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kmeans算法实现

kmeans算法实现

发布时间: 2024-03-23 15:07:06

A. k-means聚类算法java代码实现文本聚类

K-MEANS算法:
k-means 算法接受输入量 k ;然后将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然后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 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具体如下:
输入:k, data[n];
(1) 选择k个初始中心点,例如c[0]=data[0],…c[k-1]=data[k-1];
(2) 对于data[0]….data[n], 分别与c[0]…c[n-1]比较,假定与c[i]差值最少,就标记为i;
(3) 对于所有标记为i点,重新计算c[i]=/标记为i的个数;
(4) 重复(2)(3),直到所有c[i]值的变化小于给定阈值。

算法实现起来应该很容易,就不帮你编写代码了。

B. K-means原理、优化、应用

K-Means算法是无监督的聚类算法,它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聚类效果也不错,因此应用很广泛。K-Means算法有大量的变体,本文就从最传统的K-Means算法讲起,在其基础上讲述K-Means的优化变体方法。包括初始化优化K-Means++, 距离计算优化elkan K-Means算法和大数据情况下的优化Mini Batch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的思想很简单,对于给定的样本集,按照样本之间的距离大小,将样本集划分为K个簇。让簇内的点尽量紧密的连在一起,而让簇间的距离尽量的大。

1、随机选择K个聚类的初始中心。

2、对任意一个样本点,求其到K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样本点归类到距离最小的中心的聚类。

3、每次迭代过程中,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各个聚类的中心点(质心)。

4、对K个聚类中心,利用2、3步迭代更新后,如果位置点变化很小(可以设置阈值),则认为达到稳定状态,迭代结束。(画图时,可以对不同的聚类块和聚类中心可选择不同的颜色标注)

1、原理比较简单,实现也是很容易,收敛速度快。 

2、聚类效果较优。 

3、算法的可解释度比较强。 

4、主要需要调参的参数仅仅是簇数k。

1、K值的选取不好把握 

2、对于不是凸的数据集比较难收敛 

3、如果各隐含类别的数据不平衡,比如各隐含类别的数据量严重失衡,或者各隐含类别的方差不同,则聚类效果不佳。 

4、 最终结果和初始点的选择有关,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5、对噪音和异常点比较的敏感。

    解决K-Means算法对 初始簇心 比较敏感的问题,二分K-Means算法是一种弱化初始质心的一种算法。

1、将所有样本数据作为一个簇放到一个队列中。

2、从队列中选择一个簇进行K-Means算法划分,划分为两个子簇,并将子簇添加到队列中。

3、循环迭代步骤2操作,直到中止条件达到(聚簇数量、最小平方误差、迭代次数等)。

4、队列中的簇就是最终的分类簇集合。

从队列中选择划分聚簇的规则一般有两种方式;分别如下:

1、对所有簇计算误差和SSE(SSE也可以认为是距离函数的一种变种),选择SSE最大的聚簇进行划分操作(优选这种策略)。

2、选择样本数据量最多的簇进行划分操作:

    由于 K-means 算法的分类结果会受到初始点的选取而有所区别,因此有提出这种算法的改进: K-means++ 。

    其实这个算法也只是对初始点的选择有改进而已,其他步骤都一样。初始质心选取的基本思路就是, 初始的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互距离要尽可能的远 。

1、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c1;

2、计算每个样本与当前已有类聚中心最短距离(即与最近一个聚类中心的距离),用 D(x)表示;这个值越大,表示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最后,用轮盘法选出下一个聚类中心。

3、重复步骤2,知道选出 k 个聚类中心。

4、选出初始点(聚类中心),就继续使用标准的 k-means 算法了。

尽管K-Means++在聚类中心的计算上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在迭代过程中,k-mean 本身能快速收敛,因此算法实际上降低了计算时间。

      解决K-Means++算法缺点而产生的一种算法;主要思路是改变每次遍历时候的取样规则,并非按照K-Means++算法每次遍历只获取一个样本,而是每次获取K个样本,重复该取样操作O(logn)次 (n是样本的个数) ,然后再将这些抽样出来的样本聚类出K个点,最后使用这K个点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簇中心点。实践证明:一般5次重复采用就可以保证一个比较好的聚簇中心点。

1、在N个样本中抽K个样本,一共抽logn次,形成一个新的样本集,一共有Klogn个数据。

2、在新数据集中使用K-Means算法,找到K个聚簇中心。

3、把这K个聚簇中心放到最初的样本集中,作为初始聚簇中心。

4、原数据集根据上述初始聚簇中心,再用K-Means算法计算出最终的聚簇。

        Canopy属于一种‘粗’聚类算法,即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距离计算方法将数据集分为若干可重叠的子集canopy,这种算法不需要指定k值、但精度较低,可以结合K-means算法一起使用:先由Canopy算法进行粗聚类得到k个质心,再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

 1、将原始样本集随机排列成样本列表L=[x1,x2,...,xm](排列好后不再更改),根据先验知识或交叉验证调参设定初始距离阈值T1、T2,且T1>T2 。

2、从列表L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P作为第一个canopy的质心,并将P从列表中删除。

