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f数据库
❶ 数据库物理备份做运维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最佳答案检举 IT运维是IT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该阶段主要用于IT部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涉及的对象分成两大部分,即IT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该阶段的管理内容又可细分为七个子系统:
■ 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应用/服务管理: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群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等的监控与管理
■ 数据/存储/容灾管理: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
■ 业务管理: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CSF(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 目录/内容管理: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
■ 资源资产管理:管理企业中各IT系统的资源资产情况,这些资源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 信息安全管理:该部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36个控制目标和127中控制方式,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 日常工作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IT运行维护管理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实现完善的IT运维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运行/维护阶段与服务/支持阶段的分界线为前者是面向IT部门内部的管理,而后者是面向业务部门、企业中的其它人员或直接面向客户。
❷ 信息系统开发中如何根据数据的固有属性来确定主题数据库的两种方式存储
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当代的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4个发展阶段
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阶段。该阶段仅着眼于减轻人们在计算方面的劳动强度,是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业务,只是对企业单项业务进行处理,较少涉及管理内容。
阶段2:事务处理阶段(TPS)。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企业的局部事务的管理,形成了事务处理系统(TPS),但它并未形成对企业全局的、整体的管理。
阶段3: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用系统思想建立起来的,以计算机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基本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在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形成了对企业全局性的、整体性的计算机应用。强调以企业管理系统为背景,以基层业务系统为基础,强调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联系,以完成企业总体任务为目标。
阶段4: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
这四个发展阶段,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取代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一个企业里,以上四个阶段的信息系统,可能同时都存在,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更高级的是几种信息系统互相融合成一体,比如ERP、SRM等就是这种情况。
信息系统的类型
1.从计算机应用的角度可以分为,人工信息系统、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2.从独立性的角度可以分为,独立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系统
3.从处理方式角度可以分为,批处理信息系统、联机处理信息系统
4.从数据环境分类可以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
数据文件:简单、容易实现;很高的维护费用。
应用数据库:为分散的应用而设计。简单事项、数据分散,缺少共享,且维护费用高
主体数据库: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建立应用模型,开发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但是后期的维护费用很低。使用户直接与这些数据库交互使用数据。如果管理不善也会蜕变为第二类或者第一类数据环境。
信息检索系统:比传统的数据库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动态可变性。一般应该与第三类数据环境共存,支持综合信息服务和决策系统。
5.以应用层次分类。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事务级。他是根据使用用户层级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信息系统规划阶段,经过概念产生过程、需求分析过程最终形成需求分析报告。
2.信息系统的开发阶段,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验收。
总体规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含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和技术规范等。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逻辑模型,是企业管理流程和信息流程的交汇点。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
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方案。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管理流程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开发),用户在实施阶段逐步变为系统的主导地位
系统验收阶段,试运行阶段。
3.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长时间的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维护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系统运行初期,排错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比较多,而到后期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比较多。
4.信息系统更新阶段,也称信息系统消亡阶段。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1.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CIO介入
2.用户参与开发原则,一是用户有确定的范围;二是用户应当参与全过程的开发;三是用户应当深度参与系统开发
3.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4.工程化原则
5.其他原则-(创新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1.企业规划方法(BSP).UC矩阵是BSP方法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即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矩阵中行表示过程,列表示数据类,并以字母U(Use)和C(Create)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
2.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数据环境对于信息系统至关重要,建设主题数据库是信息系统开发的中心任务,围绕主题数据库搞好应用软件开发。
3.信息工程方法。
4.关键成功因素法(CSF),在每个企业中都存在着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称为CSF。C通过企业的CSF,确定企业业务的关键信息需求,通过对CSF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
5.战略集合转化法(SST),SST方法就是把企业的战略集合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集合,而后者由信息系统的目标、环境约束和战略规划组成。
6.CSF、SST、BSP之间的关系。在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实践中,往往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统称为CSB方法。CSB方法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❸ 简要说明CSF和BSP在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主要期望解决什么问题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CSF)是重点突破法应用的典型,是帮助组织高层管理人员确定重要信息需求的一种有效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并找出组织的关键成功因素,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进行系统规划。
BSP方法即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企业(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从两个定义来说,前者,CSF主要是由程序员将信息数据采集给决策层,对整个MIS系统的大体框架和主要因素进行规划和设计,而BSP则是更加具体到各个子模块的开发,包括程序主体,后台数据库,子程序模块等等。
CSF偏重大框架,大方向,而BSP则更加偏重全局,整个程序模块。
❹ 数据库与SQL方面的知识
http://post..com/f?kz=246252688
一个不错的学习网站拥有8000多G下载资源的“视频教程下载网” 几乎所有的课程里面都有 并按学校,学科,字母进行了分类.让你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省心又省事.最主要的是这里的所有课程网址完全免费,更新也快.
