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备名称
设备驱动名一般都在/dev目录下。一般常用的设备的设备文件名如下:
/dev/hd[a-t]:IDE设备
/dev/sd[a-z]:SCSI设备
/dev/fd[0-7]:标准软驱
/dev/md[0-31]:软raid设备
/dev/loop[0-7]:本地回环设备
/dev/ram[0-15]:内存
/dev/null:无限数据接收设备,相当于黑洞
/dev/zero:无限零资源
/dev/tty[0-63]:虚拟终端
/dev/ttyS[0-3]:串口
/dev/lp[0-3]:并口/dev/console:控制台
/dev/fb[0-31]:framebuffer
2. 如何修改linux下设备名称
修改linux设备名称:
(1)通过hostname命令
命令格式:hostname newhostname
此命令的作用是暂时修改linux的主机设备名称,它的存活时间为linux当前的运行时间,即在重启linux之前的运行时间内。一般修改以后就生效,但是不能够永久修改。
(2)通过修改配置文件/etc/hostname
执行命令:
sudo vim /etc/hostname
在文件中将原来的主机设备名称修改为所需要的新的设备名称。需要重启才能生效。Linux详细且具体的命令介绍可如下查阅”Linux命令大全“
3. linux第一个磁盘阵列的设备名为
linux第一个磁盘阵列的设备名为sda
4. 网卡 linux 设备名
在linux系统中,网卡的设备名称一般是eth0、eth1……等。
它的文件不像裸设备那样,放置在/dev目录下,而是存放在内存中;
而网卡的配置文件一般则是/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在这个文件里面定义IP地址之类的网络设置;
如果想修改默认的网卡设备名,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把eth0修改在lan0。详细可以参数网上的一些教程,这方面的教程还是很多的。
5. linux系统中设备文件命名的规则是什么
你说的是磁盘吧,我给你一个资料看看。Linux硬盘分区简介磁盘命名 相对Solaris来说,Linux磁盘命名的概念就简单多了,而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Windows系统多少有些瓜葛。和Solaris一样,在Linux中,每个硬件设备都有一个称为设备名称的特别名字,例如,接在IDE1的第一个硬盘(master主硬盘),其设备名称为/dev/hda,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dev/hda”来代表此硬盘,下面的信息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有“一目了然”的感觉: 磁盘 设备名称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 /dev/hda IDE1的第2个硬盘(slave) /dev/hdb IDE2的第1个硬盘(master) /dev/hdc IDE2的第2个硬盘(slave) /dev/hdd SCSI的第1个硬盘 /dev/sda SCSI的第2个硬盘 /dev/sdb 这么看来,是不是比Solaris的硬盘命名容易理解多了? 分区命名 分区的目的,是为了让数据能够分类存放。每一个分割出来的区域,就称为一个“分区”(partition),在Solaris中,也常常用“slice”(片)的概念,例如我们前面所讲过的c0t0d0s0中的s0,就是指代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中,分区的概念和Windows得更加接近,硬盘分区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主分区(primary) 2. 扩展分区(extended) 3. 逻辑分区(logical) 主分区(primary) 通常在划分硬盘的第1个分区时,会指定为主分区。但是和Windows不同的是,windows中一个硬盘最多只允许有1个主分区,而Linux最多可以让用户创建4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extended) 由于Linux中一个硬盘最多只允许有4个主分区,如果想要创建更多的分区,怎么办?于是就有了扩展分区的概念。用户可以创建一个扩展分区,然后在扩展分区上创建多个逻辑分区。从理论上来说,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创建扩展分区的时候,会占用一个主分区的位置,因此,如果创建了扩展分区,一个硬盘上便最多只能创建3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而且,扩展分区不是用来存放数据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创建逻辑分区。这个概念,和Windows可说是一模一样。 逻辑分区(logical) 逻辑分区不能够直接创建,它必须依附在扩展分区下,容量受到扩展分区大小的限制。通常逻辑分区是存放文件和数据的地方。 有了磁盘命名和分区命名的概念,理解诸如/dev/hda1之类的分区名称,应该就不是难事了。具体的,可以看下面的表示: 分区 分区名称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1个主分区 /dev/hda1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2个主分区 /dev/hda2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3个主分区 /dev/hda3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4个主分区 /dev/hda4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1个逻辑分区 /dev/hda5 IDE1的第1个硬盘(master)的第2个逻辑分区 /dev/hda6 ...... ...... IDE1的第2个硬盘(slave)的第1个主分区 /dev/hdb1 IDE1的第2个硬盘(slave)的第2个主分区 /dev/hdb2 ...... ...... SCSI的第1个硬盘的第1个主分区 /dev/sda1 SCSI的第1个硬盘的第2个主分区 /dev/sda2
6. linux 如何通过安装补丁,修改usb设备名称
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接入usb设备,然后运行命令:devlabel add -d /dev/sda1 -s /dev/usbdevice (--automount 可去掉!) /dev/sda1是usb设备名称,具体可以用fdisk -l查看,如果fdisk不能显示,可以用一个万能的方法: (#表示0,1,2,3....) 检测/proc/scsi/usb-storage-#是否存在清纯; 如果存在,检测/proc/scsi/usb-storage-#/#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检查文件/proc/scsi/usb-storage-#/#中最后一行Attach:是否是YES; 如果是YES,那么 0 = sda, 1=sdb, 2=sdc ; /dev/usbdevice是要使用的用户定义的设备名称,这个可以放在任意的目录中,名字大家自己定 automount指定:在 devlabel 重新启动时,如果 /etc/fstab 中有这个设备项目而且这个设备项目存在(找到了带有同一 UUID 的设备),那么就自动挂载这个项目汪斗。 2.建一个目录/mnt/usb 3.打开/etc/fstab,在里面添加一行:/dev/usbdevice /mnt/usb auto noauto,owner 0 0 这时就OK了,以后插入usb存储设备时就会自动挂载到/mnt/usb目录下了(前提是要有这个目录) 解决思想:当某个 USB 设备被插入,hotplug 就会运行 updfstab 程序。如果这个usb贮存设备存在,该程序会为它在 /etc/答陵咐fstab 中添加一项记录。所添加的这一行包含实际设备名称(如 /dev/sda1)和 kudzu 选项。kudzu 选项通知 Kudzu工具如果设备不存在就删除这一行。因为这一行是 devlabel 所需的,你必须删除 kudzu 选项才能使这一行被保留在文件内。你还需把设备名称改成 devlabel 设备名称(如 /dev/usbdevice),并创建挂载点(如 /mnt/usb)。所以修改后的就是上面的第3步. 最后,还有一种最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我现在使用的方法哈: 可以直接打开/etc/hotplug/usb.agent ,在里面找到"add)",在其中的 if [ -x /sbin/devlabel ]; then /sbin/devlabel restart fi 后面加上 [ -x /usr/sbin/udisk ]&& /usr/sbin/udisk 其中udisk是一个简单的挂载脚本: #! /bin/sh mount|grep /mnt/usb if [ "$?" = "0" ]; then umount /mnt/usb rmdir /mnt/usb else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a1 /mnt/usb fi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usb设备接入时,hotplug程序就会自动运行,在运行脚本中加入一个挂载脚本,不就一切OK了么~~ 不过上面的讨论都只能用于挂载,卸载还是必须用umount(选第3种办法的直接打udisk),这是同WIN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