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uid源码
首先uname
-r看一下你当前的linux内核版本
1、linux的源码是在/usr/src这个目录下,此目录有你电脑上各个版本的linux内核源代码,用uname
-r命令可以查看你当前使用的是哪套内核,你把你下载的内核源码也保存到这个目录之下。
2、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根据你的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完保存之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config配置文件,以后的编译会根据这个来有选择的编译。
3、编译,依次执行make、make
bzImage、make
moles、make
moles
4、安装,make
install
5、.创建系统启动映像,到
/boot
目录下,执行
mkinitramfs
-o
initrd.img-2.6.36
2.6.36
6、修改启动项,因为你在启动的时候会出现多个内核供你选择,此事要选择你刚编译的那个版本,如果你的电脑没有等待时间,就会进入默认的,默认的那个取决于
/boot/grub/grub.cfg
文件的设置,找到if
[
"${linux_gfx_mode}"
!=
"text"
]这行,他的第一个就是你默认启动的那个内核,如果你刚编译的内核是在下面,就把代表这个内核的几行代码移到第一位如:
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3.2.0-35-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linux/boot/vmlinuz-3.2.0-35-generic
root=UUID=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ro
quiet
splash
$vt_handoff
initrd/boot/initrd.img-3.2.0-35-generic
}
当然你也可以修改
set
default="0"来决定用哪个,看看你的内核在第几位,default就填几,不过我用过这种方法,貌似不好用。
重启过后你编译的内核源码就成功地运行了,如果出现问题,比如鼠标不能用,usb不识别等问题就好好查查你的make
menuconfig这一步,改好后就万事ok了。
最后再用uname
-r看看你的linux内核版本。是不是你刚下的那个呢!有没有成就感?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② 蓝牙模块service uuid有什么用
Android系统的源码中蓝牙部分的分布式这样的:1.App部分主要包括OPP和PBAP以及HFP,当然还有settings部分,代码分布如下:(1)/packages/app/Bluetooth/src/com/android/bluetooth/opp(2)/packages/app/Bluetooth/src/com/android/bluetooth/pbap(3)/packages/app/Phone/src/com/android/phone/中和BT相关的部分,主要是HFHS打电话相关的(4)/packages/app/Settings/src/com/android/settings/bluetooth/主要是蓝牙开启,搜索,配对等2.Framework部分主要包括BluetoothAdapter,BluetoothService,BluetoothEventLoop,BluetoothA2dpService等核心类,代码分布如下:(1)/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server/包含BluetoothService,BluetoothEventLoop等核心类,但是并没有向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接口,属于系统的类。(2)/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bluetooth包含了BluetoothAdapter,BluetoothSocket,BluetoothServerSocket等一系列类,这些类是系统向应用程序提供的接口,编写蓝牙相关的应用程序时会用到这些类,检查BT是否打开,搜索设备等等。如果编写蓝牙应用程序,需要熟悉该部分类的功能。(3)/frameworks/base/core/jni/中包含Bluetooth相关的文件,如android_server_BluetoothService.cpp该部分主要是java层和c/c++层进行通信的3.Bluez部分,主要包括各个协议的实现,如A2dp,AVRCP,AVDTP,HID,HDP,PAN,DUN以及对BThost的实现,通过该部分向BTControler部分发送HCI命令,代码分布服下:/external/bluetooth/bluez4.BluetDroid部分,主要用于开关蓝牙,芯片上电部分(不属于驱动,可以算是硬件抽象层(HAL)),代码分布如下:/system/bluetooth/5.kernel部分,主要包括RFCOMM,L2CAP等协议以及HCI的实现,代码分布如下:/kernel/net/bluetooth/6.driver部分,该部分代码还真没了解过,代码分布:/kernel/drivers/bluetooth/另外,driver部分和具体芯片密切相关,有时在下面的目录下也会有:/vendor//device/
③ PostgreSQL中使用UUID
UUID(Universal Unique Identifier)或者 GUID(Globally Unique Identifier)是一个 128 比特的数字,可以用于唯一标识每个网络对象或资源。由于它的生成机制,一个 UUID 可以保证几乎不会与其他 UUID 重复,因此常常用于生成数据库中的主键值。
