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线聚类算法

线聚类算法

发布时间: 2022-08-23 11:07:15

❶ 聚类分析是什么研究手段

类通过把目标数据放入少数相对同源的组或“类”(cluster)里。分析表达数据,(1)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将待测的一组基因的变异标准化,然后成对比较线性协方差。(2)通过把用最紧密关联的谱来放基因进行样本聚类,例如用简单的层级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方法。这种聚类亦可扩展到每个实验样本,利用一组基因总的线性相关进行聚类。(3)多维等级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MDS)是一种在二维Euclidean “距离”中显示实验样本相关的大约程度。(4)K-means方法聚类,通过重复再分配类成员来使“类”内分散度最小化的方法。
聚类方法有两个显着的局限:首先,要聚类结果要明确就需分离度很好(well-separated)的数据。几乎所有现存的算法都是从互相区别的不重叠的类数据中产生同样的聚类。但是,如果类是扩散且互相渗透,那么每种算法的的结果将有点不同。结果,每种算法界定的边界不清,每种聚类算法得到各自的最适结果,每个数据部分将产生单一的信息。为解释因不同算法使同样数据产生不同结果,必须注意判断不同的方式。对遗传学家来说,正确解释来自任一算法的聚类内容的实际结果是困难的(特别是边界)。最终,将需要经验可信度通过序列比较来指导聚类解释。
第二个局限由线性相关产生。上述的所有聚类方法分析的仅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因为只是成对的线性比较,大大减少发现表达类型关系的计算量,但忽视了生物系统多因素和非线性的特点。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着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数据挖掘功能而言,聚类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工具获得数据的分布状况,观察每一簇数据的特征,集中对特定的聚簇集合作进一步地分析。

❷ 用于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有哪些

一部专着的篇幅。即使是做综述性的介绍,一篇三五十页的论文也可以写成了。所以我一直想怎么能从头到尾把这个问题logically串连起来。正好这段时间我在修改我做的交易策略里面关于聚类的部分。就我的理解而言,如果想全面的了解聚类算法并对其进行区别和比较的话,最好能把聚类的具体算法放到整个聚类分析的语境中理解。那我接下来主要谈谈我的理解,就不搬弄教科书里的概念了。相似性衡量(similarity measurement)相似性衡量又可以细分为直接法和间接:直接法是直接求取input data的相似性,间接法是求取data中提取出的features的相似性。但无论是求data还是feature的相似性,方法都是这么几种:距离。距离主要就是指Minkovski距离。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其算法就是Lp norm的算法,如果是L1 norm,那就是绝对值/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如果是L2 norm,那就是着名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了,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如果,supremum距离,好像也有叫切比雪夫距离的,但就很少有人用了。另外,还有Mahalanobis距离,目前来看主要应用于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还有Lance&Williams距离等等,但几乎没见过求距离的时候会专门用这个的。相似系数。主要有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主要优势是它不受原线性变换的影响,而且可以轻松地转换为距离,但其运算速度要比距离法慢得多,当维数很高的时候。

❸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SVM和聚类算法

1.机器学习算法——SVM
这种算法就是支持向量机,而支持向量机算法是诞生于统计学习界,这也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而支持向量机算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逻辑回归算法的强化,这就是通过给予逻辑回归算法更严格的优化条件,支持向量机算法可以获得比逻辑回归更好的分类界线。不过如果通过跟高斯核的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表达出非常复杂的分类界线,从而达成很好的的分类效果。核事实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可以将低维的空间映射到高维的空间。
2.机器学习算法——聚类算法
前面的算法中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标签,训练出的模型可以对其他未知数据预测标签。在下面的算法中,训练数据都是不含标签的,而算法的目的则是通过训练,推测出这些数据的标签。这类算法有一个统称,即无监督算法。无监督算法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聚类算法。而聚类算法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K-Means算法。这一算法被广大朋友所应用。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知识,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 数据分析师”具体指在互联网、金融、零售、咨询、电信、医疗、旅游等行业专门 从事数据的采集、清洗、处理、分析并能制作业务报告、提供决策的新型数据分析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助力经济持续发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❹ 学会用聚类算法进行数据挖掘需要怎样的数学基础

