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bu数据库

bu数据库

发布时间: 2023-12-06 18:09:56

① 怎样用php查询数据库里的一个数据并显示(php查询数据库并输出)

面向过程:

$sql="selectt_bumenfromt_xinxiwhereid=111";//Sql语句

$result=mysql_fetch_assoc(mysql_query($sql));//执行巧散sql语句并以关好宽逗联数组保存友卖

print_r($result);//输出数组

② 数据库建立索引怎么利用索引查询

1.合理使用索引
索引是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结构,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现在大多数的数据库产品都采用IBM最先提出的ISAM索引结构。
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其使用原则如下:
在经常进行连接,但是没有指定为外键的列上建立索引,而不经常连接的字段则由优化器自动生成索引。
在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group by或order by操作)的列上建立索引。
在条件表达式中经常用到的不同值较多的列上建立检索,在不同值少的列上不要建立索引。比如在雇员表的“性别”列上只有“男”与“女”两个不同值,因此就无必要建立索引。如果建立索引不但不会提高查询效率,反而会严重降低更新速度。
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可以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compound index)。
使用系统工具。如Informix数据库有一个tbcheck工具,可以在可疑的索引上进行检查。在一些数据库服务器上,索引可能失效或者因为频繁操作而 使得读取效率降低,如果一个使用索引的查询不明不白地慢下来,可以试着用tbcheck工具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另外,当数据库表更新大量 数据后,删除并重建索引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1)在下面两条select语句中: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field1<=10000 AND field1>=0;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field1>=0 AND field1<=10000;
如果数据表中的数据field1都>=0,则第一条select语句要比第二条select语句效率高的多,因为第二条select语句的第一个条件耗费了大量的系统资源。
第一个原则:在where子句中应把最具限制性的条件放在最前面。
(2)在下面的select语句中:
SELECT * FROM tab WHERE a=… AND b=… AND c=…;
若有索引index(a,b,c),则where子句中字段的顺序应和索引中字段顺序一致。
第二个原则:where子句中字段的顺序应和索引中字段顺序一致。
——————————————————————————
以下假设在field1上有唯一索引I1,在field2上有非唯一索引I2。
——————————————————————————
(3)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1='sdf' 快
SELECT * FROM tb WHERE field1='sdf' 慢[/cci]
因为后者在索引扫描后要多一步ROWID表访问
(4)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1>='sdf' 快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1>'sdf' 慢
因为前者可以迅速定位索引。
(5)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2 LIKE 'R%' 快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2 LIKE '%R' 慢,
因为后者不使用索引。
(6) 使用函数如: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upper(field2)='RMN'不使用索引。
如果一个表有两万条记录,建议不使用函数;如果一个表有五万条以上记录,严格禁止使用函数!两万条记录以下没有限制。
(7) 空值不在索引中存储,所以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2 IS[NOT] NULL不使用索引。
(8) 不等式如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2!='TOM'不使用索引。
相似地,
SELECT field3,field4 FROM tb WHERE field2 NOT IN('M','P')不使用索引。
(9) 多列索引,只有当查询中索引首列被用于条件时,索引才能被使用。
(10) MAX,MIN等函数,使用索引。
SELECT max(field2) FROM tb 所以,如果需要对字段取max,min,sum等,应该加索引。
一次只使用一个聚集函数,如:
SELECT “min”=min(field1), “max”=max(field1) FROM tb
不如:SELECT “min”=(SELECT min(field1) FROM tb) , “max”=(SELECT max(field1) FROM tb)
(11) 重复值过多的索引不会被查询优化器使用。而且因为建了索引,修改该字段值时还要修改索引,所以更新该字段的操作比没有索引更慢。
(12) 索引值过大(如在一个char(40)的字段上建索引),会造成大量的I/O开销(甚至会超过表扫描的I/O开销)。因此,尽量使用整数索引。 Sp_estspace可以计算表和索引的开销。
(13) 对于多列索引,ORDER BY的顺序必须和索引的字段顺序一致。
(14) 在sybase中,如果ORDER BY的字段组成一个簇索引,那么无须做ORDER BY。记录的排列顺序是与簇索引一致的。
(15) 多表联结(具体查询方案需要通过测试得到)
where子句中限定条件尽量使用相关联的字段,且尽量把相关联的字段放在前面。
SELECT a.field1,b.field2 FROM a,b WHERE a.field3=b.field3
field3上没有索引的情况下:
对a作全表扫描,结果排序
对b作全表扫描,结果排序
结果合并。
