAX:高潮,在BREAKDOWN之后,一首歌的精华,接歌就是要让听众听到这部分。
★OUTRO or EXIT:歌曲行将完结;该进下首歌的时机。

2. 澶у︾敓鎼炲畾杩椤嚑澶х畻娉曚綘灏辨槸缂栫▼澶т浆

鎼炲畾杩32澶х畻娉曚綘灏辨槸缂栫▼澶т浆

1.A鎼灭储绠楁硶

2.闆嗘潫鎼灭储

3.浜屽垎镆ユ垒

4.鍒嗘敮鐣屽畾绠楀寸洴娉

5.Buchberger绠楁硶

6.鏁版嵁铡嬬缉

7.瀵嗛挜浜ゆ崲绠楁硶

8.Djk stra绠楁硶

9.绂绘暎寰鍒嗙畻

10.锷ㄦ佽勫垝绠楁硶

11.娆у嚑閲屽缑鏅屽洟鍜岀畻娉

12.链熸湜链澶х畻娉

13.蹇阃熷倕閲屽彾鍙樻崲

14.姊搴︿笅闄

15.鍝埚笇绠楁硶

16.鍫嗘帓搴

17.鐗涢】娉

18.LLL绠楁硶

19.钖埚苟鎺掑簭

20.涓ゆ$瓫娉曟垨宀

21.BANS AC

22.Karats uoa涔樻硶

23.链澶ф祦閲忕畻娉

24.learning瀛︿範绠楁硶

25.RSA

26.Strassen绠楁硶

27.鍗旷函鍨嬬畻娉

28.濂囧纾鐩村垎瑙

29.姹傝В绾挎ф柟绋嬬粍

30.钖埚苟镆ユ垒绠楁硶

31.缁寸壒姣旂畻娉

32.Struktur tensor绠楁硶

3. 镙煎姏绌鸿皟dj镐庝箞锲炰簨

镙煎姏绌鸿皟DJ鏄涓绉嶉泦阔充箰鎾鏀惧櫒鍜岀┖娓楄儭璋冩带鍒跺櫒浜庝竴涓涜繀𨰾︿綋镄勫垱鏂颁骇鍝併傚畠閲囩敤浜嗗厛杩涚殑鏅鸿兘鎶链鍜屼汉宸ユ櫤鑳界畻娉曪纴鑳藉熸牴鎹鐢ㄦ埛镄勯煶涔愬枩濂藉拰绌鸿皟闇姹傦纴镊锷ㄨ皟鑺傜┖璋幂殑娓╁害銆佹箍搴﹀拰椋庨燂纴钖屾椂鎾鏀剧敤鎴峰枩娆㈢殑阔充箰銆傝繖涓崭粎澶уぇ鎻愬崌浜嗙敤鎴锋枪鍓岖殑绌鸿皟浣跨敤浣挞獙锛岃缮鑳戒负鐢ㄦ埛镓挞犱竴涓鑸挜伞佹剦鎭︾殑阔充箰鐜澧冦

镙煎姏绌鸿皟DJ镄勮繍浣滃师鐞嗗崄鍒嗙亩鍗曡屾湁鏁堛傜敤鎴峰彧闇灏嗘坠链烘垨鍏朵粬阔充箰鎾鏀惧櫒鍜屾牸锷涚┖璋僁J杩涜岃掴鐗栾繛鎺ワ纴铹跺悗阃氲繃镓嬫満涓婄殑阔充箰APP阃夋嫨锽沧㈢殑阔充箰銆备竴镞﹂煶涔愬紑濮嬫挱鏀撅纴镙煎姏绌鸿皟DJ浼氶氲繃浼犳劅鍣ㄥ拰鏅鸿兘绠楁硶瀹炴椂妫娴嬬┖闂寸殑娓╁害銆佹箍搴﹀拰鐢ㄦ埛镄勯煶涔愬枩濂斤纴镊锷ㄨ皟鏁寸┖璋冨弬鏁帮纴浠ョ‘淇濋煶涔愬拰绌鸿皟鑳藉熷畬缇庤瀺钖堛傜敤鎴峰彲浠ラ氲繃镓嬫満APP鎴栬呮牸锷涚┖璋冭嚜甯︾殑鎺у埗闱㈡澘瀵圭┖璋冭繘琛屾坠锷ㄨ皟鏁达纴浠ユ弧瓒充釜浜虹殑闇姹伞

