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硬盘安装
㈠ 请问linux如何进行硬盘安装
分区方法,论坛里的帖子蛮多的,你可以找找看~
㈡ 如何在linux下硬盘安装linux
1.做个linux的u盘启动盘,然后用u盘启动盘安装ubuntu.
2.把安装光盘下的linux与initrd.gz 文件复制到已有linux分区的boot目录下,然后修改grub, 让grub引导这两个文件。引导后会开始安装过程。
linux的安装过程是在initrd.gz里面写好的,只要能引导它就能开始安装过程了。
3. 使用kexec引导linux和initrd.gz.原理跟第二个是一样的。
㈢ 简述Linux的用硬盘安装的方法
Linux:ubuntu 8.04硬盘安装详解
经过这么多天的折腾,终于还是用上了第一个试用的linux发行版---ubuntu。当初使用的是7.10,因为X300显卡驱动的问题,频繁死机,所以一直没有再考虑它。在试用了其他版本的linux后,发现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干脆还是用回了ubuntu,打算横着心把频繁死机的问题给解决了。逛了逛wiki,忽然发现ubuntu的8.04网友评论不错。就下了一张CD安装盘(desktop),打算装上来试试看。同样的,兜兜选择的还是硬盘安装的方式。
ubuntu 8.04和其他发行版的linux稍有不同,但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在修改menu.lst文件的时候稍加注意就OK了。
没必要show我的桌面了,我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一、硬盘安装ubuntu 8.04 desktop
准备工作
1、ubuntu 8.04 desktop安装镜像
2、grub for dos
分区的问题,我这里不想说什么了,接下来开始做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把ubuntu 8.04 desktop镜像放到win系统根目录下,我这里是C盘(本人的硬盘都是NTFS格式的,网上说在FAT32格式下这种方法也是能够正常安装)。
2、用winrar或者酒精打开ubuntu 8.04 desktop,提取casper目录内的initrd.gz和vmlinuz两个文件到C根目录下。
3、解压缩ubuntu 8.04 desktop的casper目录也解压到C根目录下(有人说不用,但是我没那么做,毕竟能一次成功的话,谁也不希望绕弯路,建议解压缩)
4、打开grub for dos,不用全部解压缩,只取两个文件即可:grldr和menu.lst 将它们同样也放入C根目录下
5、在C盘根目录下创建menu.lst文件,在最后加上如下内容:
title Install Ubuntu
find --set-root /ubuntu-8.04-desktop-i386.iso
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8.04-desktop-i386.iso
initrd /initrd.gz
注意:上面四行内容,有两个地方不要这样写。
5.1 第二行。我觉得这里这么写法简直是多此一举,当时在ubuntu论坛上看到别人都这么写,我以为ubuntu一定要这么写呢,害的我等阿等阿。。。。昏死!要什么find嘛!搞清楚你的镜像阿grldr阿menu.lst阿casper阿等等放在哪里了就行,我这里是C根目录,因为只有一块硬盘,第二行我直接写成:root (hd0,0)就可以了,还find什么呢。害我以为死机了,硬关机两次!
5.2 第三行。这里有句iso-scan/filename 有人用iso-scan/iso 这样可能会导致错误,就按上面提供的写法就行。
如果有不明白的,直接我的menu.lst用吧。如下:
title Install Ubuntu
root (hd0,0)
kernel /vmlinuz boot=casper iso-scan/filename=/ubuntu-8.04-desktop-i386.iso
initrd /initrd.gz
6、编辑 c:\boot.ini
去掉该文件的隐含系统只读属性
windows 下,开始->运行->cmd , 后输入 attrib -r -h -s c:\boot.ini 或者直接右键点击boot.ini文件,把只读去掉
用记事本打开 boot.ini
把 timeout=0 改成 timeout=5 ,
在最后一行添加 C:\grldr=”Install Ubuntu 8.04 desktop” 保存退出即可!
7、重启计算机,在启动菜单位置,选择Install Ubuntu 8.04 desktop,然后选择最下面一个选项:Install Ubuntu就可以进入安装过程了
注意!