对于很小的表或巨大的表比较合适。
field3上有索引
按照表联结的次序,b为驱动表,a为被驱动表
对b作全表扫描
对a作索引范围扫描
如果匹配,通过a的rowid访问
(16) 避免一对多的join。如:
SELECT tb1.field3,tb1.field4,tb2.field2 FROM tb1,tb2 WHERE tb1.field2=tb2.field2 AND tb1.field2=‘BU1032’ AND tb2.field2= ‘aaa’
不如:
declare @a varchar(80)
SELECT @a=field2 FROM tb2 WHERE field2=‘aaa’
SELECT tb1.field3,tb1.field4,@a FROM tb1 WHERE field2= ‘aaa’
(16) 子查询
用exists/not exists代替in/not in操作
比较:
SELECT a.field1 FROM a WHERE a.field2 IN(SELECT b.field1 FROM b WHERE b.field2=100)
SELECT a.field1 FROM a WHERE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a.field2=b.field1 AND b.field2=100)
SELECT field1 FROM a WHERE field1 NOT IN( SELECT field2 FROM b)
SELECT field1 FROM a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1 FROM b WHERE b.field2=a.field1)
(17) 主、外键主要用于数据约束,sybase中创建主键时会自动创建索引,外键与索引无关,提高性能必须再建索引。
(18) char类型的字段不建索引比int类型的字段不建索引更糟糕。建索引后性能只稍差一点。
(19) 使用count(*)而不要使用count(column_name),避免使用count(DISTINCT column_name)。
(20) 等号右边尽量不要使用字段名,如:
SELECT * FROM tb WHERE field1 = field3
(21) 避免使用or条件,因为or不使用索引。
2.避免使用order by和group by字句。
因为使用这两个子句会占用大量的临时空间(tempspace),如果一定要使用,可用视图、人工生成临时表的方法来代替。
如果必须使用,先检查memory、tempdb的大小。
测试证明,特别要避免一个查询里既使用join又使用group by,速度会非常慢!
3.尽量少用子查询,特别是相关子查询。因为这样会导致效率下降。
一个列的标签同时在主查询和where子句中的查询中出现,那么很可能当主查询中的列值改变之后,子查询必须重新查询一次。查询嵌套层次越多,效率越低,因此应当尽量避免子查询。如果子查询不可避免,那么要在子查询中过滤掉尽可能多的行。
4.消除对大型表行数据的顺序存取
在 嵌套查询中,对表的顺序存取对查询效率可能产生致命的影响。
比如采用顺序存取策略,一个嵌套3层的查询,如果每层都查询1000行,那么这个查询就要查询 10亿行数据。
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连接的列进行索引。
例如,两个表:学生表(学号、姓名、年龄……)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如果两个 表要做连接,就要在“学号”这个连接字段上建立索引。
还可以使用并集来避免顺序存取。尽管在所有的检查列上都有索引,但某些形式的where子句强迫优化器使用顺序存取。
下面的查询将强迫对orders表执行顺序操作: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num=104 AND order_num>1001) OR order_num=1008
虽然在customer_num和order_num上建有索引,但是在上面的语句中优化器还是使用顺序存取路径扫描整个表。因为这个语句要检索的是分离的行的集合,所以应该改为如下语句: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customer_num=104 AND order_num>1001
UNION
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order_num=1008
这样就能利用索引路径处理查询。
5.避免困难的正规表达式
MATCHES和LIKE关键字支持通配符匹配,技术上叫正规表达式。但这种匹配特别耗费时间。例如: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zipcode LIKE “98_ _ _”
即使在zipcode字段上建立了索引,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采用顺序扫描的方式。如果把语句改为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zipcode >“98000”,在执行查询时就会利用索引来查询,显然会大大提高速度。
另外,还要避免非开始的子串。例如语句: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zipcode[2,3] >“80”,在where子句中采用了非开始子串,因而这个语句也不会使用索引。
6.使用临时表加速查询
把表的一个子集进行排序并创建临时表,有时能加速查询。它有助于避免多重排序操作,而且在其他方面还能简化优化器的工作。例如: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AND cust.postcode>“98000”
ORDER BY cust.name
如果这个查询要被执行多次而不止一次,可以把所有未付款的客户找出来放在一个临时文件中,并按客户的名字进行排序:
SELECT cust.name,rcvbles.balance,……other COLUMNS
FROM cust,rcvbles
WHERE cust.customer_id = rcvlbes.customer_id
AND rcvblls.balance>;0
ORDER BY cust.name
INTO TEMP cust_with_balance
然后以下面的方式在临时表中查询:
SELECT * FROM cust_with_balance
WHERE postcode>“98000”
临时表中的行要比主表中的行少,而且物理顺序就是所要求的顺序,减少了磁盘I/O,所以查询工作量可以得到大幅减少。
注意:临时表创建后不会反映主表的修改。在主表中数据频繁修改的情况下,注意不要丢失数据。
7.用排序来取代非顺序存取
非顺序磁盘存取是最慢的操作,表现在磁盘存取臂的来回移动。SQL语句隐藏了这一情况,使得我们在写应用程序时很容易写出要求存取大量非顺序页的查询。

