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磁导航算法

磁导航算法

发布时间: 2023-05-23 02:58:08

Ⅰ AGV叉车磁条导航好还是视觉导航好

对于AGV叉车来说激光导航优势更明显
磁条导航的优点:现场施工简单。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对于声光无干扰性。AGV运行线路明显性。线路二次变更容易、变更成本低、变更周期短。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低
磁条导航的缺点:磁条易破损;由于地面铺设磁条,整体美观性下降。磁条不能连贯性,由于AGV转弯会碾压磁条,部分磁条会截断不铺设。磁条会吸引金属物质,导致AGV设备故障等等。需要其他传感器实现定位站点备启郑功能。
激光导航技术优点:AGV定位精确。地面无需其他定位设施行驶路径可灵活多变,能够适合多种现场环境,它是目前国内外许多AGV生产厂家优先采用的先进导航方式。
激光导航技术缺点:成本高,对环境要求较相对苛刻(外界光线,地面要求,能见度要求等)。激光导航设备价格高。激光导航设备适用于无遮挡环境。反光板成本高。
视觉导航也是基于SLAM算法的一种导航方式,这种导航方式是通过车仿颂载视觉摄像头采集运行区域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信息的处理来进行定位和导航。视觉导航具有高灵活性,适用范围广和成本低等优点,但是目前技术成熟度一般,利用车载视觉系统快速准确地实现路标识别这一旁含技术仍处于瓶颈阶段。

Ⅱ 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特点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具体包括 中远距离雷达,摄像头,GPS 等。
技术实现其实和高级辅助驾驶ADAS接近
目前特斯拉,宝马等厂商的无人驾驶采用的是 英伟达 Nvidia DrivePX2硬件平台

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原理:

车辆定位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磁导航和

视觉导航等。其中,磁导航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方案,现大多数均采用这种导
航技术。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和鹿特丹的
ParkShuttle
系统,上海交
通大学的
CyberC3
系统等。磁导航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即
使风沙或大雪埋没路面也一样有效,而且便于维护。另外,通过变换磁极朝进
行编码,可以向车辆传输道路特性信息,诸如位置、方向、曲率半径、下一个
道路出口位置等信息。但是,磁导航方法往往需要在道路上埋设一定的导航设
备(如磁钉或电线),系统实施过程比较繁琐,且不易维护,变更运营线路需重
新埋设导航设备。视觉导航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视觉导航的优点是车载计算机
可以在试验样车偏离目标车道前,事先知道并预防其发生,同时当在高速公路
使用时不需要对现有的道路结构做变化,并且在混合交通中,也可使用;其缺
点为,当风沙、大雾等自然因素致使能见度过低或路面上的白色标线不清晰时,
导航系统会失效。但由于视觉导航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很低,被公为是最有前景的定位方法。
车辆控制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等几个部分。无人驾驶其实就是用电子技术控制汽车进行的仿人驾驶。通过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可知,车辆的控制是一个典型的预瞄控制行为,驾驶员找到当前道路环境下的预瞄点,根据预瞄点控制车辆的行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典的智能PID算法,例如模糊PID、神经网络PID等。

Ⅲ 无人叉车最主要的技术是什么

无人叉车,这个概念逐渐被运用到了社会中的各个行业,而跟物流有关的扮明就有无人分拣机器人、无人驾驶卡车、和接下来要说的无人叉车,越来越多的新装备也开始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无人叉车主要以电来驱动,通过无线网络设备来对叉车进行运行的路径规划和工作流程规划,当然也可以人模喊工介入,通过手持遥控器来进行控制。
这里推荐的一款是木蚁公司研发的AGV无人叉车,运用最新的激光SLAM导航方式,配备惯导系统、激光红外、碰撞检测等传感器,高安全作业 ;无需对现场环境进行任何改造,无需铺设任何标识,无需反光板,即可进行运作。使用SLAM算法完成地图构建,达到了±1cm的高精准定位;可以通过画线的方式,规划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让机厅码告器人按照指定线路行进

Ⅳ 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之无人驾驶

姓名:陈心语  学号:21009102266 书院:海棠1号书院

转自: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 - 云+社区 - 腾讯云 (tencent.com)

【嵌牛导读】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方面的应用。

【嵌牛鼻子迹运】人工智能运用于无人驾驶。

【嵌牛提问】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方面中有什么运用呢?