会用聚类算法进行数据挖掘需要线性代数, 变分演算,距离度量,距离矩阵等的数学知识基础。

在数据科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聚类分析观察使用聚类算法后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会涉及许多数学理论与实际计算。
主要有以下几类算法:
K-Means(k-平均或k-均值)是普遍知名度最高的一种聚类算法,在许多有关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的课程中经常出现。
Mean shift算法,又称均值漂移算法,这是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爬山算法,适用于聚类、图像分割、跟踪等
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不需要输入要划分的聚类个数,对聚类的形状没有偏倚。
层次聚类会将每个数据点视为单个聚类,然后连续合并成对的聚类,直到所有聚类合并成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单个聚类。

关于数据挖掘的相关学习,推荐CDA数据师的相关课程,课程内容兼顾培养解决数据挖掘流程问题的横向能力以及解决数据挖掘算法问题的纵向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从数据治理根源出发的思维,通过数字化工作方法来探查业务问题,通过近因分析、宏观根因分析等手段,再选择业务流程优化工具还是算法工具,而非“遇到问题调算法包”。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❺ 用于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有哪些,各有何优势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 NB)
超级简单像做些数数工作条件独立假设立NB比鉴别模型(Logistic归)收敛更快所需要少量训练数据即使条件独立假设立NB实际仍表现惊想做类似半监督习或者既要模型简单要性能NB值尝试

Logistic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
LR模型则化比起NB条件独立性假设LR需要考虑本否相关与决策树与支持向量机(SVM)同NB概率解释且容易利用新训练数据更新模型(使用线梯度降)想要些概率信息(更容易调整类阈值类确定性置信区间)或者希望更数据能便更新改进模型LR值使用

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
DT容易理解与解释(某些言——确定我否其)DT非参数所需要担野点(或离群点)数据否线性问题(例DT轻松处理种情况:属于A类本特征x取值往往非或者非属于B类本特征x取值间范围)DT主要缺点容易拟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或者Boosted树)等集习算提原外RF类问题经表现(我相信般比SVM稍)且速度快扩展像SVM需要调整量参数所近RF非流行算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高类确率拟合理论保证选取合适核函数面特征线性问题表现SVM维数通高文本类非流行由于较内存需求繁琐调参我认RF已经始威胁其位

LR与DT问题(我更倾向LR与RF问题)做简单总结:两种都快且扩展确率面RF比LR更优LR线更新且提供用概率信息鉴于Square(确定推断科家应该趣化身)能事欺诈检测:想快速调整阈值改变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类结包含概率信息帮助论选择算各类本数量均衡(欺诈检测经发)需要重新采各类数据或者调整误差度量使各类更均衡

❻ kmeans算法用python怎么实现

1、从Kmeans说起

Kmeans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聚类算法,使用了迭代的思想,关于其原理这里不说了。下面说一下如何在matlab中使用kmeans算法。

创建7个二维的数据点: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x=[randn(3,2)*.4;randn(4,2)*.5+ones(4,1)*[4 4]];

使用kmeans函数: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class = kmeans(x, 2);

x是数据点,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数据;2指定要有2个中心点,也就是聚类结果要有2个簇。 class将是一个具有70个元素的列向量,这些元素依次对应70个数据点,元素值代表着其对应的数据点所处的分类号。某次运行后,class的值是: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2
2
2
1
1
1
1

这说明x的前三个数据点属于簇2,而后四个数据点属于簇1。 kmeans函数也可以像下面这样使用: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 [class, C, sumd, D] = kmeans(x, 2)
class =
2
2
2
1
1
1
1