1、如果是CD安装,安装语言记得选择英文,别选中文!安装完后再配置语言支持。下面一篇日志会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2、安装过程中千万千万小心,还是老规矩,在分区的地方选择手动分区。
3、似乎没什么了。。。。。请看下一篇
说明:在第一次安装的时候,将boot.ini文件中添加的一行C:\grldr=”GRUB”写成了C:/grldr=”GRUB”,即反斜杠的方向搞反,致使grub启动菜单不停的循环出现。
㈣ 怎样从硬盘安装Linux
请到Ubuntu中文论坛看一下吧,那边资料很多,各人安装出现的问题可能也不是一样的,一下子也写不了这么多。大致的安装流程是用Grub引导启动Linux内核并加载Iso,然后安成安装。启动项方面更新grub启动菜单之后修改/boot/grub/grub.cfg内容,将Win设置为默认启动项即可。
注意的一点是,论坛置顶贴提供的安装启动项菜单直接把Win忽略掉,所以建议使用EasyBCD来更改启动项比较安全,以免引导不成功造成无法进入Win的情况。
10.04的Wubi安装选择“帮助我从光盘启动”可以建立硬盘启动项并安装(会把Iso解到C盘,所以确认C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了,10.04的桌面版有此种方法安装问题还是比较少出现的,而且也省去了准备Grub4DOS的步骤。注意这里的Wubi是真正的硬盘安装,很多人先入为主认为Wibi一定是虚拟安装,这是不正确的)
㈤ linux硬盘安装
为了安装Red Hat Linux, 您必须为它准备硬盘空间. 这个硬盘空间必须和您的计算机上安装的其他操作系统(如Windows, OS/2或着其他版本的Linux)所使用的硬盘空间分开.
一个硬盘可以分割成不同的分区. 访问每个分区就象访问不同的硬盘. 每个分区甚至可以有一个类型用来表明这个分区中信息是如何存储的. 例如, DOS, OS/2, 和Linux使用不同的硬盘分区类型.
请注意: 您可以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 的硬盘分区. Red Hat Linux还需要一个交换(swap)分区, 这个分区的类型是'Linux swap'. 就是说安装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硬盘分区:
如果你是第一次安装,建议先在虚拟机先试试。。Linux的分区格式和Windows分区的格式不同。。
虚拟机的网站:http://www.xuniji.com
在硬盘上装的流程:我复制我在网上找到的。
RedHat Linux9.0 硬盘安装全攻略
RedHat Linux 9.0的三个文件
①shrike-i386-disc1.iso;
②shrike-i386-disc2.iso;
③ shrike-i386-disc3.iso。
用RAR工具解压缩至硬盘任意分区X:\CD1,X:\CD2,X:\CD3.
如果你想装双系统,那么请安装一个DOS(98不需要),并且保证你所存放的磁盘分区不是为NTFS格式,那么重新启动机器进入DOS提示符下,进入你所存放CD1所在目录下的DOSUTILS目录,执行目录下autoboot.bat文件,如:
X:\CD1\dosutils\>autoboot.bat 回车
剩下就很简单了,你会觉得简直就和安装Windows一样了。
1.选择系统默认语言
RedHat支持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语言,这里只要在简体中文前面打上钩,并将系统默认语言选择为简体中文那么在安装过程结束,系统启动后,整个操作系统的界面都将是简体中文的了,用户不用做任何额外的中文化操作和设置。
2.分区操作
接下来,是磁盘分区的工作,这也许是整个安装过程中惟一需要用户较多干预的步骤,REDHAT Linux 9.0提供了两种分区方式——自动分区和使用DISK DRUID程序进行手动分区
1)自动分区:如果是全新的计算机,上面没有任何操作系统,建议使用“自动分区”功能,它会自动根据磁盘以及内存的大小,分配磁盘空间和SWAP空间。
这是一个“危险”的功能,因为它会自动删除原先硬盘上的数据并格式化成为Linux的分区文件系统(EXT3、REISERFS等),所以除非计算机上没有任何其他操作系统或是没有任何需要保留的数据,你才可以使用“自动分区”功能。
(2)手动分区:如果硬盘上有其他操作系统或是需要保留其他分区上的数据,建议采用DISK DRUID程序进行手动分区。DISK DRUID是一个GUI的分区程序,它可以对磁盘的分区进行方便的删除、添加和修改属性等操作,它比以前版本中使用的字符界面Fdisk程序的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直观。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使用DISK DRUID程序对硬盘进行分区。
因为Linux操作系统需要有自己的文件系统分区,而且Linux的分区和微软Windows的分区不同,不能共用,所以,需要为Linux单独开辟一个(或若干个)分区。Linux一般可以采用EXT3分区,这也是REDHAT Linux 9.0默认采用的文件系统。