③ SQLserver数据库备份后,怎么查询备份的日志

SQL Server的备份有三种形式:

一是全备份(full backup)

这个备份里面包含的内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数据库有两种文件,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全备份是不是将所有的数据文件与日志文件打包,备份成一个文件? 那么还原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做恢复,将备份过后发生的事务接着备份时间点重新执行一边? 上面的问题细想都是肯定的。全备份做的事情,就是将所有的缓存先flush到磁盘上,不管在进行的事务是否提交,这样保证了日志的连续性,数据与日志的一致性,如果事务没提交 ,在日志文件上的标记是active的,这段日志也就不会被清空,下次恢复的时候,就从这段日志开始,接着使用新的日志执行。因此 全备份之前肯定会执行一次checkpoint;、

二是差异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这个备份会不会也重复full backup的过程,先执行checkpoint,然后再将上一次备份之后,发生数据页变化的这些数据页都备份起来,这部分备份就不会有日志。但是和全备份一样,备份的容积体量比较大,差异备份备份的是数据页,不管这一页是不是只有一条数据更改了,还是全部更改了;

三是日志备份(transaction log backup)

日志备份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未提交事务的理解,没有提交的事务其实还是占用日志文件的VLF,shrink并不能回收日志空间;提交事务的日志如被备份之后,就会将日志VLF打上unactive或者truncated标记,这个时候执行shrink就可以回收这部分日志VLF了。日志备份体量小,比较适合频率高的执行,比如每5分钟执行一次。

全备份:

全备份用到的命令,涉及到两方面的参数,一是指定相应的备份设备,可以是磁盘,也可以是磁带;另一方面 就是备份可用的选项,比如是否压缩,是否加密

BACKUP DATABASE database

TO backup_device [ ,...n ]

[ WITH with_options [ ,...o ] ] ;


备份设备很讲究,可以事先定义好逻辑设备,也可以直接指定物理设备。磁带备份机倒是没见过,但是常规的磁盘备份还是可以讨论一下的:

我们可以将一个本机带路径的物理文件名指定为备份设备: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也可以将网络上的一个带路径的物理文件名指定为备份设备:

backup database AdventureWorks2012

to disk = '\BackupSystemBackupDisk1AW_backupsAdventureWorksData.Bak';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我们在全备份之后 ,没有备份好日志,这个时候故障突然发生了,我们需要作恢复,但是恢复的时候因为会重写日志,这样就会丢失数据,如果不采取额外地措施,系统是会报错的: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Msg 3159, Level 16, State 1, Line 6

The tail of the log for the database “lenistest” has not been backed
up. Use BACKUP LOG WITH NORECOVERY to backup the log if it contains
work you do not want to lose. Use the WITH REPLACE or WITH STOPAT
clause of the RESTORE statement to just overwrite the contents of the
log.

Msg 3013, Level 16, State 1, Line 6

RESTORE DATABASE is terminating abnormally.



所以如果对丢失的数据不关心或者认为不会丢失数据,可以采用with replace选项来重写原来的日志文件进行强制恢复。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with replace;



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相对全备份,优越的地方在于备份数据量少,但是有趣的是差异备份不能独立存在(日志备份也不能独立存在,他俩只能依附于全备份,也就是说在执行差异备份和日志备份的时候,必须先有一个全备份做好在那里), 差异备份必须以一个全备份做基准,在这基础之上再判断哪些数据页是有过更新的,这些更新的数据页计算出来并被备份起来。

use master;


go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with differential;


假如我们没有事先做好全备份,就直接作差异备份了,那么这是不成功的: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2.bck'

with differential;


Msg 3035, Level 16, State 1, Line 11

Cannot perform a differential backup for database “lenistest”, because
a current database backup does not exist. Perform a full database
backup by reissuing BACKUP DATABASE, omitting the WITH DIFFERENTIAL
option.

Msg 3013, Level 16, State 1, Line 11

BACKUP DATABASE is terminating abnormally.


日志备份:

日志备份相对差异备份来说,体量更小,同样它也需要全备份事先存在:

backup log lenistest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bck';


假如我没有事先做好全备份,我们看看直接备份日志会出现什么结果:


Msg 4214, Level 16, State 1, Line 15

BACKUP LOG cannot be performed because there is no current database
backup.