1.pgcrypto 模块提供的 uuid
PostgreSQL 提供了一个用于加/解密的扩展模块 pgcrypto,其中的 gen_random_uuid() 函数可以用于返回一个 version 4 的随机 UUID。
2.uuid-ossp 模块提供的 uuid
uuid-ossp模块提供函数使用几种标准算法之一产生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还提供产生某些特殊 UUID 常量的函数。
1.将当前目录转移到 PostgreSQL 源代码目录下的 contrib;如:
2.执行如下命令来安装扩展模块
如果要安装 uuid-ossp 模块,需要在执行安装扩展模块之前,执行 configure 并添加 --with-uuid=xxx,xxx取值为:
然后再执行安装扩展模块的命令。
3.检查是否安装,在 PostgreSQL 的安装目录下的 /share/extension 目录下,查看是否有模块相关的文件。如:
注: gen_random_uuid() 从 PostgreSQL 13 开始成为了一个内置函数
如果您所使用的PostgreSQL版本在13以上,则不需要执行如下语句:
生成uuid:
如果想要生成没有中划线(-)的 UUID 字符串,可以使用 REPLACE 函数:
查看包含的函数:
执行如下命令生成 uuid:
④ Netty 源码解析 ——— ChannelConfig 和 Attribute
嗯,本文与其说是ChannelConfig、Attribute源码解析,不如说是对ChannelConfig以及Attribute结构层次的分析。因为这才是它们在Netty中使用到的重要之处。
在 Netty 源码解析 ——— 服务端启动流程 (下) 中说过,当我们在构建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时候同时会构建一个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对象赋值给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成员变量config。
而这一个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是当前NioServerSocketChannel配置属性的集合。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主要用于对NioServerSocketChannel相关配置的设置(如,网络的相关参数配置),比如,配置Channel是否为非阻塞、配置连接超时时间等等。
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其实是一个ChannelConfig实例。ChannelConfig表示为一个Channel相关的配置属性的集合。所以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就是针对于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配置属性的集合。
ChannelConfig是Channel所需的公共配置属性的集合,如,setAllocator(设置用于channel分配buffer的分配器)。而不同类型的网络传输对应的Channel有它们自己特有的配置,因此可以通过扩展ChannelConfig来补充特有的配置,如,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是针对基于TCP连接的服务端ServerSocketChannel相关配置属性的集合,它补充了针对TCP服务端所需的特有配置的设置setBacklog、setReuseAddress、setReceiveBufferSize。
DefaultChannelConfig作为ChannelConfig的默认实现,对ChannelConfig中的配置提供了默认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设置ChannelConfig的流程:
serverBootstrap.option(ChannelOption.SO_REUSEADDR, true);
我们可以在启动服务端前通过ServerBootstrap来进行相关配置的设置,该选项配置会在Channel初始化时被获取并设置到Channel中,最终会调用底层ServerSocket.setReuseAddress方法来完成配置的设置。
ServerBootstrap的init()方法:
首先对option和value进行校验,其实就是进行非空校验。
然后判断对应的是哪个常量属性,并进行相应属性的设置。如果传进来的ChannelOption不是已经设定好的常量属性,则会打印一条警告级别的日志,告知这是未知的channel option。
Netty提供ChannelOption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让特定的变量的值给类型化。因为从’ChannelOption<T> option’和’T value’可以看出,我们属性的值类型T,是取决于ChannelOption的泛型的,也就属性值类型是由属性来决定的。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个ChannelOption类,它允许以类型安全的方式去配置一个ChannelConfig。支持哪一种ChannelOption取决于ChannelConfig的实际的实现并且也可能取决于它所属的传输层的本质。
可见ChannelOption是一个Consant扩展类,Consant是Netty提供的一个单例类,它能安全去通过’==’来进行比较操作。通过ConstantPool进行管理和创建。
常量由一个id和name组成。id:表示分配给常量的唯一数字;name:表示常量的名字。
如上所说,Constant是由ConstantPool来进行管理和创建的,那么ConstantPool又是个什么样的类了?
