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算法
㈠ 我学习吉他的困扰 求救
吉他基本乐理讲解
第一讲:大调音阶与自然小调音阶
以下所讲是以"首调唱法"来讲解:
首先先介绍音阶结构:
先找出一个音,然后在这个音到两倍频率之间等分成12个半音,在这12个半音中再来选取7个音作为音阶,以频率440的A为例,频率880就是高八度的A.
(稍等在来解释"高八度"这个名词)
相对音:
音名原本正式的写法是用罗马字,一级音的记号是I,二级是II,三级是III...
以后以1234567i来表示比较方便,i代表高八度的1,也就是两倍频率.
1234567i的唱名固定对应Do,Re,Mi,Fa,Sol,La,Si,Do.
几度音的算法:
以前的人没有0的概念,所以规定1是1的一度音,2是1的二度音,3是1的三度音...所以i是1的八度音.
各种类型的音阶1234567i之间的音程差各有不同的规定
以大调音阶为例,以2代表一个全音,1代表一个半音,()内为相对音名:
(1)-2-(2)-2-(3)-1-(4)-2-(5)-2-(6)-2-(7)-1-(i)
说明:
这个意思是说凡是音阶符合八个音之间的音程差是2-2-1-2-2-2-1的都叫做大调音阶.
绝对音以英文字表示:
CDEFGAB
每一个英文字都代表一个固定数字的频率,是绝对固定不变的,并且CDEFGABC八度之间的音程差是遵守大调规定为2-2-1-2-2-2-1的.
没有原因,这一项是规定.
而所谓的C大调音阶,就是指1被指定为C,并遵守大调音程规定时所产生的八个音.
所以C大调的组成音就是C,D,E,F,G,A,B,C
D大调的组成音就是D,E,F#,G,A,B,C#,D
其它大调的组成音请自行推导.
这也就是转调时会有升降记号的原因.
接下来再看自然小调音阶:
他的1234567i之间音程差的规定是:
(1)-2-(2)-1-(3)-2-(4)-2-(5)-1-(6)-2-(7)-2-(i)
小调一共有四种,今暂时只论自然小调,自然小调为常用的小调,若不特别说是什么小调,那么小调一般就是指自然小调.
那么我们把1指定A,放入规定,就得到A小调的组成音:
ABCDEFGA
刚好和C大调音阶所使用的音相同,因此称A小调是C大调的对应小调,或称附属小调.("所使用的音相同"的意思是指没有升降记号,但是1234567i所对应的绝对音仍然不同.)
风格与比较,直接举实例来说比较清楚,也可暂时不用说明根音,导音等等:
我们把大调音阶与小调音阶的1,3,5度音都拿出来比较就很清楚了
大调(1)-4个半音-(3)-3个半音-(5),此即大和弦.
小调(1)-3个半音-(3)-4个半音-(5),此即小和弦.
大和弦和小和弦的风格差别就不用我说了吧.
第二讲:常用和弦组成与推算
初学者都有听过C这个和弦吧,今天就以这个为例作讲解,并附上常用和弦供大家取用.
在正式开始前得先介绍一些东西作暖身,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KEY":
KEY这个单字原意是钥匙,若没有钥匙便不得其门而入,故引申有"关键"之意,KEY在乐理上翻译成调也是有原因的,问你什么调就是问你的1是什么?(1234567i当中的1),有了1被指定之后,后面的234567i才能被确定,这部分在第一讲已经明白的讲解完,因此1就是KEY就是决定调性关键,
根音:
相同的道理,1也会是决定和弦的关键,1在和弦中被称为根音,意思是以1为"根据",再按规定衍生出和弦的其它音,这部分需要实例说明,会在第二讲最后再交代一次.
相对音:
1234567i若没有特别指定,我们就以大调音阶视之,以下要表示和弦组成音比较方便.
那么进入正题:
第一步要先了解和弦是什么?
和弦就是和谐的弦音,以大和弦(1,3,5)为例,3和5是对1和声,以相对的角度来说,1是对3和5提供了音的基准,又具备了最低音的性质,因此1有骨干及基准的味道.
