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inode查看
A. linux中怎么显示系统各个分区中inode的使用情况 可以的话麻烦解释下inode是什么东东,本人初学者 谢谢
[root@localhost wsw]#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5 6086656 18675 6067981 1% /
tmpfs 486188 8 486180 1% /dev/shm
/dev/sda1 102400 40 102360 1% /boot
/dev/sda6 3268608 18016 3250592 1% /soft
/dev/sda2 7045120 245012 6800108 4% /usr
/dev/sda3 7045120 117 7045003 1% /vmlinux
inode是文件的元信息,包括一下的内容
文件的字节数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文件的Group ID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
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
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
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B. linux查看磁盘挂载参数
一.统计磁盘整体情况,包括磁盘大小,已使用,可用。命令“df”
1.命令雀知"df -lh"使用这个命令会更清楚磁盘使用情况
2.命令"df -a"仿岁高是全部的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
3.命令"df -i"显示inode信息
4.命令"df -k"已字节数显示区块占用情况
5.查看当备尺前目录df -h,统计每个目录下磁盘的整体情况
C. 如何查看linux inode table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sudo 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df -i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祥消,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没哪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枯宴码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stat example.txt
D. linux下 查看一个目录占用的inode数量。
inode多说白了就是某个目录下创建的目录多,你可以通过 --maxdepth=4 |wc -l 看那个目录下创建的目录多,那就是那个inode多呗。你可以试试,maxdepth后面跟的数字可以变,最小1,越大的话代表深入的路径越深。
E. Linux文件管理中VFS使用的inode是什么
在 Linux 系统中,VFS(Virtual File System)是一个抽象层,它使得档缺 Linux 内核能够与多种文件系拿碧统进行交互行敏辩。VFS 使用 inode(Index Node)来管理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和目录。
inode 是一个数据结构,它存储着文件或目录的元数据信息,如文件大小、创建时间、权限等。每个文件或目录在文件系统中都对应一个 inode,而 inode 又与一个编号相关联,这个编号就是 inode 的编号。
当文件或目录被创建时,VFS 会为它分配一个 inode 编号,并且创建一个 inode 数据结构来存储元数据信息。当文件或目录被访问时,VFS 会根据 inode 编号来查找对应的 inode 数据结构,从而获取文件或目录的信息。
因此,inode 是 VFS 在 Linux 系统中管理文件和目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 VFS 快速查找文件或目录的信息,从而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F. linux系统中怎么查目录的inode号
1、首先登陆到Linux主机。
2、使用命令CD切换工作目录,示例:cdwwwdoc。
3、兄梁按下回车键,即可成功执行命令,切换工作目录。
4、兆绝使用命令ll可以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5、查看其中羡猜运某个文件的详细信息(包括inode),可以使用stat命令,示例:statfolder1即可。
G. Linux中的inode到底是什么
要了解 Linux 操作系统上的 inode 前,我们先来说说 Linux操作系统上的文件。对于 Linux 操作系统而言,桥备[一切皆文件]。而文件是无法独立于存储介质(这里指的是物理磁盘或内存、闪存等)存在的,一切操作系统上的文件都无时无刻不在和存储介质打交道。
例如,读取文件时需要将文件从磁盘中加载到内存中,当文件操作结束后,文件又会被存储到磁盘中。那么,既然文件要被存储到磁盘中,而磁盘是有容量限制的,那么也就是说磁盘上能存放的物理文件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你已经理解了这一个观点,那么恭喜你,你大体上已经知道了 inode 是干什么的。
没错, inode 是用来标识操作系统的文件的一个特征描述,而且操作系统上的 inode 并非无穷无尽,通常在你安装操作系统后,系统上的 inode 数量就已经确定了下来(不过,你可以动态修改 inode 的数量)。
你可以通过 sysctl -a 查询系统上的 inode 数量。
如上, fs.inode-nr 中的 70212 标识当前操作系统已分配的 inode 数量;21785 表示单前操作系统剩余空闲的 inode 数量
刚握耐刚说过, inode 是用来标识文件的一个特征,这是为什么呢?
Linux 系统为每一个文件都分配了一个 inode 编号,这个编号中记录了文件相关的一些元信息,通过这些元信息可以用来唯一标识一个文件。
你可以通过 ls -i 查看任意一个文件的 inode 编号
而要查看文件的元信息,你需要使用 stat {filename}
如上,即为一个文件的 inode 信息。这其中包含:
事实上,刚刚通过 stat logrotate.man 中还包括一个字段 硬链接:1 。
为什么硬链接会出现在 inode 信息中?
