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 2022-02-08 01:21:19

A. 数据库课程设计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也遇到差不多的问题了 请问您现在有高招没 指点一二 感激不尽

B. 如何实现该数据库设计和实现

XP?sql2005, 64位2008,可以网上下载

C. 数据库设计和操作

摘要:《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发展、结构以及应用的相关原理,课程的原理性很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差,所以,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就需要任课教师将枯燥的原理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抽象、概括的原理,不仅有理性上的认识,更有感性上的认识,真正主动地掌握,吸收相关知识。作者本人根据一些实际经验,谈一谈,如何生动、形象地讲授《数据库原理》这一课程。
关键词: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Abstract:"Database Principle"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tabas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e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is an important program. "Database Principle" of the principles of this program are strongly focused on the instructors, students acquir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point. Students learn the principles of the curriculum has a strong initiative, therefore, giving students a better grasp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Instructors need to look dry with a lively way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 so that students can abstract general principles, The understanding is not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motional, to truly grasp the initiative, the absorption correlation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ith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talk about how the vivid image of "Database Principle" to teach the course.
Key Words:data base;schema;external schema;internal schema;

0 引言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进述关于数据库的发展、结构、应用的纯理论课程。其特点是,知识点纯理论化,抽象、概括。任课教师在讲授时,很容易将抽象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相关知识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使讲课变成了读课。学生在时,由于知识的抽象、概括,很难对相关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而只是对知识强行记性,从而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使理解知识变成了背记知识。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理解该课程的知识,需要任课教师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形象、具体的、对知识点产生过程的讲述,并且将若干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面,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1、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讲述抽象、枯燥的原理知识
作为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数据库原理》中包括了很多专业名词、概念,这些知识点对于初学者,显得抽象、枯燥,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把对这些知识点的介绍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对知识点产生过程的讲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地,带领学生找寻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包括知识点的产生原因、产生条件、产生后的结果等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过程中,从感性和理性上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数据库原理》中的知识点很多,要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宏观、清晰的认识,就需要将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面,使学生不仅掌握各个知识点,更能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应用已学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掌握一门课程。
2、以“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的讲解为例
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是指整个数据库体系的结构由内模式、模式、外模式以及内模式/模式之间的映射、模式/外模式之间的映射构成。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形象的“成绩查询”的例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解释三级结构。每学期末,学生可以从学校的数据库中查询本学期各门功课的成绩。回忆之前学的“数据库”的概念,可知,“数据库”是在计算机中,使用合理的、科学的结构,存储数据,简言之,就是把数据放在计算机中。根据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学到的知识可知,数据是存放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存储器由若干个带地址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内存放着二进制的数据。存储在物理硬件上的数据称为物理数据。所以,一般用户是无法从存储设备本身,即硬件中查询出相关数据的。怎么办呢?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描述它,简化它。对于数据,一般从物理和逻辑两个方面来描述。物理描述包括数据的存储位置,存储大小等等一些信息,我们把物理描述的信息放在一个存储文件中;逻辑描述就是用一种形象的、抽象的方式描述数据,便于人们理解,我们用二维表格来抽象物理数据。 有了对物理数据的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我们就能从复杂的存储器中查询数据了。
在这里,学生对于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理解可能不深,可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比如对粉笔盒的描述。从物理特征上,对粉笔盒的描述包括盒子的长、宽,位置等信息,对粉笔盒的逻辑描述可用一个立方体表示。这里,一定要使学生清楚,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仅仅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数据库中的物理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为的是更好地利用数据库查询数据。
我们把对数据的物理描述,即存储文件称为内模式,把对数据的逻辑描述,即所有二组表格的整体称为模式。这种循序渐进地方式能使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更形象、深刻。
假设现有A、B、C三位学生,分别使用应用程序1、2、3、查询各自的成绩。三个应用程序从模式中的三张二维表中查询出三个学生的成绩,每个查询结果形成一个视图。这里需要把视图的概念和关系表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区分,视图不是关系表,视图本身没有数据,视图的数据来自关系表。就像人照镜子,镜子中没有人,镜子中“人”只是人的映象。我们把视图称为外模式。要注意讲解的是,模式是所有关系表的整体,所以模式只有一个,而每个外模式对应不同的应用程序,所以外模式有多个。
那么,三个模式之间是孤立的吗?不是,否则能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需要在内模式和模式之间架一座桥梁,称为内模式/模式映射;在模式和外模式之间架一座桥梁,称为模式/外模式映射。
内模式/模式映射实现了内模式与模式之间的转化,并且要实现一个重要功能,即当内模式发生变化时,模式不能随之变化。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分析解释。回忆前面的粉笔盒的例子。当粉笔盒的长、宽、高或位置发生变化时,对粉笔盒的物理描述就会发生变化,即物理描述发生变化,但粉笔盒的逻辑描述仍然是一个立方体,并不随之发生变化。同理,模式/外模式映射要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当模式发生变化时,外模式不随之发生变化。有了这样的两个功能,就能保证,不论内模式、模式是否发生变化,外模式都不会变化,所以和外模式对应的应用程序也不需要发生变化。这样减少程序员开发和维护应用程序的工作量。
3、结束语
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使学生很好的学习掌握数据库原理,需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的实例,循序渐进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理解知识的由来和必要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雁,周如意,滕刚,王文,李武韬,《数据库系统原理与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2