另外一点,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不喜欢物理的可以直接略过这一段没关系:
1的音波长最长,3和5于和声时会以1为基本波长作共鸣(包含泛音的部分),形成规律的复合音波,由于规律,所以听起来和谐,这就是和弦产生的原因,也因此有别于随意组合出的噪音.
第二步:
各种和弦的由来都是由音乐家"用耳朵"定出来的,只要是觉得和谐的组成就可以订出一种类型的和弦,然后给他命名,就这样,没别的,而和弦可以有三个音,四个音,五个音...就是用听的定出来的.
因此,去记忆各类型和弦的组成音是必要的.
第三步:
和弦的组成与推算,组成音请查表,我们直接教推算,推算的方法完全一样.
凡组成音为(1,3,5)皆称为大和弦,
当1=C时,就是C和弦,组成音就是(C,E,G).
当1=D时,就是D和弦,组成音就是(D,F#,A).
当1=E时,就是E和弦,组成音就是(E,G#,B)
...以此类推所有大和弦.
再举例:
凡组成音为(1,3b,5)皆称为小和弦,
当1=C时,就是Cm和弦,组成音就是(C,Eb,G).
当1=D时,就是Dm和弦,组成音就是(D,F,A).
当1=E时,就是Em和弦,组成音就是(E,G,B).
当1=F时,就是Fm和弦,组成音就是(F,G#,C).
...以此类推所有小和弦.
第四步:
了解了第三步的推算法之后就会用以下这个表(X=1代表英文字ABCDEFG):
和弦---相对组成音
X-----------1,3,5
Xm---------1,3b,5
X7----------1,3,5,7b
Xm7--------1,3b,5,7b
Xmaj7------1,3,5,7
XmM7------1,3b,5,7
X6----------1,3,5,6
Xm6--------1,3b,5,6
X9----------1,3,5,7b,2
(X9组成音当中这个2是高1九度的2,不可以是高1二度的2,以下的情形类同)
X69---------1,3,5,6,2
X11---------1,3,5,7b,2,4
X13---------1,3,5,7b,2,4,6
Xmaj9------1,3,5,7,2
Xaug--------1,3,5#(这个有时候和弦符号会写成"X+")
Xaug7------1,3,5#,7b
X7+9-------1,3,5,7b,2#
X7-5--------1,3,5b,7b
X7-9--------1,3,5,7b,2b
Xm7-5------1,3b,5b,7b
Xsus4-------1,4,5
X7sus-------1,4,5,7b
Xdim--------1,3b,5b,6(这个有时候和弦符号会写成"X-"或者"X°")
第五步:
先不要把整个表背下来,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不需要用到这么多的和弦,教这个的目的是要学会用使用法,将来遇到不会的和弦,可以依据组成音推算.
总结,上面一共介绍22种和弦类型,而1可以指定C,C#,D,D#...共十二个音,也就是说总共交代了22×12=264个和弦,够用了吧.
第三讲:转调方法与CAPO使用
今天还是好累,先讲转调方法好了,反正份量不多.
直接举例最快:
C调转G调,谱记是"Key:C→G"
第一招,一步骤直接转调范例:
原和弦进行:C→Am→Dm→G7
直接更改成:G→Em→Am→D7
说明:Key:C→G意指整支曲子从C调全曲升高到G调.
所以起始音就从C变成G,共升高5度(7个半音),因此C调其它音阶及和弦都要全部升高五度.
因此可以使用下面这个表作对照:
C,D,E,F,G,A, B, C
↓↓↓↓↓↓ ↓ ↓
G,A,B,C,D,E,F#,G
这样在回头看一次结果就明白了.
有没有发现什么?对!!这刚好是C大调和G大调音阶.
第二招,二步骤转调范例:
原和弦进行:C→Am→Dm→G7
第一步先改成:1→6m→2m→57
说明:先将和弦用级数表示出.
第二步:看转成什么调,就是1指定什么,G调就是1指定G,
而G调音阶是G,A,B,C,D,E,F#,G
那么G调的1,6,2,5和弦就是G,E,A,D,放上去就得到结果.
这样在回头看一次结果就明白了.