包括各大名校各个学科的课程,如北大清华等.
另外还有很多的试题,视频下载,都是免费的.
名师课堂实录,工作学习两不误 ,在家也能上大学。从最基础最简单开始,
不用担心听不懂学不会。不用付昂贵的上学费用和许许多多的考试,
直接可以享用大学本科生同样的教材和教授的讲课,由浅入难,超级详细,
适合自学和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考试之用.下载到硬盘上,不用上网可以全面学习。学习时间和进度完全可以自己掌握。
视频教程方式不会遗漏任何和难点,可以反复学习直至学会为止。有老师领路比自己自学研究将会轻松百倍,而且不容易枯燥乏味!
大学正常的授讲间.比起外面培训机构的课程。大学里的课程要权威许多.
而且我们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要比参加几个课外培训或者自己看书学习高效很多,
同时也是在校生或者已经工作的你最好的辅导老师,视频教程每讲约45分钟。视频教程有老师录像,有声音,并且自带清晰板书,
老师讲课的视频,是教材、笔记、练习同步的学习模式基本是课堂教学模式。
是图象教材放一起的!所以也不需要另外的参考资料了。并且教师与板书交互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包括:日常授课.串讲.辅导答疑
播放特点:
.csf格式,需要安装视频.csf格式播放插件CSFCODEC,
就可以用windows自带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或者用科建播放器播放。
❺ mongodb删除数据库后怎么恢复
深圳极佳数据库恢复中心开发的,mongodb数据库恢复工具可以从磁盘恢复数据库文件集合记录。你可以网络下、
❻ 求助,mongodb如何恢复误删数据
方法/步骤
在mongodb的官方上search mongomp没有相应的资料,自己就在shell命令行里面 :
/data/mongodb-linux-x86_64-1.6.0/bin/mongomp --help 了一把, 自己来测试了,测试总结如下:
备份本机mongodb到/tmp/bakup目录下面:[root@localhost csf]# /data/mongodb-linux-x86_64-1.6.0/bin/mongomp -h 192.168.0.39:10001 -d csf -o /backup/mongodb
将/tmp/backup 下面的文件导入数据库:[root@localhost csf]#/data/mongodb-linux-x86_64-1.6.0/bin/mongorestore -h 192.168.0.39:10001 -d csf -drop --directoryperdb /backup/mongodb/csf/
【注释】--drop参数,有此参数,则表示,先删除所有的记录,然后恢复。如无此参数,则恢复备份时候的数据,备份之后新增加的数据依然存在;/backup/mongodb则是备份文件存放路径
❼ 如何进行MongoDB数据库恢复
将/tmp/backup 下面的文件导入数据库:[root@localhost csf]#/data/mongodb-linux-x86_64-1.6.0/bin/mongorestore -h 192.168.0.39:10001 -d csf -drop --directoryperdb /backup/mongodb/csf/
【注释】--drop参数,有此参数,则表示,先删除所有的记录,然后恢复。如无此参数,则恢复备份时候的数据,备份之后新增加的数据依然存在;/backup/mongodb则是备份文件存放路径
❽ 有没有学习数据库的较好的网站
直接下视频教程,你可以下这个,,很不错
中文名称:东南大学SQL数据库基础视频教学全42讲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感谢原发布者: з吩钟热镀 (verycd)
简介:
http://img.verycd.com/posts/0509/post-324268-1127465822.jpg
授 课 内 容
第1讲 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管理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第2讲 数据、数据模型和数据模式
第3讲 关系数据模型、约束、关系操作
第4讲 投影操作、集合操作、连接操作
第5讲 连接操作示例、除操作、外连接操作、关系演算
第6讲 传统数据模型、E-R数据模型、联系
第7讲 基本概念、E-R图、扩充E-R图
第8讲 扩充E-R图(续)、数据库的用户接口、SQL语言
第9讲 基本模式的定义(续)、基表模式修改、索引的建立和撤消、基本SQL查询语句
第10讲SQL连接查询操作
第11讲SQL连接查询操作-连接操作示例、外连接示例
第12讲SQL连接查询操作-自身连接、集合操作、子查询
第13讲 子查询-返回一组值的子查询、重复执行的子查询
第14讲SQL语句操纵语言
第15讲SQL语句的插入、删除、修改、更新操作
第16讲SQL中的视图、嵌入式SQL
第17讲 嵌入式SQL的可执行语句和实现
第18讲 动态SQL语句
第19讲 带动态参数的动态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简介
第20讲 事务、DBMS的进程结构、系统结构
第21讲DBMS的系统结构(续)
第22讲 数据目录、数据库存储界质的特点
第23讲 记录的存储结构-记录的物理表示、数据压缩技术、文件
第24讲 文件的基本类型(续)、查询处理和优化、代数优化
第25讲 代数优化(续)
第26讲 依赖与存取路径和规则优化、选择、连接操作的实现和优化
第27讲 连接操作的实现和优化(续)、投影操作、集合操作的实现
第28讲 集合操作的实现(续)、组合操作
第29讲 事务管理、恢复引论、运行记录的结构
第30讲 事务更新的执行和恢复、消息处理、失效的类型和恢复的对策
第31讲 数据库系统中的并发、封锁
第32讲 封锁(续)、活锁和死锁
第33讲 可串行性、两阶段锁协议、死锁的检测处理和防止
第34讲 死锁的检测处理和防止
第35讲 死锁的检测处理和防止(续)、多粒度封锁
第36讲 数据库的安全、视图、访问控制、完整性约束
第37讲 完整性约束的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第38讲 关系数据库理论、范式
第39讲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的实施
由浅入难,超级详细,适合自学和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考试之用。
Csf格式,用科建播放器播放
❾ 谁知道.cfs后缀名的文件怎么打开,怎么修改啊,不是别人说的那种什么流媒体(那是csf)。
标准的CFS文件是数据文件,你可以用CFS2EXEL 程序打开,通常是从SIGAVG 或CHART转换为适合输入Excel的格式
下载地点:http://www.ced.co.uk/SChina/cfs2exlc.shtml