镙煎姏绌鸿皟DJ涓崭粎鍦ㄨ垝阃傛у拰渚垮埄镐т笂鍏锋湁浼桦娍锛岃缮鑳藉府锷╃敤鎴锋彁鍗囩敓娲诲搧璐ㄥ拰浜鍙楁洿澶氢箰瓒c备緥濡傦纴鍦ㄥ忔棩镄勭値鐑澶╂皵閲岋纴镙煎姏绌鸿皟DJ浼氭牴鎹鐢ㄦ埛镄勯煶涔愰夋嫨鍜屽枩濂芥潵璋冭妭绌鸿皟椋庨熷拰娓╁害锛岃惀阃犲嚭鍑夌埥瀹滀汉镄勭幆澧冦傚悓镞讹纴镙煎姏绌鸿皟DJ杩桦彲浠ユ牴鎹鐢ㄦ埛镄勫枩濂藉拰蹇冩儏𨱒ラ夋嫨涓嶅悓绫诲瀷镄勯煶涔愶纴涓虹敤鎴峰甫𨱒ユ洿澶氶煶涔愪韩鍙楀拰鏀炬涧镄勬椂鍒汇傛牸锷涚┖璋僁J镄勫嚭鐜颁笉浠呮槸绌鸿皟棰嗗烟镄勪竴娆¢潻鏂帮纴涔熸槸鐢ㄦ埛镒夋偊鐢熸椿镄勯吨瑕佸姪锷涖

4. djstl算法

定义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Dijkstra一般的表述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用永久和临时标号方式,一种是用OPEN,
CLOSE表的方式,这里均采用永久和临时标号的方式。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边。
问题描述在无向图
G=(V,E) 中,假设每条边 E[i] 的长度为 w[i],找到由顶点 V0 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

编辑本段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思想
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最短路径算法:

把V分成两组:

(1)S: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的集合

(2)V-S=T:尚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

将T中顶点按最短路径递增的次序加入到S中,

保证:(1)从源点V0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都不大于

从V0到T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2)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值

S中顶点:从V0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T中顶点:从V0到此顶点的只包括S中顶点作中间

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依据:可以证明V0到T中顶点Vk的最短路径,或是从V0到Vk的

直接路径的权值;或是从V0经S中顶点到Vk的路径权值之和

(反证法可证)

求最短路径步骤
算法步骤如下:

1. 初使时令 S={V0},T={其余顶点},T中顶点对应的距离值

若存在<V0,Vi>,d(V0,Vi)为<V0,Vi>弧上的权值

若不存在<V0,Vi>,d(V0,Vi)为∝

2. 从T中选取一个其距离值为最小的顶点W且不在S中,加入S

3. 对S中顶点的距离值进行修改:若加进W作中间顶点,从V0到Vi的

距离值缩短,则修改此距离值

重复上述步骤2、3,直到S中包含所有顶点,即W=Vi为止

编辑本段迪杰斯特拉算法的原理首先,引进一个辅助向量D,它的每个分量D表示当前所找到的从始点v到每个终点vi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如D[3]=2表示从始点v到终点3的路径相对最小长度为2。这里强调相对就是说在算法过程中D的值是在不断逼近最终结果但在过程中不一定就等于最短路径长度。它的初始状态为:若从v到vi有弧,则D为弧上的权值;否则置D为∞。显然,长度为
D[j]=Min{D | vi∈V} 的路径就是从v出发的长度最短的一条最短路径。此路径为(v,vj)。
那么,下一条长度次短的最短路径是哪一条呢?假设该次短路径的终点是vk,则可想而知,这条路径或者是(v,vk),或者是(v,vj,vk)。它的长度或者是从v到vk的弧上的权值,或者是D[j]和从vj到vk的弧上的权值之和。
一般情况下,假设S为已求得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则可证明:下一条最短路径(设其终点为X)或者是弧(v,x),或者是中间只经过S中的顶点而最后到达顶点X的路径。因此,下一条长度次短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必是D[j]=Min{D
| vi∈V-S} 其中,D或者是弧(v,vi)上的权值,或者是D[k](vk∈S)和弧(vk,vi)上的权值之和。 迪杰斯特拉算法描述如下:
1)arcs表示弧上的权值。若不存在,则置arcs为∞(在本程序中为MAXCOST)。S为已找到从v出发的最短路径的终点的集合,初始状态为空集。那么,从v出发到图上其余各顶点vi可能达到的最短路径长度的初值为D=arcs[Locate
Vex(G,v),i] vi∈V 2)选择vj,使得D[j]=Min{D | vi∈V-S} 3)修改从v出发到集合V-S上任一顶点vk可达的最短路径长度。