【嵌牛正文】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些新名词进入大众的视野,人工智能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的又一技术革命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交通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无人驾驶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产学界甚至国家层面的密切关注。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灶雹作机动车辆。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隐州帆车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领域,并对自动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人工智能是一门起步晚却发展快速的科学。20 世纪以来科学工作者们不断寻求着赋予机器人类智慧的方法。现代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是从英国科学家图灵的寻求智能机发展而来,直到1937年图灵发表的论文《理想自动机》给人工智能下了严格的数学定义,现实世界中实际要处理的很多问题不能单纯地是数值计算,如言语理解与表达、图形图像及声音理解、医疗诊断等等。

1955 年Newell 和Simon 的Logic Theorist证明了《数学原理》中前52 个定理中的38 个。Simon 断言他们已经解决了物质构成的系统如何获得心灵性质的问题( 这种论断在后来的哲学领域被称为“强人工智能”) ,认为机器具有像人一样逻辑思维的能力。1956 年,“人工智能”( AI) 由美国的JohnMcCarthy 提出,经过早期的探索阶段,人工智能向着更加体系化的方向发展,至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五十年代,以游戏博弈为对象开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六十年代,以搜索法求解一般问题的研究为主;七十年代,人工智能学者进行了有成效的人工智能研究;八十年代,开始了不确定推理、非单调推理、定理推理方法的研究;九十年代,知识表示、机器学习、分布式人工智能等基础性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概述

人工智能发展六十年,几起几落,如今迎来又一次热潮,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等各方面的突破,使得许多曾是天方夜谭的应用成为可能,无人驾驶汽车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汽车行业、交通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无人驾驶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产学界甚至国家层面的密切关注。目前,人工智能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中也有了广泛应用。

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它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 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这种汽车能和人一样会“思考” 、“判断”、“行走” ,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 按照 SAE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分级,共分为:驾驶员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五个层级。

第一阶段:驾驶员辅助 目的是为驾驶者提供协助,包括提供重要或有益的驾驶相关信息,以及在形势开始变得危急的时候发出明确而简洁的警告。现阶段大部分ADAS主动安全辅助系统,让车辆能够实现感知和干预操作。例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性控制(ESC)、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正面碰撞警告系统、盲点信息系统等等,此时车辆是能够通过摄像头、雷达传感器获知周围交通状况,进而做出警示和干预。

第二阶段:部分自动驾驶 车辆通过摄像头、雷达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等设备获取道路以及周边交通信息,车辆会自行对方向盘和加减速中的多项操作提供驾驶支援,在驾驶者收到警告却未能及时采取相应行动时能够自动进行干预,其他操作交由驾驶员,实现人机共驾,但车辆不允许驾驶员的双手脱离方向盘。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ACC)、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车道偏离预警(LDW)等。

第三阶段:有条件自动驾驶 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驾驶操作,根据路况条件所限,必要时发出系统请求,必须交由驾驶员驾驶。

第四阶段:高度自动驾驶 由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员可以不接管车辆。车辆已经可以完成自动驾驶,一旦出现自动驾驶系统无法招架的情形,车辆也可以自行调整完成自动驾驶,驾驶员不需要干涉。

第五阶段: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理想形态,乘客只需提供目的地,无论任何路况,任何天气,车辆均能够实现自动驾驶。这种自动化水平允许乘客从事计算机工作、休息和睡眠以及其他娱乐等活动,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对车辆进行监控。

自动驾驶的实现

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必须经由三大环节:

第一,感知。 也就是让车辆获取,不同的系统需要由不同类型的车用感测器,包含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红外雷达、雷射雷达、CCD \CMOS影像感测器及轮速感测器等来收集整车的工作状态及其参数变化情形。

第二,处理。 也就是大脑将感测器所收集到的资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向控制的装置输出控制讯号。

第三,执行。 依据ECU输出的讯号,让汽车完成动作执行。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定位技术中的应用

定位技术是自动驾驶车辆行驶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 线导航、磁导航、无线导航、视觉导航、导航、激光导航等。