有没有发现什么?对!!这样要转什么调都很方便,因此,有些市面上的和弦谱就标示数字和弦,就是为了方便转调.
这两招都要会哦!!
那么接下来介绍CAPO的使用法:
CAPO又称为"移调夹",这个是为了方便伴奏配合主唱的音域,
例如有时会用到C#或D#这类的,若没有移调夹,就要用封闭弹法,会很累人,因此,移调夹的功用就产生出来.
范例一:
Key:C→C#
夹第一格,弹法不变.
范例二:
Key:C→D#
夹第三格,弹法不变.
范例三,问题来了:
Key:C→G
可以夹第七格,弹法不变,但是夹这么高把位不是很奇怪吗?
于是可以使用和弦Key:C→E,然后CAPO夹第三格的方式应变.
说明:
和弦Key:C→E就是升高4个半音,加上CAPO夹第三格共升高7个半音,也就是达成了Key:C→G.
第四讲:问题漫谈与补充
根音找法:
规则一:
根音必须是和弦组成音的最低音.
规则二:
英文字就是根音,例如: C的根音是C,Cm的根音也是C,C7的根音一样是C...
同理:
Em根音就是E,G根音就是G,D7根音就是D...
规则三:
根音可指定,即俗称的"分数和弦": 而C/G则是C和弦根音指定是G, C/E是C和弦根音指定是E... 了解了吧?
所以: F 根音就是F ,G/B根音就是B, Em7...如你所见应该是E
那么根音到底是哪一弦ㄋ?这就不一定了,必须是根据上面三个规则,
而根音最常出现在456弦,较特殊情况也会出现在第三弦.
那么检视初学者第一个学会的开放和弦C和弦,最低音是E,解释如下:
开放C和弦的按法,以指法弹时,T弹第五弦,最低音是C,不会有问题,
会出问题的是刷法,最低音会变成E,那么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这么一刷下去就会变成C/E和弦,算是C和弦的转位和弦,听起来的感觉还是很接近C和弦,因此,初学时为了方便练习,并未特地讲这个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过去,若讲究一点的会使用C/G,也就是加按第六弦第三格,这是为了符合C和弦的顺阶135135...也就是说按照顺序1的前面要是5,C/G还不少人使用.
然而最讲究的是演奏时把第六弦闷掉,这就比较少见了.
如果不能控制不去刷到第6弦的空弦.那还是闷掉好.免的听起来怪怪的.
不过C还算好.至少还在和弦音里面.开放的F.Dm就糟了.还会有不适当的音跑出来.(开放的F必须把第5,6弦闷掉;开放的Dm至少必须把第6弦闷掉)
所以喜欢刷和弦的朋友.有空多练练封闭和弦吧.至少要刷出组成音.这样刷的愉快,听了 也爽.
名词解释:
转位和弦是指根音更动,由和弦组成音的其它音代替根音,直接举例说明.
大和弦组成音是(1,3,5,1,3,5...),按顺序由低而高.
转位大和弦可以是(3,1,3,5...)
或是(5,1,3,5...)或是(3,5,1,3,5...)...
按顺序又可称第一转位和弦,第二转位和弦,第三转位和弦...不过这个可以不要理他,只要知道什么是转位和弦即可.