Msg 3013, Level 16, State 1, Line 15

BACKUP LOG is terminating abnormally.


提示先做全备份!

备份我们都讨论完了,接下来我们看看还原。还原通常有两个步骤,一是还原,二是恢复。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还原不恢复,但是可能会丢失数据,除非全备份之后 ,没有任何操作。假设我们一天一个全备份,每15分钟做一个差异备份 ,每5分钟做一个日志备份,我们该如何还原我们的数据库呢?

通常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备份文件名或者物理路径,这个地方涉及到很多术语很难理解,比如说backup device, backupset, backup media, media set ,media family.

MSDN上有一个解释,先看这个脚本:


backup database AdventureWorks2012

to tape = '\. ape0'

, tape = '\. ape1'

, tape = '\. ape2'

with format

, medianame = 'MyAdvWorks_MediaSet_1';


解释说到,这个备份操作产生了一个 media set, 这个media set就是命名为MyAdvWorks_MediaSet_1, 这个media set还有个media header, media header一旦生成,就可以往里面写入备份文件了。这段脚本也同时生成了一个横跨三个tape的备份文件, 他们统称为backup set.

当我们指定3个backup device作为backup set(备份集)并且执行第一次全备份的时候,接下来所有的备份都需要同时指定这3个backup device作为backup set: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with format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with noinit

, differential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Msg 3231, Level 16, State 1, Line 10

The media loaded on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is formatted
to support 3 media families, but 2 media families are expected
according to the backup device specification.

Msg 3013, Level 16, State 1, Line 10

BACKUP DATABASE is terminating abnormally.


上面我先作了一次全备份,指定了三个backup device作为一份backup set, 接下来作差异备份的时候,我只指定了其中两个backup device作为backup set, 操作失败,提示就是少了一个backup device.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noinit

, differential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这次我们指定了同样个数的backup device,但backup device的顺序颠倒了一下,操作成功。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脚本已经新建了 1 个media set,名为 lenistestbackupset , 2 个backup set, 第一个backup set是全备份的backup set,另外一个backup set是差异备份。所以每一次备份都会产生一个backup set. Media set产生的时间则是第一次给数据库作全备份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恢复数据库,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先还原全备份,但是先不恢复,等全备份还原过后,再用差异备份做恢复: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1

, replace

, norecovery;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2

, recovery;


这里一定是用replace来重写日志。


select mf.media_set_id

, isnull(ms.name, 'no media name') as media_name

, mf.physical_device_name

, mf.family_sequence_number

, mf.media_family_id

, bs.database_name

, bs.backup_start_date

, bs.backup_finish_date

from backupmediafamily mf

inner join backupset bs

on mf.media_set_id = bs.media_set_id

left join backupmediaset ms

on bs.media_set_id = ms.media_set_id

where bs.database_name = 'lenistest';


上面的脚本可以抓出来这些media family, media set, backup set的信息,如果像上面的例子一样, 我们用3个backup device来承载备份,那么这3个backup device组成了一个media family, 按照family_sequence_number来编排,1,2,3。

下面实现一个备份到恢复的全过程例子,分别在full backup, differential backup, log backup之前各出入同样的数据,看看是不是还原的时候,能正确还原过来:


insert into dbo.dataloading

(

object_id

, object_name

)

select object_id

, name as object_name

from sys.objects;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with format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insert into dbo.dataloading

(

object_id

, object_name

)

select object_id

, name as object_name

from sys.objects;


backup database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noinit

, differential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insert into dbo.dataloading

(

object_id

, object_name

)

select object_id

, name as object_name

from sys.objects;


backup log lenistest

to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noinit

, medianame = 'lenistestbackupset';


接着我们做还原与恢复: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1

, replace

, norecovery;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2

, norecovery;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3

, recovery;


这里的file选项就是backup set选项,表示第一个备份集,第二个备份集,第三个备份集。如果想还原到最新的故障发生时间点,前面的restore都不能recovery,只有在最后的时候才能作recovery.