编辑本段迪杰斯特拉算法C#程序public class Edge

{

public string StartNodeID ;

public string EndNodeID ;

public double Weight ; //权值,代价

} 节点则抽象成Node类,一个节点上挂着以此节点作为起点的“出边”表。

public class Node

{

private string iD ;

private ArrayList edgeList ;//Edge的集合--出边表

public Node(string id )

{

this.iD = id ;

this.edgeList = new ArrayList() ;

}

property#region property

public string ID

{

get

{

return this.iD ;

}

}

public ArrayList EdgeList

{

get

{

return this.edgeList ;

}

}

#endregion

}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到达每一个节点权值最小的路径,这个抽象可以用PassedPath类来表示:

/// <summary>

/// PassedPath 用于缓存计算过程中的到达某个节点的权值最小的路径

/// </summary>

public class PassedPath

{

private string curNodeID ;

private bool beProcessed ; //是否已被处理

private double weight ; //累积的权值

private ArrayList passedIDList ; //路径

public PassedPath(string ID)

{

this.curNodeID = ID ;

this.weight = double.MaxValue ;

this.passedIDList = new ArrayList() ;

this.beProcessed = false ;

}

#region property

public bool BeProcessed

{

get

{

return this.beProcessed ;

}

set

{

this.beProcessed = value ;

}

}

public string CurNodeID

{

get

{

return this.curNodeID ;

}

}

public double Weight

{

get

{

return this.weight ;

}

set

{

this.weight = value ;

}

}

public ArrayList PassedIDList

{

get

{

return this.passedIDList ;

}

}

#endregion

}

另外,还需要一个表PlanCourse来记录规划的中间结果,即它管理了每一个节点的PassedPath。

/// <summary>

/// PlanCourse 缓存从源节点到其它任一节点的最小权值路径=》路径表

/// </summary>

public class PlanCourse

{

private Hashtable htPassedPath ;

#region ctor

public PlanCourse(ArrayList nodeList ,string originID)

{

this.htPassedPath = new Hashtable() ;

Node originNode = null ;

foreach(Node node in nodeList)

{

if(node.ID == originID)

{

originNode = node ;

}

else

{

PassedPath pPath = new PassedPath(node.ID) ;

this.htPassedPath.Add(node.ID ,pPath) ;

}

}

if(originNode == null)

{

throw new Exception("The origin node is not exist !")
;

}

this.InitializeWeight(originNode) ;

}

private void InitializeWeight(Node originNode)

{

if((originNode.EdgeList == null)
||(originNode.EdgeList.Count == 0))

{

return ;

}

foreach(Edge edge in originNode.EdgeList)

{

PassedPath pPath = this[edge.EndNodeID] ;

if(pPath == null)

{

continue ;

}

pPath.PassedIDList.Add(originNode.ID) ;

pPath.Weight = edge.Weight ;

}

}

#endregion

public PassedPath this[string nodeID]

{

get

{

return (PassedPath)this.htPassedPath[nodeID] ;

}

}

}

在所有的基础构建好后,路径规划算法就很容易实施了,该算法主要步骤如下:

(1)用一张表(PlanCourse)记录源点到任何其它一节点的最小权值,初始化这张表时,如果源点能直通某节点,则权值设为对应的边的权,否则设为double.MaxValue。

(2)选取没有被处理并且当前累积权值最小的节点TargetNode,用其边的可达性来更新到达其它节点的路径和权值(如果其它节点
经此节点后权值变小则更新,否则不更新),然后标记TargetNode为已处理。

(3)重复(2),直至所有的可达节点都被处理一遍。

(4)从PlanCourse表中获取目的点的PassedPath,即为结果。

下面就来看上述步骤的实现,该实现被封装在RoutePlanner类中:

/// <summary>

/// RoutePlanner 提供图算法中常用的路径规划功能。

/// 2005.09.06

/// </summary>

public class RoutePlanner

{

public RoutePlanner()

{

}

#region Paln

//获取权值最小的路径

public RoutePlanResult Paln(ArrayList nodeList ,string
originID ,string destID)

{

PlanCourse planCourse = new PlanCourse(nodeList
,originID) ;

