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算法
A. 爱迪德2加密 是什么意思
“加密”技术对发送的电视信号进行特定的加扰处理,在接收端必须接人解码器,还要在按时付费后才能在有效期内正常收看。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的加密卫星节目,都必须采用专用的解密器才能接收,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卫星电视加密系统有若干种,可以对图像和伴音信号分别进行加密处理。
1、卫星播出系统的四种常用加密方式
(I)法国电讯加密方式(Viacess):这种加密方式最为常见,主要播出系统代表有76.50E亚太211的太平洋直播和华人直播系统。
(2)爱迪德加密方式(Irdeto);110.50E鑫诺1号上传送的CCTV和部分省台共30多套节目的CBTV,78.50E泰星1号的UBC播出系统、1080E印尼电信1号的直播系统均采用该加密方式。
(3)南瓜加密方式(Nagravison):主要以1460E马步海2号的菲律宾梦幻(DREAM BROADCASTINGSYSTEM)节目为主,53套节目中大部分为英文节目,华语节目有卫视电影台和无码节目一套。另外,880E星上的香港LBC系统也采用此方式加密。
(4)恩迪斯加密方式(Nds):105.50E亚洲3S的凤凰电影一组,1160E的KOREASAT-3(韩国无穷花3号)SKYLife直播系统选用此加密方式,此加密方式较稳定,但解码器昂贵,一般为电视台专用。
另外105.50E的ZEE TV采用的Sena加密方式。还有Conax,SkyCrypt等加密方式。
2、视音频信号加密的几种技术方法
(1)视频反相:就是将正常视频信号反相,用普通卫星接收机接收时,电视机显示的图像倒置,无法正常收看。但这种加密方式保密性相当差,只要加一级简单的视频反相器就能够收看,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卫星接收机采用了高本振和低本振变频技术,因而卫星接收机必须设置视频极性开关。收看时只需拨动极性开关就可方便地切换视频信号的极性。
(2)正弦波同步转移: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加一个频率等于行频或行频倍频的正弦波到视频信号中,使视频信号的同步脉冲受到干扰,某些同步脉冲的幅度变小,使电视机显示的图像无法被同步锁定,造成电视图像翻滚或撕裂。这种加扰方式也容易被破解,侵权者只要知道干扰波的频率,在视频信号通路中加一个简单的滤波器,滤除干扰波就能显示正常图像。
(3)脉冲同步转移:该技术的基本方法是加人与同步脉冲同频的脉冲串到视频信号中,使视频信号中的同步脉冲被衰减压缩,当视频信号中同步脉冲衰减后,其幅度已降到视频图像信号幅度之下,因此用普通卫星接收机无法分离出同步信号,图像也无法锁定。在解密器中须经解码电路解调出同步脉冲才能得到正常信号。
(4)同步代换:同步代换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视频信号中的行同步或帧同步脉冲信号用非标准的信号波形代换,用数据副载波代替原同步信号,同步信号包含在数据副载波中。在解密器中,可采用数据解调器解调出同步信号,使图像同步。
(5)有源反相:有源反相加密技术有多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视频信号逐行反相的方法,另一种是使特定的某些行进行视频反相,还有一种采用逐场进行视频信号反相。利用这类加密方式进行节目加密时保密性较好,没有任何明显的信号可指出该行信号的极性。在解密器中,须对信号的每一行依次发送的2.5MHz的同步副载波,数据音信号、色度副载波、相位识别键和图像信号分别解密才能接收到正常的图像和伴音信号。
(6)视频信号切割和反转:这种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每一行视频信号切割成几部分,并将已切割的部分视频信号按预定的安排进行反相或倒置。这种视频信号切割和反转加密法通常用在数字传送的电视系统中在解密器中,可将数字化的视频信号中较多的切割点进行正常的图像处理,以解调出正常的图像信号。
(7)行切割与旋转:该加密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视频信号中每行切割成预定的段数,再将后面的分割段旋转的加密法也适用于数字卫星节目传送系统,而且保密性较好,极不易被破译。在解密器中,通常可以采用8位数码取样,然后将每行的分割样点切割成256点进行解密。
(8)行转移:行转移加密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一场成一帧信号时,不按每行的顺序发送,例如第148行信号可在第228行位置送出,或第3行信号在第16行的位置上发送。这种加密方法适用于模拟或数字卫星节目传输系统中,而且保密性较好,在解密器中,需先对视频信号进行模拟或数字转换后,再将场或帧信号进行存储,发送时接预定的顺序读出某一行信号,按加密安排的顺序发送。
3、卫星接收机解码器
(1)专用机:如凤凰电影台DTH310解码器,国内“村村通工程”采用的NOKLA 880005型CBTV中广卫星数字解码器等。
(2)普通卡机(CA):机器带有插卡槽,通过插人解密长获得解密,不能转换加密格式,只适用于一种加密系统,如帝霸901、百胜3900、同洲2000E等接收机。
