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据库映像
⑴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
一、数据库的三级模式:
1、模式
模式是由数据库设计者总和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
外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逻辑的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
3、内模式
内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存储方式的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二级映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3个抽象,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管理,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着3个抽象层次的练习和转换,DBMS在这3个级别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1、外模式/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它定义了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
2、模式/内模式映像使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它定义了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中。
(1)什么是数据库映像扩展阅读: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的特性:
1、中间模式(概念模式)相对稳定的反映数据的结构和属性关系,是DB的关键和中心,全局的逻辑结构,独立于其他层次,故设计DB模式结构时应先确定DB逻辑模式。
2、模式的实例是动态反映数据的时效性。定义模式时要考虑逻辑结构,还要考虑数据的联系,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
3、内模式独立于用户视图(外模式),依赖全局逻辑结构(模式),组织存储数据实现存储时提高空间和时间效率。
4、外模式特定应用程序是在外模式数据结构上编制的,依赖于外模式,独立于模式和内模式,不同的应用可以公用一个外模式。
5、二级映像保证DB外模式稳定性,是在底层保证应用程序稳定性,除非应用自身变化,否则不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