如果我们只想恢复全备份的数据,只要执行recovery就可以了,但是数据肯定是少了:

restore database lenistest

from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1.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3.bck', disk = 'E:Data_BUlenistest5__backup02.bck'

with file = 1

, replace

, recovery;

④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系统,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来源:http://ke..com/link?url=C_

⑤ 如何处理大量数据并发操作

处理大量数据并发操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使用缓存:使用程序直接保存到内存中。或者使用缓存框架: 用一个特定的类型值来保存,以区别空数据和未缓存的两种状态。

2.数据库优化:表结构优化;SQL语句优化,语法优化和处理逻辑优化;分区;分表;索引优化;使用存储过程代替直接操作。

3.分离活跃数据:可以分为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

4.批量读取和延迟修改: 高并发情况可以将多个查询请求合并到一个。高并发且频繁修改的可以暂存缓存中。

5.读写分离: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多个,配置主从数据库。写用主数据库,读用从数据库。

6.分布式数据库: 将不同的表存放到不同的数据库中,然后再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中。

7.NoSql和Hadoop: NoSql,not only SQL。没有关系型数据库那么多限制,比较灵活高效。Hadoop,将一个表中的数据分层多块,保存到多个节点(分布式)。每一块数据都有多个节点保存(集群)。集群可以并行处理相同的数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拓展资料: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⑥ 数据库外键怎么设置

SQL 数据库建表时怎么设置外键,
1> -- 创建测试主表. ID 是主键.

2> CREATE TABLE test_main (

3> id INT,

4> value VARCHAR(10),

5> PRIMARY KEY(id)

6> );

7> go

-- 建表时设置外键

1> CREATE TABLE test_sub (

2> id INT,

3> main_id INT,

4> value VARCHAR(10),

5> PRIMARY KEY(id),

6> FOREIGN KEY (main_id) REFERENCES test_main

7> );

8> go
sql怎么设置外键
可以在创建表的时候创建,也可以在创建表之后创建。

创建表时创建:

create table student

(id int primary key,

name char(4),

dept char(9)

sex char(4))

create table grade

(id int ,

grade int

constraint id_fk foreign key (id) references student (id)

)

或创建了两表之后再建

alter table grade

add constraint id_fk foreign key (id) references student (id)

呵呵,希望能帮助你。
sql server中图形界面如何设置外键
在那个属性上右键 有约束 自己添加就OK了
mysql怎么设置外键?
ALTER TABLE b ADD CONSTRAINT c FOREIGN KEY(c) REFERENCES a(c)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哎呀。。好像写反了。我写的是把表B的c设置为外键了。。你改一下吧。
如何在数据库的建立表的时候设置表的外键
1> -- 创建测试主表. ID 是主键.

2> CREATE TABLE test_main (

3> id INT,

4> value VARCHAR(10),

5> PRIMARY KEY(id)

6> );

7> go

-- 建表时设置外键

1> CREATE TABLE test_sub (

2> id INT,

3> main_id INT,

4> value VARCHAR(10),

5> PRIMARY KEY(id),

6> FOREIGN KEY (main_id) REFERENCES test_main

7> );

8> go
sql server 2008 怎么设置外键
建外键的前提是此外键必须是另外一个表的主键。建外键的步骤: 第一步打开要建外键表的设计器,右击选择“关系”。然后弹出“外键关系”窗体,我们选择“添加”,然后点击“表和列规范”后面的小按钮,就会弹出另外一个窗体让我们选择主键表和列,选好之后点击确定。然后我们INSERT和UPDATE规范,在更新规则和删除规则有四个选项,分别是“不执行任何操作”、“级联”、“设置为NULL”、“设置默认值”。默认的不执行任何操作。如果是“不执行任何操作”,当我们删除或更新主键表的数据时,会告诉用户不能执行删除或更新该操作。“级联”的意思是当我们删除或更新主键表的数据时,会删除或更新外键表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的所有行。 “设置Null”的意思是当我们删除或更新主键表的数据时,外键表中的外键列的值会设为Null,但前提是该列允许为空。 “设置默认值”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将外键列定义了默认值,当我们删除或更新主键表的数据时,外键表中的外键列的值设为定义的默认值。 当然我们可以用代码创建,当我们在创建数据库表T——Card时只要加上一句话就OK啦,“Foreign key (studentNo) references T_Student(studentNo)"。如果我们已经创建了改表,那如何用代码实现了,这也很简单也就一句话“ add constraint CMPKey(外键名) foreign key(studentNo) references T_Student(studentNo)”。
sql中怎样创建外键约束
在创建表之后,添加外键约束:

alter table yuangong add constraint fk foreign key (部门罚) references bumen(部门号)

或者在创建表的时候添加外键

foreign key (部门号) references bumen(部门号)放在最后,用","与列分隔
数据库中,一对多的时候外键设置在多的那张表吗?如果一对一的时候,外键应该设置在哪里?多对多的时候,
首先,外键引用的那个列在主表中必须是主键列或者唯一列。