(3)多系统解密卡机:有双系统、三系统卡机,双系统的有kevin268(V+1解密),三系统的有航料T420S、百胜E91 IS等(V+1+N解密系统),插人相应的解密卡,通过手动或遥控器便可以进行各系统间的切换、〕
(4)模块机(CI):通过模块(CAM)转换加密格式再插解密卡的接收机,适用于多种加密系统。代表机型有Strong4355、迪加通6115系列等。插人各种模块(卡插在模块里),用一台CI机器配合不同系统的解密模块即可完成收视,只需更换模块便可解决问题。
(5)卫星电脑接收卡:安装在电脑主机PCI扩展插槽内,和电脑配合(取得密匙后)完成不同系统的解密,双汉(TwinHan )公司出品的Visionplus WP-1020型卫星接收卡。鑫诺1号DVB卫星数据接收PC卡,不但可接收卫星发送的数字视频信号,还可接收采用视频MPEG-4压缩的IP节目,通过各类接收软件(如赛德康、通视DVB、远教IP数据、经天通信等接收软件)接收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IP数据广播信息。
4、解密卡
配合直播加密系统,相对应的智能解密卡(正宗卡,俗称z卡)销售,卡中存储有解密程序、卡片管理程序和卡片号码等信息,存储器保存有密钥(Key)、卡片密码、使用期限等一系列信息。它通过改写过期卡或重新编写解密程序的方法来达到收视加密卫星电视节目。从经济上考虑,现在一般用D卡。常见的D卡有以下3种:
(1)84卡:因颜色多为金色的,又叫金卡。国外叫Gold Wafer Card,简称GW卡。CPU为 MicrochipPLC16F84,扩展存储器多为24C16,由于芯片运算速度较慢,存储器容量较小,只能自动升级或手动升级选择其一,不能同时拥有,卡片兼容性也不太好,但价格便宜。
(2) 877卡(国外叫Gold Wafer Sliver Gard,国内的雷霆卡、熊猫卡属于此种):CPU多为MicrochipPIC16F876,扩展存储器多为24C64,芯片性能优于84卡,存储器容量也较大,可同时支持自动升一级和手动升级兼容性较好,价格高于84卡,使用比较普遍。
(3) 8515卡(国外叫Fun CARD):其CPU为ATMEL AT90S8515,性能相当于386,数据处理能力特别强,扩展存储器多为24C64或24C128,可同时支持自动升级和手动升级,兼容性好。
(4) D卡:主要为用于解密76.50E的VID卡,解密78.50E的III)卡。卫星公司为防止利益的损失,76.50E星和880E星两大直播平台都在前期更换了系统,由VIACCESS I(V1)升级到VIACCESS2(V2)。泰星UBC卫星电视直播IRDETO 1(11)系统也因被破解而升级为IRDETO 2 ACCESS(12)加密方式。另外像印尼电信1号、鑫诺1号境外的频道部分也升级到12加密方式了。
随着各加密系统的升级,D卡能看到的节目只剩下76.50E的12730和12642,还有1660E的少量节目,并且节目将越来越少。
5、解密器
解密器是收看加密卫视节目的重要工具,不同加密系统的用户解密器,电路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通常包含有以下几部分电路:
(1)数码处理及解密电器。这部分电路通常由微处理芯片、存储器及算法运算电路等组成。它可将电视台传送来的数据信号进行处理,以便进行收费收视授权、信息存储、算法运算等,输出解决信号码,提供图像及伴音信号。
(2)伴音及图像信号处理电路。这部分电路包含有前端解调电路、数/模转换电路、时钟恢复及同步恢复电路等。已加扰的图像和伴音信号在这里进行解扰。对于数码伴音加密信号,还应有专门的数字音频处理电路,以便解调出伴音信号。
有的解密器还需要购买专门的收费卡,将其插人到解密器后,才能进行解密收看(这种卡通常具有时间期限,用户要定期购买收费卡,才能继续收看该加密的卫星电视节)。该类接收装置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安装,普通家庭无法使用,所以该类解密器一般由各有线电视台购买后将国内的加密节目解密后以有线传输方式送到用户家中,并定期向用户收取收视费。(end)
B. 关于 世纪 和年代的算法我不是很明白【100分】
世纪公元和年代的算法 本世纪初,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和IEEE计算机社团 (IEEE Computer Society)的一本联合刊物《科学与工程中的计算》发表了由田纳西大学的Jack Dongarra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ancis Sullivan 联名撰写的“世纪十大算法”一文,该文“试图整理出在20世纪对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产生最大影响力的十大算法”。作者苦于“任何选择都将是充满争议的, 因为实在是没有最好的算法”,他们只好用编年顺序依次列出了这十项算法领域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作——给出了一份没有排名的算法排行榜。有趣的是,该期杂志还 专门邀请了这些算法相关领域的“大拿”为这十大算法撰写十篇综述文章,实在是蔚为壮观。本文的目的,便是要带领读者走马观花,一同回顾当年这一算法界的盛 举。
1946 蒙特卡洛方法
