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进阶
❶ 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哪三个
发展的三个阶段:
1、
层次型和网状型:
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
关系型数据型库: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其代表产品为sysem
r和inges。
3、
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管理技术的3个阶段
1
人工管理
2
文件管理
3
数据库系统
❷ 数据库的发展阶段
数据库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如下的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 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均不完善。硬件存储设备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软件方面还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个阶段由于还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程序员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设计其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改变时,用户程序就必须重新编制。由于数据的组织面向应用,不同的计算程序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使得不同的应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很难维护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计算机中没有支持数据管理的软件。
*数据组织面向应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
*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与程序不独立。
*数据处理方式——批处理。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中有了专门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管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盘)的出现,推动了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操作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数据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为单位存储在外存,且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文件提供了友好界面。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脱钩,程序和数据分离,使数据与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用户的程序与数据可分别存放在外存储器上,各个应用程序可以共享一组数据,实现了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但由于数据的组织仍然是面向程序,所以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而且数据的逻辑结构不能方便地修改和扩充,数据逻辑结构的每一点微小改变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由于文件之间互相独立,因而它们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操作系统不负责维护文件之间的联系信息。如果文件之间有内容上的联系,那也只能由应用程序去处理。 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在数据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面向企业或部门,以数据为中心组织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提供更高的数据共享能力,同时要求程序和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不涉及数据的物理结构,也不影响应用程序,以降低应用程序研制与维护的费用。数据库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技术有如下特点:
* 面向企业或部门,以数据为中心组织数据,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为各应用共享。
* 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而且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 数据冗余小,易修改、易扩充。不同的应用程序根据处理要求,从数据库中获取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存储,也便于增加新的数据结构,便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程序和数据有较高的独立性。
* 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用户可方便地开发和使用数据库。
* 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
从文件系统发展到数据库系统,这在信息领域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文件系统阶段,人们在信息处理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因此程序设计占主导地位;而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开始占据了中心位置,数据的结构设计成为信息系统首先关心的问题,而应用程序则以既定的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设计。大事记
1951: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数据存储。
1956:IBM公司在其Model 305 RAMAC中第一次引入了磁盘驱动器
1961:通用电气(GE)公司的Charles Bachman开发了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IDS
1969: E.F. Codd发明了关系数据库。
1973:由John J.Cullinane领导Cullinane公司开发了 IDMS——一个针对IBM主机的基于网络模型的数据库。
1976:Honeywell公司推出了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第一个商用关系数据库产品。
1979:Oracle公司引入了第一个商用SQL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983:IBM推出了DB2数据库产品。
1985:为Procter & Gamble系统设计的第一个商务智能系统产生。
1991:W.H.“Bill” Inmon发表了”构建数据仓库”。 随着信息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数据流,Web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每隔几年,国际上一些资深的数据库专家就会聚集一堂,探讨数据库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关注的新技术焦点。过去已有的几个类似报告包括:1989年Future Directions inDBMS Research-The Laguna BeachParticipants ;1990年DatabaseSystems :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1991年W.H. Inmon 发表的《构建数据仓库》;1995年Database。
