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数据库
❶ 逻辑模型与数据库模型差异是什么
逻辑模型,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数据库中,逻辑模型有E-R图,可以清晰表示个个关系。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逻辑模型:是着重用逻辑的过程或主要的业务来描述对象系统,描述系统要“做什么”,或者说具有哪些功能。
数据库模型,描述了在数据库中结构化和操纵数据的方法,模型的结构部分规定了数据如何被描述(例如树、表等);模型的操纵部分规定了数据的添加、删除、显示、维护、打印、查找、选择、排序和更新等操作。
❷ 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❸ 逻辑数据库表
这应该是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本身并不实际存在,但从物理表映射查询创建的表。
❹ 数据库中什么叫逻辑结构
在数据库中逻辑结构是针对概念结构的,他是概念结构的总结提升,更加容易数据化,可以利用逻辑推理进行“推理及运算”,是数据库能够操作的基础。
❺ 数据库中外模式与逻辑模式的关系
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 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①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❻ 数据库 逻辑表
这个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图 吧,本身不是物理存在的表,而是从物理表上通过查询的映射关系创建的表。
❼ SAP逻辑数据库和表之间什么关系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数据库中取数据有三种方式:OPEN SQL NATIVE SQL和LOGICAL DATABASE,LOGICAL DATABASE相对于前两种方式,有下列优势:
l 它是按照primary key sequence来取数据的
l 可以在logic database program加入权限检查
l 可以自动产生selection screen使查询更加灵活
l 程序员不需要知道logical database中表之间的具体关系
l 对于logical database的性能优化可以影响到使用它的任何程序
l 维护和增强可以实现中央处理
4.6C中SAP提供了大约190个logical database。如果logical database有三个字符,前两个是logical database的名字第三个是logical database的application area。看每个字符代表的那个application area可以通过程序的attribute的application field的F4来查看。只有executable或report可以使用logical database。关键字NODE <node>,决定了logical database中的那个node要被使用,NODES为这个node准备响应的存储空间(work area或table area由node type来决定)。在4.6中tables仍然可以被使用。当logical database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时就会执行PUT <node>从而触发GET事件,GET <node>并不取数据。事件的执行顺序是由logical database本身的结构决定的。在get event中使用fields很很重要就像OPEN SQL中尽量避免SELECT *一样。Logical database是由很多subobjects组成的,structure决定了hierarchy以及数据的读取顺序。Node name最多有14个字符组成,有四种Node type:
l Table(type T):node name是一个transparent table name,node name和table name的名称必须一致,不允许deep types。
l DDIC type(type S):任何Node name都可以,node type由dictionary中的structure或table type来决定,允许deep types。
l Type groups(type C):node type是在type group中定义,type group name必须在Type group field中维护。应当优先使用DDIC TYPE以便像SAP QUERY这样的应用也可以使用。
l Dynamic nodes(type A):没有固定的type,它在程序运行时才能够确定。
报表的START-OF-SELECTION在所有的get events之前发生,END-OF-SELECTION在所有的get events之后发生。GET <node> events一旦从logical database中取得数据时都回触发,所以这个事件会被多次触发。Get events的执行顺序由logical database的结构决定。当节点的所有子节点都被处理后再节点的下一个数据被处理之前就会触发GET <node> LATE事件,在事件开始系统会自动创建一line feed,并把color,font和intensity设为系统默认,如果在其他事件中设置了color,也会被重设为系统默认。CHECK结束当前事件,STOP结束程序处理执行END-OF-SELECTION,在END-OF-SELECTION中的STOP,则之际显示list buffer。EXIT结束程序处理,也不执行END-OF-SELECTION,直接显示list buffer中的内容。
还可以使用REJECT,当前的处理被终止,还可以在下一次数据读取时触发。Logical database程序有一个include:db<name>sel,这里定义了logical database的selection screen。For node把selection分配给单个的logical node。Selection screen的屏幕形式由程序中的nodes表达式决定。Field selection可以由Logical database程序中的node决定,这个通过SELECTION-SCREEN中的FIELD SELECTION FOR NODE决定。Logical database程序中的这段代码可以使application program中通过GET <node> FIELD <field list>来限制取出数据的数量,logical database程序中可以为某个Node设置dynamic selection,在语句中可以通过addition:DYNAMIC SELECTIONS FOR NODE来实现,这样Dynamic selection button就会在你的报表的selection screen中出现。另外logical database还可以定义不同的selection screen version。如果你在报表程序中指定了一个logical database,你就可以使用logical database的selection screen了。如果在report程序中你只指定了logical database的子节点,其上层的节点的筛选条件也可以被使用。对于T(table)类型的node,可以通过TABLES来声明它的work area。值得注意的是logical database总是按照自己的结构来读取数据的,所以当你需要读取logical database的比较深层次的node的数据的时候,你需要考虑换一个其所在层次比较高的logical database或者自己写取数逻辑。Selection view决定了什么样的字段会显示在selection screen。可以创建类型为CUS的自己的view,或者覆盖类型为SAP的view。