❿ 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的案例分析
采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设立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关键因素分析法(KSF)是信息系统开发规划方法之一,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Zani提出,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绩效评价中。关键因素分析法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评价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总体规划的方法。该方法认为:在绩效评价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评价活动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
通过对关键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评价系统的评价体系。
利用关键因素分析法,可将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财务策略层。按照公司财务策略组成内容不同,这一层面又分为筹资策略、投资策略和股利分配策略。
第二层面为关键因素层。关键因素是指在评级体系中对评价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对于公司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来说,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对各财务策略实施的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各项财务策略实施能否使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2)各项财务策略实施能否使公司保持良好的财务关系因此,本文选取资金效率资金风险资金成本和财务关系为关键因素,围绕这四个因素综合确定公司财务战略的绩效。
第三个层面为关键业绩指标层关键业绩指标(KPI)是关键因素在评价活动的实际应用,其关键两字的含义即是指能反映某一关键因素的财务本质的重点指标该指标层既包括定量的财务类指标,也包括定性的非财务类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主要反映各财务策略实施的成本与效果,如资金成本总资产周转率等定性指标主要反映战略方向财务关系以及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等内容,如优势与劣势公司提供信息的及时性与有用性等指标因此,该指标体系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体这一层面将关键因素分解为具体的财务策略评价指标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图
基于关键因素分析法构建的财务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分为3层:第一层为策略层,分别描述各财务策略的绩效状况;第二层为关键因素层,这里关键因素的确定将紧紧围绕资金周转效率的评价,同时兼顾财务策略实施中财务关系的评价;第三层为关键业绩指标层,根据各关键因素的财务本质细化为具体评价指标。 “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一句广告词,代表了目前社会群众的商品购买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像家电一样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如何既能满足自己的功能要求,又能省钱地买下一台电脑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从系统的观点,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手段,描述电脑选购的过程,以期给用户一个公式化流程解决电脑选购问题。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于1970年由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Zani提出,它是信息系统规划重要方法之一,其含义是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即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关键成功因素法按如下四个步骤进行:系统目标的分解和识别、所有成功因素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和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或评估标准。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处理逻辑及其关系。
在选购电脑方面,按照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四个步骤,我们首先应该定义目标,即弄清楚采买这台电脑是干什么用的,这些用途可能包括办公、学习、娱乐和特殊用途;其次我们要将方方面面的需求转化为成功因素,即用成功因素来描述用户的需求;第三步就是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成功购买电脑的关键因素当然是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高性能的机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机器的档次如何确定;最后一步,就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或评估标准,即用什么技术指标和标准来衡量关键成功因素,并据此生成数据字典,即产生购买电脑的一些具体数据,用于采买的实施。
二、基于CSF的电脑选购
下面举例说明基于CSF的电脑选购过程。假如某人要买一台台式电脑,用于工作、学习和娱乐,其功能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和Coredraw等图像处理软件、上网、以及影音娱乐等。据此,我们可以首先定义系统(功能)的目标,即需求集合R一{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网络工具(QQ),影音播放)。其次,为满足R,电脑的性能主要应该考虑:具备有效运行图像处理软件的能力,包括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只要具备这种能力,电脑的其他用途均可得到满足。