❸ 根据数据库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哪三代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出了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是数据管理数据库系统。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
(3)数据库的进阶扩展阅读: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
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❹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请简述最高级阶段的特点。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大体归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目前最高级的阶段。 这一阶段(60年代后期),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克服了文件系统的缺陷,提供了对数据更高级、更有效的管理。这个阶段的程序和数据的联系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DBMS)。 概括起来,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l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征,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存取路径实现。通过所有存取路径表示自然的数据联系是数据库与传统文件的根本区别。这样,数据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多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数据冗余明显减少,实现了数据共享。 l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的差别可以很大。用户以简单 的逻辑结构操作数据而无需考虑数据的物理结构。数据库的结构分成用户的局部逻辑结构、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三级。用户(应用程序或终端用户)的数据和外存中的数据之间转换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l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用户可以使用查询语言或终端命令操作数据库,也可以用程序方式(如用C一类高级语言和数据库语言联合编制的程序)操作数据库。 l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控制功能。例如,1。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对程序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防止数据库被破坏,杜绝提供给用户不正确的数据;2。数据库的恢复:在数据库被破坏或数据不可靠时,系统有能力把数据库恢复到最近某个正确状态;3。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始终是正确的;4。数据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的丢失、破坏。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对数据的
❺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
1、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边界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然后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结构设计,就是将上一阶段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结构,或称为概念模型(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底向上的分析)。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设计,则是将上一阶段的概念结构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❻ 数据库进阶:循序渐进讲解SQL查询语句的高级应用技巧[1]
一 简单查询
简单的Transact SQL查询只包括选择列表 FROM子句和WHERE子句 它们分别说明所查询列 查询的
表或视图 以及搜索条件等
例如 下面的语句查询testtable表中姓名为 张三 的nickname字段和email字段
SELECT nickname emailFROM testtable
WHERE name= 张三
(一) 选择列表
银毕选择列表(select_list)指出所查询列 它可以是一组列名列表 星号 表达式 变量(包括局部变
量和全局变量)等构成
选择所有列
例如 下面语句显示testtable表中所有列的数据
SELECT *FROM testtable
选择部分列并指定它们的显示次序
查询结果集合中数据的排列顺序与选择列表中所指定的列名排列顺序相同
例如
SELECT nickname emailFROM testtable
更改列标题
在选择列表中 可重新指定列标题 定义格式为
列标题=列名
列名 列标题
如果指定的列标题不是标准的标识符格式时 应使用引号定界符 例如 下列语句使用汉字显示列
标题
SELECT 昵称=nickname 电子邮件=email
FROM testtable
删除重复行
SELECT语句中使用ALL或DISTINCT选项来显示表中符合条件的所有行或删除其中重复的数据行 默认
为ALL 使用DISTINCT选项时 对于所有重复的数据行在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中只保留一行
限制返回的行数
使用TOP n [PERCENT]选项限制返回的数据行数 TOP n说明返回n行 而TOP n PERCENT时 说明n是
表示一百分数 指定返回的行数等于总行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
SELECT TOP *FROM testtableSELECT TOP PERCENT *FROM testtable
(二) FROM子句
FROM子句指定SELECT语句查询及与查询相关的表或视图 在FROM子句中最多可指定 个表或视图
册知它们之间用逗号分隔
在FROM子句同时指定多个表或视图时 如果选择列表中存在同名列 这时应使用对象名限定这些列
所属的表或视图 例如在usertable和citytable表中同时存在cityid列 在查询两个表中的cityid时应
使用下面语句格式加以限定
SELECT username citytable cityidFROM usertable citytableWHERE usertable cityid=citytable cityid
在FROM子州搏消句中可用以下两种格式为表或视图指定别名
表名 as 别名
表名 别名
例如上面语句可用表的别名格式表示为
SELECT username b cityidFROM usertable a citytable bWHERE a cityid=b cityid
SELECT不仅能从表或视图中检索数据 它还能够从其它查询语句所返回的结果集合中查询数据
例如
SELECT a au_fname+a au_lnameFROM authors a titleauthor ta(SELECT title_id titleFROM titlesWHERE ytd_sales> ) AS tWHERE a au_id=ta au_idAND ta title_id=t title_id
此例中 将SELECT返回的结果集合给予一别名t 然后再从中检索数据
(三) 使用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WHERE子句设置查询条件 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行 例如下面语句查询年龄大于 的数据
SELECT *FROM usertableWHERE age>
WHERE子句可包括各种条件运算符
比较运算符(大小比较) > >= = < <= <> !> !<
范围运算符(表达式值是否在指定的范围) BEEEN…AND…
NOT BEEEN…AND…
列表运算符(判断表达式是否为列表中的指定项) IN (项 项 ……)
NOT IN (项 项 ……)
lishixin/Article/program/SQL/201311/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