C =
4.0629 4.0845
-0.1341 0.1201

sumd =
1.2017
0.2939

D =
34.3727 0.0184
29.5644 0.1858
36.3511 0.0898
0.1247 37.4801
0.7537 24.0659
0.1979 36.7666
0.1256 36.2149

class依旧代表着每个数据点的分类;C包含最终的中心点,一行代表一个中心点;sumd代表着每个中心点与所属簇内各个数据点的距离之和;D的
每一行也对应一个数据点,行中的数值依次是该数据点与各个中心点之间的距离,Kmeans默认使用的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参考资料[3])的平方值。
kmeans函数使用的距离,也可以是曼哈顿距离(L1-距离),以及其他类型的距离,可以通过添加参数指定。

kmeans有几个缺点(这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说明):

1、最终簇的类别数目(即中心点或者说种子点的数目)k并不一定能事先知道,所以如何选一个合适的k的值是一个问题。
2、最开始的种子点的选择的好坏会影响到聚类结果。
3、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
4、等等。

2、kmeans++算法的基本思路

kmeans++算法的主要工作体现在种子点的选择上,基本原则是使得各个种子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但是又得排除噪声的影响。 以下为基本思路:

1、从输入的数据点集合(要求有k个聚类)中随机选择一个点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2、对于数据集中的每一个点x,计算它与最近聚类中心(指已选择的聚类中心)的距离D(x)
3、选择一个新的数据点作为新的聚类中心,选择的原则是:D(x)较大的点,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
4、重复2和3直到k个聚类中心被选出来
5、利用这k个初始的聚类中心来运行标准的k-means算法

假定数据点集合X有n个数据点,依次用X(1)、X(2)、……、X(n)表示,那么,在第2步中依次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最近的种子点(聚类中心)的
距离,依次得到D(1)、D(2)、……、D(n)构成的集合D。在D中,为了避免噪声,不能直接选取值最大的元素,应该选择值较大的元素,然后将其对应
的数据点作为种子点。

如何选择值较大的元素呢,下面是一种思路(暂未找到最初的来源,在资料[2]等地方均有提及,笔者换了一种让自己更好理解的说法):
把集合D中的每个元素D(x)想象为一根线L(x),线的长度就是元素的值。将这些线依次按照L(1)、L(2)、……、L(n)的顺序连接起来,组成长
线L。L(1)、L(2)、……、L(n)称为L的子线。根据概率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在L上随机选择一个点,那么这个点所在的子线很有可能是比较长的子
线,而这个子线对应的数据点就可以作为种子点。下文中kmeans++的两种实现均是这个原理。

3、python版本的kmeans++

在http://rosettacode.org/wiki/K-means%2B%2B_clustering 中能找到多种编程语言版本的Kmeans++实现。下面的内容是基于python的实现(中文注释是笔者添加的):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from math import pi, sin, cos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namedtuple
from random import random, choice
from import
try:
import psyco
psyco.full()
except ImportError:
pass

FLOAT_MAX = 1e100

class Point:
__slots__ = ["x", "y", "group"]
def __init__(self, x=0.0, y=0.0, group=0):
self.x, self.y, self.group = x, y, group

def generate_points(npoints, radius):
point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points)]

# note: this is not a uniform 2-d distribution
for p in points:
r = random() * radius
ang = random() * 2 * pi
p.x = r * cos(ang)
p.y = r * sin(ang)

return points

def nearest_cluster_center(point, cluster_centers):
"""Distance and index of the closest cluster center"""
def sqr_distance_2D(a, b):
return (a.x - b.x) ** 2 + (a.y - b.y) ** 2

min_index = point.group
min_dist = FLOAT_MAX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d = sqr_distance_2D(cc, point)
if min_dist > d:
min_dist = d
min_index = i

return (min_index, min_dist)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cluster_centers包含初始化的nclusters个中心点,开始都是对象->(0,0,0)
'''