为Linux建立文件分区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利用空闲的磁盘空间新建一个Linux分区,另一种是编辑一个现有的分区,使它成为Linux分区。如果没有空闲的磁盘空间,就需要将现有的分区删除后,腾出空间,以建立Linux分区。
DISK DRUID程序中有明显的新建、删除、编辑、重设等按钮。用户可以直观地对磁盘进行操作。在使用DISK DRUID对磁盘分区进行操作时,有四个重要的参数需要仔细设定:它们是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驱动器、分区大小
挂载点:它指定了该分区对应Linux文件系统的哪个目录,Linux允许将不同的物理磁盘上的分区映射到不同的目录,这样可以实现将不同的服务程序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当其中一个物理磁盘损坏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理磁盘上的数据。
文件系统类型:它指定了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可选项有EXT2、EXT3、REISERFS、JFS、SWAP等。Linux的数据分区创建完毕后,有必要创建一个SWAP分区,它实际上是用硬盘模拟的虚拟内存,当系统内存使用率比较高的时候,内核会自动使用SWAP分区来模拟内存。
大小:指分区的大小(以MB为单位),Linux 数据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而SWAP大小根据经验可以设为物理内存的两倍,但是当物理内存大于1GB时,SWAP分区可以设置为2GB。
允许的驱动器:如果计算机上有多个物理磁盘,就可以在这个菜单选项中选中需要进行分区操作的物理磁盘。
经过磁盘分区的操作,安装过程中相对最复杂的一个步骤已经过去,接下来的安装将是一马平川。让我们来继续选择要安装的系统组件。
3.选择安装组件
REDHAT Linux 9.0和先前的版本在安装组件的选择上非常相似,用户既可以选择桌面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最简化安装这四个安装方法中的一个,也可以自己定义需要安装哪些软件包,并且安装程序会实时地估算出需要的磁盘空间,对用户非常方便。
系统组件安装完毕后,安装程序会自动将用户选择的软件包从光盘介质拷贝到计算机的硬盘上,中途不需人工干预,并且在安装每个系统组件时都会对该组件做简短的说明。
在选择软件包时,如果你想进一步配置系统,可以选定制软件包集合。建议定制,选上KDE桌面环境,这样你就有两个可以和WindowsXP媲美的真彩图标的桌面
怎么样,安装过程很简单吧?当然,这还不是最后一步,因为在安装完所有系统组件后,安装程序还会“体贴”地提醒你制作一张启动磁盘,以备不测。
到此为止,Linux系统就已经顺利地安装完成了。
三、更改启动方式
它比Windows更好玩一点。
作为默认,REDHAT Linux 9.0在启动时会自动启动X-Window进入图形化操作界面。而许多Linux铁杆玩家已经习惯了在Console字符界面工作,或是有些玩家嫌X-Window启动太慢,喜欢直观快速的Console操作。
1.进入字符界面
为了在Linux启动时直接进入Console界面,我们可以编辑/etc/inittab文件。找到id:5:?initdefault:这一行,将它改为id:3:initdefault:后重新启动系统即可。我们看到,简简单单地将5改为3,就能实现启动时进入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或Console字符界面的转换,这是因为Linux操作系统有六种不同的运行级(run level),在不同的运行级下,系统有着不同的状态,这六种运行级分别为:
0:停机(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0,因为这样会使Linux无法启动 )
1:单用户模式,就像Win9X下的安全模式。
2:多用户,但是没有 NFS 。
3:完全多用户模式,标准的运行级。
4:一般不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
5:X11,即进到 X-Window 系统。
6:重新启动 (记住不要把initdefault 设置为6,因为这样会使Linux不断地重新启动)。
其中运行级3就是我们要进入的标准Console字符界面模式。
2.自由转换字符界面和X-Window图形界面
在了解了启动自动进入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和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的转换后,也许你会想,这两种操作界面各有各的好处,我能不能“贪心”一点,同时拥有这两种操作界面呢?在无所不能的Linux操作系统中,这个要求当然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在X-Window图形操作界面中按“Alt+Ctrl+功能键Fn?n=1~6?”就可以进入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同时拥有X-Window加上6个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