所以1:n的肯定把外键建立在n的那张表上。

1:1,一般要看谁是主表,谁是附属表,外键当然建立在附属表中。

n:m的情况,需要建立一个关系表,两个原表和其关系分别是1:n,1

:m
数据库语句怎么加外键
1,创建表的时候添加:foreign key (你的外键) references (表名)(字段名);

2,创建好之后修改:

alter table dbo.mh_User

add constraint FK_mh_User_..._id foreign key (你的外键) references (表名)(字段名);
Sql server怎样创建主外键关系
在要设置关系的外键表中,右击关系→添加→在表和列规范中选择关联的主表再选择外键表与其关联的字段

⑦ 数据库表中某行数据由于事务超时,连接断开无法回滚被锁,但在被锁的表中查不到该行数据所在表,怎么解锁

锁的概述

一. 为什么要引入锁
多个用户同时对数据库的并发操作时会带来以下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丢失更新
A,B两个用户读同一数据并进行修改,其中一个用户的修改结果破坏了另一个修改的结果,比如订票系统
脏读
A用户修改了数据,随后B用户又读出该数据,但A用户因为某些原因取消了对数据的修改,数据恢复原值,此时B得到的数据就与数据库内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
不可重复读
A用户读取数据,随后B用户读出该数据并修改,此时A用户再读取数据时发现前后两次的值不一致
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封锁,锁就是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用户做某些操作以避免产生数据不一致
二 锁的分类
锁的类别有两种分法:
1. 从数据库系统的角度来看:分为独占锁(即排它锁),共享锁和更新锁
MS SQL Server 使用以下资源锁模式。
锁模式 描述
共享 (S) 用于不更改或不更新数据的操作(只读操作),如 SELECT 语句。
更新 (U) 用于可更新的资源中。防止当多个会话在读取、锁定以及随后可能进行的资源更新时发生常见形式的死锁。
排它 (X) 用于数据修改操作,例如 INSERT、UPDATE 或 DELETE。确保不会同时同一资源进行多重更新。
意向锁 用于建立锁的层次结构。意向锁的类型为:意向共享 (IS)、意向排它 (IX) 以及与意向排它共享 (SIX)。
架构锁 在执行依赖于表架构的操作时使用。架构锁的类型为:架构修改 (Sch-M) 和架构稳定性 (Sch-S)。
大容量更新 (BU) 向表中大容量复制数据并指定了 TABLOCK 提示时使用。
共享锁
共享 (S) 锁允许并发事务读取 (SELECT) 一个资源。资源上存在共享 (S) 锁时,任何其它事务都不能修改数据。一旦已经读取数据,便立即释放资源上的共享 (S) 锁,除非将事务隔离级别设置为可重复读或更高级别,或者在事务生存周期内用锁定提示保留共享 (S) 锁。
更新锁
更新 (U) 锁可以防止通常形式的死锁。一般更新模式由一个事务组成,此事务读取记录,获取资源(页或行)的共享 (S) 锁,然后修改行,此操作要求锁转换为排它 (X) 锁。如果两个事务获得了资源上的共享模式锁,然后试图同时更新数据,则一个事务尝试将锁转换为排它 (X) 锁。共享模式到排它锁的转换必须等待一段时间,因为一个事务的排它锁与其它事务的共享模式锁不兼容;发生锁等待。第二个事务试图获取排它 (X) 锁以进行更新。由于两个事务都要转换为排它 (X) 锁,并且每个事务都等待另一个事务释放共享模式锁,因此发生死锁。
若要避免这种潜在的死锁问题,请使用更新 (U) 锁。一次只有一个事务可以获得资源的更新 (U) 锁。如果事务修改资源,则更新 (U) 锁转换为排它 (X) 锁。否则,锁转换为共享锁。
排它锁
排它 (X) 锁可以防止并发事务对资源进行访问。其它事务不能读取或修改排它 (X) 锁锁定的数据。
意向锁
意向锁表示 SQL Server 需要在层次结构中的某些底层资源上获取共享 (S) 锁或排它 (X) 锁。例如,放置在表级的共享意向锁表示事务打算在表中的页或行上放置共享 (S) 锁。在表级设置意向锁可防止另一个事务随后在包含那一页的表上获取排它 (X) 锁。意向锁可以提高性能,因为 SQL Server 仅在表级检查意向锁来确定事务是否可以安全地获取该表上的锁。而无须检查表中的每行或每页上的锁以确定事务是否可以锁定整个表。
意向锁包括意向共享 (IS)、意向排它 (IX) 以及与意向排它共享 (SIX)。
锁模式