首先从constants中get这个name对应的常量,如果不存在则调用newConstant()来构建这个常量tempConstant,然后在调用constants.putIfAbsent方法来实现“如果该name没有存在对应的常量,则插入,否则返回该name所对应的常量。(这整个的过程都是原子性的)”,因此我们是根据putIfAbsent方法的返回来判断该name对应的常量是否已经存在于constants中的。如果返回为null,则说明当前创建的tempConstant就为name所对应的常量;否则,将putIfAbsent返回的name已经对应的常量值返回。(注意,因为ConcurrentHashMap不会允许value为null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根据putIfAbsent返回为null则代表该name在此之前并未有对应的常量值)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ConstantPool<ChannelOption<Object>> pool(即,ChannelOption常量池)是ChannelOption的一个私有静态成员属性,用于管理和创建ChannelOption。
这些定义好的ChannelOption常量都已经存储数到ChannelOption的常量池(ConstantPool)中了。
注意,ChannelOption本身并不维护选项值的信息,它只是维护选项名字本身。比如,“public static final ChannelOption<Integer> SO_RCVBUF = valueOf("SO_RCVBUF");”👈这只是维护了“SO_RCVBUF”这个选项名字的信息,同时泛型表示选择值类型,即“SO_RCVBUF”选项值为Integer。
好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Netty的ChannelOption的设置以及底层的实现已经分析完了,简单的来说:Netty在初始化Channel时会构建一个ChannelConfig对象,而ChannelConfig是Channel配置属性的集合。比如,Netty在初始化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时候同时会构建一个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对象,并将其赋值给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成员变量config,而这个config(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维护了NioServerSocketChannel的所有配置属性。比如,NioServerSocketChannelConfig提供了setConnectTimeoutMillis方法来设置NioServerSocketChannel连接超时的时间。
同时,程序可以通过ServerBootstrap或Boostrap的option(ChannelOption<T> option, T value)方法来实现配置的设置。这里,我们通过ChannelOption来实现配置的设置,ChannelOption中已经将常用的配置项预定义为了常量供我们直接使用,同时ChannelOption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让特定的变量的值给类型化。因为从’ChannelOption<T> option’和’T value’可以看出,我们属性的值类型T,是取决于ChannelOption的泛型的,也就属性值类型是由属性来决定的。
一个attribute允许存储一个值的引用。它可以被自动的更新并且是线程安全的。
其实Attribute就是一个属性对象,这个属性的名称为AttributeKey<T> key,而属性的值为T value。
我们可以通过程序ServerBootstrap或Boostrap的attr方法来设置一个Channel的属性,如:
serverBootstrap.attr(AttributeKey.valueOf("userID"), UUID.randomUUID().toString());
当Netty底层初始化Channel的时候,就会将我们设置的attribute给设置到Channel中:
如上面所说,Attribute就是一个属性对象,这个属性的名称为AttributeKey<T> key,而属性的值为T value。
而AttributeKey也是Constant的一个扩展,因此也有一个ConstantPool来管理和创建,这和ChannelOption是类似的。
Channel类本身继承了AttributeMap类,而AttributeMap它持有多个Attribute,这些Attribute可以通过AttributeKey来访问的。所以,才可以通过channel.attr(key).set(value)的方式将属性设置到channel中了(即,这里的attr方法实际上是AttributeMap接口中的方法)。
AttributeKey、Attribute、AttributeMap间的关系:
AttributeMap相对于一个map,AttributeKey相当于map的key,Attribute是一个持有key(AttributeKey)和value的对象。因此在map中我们可以通过AttributeKey key获取Attribute,从而获取Attribute中的value(即,属性值)。
Q:ChannelHandlerContext和Channel都提供了attr方法,那么它们设置的属性作用域有什么不同了?
A:在Netty 4.1版本之前,它们两设置的属性作用域确实存在着不同,但从Netty 4.1版本开始,它们两设置的属性的作用域已经完全相同了。
若文章有任何错误,望大家不吝指教:)
圣思园《精通并发与Netty》
⑤ 用按键精灵做了个脚本,需要绑定电脑(其他电脑不能用)和有时间限制,怎么写 ,新手求源码,
代码不会!!思路:在电脑上首次运行时,弹框请绑定你的电脑,获取电脑信息(用户名、ip、网卡物理地址等)加上随机uuid,生成唯一id 并加密。运行后续程序时验证这个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