def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cluster_centers[0] = (choice(points)) #随机选取第一个中心点
d = [0.0 for _ in xrange(len(points))] #列表,长度为len(points),保存每个点离最近的中心点的距离

for i in xrange(1, len(cluster_centers)): # i=1...len(c_c)-1
sum = 0
for j, p in enumerate(points):
d[j]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i])[1] #第j个数据点p与各个中心点距离的最小值
sum += d[j]

sum *= random()

for j, di in enumerate(d):
sum -= di
if sum > 0:
continue
cluster_centers[i] = (points[j])
break

for p in points:
p.group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
points是数据点,nclusters是给定的簇类数目
'''
def lloyd(points, nclusters):
cluster_centers = [Point() for _ in xrange(nclusters)] #根据指定的中心点个数,初始化中心点,均为(0,0,0)

# call k++ init
kpp(points, cluster_centers) #选择初始种子点

# 下面是kmeans
lenpts10 = len(points) >> 10

changed = 0
while True:
# group element for centroids are used as counters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cc.x = 0
cc.y = 0
cc.group = 0

for p in points:
cluster_centers[p.group].group += 1 #与该种子点在同一簇的数据点的个数
cluster_centers[p.group].x += p.x
cluster_centers[p.group].y += p.y

for cc in cluster_centers: #生成新的中心点
cc.x /= cc.group
cc.y /= cc.group

# find closest centroid of each PointPtr
changed = 0 #记录所属簇发生变化的数据点的个数
for p in points:
min_i = nearest_cluster_center(p, cluster_centers)[0]
if min_i != p.group:
changed += 1
p.group = min_i

# stop when 99.9% of points are good
if changed <= lenpts10:
break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cc.group = i

return cluster_centers

def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W=400, H=400):
Color = namedtuple("Color", "r g b");

colors = []
for i in xrange(len(cluster_centers)):
colors.append(Color((3 * (i + 1) % 11) / 11.0,
(7 * i % 11) / 11.0,
(9 * i % 11) / 11.0))

max_x = max_y = -FLOAT_MAX
min_x = min_y = FLOAT_MAX

for p in points:
if max_x < p.x: max_x = p.x
if min_x > p.x: min_x = p.x
if max_y < p.y: max_y = p.y
if min_y > p.y: min_y = p.y

scale = min(W / (max_x - min_x),
H / (max_y - min_y))
cx = (max_x + min_x) / 2
cy = (max_y + min_y) / 2

print "%%!PS-Adobe-3.0\n%%%%BoundingBox: -5 -5 %d %d" % (W + 10, H + 10)

print ("/l {rlineto} def /m {rmoveto} def\n" +
"/c { .25 sub exch .25 sub exch .5 0 360 arc fill } def\n" +
"/s { moveto -2 0 m 2 2 l 2 -2 l -2 -2 l closepath " +
" gsave 1 setgray fill grestore gsave 3 setlinewidth" +
" 1 setgray stroke grestore 0 setgray stroke }def")

for i, cc in enumerate(cluster_centers):
print ("%g %g %g setrgbcolor" %
(colors[i].r, colors[i].g, colors[i].b))

for p in points:
if p.group != i:
continue
print ("%.3f %.3f c" % ((p.x - cx) * scale + W / 2,
(p.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0 setgray %g %g s" % ((cc.x - cx) * scale + W / 2,
(cc.y - cy) * scale + H / 2))

print "\n%%%%EOF"

def main():
npoints = 30000
k = 7 # # clusters

points = generate_points(npoints, 10)
cluster_centers = lloyd(points, k)
print_eps(points, cluster_centers)

main()

上述代码实现的算法是针对二维数据的,所以Point对象有三个属性,分别是在x轴上的值、在y轴上的值、以及所属的簇的标识。函数lloyd是
kmeans++算法的整体实现,其先是通过kpp函数选取合适的种子点,然后对数据集实行kmeans算法进行聚类。kpp函数的实现完全符合上述
kmeans++的基本思路的2、3、4步。