Node curNode = this.GetMinWeightRudeNode(planCourse
,nodeList ,originID) ;

#region 计算过程

while(curNode != null)

{

PassedPath curPath = planCourse[curNode.ID] ;

foreach(Edge edge in curNode.EdgeList)

{

PassedPath targetPath = planCourse[edge.EndNodeID] ;

double tempWeight = curPath.Weight + edge.Weight ;

if(tempWeight < targetPath.Weight)

{

targetPath.Weight = tempWeight ;

targetPath.PassedIDList.Clear() ;

for(int i=0 ;i<curPath.PassedIDList.Count ;i++)

{

targetPath.PassedIDList.Add(curPath.PassedIDList.ToString())
;

}

targetPath.PassedIDList.Add(curNode.ID) ;

}

}

//标志为已处理

planCourse[curNode.ID].BeProcessed = true ;

//获取下一个未处理节点

curNode = this.GetMinWeightRudeNode(planCourse
,nodeList ,originID) ;

}

#endregion

//表示规划结束

return this.GetResult(planCourse ,destID) ;

}

#endregion

#region private method

#region GetResult

//从PlanCourse表中取出目标节点的PassedPath,这个PassedPath即是规划结果

private RoutePlanResult GetResult(PlanCourse
planCourse ,string destID)

{

PassedPath pPath = planCourse[destID] ;

if(pPath.Weight == int.MaxValue)

{

RoutePlanResult result1 = new RoutePlanResult(null
,int.MaxValue) ;

return result1 ;

}

string[] passedNodeIDs = new
string[pPath.PassedIDList.Count] ;

for(int i=0 ;i<passedNodeIDs.Length ;i++)

{

passedNodeIDs = pPath.PassedIDList.ToString() ;

}

RoutePlanResult result = new
RoutePlanResult(passedNodeIDs ,pPath.Weight) ;

return result ;

}

#endregion

#region GetMinWeightRudeNode

//从PlanCourse取出一个当前累积权值最小,并且没有被处理过的节点

private Node GetMinWeightRudeNode(PlanCourse
planCourse ,ArrayList nodeList ,string originID)

{

double weight = double.MaxValue ;

Node destNode = null ;

foreach(Node node in nodeList)

{

if(node.ID == originID)

{

continue ;

}

PassedPath pPath = planCourse[node.ID] ;

if(pPath.BeProcessed)

{

continue ;

}

if(pPath.Weight < weight)

{

weight = pPath.Weight ;

destNode = node ;

}

}

return destNode ;

}

#endregion

#endregion

}

编辑本段迪杰斯特拉算法pascal程序type bool=array[1..10]of
boolean;

arr=array[0..10]of integer;

var a:array[1..10,1..10]of integer;
//存储图的邻接数组,无边为10000

c,d,e:arr; //c为最短路径数值,d为各点前趋,

t:bool; //e:路径,t为辅助数组

i,j,n,m:integer;

inf,outf:text;

////////////////////////////////////////////////////////////////////////////////

procere init; //不同题目邻接数组建立方式不一样

begin

assign(inf,'dijkstra.in');
assign(outf,'dijkstra.out');

reset(inf); rewrite(outf);

read(inf,n);

for i:=1 to n do

for j:=1 to n do

begin

read(inf,a[i,j]);

if a[i,j]=0 then a[i,j]:=10000;

end;

end;

////////////////////////////////////////////////////////////////////////////////

procere dijkstra(qi:integer; t:bool; var c{,d}:arr);
//qi起点,{}中为求路径部

var i,j,k,min:integer; //分,不需求路径时可以不要

begin //t数组一般在调用前初始

t[qi]:=true; //化成false,也可将部分点

{for i:=1 to n do d[i]:=qi; d[qi]:=0; }
//初始化成true以回避这些点

for i:=1 to n do c[i]:=a[qi,i];

for i:=1 to n-1 do

begin

min:=10001;

for j:=1 to n do

if (c[j]<min)and(not(t[j])) then begin k:=j;
min:=c[j];end;

t[k]:=true;

for j:=1 to n do

if (c[k]+a[k,j]<c[j])and(not(t[j])) then

begin

c[j]:=c[k]+a[k,j]; {d[j]:=k;}

end;

end;

end;

////////////////////////////////////////////////////////////////////////////////

procere make(zh:integer; d:arr; var e:arr);
//生成路径,e[0]保存路径

var i,j,k:integer; //上的节点个数

begin

i:=0;

while d[zh]<>0 do

begin

inc(i);e[i]:=zh;zh:=d[zh];

end;

inc(i);e[i]:=qi; e[0]:=I;

end;