在广场上画一个边长一米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部随意用粉笔画一个不规则的形 状,呃,能帮我算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么?蒙特卡洛(Monte Carlo)方法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巧妙方法:随机向该正方形内扔N(N 是一个很大的自然数)个黄豆,随后数数有多少个黄豆在这个不规则几何形状内部,比如说有M个:那么,这个奇怪形状的面积便近似于M/N,N越大,算出来的 值便越精确。别小看这个数黄豆的笨办法,大到国家的民意测验,小到中子的移动轨迹,从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析,到军事演习的沙盘推演,蒙特卡洛方法无处不在背 后发挥着它的神奇威力。
蒙特卡洛方法由美国拉斯阿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John von Neumann(看清楚了,这位可是冯诺伊曼同志!),Stan Ulam 和 Nick Metropolis共同发明。就其本质而言,蒙特卡洛方法是用类似于物理实验的近似方法求解问题,它的魔力在于,对于那些规模极大的问题,求解难度随着 问题的维数(自变量个数)的增加呈指数级别增长,出现所谓的“维数的灾难”(Course of Dimensionality)。对此,传统方法无能为力,而蒙特卡洛方法却可以独辟蹊径,基于随机仿真的过程给出近似的结果。
最后八卦一下,Monte Carlo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它是摩纳哥的一座以博彩业闻名的城市,赌博其实是门概率的高深学问,不是么?
1947 单纯形法
单 纯形法是由大名鼎鼎的“预测未来”的兰德公司的Grorge Dantzig发明的,它成为线性规划学科的重要基石。所谓线性规划,简单的说,就是给定一组线性(所有变量都是一次幂)约束条件(例如a1*x1+ b1*x2+c1*x3>0),求一个给定的目标函数的极值。这么说似乎也太太太抽象了,但在现实中能派上用场的例子可不罕见——比如对于一个公司 而言,其能够投入生产的人力物力有限(“线性约束条件”),而公司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目标函数取最大值”),看,线性规划并不抽象吧!线性规划作为运 筹学(operation research)的一部分,成为管理科学领域的一种重要工具。而Dantzig提出的单纯形法便是求解类似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说来惭 愧,本科二年级的时候笔者也学过一学期的运筹学,现在脑子里能想起的居然只剩下单纯形法了——不过这不也正说明了该方法的简单和直观么?
顺便说句题外话,写过《万历十五年》的黄仁宇曾说中国的传统是“不能从数目字上管理”,我们习惯于“拍脑袋”,而不是基于严格的数据做决定,也许改变这一传统的方法之一就是全民动员学习线性规划喔。
1950 Krylov子空间迭代法
1951 矩阵计算的分解方法
50 年代初的这两个算法都是关于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计算的,看到数学就头大的读者恐怕看到算法的名字已经开始皱眉毛了。Krylov子空间叠代法是用来求解形如 Ax=b 的方程,A是一个n*n 的矩阵,当n充分大时,直接计算变得非常困难,而Krylov方法则巧妙地将其变为Kxi+1=Kxi+b-Axi的迭代形式来求解。这里的K(来源于作 者俄国人Nikolai Krylov姓氏的首字母)是一个构造出来的接近于A的矩阵,而迭代形式的算法的妙处在于,它将复杂问题化简为阶段性的易于计算的子步骤。
1951年由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AlstonHouseholder提出的矩阵计算的分解方法,则证明了任何矩阵都可以分解为三角、对角、正交和其他特殊形式的矩阵,该算法的意义使得开发灵活的矩阵计算软件包成为可能。
1957 优化的Fortran编译器
说 实话,在这份学术气息无比浓郁的榜单里突然冒出一个编译器(Compiler)如此工程化的东东实在让人有“关公战秦琼”的感觉。不过换个角度想 想,Fortran这一门几乎为科学计算度身定制的编程语言对于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实在是太重要了,简直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一把瑞士军刀, 这也难怪他们纷纷抢着要把票投给了它。要知道,Fortran是第一种能将数学公式转化为计算机程序的高级语言,它的诞生使得科学家们真正开始利用计算机 作为计算工具为他们的研究服务,这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个里程碑级别的贡献。
话说回来,当年这帮开发Fortran的家伙真是天 才——只用23500行汇编指令就完成了一个Fortran编译器,而且其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当年在IBM 主持这一项目的负责人JohnBackus在数十年后,回首这段往事的时候也感慨,说它生成代码的效率“出乎了所有开发者的想象”。看来作为程序员,自己 写的程序跑起来“出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候还真不一定是件坏事!
