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算法
Ⅰ 生活水箱容积计算
生活水箱容积计算,用V>=(Q1-Q2)T+V1+Vs更为规范。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池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1、V>=(Q1-Q2)T+V1+Vs
2、各个字母含义
Q1 :水泵出水量;Q2:水泵进水量;T:水泵最长连续运行时间;Vs:生产事故备用水量。
二、屋顶水箱有效容积按下式计算:
1、V=Cq/4K
2、各个字母含义
C:安全系数,可在1.5-2.0内采用;q:水泵出水量;K:水泵1小时内最大启动次数,一般选用4~8次/h。
给水箱设计要点
1、符合设计容积(有效容积)要求,能承受箱内静水压力,耐腐蚀;设置符合使用功能要求的配管和附件,便于施工安装、维护管理和检修。
2、当供应生活和直接饮用水时给水箱应满足卫生要求。
3、应根据贮水水质要求选用不同材料和防腐蚀处理的给水箱。生活和直接饮用水箱必须出具符合卫生要求的检验证据(卫生检疫部门的卫生批件和证明文件)。一般情况下,生活饮用水箱宜选用不锈钢板水箱;消防、中水系统宜选用热镀锌钢板水箱和玻璃钢板水箱。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给水箱
Ⅱ 清水池的计算方法
清水池的调节容积计算,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24小时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一种是凭经验估算。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小时用水量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的供水线。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城市清水池调节容积,可凭经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供水量大的城市,因24小时用水量变化较小,可取较低的百分数,以免清水池过大。
清水池具有高峰供水低峰储水的功能。
Ⅲ 地下水资源模型计算
数值模型模拟计算方法适用于非均质性、各向异性的复杂地下水系统,包括存在越流和具有不规则形状各类边界条件等情况。但是该方法对资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研究程度较高和资料较丰富。应用数值模型方法的一般程式为:①气象、水文、水文地质资料分析→②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概化→数学模型建立(水动力方程和定解条件)→③选择计算程序→④模型设计→⑤模型识别和检验→⑥计算模拟。
一、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
在对黑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做了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对地下水系统的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作出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并且用文字、框图、平面图、剖面图等形式把系统再现出来,即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
(一)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概化与边界确定
1.图式表示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
根据黑河流域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剖面图,梳理和划分主要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阐明它们的产状、分布范围和厚度等,确定透水、阻水等断层属性。分析地下水系统的各类等值线图,包括第四系基底埋深等值线图、地下水水头等值线图、含水层顶底板高程等值线图、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等值线图等。
2.确定地下水系统边界
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包括自然边界(固定边界)和水力边界(可移动边界)。自然边界包括不透水岩层、不透水断层或断裂带、较大的地表水体等;水力边界包括地下水分水岭和地下水流线等。
数值模型模拟研究,其对象的底界一般为不透水岩层。侧向边界可以是自然边界,也可以是水力边界或无穷远边界(边界水头或流量不受输入条件的影响)。模拟顶界,对于承压水系统而言,一般为不透水边界或越流边界,对于潜水系统一般采用大气边界(蒸发和入渗)。地下水系统内部边界包括零流量边界(不透水岩体)和流量边界(河流、湖泊或水库的渗流带)等。
3.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是数值模型模拟研究的灵魂,一般包括含水层组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储水率、储水系数、孔隙度、垂向渗透系数和越流系数,以及包气带的降水入渗系数、河道渗漏系数、井灌回归系数、田间与渠道渗漏系数、潜水蒸发系数和陆面蒸发系数等。
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灌溉渗漏系数、蒸发系数等方法,有水文分析法(降水量、河流径流量曲线、地下水水头动态曲线等)、直接试验法(地渗仪、张力计、同位素示踪等)、计算法(氯质量平衡法、非饱和模型法等)、经验公式法和ZFP零通量面实测法等。
(二)地下水流系统概化
对地下水流系统进行概化,包括确定地下水的基本流向、地下水补给要素组成、排泄模式、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关系、不同层位含水层之间水力关系等。主要依据有,地下水水头等值线图、水化学信息、同位素信息、地下水温度信息和水位动态曲线等。