主程序调用:求最短路径长度:初始化t,然后dijkstra(qi,t,c,d)

求路径:make(m,d,e) ,m是终点

编辑本段Dijkstra算法的堆优化(PASCAL实现)一、思考
我们可以发现,在实现步骤时,效率较低(需要O(n),使总复杂度达到O(n^2)。对此可以考虑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进行优化,使此步骤复杂度降为O(log(n))(总复杂度降为O(n
log(n))。

二、实现
1. 将与源点相连的点加入堆,并调整堆。
2. 选出堆顶元素u(即代价最小的元素),从堆中删除,并对堆进行调整。
3. 处理与u相邻的,未被访问过的,满足三角不等式的顶点
1):若该点在堆里,更新距离,并调整该元素在堆中的位置。
2):若该点不在堆里,加入堆,更新堆。
4. 若取到的u为终点,结束算法;否则重复步骤2、3。
三、代码
procere Dijkstra;

var

u,v,e,i:longint;

begin

fillchar(dis,sizeof(dis),$7e); //距离

fillchar(Inh,sizeof(Inh),false); //是否在堆中

fillchar(visit,sizeof(visit),false); //是否访问过

size:=0;

e:=last[s];

while e<>0 do //步骤1

begin

u:=other[e];

if not(Inh[u]) then //不在堆里

begin

inc(size);

heap[size]:=u;

dis[u]:=cost[e];

Loc[u]:=size; //Loc数组记录元素在堆中的位置

Inh[u]:=true;

Shift_up(Loc[u]); //上浮

end

else

if cost[e]<dis[u] then //在堆里

begin

dis[u]:=cost[e];

Shift_up(Loc[u]);

Shift_down(Loc[u]);

end;

e:=pre[e];

end;

visit[s]:=true;

while true do

begin

u:=heap[1]; //步骤2

if u=t then break; //步骤4

visit[u]:=true;

heap[1]:=heap[size];

dec(size);

Shift_down(1);

e:=last[u];

while e<>0 do //步骤3

begin

v:=other[e];

if Not(visit[v]) and (dis[u]+cost[e]<dis[v]) then
//与u相邻的,未被访问过的,满足三角不等式的顶点

if Inh[v] then //在堆中

begin

dis[v]:=dis[u]+cost[e];

Shift_up(Loc[v]);

Shift_Down(Loc[v]);

end

else //不再堆中

begin

inc(size);

heap[size]:=v;

dis[v]:=dis[u]+cost[e];

Loc[v]:=size;

Inh[v]:=true;

Shift_up(Loc[v]);

end;

e:=pre[e];

end;

end;

writeln(dis[t]);