1959-61 计算矩阵特征值的QR算法
呼, 又是一个和线性代数有关的算法,学过线性代数的应该还记得“矩阵的特征值”吧?计算特征值是矩阵计算的最核心内容之一,传统的求解方案涉及到高次方程求 根,当问题规模大的时候十分困难。QR算法把矩阵分解成一个正交矩阵(什么是正交矩阵?!还是赶紧去翻书吧!)与一个上三角矩阵的积,和前面提到的 Krylov 方法类似,这又是一个迭代算法,它把复杂的高次方程求根问题化简为阶段性的易于计算的子步骤,使得用计算机求解大规模矩阵特征值成为可能。这个算法的作者 是来自英国伦敦的J.G.F. Francis。
1962 快速排序算法
不少读者恐怕和我一样,看到“快 速排序算法”(Quick Sort)这个条目时,心里的感觉是——“这可总算找到组织了”。相比于其他一些对程序员而言高深莫测的数学物理公式,快速排序算法真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好 伙伴——老板让你写个排序算法,如果你写出来的不是快速排序,你都不好意思跟同事打招呼。其实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实现, 不论是ANSI C,C++ STL,还是Java SDK,天下几乎所有的SDK里都能找到它的某种实现版本。
快速排序算法最早由Tony Hoare爵士设计,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列分为两半,左边的一半总是“小的”,右边的一半总是“大的”,这一过程不断递归持续下去,直到整个序列有 序。说起这位Tony Hoare爵士,快速排序算法其实只是他不经意间的小小发现而已,他对于计算机贡献主要包括形式化方法理论,以及ALGOL60 编程语言的发明等,他也因这些成就获得1980 年图灵奖。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仅仅为O(Nlog(N)),相比于普通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等而言,实在是历史性的创举。
1965 快速傅立叶变换
如 果要评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算法,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应该是当仁不让的总冠军——每天当拿起话筒,打开手机,听mp3,看DVD,用DC拍照 ——毫不夸张的说,哪里有数字信号处理,哪里就有快速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算法是离散傅立叶算法(这可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石)的一种快速算法,它有 IBM 华生研究院的James Cooley和普林斯顿大学的John Tukey共同提出,其时间复杂度仅为O(Nlog(N));比时间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快速傅立叶算法非常容易用硬件实现,因此它在电子技术领域得到极其 广泛的应用。
1977 整数关系探测算法
整数关系探测是个古老的问题,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欧几里德的时代。具体的说:
给 定—组实数X1,X2,...,Xn,是否存在不全为零的整数a1,a2,...an,使得:a 1 x 1 +a 2 x 2 + . . . + a n x n = 0 这一年BrighamYoung大学的Helaman Ferguson 和Rodney Forcade解决了这一问题。至于这个算法的意义嘛,呃,该算法应用于“简化量子场论中的Feynman图的计算”——太深奥的学问拉!
1987 快速多极算法
日 历翻到了1987 年,这一年的算法似乎更加玄奥了,耶鲁大学的Leslie Greengard和Vladimir Rokhlin提出的快速多极算法用来计算“经由引力或静电力相互作用的N 个粒子运动的精确计算——例如银河系中的星体,或者蛋白质中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天哪,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真是变得快!
所谓浪花淘尽英雄,这些算法的发明者许多已经驾鹤西去。二十一世纪的头五年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指尖滑过,不知下一次十大算法评选的盛事何时再有,也许我们那时已经垂垂老去,也许我们早已不在人世,只是心中唯一的希望——里面该有个中国人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