在Console字符操作界面里如何回到刚才的X-Window中呢?很简单,按“Alt+Ctrl+F7”即可。这时Linux默认打开7个屏幕,编号为tty1~tty7。X-Window启动后,占用的是tty7号屏幕,tty1~tty6仍为字符界面屏幕。也就是说,用“Alt+Ctrl+Fn”组合键即可实现字符界面与X Window界面的快速切换。
Linux的老用户们都知道,X-Window是一个非常方便地图形界面,它能使用户用鼠标最简单的进行操作,但是它也有不少缺点:比如启动和运行速度慢、稳定性不够、兼容性差、容易崩溃等。但是一旦X-Window系统出了问题,并不会使整个Linux系统的崩溃而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损坏,因为当X-Window由于自身或应用程序而失去响应或崩溃时,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退出X-Window进入Console进行故障处理,要做的只是按“Alt+Ctrl+Backspace”键,这意味着只要系统没有失去对键盘的响应,X-Window出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方便地退出。
自己看这办吧,,我前阵子也准备装的,想弄成XP。Linux 双系统的,结果用Norton PartitionMagic 8.0不能把以使用的空间给分离出来。。现在也没装那。只能在虚拟机里用用。。。。
㈥ LINUX硬盘安装
硬件兼容没问题。
不过你到底想干啥呢?实验室要求的机器可不是一般的机器。甭管作什么用。
建议来台 IBM 刀锋。不过这机器不能运行 Windows。Windows 没有 Power 架构的系统。
Linux 下面的虚拟机很好用的,其实 VMware 的服务器专版本身就是一个 Linux 系统。启动后就是虚拟机环境。
㈦ linux硬盘安装怎么按
如果对linux分区不太清楚的话,把10G的盘只分两个区:swap和/就可以了。
然后把boot写到sda1上,不然大硬盘不好引导。
如果你对linux硬盘分区比较清楚,那就不说了。
最好有这几个分区:(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定<但/和swap肯定要有>)
/
/boot
/usr
/var
/home
/tmp
swap
㈧ 硬盘安装linux
对于那些没有光驱或不想通过光盘安装Linux的人来说,都希望通过硬盘安装,也就是说,把iso文件下载到硬盘上后,不刻录成光盘而直接安装。跳过刻录光盘这一步,确实给人带来很大的方便,下面介绍一下硬盘安装的具体步骤。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对Redhat、RedFlag以及Magic Linux各版本测试均成功。分三种情况:
(a)如果原来有linux操作系统, 你的iso文件放在某个Linux分区下,现在你要重装:
第一步,把系统的iso文件(如Redhat9.0的shrike-i386-disc1.iso,shrike-i386- disc2.iso,shrike-i386-disc3.iso等三个文件)下载后放到/data分区的根目录下,其它分区也可以,但不能是/分区。
第二步, 用root用户执行如下命令mkdir /mnt/redhat,然后将第一张盘加载到这个目录下,以Redhat9.0为例,运行mount -o loop shrike-i386-disc1.iso /mnt/redhat, 你会发现在/mnt/redhat下有一个叫isolinux的文件, 下面有两个文件initrd.img和vmlinuz,把它们改名成abc-initrd.img和abc-vmlinuz后拷贝到/boot下。
第三步, 重新启动机器, 出现grub启动画面时迅速按下e键, 将光标移动到第二行, 按e键, 把和initrd.img名字相似的那个文件名改成abc-initrd.img,再按回车返回前一画面。 再将光标移动到第三行, 按e键, 将和vmlinuz相似的那个文件名改成abc-vmlinuz,再按回车返回前一画面。接下来按b键。现在就启动安装进程了。
第四步,当出现选择从什么安装时,选择从硬盘安装,并准确填入iso文件所在路径, 如/dev/hda6等, 这个具体由你把iso文件放在哪个分区下面决定,如果不知道,在第一步时用df命令能找到是哪个分区。 如我的机器有两个windows分区C和D, 还有Linux下的/, /home和/data分区,我把iso文件放在/data分区里, 用df命令发现对应于/data的是/dev/hda9,于是填入/dev/hda9就可以了。填好后点OK。