3、从列表L中随机选取一个样本Q,计算Q到所有质心的距离,考察其中最小的距离D:

如果D≤T1,则给Q一个弱标记,表示Q属于该canopy,并将Q加入其中;

如果D≤T2,则给Q一个强标记,表示Q属于该canopy,且和质心非常接近,所以将该canopy的质心设为所有强标记样本的中心位置,并将Q从列表L中删除;

 如果D>T1,则Q形成一个新的聚簇,并将Q从列表L中删除。

4、重复第三步直到列表L中元素个数为零。

1、‘粗’距离计算的选择对canopy的分布非常重要,如选择其中某个属性、其他外部属性、欧式距离等。

2、当T2<D≤T1时,样本不会从列表中被删除,而是继续参与下一轮迭代,直到成为新的质心或者某个canopy的强标记成员。

3、T1、T2的取值影响canopy的重叠率及粒度:当T1过大时,会使样本属于多个canopy,各个canopy间区别不明显;当T2过大时,会减少canopy个数,而当T2过小时,会增加canopy个数,同时增加计算时间。

4、canopy之间可能存在重叠的情况,但是不会存在某个样本不属于任何canopy的情况。

5、Canopy算法可以消除孤立点,即删除包含样本数目较少的canopy,往往这些canopy包含的是孤立点或噪音点。

    由于K-Means算法存在初始聚簇中心点敏感的问题,常用使用Canopy+K-Means算法混合形式进行模型构建。

1、先使用canopy算法进行“粗”聚类得到K个聚类中心点。

2、K-Means算法使用Canopy算法得到的K个聚类中心点作为初始中心点,进行“细”聚类。

1、执行速度快(先进行了一次聚簇中心点选择的预处理);

2、不需要给定K值,应用场景多。

3、能够缓解K-Means算法对于初始聚类中心点敏感的问题。

    Mini Batch K-Means算法是K-Means算法的一种优化变种,采用 小规模的数据子集 (每次训练使用的数据集是在训练算法的时候随机抽取的数据子集) 减少计算时间 ,同时试图优化目标函数;Mini Batch K-Means算法可以减少K-Means算法的收敛时间,而且产生的结果效果只是略差于标准K-Means算法。

1、首先抽取部分数据集,使用K-Means算法构建出K个聚簇点的模型。

2、继续抽取训练数据集中的部分数据集样本数据,并将其添加到模型中,分配给距离最近的聚簇中心点。

3、更新聚簇的中心点值。

4、循环迭代第二步和第三步操作,直到中心点稳定或者达到迭代次数,停止计算操作。

https://www.jianshu.com/p/f0727880c9c0

C. 如何编写求K-均值聚类算法的Matlab程序

在聚类分析中,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无监督分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也称为C-均值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如下: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
%%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
samp=[11.1506
6.7222
2.3139
5.9018
11.0827
5.7459
13.2174
13.8243
4.8005
0.9370
12.3576];
%样本集
[l0
l]=size(samp);
%%利用均值把样本分为两类,再将每类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
th0=mean(samp);n1=0;n2=0;c1=0.0;c1=double(c1);c2=c1;for
i=1:lif
samp(i)<th0
c1=c1+samp(i);n1=n1+1;elsec2=c2+samp(i);n2=n2+1;endendc1=c1/n1;c2=c2/n2;
%初始聚类中心t=0;cl1=c1;cl2=c2;
c11=c1;c22=c2;
%聚类中心while
t==0samp1=zeros(1,l);
samp2=samp1;n1=1;n2=1;for
i=1:lif
abs(samp(i)-c11)<abs(samp(i)-c22)
samp1(n1)=samp(i);
cl1=cl1+samp(i);n1=n1+1;
c11=cl1/n1;elsesamp2(n2)=samp(i);
cl2=cl2+samp(i);n2=n2+1;
c22=cl2/n2;endendif
c11==c1
&&
c22==c2t=1;endcl1=c11;cl2=c22;
c1=c11;c2=c22;
end
%samp1,samp2为聚类的结果。
初始中心值这里采用均值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用经验的方法来确定,或者将样本集随机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均值。
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知道分类的数量,这是其不足之处。

D. K-Means聚类算法

        所谓聚类算法是指将一堆没有标签的数据自动划分成几类的方法,属于无监督学习方法,这个方法要保证同一类的数据有相似的特征,如下图所示:

        根据样本之间的距离或者说是相似性(亲疏性),把越相似、差异越小的样本聚成一类(簇),最后形成多个簇,使同一个簇内部的样本相似度高,不同簇之间差异性高。

相关概念:

K值 :要得到的簇的个数

质心 :每个簇的均值向量,即向量各维取平均即可

距离量度 :常用欧几里得距离和余弦相似度(先标准化)

算法流程:

1、首先确定一个k值,即我们希望将数据集经过聚类得到k个集合。

2、从数据集中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质心。

3、对数据集中每一个点,计算其与每一个质心的距离(如欧式距离),离哪个质心近,就划分到那个质心所属的集合。

4、把所有数据归好集合后,一共有k个集合。然后重新计算每个集合的质心。

5、如果新计算出来的质心和原来的质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一个设置的阈值(表示重新计算的质心的位置变化不大,趋于稳定,或者说收敛),我们可以认为聚类已经达到期望的结果,算法终止。