end;
http://ke..com/view/7839.htm

http://ke..com/view/1939816.htm

5. 关于时间依赖的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的一种高效率实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GIS因其强大的功能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网络分析作为GIS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电子导航、交通旅游、城市规划以及电力、通讯等各种管网、管线的布局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网络分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是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不仅仅指一般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最短,还可以引申到其他的度量,如时间、费用、线路容量等。相应地,最短路径问题就成为最快路径问题、最低费用问题等。由于最短路径问题在实际中常用于汽车导航系统以及各种应急系统等(如110报警、119火警以及医疗救护系统),这些系统一般要求计算出到出事地点的最佳路线的时间应该在1 s~3 s内,在行车过程中还需要实时计算出车辆前方的行驶路线,这就决定了最短路径问题的实现应该是高效率的。其实,无论是距离最短、时间最快还是费用最低,它们的核心算法都是最短路径算法。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是目前多数系统解决最短路径问题采用的理论基础,只是不同系统对Dijkstra算法采用了不同的实现方法。
据统计,目前提出的此类最短路径的算法大约有17种。F.Benjamin Zhan等人对其中的15种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有3种效果比较好,它们分别是:TQQ(graph growth with two queues)、DKA (the Dijkstra's algorithm implemented with approximate buckets) 以及 DKD (the Dijkstra�s algorithm implemented with double buckets ),这些算法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文献〔1〕。其中TQQ算法的基础是图增长理论,较适合于计算单源点到其他所有点间的最短距离;后两种算法则是基于Dijkstra的算法,更适合于计算两点间的最短路径问题〔1〕。总体来说,这些算法采用的数据结构及其实现方法由于受到当时计算机硬件发展水平的限制,将空间存储问题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以牺牲适当的时间效率来换取空间节省。目前,空间存储问题已不是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算法重新进行考虑并进行改进,可以用空间换时间来提高最短路径算法的效率。
1 经典Dijkstra算法的主要思想
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每个点都有一对标号 (dj, pj),其中dj是从起源点s到点j的最短路径的长度 (从顶点到其本身的最短路径是零路(没有弧的路),其长度等于零);pj则是从s到j的最短路径中j点的前一点。求解从起源点s到点j的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1) 初始化。起源点设置为:① ds=0, ps为空;② 所有其他点: di=∞, pi= ;③ 标记起源点s,记k=s,其他所有点设为未标记的。
2) 检验从所有已标记的点k到其直接连接的未标记的点j的距离,并设置:
dj=min〔dj, dk+lkj〕
式中,lkj是从点k到j的直接连接距离。
3) 选取下一个点。从所有未标记的结点中,选取dj 中最小的一个i:
di=min〔dj, 所有未标记的点j〕
点i就被选为最短路径中的一点,并设为已标记的。
4) 找到点i的前一点。从已标记的点中找到直接连接到点i的点j*,作为前一点,设置:
i=j*
5) 标记点i。如果所有点已标记,则算法完全推出,否则,记k=i,转到2) 再继续。
2 已有的Dijkstra算法的实现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按标记法实现Dijkstra算法的过程中,核心步骤就是从未标记的点中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弧段,即上面所述算法的2)~5)步。这是一个循环比较的过程,如果不采用任何技巧,未标记点将以无序的形式存放在一个链表或数组中。那么要选择一个权值最小的弧段就必须把所有的点都扫描一遍,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制约计算速度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这些要扫描的点按其所在边的权值进行顺序排列,这样每循环一次即可取到符合条件的点,可大大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另外,GIS中的数据 (如道路、管网、线路等)要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就必须首先将其按结点和边的关系抽象为图的结构,这在GIS中称为构建网络的拓扑关系 (由于这里的计算与面无关,所以拓扑关系中只记录了线与结点的关系而无线与面的关系,是不完备的拓扑关系)。如果用一个矩阵来表示这个网络,不但所需空间巨大,而且效率会很低。下面主要就如何用一个简洁高效的结构表示网的拓扑关系以及快速搜索技术的实现进行讨论。
网络在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中被抽象为图,所以其基础是图的存储表示。一般而言,无向图可以用邻接矩阵和邻接多重表来表示,而有向图则可以用邻接表和十字链表〔4〕 表示,其优缺点的比较见表 1。
表 1 几种图的存储结构的比较
Tab. 1 The Comparsion of Several Graph for Storing Structures
名 称 实现方法 优 点 缺 点 时间复杂度
邻接矩阵 二维数组 1. 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占用空间大 O(n2+m*n)
2. 容易求得顶点的度
邻接表 链表 1. 节省空间 1. 不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O(n+m)或O(n*m)
2. 易得到顶点的出度 2. 不易得到顶点的入度
十字链表 链表 1. 空间要求较小 结构较复杂 同邻接表
2.易求得顶点的出度和入度
邻接多重表 链表 1. 节省空间 结构较复杂 同邻接表
2. 易判断两点间的关系

目前,对于算法中快速搜索技术的实现,主要有桶结构法、队列法以及堆栈实现法。TQQ、DKA 以及 DKD 在这方面是比较典型的代表。TQQ虽然是基于图增长理论的,但是快速搜索技术同样是其算法实现的关键,它用两个FIFO的队列实现了一个双端队列结构来支持搜索过程〔1〕。
DKA和DKD是采用如图 1 所示的桶结构来支持这个运算,其算法的命名也来源于此。在DKA算法中,第i个桶内装有权值落在 〔b*i, (i+1)*b) 范围内的可供扫描的点,其中b是视网络中边的权值分布情况而定的一个常数。每一个桶用队列来维护,这样每个点有可能被多次扫描,但最多次数不会超过b次。最坏情况下,DKA的时间复杂度将会是O(m*b+n(b+C/b)),其中,C为图中边的最大权值。DKD将点按权值的范围大小分装在两个级别的桶内,高级别的桶保存权值较大的点,相应的权值较小的点都放在低级别的桶内,每次扫描都只针对低级别桶中的点。当然随着点的插入和删除,两个桶内的点是需要动态调整的。在DKA算法中,给每个桶一定的范围以及DKD中使用双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需要改进。