一般情况下,操作系统中一个文件对应一个 inode ,但是这种规则却不适用于 硬链接 文件。盖因Linux操作系统上,允许多个文件指向同一个 inode 编号。(参考自: 理解inode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ruanyifeng.com) )
硬链接场景下,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一个文件的内容,对文件内容、属性等的修改会传递到其他文件。但删除一个链接文件,并不影响其他文件的访问。
例如,建立 logrotate.man 的硬链接文件
建立硬链接后,通过 stat 可以看到 硬链接的数量变为 2 了。
这个时候我们删除原始的链接文件,查看链接后的文件内容
删除硬链接的原始文件后,可以成功读取链接后的文件内容,此时,硬链接数量又变为了 1。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硬链接实际上是对文件增加了一个索引,这个索引指向文件的 inode 编号。当硬链接的数量大于 1 时,说明该文件除去自身外,还有多个硬链接。当硬链接的数量等于 0 时,此时操作系统已经没有任何文件指向该 inode ,也即是操作系统会回收 inode 。
事实上,每删除一个文件,是对该文件硬链接数的“减一”操作。当文件的硬链接数归 0 时,这个文件会被操作系统彻底清除掉。
最后,通常情况下,操作系统分配的 inode 数量是完全够用的段消春,但出于一些程序或人为的意外可能会导致操作系统的 inode 溢出,你可以通过 df -ih 查看系统分区下 inode 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H. Linux df排查inode已满及解决方法
收到监控告警,有些任务报磁盘不足的错误,通常磁盘只读一般培老慧的常见含唤原因:
判断可能是4.59和4.60两台机器跟磁盘满了
通过df查看一下:
跟磁盘并没有满,查看下inode使用率:
df命令作用是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可以用来查看磁盘已被使用多少空间和还剩余多少空间。
df命令可以参考这篇 linux命令详解之df命令
df -i:
看到60的inode满了,删除4.60上的小文件即可。
df -h显示磁盘占用是没有问题;但是df -i显示磁盘inode资源占用完。
inode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每个存储设备(例如硬盘)或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来存储数据用的。而inode呢,就是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是:尽管那个分区的磁盘占用率未满,但是inode已经用完,应该是该磁盘的某些目录下存在大量的小文件导致。尽管小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并不大,但是数量太多,inode用尽。
通过ls命令配合wc命令,可以查看某个文件夹下的文件数量。例如:
wc命令用来计算数字。利用wc指令我们可以计算文件的Byte数(-b)、字数(-w)或是列数(-l)。
至配答于解决方案,可以参考文章: linux inode已满解决方法
参考:
I. 查看linux系统中各文件系统磁盘空间占用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选项] [文件]
2.命令功能:
显示指定磁盘文件的可用空间。如果没有文件名被指定,则所有当前被挂载的文件系统的可用空间将被显示。默认情况下,磁盘空间将以 1KB 为单位进行显示,除非环境变量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样将以512字节为单位进行显示
3.命令参数: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block-size=<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
-t<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4.使用实例:
实例1: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112797500 80413912 5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080 4130372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linux中df命令的输出清单的第1列是代表文件系统对应的设备文件的路径名(一般是硬盘上的分区);第2列给出分区包含的数据块(1024字节)的数目;第3,4列分别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数据块数目。用户也许会感到奇怪的是,第3,4列块数之和不等于第2列中的块数。这是因为缺省的每个分区都留了少量空间供系统管理员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户空间已满的情况,管理员仍能登录和留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空间。清单中Use% 列表示普通用户空间使用的百分比,即使这一数字达到100%,分区仍然留有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空间。最后,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统的挂载点。
实例2:以inode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i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说明:
实例3:显示指定类型磁盘
命令:
df -t ext3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ext3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089700 100121712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说明:
实例4:列出各文件系统的i节点使用情况
命令:
df -ia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ia
文件系统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说明:
实例5:列出文件系统的类型
命令:
df -T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ext3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ext3 203727156 93175692 100035720 49% /opt
/dev/sda8 ext3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ext3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ext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实例6: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命令:
输出: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21G 913M 19G 5% /
/dev/sda9 209G 96G 103G 49% /opt
/dev/sda8 5.1G 584M 4.3G 13% /var
/dev/sda6 21G 2.1G 18G 11% /usr
/dev/sda3 1.1G 25M 936M 3% /boot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l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k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292572 99918840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88 4130264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说明:
-h更具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
-H根上面的-h参数相同,不过在根式化的时候,采用1000而不是1024进行容量转换
-k以单位显示磁盘的使用情况
-l显示本地的分区的磁盘空间使用率,如果服务器nfs了远程服务器的磁盘,那么在df上加上-l后系统显示的是过滤nsf驱动器后的结果
-i显示inode的使用情况。linux采用了类似指针的方式管理磁盘空间影射.这也是一个比较关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