㈡ 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转自网络: ...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转自网络: 十二平均律 网络名片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亦称“十二等程律”。
2、据杨荫浏先生考证,从历史记载看中国在音乐实践中开始应用平均律,约在公元前二世纪,但平均律理论的出现,则是1584年明代朱载堉 《律学新说》 问世之时。
3、实践与理论之先后出现,其间相去1685年。
4、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5、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
6、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
7、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8、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
9、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10、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11、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12、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
13、一个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14、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
15、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16、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
17、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18、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19、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20、曲调由音阶组成,音阶由音组成。
21、音有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22、声音是靠振动(声带、琴弦等)发出的,而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就决定了的音的绝对高度。
23、不同的音有不同的振动频率。
24、人们选取一定频率的音来形成音乐体系所需要的音高。
25、 举钢琴为例。
26、钢琴是十二平均律制乐器。
27、国际标准音规定,钢琴的a1(小字一组的a音,对应钢琴键是49A)的频率是为440Hz;又规定每相邻半音的频率比值为12√2=1.059463,(解释:这表示“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根据这规定,就可以得出钢琴上每一个琴键音的频率。
28、如与a1右边相邻#a1的频率是440×1.059463=466.16372Hz;再往上,b1的频率是493.088321Hz;c2的频率是523.25099......同理,与a1左边相邻的#g1的频率是440÷1.059463=415.030473Hz.....这种定音的方式就是“十二平均律”。
29、 钢琴上每相邻的两个琴键(黑白都算)的频率的差别,音乐上即为半音。
30、比如说C和#C相差半音,C和D相差两个半音(或曰一个全音),以此类推。
31、如果B再往上升半音,会发现这个音的频率刚好是C的一倍,而在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这两个音听起来“很相象”。
32、用小写的c来表示它,依次有#c,d……再往上走可以用c1……,c2……来表示,而往下走可以用大写的C1……,C2……来表示。
33、 [编辑本段]历史十二平均律是中国明代音乐理论家和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
34、朱载堉(公元1536-1610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是明仁宗后裔、郑恭王朱厚烷之子。
35、他不重爵位,潜心学术研究,着述宏富。
36、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他写成 《律学新说》 ,提出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37、 巴赫着十二平均律律是指音阶中每个音的音高规律。
38、至少在西周初期,中国就在一个音阶中确定十二个律了。
39、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它把一个音阶分为十二个相等的半音,使各相邻两律间的频率差都是相等的。
40、故称十二平均律。
41、在十二平均律发明之前,中国自春秋时期起,一直使用三分损益法确定管或弦的长度和发音高低之间的关系。
42、由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的十二个律,相邻两律间的长度差(或频率差)不是都相同的,因此这种律又叫十二不平均律。
43、同时,比基音高(或低)八度的音,只能约略地比基音高(或低)一倍,而不可能正好是一倍。
44、如基音do的相对频率是一,高八度的do音的相对频率不是二,而是略高于二,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差数。
45、这种情况不适宜进行"变调",也不便于演奏和声。
46、十二平均律则彻底取消了三分损益法得出的差数。
47、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使十二律不能周而复始的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48、现代的乐器制造都是用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49、十二平均律的诞生,对世界音乐文化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0、欧洲人发明十二平均律,已经是朱载堉之后半个世纪的事情了。
51、 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其数学意义如下: 八度音指的是频率加倍(即二倍频率)。
52、因此在八度音中分为十二等分乃是分为十二个等比级数,其结果就是每个音的频率为前一个音的2开12次方,即1.059463倍。
53、 在朱载堉发表十二平均律理论之后52年,Pere Marin Mersenne在(1636年)其所着《谐声通论》中发表相似的理论。