D. 具体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

大致的讲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然后设计数据库的E-R模型,然后将E-R模型图转换为各种表,并对其进行数据库设计范式(范式因不同书籍有不同)的审核,然后进行数据库的实施,然后运行维护。
一句话来讲就是将用户的需求变成带有各种关系的表,以及其它的数据库结构,然后供编程使用

具体如下: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设计。

(3)逻辑设计。

(4)物理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5.1.1 需求分析阶段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重新设计,因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5.1.2 概念模型设计阶段
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仅从用户角度看待数据及其处理要求和约束,产生一个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也称为“组织模式”。概念模式能充分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间的联系,又是各种基本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易于向关系模型转换。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1)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任务相对单一化,设计复杂程度得到降低,便于组织管理。

(2)概念模式不受特定DBMS的限制,也独立于存储安排,因而比逻辑设计得到的模式更为稳定。

(3)概念模式不含具体的DBMS所附加的技术细节,更容易为用户所理解,因而能准确地反映用户的信息需求。

概念模型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如采用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该阶段即将所设计的对象抽象出E-R模型;如采用用户视图法,则应设计出不同的用户视图。

5.1.3 逻辑模型设计阶段
逻辑模型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将概念模型设计阶段得到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如采用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该阶段就是将所设计的E-R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采用用户视图法,则应进行表的规范化,列出所有的关键字以及用数据结构图描述表集合中的约束与联系,汇总各用户视图的设计结果,将所有的用户视图合成一个复杂的数据库系统。

5.1.4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安排和存取方法。显然,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完全依赖于给定的硬件环境和数据库产品。在关系模型系统中,物理设计比较简单一些,因为文件形式是单记录类型文件,仅包含索引机制、空间大小、块的大小等内容。

物理设计可分五步完成,前三步涉及到物理结构设计,后两步涉及到约束和具体的程序设计:

(1)存储记录结构设计: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

(2) 确定数据存放位置:可以把经常同时被访问的数据组合在一起,“记录聚簇(cluster)”技术能满足这个要求。

(3)存取方法的设计:存取路径分为主存取路径及辅存取路径,前者用于主键检索,后者用于辅助键检索。

(4)完整性和安全性考虑:设计者应在完整性、安全性、有效性和效率方面进行分析,作出权衡。

(5)程序设计: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后,应用程序设计就应当随之开始。物理数据独立性的目的是消除由于物理结构的改变而引起对应用程序的修改。当物理独立性未得到保证时,可能会引发对程序的修改。

