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习算法
A. 交换机启动蝶形算法是什么意思啊
交换机启动蝶形算法,也称交换机启动自学习算法,是一种自适应学习算法。顾名思义御铅,它是应用于交换机的,用来确定网络拓扑结构的。
蝶形算法是指一个分组通过交换机,从输入端口进入交换机,经过交换处理后,在输出端口中找到最佳出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数据包将沿着二叉树的结构从一个节点走到另一个节点。在经过节点的过程中,节点会计算出要将数据包传雹察输给哪个输出端口,然后将其发送出去。
交换机启动蝶形算法的含义是,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比如新增或者删除了一个节点,交换机可以通过蝶形算法自适应地对网络进行重构和镇肆好优化,以保证网络性能的稳定和高效。具体来说,交换机启动蝶形算法,会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应,找到最短路径和最优输出端口,从而提高网络的转发速度和质量。
B. 怎样用Java实现网桥自学习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原理
珞辰
网桥:在数据链路层可以用网桥设备来扩展以太网。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存储转发和过滤。当网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并不是向所有的接口转发这个数据帧,而是会进行有条件的转发(网桥会丢弃CRC检验有差错的帧以及帧长过短和过长的无效帧)再根据此帧的目的MAC地址,然后查找转发表(网桥会自己维护转发表,转发表中每一条目都记录了到达某个目的MAC地址的数据帧可以从那个接口进行转发)根据转发表中的条目逐步匹配看该从那个接口转发或是否需要丢弃该数据帧。最简单的网桥只有两个接口(这里所讲的网桥都是两个接口的网桥)。
使用网桥设备的优点:
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网桥可以隔离碰撞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2,扩大了物理网络的范围(扩展以太网)
3,提供了可靠性(只影响单个网段)
4,可以互连不同的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
使用网桥设备的缺点:
1,使用CMSA/CD算法增加了时延
2,不能进行流量控制,缓存存储空间可能会发生溢出
3,会产生广播风暴
网桥自学习和转发帧的一般步骤:
1,网桥收到一帧后先进行自学习。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数据帧的源地址有无匹配的项目。如果没有,就在转发表中增加一个项目(记录数据帧的源地址,进入网桥的接口和时间)。如果有,则把原来的项目进行更新。
2,转发帧。查找转发表中与收到数据帧的目的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如果没有,则通过其他的接口(但进入网桥的接口除外)进行转发。如果有,则按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进行转发。但应当注意,若转发表中给出的接口就是该帧进入网桥的接口,则应该丢弃这个数据帧(因为这种情况不需要经过网桥进行转发)。
3,使用生成树算法,即互连载一起的网桥在进行彼此通信后,就能找出原来的网络拓扑的一个子集。在这个子集里,整个连通的网络中不存在回路,即在任何两个站点之间只有一条路径。
for example: 如图所示,6个站点通过透明网桥B1和B2连接到一个扩展的局域网上。初始时网桥B1和B2的转发表都为空。假设需要传输的帧序列如下:H2传输给H1;H5传输给H4;H3传输给H5;H1传输给H2;H6传输给H5。请给出这些帧传输完后网桥B1和网桥B2的转发表。假设转发表表项的格式为:[ 站点, 端口 ]。
发送的帧B1转发表 B1的处理 B2转发表 B2的处理
H2--->H1 H2,1 登记,转发 H2,1 登记,转发
H5--->H4 H5,2 登记,转发 H5,2 登记,转发
H3--->H5 H3,2 登记,丢弃 H3,1 登记,转发
H1--->H2 H1,1 登记,丢弃
H6--->H5 H6,2 登记,丢弃
解释说明:
1,H2主机向H1主机发送帧。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H1和网桥B1都能收到H2主机发送的数据帧。网桥B1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按源地址H2查找转发表。这时因为网桥B1的转发表为空,于是就把地址H2和收到此帧的接口1 写入到转发表中。这就表示,以后若收到要发给H2的帧,应当从网桥B1的这个接口1 转发出去。接着再按目的地址H1查找转发表。转发表中没有H1的地址,于是通过除收到此帧的接口1 以外的所有接口转发此帧。网桥B2 从其接口1 收到这个转发过来的帧。网桥B2按同样的方式处理收到的帧。网桥B2的转发表中没有H2的地址,因此在网桥B2的转发表中写入地址H2 和接口1 。网桥B2的转发表中没有H1的地址,因此网桥B2会通过除接收此帧的接口1 以外的所有接口转发这个帧。(H1本来就可以直接收到H2发送的数据帧,为什么还要让网桥B1和B2盲目地转发这个帧呢??? 答案是:这两个网桥当时并不知道网络的拓扑结构,因此要通过自学习过程才能逐步弄清所连接的网络拓扑,建立起自己的转发表)
