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原理
Ⅰ Rocchio算法的Rocchio算法原理
其基本思想 是使用训练集为每个类构造一个原型向量,构造方法如下:
给定一个类,训练集中所有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正数表示,所有不属于这个类的文档对应向量的分量用负数表示,然后把所有的向量加起来,得到的和向量就是这个类的原型向量,定义两个向量的相似度为这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逐一计算训练集中所有文档和原型向量的相似度,然后按一定的算法从中挑选某个相似度作为界。给定一篇文档,如果这篇文档与原型向量的相似度比界大,则这篇文档属于这个类,否则这篇文档就不属于这个类。Rocchio算法的突出优点是容易实现,计算(训练和分类)特别简单,它通常用来实现衡量分类系统性能的基准系统,而实用的分类系统很少采用这种算法解决具体的分类问题。
其基本思想不难解释,对于一个词集,和一个分类,总有某些词,这些词一旦出现属于这个分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另一些词一旦出现属于这个分类的可能性就会降低,那么累计这些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因素,最后由文档分离出的词向量可以得到对于每个类的一个打分,打分越高属于该类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某种二分类特别合适, A, ~A, 任给一个文档,判断属于分类A还是分类~A,可以认为A的特征项均给与正值,~A都给与负值,那么给定一个合理阈值,就很容易做出这种类型的分类.
Ⅱ 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神经网络预测学习样本中的驾驶行为特征。如图显示了某个驾驶场景的行驶路径深度学习训练,通过神经网络可以学习驾驶人的行为,并根据当前获取的环境信息决策行驶轨迹,进而可以控制车辆的转向、制动、驱动实现轨迹跟踪。
Ⅲ 快速排序算法原理与实现
快速排序的原理: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
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3)算法原理扩展阅读: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数组的第一个数)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排序不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也就是说,多个相同的值的相对位置也许会在算法结束时产生变动。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将A[j]的值赋给A[i];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将A[i]的值赋给A[j];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y的时候改变j、i的值,使得j=j-1,i=i+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符合条件的值,进行交换的时候i, j指针位置不变。
Ⅳ 算法原理,求时间复杂度的~
public int binarySearch(int [] array, int start, int end, int value) {
if(start <= end) {
int medium = (start + end) / 2;
if (value == array[medium]) {
return medium;
} else if(value > array[medium]) {
return binarySearch(array, medium + 1, end, value);
} else {
return binarySearch(array, start, medium - 1, value);
}
} else {
return -1;
}
}
时间复杂度logn
Ⅳ 线性回归算法原理(越详细越好)
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之一,运用十分广泛。
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以一简单数据组来说明什么是线性回归。假设有一组数据型态为y=y(x),其中
x={0,1,2,3,4,5},y={0,20,60,68,77,110}
如果我们要以一个最简单的方程式来近似这组数据,则非一阶的线性方程式莫属。先将这组数据绘图如下
图中的斜线是我们随意假设一阶线性方程式y=20x,用以代表这些数据的一个方程式。以下将上述绘图的MATLAB指令列出,并计算这个线性方程式的y值与原数据y值间误差平方的总合。
>>x=[012345];
>>y=[020606877110];
>>y1=20*x;%一阶线性方程式的y1值
>>sum_sq=sum(y-y1).^2);%误差平方总合为573
>>axis([-1,6,-20,120])
>>plot(x,y1,x,y,'o'),title('Linearestimate'),grid
如此任意的假设一个线性方程式并无根据,如果换成其它人来设定就可能采用不同的线性方程式;所以我们须要有比较精确方式决定理想的线性方程式。我们可以要求误差平方的总合为最小,做为决定理想的线性方程式的准则,这样的方法就称为最小平方误差(leastsquareserror)或是线性回归。MATLAB的polyfit函数提供了从一阶到高阶多项式的回归法,其语法为polyfit(x,y,n),其中x,y为输入数据组n为多项式的阶数,n=1就是一阶的线性回归法。polyfit函数所建立的多项式可以写成
从polyfit函数得到的输出值就是上述的各项系数,以一阶线性回归为例n=1,所以只有二个输出值。如果指令为coef=polyfit(x,y,n),则coef(1)=,coef(2)=,...,coef(n+1)=。注意上式对n阶的多项式会有n+1项的系数。我们来看以下的线性回归的示范:
>>x=[012345];
>>y=[020606877110];
>>coef=polyfit(x,y,1);%coef代表线性回归的二个输出值
>>a0=coef(1);a1=coef(2);
>>ybest=a0*x+a1;%由线性回归产生的一阶方程式
>>sum_sq=sum(y-ybest).^2);%误差平方总合为356.82
>>axis([-1,6,-20,120])
>>plot(x,ybest,x,y,'o'),title('Linearregressionestimate'),grid
[编辑本段]线性回归拟合方程
一般来说,线性回归都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出其方程,可以计算出对于y=bx+a的直线,其经验拟合方程如下:
Ⅵ 写报告中算法基本原理是什么意思
MATLAB的变量名必须是不包括空格的单个词,且区分大小写
Ⅶ 寻找讲各种算法原理和实现的书
这是数据结构的书啊
一般数据结构的书都可以!
PS匈牙利算法好像是运筹学里的
Ⅷ A*算法的原理
A* (A-Star)算法是一种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最有效的直接搜索方法。
注意是最有效的直接搜索算法。之后涌现了很多预处理算法(ALT,CH,HL等等),在线查询效率是A*算法的数千甚至上万倍。
公式表示为: f(n)=g(n)+h(n),
其中 f(n) 是从初始点经由节点n到目标点的估价函数,
g(n) 是在状态空间中从初始节点到n节点的实际代价,
h(n) 是从n到目标节点最佳路径的估计代价。
保证找到最短路径(最优解的)条件,关键在于估价函数f(n)的选取:
估价值h(n)<= n到目标节点的距离实际值,这种情况下,搜索的点数多,搜索范围大,效率低。但能得到最优解。并且如果h(n)=d(n),即距离估计h(n)等于最短距离,那么搜索将严格沿着最短路径进行, 此时的搜索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 估价值>实际值,搜索的点数少,搜索范围小,效率高,但不能保证得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