Logical database程序的命名规则是:SAPDB<ldbname>其中ldbname是logical database的名称。这些程序是由subroutine组成的,每个subroutine对应于一个事件。例如subroutine <init>是在logical database程序启动前执行,用来初始化变量和屏幕选择。还有其他的一些subroutine也是在屏幕的PBO或PAI事件中发生的。例如AUTHORITY CHECK是在PAI中发生的。数据库访问是在put_<node> subroutine中实现的。这个subroutine可能会被多次执行,这取决于屏幕的选择条件。这些subroutine的执行顺序由logical database的structure来决定。使用logical database的report在执行时控制权首先属于logical database program。每个事件在logical database program中都有一个对应的subroutine。在LDB和相应的report之间交互的时候LDB中的subroutine都会先执行。Logical database program读取数据的顺序是按照其structure执行的,总是从最顶部向下循环。LDB program是通过PUT_<NODE> subroutine来访问数据的,在PUT event中,control由LDB program传向report program的GET EVENT。取出来的数据或放到report program相应的work area中。GET event一旦执行完毕control就会还给LDB program。Data read的depth是由report program的GET event来决定的。如果node的某个field没有筛选条件,可以在report program中增加这个字段select-options在这个node的GET event中通过check来筛选。
❽ 什么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以及三者的关系
1、概念设计:
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对其中住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应避开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细节,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扩充的实体—(E-R模型)联系模型方法为例,第一步先明确现实世界各部门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对信息的制约条件等,从而给出各部门内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第二步再将前面得到的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集成为一个全局视图,即用户要描述的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
2、逻辑设计:
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3、物理设计:
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物理数据库”。
4、三者关系:
由上到下,先要概念设计,接着逻辑设计,再是物理设计,一级一级设计。三者一环扣住一环,缺一不可,概念设计是前提,逻辑设计是纽扣,将概念设计和物理设计紧密联系起来,物理设计的结果就是传说中的“物理数据库”也就是最后的结果。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8)逻辑数据库扩展阅读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主要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 逻辑结构和 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 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 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6、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❾ 请问逻辑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刚在书上查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常情况下报表程序中输出的列表数据来自数据库,在ABAP程序中,可使用Open SQL 过这Native SQL读取这些数据库表。逻辑数据库则提供另一种选择数据的方式,可以代替SQL语句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供程序操作。因而,可以认为逻辑数据库是一种报表设计程序中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将其误解为一种可进行数据存储的数据库。SAP中提供多种类型的逻辑数据库,开发人员也可自行定义数据源。它的维护工具的事物代码是SE36或SLDB 与普通SQL语句读取数据相比较,逻辑数据库有以下优点:1.预设的选择屏幕2.逻辑数据库中可能包含多个数据表作为节点,在使用逻辑数据库的程序中,程序开发人员可以忽略具体的数据表之间通过外部关键字设定的关系,而是使用GET事件按照节点层次逐级获得数据。3.逻辑数据库可以提高程序数据的筛选效率,并在数据筛选的同时进行用户数据库访问的权限检查。4.逻辑数据的维护和设定可以独立于程序进行,如果数据源发生变化,也可以直接修改数据库,无需对所有程序进行修改。 查看原帖>>
❿ 什么是数据库逻辑结构图怎么做的
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
现实世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概念设计--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概念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它不依赖任何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常用的数据模型为ERM(实体联系模型),用到的术语有:实体、属性、联系、键。
逻辑设计--把概念设计得到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变为逻辑数据模式,它依赖于DBMS。用到的术语有:函数依赖、范式、关系分解。
http://blog.csdn.net/ivy_zheng/archive/2007/06/29/167097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