第五步, 接下来的安装就和从光盘安装完全一样了。要注意的是, 分区时, 如果原来有fat分区, 这是Windows的C和D盘,不能删除。另外,这里不会提示你插入第二和第三张盘, 安装进程能自动找到其它两个iso文件, 相当于第二和第三张盘。一直OK下去就装好了。要注意的是, 如果在安装过程中要重新分区的话, iso文件所在分区是没办法编辑和删除的,在装完后, 也还要对该分区进行重新加载才能访问该分区。
(b)如果原来有Windows系统,iso文件放在Windows的某个分区上,你要装双系统,即要增加一个Linux系统:
第一步,请将iso安装文件下载到你的windows系统下的D盘根目录下。D盘必须是fat32格式(如果不是,请先将上面的东西全部移动到C盘,然后将D盘格式化成fat32格式,再将原来的东西移回去)。并将第一张盘的iso文件(如Redhat9.0的shrike-i386-disc1.iso)用winrar解开后,找到一个叫images的文件夹,下面有一个叫bootdisk.img的文件。注意,解开后不要删除原来的iso文件。
第二步,下载一个虚拟软驱的软件包vfloppy.rar到你的D盘上,并用winrar解开。这个软件也可以从网上别的地方下载。我们的目的是要用一个虚拟软盘启动安装进程。就像平时说的用软盘做启动盘启动机器一样。进入vfloppy目录,运行vfloppy.exe,让你加载启动文件时,找到刚才的bootdisk.img文件(注意,这个文件只有1.44M),就是加载它,点OK, 就可以了。成功的话会出现“设置成功”的提示框。当然如果加载失败的话是没法从虚拟软驱引导的。
第三步, 重新启动机器后,你会发现有两个选项,选择第二个--"从虚拟软驱启动", 接下来就会启动redhat linux的安装进程。
第四步, 当选择从什么安装时, 选择从硬盘安装, 然后让你选择镜像文件的位置,如果你的iso都放在C盘上,选择/dev/hda1, 如果放在D盘上时, 填入/dev/hda5。后面的所在目录填入/,就是根目录的意思。再点OK。
第五步, 就是和从光盘一样的安装了。要注意的是, 分区时, 原来的fat分区不能删除, 这是Windows的C和D盘。另外,这里也不会提示你插入第二和第三张盘,安装进程能自动找到其它的iso文件, 相当于第二和第三张盘。一直OK下去就装好了。
对于分区的建议:一个/分区:8G;一个swap分区,你内存的两倍;一个/home分区,20G以上都可以;最后全部留给/data分区。/home和 /data大小由你自己定。
(c)还是假设原来有windows系统,iso文件放在Windows的某个分区下:
对于有些版本的Linux系统的iso文件,可能你解开第一张盘后看不到images文件夹,即找不到bootdisk.img这个文件,这时候怎么办呢?理解了上面的(b)情况后,进行如下几步就可以了。
第一步,将第一张盘解开,找到一个dosutils的文件夹,把这个文件夹拷贝到D盘的根目录下。
第二步, vfloppy软件自身带了一个bootdisk.img文件(和vfloppy.exe在同一个目录下),运行vfloppy.exe时,把这个文件加载上。这个文件将和从软盘启动一样,使机器启动到DOS下。
第三步, 重新启动机器, 你会发现有两个选项,选择第二个--"从虚拟软驱启动",回车,然后选择不带光驱启动,这时候,系统将启动到DOS下,即C:\>。
第四步, 进入D盘的dosutils目录,运行autoboot命令,即可启动安装进程。
如果既找不到images下的大小为1.44M的bootdisk.img文件,也找不到dosutils文件夹,例如,红帽子(Redhat)的Federo core版本就是如此,那么,可以把其它任意版本的第一个iso文件里的dosutils文件夹拷贝到D盘的根目录下(如果你能得到的话),然后把你要安装的这个版本的第一张盘里的isolinux文件下的intrid.img和vmlinuz这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是肯定能找到的!!)拷贝到刚才的那个dosutils文件下将原来的这两个同名文件替换掉。然后执行上面的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就可以启动安装进程了。如果你找不到其它版本的dosutils文件夹,那么可以从这里下载一个dosutils.rar包,解压缩,然后把你的第一张盘的isolinux文件下的intrid.img和vmlinuz这两个文件拷贝到刚才下载的那个文件夹下,替换掉原来的两个同名文件,就可以按照上述步骤安装了。
我们安装红旗5.0时在linux下是通过(a)方法装的,而在Windows下是通过(c)方法装上的,因为第一张盘里找不到bootdisk.img文件
linux系统安全性和网络的支持都由于windos系统,不过图形界面还是windos比较好,日常使用的话还是推荐windos,学习研究或者开发,用linux的比较多,而且linux是开源的,没有盗版正版之分。。。都是正版。。
㈨ 硬盘安装linux!!!!!
这是来自 IBM developerworks 的一个非常好的文章可以清楚地解释如何启动火线和USB设备 Linux操作系统的原理。
希望它在对任何有兴趣把Linux操作系统安装到外部设备的人有所帮助。
原始的网址http://www-128.ibm.com/developerwor...l-fireboot.html