6、如果新质心和原质心距离变化很大,需要迭代3~5步骤。

K-Means采用的启发式方式很简单,用下面一组图就可以形象的描述:

        上图a表达了初始的数据集,假设k=2。在图b中,我们随机选择了两个k类所对应的类别质心,即图中的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然后分别求样本中所有点到这两个质心的距离,并标记每个样本的类别为和该样本距离最小的质心的类别,如图c所示,经过计算样本和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的距离,我们得到了所有样本点的第一轮迭代后的类别。此时我们对我们当前标记为红色和蓝色的点分别求其新的质心,如图d所示,新的红色质心和蓝色质心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变动。图e和图f重复了我们在图c和图d的过程,即将所有点的类别标记为距离最近的质心的类别并求新的质心。最终我们得到的两个类别如图f。

坐标系中有六个点:

1、我们分两组,令K等于2,我们随机选择两个点:P1和P2

2、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剩余点分别到这两个点的距离:

3、第一次分组后结果:

        组A:P1

        组B:P2、P3、P4、P5、P6

4、分别计算A组和B组的质心:

        A组质心还是P1=(0,0)

        B组新的质心坐标为:P哥=((1+3+8+9+10)/5,(2+1+8+10+7)/5)=(6.2,5.6)

5、再次计算每个点到质心的距离:

6、第二次分组结果:

        组A:P1、P2、P3

        组B:P4、P5、P6

7、再次计算质心:

        P哥1=(1.33,1) 

        P哥2=(9,8.33)

8、再次计算每个点到质心的距离:

9、第三次分组结果:

        组A:P1、P2、P3

        组B:P4、P5、P6

可以发现,第三次分组结果和第二次分组结果一致,说明已经收敛,聚类结束。

优点:

1、原理比较简单,实现也是很容易,收敛速度快。

2、当结果簇是密集的,而簇与簇之间区别明显时, 它的效果较好。

3、主要需要调参的参数仅仅是簇数k。

缺点:

1、K值需要预先给定,很多情况下K值的估计是非常困难的。

2、K-Means算法对初始选取的质心点是敏感的,不同的随机种子点得到的聚类结果完全不同 ,对结果影响很大。

3、对噪音和异常点比较的敏感。用来检测异常值。

4、采用迭代方法, 可能只能得到局部的最优解,而无法得到全局的最优解 。

1、K值怎么定?

        答:分几类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与感觉,通常的做法是多尝试几个K值,看分成几类的结果更好解释,更符合分析目的等。或者可以把各种K值算出的 E 做比较,取最小的 E 的K值。

2、初始的K个质心怎么选?

        答:最常用的方法是随机选,初始质心的选取对最终聚类结果有影响,因此算法一定要多执行几次,哪个结果更reasonable,就用哪个结果。 当然也有一些优化的方法,第一种是选择彼此距离最远的点,具体来说就是先选第一个点,然后选离第一个点最远的当第二个点,然后选第三个点,第三个点到第一、第二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以此类推。第二种是先根据其他聚类算法(如层次聚类)得到聚类结果,从结果中每个分类选一个点。

3、关于离群值?

        答:离群值就是远离整体的,非常异常、非常特殊的数据点,在聚类之前应该将这些“极大”“极小”之类的离群数据都去掉,否则会对于聚类的结果有影响。但是,离群值往往自身就很有分析的价值,可以把离群值单独作为一类来分析。

4、单位要一致!

        答:比如X的单位是米,Y也是米,那么距离算出来的单位还是米,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X是米,Y是吨,用距离公式计算就会出现“米的平方”加上“吨的平方”再开平方,最后算出的东西没有数学意义,这就有问题了。

5、标准化

        答:如果数据中X整体都比较小,比如都是1到10之间的数,Y很大,比如都是1000以上的数,那么,在计算距离的时候Y起到的作用就比X大很多,X对于距离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这也有问题。因此,如果K-Means聚类中选择欧几里德距离计算距离,数据集又出现了上面所述的情况,就一定要进行数据的标准化(normalization),即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

参考文章: 聚类、K-Means、例子、细节

热点内容
东方财富dk指标源码 发布:2025-01-18 14:45:53 浏览:435
陌陌登陆密码是什么 发布:2025-01-18 14:36:54 浏览:848
海龟编译器代码 发布:2025-01-18 14:16:51 浏览:34
大闸蟹网站源码 发布:2025-01-18 14:12:19 浏览:105
电脑服务器日期怎么改 发布:2025-01-18 14:05:03 浏览:687
用什么方法打开密码箱呢 发布:2025-01-18 14:04:08 浏览:428
net编程模式 发布:2025-01-18 13:54:20 浏览:691
手机上传播病毒 发布:2025-01-18 13:49:20 浏览:504
空调压缩机电路 发布:2025-01-18 13:42:42 浏览:546
空间访问的记录恢复 发布:2025-01-18 13:26:19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