根据地下水流状态及其特征,确定所研究的地下水流系统具体属性,例如稳定流或非稳定流,一维流、二维流、准三维流或三维流等。
(三)模型输入量计算
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河渠)、地下水侧向流入、灌溉入渗、蒸发蒸腾、泉水排泄、基流排泄、地下水侧向流出、开采等。
二、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选择适宜数学模型。一般由描述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偏微分方程和反映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定解条件组成。
非均质承压水三维非稳定流偏微分方程为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非均质无压水三维非稳定流偏微分方程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类边界条件(狄利克雷边界)为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第二类边界条件(纽曼边界)为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初始条件为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三、计算程序、模型设计与识别
(一)计算程序与模型设计
计算程序分为一维流、二维流、准三维流或三维流模型,以及对均质、非均质、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和对不同输入项的处理能力。目前,可供软件有MODFLOW、FEWFLOW、PM、GMS、GWVISTA、MODME、PM等,它们多为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模型设计,包括网格剖分(规则剖分或不规则剖分、三角剖分或矩形剖分)、选择时间步长(试算法)、设置模型边界、设置初始条件、数据输入(降水入渗速率、田间灌溉入渗速率、蒸发速率、水井位置及开采或回灌强度、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的时空分布、泉的时空分布、边界水位或边界流量、观测井位置及观测水位等)。
(二)模型识别与检验
1.模型识别
模型识别亦称反演问题,即利用实测地下水动态资料和抽水试验资料,反求水文地质参数或源汇项和定解条件的过程。模型识别是为了解决选用的偏微分方程是否合适问题,确定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和源汇项及定解条件,从而建立一个能再现地下水系统实际功能(水头或浓度)的模拟模型。模型识别一般采用试估-校正法。就是选择一合适的时段,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经验数据估算一组水文地质参数输入模型,利用所选时段的输入输出数据,求解模型。然后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如果拟和结果不符合精度要求,适当调整参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符合精度要求为止。也可以采用试估-校正法与最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试估-校正法粗调,然后用最优化方法细调,即用最优化方法求得一组最佳的参数值,使得计算水头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值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极小。
模型识别的结果具有多解性。要识别的参数数目应少于总数据数目。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已知量。已知量愈多,反求的参数愈精确,由此建立的模型的适用性就愈好。正因为模型识别结果的多解性,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所求得的参数组合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所求得的参数也不同。显然,模型识别的参数不一定是含水层所固有的参数。因此,有人称模型识别的参数为“模型参数”,以示区别。尽管模型参数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系统的参数,但是模型参数有其特殊作用,它能够使得数学模型在行为和功能上代替实际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地下水系统的“复制品”。
2.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识别后的模型的可靠性,需要采用同一系统的另一时段的数据资料输入模型进行检验。如果计算结果符合实际资料,则可以说明模型能真实反映实际系统。需要指出的是,在模型识别和模型检验阶段所用的两组数据资料,必须是相对独立的不同时间段的资料。
模型灵敏度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识别重要参数。灵敏度分析一般在模型识别之前进行,也可以在模型识别之后进行。
选取要分析的一个参数(θ),然后固定其余参数,改变θ的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这时计算水头(g)就是θ的函数,即g=f(θ)。则有如下定义:在θ=θ0附近,水头变量g(θ)相对于原值g*(θ)的变化率和参数θ相对于θ0的变化率之比称为水头对参数θ的灵敏度,以下式表示: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四、黑河流域模拟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地下水数量转化研究的数值模型模拟区,选择了张掖盆地和酒泉东盆地,包括张掖、临泽、高台的所有灌区和民乐及山丹的个别灌区,还有肃南县明花区,面积近9000 km2。
