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拥塞控制算法
‘壹’ 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算法
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
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快重传算法: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接下来执行的不是慢启动算法而是拥塞避免算法。这就是快速恢复算法。.
防止拥塞的方法
(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
(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
(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贰’ tcp如何实现拥塞控制
TCP拥塞控制是传输控制协议(英语: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缩写TCP)避免网络拥塞的算法,是互联网上主要的一个拥塞控制措施。它使用一套基于线增积减模式的多样化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慢启动和拥塞窗口等模式)来控制拥塞。在互联网上应用中有相当多的具体实现算法。
在TCP中,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是任何时刻内确定能被发送出去的字节数的控制因素之一,是阻止发送方至接收方之间的链路变得拥塞的手段。他是由发送方维护,通过估计链路的拥塞程度计算出来的,与由接收方维护的接收窗口大小并不冲突。
1、慢开始算法:
简单的说,开始传输时,传输的数据由小到大递增到一个值(即发送窗口由小到大(指数增长)逐渐增大到拥塞窗口的数值)。
2、拥塞避免算法:
数据发送出去,并发到接收方发回来的确认收到,拥塞窗口每次值加1地线性增大。
3、快重传算法:
数据传输时(数据被分成报文,每个报文都有个序号),中间的一部分丢失接收方没收到,接收方连续接到后面的数据,则发回对丢失前的数据的重复确认,这样发送方就知道有部分数据丢失了,于是从丢失出重传数据。
4、快恢复算法:
快恢复是与快重传配合的算法,在发生数据丢失时,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回的三个重复确认信息时,就把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为原来的一半,拥塞窗口也修改为这个值,然后又开始拥塞避免的算法。
‘叁’ 常见的tcp拥塞控制有哪几种算法
慢启动:最初的TCP在连接建立成功后会向网络中发送大量的数据包,这样很容易导致网络中路由器缓存空间耗尽,从而发生拥塞。因此新建立的连接不能够一开始就大量发送数据包,而只能根据网络情况逐步增加每次发送的数据量,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当新建连接时,cwnd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MSS)大小,发送端开始按照拥塞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每当有一个报文段被确认,cwnd就增加1个MSS大小。这样cwnd的值就随着网络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呈指数级增长,事实上,慢启动的速度一点也不慢,只是它的起点比较低一点而已。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下:
开始 ---> cwnd = 1
经过1个RTT后 ---> cwnd = 2*1 = 2
经过2个RTT后 ---> cwnd = 2*2= 4
经过3个RTT后 ---> cwnd = 4*2 = 8
如果带宽为W,那么经过RTT*log2W时间就可以占满带宽。
拥塞避免:从慢启动可以看到,cwnd可以很快的增长上来,从而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带宽资源,但是cwnd不能一直这样无限增长下去,一定需要某个限制。TCP使用了一个叫慢启动门限(ssthresh)的变量,当cwnd超过该值后,慢启动过程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对于大多数TCP实现来说,ssthresh的值是65536(同样以字节计算)。拥塞避免的主要思想是加法增大,也就是cwnd的值不再指数级往上升,开始加法增加。此时当窗口中所有的报文段都被确认时,cwnd的大小加1,cwnd的值就随着RTT开始线性增加,这样就可以避免增长过快导致网络拥塞,慢慢的增加调整到网络的最佳值。
上面讨论的两个机制都是没有检测到拥塞的情况下的行为,那么当发现拥塞了cwnd又该怎样去调整呢?
首先来看TCP是如何确定网络进入了拥塞状态的,TCP认为网络拥塞的主要依据是它重传了一个报文段。上面提到过,TCP对每一个报文段都有一个定时器,称为重传定时器(RTO),当RTO超时且还没有得到数据确认,那么TCP就会对该报文段进行重传,当发生超时时,那么出现拥塞的可能性就很大,某个报文段可能在网络中某处丢失,并且后续的报文段也没有了消息,在这种情况下,TCP反应比较“强烈”:
1.把ssthresh降低为cwnd值的一半
2.把cwnd重新设置为1
3.重新进入慢启动过程。
从整体上来讲,TCP拥塞控制窗口变化的原则是AIMD原则,即加法增大、乘法减小。可以看出TCP的该原则可以较好地保证流之间的公平性,因为一旦出现丢包,那么立即减半退避,可以给其他新建的流留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保证整个的公平性。
其实TCP还有一种情况会进行重传:那就是收到3个相同的ACK。TCP在收到乱序到达包时就会立即发送ACK,TCP利用3个相同的ACK来判定数据包的丢失,此时进行快速重传,快速重传做的事情有:
1.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
2.把cwnd再设置为ssthresh的值(具体实现有些为ssthresh+3)
3.重新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后来的“快速恢复”算法是在上述的“快速重传”算法后添加的,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TCP最后进入的不是拥塞避免阶段,而是快速恢复阶段。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一般同时使用。快速恢复的思想是“数据包守恒”原则,即同一个时刻在网络中的数据包数量是恒定的,只有当“老”数据包离开了网络后,才能向网络中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包,如果发送方收到一个重复的ACK,那么根据TCP的ACK机制就表明有一个数据包离开了网络,于是cwnd加1。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该原则那么网络中很少会发生拥塞,事实上拥塞控制的目的也就在修正违反该原则的地方。
具体来说快速恢复的主要步骤是:
1.当收到3个重复ACK时,把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把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值加3,然后重传丢失的报文段,加3的原因是因为收到3个重复的ACK,表明有3个“老”的数据包离开了网络。
2.再收到重复的ACK时,拥塞窗口增加1。
3.当收到新的数据包的ACK时,把cwnd设置为第一步中的ssthresh的值。原因是因为该ACK确认了新的数据,说明从重复ACK时的数据都已收到,该恢复过程已经结束,可以回到恢复之前的状态了,也即再次进入拥塞避免状态。
快速重传算法首次出现在4.3BSD的Tahoe版本,快速恢复首次出现在4.3BSD的Reno版本,也称之为Reno版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可以看出Reno的快速重传算法是针对一个包的重传情况的,然而在实际中,一个重传超时可能导致许多的数据包的重传,因此当多个数据包从一个数据窗口中丢失时并且触发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时,问题就产生了。因此NewReno出现了,它在Reno快速恢复的基础上稍加了修改,可以恢复一个窗口内多个包丢失的情况。具体来讲就是:Reno在收到一个新的数据的ACK时就退出了快速恢复状态了,而NewReno需要收到该窗口内所有数据包的确认后才会退出快速恢复状态,从而更一步提高吞吐量。
SACK就是改变TCP的确认机制,最初的TCP只确认当前已连续收到的数据,SACK则把乱序等信息会全部告诉对方,从而减少数据发送方重传的盲目性。比如说序号1,2,3,5,7的数据收到了,那么普通的ACK只会确认序列号4,而SACK会把当前的5,7已经收到的信息在SACK选项里面告知对端,从而提高性能,当使用SACK的时候,NewReno算法可以不使用,因为SACK本身携带的信息就可以使得发送方有足够的信息来知道需要重传哪些包,而不需要重传哪些包。
‘肆’ tcp𨰾ュ炴带鍒跺父鐢ㄦ柟娉
甯哥敤鏂规硶链夛细
婊戝姩绐楀彛链哄埗銆佹参钖锷ㄦ満鍒躲佹嫢濉为伩鍏嶆満鍒躲佸揩阃熼吨浼犱笌鎭㈠嶃
銆愭粦锷ㄧ獥鍙f満鍒躲戝寘𨰾鍙戦佺獥鍙o纸SWND锛夈佹帴鍙楃獥鍙o纸RWND锛夊拰𨰾ュ炵獥鍙o纸CWND锛夈傚叾涓璏AX锛埚彂阃佺獥鍙o级=MIN锛圕WND锛孯WND锛夈备富瑕佸寘𨰾涓や釜杩囩▼锛
锛1锛夋敹鍒板簭鍒梚-1鍙娄竴涓嬬殑搴忓垪锛屾湡链涙敹鍒癷鍙娄互钖庣殑搴忓垪銆
锛2锛夌‘璁ゅ悓镒忓规柟鍙戦佷竴涓绐楀彛w鍏眏涓瀛楄妭锛屽叾搴忓垪鍙蜂负i镊砳+j-1銆
鎱㈠惎锷ㄦ満鍒躲戞柊寤篢CP杩炴帴镄勬椂鍊欙纴𨰾ュ炵獥鍙d互涓涓鏁版嵁鍖呭ぇ灏忥纸512Byte锛変负锘烘暟锛屾疮鎺ュ弹涓涓狝CK纭璁ゅ氨浼氩炲姞涓涓鏁版嵁鍖呭彂阃侀噺锛岃繖绉嶅炲姞锻堟寚鏁板纺澧为暱銆
銆愭嫢濉为伩鍏嶆満鍒躲戞嫢濉为伩鍏嶆満鍒跺氨鏄璁╂嫢濉炵獥鍙g紦鎱㈠炲ぇ锛屾疮缁忚繃涓涓寰杩旀椂闂碦TT锛屽彂阃佹柟镄勬嫢濉炵獥鍙e氨锷犱竴(CWND+1锛屾敞镒忎笉鏄锷犲)锛屾ゆ椂CWND锻堢嚎镐у炲ぇ銆
銆愬揩阃熼吨浼犱笌鎭㈠嶃戝傛灉鎺ユ敹鏂规敹鍒颁简涓涓澶卞簭镄勬姤鏂囷纴瀹冧细椹涓婂彂阃佹姤锻婄粰鍙戦佹柟锛屽憡鐭ュ畠链鏀跺埌鎶ユ枃锛屽傛灉鍙戦佹柟鏀跺埌閲嶅岖殑涓変釜纭璁わ纴鍒欎细绔嫔嵆閲崭紶纭璁ゆ墍链熷緟镄勪笅涓涓鎶ユ枃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