描述
意向共享 (IS) 通过在各资源上放置 S 锁,表明事务的意向是读取层次结构中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底层资源。
意向排它 (IX) 通过在各资源上放置 X 锁,表明事务的意向是修改层次结构中的部分(而不是全部)底层资源。IX 是 IS 的超集。与意向排它共享 (SIX) 通过在各资源上放置 IX 锁,表明事务的意向是读取层次结构中的全部底层资源并修改部分(而不是全部)底层资源。允许顶层资源上的并发 IS 锁。例如,表的 SIX 锁在表上放置一个 SIX 锁(允许并发 IS 锁),在当前所修改页上放置 IX 锁(在已修改行上放置 X 锁)。虽然每个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个 SIX 锁,以防止其它事务对资源进行更新,但是其它事务可以通过获取表级的 IS 锁来读取层次结构中的底层资源。
独占锁:只允许进行锁定操作的程序使用,其他任何对他的操作均不会被接受。执行数据更新命令时,SQL Server会自动使用独占锁。当对象上有其他锁存在时,无法对其加独占锁。
共享锁:共享锁锁定的资源可以被其他用户读取,但其他用户无法修改它,在执行Select时,SQL Server会对对象加共享锁。
更新锁:当SQL Server准备更新数据时,它首先对数据对象作更新锁锁定,这样数据将不能被修改,但可以读取。等到SQL Server确定要进行更新数据操作时,他会自动将更新锁换为独占锁,当对象上有其他锁存在时,无法对其加更新锁。
2.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分为乐观锁和悲观锁。
乐观锁:完全依靠数据库来管理锁的工作。
悲观锁:程序员自己管理数据或对象上的锁处理。
MS SQL Server 使用锁在多个同时在数据库内执行修改的用户间实现悲观并发控制
三 锁的粒度
锁粒度是被封锁目标的大小,封锁粒度小则并发性高,但开销大,封锁粒度大则并发性低但开销小
SQL Server支持的锁粒度可以分为为行、页、键、键范围、索引、表或数据库获取锁
资源描述
RID 行标识符。用于单独锁定表中的一行。
键 索引中的行锁。用于保护可串行事务中的键范围。
页 8 千字节 (KB) 的数据页或索引页。
扩展盘区 相邻的八个数据页或索引页构成的一组。
表 包括所有数据和索引在内的整个表。
DB 数据库。
四 锁定时间的长短
锁保持的时间长度为保护所请求级别上的资源所需的时间长度。
用于保护读取操作的共享锁的保持时间取决于事务隔离级别。采用 READ COMMITTED 的默认事务隔离级别时,只在读取页的期间内控制共享锁。在扫描中,直到在扫描内的下一页上获取锁时才释放锁。如果指定 HOLDLOCK 提示或者将事务隔离级别设置为 REPEATABLE READ 或 SERIALIZABLE,则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锁。
根据为游标设置的并发选项,游标可以获取共享模式的滚动锁以保护提取。当需要滚动锁时,直到下一次提取或关闭游标(以先发生者为准)时才释放滚动锁。但是,如果指定 HOLDLOCK,则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滚动锁。
用于保护更新的排它锁将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如果一个连接试图获取一个锁,而该锁与另一个连接所控制的锁冲突,则试图获取锁的连接将一直阻塞到:
将冲突锁释放而且连接获取了所请求的锁。
连接的超时间隔已到期。默认情况下没有超时间隔,但是一些应用程序设置超时间隔以防止无限期等待
五 SQL Server 中锁的自定义
1 处理死锁和设置死锁优先级
死锁就是多个用户申请不同封锁,由于申请者均拥有一部分封锁权而又等待其他用户拥有的部分封锁而引起的无休止的等待可以使用SET DEADLOCK_PRIORITY控制在发生死锁情况时会话的反应方式。如果两个进程都锁定数据,并且直到其它进程释放自己的锁时,每个进程才能释放自己的锁,即发生死锁情况。
2 处理超时和设置锁超时持续时间。
@@LOCK_TIMEOUT 返回当前会话的当前锁超时设置,单位为毫秒
SET LOCK_TIMEOUT 设置允许应用程序设置语句等待阻塞资源的最长时间。当语句等待的时间大于 LOCK_TIMEOUT 设置时,系统将自动取消阻塞的语句,并给应用程序返回"已超过了锁请求超时时段"的 1222 号错误信息
示例
下例将锁超时期限设置为 1,800 毫秒。
SET LOCK_TIMEOUT 1800