数值模拟区是只有侧向流入而没有侧向流出的山间断陷盆地,其间充填了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构成赋存地下水的天然场所,为连续和统一的第四纪含水岩系综合体,周边山体为天然的地质边界。在张掖盆地,地下水自南东向北西运动,泄于黑河干流而流出区外。西部酒泉东盆地,地下水由南西向北东运动,榆木山至高台县城一线为两盆地天然汇水线。
数值模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河水(含雨洪水)、渠系引水和田间灌溉水的垂直入渗,而泉水溢出、蒸发和人工开采是主要排泄方式。
据均衡计算结果,1999年区内补给量为11.94×108 m3,排泄量为14.09×108 m3,均衡差为-2.15×108 m3,数值模拟区处于负均衡状态,地下水水位呈下降态势。
数值模拟区周边皆为二类流量边界。山区边界沿山前大断裂分布,流入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侧向流入和沟谷潜流。东部民乐、山丹断面和西部明花区断面为区外侧向流入量,利用断面法求得。南部新坝-红崖子隐伏断层使地下水流不连续,作为该段边界,概化的水文地质模型如图5-1。
五、数学模型概化
数值模拟区南半部为潜水、北半部为承压水,适宜采用潜水-承压水数学模型。但是各灌区开采地下水的程度不同,一些地带已将潜水与承压水连通,承压水头与潜水水位动态变化具有一致性。因此,将模型概化为非均质各向同性二维流潜水模型。鉴于区域面积大,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小,与含水层厚度相比可忽略,所以用导水系数(T)近似代替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H)之积。
数学模型及定解条件如下:
图5-1 黑河流域模拟区水文地质模型概化图
西北内陆黑河流域水循环与地下水形成演化模式
式中:T——含水层导水系数(m2/d);
μ——含水层给水度(无量纲);
Wb——各项补给项强度之和(m3/km2·d);
Wp——各项排泄项强度之和(m3/km2·d);
q——流量边界单宽流量(m3/km2·d);
Γ2——流量边界代号;
n——边界上的内法线方向。
采用线性插值,伽辽金有限元法解上述方程组,见程序框图(图5-2)。
图5-2 黑河流域数值模型模拟程序求解流程
六、定 解 条 件
(一)初始条件
以1999年水位统测结果为基础,结合地下水动态长观资料,绘制1月份等水位线图为初始流场。采用三角剖分法将计算区剖分成1421个单元,799个结点。其中内结点624个,边界点175个。水位观测点33个,均分布于结点上(图5-3)。同时尽量把结点布置在概化的灌区边界上。
(二)计算时段
以1999年元月初至12月末每个自然月实际天数为时段长度,全年共分12个时段。
(三)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黑河勘察报告研究成果,数值模拟区参数取值范围T值为100~6500 m2/d,μ值为0.1~0.25之间。参数分区以灌区为基础,按不同埋深划分。
(四)源汇项
计算区地下水主要靠河水、渠系引水、灌溉水、降水凝结水入渗及边界流入补给。消耗于蒸发蒸腾、泉水溢出和人工开采。有关参数的选取,主要依据黑河报告和各县水利部门研究成果,补给量与排泄量通过水量均衡方法计算求得。
由于数值模拟区范围较大,而且区内农业发达、干支渠密布,沿主要河流(黑河)引水口众多,所能收集到的水文和水利资料有限,所以剖分不宜过细,可将河水(含雨洪)、渠系水、灌溉水和降凝水入渗及人工开采处理为面状量,把各灌区不同埋深均衡计算结果以单位面状量进入模型,补给项为正,排泄项为负。非灌溉期(1~3月,10~12月)的渠系水和灌溉水入渗及人工开采量强度为0,灌溉期(4~9月)摊分全年入渗量。
图5-3 黑河流域数值计算区剖分图
1999年河水入渗量占当年黑河(莺落峡)径流量的32%,每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例分配到12个时段。降水、蒸发强度按各月份所占全年比值分配到12个时段。1~3月和10~12月的降水为0,4~6月降水占30%,7~9月降水占70%。按地下水水位不同埋深,计算蒸发量,其中1~3月占13%,4~6月占41%,7~9月占35%,10~12月占11%。
泉水溢出带均分布于细土平原、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3.5m的地带,各泉沟及黑河河床地下水水位高于河床标高,实际为线状量。但是因剖分单元较大,无法准确描述,所以将线状量处理成面状量,假设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3.5m带为泉水溢出带,具体做法将所有结点地面高程减去3.5m,于是该区地下水水位埋深值为负。将1999年泉水溢出量除以该区面积,再除以平均水头差1.5m,获得单位水头差条件下泉水溢出强度,引入模型。然后根据各时段水头变化,获得不同时段的泉水溢出量。
数值模拟区边界为透水边界或弱透边界,均给出单宽流量,全年一致,不再按时段划分。
七、数 模 结 果
按上述补给与排泄要素及其参数,采用观测点的地下水水位拟合,对1999年实施模型进行识别。
区内共有观测点33个,集中在张掖、临泽、高台的细土平原带。在调参过程中,不断缩小拟合点误差,兼顾初始流场与计算流场形态一致,并且每个节点水位偏差不宜过大。调参结果,数值模拟区共有60个参数分区,如图5-4和表5-2所示。观测点拟合结果如图5-5和图5-6所示,地下水流场拟合情况如图5-7所示。
图5-4 黑河流域数值模拟参数分区图
表5-2 黑河流域模型采用的有关水文地质参数
Ⅳ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一)断面法
将矿体用若干个剖面截成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每个块段的储量,然后将各块段的储量和起来即得到矿体的储量。这种用断面划分块段求储量的方法叫断面法。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划分块段而计算储量者,叫做垂直断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断面划分块段计算储量者,叫做水平断面法。在垂直断面法中,如果断面与断面之间平行,称为平行断面法(图4-9-2、图4-9-3);若不平行,则为不平行断面法(图4-9-4)。