54、 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 (另或译为 《十二平均律曲集》 英文:《The 48》),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着。
55、 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
56、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他的“新法密律”(即十二平均律)已成为人类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57、 这种律制包括了乐音的标准音高、乐音的有关法则和规律。
58、钢琴键盘上共有黑、白键88个,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制作的。
59、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理论对世界音乐理论有重大贡献。
60、直到一百多年之后,德国音乐家威尔克迈斯特才提出了同样的理论。
61、19世纪末,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曾按朱载育发明的这种方法时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朱完全相同。
62、 三分损益律、纯律、十二平均律,在中国同时存在。
63、因此,也就出现异律并用的情况。
64、在历史上,南朝宋、齐时清商乐的平、清、瑟三调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宋人临五代周文矩 《宫中图》卷中的琴阮合奏,其时,琴上所用应是纯律,签上所用当为三分损益律,琵琶与阮是平均律。
65、可见,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存在三律并用的情况。
66、在现存的许多民间乐种中,也有琴、笙、琵琶、阮等乐器的合奏。
67、因此,这种三律并用就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的一。
68、 参考 明代音乐家朱载堉最早发明十二平均律算法。
69、参考下列各书: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第一分册 ·Robert Temple:The Genius of CHINA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浓缩本) ·戴念祖 《朱载堉———明代的科学和艺术巨星》 ·Cho, Gene Jinsiong. (2003). The Discovery of Musical Equal Temperament in China and Europe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Lewiston, NY: The Edwin Mellen Press. [编辑本段]作用大量十二平均律就象色彩斑烂的光环,使花儿鲜艳夺目,溢香流彩,发挥着正词难以发挥的作用,表现着人们最真切的感情。
70、仔细的琢磨、认真的唱好十二平均律,多有裨益。
71、 十二平均律外国名着显示花儿本色。
72、十二平均律保留了花儿的早期特色。
73、对花儿的源流问题,人们历来着眼在唱词、曲调和有关的历史记载上,对十二平均律很少顾及,这是很不周全的。
74、十二平均律在曲调中占有很大的位置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75、从花儿的大多数曲调中,十二平均律比较固定,歌手们依曲填词的传统习惯来看,十二平均律有着比正词和曲调更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是探讨花儿源流的可靠依据,通过了解衬词的演变,将使更准确的把握花儿(详见《花儿曲令之源——初探》390页),演唱出花儿的韵味。
76、 2、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77、十二平均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语言、音调的艺术再现,这些独具色彩的、常常超过正词字数的声腔的大量运用,使花儿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地道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78、象保安族花儿中把“阿哥的肉”唱成“吾阿拉的肉”和用“呀噫”“噫嘿”等语气词;撤拉族花儿中把“阿哥的肉”唱成“尕尕尼肉”和用“阿细毛告”“哎唏”等语气词,土族花儿中用“买宁格刀得”“呀来”等语气词,大大增强了各自民族色彩,强烈地表现出了各个民族曲令鲜明的个性。
79、 3、活跃演唱气氛。
80、花儿曲令繁多,其中也有十二平均律变化而派生的音调。
81、运用十二平均律发展花儿和活跃演唱气氛,是花儿演唱的显着特征。
82、对旋律的润饰、美化;“曲首起腔”对整个曲调的启示引导;“句内衬腔”延伸着词曲的意境;旬间、句后的衬腔、衬段使曲式结构变化多姿;“垛句衬腔”赋于花儿更为热烈、活跃的情绪。
83、近年来一些学唱花儿的人,对花儿的十二平均律随意省略,妄加改动,并在十二平均律的地方多用实词填充,演唱的花儿中只有实词而没有衬词。
84、歌者“改造”花儿、演唱花儿的动机是良好的,但殊不知没有十二平均律的花儿,就象没有枝叶的枯树.是只具树形而无生命的。
85、 4、深化艺术形象。
86、十二平均律的大量运用,加强了花儿的艺术形象,使正词更具有表现力,使曲调更加优美感人。
87、象 《水红花令》 (见[谱例533)中是对正词的绝妙陪衬,“哥哥”和“妹妹”“去哩”、“坐者”的难舍情景和正词中“想烂了肝花疼烂了心”的相思情景互为表里,把一对恩爱夫妻离别后的极端痛苦和分手时的万般柔情,维妙维肖地用倒叙的手法表现了出来。
88、后面的衬腔,是前面正词音调的变化再现,曲首音调的音列上行长音(见第1至4小节)和衬腔煞尾时同音列的下行长音(见第15至第22小节、重复时的22至30小节)前后呼应,相映生辉,以显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刻划出了歌者难以抒发的思念之情。
89、还有许多曲令中,一声声“阿哥的憨肉肉”的放歌,一句句“我把我的大眼睛哈想者”的咏唱、一曲曲“尕马JL拉回了缓来我的联手”的呼唤,伴着花儿而生,随着花儿而长,也为花儿的喷芳吐艳丽增光添彩。
90、 [编辑本段]频率十二平均律中各音的频率(0.00001 Hz) C4: 261.62557 Hz #C4: 277.18263 Hz D4: 293.66477 Hz #D4: 311.12698 Hz E4: 329.62756 Hz F4: 349.22823 Hz #F4: 369.99442 Hz G4: 391.99544 Hz #G4: 415.30470 Hz A4: 440.00000 Hz #A4: 466.16376 Hz B4: 493.88330 Hz C5: 523.25113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