2,H3主机向H5主机发送数据帧。首先看网桥B1,网桥B1从其接口2收到这个数据帧。网桥B1的转发表中没有H3,因此在B1的转发表中写入地址H3 和接口2。再查找目的地址H5。现在网桥B1的转发表中可以查询到H5,其转发的接口是2,和这个帧进入网桥B1的接口一样。于是网桥B1知道,不用自己转发这个帧,H5也能收到H3发送的帧。于是网桥B1把这个帧丢弃,不再继续转发了。再看网桥B2,网桥B2从其借口1 收到这个帧。网桥B2的转发表中没有H3,因此在B2的转发表中写入地址H3 和接口 1。再查找目的地址H5。现在网桥B2的转发表中可以查询到H5,其转发的接口是 2 ,于是网桥B2直接将这个帧从接口2 转发出去。
3,H6主机向H5主机发送数据帧。首先看网桥B2,网桥B2从其接口2 收到这个数据帧。网桥B2的转发表中没有H6,因此在B2的转发表中写入地址H6 和接口 2。再查找目的地址H5。现在网桥B2的转发表中可以查询到H5,其转发的接口是2,和这个帧进入网桥B2的接口一样。于是网桥B2知道,不用自己转发这个帧,H5也能收到H6发送的帧。于是网桥B2把这个帧丢弃,不再继续转发了。再看网桥B1,其根本不会收到H6主机向H5发送的数据帧,所以不会有任何其他操作。
PS:在网桥的转发表中写入的信息除了地址和接口外,还有帧进入该网桥的时间。网桥中的接口管理软件周期性的扫描转发表中的项目。只要在一定时间以前登记的都要删除。这样就使得网桥中的转发表能反映当前网络的最新拓扑状态。还有一点网桥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它能对于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有条件的转发并且能隔离冲突域。
C. 计算机网络里面网桥自学习算法!是个什么意思求大神给解释一下!
如从某个站口A发出的帧从接口X进入某网桥,那么从这个接口出发沿相反方向已定可以吧一个帧传送升枣到A!所以网桥每收到一个帧就记清陆录其源地答笑顷址和进入网桥的接口!
D. 鹿客智能方面都做出什么好用的方法
电子自动防猫眼开关 人体感应自动解锁
Touch2 Pro 在传统防猫眼撬锁基础上做了升级,在内把手上设置了防猫眼解锁传感器,闭门状态下默认启动自动防猫眼,实时防御猫眼撬锁的可能。当您需要外出时,握住把手按压解锁区即可开门,既保障了安全,同时操作体逗伍桥验更便捷。
人工智能自学习算法 指纹识别更流畅
每一山猛次解锁,Touch2 Pro 都会通过人工智能自学习算法,不断降低拒真率,提升通过率,指纹识别更流畅,越用越好用。
鹿客智能APP 远程下发一次性/周期性密码
通过鹿客智能APP,您可以轻松进行个性化解锁界面设置、设置指纹、蓝牙和密码等操作。同时,鹿橘吵客智能APP支持远程授权管理,如下发或删除一次性/周期性密码,随时随地便捷操作。通过鹿客智能APP还可以随时查看上锁状态、联网状态、电量剩余情况、开锁记录等。
E. 自主学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区别
自主学习算法和机器学习的区别?
一、指代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
2、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ML, Machine Learning)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
二、学习过程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学习系统的基本结构。环境向系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
2、深度学习:通过设计建立适量的神经元计算节点和多层运算层次结构,选择合适的输人层和输出层,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调优,建立起从输入到输出的函数关系,虽然不能100%找到输入与输出的函数关系,但是可以尽可能的逼近现实的关联关系。三、应用不同
1、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DNA序列测序、语音和手写识别、战略游戏和机器人运用。
2、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其他领域。
F. 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系统理论 自适应系统——前馈控制,环境条件还没影响到控制对象之前就进行预测而去控制的游并耐一种方式。 自学习系统——反馈控制根据自己神春的运行经验来改变控制算法的能力。 自组织系统——根据环境变化和运行经验来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参数进行控制。 具体你去参蔽灶考系统工程的控制论!
G. 透明网桥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运行需不需要人工干预
生成树的工作原理: 生成树协议的国际标准是IEEE802.1b。运行生成树算法的网桥/交换机在规定的或历间隔(CISCO 默认2秒)内通过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的组播帧与其他交换机交换配置信息 ,其工作的过程如下: ·通过比较网桥优先级选取根网桥(给定广播域内只有一个根网桥)。 ·其余的非根网桥只有一个通向根交换机的端口称为根端口。 ·每个网段只有一个转发端口。 ·根交换机所有的连接端口均为转敏团嫌发端口。 注意:生成树协议在交换机上一般是默认开启的,不经人工干预即可正常工作。但这种桥手自动生成的方案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路径并非最优化。因此,可以通过人工设 置网桥优先级的方法影响生成树的生成结果。
H. 简述交换机自学习算法
自学习算法??