图4-9-2 梯形块段平行断面示意图(相邻两剖面间作为一个块段)
图4-9-3 截锥体平行断面示意图
图4-9-4 不平行断面示意图
平行断面法的优点在于断面图保持了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直观反映了地质构造特征。储量计算时,可根据出量级别、矿石类型、工业品级等的要求任意划分块段,因此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任意形状的矿床都可用断面法。其优点较多,因此称为目前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二)算术平均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矿体的各种参数都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从而计算矿体的储量。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来进行的,有时也在平行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上进行。
算术平均法是所有储量计算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无须做复杂的图件。因此,在矿点检查、矿区评价阶段常用这种方法计算。当探矿工程数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矿体各项指标值变化较大时,此法仅能得出粗略的计算结果。此法没有按矿石类型、工业品级、储量级别等划分块段分别计算,因此在勘探阶段很少用这种方法。
(三)地质块断法
在计算方法上,地质块断法和算术平均法基本一样,所不同者仅在于它不是将整个矿体一起计算,而是按需要将矿体划分成若干块断(图4-9-5),每个块断都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断的储量。有时根据指标值的变化特点,也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所有块断储量之和即为全矿体的储量。
图4-9-5 由平行断面控制的地质块段
地质块断法具有算术平均法的所有优点,同时还弥补了算术平均法不能按需要划分块断的缺点。它可以是用在任何大小、形状和产状的矿体上,特别是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体,而且勘查方法对它也没有影响。因此,地质块断法成为目前勘探阶段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开采块断法
当矿体被坑道切割成许多开采块断时,常用此法计算储量。它是分别计算各开采块断的储量,然后将所有块断的储量相加即为总储量。这种方法要求绘制矿体的垂直投影图,有时还要绘制沿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在图上将各块断及其所测得的厚度、品位等资料标出,以便计算各块断中各指标的平均值。
此方法适用于矿床用坑道勘探,勘探程度较高,一般块断都是由四面坑道圈定出来的(图4-9-6),仅有少数块断为三面圈定和二面圈定。因此在开采的矿山中,用得很广泛。
图4-9-6 四面圈定的矩形块段示意图
(五)等高线法
计算方法首先利用勘探工程所获得的矿体埋藏深度的资料,用绘制地形等高线的方法,作出矿体底板(或顶板)的等高线图,然后以等高线密度大致相同的地段作为划分块断的依据(即每一块断矿体的倾角大致相等),最后再计算矿体的体积(图4-9-7)。
图4-9-7 等高线法计算储量示意图
等高线法一般只适用于厚度稳定的层状矿床的储量计算。对于这州区内厚度稳定的层状矿床,如大多数煤矿床特别适合。这是因为褶皱变形后,用其他计算方法不易得到较精确的储量数字。但是,对于水平的或倾斜平缓的矿体以及近直立的矿体则不适用。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很小,作图及测量误差可能增大。应用条件受限制较大是其主要缺点。
Ⅳ 不锈钢拼装水箱价格是按照储水量计算还是按照表面积计算
一般报价需要比较详细的图纸,价格才比较准确,你们只给个立方是没法做的,价格跟钢板的厚度还有关系,水箱要承受压力,高度不同压力大小不同,焊接强度要求不同,这都需要考虑
Ⅵ 请问一下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能储多少升水,怎么个算法
太阳能真空管有两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管和小管,虽然市面上也有其他型号的管子,我个人不是很推崇。那么单单从这两种管子来看,大管的单管容量大约是3L多水,大约是6斤半左右,小管的容量大约是1.6升左右,也就是三斤多水,这个数据不是很具体,我也没有认真量过。那么太阳能保温水箱的容量一般和真空管的数量有一个大约的比例。大管太阳能的比例大约是。净容量与管数的比例大约是9:1,总容量与管数的比例大约是11:1,这个数据仅供参考,也有一部分太阳能厂家的水箱容量会超过这个比例。
Ⅶ 怎样使用储水式电热水器最省电
热水器不管是什么方式,其最少也是千瓦级的,以储水为例,不管是如何做保温,总有一定的时间电热丝是在工作的,另外,待机部分是一直工作中,按照每四小时加热十分钟,加热功耗一千瓦(实际功率应在3千瓦以上)计算,一天光是用于保温就是1度电,一个月就是30度电,待机温控部分按照3瓦算,一天72瓦,一月两度,也就是说,就为了行你有热水用的方便,按照非常保守的算法,每月就要浪费32度电。
对其寿命而言,待机部分是24小时工作的,发热部分每天工作60分钟,其整体寿命估计在800小时左右,也就是两年左右就报废了,当然这个是平均寿命,运气好可能用三年,但不好时可能用一年就报废。
安全性也是随着工作时间呈指数下降的,一只完好的漏电保护开关工作寿命通常为二年,发热丝的寿命之前也提到了,不是讲过了寿命就不能用了,只是它的性能大大下降了。另外即热式的功率是相当大的,其平均功率为8千瓦左右,但其峰值功率可达15千瓦左右,非常吓人的,其工作时间长非常容易导致线路老化引起漏电,火灾等事故。
综上所述,应在热水器之前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并机壳严格接地,地线至少要能承受五安以上电流,在不用时除了关闭热水器加热外,还要断开漏电开关,使其彻底断电,保证用电安全,延长使用寿命,节约用电