除了考虑电脑的功能要求以外,选购电脑往往还要从电脑的外观、附件及服务、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几个方面综合选购,这些因素用KSF的树枝图工具进行描述,见图1。针对图1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性能指标,并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
(1)高性能。运算能力决定了CPU 和主板的档次,为了满足R,低端的Celeron CPU和All—in—One的整合主板就不可取。存储能力决定了内存和外存的大小或容量,满足R的内存容量应该偏大,目前可以考虑4 GB及以上,外存主要指硬盘,目前应该考虑TB级或接近TB级的高转速硬盘,并且应该注意硬盘的Cache容量。I/O能力主要针对显示或打印机,满足R的要求决定了显示器的尺寸应该偏大,而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或带宽,同时显卡性能优良,能够支持显示器的这种需求;对于图像处理,打印机需要考虑输出的幅面、颜色(黑白还是彩色)和质量等因素。
(2)PC发展。早在19世纪6o年代,Gordon Moore就对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进行了预测,尤其是1979年修正的摩尔定律,一致经受实践的考验,沿用至今。因此选购电脑时,在满足R的前提下,不宜盲目追加投资以换得性能方面留有余地,也不宜期望一台电脑可以长久不衰,永远用得随心所欲。另外在性能扩充方面,主板的I/O接口或总线扩展槽一般都不会使用完毕,不是考虑的因素,而主要应该注意内存的搭配,同样是4 GB的内存,占用1个内存插槽就比占用2个内存插槽好,因为余下的插槽可以为今后扩充打下基础。
(3)附加及服务。这方面需要注意:品质保证的期限,是所有的部件还是不同部件的保质期不一样;售后服务是否包含免费上门,主要部件(尤其是主板)是否有网上升级服务。
(4)电脑审美。机箱颜色和机箱形状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对机器性能影响不大;外设连接主要考虑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和网卡等是否采用无线连接方式,以及何种无线连接方式。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张关于电脑选购的清单,这张清单包括CPU、主板、内存条、硬盘、光驱、显卡、网卡、机箱电源等功能部件,以及这些功能部件的档次或要求,据此可以按图索骥,顺利完成电脑选购。 决策是企业的核心,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质量直接决定决策质量。作为决策主体的决策者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决策者信息需求的准确识别和满足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之一。不同于具体管理信息需求的识别,决策信息需求的识别受行业和企业差别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更普遍的研究价值。
一、决策者信息需求识别的难点分析
1.决策者信息需求的特点
决策者信息需求不同于企业其他管理者及员工,更多地围绕企业决策活动提出,明显受制于决策活动,因此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表现为动态性强、复杂度高、非结构化程度高等特点,给信息需求的识别过程带来了一定难度。
(1)与企业总体战略一致性强。企业决策是决策主体,即决策者,在根据自身和环境所取得的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抽象,制定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方法、手段的过程。总体战略是公司一切活动(包括决策)的先导,而信息是定位的依据、决策的基础。决策信息必须能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总体战略进行论证和支撑,信息管理者能够根据信息与战略的相关程度,决定信息的效用度及信息需求的优先度。
(2)加工深度要求高。决策者不同于普通管理者。普通管理者通常仅负责公司的一个部门或领域,决策者要从整体上把握公司走向。例如,各种财务报表对于财务主管来说,是非常直观并且有效的信息,但是对于决策者则不同。通常决策者用于决策的公司财务信息,既源于罗列数据的各种报表,又是对其他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而得。从这个角度来看,决策者所需的信息来源要丰富,非结构化程度相对较高,加工深度要求也较高。
(3)时效性动态性强。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支持决策的信息必须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脱离了时效性的完备信息极可能等同于一文不值的垃圾信息。即使公司的总体战略不变,不同环境下,支持该战略的具体决策信息也会发生变化。各级信息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企业内外部的变化,第一时问向决策者传递有效的决策信息,供其调整决策。
此外,决策信息还具有理论性和真实性特点、新颖性和宏观性特点、选择性和针对性特点、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等。
2.决策者信息需求的识别问题
(1)信息需求的范围界定困难
决策者信息需求的不明了及其决策信息宏观性和动态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决策信息需求范围难以准确界定。信息工作者必须首先在明确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前提下,同时兼顾决策信息完备性和针对性的要求,保证决策者在制定决策过程中不仅拥有充足的信息支撑,而且免于面对过量的信息而无从着手;不仅可以把握决策重心,而且能够避免疏漏。
(2)潜在信息需求的“显化”困难