❼ 谱聚类算法的典型的算法

根据谱聚类算法所使用的划分准则,可以把算法分为二路谱聚类算法和多路谱聚类算法,前者使用2-way划分准则而后者使用k-way划分准则。 PF算法。Perona和Freeman提出用相似度矩阵W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指出对于块对角相似矩阵,特征向量中非零值对应的点属于同一类,零值对应的点属于另外一类。
SM算法。Meliă指出Ncut和MNcut的差异之处仅在于所使用的谱映射不同。多路规范割集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合理有效,但其优化问题通常难以解决。Shi和Malik认为第二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Fiedler向量包含了图的划分信息,根据启发式规则在此向量中寻找划分点i使在该点上得到的Ncut(A,B)值最小,最后把向量中的值与Ncut准则函数的最小值进行比较,大于等于该值的点划分为一类,小于该值的点则划分到另外一类。
SLH算法。SLH重定位算法计算相似度矩阵W的前k个特征向量,参数k需要事先指定。
KVV算法。根据启发式规则在Fiedler向量中寻找划分点i使在该点上得到的Rcut(A,B)值最小的划分点,与SM算法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SM算法是寻找使Ncut(A,B)值最小的划分点。虽然在实际问题中KVV算法存在运行速度相对较慢的缺陷,但是算法减少了过分割的可能性。
Mcut算法。Ding根据谱图理论将最小最大割集准则函数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下式的第二小特征值的求解。 NJW算法。Ng,Jordan等人选取拉普拉斯矩阵的前k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造新的向量空间R,在这个新的空间内建起与原始数据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聚类。
田铮和李小斌等人利用矩阵的扰动理论逐步分析了理想情形、分块情形和一般情形下权矩阵的谱和特征向量与聚类之间的关系[69]:顶点集合V的类内离散程度充分小而类间离散程度充分大时,V 中所有顶点可以划分成的数目与相似度矩阵W特征值中大于1的特征值的数目相等。同时特征值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每一类所包含顶点的个数。相似度矩阵W的前k个单位正交特征向量组成的矩阵X 的行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用来计算两个顶点是否属于同一类,如果属于同一类,那么这对应的行向量接近于相互平行;反之对应的行向量接近于相互正交。理想情况中,V中两个顶点属于同一类时,相应的行向量相互平行;属于不同的类,相应的行向量相互正交。
MS算法[70]。Meilă把基于马尔可夫链随机游动过程的概率转移矩阵运用到相似度矩阵的构造中,研究了这种随机游动的概率转移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随机游动的框架下了对Ncut进行了概率解释。该算法是用随机游动矩阵P的前k个非零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造矩阵,然后将矩阵中的行看成R空间中的点进行聚类,步骤与NJW算法相似。MS算法在实际的图像分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度矩阵D中对角线元素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时就会导致较差的聚类效果。

❽ 人工智能中标准k均值聚类算法存在哪些困难和局限

1、初始化选取各簇中心时,是随机的,影响聚类结果。canopy算法可以改进这点。
2、聚类结果是圆形状,对条状和线状支持不好
3、要事先指定K值

热点内容
密码子的原料是什么 发布:2024-09-19 09:11:42 浏览:347
半夜编程 发布:2024-09-19 09:11:36 浏览:103
海康威视存储卡质量如何 发布:2024-09-19 08:55:35 浏览:939
python3默认安装路径 发布:2024-09-19 08:50:22 浏览:516
环卫视频拍摄脚本 发布:2024-09-19 08:35:44 浏览:418
sqlserveronlinux 发布:2024-09-19 08:16:54 浏览:256
编程常数 发布:2024-09-19 08:06:36 浏览:952
甘肃高性能边缘计算服务器云空间 发布:2024-09-19 08:06:26 浏览:162
win7家庭版ftp 发布:2024-09-19 07:59:06 浏览:717
数据库的优化都有哪些方法 发布:2024-09-19 07:44:43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