Ⅷ 水资源总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淡水资源总量,是通过获取该地区淡水储备的总量来合计,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等淡水资源的统计累加,再加上季节性波动。
Ⅸ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
(一)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1.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主要有下列个项:
(1)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2)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的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3)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4)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计算公式为:K=M×C。(K为最低米百分比,m%;M为矿体可采厚度,m;C为矿石工业品位,%)。
(5)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6)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是指矿段或矿体内对产品质量和加工生产过程有不良影响的成分的最大允许平均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直接用来冶炼或加工利用的富矿及一些非金属矿(如耐火材料、熔剂原料等)更是一项重要的要求。
(7)伴生有益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是指与主要组分相伴生的、在加工或开采过程中可以回收或对产品质量有益的组分。当前,综合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伴生有益组分的价值越来越大。由于综合利用矿体内部或邻近的伴生元素,往往使不少矿床“一矿变多矿”、“死矿变活矿”。
2工业指标的确定方法
(1)类比法:把未确定工业指标的矿床与已确定工业指标的矿床进行对比。假如两个矿床在地质和采、选、冶等方面的条件相似,则认为它们的工业指标也可类比,就可采用类似矿床的已定指标。类比法可作为评价矿床的初步指标,常用于一些勘查程度要求较低的小型矿床。
(2)分析法:根据矿床特点,尤其是矿石品位及可选性特点,与类似矿床比较研究,提出机组不同的指标方案,主要是比较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按这些指标选择矿床的某部分进行试算储量。将结果提交设计部门,选定其中一个方案作为正式指标,以供计算储量。
(3)价格法:确定工业品位是一个重矿产的金属或精矿的价格为准,是一个矿产从该种矿石中取得产品(金属或精矿)的成本不超过此价格而确定金属品位指标。此法的缺点是指考虑了经济因素,没有考虑国家需要和矿床特点等方面的因素。此法计算方便。
(二)储量计算的基本参数
1.计算矿体的面积
面积的测定通常是在所绘出的矿体的各种综合图件上进行的,丽日剖面图、水平投影图、垂直纵投影图、中段地质图等。所测出的面积都是几何平面面积。常用的面积测定法有求积仪法、方格纸法、几何计算法、曲线仪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现在可在计算机上直接求的矿体面积。
2.计算矿体的平均厚度
现有的储量计算方法,多数都要求计算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厚度的计算,传统的方法都是用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这两种计算方法。
(1)算术平均法:是以所有测点的厚度之和除以测点数目得出。
(2)加权平均法:是将各测点的厚度与该测点影响的范围相乘的积的总和,除以各厚度影响范围之和。
3.计算矿体的体积
计算矿体体积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立体几何中各种体积公式计算,例如矿体的某一部分像一个截头的锥体,则用截锥体公式计算其体积;第二种是利用矿体的面积(或投影面积)×矿体的平均厚度(或投影面发现方向的平均厚度)而得出矿体的体积。
4.计算矿体矿石平均体重
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由于矿石体重一般变化较小,因而体重样品的采取数量也较少。因此如果所计算的块断储量级别不是很高,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体重,是能够保证要求的储量精度的。
5.计算矿体的矿石量
通常是用矿体的体积乘以矿石的平均体重而得。
6.计算矿体矿石的平均品位
矿体(矿石)的平均品位,是衡量矿石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平均厚度的计算,通常也是用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这两种办法来计算的。通常是先计算单个工程内矿体的平均品位,然后再计算由单个工程组成的块断的平均品位,最后在此基础上计算矿体的平均品位。对于断面法计算储量来说,当计算单个工程平均品位后,还要计算由几个工程组成的剖面的平均品位,再计算二断面间块断的平均品位。
如果储量计算方法是按块断计算的,则平均品位也要按块断分别计算(包括不同的地段、不同的级别、不同的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同时也需要计算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
7.计算矿体内有用组分(元素)的储量
通常是用矿石的储量乘以矿石中的平均品位(有用组分的平均含量)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