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三
Ⅰ 求关于数据库方面的书籍
《数据库系统导论》(第七版)C.J.Date着
机械工业出版社,数据库领域中的权威着作,专业理论书籍出版至第七版,在业界是罕见的,可以想见该书具有多高的水平。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三版)Silberschatz着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看作者的名字就知道这肯定是一本好书。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库系统实现》机械工业出版社
J.D.Ullman着
斯坦福大学五门数据库系列课程的前两门教材,《数据库系统实现》一书的层次在我国已相当于研究生课程水平。
《数据库设计》Stephens着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本不太厚也不太难的入门书。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Jiawei
Han(韩家炜)着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据挖掘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韩家炜教授最新力作,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数据挖掘技术,可读性甚佳。
《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第七版)D.M.Kroenke着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很少见的使用Access作为实例介绍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的书,内容清晰易懂。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着
高教出版社
国内本科及研究生专选教材,两位作者均为我国数据库界的着名专家。
《数据库原理、编程与性能》作者:
(美)Patrick
O'Neil
Elizabeth
O'Neil
译者:
周傲英
俞荣华
季文赟
钱卫宁
等
本书既强调理论又强调应用,全书众多的定义、定理、详细的证明过程、丰富的应用实例使得本书翻之有望而生畏之感,读之又有畅快淋漓之觉。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大家认真去学。
Ⅱ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五十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s),是由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它是为适应数据处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数据处理的核心机构。它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与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与权限约束,实现对数据的追加、删除等操作。
Ⅲ 数据库系统概论的课程历史
1978年:萨师煊教授率先在国内开设了数据库课程
1978年由萨师煊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开设《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我国最早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和教师。全国许多高校、研究所的教授和科技人员都纷纷来人民大学听萨师煊教授讲课,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后王珊教授于1981年开始讲授。20世纪80年代讲授本课程的还有刘怡副教授、刘伶博士、杜小勇教授、何军副教授等。近5年来讲授本课程的有王珊教授、陈红教授、孟小峰教授、杜小勇教授、冯玉博士等。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高水平的一流的教师队伍。
1982年负责起草了教育部第一个《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982年由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研讨会。由萨师煊教授负责,国内着名高校教师(如中国科大罗晓沛教授、中山大学姚卿达教授)参加,王珊教授执笔,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计算机专业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国内刚刚开始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83年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案将数据库概论列为四年制本科的必修课程,并于1983年6月通过了该教学大纲。
1983年: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数据库教材
1983年由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按照《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的要求,编着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
1988年:《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一版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计算机软件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一共2本,《数据库系统概论》是其中之一。
1991年: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出版《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并被国内大专院校普遍采用。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国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的水平提高,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对《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一版从结构到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和增删;把数据库学科的新发展、新技术,有选择地纳入到教材中,但原书的基本宗旨和风格不变,仍以《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大纲》作为本书编写的基本依据,保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为主的特点,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998年成功研制了《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辅助软件
为了加强《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实践,首先要解决实验课程的平台,我们利用10多年科研和开发的成果,研制了供教学使用的RDBMS软件平台和辅导材料Easybase。许多高校都使用了该软件。2000年该教学研究成果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0年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出版《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
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了增删,例如大大减少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的介绍加强关系数据库系统的讲解,对RDBMS的内容作了适度的加宽和加深。为了反映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技术篇。这些修改得到广大老师的热烈欢迎,都反映更新及时,非常先进实用。
2001年《数据库系统概论》到我国台湾出版发行
本书不仅为我国计算机界所公认,也得到国内外数据库专家的赞誉。2001年还被我国台湾硕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选中,改为繁体字版到台湾地区出版发行,已经重印3次。
2002年《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3版自2000年出版到今天5年中重新19次,80万册。从第1版到第3版累计118
万册,名列同类教材第一,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本着名的权威教材。