你说的是地址学习嘛???
就是交换机的各个端口获取与之相连设备的MAC地址,形成MAC地址表。这个就是交换机的地址学习。
I. 举例说明网桥的自学习算法.求帮助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char arr1[3]={'A','B','C'};
char arr2[2]={'D','E'};
char arr3[3]={'F','G','H'};
int a[][2]={0,0,0,0,0,0,0,0,0,0,0,0};
int b[][2]={0,0,0,0,0,0,0,0,0,0,0,0};
int i,j,m,n,k1 = 0,k2 = 0,t;
char s,d,k;
while(1)
{
printf("请输入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scanf("%c%c",&s,&d);
printf("\n");
for(i=0;i<3;i++){
if(arr1[i]==s)
m=1;
}
for(i=0;i<2;i++){
if(arr2[i]==s)
m=2;
}
for(i=0;i<3;i++){
if(arr3[i]==s)
m=3;
}
switch(m)
{
case 1:
{
for(i=0;i<k1;i++){
if(a[i][0]==s)
{break;}
}
if(i==k1) {a[k1][0]=s;a[k1][1]=m;k1++;}//没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1;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
if(a[i][0]==d)
{
n=a[i][1]; break;
}
}
if(i==k1) printf("网桥1中没有目的记录%c,向右转发\n",d);//不含有,转发
else
{
if(m==n){
printf("网桥1丢弃\n");t=1;
}//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1向右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if(t!=1) //不在同一网段时
{
for(i=0;i<k1;i++)
if(b[i][0]==s) {break;}
if(i==k1) {b[k2][0]=s;b[k2][1]=m;k2++;}//没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1;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if(b[i][0]==d) {n=b[i][1]; break;}}
if(i==k2) printf("网桥2中没有目的记录%c,向右转发\n",d);//不含有,转发
else
{
if(m==n) printf("网桥2丢弃\n");//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2向右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
break;
}
case 2:
{
//向左转发
for(i=0;i<k1;i++)
if(a[i][0]==s) {break;}
if(i==k1) {a[k1][0]=s;a[k1][1]=m;k1++;}//没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1;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if(a[i][0]==d) {n=a[i][1]; break;}}
if(i==k1) printf("网桥1中没有目的记录%c,向左转发\n",d);//不含有,转发
else
{
if(m==n) printf("网桥1丢弃\n");//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1向左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向右转发
for(i=0;i<k2;i++)
if(b[i][0]==s) {break;}
if(i==k2) {b[k2][0]=s;b[k2][1]=m-1;k2++;}//没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2;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if(b[i][0]==d) {n=b[i][1]; break;}}
if(i==k2) printf("网桥2中没有目的记录%c,向右转发\n",d);//不含有,转发
else
{
if(1==n) printf("网桥2丢弃\n");//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2向右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break;
}
case 3:
{
for(i=0;i<k2;i++)
if(b[i][0]==s) {break;}
if(i==k2) {b[k2][0]=s;b[k2][1]=m-1;k2++;}//没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2;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if(b[i][0]==d) {n=b[i][1]; break;}}
if(i==k2) printf("网桥2中没有目的记录,向左转发\n");//不含有,转发
else
{
if(2==n) {printf("网桥2丢弃\n");t=1;}//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2向左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if(t!=1)//不在同一网段时
{
for(i=0;i<k1;i++)
if(a[i][0]==s) {break;}
if(i==k1) {a[k1][0]=s;a[k1][1]=m-1;k1++;}//木有记录,在网桥数组中插入源地址
for(i=0;i<k1;i++)//查找网桥数组中是否有目的地址
{if(a[i][0]==d) {n=a[i][1]; break;}}
if(i==k1) printf("网桥1中没有目的记录%c,向左转发\n",d);//不含有,转发
else
{
if(2==n) printf("网桥1丢弃\n");//含有且在同在网段丢弃
else printf("不在同一网段,网桥1向左转发\n");//含有不在同一网段转发
}
}
break;
}
default: ;
}
putchar('\n');
printf("网桥1\n");
printf("--------\n");
for(i=0;i<k1;i++)
{printf(" %c ",a[i][0]);
printf("%d ",a[i][1]);
putchar('\n');
}
printf("--------\n");
printf("网桥2\n");
printf("--------\n");
for(i=0;i<k2;i++)
{printf(" %c ",b[i][0]);
printf("%d ",b[i][1]);
putchar('\n');
}
printf("-------\n");
scanf("%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