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对比
① 固定预算的对比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也可称为变动预算,是指编制预算时根据学校资产、人员及相关业务的变化而对相关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的方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可变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收入支出预算中被广泛采用。如学费收入,考虑到收费数额较大,而且实际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年度之间均会上下浮动,特别是近几年扩招引起的学生规模变化很大,这时根据预算年度计划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和相应收费标准测算较为科学、台理。再比如,预算年度新增人员工资,也应根据计划新增人员数和工资标准测算,不宜采用固定预算法测算。弹性预算法克服了固定预算法的缺点,具有预算范围宽、可比性强的优点,能够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和可比的基础上,便于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收入和支出可能呈现出变动型或阶梯型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相结合的办法测算。
② 新旧预算法实施条例对比
法律分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四条 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 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具体变动需要结合条例查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
第七条 预算法第十五条所称中央和地方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原则和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本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
③ 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零基预算法与传统的调整预算法截然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
1.预算的基础不同
调整预算法的编制基础是前期结果,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前期的实绩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的基础是零,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本期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可供分配的资金量确定的。
2.预算编制分析的对象不同
调整预算法重点对新增加的业务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性质相同的业务活动不作分析研究,零基预算法则不同,它要对预算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3.预算的着眼点不同
调整预算法主要以金额高低为重点,着重从货币角度控制预算金额的增减。零基预算除重视金额高低外主要的是从业务活动的必需性以及重要程度来分配有限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