2003《数据库系统概论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自从1999年起,我们以教材为核心,全面建设《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我们承担了在教育部“远程教育环境下嵌入式数据库及其在教材重构中的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999-2000);基于Internet的《数据库系统概论》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数据库系统概论立体化精品课程教材建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出版了由王珊、朱青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和数据库教学光盘。
Ⅳ 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目录
第一篇 数据库系统原理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念
1.1 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
1.2 数据与联系
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4 数据的分层视图
1.5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联系
1.6 数据库的新发展
习题一
第二章 数据库存储结构
2.1 数据的外存组织
2.2 基本文件组织
2.3 索引结构
习题二
第三章 数据模型
3.1 数据模型概述
3.2 层次数据模型
3.3 网状数据模型
3.4 关系数据模型
3.5 E-R模型
3.6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习题三
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软件
4.1 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主要目标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3 SQL标准简介
4.4 ORACLE系统
4.5 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
习题四
第五章 层次数据库系统
5.1 IMS的系统结构
5.2 IMS的数据结构
5.3 IMS的逻辑数据库
5.4 IMS的数据存储结构
5.5 IMS的数据操作
习题五
第六章 网状数据库系统
6.1 DBTG数据结构
6.2 DBTG数据描述
6.3 DBTG模式数据描述语言
6.4 DBTG子模式数据描述语言
6.5 DBTG数据操纵语言
习题六
第七章 关系数据库系统
7.1 基本概念
7.2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描述
7.3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操作
习题七
第八章 数据库保护
8.1 完整性
8.2 安全性
8.3 并发控制
8.4 恢复
习题八
第九章 数据库设计
9.1 数据库设计步骤
9.2 需求分析
9.3 概念设计
9.4 实现设计
9.5 物理设计
9.6 实施与维护
9.7 关系规范化
习题九
第十章 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10.1 数据库运行环境
10.2 数据库运行维护
10.3 数据库的管理
10.4 数据库的开发管理
习题十
第二篇 FoxPro及其程序设计
第十一章 FoxPro概述
11.1 FoxPro系列简介
11.2 FoxPro的技术指标
11.3 FoxPro使用入门
11.4 FoxPro应用基础
第十二章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12.1 数据库结构的建立
12.2 数据库结构的维护
12.3 数据库的数据输入
12.4 数据库的基本数据操作
12.5 数据库文件管理操作
12.6 数据库的管理操作
第十三章 FoxPro程序设计基础
13.1 FoxPro程序的建立、运行和结束
13.2 内存变量的创建与使用
13.3 数组
13.4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13.5 FoxPro程序结构
第十四章 FoxPro程序设计技巧
14.1 窗口设计
14.2 菜单设计
14.3 报表设计简述
第十五章 局域网络环境下的FoxPro
15.1 网络站点配置文件的设置
15.2 并发控制
15.3 FoxPro网络多用户命令与函数
15.4 FoxPro的网络错误信息
第三篇 学习指导与实验
第一部分 课程大纲
第二部分 学习辅导
第三部分 习题解答
第四部分 实验
……
Ⅳ 数据库系统概论这门课一共有多少章节
这门课一共有12个章节。包括: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第七章数据库设计,第八章数据库编程,第九章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第十一章并发控制,。
Ⅵ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讲什么内容
数据库技术和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述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包括: 第一篇基础篇,包括绪论、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和数据库完整性,共5章; 第二篇设计与应用开发篇,包括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编程,共3章; 第三篇系统篇,作为选修内容,可以拓展学习。内容包括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共4章; 第四篇新技术篇,包括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大数据管理、内存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共4章,作为参考资料供进一步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学生阅读。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Ⅶ 数据库系统概论重点是那些可以的话顺便把课后答案也 给我吧。
太多了,要的话留邮箱
第1章 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 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 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 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 500 克。
( 2 )数据库( Data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 DataBas 。 Sytem ,简称 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 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 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 DBMS 产品很多。着名的有美国 IBM 公司的 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 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 Oracle 公司的 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 油 ase 公司的 s 油 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 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答: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等。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 DBMS 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 DBMS 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数据管理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也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 DBA 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 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都由 DBMS 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读者可以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具体应用,认真加以体会和总结。
3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解析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DBMS 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但是 DBMS 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来实现的。
4 .举出适合用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例子;再举出适合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答 :