其中磁导航是目前最成熟可靠的方案,现有大多数应用均采用这种导航技术。磁导航技术通过在车道上埋设磁性标志来给车辆提供车道的边界信息,磁性材料具有好的环境适应性,它对雨天,冰雪覆盖,光照不足甚至无光照的情况都可适应,不足之处是需要对现行的道路设施作出较大的改动,成本较高。同时磁性导航技术无法预知车道前方的障碍,因而不可能单独使用。

视觉导航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低,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导航方法。在高速路和城市环境中视觉方法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与感知中的应用

无人驾驶汽车感知依靠传感器。目前传感器性能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其飞速发展是无人驾驶热潮的重要推手。反过来,无人驾驶又对车载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促进了其发展。

用于无人驾驶的传感器可以分为四类:

雷达传感器

主要用来探测一定范围内障碍物(比如车辆、行人、路肩等)的方位、距离及移动速度,常用车载雷达种类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精度高、探测范围广,但成本高,比如Google无人车顶上的64线激光雷达成本高达70多万元人民币;毫米波雷达成本相对较低,探测距离较远,被车企广泛使用,但与激光雷达比精度稍低、可视角度偏小;超声波雷达成本最低,但探测距离近、精度低,可用于低速下碰撞预警。

视觉传感器

主要用来识别车道线、停止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行人、车辆等。常用的有单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红外摄像头。视觉传感器成本低,相关研究与产品非常多,但视觉算法易受光照、阴影、污损、遮挡影响,准确性、鲁棒性有待提高。所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的图像识别,也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定位及位姿传感器

主要用来实时高精度定位以及位姿感知,比如获取经纬度坐标、速度、加速度、航向角等,一般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惯性设备、轮速计、里程计等。现在国内常用的高精度定位方法是使用差分定位设备,如RTK-GPS,但需要额外架设固定差分基站,应用距离受限,而且易受建筑物、树木遮挡影响。近年来很多省市的测绘部门都架设了相当于固定差分基站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比如辽宁、湖北、上海等,实现了定位信号的大范围覆盖,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定位技术是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因为有了位置信息就可以利用丰富的地理、地图等先验知识,可以使用基于位置的服务。

车身传感器

来自车辆本身,通过整车网络接口获取诸如车速、轮速、档位等车辆本身的信息。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驾驶员认知靠大脑,无人驾驶汽车的“大脑”则是计算机。无人车里的计算机与我们常用的台式机、笔记本略有不同,因为车辆在行驶的时候会遇到颠簸、震动、粉尘甚至高温的情况,一般计算机无法长时间运行在这些环境中。所以无人车一般选用工业环境下的计算机——工控机。

工控机上运行着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运行着无人驾驶软件。如图1所示为某无人驾驶车软件系统架构。操作系统之上是支撑模块(这里模块指的是计算机程序),对上层软件模块提供基础服务。

支撑模块包括:虚拟交换模块,用于模块间通信;日志管理模块,用于日志记录、检索以及回放;进程监控模块,负责监视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如果某个模块运行不正常则提示操作人员并自动采取相应措施;交互调试模块,负责开发人员与无人驾驶系统交互。

图:某无人驾驶车软件系统架构

除了对外界进行认知之外,机器还必须要能够进行学习。深度学习是无人驾驶技术成功地基础,深度学习是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高效的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可以提高汽车识别道路、行人、障碍物等的时间效率,并保障了识别的正确率。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之后,汽车可以将收集到的图形,电磁波等信息转换为可用的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无人驾驶。

在无人驾驶汽车通过雷达等收集到数据时,对于原始的训练数据要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化。计算均值并对数据的均值做均值标准化、对原始数据做主成分分析、使用PCA白化或ZCA白化。例如:将激光传感器收集到的时间数据转换为车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将车载摄像头拍摄到的照片信息转换为对路障的判断,对红绿灯的判断,对行人的判断等;雷达探测到的数据转换为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中, 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1. 准备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选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训练数据和测试元组;

2. 输入大量数据对第一层进行无监督学习;

3. 通过第一层对数据进行聚类,将相近的数据划分为同一类,随机进行判断;