潜在信息需求是指信息用户尚未意识到,以及意识到而没有准确表达出来的信息需求。将这部分信息需求准确表达出来的过程称为“显化”。决策者的素质影响着决策者信息表达能力及信息吸收能力,客观上制约了他们准确表达自身信息需求的能力,形成大量的潜在信息需求,也阻碍了潜在信息需求“显化”的实现。同时,决策者与信息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信任度等方面的差异,为双方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一层无形的障碍,阻碍了决策者明确的信息需求表达,积累了一定的潜在信息需求。这类潜在信息需求的“显化”需要双方的不断努力,要完全克服是不可能的。
(3)信息需求变化的监测困难
决策信息需求变化的明确,是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到位的信息服务的基础。由于潜在信息需求占决策信息需求的相当一部分,并且决策信息需求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要及时准确的对决策信息需求进行监测是非常困难的,既需要信息工作者准确地预测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又需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监测指标进行修正。
二、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势分析
丹尼尔(Danie1)于1961年首次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法可作为确定决策者信息需求的方法,于1979年被Rockha~发展,认为任何组织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对其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如果同这些因素相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话,组织将失败。关键成功因素法根据目标与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见面或调查表的方式,讨论目标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一步确定哪些因素可以合并、删除、重建,在此基础上达成一致,确定主要关键因素,确定因素的性能指标值及相关的信息需求。将关键成功因素法运用到识别决策者信息需求的过程中,可针对性地解决决策者信息需求识别难的问题。
1.层次清晰
关键成功因素法,从最初的目标识别,到具体指标的确定和评价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细化和具体化的过程,体现着条理清晰的层次。逐层展开的方式能够辅助信息工作者准确确定决策者信息需求的具体决定因素,进而明确该信息需求涉及的范围,有效解决了当前决策者信息需求识别过程中范围界定困难的问题。
2.针对性强
与其他方法相比,关键成功因素法是针对具体信息用户分析信息需求的方法,针对性更强。不仅注重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差别,而且注重不同决策者个人在信息需求方面的差异。目前关键成功因素的应用绝大多数都结合访谈法使用,前期确定访谈对象,之后逐一进行访谈,分别进行纪录,能够充分利用人际交流的优势,积极促进信息用户“潜在信息需求”的显化,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此外,针对性强的特点也保证了信息来源的明确,为持续把握信息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明确的、必要的参考。
3.兼容性强
关键成功因素法兼容性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和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如访谈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二是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关键成功因素具体指标,并根据监测信息时刻把握决策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动态。关键成功因素法还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三、关键成功因素法在决策者信息需求的识别中的应用步骤
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步骤,可以通过图1清晰的表现出来,即分为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具体指标确定、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指标的监测五个阶段。实际运用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基本步骤进行适当调整。
1.目标识别
目标识别是关键成功因素法运用的基础和核心,决定着整体工作的方向。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本质就是围绕企业或组织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展开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目标”有多个层次,可以是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也可以是某个管理层或职能领域的具体目标。
(1)战略目标核心结构的构建
决策者的信息需求与企业战略存在高度一致性,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从宏观上指导信息需求识别工作的开展。
战略目标的核心结构,是明确具体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前提。不同企业战略目标重点不同,其战略目标核心结构自然不同,通常情况下,战略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市场目标、创新目标、盈利目标和社会目标。其中每个方面又可以进行进一步细化。在此核心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构造适合本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结构。
(2)战略目标的细化