( l )适用于文件系统而不是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例子数据的备份、软件或应用程序使用过程中的临时数据存储一般使用文件比较合适。早期功能比较简单、比较固定的应用系统也适合用文件系统。
( 2 )适用于数据库系统而非文件系统的应用例子目前,几乎所有企业或部门的信息系统都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都使用数据库。例如,一个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会包括许多子系统,如库存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作业调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等等,都适合用数据库系统。希望读者能举出自己了解的应用例子。
5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答: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 l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解析注意这里的“整体’夕两个字。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不仅数据是结构化的,而且数据的存取单位即一次可以存取数据的大小也很灵活,可以小到某一个数据项(如一个学生的姓名),大到一组记录(成千上万个学生记录)。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存取单位只有一个:记录,如一个学生的完整记录。
(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库的数据不再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以多种不同的语言共享使用。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是有结构的数据,不仅可以被多个应用共享使用,而且容易增加新的应用,这就使得数据库系统弹性大,易于扩充。解析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同时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所谓“数据面向某个应用”是指数据结构是针对某个应用设计的,只被这个应用程序或应用系统使用,可以说数据是某个应用的“私有资源”。所谓“弹性大”是指系统容易扩充也容易收缩,即应用增加或减少时不必修改整个数据库的结构,只需做很少的改动。可以取整体数据的各种子集用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当应用需求改变或增加时,只要重新选取不同的子集或加上一部分数据,便可以满足新的需求。
( 3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模式结构和二级映像功能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 4 )数据由 DBMS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同一个数据。为此, DBMS 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包括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解析 DBMS 数据控制功能包括四个方面:数据的安全性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并发控制: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保证并发操作的正确性;数据库恢复:当计算机系统发生硬件故障、软件故障,或者由于操作员的失误以及故意的破坏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甚至造成数据库部分或全部数据的丢失时,能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亦称为完整状态或一致状态)。下面可以得到“什么是数据库”的一个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 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新阶段。
6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
( l )数据库定义功能;
( 2 )数据存取功能;
( 3 )数据库运行管理;
( 4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 l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 2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 3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解析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必须通过 《 概论 》 的学习真正掌握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任何一个 DBMS 都以某一个数据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支持某一个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模型有不同的层次。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成两类或者说两个层次:一类是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强调语义表达能力,概念简单清晰;另一类是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机器世界,人们可以用它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需要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和一组严格定义了语法和语义的语言,并有一些规定和限制,便于在机器上实现。
8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答:
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9 .定义并解释概念模型中以下术语:实体,实体型,实体集,属性,码,实体联系图( E 一 R 图)
答: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实体联系图( E 一 R 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1 : 1 , 1 : n 或 m : n )。
Ⅷ 数据库系统概论中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怎样理解
这句行内的名言,主是用来强调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重要性而言的。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由程序、数据、文档组成。具体对于信息管理系统来说,就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DB和帮助档(DOCUMENT)组成。在当前的国内,数据库底层技术是谈不上的,都由MS SQLSERVER2008 、MY SQL、ORACLE、SYSBASE、IBM的DB都完全占据,我们大都只能在OS+DBMS等带E文名称的DBMS上进行一些应用开发,可以说相当于二次开发。
管理嘛,就是从安全方面、运行方面、操作权限分配、数据采集方面的制度订立及其督促落实。管理比技术更重要。采用再先进的DBMS技术,运行再好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跟不上,再好的制度不落实的话,无论如何无法发挥MIS的强大功效,只能带来浪费。
在数据库技术中,信息可以由一系统的数据来表征,或者说,由一系列的数据来反映一条条的信息。一条记录,就表示一个对象的诸多属性。因此,反映信息管理单位的初始化数据,以及反映众多事物共同属性的基础数据,是很重要的。与采用的技术、平时的管理相比,数据的重要性不知大多少倍。
信息管理系统MIS的价值,体现在用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进行快速检索(条件查询),即时进行统计分析,甚至提供决策辅助支持。试想,如果信息管理系统中没有足够多的数据记录,只是个华美的空框架,那么,信息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价值根本无法从何谈起。如果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不高,逻辑错误太多,则信息检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的结果,从意义上、价值上,则要大打折扣。
管理学上有一个“99度”的理论,通俗地讲,就是木桶理论或短板效应吧。总之,在数据库系统中,没有数据或数据不足够丰富,就谈不上库。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采用外国的再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制定再先进的管理制度,都受数据这一短板的制约。对此,就叫“十二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