4. 运用监督学习调整第二层中各个节点的阀值,提高第二层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5. 用大量的数据对每一层网络进行无监督学习,并且每次用无监督学习只训练一层,将其训练结果作为其更高一层的输入。

6. 输入之后用监督学习去调整所有层。

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首先, 利用无线网络进行车与车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专用通道,一辆汽车可以把自己的位置、路况实时分享给队里的其它汽车,以便其它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在收到信息后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 是3D路况感应,车辆将结合超声波传感器、摄像机、雷达和激光测距等技术,检测出汽车前方约5米内地形地貌,判断前方是柏油路还是碎石、草地、沙滩等路面,根据地形自动改变汽车设置。

另外, 汽车还将能进行自动变速,一旦探测到地形发生改变,可以自动减速,路面恢复正常后,再回到原先状态。

汽车信息共享所收集到的交通信息量将非常巨大,如果不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就会迅速被信息所湮没。因此需要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方式提取有效信息,同时过滤掉无用信息。考虑到车辆行驶过程中需要依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关联性,因此有些信息的处理需要非常及时。

人工智能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优势

人工智能算法更侧重于学习功能,其他算法更侧重于计算功能。 学习是智能的重要体现,学习功能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特征,现阶段大多人工智能技术还处在学的阶段。如前文所说,无人驾驶实际上是类人驾驶,是智能车向人类驾驶员学习如何感知交通环境,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驾驶经验进行决策和规划,如何熟练地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

从感知、认知、行为三个方面看, 感知部分难度最大,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多。感知技术依赖于传感器,比如摄像头,由于其成本低,在产业界倍受青睐。以色列一家名叫Mobileye的公司在交通图像识别领域做得非常好,它通过一个摄像头可以完成交通标线识别、交通信号灯识别、行人检测,甚至可以区别前方是自行车、汽车还是卡车。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成功应用莫过于深度学习,近几年研究人员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和其它深度学习模型对图像样本进行训练,大大提高了识别准确率。Mobileye目前取得的成果,正是得益于该公司很早就将深度学习当作一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 认知与控制方面,主要使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传统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学习人类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建立驾驶员模型,学习人的方式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在目前交通出行状况越来越恶劣的背景下,“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前景,还受很多因素制约。

主要有:

1. 法规障碍

2. 不同品牌车型间建立共同协议,行业缺少规范和标准

3. 基础道路状况,标识和信息准确性,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4. 难以承受的高昂成本

此外,“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 车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极高 ,而这也对电脑系统的安全问题形成极大挑战。一旦遇到电脑程序错乱或者信息网络被入侵的情况,如何继续保证自身车辆以及周围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这同样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无人驾驶技术还存在着很多挑战,但是无人驾驶难在感知,重在“学习”,无人驾驶的技术水平迟早会超过人类,因为稳、准、快是机器的先天优势,人类无法与之比拟。

Ⅳ ~~有那位大神知道AGV小车是如何定位的~~坐等答案!!

AGV小车可以通过3种导航方式定位

第一种:激光导航

AGV在自身位置不确定的条件下,在完全未知环境中,带着AGV走一圈,AGV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位置估计和传感器数据进行自身定位,同时创建增量矢地图,AGV利用地图进行自主定位和导航。

第三种:二维码导航

用陀螺仪导航系统专用模块,主要实现技术为差分定位,并结合工业现场的地图,利用车载控制系统实时分析系统地图坐标数据,之后与地图信息对比以获取定位信息。

热点内容
emobile7服务器地址如何查看 发布:2025-04-22 22:32:51 浏览:763
房间的秘密码是什么 发布:2025-04-22 22:32:43 浏览:120
文件夹前面多了选择框 发布:2025-04-22 22:32:40 浏览:703
迅雷网ftp 发布:2025-04-22 22:30:02 浏览:622
鼠标驱动源码 发布:2025-04-22 22:29:55 浏览:768
如何开发android应用 发布:2025-04-22 22:18:55 浏览:880
医保卡密码从哪里看 发布:2025-04-22 22:14:34 浏览:260
地铁逃生安卓更新后为什么进不去 发布:2025-04-22 22:13:49 浏览:443
java枚举使用 发布:2025-04-22 22:06:56 浏览:257
分解压与K 发布:2025-04-22 22:06:40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