图 1 一个桶结构的示例
Fig. 1 An Example of the Bucket Data Structure
3 本文提出的Dijkstra算法实现
3.1 网络拓扑关系的建立
上面介绍的各种图的存储结构考虑了图在理论上的各种特征,如有向、无向、带权、出度、入度等。而GIS中的网络一般为各种道路、管网、管线等,这些网络在具有图理论中的基本特征的同时,更具有自己在实际中的一些特点。首先,在GIS中大多数网络都是有向带权图,如道路有单双向问题,电流、水流都有方向(如果是无向图也可归为有向图的特例),且不同的方向可能有不同的权值。更重要的一点是,根据最短路径算法的特性可以知道,顶点的出度是个重要指标,但是其入度在算法里则不必考虑。综合以上4种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笔者采用了两个数组来存储网络图,一个用来存储和弧段相关的数据(Net-Arc List),另一个则存储和顶点相关的数据(Net-Node Index)。Net-Arc List用一个数组维护并且以以弧段起点的点号来顺序排列,同一起点的弧段可以任意排序。这个数组类似于邻接矩阵的压缩存储方式,其内容则具有邻接多重表的特点,即一条边以两顶点表示。Net-Node Index则相当于一个记录了顶点出度的索引表,通过它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此顶点的出度以及与它相连的第一条弧段在弧段数组中的位置。此外,属性数据作为GIS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必须记录的。这样,计算最佳路径所需的网络信息已经完备了。在顶点已编号的情况下,建立Net-Arc List和Net-Node Index两个表以及对Net-Arc List的排序,其时间复杂度共为O(2n+lgn),否则为O(m+2n+lgn)。这个结构所需的空间也是必要条件下最小的,记录了m个顶点以及n条边的相关信息,与邻接多重表是相同的。图 2 是采用这个结构的示意图。
3.2 快速搜索技术的实现
无论何种算法,一个基本思想都是将点按权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以节省操作时间。前面已经提到过,这两个算法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算法,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讨论存储空间问题 (这部分空间的大小依赖于点的个数及其出度)。根据图中顶点和边的个数可以求出顶点的平均出度e=m/n(m为边数,n为顶点数),这个数值代表了图的连通程度,一般在GIS的网络图中,e∈〔2,5〕。这样,如果当前永久标记的点为t个,那么,下一步需扫描点的个数就约为t~4t个。如果采用链表结构,按实际应用中的网络规模大小,所需的总存储空间一般不会超过100 K。所以完全没有必要采用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相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是完全可行的。在实现这部分时,笔者采用了一个FIFO队列,相应的操作主要是插入、排序和删除,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1),所以关键问题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排序算法。一般可供选择的排序算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以及归并排序等,其实现的平均时间都为O(nlgn)。经过比较实验,笔者选择了快速排序法。另外,Visual C++提供的run-time库也提供了现成的快速排序的函数qsort( )可供使用。

图 2 基于最佳路径计算的网络拓扑表示
Fig. 2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Network Topology
Used for Computing the Shortest Path
按照以上思路,笔者用Visual C++实现了吉奥之星(GeoStar)中的最佳路径模块。以北京的街道为数据(共6 313个结点,9 214条弧段(双向)),在主频为133、硬盘为1 G、内存为32 M的机器上,计算一条贯穿全城、长为155.06 km的线路,约需1 s~2 s。如图 3所示。

图 3 GeoStar中最佳路径实现示意图

ps:图片没有办法贴上去.
你可以参考《算法导论》第二版

热点内容
格式化linux 发布:2025-01-14 18:35:14 浏览:592
如何进入安卓原生市场 发布:2025-01-14 18:22:06 浏览:557
台式电脑找不到服务器 发布:2025-01-14 18:19:58 浏览:422
androidsdk网盘 发布:2025-01-14 18:17:43 浏览:79
个别用户访问不了腾讯云服务器 发布:2025-01-14 18:03:27 浏览:276
oracle链接sqlserver 发布:2025-01-14 17:58:33 浏览:729
sql完全手册 发布:2025-01-14 17:53:03 浏览:248
幻三脚本下 发布:2025-01-14 17:20:20 浏览:910
我的世界基岩版如何创自己的服务器 发布:2025-01-14 17:15:01 浏览:329
花果算法 发布:2025-01-14 17:09:57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