从火线设备上启动Linux
可移动驱动器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难度等级:中等
Martyn Honeyford([email protected]) IBM英国实验室 软件工程师
宣可达([email protected])翻译 webzi@linuxsir
2004年7月15日
2005年7月26日开始翻译,7月28日完成。
翻译经验不多。如有不妥,欢迎EMAIL交流。
使用一个外部驱动器是一个极棒的方法,能给你的老硬件带来新生和让你在你不能(或者不想)改变内置硬盘的计算机上使用Linux系统。
假设你想使用Linux在一个双启动环境,但是你的计算机硬盘又没有任何空余的空间。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live"的linux发行版本象是Knoppix,他们这能直接从CD启动运行。 对于偶尔使用,这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是它有若干的劣势:
*你将会仍然需要些固定文件存储。如果你只是操作少量的文件,一张1.44MB的磁盘就可以胜任,或者一个USB闪存棒适合中等量的文件,但是这些都不够理想。
*当使用一个LiveCD 的时候,最困难、最糟糕、最不可能的是安装你自己的应用程序或者定制现存的程序。
*使用LiveCD在性能上的牺牲,在启动初所有的设备检测时尤为明显,同样发生使用中(所有的文件从 CD 载入通常是比从硬盘中载入慢的多)。
的确,还有其他可选方案。举例来说,你可以买额外的内置驱动器并且在此安装Linux操作系统。但是常常,你可能没有任何空闲的扩展阜。(这特别容易发生在笔记本上,通常他们只允许一个内置硬盘。)
或者,你可以使用一个较大的硬盘取代当前的硬盘, 获得额外空间用于安装 Linux操作系统。 然而,这的确是一个耗费大量时间的方案,需要你重新安装现有的操作系统在新的硬盘, 重新安装和配置你所有应用程序, 和恢复所有数据。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购买一个外置硬盘并安装 Linux操作系统。 这样使得你在想使用Linux系统时候不必涉及现有的硬件和软件而只是简单连接外部驱动器。
可选的可移动设备
可用于安装Linux操作系统设备涵盖磁盘驱动器、USB-闪存设备、通过USB/火线连接的硬盘等等。
在一个小容量的设备中安装linux是可行的,例如在一个1.44MB的磁盘或者一个32MB的USB棒中,他们通常(必须)为特定目的定制,采用裁减的发行版本,例如,拯救中断的安装过程。
外置的硬盘在为使用一个常规目的的linux系统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同时,带来一个合理的成本。
许多不同的厂商提供许多种不同容量的外置的驱动器。 (Maxtor, 西西部数据, 等等)。这些驱动器还会包含一个外置盒子,用于固定标准的 3-1/2 寸或 2-1/2 寸 IDE 硬盘。 然后这些驱动器经由 USB 或 IEEE1394(火线) 连接到计算机。
USB 受到在二个主要的版本中的影响,1.1 和 2.0. 1.1 版速度为12 Mbit/ s(每秒1Mbit) ,而 2.0 版支持最高达到 480 Mbit/s 的传输速度。 大多数2.0相容的驱动器也向后兼容1.1,通常建议尽量不要采用1.1接口除非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其低速不适应此环境。)
火线标准也定义若干不同的速度, 实际上,大部分人所指的FireWire ,是“FireWire400”标准 ,支持最大传输速度为 400 Mbit/s 。
USB2.0和火线在速度上不分伯仲: 虽然 USB 2.0 有比较高的传输速度, 但是实际中因为协议的不同两者速度十分的接近。 如果你的计算机拥有2种接口, 最好使用USB而非火线(理由我将后将解释), 但是如果只有火线接口,当然你就选择它了。为了实现最大的灵活性, 可以选择众多同时支持 USB 2.0 和火线的驱动器中的一种。(像我稍后将在这一个文章中使用的那个一样。)
对于那些没有必须的接口, PCI(对于桌面) 和 PCMCIA(对于笔记本型电脑) ,现在火线和USB 2.0扩展卡也并非贵不可及: 举例来说, 我稍后将在文章中提及PCMCIA火线扩展卡大约为10英镑.($20 美元以下)
为了达到本文的目的,我已经购买 5-1/4寸外置驱动器的硬盘盒。 这是一件非常灵活的硬盘盒,并没提供驱动器而且能固定任何的标准 IDE 设备,包括 3-1/2 寸驱动器和像CD-RW/DVD-RW等5-1/4 寸 IDE 设备 。硬盘盒兼有 USB 2.0 和火线接口。
为了把硬盘盒连接到我的IBM Thinkpad T30笔记本电脑,我也购买了一个 PCMCIA 火线转接卡。 ( 因为内置的USB 接口只支持USB 1.1)
硬盘盒和火线转接卡相对比较便宜。 (大约分别为50英镑和10英镑。)
测试期间, 我把一个手边闲置的13 GB 3-1/2 寸 IDE 硬盘放进硬盘盒——对于真实情况,我会买一个较大的容量驱动器, 现在另购一个硬盘相当低廉( 大约每个50英镑!)