企业战略目标的核心结构图是企业信息工作开展的宏观指导。具体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细化,以确保可操作性。这一工作要由信息专家和决策者,以及相应的管理者,通过访谈或者头脑风暴的形式,结合价值链分析进行探讨,在保证指导方向一致性的情况下,细化目标,提活动为: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以及服务;辅助活动为: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通过对价值链中各个环节活动的具体分析,将目标不断细化。例如,在一个增长型行业中,企业A根据当前发展要求,欲通过扩大生产,尽快提高市场占有率。该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集中于盈利目标和市场目标,通过分析企业自身价值链指出与市场占有率这一直接目标相关的不同层次目标,进而明确该企业的信息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高可操作性。完整的价值链通常包括两部分,基本(见下图)。
2.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
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主要是分析影响具体目标的各种核心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从中选择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关键成功因素的选择力求精炼,通常控制在五、六个因素以内。在目标识别的基础上,由信息专家和决策者参与,通过一系列访谈问题的设置来整理访谈纪录,完成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在此过程中,同时可利用一些现成的数据库如PIMS数据库(市场战略对利润的影响数据库),其储存了大量经营描述信息、服务市场以及竞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能够清楚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影响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
如美国微波联合体公司(Microwave Associates)曾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分析研究人员花了二个半小时研究了组织的目标、关键成功因素和具体指标,具体结果参见表1。确定关键成功因素是通过两次会议完成的,在第一次会议上该公司总裁列出了9个关键成功因素,而在第二次会议结束的时候,其中两个因素被合并成了一个,另一个因素由于其重要程度偏低被删除。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决策者信息需求识别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的确定过程。
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表
3.具体指标的确定
具体指标是对关键成功因素的明确和细化,是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评价体系。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是构造形象系统的评价体系,也是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框架的过程。一个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评价指标很多,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选择最重要的几个指标,通常控制在三个以内。例如,公司士气的具体指标是:人员流动、旷工情况、非正式的反馈。公司士气虽然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这三个指标是其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面。具体指标的确定也可以借助PIMS数据库,该数据库设置有约500个指标,储存的大部分数据跨越4年之久。系统的指标体系为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具体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4.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管理者在所确定的具体指标基础上,确定针对每一具体指标的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提供方式和提供周期,以合芳重复的信息源及信息内容。
并确定各信息源的属性,如使用状态、获取地点、更新时间、获取存取及维护成本及其信息产品提供形式,如文件、图片、声音等,描述信息状态,如有效期、需求程度及其使用目的。帮助信息管理者界定信息搜集的范围,并搜集相应的信息。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全力配合,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这个过程同时也涉及到信源和信道的选择,以最大程度减小信息失真的程度,并考虑决策者的信息偏好,使信息服务内容体现个性化。
5.信息需求指标的监测
决策信息需求动态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决策信息需求的满足必须不断进行调整。需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实现对信息需求指标的监测来时时监测信息需求的变化。构建预警系统的难点之一就是预警指标的设置。关键成功因素的具体指标可作为预警指标的直接参考对象和直接监测对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监测能力,分别建立指标预警子系统和因素预警子系统。前者针对可以量化的因素,如市场份额、市盈率等,后者则是针对无法量化只能定性分析的因素。其中以量化的因素为主,为各具体指标或者关键成功因素设置不同级别警报的阈值范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存在差别,因此具体预警指标以及阈值的设置并无一定之规。而任何一个好的预警系统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完善。
决策者信息需求的准确识别是信息工作者为决策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决策者准确制定战略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关键之一。由于各个方面的局限,决策者信息需求的识别和满足仍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