3) 设置事务隔离级别。
4 ) 对 SELECT、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语句使用表级锁定提示。
5) 配置索引的锁定粒度
可以使用 sp_indexoption 系统存储过程来设置用于索引的锁定粒度
六 查看锁的信息 1 执行 EXEC SP_LOCK 报告有关锁的信息
2 查询分析器中按Ctrl+2可以看到锁的信息
七 使用注意事项
如何避免死锁
1 使用事务时,尽量缩短事务的逻辑处理过程,及早提交或回滚事务;
2 设置死锁超时参数为合理范围,如:3分钟-10分种;超过时间,自动放弃本次操作,避免进程悬挂;
3 优化程序,检查并避免死锁现象出现;
4 .对所有的脚本和SP都要仔细测试,在正是版本之前。
5 所有的SP都要有错误处理(通过@error)
6 一般不要修改SQL Server事务的默认级别。不推荐强行加锁
八 几个有关锁的问题
1 如何锁一个表的某一行
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SELECT * FROM table ROWLOCK WHERE id =
1

2 锁定数据库的一个表
SELECT * FROM table WITH (HOLDLOCK)

加锁语句:
sybase:update 表 set col1=col1 where 1=0 ;MS SQL:select col1 from 表 (tablockx) where 1=0 ;oracle:LOCK TABLE 表 IN EXCLUSIVE MODE ;

加锁后其它人不可操作,直到加锁用户解锁,用commit或rollback解锁

几个例子帮助大家加深印象,设table1(A,B,C)
A B C
a1 b1 c1
a2 b2 c2
a3 b3 c3

1)排它锁
新建两个连接,在第一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update table1set A='aa'where B='b2'waitfor delay '00:00:30'
--等待30秒commit tran

在第二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select * from table1where B='b2'commit tran

若同时执行上述两个语句,则select查询必须等待update执行完毕才能执行即要等待30秒
2)共享锁
在第一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select * from table1 holdlock -holdlock人为加锁where B='b2'waitfor delay '00:00:30'
--等待30秒commit tran

在第二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select A,C from table1where B='b2'update table1set A='aa'where B='b2'commit tran

若同时执行上述两个语句,则第二个连接中的select查询可以执行,而update必须等待第一个事务释放共享锁转为排它锁后才能执行 即要等待30秒
3)死锁
增设table2(D,E)
D E

d1 e1
d2 e2

在第一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update table1set A='aa'where B='b2'waitfor delay '00:00:30'update table2set D='d5'where E='e1'commit tran

在第二个连接中执行以下语句
begin tranupdate table2set D='d5'where E='e1'waitfor delay '00:00:10'update table1set A='aa'where B='b2'commit tran

同时执行,系统会检测出死锁,并中止进程
补充一点:
SQL Server 2000支持的表级锁定提示
HOLDLOCK 持有共享锁,直到整个事务完成,应该在被锁对象不需要时立即释放,等于SERIALIZABLE事务隔离级别
NOLOCK 语句执行时不发出共享锁,允许脏读 ,等于 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
PAGLOCK 在使用一个表锁的地方用多个页锁
READPAST 让SQL Server跳过任何锁定行,执行事务,适用于READ UN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只跳过RID锁,不跳过页,区域和表锁
ROWLOCK 强制使用行锁
TABLOCKX 强制使用独占表级锁,这个锁在事务期间阻止任何其他事务使用这个表
UPLOCK 强制在读表时使用更新而不用共享锁
应用程序锁:
应用程序锁就是客户端代码生成的锁,而不是SQL Server本身生成的锁
处理应用程序锁的两个过程
sp_getapplock 锁定应用程序资源
sp_releaseapplock 为应用程序资源解锁
注意: 锁定数据库的一个表的区别
SELECT * FROM table WITH (HOLDLOCK) 其他事务可以读取表,但不能更新删除
SELECT * FROM table WITH (TABLOCKX) 其他事务不能读取表,更新和删除

热点内容
电脑网络波动异常与服务器失去连接 发布:2024-11-29 23:43:19 浏览:246
个人电脑与服务器架构类似 发布:2024-11-29 23:40:59 浏览:704
计算型和存储型服务器 发布:2024-11-29 23:39:51 浏览:411
服务器端如何杀客户端进程 发布:2024-11-29 23:39:48 浏览:957
大量存储频繁读写硬盘 发布:2024-11-29 23:25:51 浏览:662
cs75中配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4-11-29 23:19:53 浏览:184
微桃客源码 发布:2024-11-29 23:07:15 浏览:3
奇骏哪个配置性价比 发布:2024-11-29 22:25:21 浏览:703
汉娜数据库 发布:2024-11-29 22:25:17 浏览:705
服务器和收银机怎么连接 发布:2024-11-29 22:24:11 浏览: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