Linux 支持
正如你所期待,linux对这些硬盘盒支持的确非常好。任何遵从SBP(串行总线协议)标准的大储存设备在linux中使用非常简单。
大体上, 使对这些装置的支持你能够将会需要在你的核心中支持某些选项( 或直接地编译或通过模块。)
对于USB和火线,SBP 装置通过SCSI模拟来实现-- 也就是说,Linux会把他们当作SCSI硬盘来处理 。 这是在 Linux 世界里面使用存储设备的一个常规方法。 ( 举例来说, IDE CD/DVD设备通常通过SCSI模拟来连接)。基于以上原因,下列的选项需要被内核支持:
* SCSI support
* SCSI emulation
* SCSI disk support
除此之外,不同连接方式需要一下的内核支持:
* 针对火线:
* IEEE1394 support
* OHCI1394 support
* RAW1394 support
* SBP-2 support
* 针对USB:
*(host-side) USB support
* OHCI support
* UHCI support
* USB mass-storage support
明显地,你还必须为其他的硬件 ( 如显卡等等)编译常规的支持, 而且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模块,取决你的具体硬件。
举例来说,我正在使用 PCMCIA(cardbus) 火线转接卡,因此,我还需要增加:
* PCMCIA support
* cardbus support
安装
现在我们有很完美外置驱动器,我们将开始安装在其安装Linux美妙之旅。
目前最简单的安装linux方法(当然仅个人意见) , 是连接你的所有硬件;(我的情况是,插入火线转接卡,连上转接线盒驱动器,然后打开驱动器的电源) 然后从你选择的发行版安装CD上启动你的计算机。
我采用的发行版是Gentoo(资源详见链接),因此,我用了最新的 “通用”x86 LiveCD。 (2004.1) 其他的发行版本必须的步骤大致和此相似。
一旦你使用安装CD启动,要借由一点运气让他要辨认出你的驱动器。 磁盘应该出现在/dev/sdX, X 是一个小写字母从“a”开始。 在我的系统上,外置硬盘被当做 /dev/sda, 但是如果你有其他的 SCSI硬盘,这数字将会改变;( 或模拟了SCSI硬盘) 那种情况下,它可能是 /dev/sdb 或一些其他的字母。 如果你的驱动器不能被自动检测到, 就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 举例来说,你可能必须打开启动选项使用火线或者PCMCIA接口, 或你可能必须手动装载一些内核模块 , 或其他一类选项。 (资源详见故障发现与维修指导链接)
一旦驱动器被辨认出来,安装过程种其运作起来就像一个内置的硬盘。然后就你可以对其分区并且用常规方法安装linux。
有一句话我着重要提醒,小心选择何处安装boot loader(通常是GRUB和LILO)--我建议不要装到主引导记录(MBR)中( 通常是默认值) 而是装到外置驱动器的根分区 ( 或/boot分区,如果你单独分了一个话)。
既然我们已经安装 Linux 在这个设备上,我们想要从上面启动它。 事情到此开始变的有点复杂了。
启动
在我前讨论在如何的新驱动器上面启动,我要讲解一些boot loader的小知识。
boot loader程序通常安装在计算机的第一个硬盘的MBR上。 当boot loader被调用 (BIOS自动地运行MBR里的代码),它通常显示一份可启动操作系统的菜单。以便选择一个给定的操作系统启动计算机。
两件细节在这个章节中应该注意:
* 操作系统选择菜单(通常)从磁盘中载入。
*为了启动有关的操作系统, boot loader 需要从磁盘中读取相关的内核。
在操作系统被装载之前 ,以上各步骤已经执行,这意味着所有的磁盘读取在BIOS调用时。 这是一个必须的前提,即,为了直接启动磁盘,你的 BIOS必须支持通过火线或USB被连接的磁盘。通常能在BIOS中看到关于从这些设备上启动选项。 火线BIOS支持现在的确非常的少见,但是 USB 支持正在变得相当的平常。 因此,如果你正在使用一部相对比较新的计算机上的USB接口,应该可以直接启动驱动器进Linux。
当经由 USB 连接,在安装外部的驱动器的 MBR 的幼虫之后,我能够直接地启动它。 当以被连接的磁盘片启动的时候,只是进入 BIOS 装备公用程序。 外部的磁盘片将会出现如一个一般的硬盘: 移动它,如此它在启动次序中的内在驱动器之前。
我也能够在一个内置的硬盘的MBR上安装一个boot loader而且使用其启动USB硬盘(在GRUB中被成为hd1)。 如果你正在使用火线, 有可能你的 BIOS 将会无法直接地启动硬盘,而且你需要更多一点步骤。
幸运的是,由于 Linux 的多样性,这有非常容易解决,如果你不能直接地启动,( 我就是这样的情况,使用一个PCMCIA转接卡!) 你能运行初始启动步骤,来自一个支持的设备 , 像是一台软驱,CD-ROM,USB棒,或在主硬盘上的小分区, 然后使用外部的驱动器继续其他步骤。
创建一个启动镜像
我们有2种方法启动:
*单阶启动
内核启动, 挂载根分区文件系统, 接着调用初始化教本继续初始化( 通常是/sbin/init)
*双阶启动 (initrd)的启动
内核启动,挂载一个初始ram disk (initrd),进一步运行定制的初始化, 然后挂载根分区文件系统继续初始化(同样, 通常调用/sbin/init)
每种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单阶启动
为了要使用一个单阶的启动,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内核包含挂载一个根分区文件系统所需的所有驱动程序。( 任何其他的驱动能作为模块编译并在根分区载入时候进行常规初始化。)
