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他性数据库
Ⅰ 如何处理大量数据并发操作
处理大量数据并发操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使用缓存:使用程序直接保存到内存中。或者使用缓存框架: 用一个特定的类型值来保存,以区别空数据和未缓存的两种状态。
2.数据库优化:表结构优化;SQL语句优化,语法优化和处理逻辑优化;分区;分表;索引优化;使用存储过程代替直接操作。
3.分离活跃数据:可以分为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
4.批量读取和延迟修改: 高并发情况可以将多个查询请求合并到一个。高并发且频繁修改的可以暂存缓存中。
5.读写分离: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多个,配置主从数据库。写用主数据库,读用从数据库。
6.分布式数据库: 将不同的表存放到不同的数据库中,然后再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中。
7.NoSql和Hadoop: NoSql,not only SQL。没有关系型数据库那么多限制,比较灵活高效。Hadoop,将一个表中的数据分层多块,保存到多个节点(分布式)。每一块数据都有多个节点保存(集群)。集群可以并行处理相同的数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拓展资料: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Ⅱ 急急急急急!过两天就要考试了,高手看到请赶紧解答下,关于数据库的共享锁和排他锁的问题。
这是个同一事务对同一数据对角加锁、解锁问题。
第一个问题完全可以,解释有点麻烦,你可以在你要考试的那本书中的两段锁协议那节看到这样的例子。
第二个问题符合封锁两种类型的要求,可以这样加锁。但是会带来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看你加锁对数据的操作了。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举个例子:T2加S 锁后读A数据为100,但之后T1事务在X后修改A=200,T2再次读时A就为200。出现不可重复读的问题。其实对于第二个问题不管是解S锁还是不解都会出现不可重复读问题,你也可不考虑。所以就没有TI必须对自己加在A上的s锁进行解锁后才能继续加上X锁这说。没有必要!!!
Ⅲ 数据库镜像的作用一般有哪些
数据库镜像是DBMS根据DBA的要求,自动把其中的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磁盘上,以下是由我整理的数据库镜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数据库镜像的作用
当出现介质故障时,可由镜像磁盘继续提供数据库的可用性,同时DBMS自动利用镜像磁盘进行数据库的修复,不需要关闭系统和重装数据库副本。
没有出现故障时,数据库镜像还可以用于并发操作。即当一个用户对数据库加排他锁修改数据时,其他用户可以读镜像数据库,而不必等待该用户释放锁。
数据库镜像的简介
为了避免介质故障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许多DBMS还可以提供了数据库镜像(mirror)和复制功能,它不同于数据转储,一般由DBMS按DBA的要求自动完成。
数据库镜像的注意事项
数据库镜像是通过复制数据实现的,频繁地复制自然会降低系统运行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往往只选择对关键数据镜像,如对日志文件镜像,而不是对整个数据库进行镜像。
镜像技术的基本内容
在网络中镜像就是将指定端口的报文或者符合指定规则的报文复制到目的端口,用户可以利用镜像技术,进行网络监管和故障排除。镜像技术包括三种方式:本地端口镜像;远程端口镜像;流镜像。
本地端口镜像:是指将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源端口)的报文复制到本设备的一个监视端口(目的端口),用于报文的监视和分析。其中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必须在同一台设备上。远程端口镜像:是指将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端口的报文复制并通过中间网络设备转发到指定目的交换机上的目的端口。他突破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必须在同一台设备上的限制,是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见可以跨越多个网络设备。
流镜像:是指通过ACL等规则将具有某特征的数据流复制到目的端口。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首先介绍一下端口镜像中涉及的基本概念。
端口镜像的概念
1、源端口
源端口是被监控的端口,用户可以对通过该端口的报文进行监控和分析。
2、源VLAN
源VLAN是被监控的VLAN,用户可以对通过该VLAN所有端口的报文进行监控和分析。
3、源CPU
源CPU是被监控单板上的CPU,用户可以对通过该CPU的报文进行监控和分析。
4、目的端口
目的端口也可称为监控端口,该端口将接收到的报文转发到数据监测设备,以便对报文进行监控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