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k均值聚类算法c

k均值聚类算法c

发布时间: 2024-06-22 06:00:49

⑴ 数据挖掘里面最简单的算法是什么

鄙人认为k-means算法不怎么难,不论是一维的还是二维的,用c或c++实现都不十分复杂,这方面的代码也很多。

算法描述:
K均值聚类算法:
给定类的个数K,将N个对象分到K个类中去,
使得类内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最大,而类之间的相似性最小。

基本算法的步骤:
输入:k, data[n];
(1) 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例如c[0]=data[0],…c[k-1]=data[k-1];
(2) 对于data[0]….data[n], 分别与c[0]…c[n-1]比较,假定与c[i]差值最少,就标记为i;
(3) 对于所有标记为i点,重新计算c[i]={ 所有标记为i的data[j]之和}/标记为i的个数;
(4) 重复(2)(3),直到所有c[i]值的变化小于给定阈值或者前后两次的中心不再发生变化。

⑵ 聚类算法

1. 概述

K-means聚类算法也称k均值聚类算法,是集简单和经典于一身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的评价指标,即认为两个对象的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该算法认为类簇是由距离靠近的对象组成的,因此把得到 紧凑且独立的簇作为最终目标。

2. 算法核心思想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随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聚类中心以及分配给它们的对象就代表一个聚类。每分配一个样本,聚类的聚类中心会根据聚类中现有的对象被重新计算。这个过程将不断重复直到满足某个终止条件。终止条件可以是没有(或最小数目)对象被重新分配给不同的聚类,没有(或最小数目)聚类中心再发生变化,误差平方和局部最小。

3. 算法实现步骤

1、首先确定一个k值,即我们希望将数据集经过聚类得到k个集合。

2、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质心。

3、对数据集中每一个点,计算其与每一个质心的距离(如欧式距离),离哪个质心近,就划分到那个质心所属的集合。

4、把所有数据归好集合后,一共有k个集合。然后重新计算每个集合的质心。

5、如果新计算出来的质心和原来的质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个设置的阈值(表示重新计算的质心的位置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或者说收敛),我们可以认为聚类已经达到期望的结果,算法终止。

6、如果新质心和原质心距离变化很大,需要迭代3~5步骤。

4. 算法步骤图解

上图a表达了初始的数据集,假设k=2。在图b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两个k类所对应的类别质心,即图中的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然后分别求样本中所有点到这两个质心的距离,并标记每个样本的类别为和该样本距离最小的质心的类别,如图c所示,经过计算样本和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的距离,我们得到了所有样本点的第一轮迭代后的类别。此时我们对我们当前标记为红色和蓝色的点分别求其新的质心,如图d所示,新的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动。图e和图f重复了我们在图c和图d的过程,即将所有点的类别标记为距离最近的质心的类别并求新的质心。最终我们得到的两个类别如图f。

K-means术语:

簇:所有数据的点集合,簇中的对象是相似的。

质心:簇中所有点的中心(计算所有点的中心而来)

5. K-means算法优缺点

优点:

1、原理比较简单,实现也是很容易,收敛速度快。

2、当结果簇是密集的,而簇与簇之间区别明显时, 它的效果较好。

3、主要需要调参的参数仅仅是簇数k。

缺点:

1、K值需要预先给定,很多情况下K值的估计是非常困难的。

2、K-Means算法对初始选取的质心点是敏感的,不同的随机种子点得到的聚类结果完全不同 ,对结果影响很大。

3、对噪音和异常点比较的敏感。用来检测异常值。

4、采用迭代方法,可能只能得到局部的最优解,而无法得到全局的最优解。

⑶ K均值聚类分析的原理

在训练图像中,数据事件数量非常多。如果将这些数据事件逐一与模拟区域数据模式进行比对,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高,计算效率低下。对数据事件分析发现,很多数据事件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可以将其划分为同一类。这样大大减少数据事件的个数,提高了运算效率。基于这样考虑,聚类分析技术被引入到多点地质统计学中。

J.B.MacQueen在1967年提出的K-means算法是到目前为止用于科学和工业应用的诸多聚类算法中一种极有影响的技术。它是聚类方法中一个基本的划分方法,常常采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作为聚类准则函数,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定义为

多点地质统计学原理、方法及应用

式中:mi(i=1,2,…,k)是类i中数据对象的均值,分别代表K个类。

K-means算法的工作原理:首先随机从数据集中选取K个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计算各个样本到聚类中的距离,把样本归到离它最近的那个聚类中心所在的类。计算新形成的每一个聚类的数据对象的平均值来得到新的聚类中心,如果相邻两次的聚类中心没有任何变化,说明样本调整结束,聚类准则函数已经收敛。本算法的一个特点是在每次迭代中都要考察每个样本的分类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就要调整,在全部样本调整完后,再修改聚类中心,进入下一次迭代。如果在一次迭代算法中,所有的样本被正确分类,则不会有调整,聚类中心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标志着已经收敛,因此算法结束。

