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memcache
A. 如何查看 memcache 中的数据
如何遍历memcache
stats命令
memcache的stats命令包括:
1. stats
2. stats reset
3. stats malloc
4. stats maps
5. stats sizes
6. stats slabs
7. stats items
8. stats cachemp slab_id limit_num
9. stats detail [on|off|mp]
通过命令完成遍历
通过这些stats命令我们就可以完成memcache存储的内容的遍历,OK,下面我们通过telnet直接连接到memcache通过这些命令来完成相关的操作。
telnet到192.168.15.225(局域网测试机器)的memcache服务器
执行stats items命令,可以看到出现 很多的items行。
执行stats cachemp 3 0命令。这里的3表示上面图中items后面的数字,0标示显示全部的数据,如果是1就标示只显示1条。
下图为执行后的结果,item后面的字符串为key
通过上面列出的key我们就可以遍历所有的数据了,下面我们取出某一条数据,key为Uc!uLh的数据。
到这里,你也许明白了怎么去遍历memcache的数据了。
代码实现
下面贴上一段php实现的遍历memcache数据的代码,其他语言可以参考代码自己实现。
下面贴上一段php实现的遍历memcache数据的代码,其他语言可以参考代码自己实现。
<?php
$host='192.168.15.225';
$port=11211;
$mem=newMemcache();
$mem->connect($host,$port);
$items=$mem->getExtendedStats(‘items’);
$items=$items["$host:$port"]['items'];
foreach($itemsas$key=>$values){
$number=$key;;
$str=$mem->getExtendedStats("cachemp",$number,0);
$line=$str["$host:$port"];
if(is_array($line)&&count($line)>0){
foreach($lineas$key=>$value){
echo$key.'=>';
print_r($mem->get($key));
echo" ";
}
}
}?>
扩展功能
由此可以实现查找memcache某个前缀的key的数据,或者查询某些value的key。甚至实现数据库的like功能。请注意:遍历memcache的操作并没有memcache的get操作那么高效。
B. redis和memcached的区别
Redis与Memcached的区别
传统MySQL+ Memcached架构遇到的问题
实际MySQL是适合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通过Memcached将热点数据加载到cache,加速访问,很多公司都曾经使用过这样的架构,但随着业务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和访问量的持续增长,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1.MySQL需要不断进行拆库拆表,Memcached也需不断跟着扩容,扩容和维护工作占据大量开发时间。
2.Memcached与MySQL数据库数据一致性问题。
3.Memcached数据命中率低或down机,大量访问直接穿透到DB,MySQL无法支撑。
4.跨机房cache同步问题。
众多NoSQL百花齐放,如何选择
最近几年,业界不断涌现出很多各种各样的NoSQL产品,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使用好这些产品,最大化地发挥其长处,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实际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了解这些产品的定位,并且了解到每款产品的tradeoffs,在实际应用中做到扬长避短,总体上这些NoSQL主要用于解决以下几种问题
1.少量数据存储,高速读写访问。此类产品通过数据全部in-momery 的方式来保证高速访问,同时提供数据落地的功能,实际这正是Redis最主要的适用场景。
2.海量数据存储,分布式系统支持,数据一致性保证,方便的集群节点添加/删除。
3.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dynamo和bigtable 2篇论文所阐述的思路。前者是一个完全无中心的设计,节点之间通过gossip方式传递集群信息,数据保证最终一致性,后者是一个中心化的方案设计,通过类似一个分布式锁服务来保证强一致性,数据写入先写内存和redo log,然后定期compat归并到磁盘上,将随机写优化为顺序写,提高写入性能。
4.Schema free,auto-sharding等。比如目前常见的一些文档数据库都是支持schema-free的,直接存储json格式数据,并且支持auto-sharding等功能,比如mongodb。
面对这些不同类型的NoSQL产品,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业务场景选择最合适的产品。
Redis适用场景,如何正确的使用
前面已经分析过,Redis最适合所有数据in-momory的场景,虽然Redis也提供持久化功能,但实际更多的是一个disk-backed的功能,跟传统意义上的持久化有比较大的差别,那么可能大家就会有疑问,似乎Redis更像一个加强版的Memcached,那么何时使用Memcached,何时使用Redis呢?
如果简单地比较Redis与Memcached的区别,大多数都会得到以下观点:
1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v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2 Redis支持数据的备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数据备份。
3 Redis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持在磁盘中,重启的时候可以再次加载进行使用。
抛开这些,可以深入到Redis内部构造去观察更加本质的区别,理解Redis的设计。
在Redis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一直存储在内存中的。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个最大的区别。Redis只会缓存所有的 key的信息,如果Redis发现内存的使用量超过了某一个阀值,将触发swap的操作,Redis根据“swappability = age*log(size_in_memory)”计 算出哪些key对应的value需要swap到磁盘。然后再将这些key对应的value持久化到磁盘中,同时在内存中清除。这种特性使得Redis可以 保持超过其机器本身内存大小的数据。当然,机器本身的内存必须要能够保持所有的key,毕竟这些数据是不会进行swap操作的。同时由于Redis将内存 中的数据swap到磁盘中的时候,提供服务的主线程和进行swap操作的子线程会共享这部分内存,所以如果更新需要swap的数据,Redis将阻塞这个 操作,直到子线程完成swap操作后才可以进行修改。
使用Redis特有内存模型前后的情况对比:
VM off: 300k keys, 4096 bytes values: 1.3G used
VM on: 300k keys, 4096 bytes values: 73M used
VM off: 1 million keys, 256 bytes values: 430.12M used
VM on: 1 million keys, 256 bytes values: 160.09M used
VM on: 1 million keys, values as large as you want, still: 160.09M used
当 从Redis中读取数据的时候,如果读取的key对应的value不在内存中,那么Redis就需要从swap文件中加载相应数据,然后再返回给请求方。 这里就存在一个I/O线程池的问题。在默认的情况下,Redis会出现阻塞,即完成所有的swap文件加载后才会相应。这种策略在客户端的数量较小,进行 批量操作的时候比较合适。但是如果将Redis应用在一个大型的网站应用程序中,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大并发的情况的。所以Redis运行我们设置I/O线程 池的大小,对需要从swap文件中加载相应数据的读取请求进行并发操作,减少阻塞的时间。
如果希望在海量数据的环境中使用好Redis,我相信理解Redis的内存设计和阻塞的情况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