数据库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1.5 数据库实施阶段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起实际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测试和试运行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主要有三项工作。

(1)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对描述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结果的程序即“源模式”,经DBMS编译成目标模式并执行后,便建立了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2)装入试验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调试。试验数据可以是实际数据,也可由手工生成或用随机数发生器生成。应使测试数据尽可能覆盖现实世界的各种情况。

(3)装入实际数据,进入试运行状态。测量系统的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如果不符,则返回到前面,修改数据库的物理模型设计甚至逻辑模型设计。

5.1.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系统正式运行,标志着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工作的结束和维护阶段的开始。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四项:

(1)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检查系统安全性是否受到侵犯,及时调整授权和密码,实施系统转储与备份,发生故障后及时恢复。

(2)监测并改善数据库运行性能:对数据库的存储空间状况及响应时间进行分析评价,结合用户反应确定改进措施。

(3)根据用户要求对数据库现有功能进行扩充。

(4)及时改正运行中发现的系统错误。

E.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和处理),它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集成、归纳和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现阶段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和主机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写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仓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试运行后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调整和修改。

注:在设计过程中,将数据库的设计与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在每个阶段同时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抽象、设计和实现,相互借鉴和补充,从而完善这两个方面的设计。

(5)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技术

1、清晰的用户需求: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基础,数据库设计直接反映了用户的需求。数据库必须与用户紧密沟通,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在定义了用户开发需求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反映具体的业务关系和流程。

2、注意数据维护:设计面积过大、数据过于复杂是数据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设计人员应注意数据维护。

3、增加命名规范化:命名数据库程序和文件非常重要,不仅要避免重复的名称,还要确保数据处于平衡状态。为了降低检索信息和资源的复杂度和难度,设计人员应了解数据库程序与文件之间的关系,并灵活使用大小写字母命名。

4、充分考虑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考虑到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设计人员需要对不同表的存储数据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还应该使用最少的表和最弱的关系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

5、不断调整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简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设计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而为维护数据之间的平衡和提高数据读取效率提供保障。

6、合理使用索引:数据库索引通常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这样可以提高数据搜索的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据库设计

F. 高校研究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摘要 系统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建立与实现,最后进行总结。

G. access 数据库 设计与实现

那要看你需要什么样的功能,依据什么样的条件进行建表的,比如只需要实现查询你所说的数据,那就一张表,建立你所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

H.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作业,帮帮忙,急用,谢谢了!!!

o

I. 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你这个问题太笼统了,不好回答你。
如果是关于设计板块的话,一般在线考试系统需要包含:题库、考生、考试、数据、以及考生端这几个重点板块。

J. 数据库设计代码实现怎么写

用什么语言?这个问的很奇怪
啊.。
你学的什么语言嘛,自然就是那种语言了.!!!
一般的流程是这样的;
我只说下大概的流程.。
首先,需求分析,分析一些业务.。
然后,根据一些业务,去设计数据库.建数据库表.。
,然后在根据数据库中的字段画界面,。
写代码.。
最后测试阶段。.
写的不是很详细。..。请见谅.

热点内容
win2008ftp中文乱码 发布:2025-01-11 06:10:03 浏览:867
平板配置为什么这么低 发布:2025-01-11 06:05:30 浏览:620
可编程视频 发布:2025-01-11 06:03:24 浏览:784
java多线程编程实战 发布:2025-01-11 06:03:17 浏览:630
图的算法java 发布:2025-01-11 05:57:07 浏览:481
梯形图编译器 发布:2025-01-11 05:56:26 浏览:260
安卓framework编译 发布:2025-01-11 05:55:00 浏览:695
加密学原理 发布:2025-01-11 05:54:20 浏览:788
ocr编程 发布:2025-01-11 05:51:24 浏览:253
androiddecoder 发布:2025-01-11 05:44:13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