基本步骤如下:

a.对于数据对象集,任意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类中心;

b.根据类中对象的平均值,将每个对象重新赋给最相似的类;

c.更新类的平均值,即计算每个类中对象的平均值;

d.重复b和c步骤;

e.直到不再发生变化。

图2-7是利用K-means方法做的一个数据事件的聚类分析结果。数据类定义为10个。数据事件来自于图2-8,采用的数据样板是8×8的数据样板。

K-means算法优点为当聚类是密集的,且类与类之间区别明显时,效果较好。对于处理大数据集,这个算法是相对可伸缩和高效的,缺点主要有三个:

图2-7 K-means方法聚类结果

图2-8 用于聚类的训练图像,数据样板选择为8*8

1)在K-means算法中K是事先给定的,这个K值的选定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很多时候,事先并不知道给定的数据集应该分成多少个类别才最合适。这是K-means算法的一个不足。

2)在K-means算法中,首先需要根据初始聚类中心来确定一个初始划分,然后对初始划分进行优化。这个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一旦初始值选择的不好,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聚类结果,这也成为K-means算法的一个主要问题。

3)从K-means算法框架可以看出,该算法需要不断地进行样本分类调整,不断地计算调整后的新的聚类中心,因此当数据量非常大时,算法的时间开销是非常大的。所以需要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改进,提高算法应用范围。

⑷ K均值聚类算法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原理和处理步骤上有什么区别

K均值聚类是随机选取聚类中心,但是算法最终不一定会收敛到最优解,这与初值的选取有关,模糊C均值聚类:我觉得是在K均值的基础上,人为的加入了隶属度这个概念,通过每步迭代得到每个模式的隶属度,最后根据隶属度的大小进行分类!

⑸ k均值聚类算法、c均值聚类算法、模糊的c均值聚类算法的区别

k均值聚类:---------一种硬聚类算法,隶属度只有两个取值0或1,提出的基本根据是“类内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
模糊的c均值聚类算法:-------- 一种模糊聚类算法,是k均值聚类算法的推广形式,隶属度取值为[0 1]区间内的任何一个数,提出的基本根据是“类内加权误差平方和最小化”准则;
这两个方法都是迭代求取最终的聚类划分,即聚类中心与隶属度值。两者都不能保证找到问题的最优解,都有可能收敛到局部极值,模糊c均值甚至可能是鞍点。
至于c均值似乎没有这么叫的,至少从我看到文献来看是没有。不必纠结于名称。如果你看的是某本模式识别的书,可能它想表达的意思就是k均值。
实际上k-means这个单词最先是好像在1965年的一篇文献提出来的,后来很多人把这种聚类叫做k均值。但是实际上十多年前就有了类似的算法,但是名字不一样,k均值的历史相当的复杂,在若干不同的领域都被单独提出。追寻算法的名称与历史没什么意义,明白具体的实现方法就好了。

⑹ 如何编写求K-均值聚类算法的Matlab程序

在聚类分析中,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无监督分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也称为C-均值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如下: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
%%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
samp=[11.1506
6.7222
2.3139
5.9018
11.0827
5.7459
13.2174
13.8243
4.8005
0.9370
12.3576];
%样本集
[l0
l]=size(samp);
%%利用均值把样本分为两类,再将每类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
th0=mean(samp);n1=0;n2=0;c1=0.0;c1=double(c1);c2=c1;for
i=1:lif
samp(i)<th0
c1=c1+samp(i);n1=n1+1;elsec2=c2+samp(i);n2=n2+1;endendc1=c1/n1;c2=c2/n2;
%初始聚类中心t=0;cl1=c1;cl2=c2;
c11=c1;c22=c2;
%聚类中心while
t==0samp1=zeros(1,l);
samp2=samp1;n1=1;n2=1;for
i=1:lif
abs(samp(i)-c11)<abs(samp(i)-c22)
samp1(n1)=samp(i);
cl1=cl1+samp(i);n1=n1+1;
c11=cl1/n1;elsesamp2(n2)=samp(i);
cl2=cl2+samp(i);n2=n2+1;
c22=cl2/n2;endendif
c11==c1
&&
c22==c2t=1;endcl1=c11;cl2=c22;
c1=c11;c2=c22;
end
%samp1,samp2为聚类的结果。
初始中心值这里采用均值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用经验的方法来确定,或者将样本集随机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均值。
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知道分类的数量,这是其不足之处。

⑺ kmeans聚类算法是什么

K-means算法是最为经典的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是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之一。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以往的回归、朴素贝叶斯、SVM等都是有类别标签y的,也就是说样例中已经给出了样例的分类。而聚类的样本中却没有给定y,只有特征x,比如假设宇宙中的星星可以表示成三维空间中的点集。

(7)k均值聚类算法c扩展阅读: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热点内容
linux的路径怎么写 发布:2025-01-15 17:18:49 浏览:185
php解压程序 发布:2025-01-15 17:06:22 浏览:142
刷助力脚本 发布:2025-01-15 17:02:31 浏览:520
c盘里的用户文件夹可以删除 发布:2025-01-15 16:56:45 浏览:951
虚幻4编译到哪里 发布:2025-01-15 16:50:19 浏览:756
透明度渐变android 发布:2025-01-15 16:45:08 浏览:835
dos连接oracle数据库 发布:2025-01-15 16:41:39 浏览:906
网络配置比较低怎么做 发布:2025-01-15 16:35:38 浏览:362
android弹出键盘监听 发布:2025-01-15 16:35:11 浏览:208
uz画图编程 发布:2025-01-15 16:32:44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