如果我们正在从像软盘这样的一个非常小的装置尝试启动, 最好的方式是创建的一个正合适内核,编译进所有挂载根外部分区系统所需驱动 -- 而且编译其他的作为模块。 举例来说,我的内核编译进了SCSI支持, PCMCIA 支持, IEE1394 , SBP ,和其他相似的支持, 但是其他的(包括显卡支持,网络设备支持,等等)当做模块编译并储存在根分区上(在外部的驱动器的),而不是存储在软盘上。
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我们给内核源代码打补丁-- 那是一种最糟糕的痛苦(当新的内核发布),而真正的问题是如果补丁没有在维护,这样就不能跟上内核的变化。
你可能以为如果计算机BIOS支持USB和火线直接启动,我们能避免发生以上的2个问题。 不幸地,事情不是这样:这一个方法使用BIOS在启动时调用磁盘,一旦内核开始初始化, BIOS就失去了作用,而且使用内核驱动来调用磁盘-- 所以你仍然会碰到同样的问题。
二阶启动
内核2.0.X版本 ,添加了一个有趣的功能到内核 -- 使用“initial RAM disk(初始内存磁盘)”(or initrd)来实现二阶启动。
简言之,内核一概既往的启动;挂载一个创建在内存里迷你的根分区文件系统取代挂载“真正”的根分区系统。 无论任何命令都在这个初始环境中执行在“真正”的根分区系统被挂载之前直到我们切换到真正的根分区文件系统并销毁初始内存磁盘(initial RAM disk)。
这点在各种环境中都非常有用,但是我们的目标仅仅是简单的利用我们的迷你环境去重新扫描SCSI总线,等待外部驱动器识别,然后用它切换到我们真正的根而后继续启动。
使用这种方法,我们需要创建2个文件,一个内核和一个初始镜像文件。
内核仅是一个内建启动镜像(initrd)支持常规内核。 initrd 镜像是一个包涵我们迷你根分区系统的环路(loopback)文件系统镜像。 (该镜像可以有选折地使用gzip压缩来减小它的大小)。
你能在资源章节里找到关于如何创建和定制你自己的初始镜像的更多信息。
在镜像文件里,有一个linuxrc的文件。当镜像给载入时,该文件自动运行,所以请确定其有运行权限!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linuxrc文件非常的简单:
列举 1. initrd linuxrc
#!/bin/sh
REAL_ROOT=/dev/sda1
# mount the /proc filesystem
mount -t proc none /proc
#for scsi-emulation (SCSI模拟)
# modprobe sd_mod
#for pcmcia (PCNCIA卡)
# modprobe pcmcia_core
#for FireWire (火线)
# modprobe ieee1394
# modprobe ohci1394
# modprobe raw1394
# modprobe sbp2
#for USB (USB)
# modprobe usbcore
# modprobe ohci-hcd
# modprobe uhci-hcd
# modprobe usb-storage
# loop rescanning the scsi bus + rerunning devfsd
retries=5
i=1
until [ -e $REAL_ROOT ]
do
if [ $i -gt $retries ]
then
echo "Unable to mount real root ($REAL_ROOT) - Giving up!"
/bin/ash
exit
fi
echo "Real root ($REAL_ROOT) not found, retrying ($i)"
sleep 1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0 0 0" > /proc/scsi/scsi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1 0 0" > /proc/scsi/scsi
echo "scsi add-single-device 2 0 0" > /proc/scsi/scsi
/bin/devfsd /dev -np
i=$((i+1))
done
#umount /proc as it will be remounted by the normal init process
(解除挂载/proc分区当它会给常规的INIT进程重新挂载)
umount /proc
#now we simply exit, and the normal boot process should continue
(现在我们可以退出了,常规的启动进程将会继续)
exit 0
我们正在做的是载入适当的模块去支持外部驱动器: 请按需注视相应行。 (我把所有需要的支持编译进内核,因此不需要模块)。 然后循环, 再扫描 SCSI 总线 (回应一个命令到/proc虚拟文件系统下一个特别文件并调用devfsd程序) 直到根分区设备出现(我的情况是/dev/sda1 )。在我的情况,被访问的火线模拟SCSI总线是1 0 0,但是并不影响尝试部分其他的总线 -- 如果你知道将会使用哪一个,你可以裁减这个教本。 同时, 如果你有其他的 SCSI 设备 (或模拟 SCSI设备), 驱动器可能有一个不同的字母。(例如,/dev/sdb1) 而且如果你没有使用外置驱动器上的第一个分区, 你将会需要使用一个不同的数字。( 例如,/dev/sda2)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全部是复制相关的文件进initrd镜像.( 你能够使用mount -o loop 命令挂载未压缩的镜像)尤其,我们需要确定我们有 linuxrc 文件、所有被用到的命令和其依赖的库。 这个(未挂载的)镜像可以有选折的压缩。
复制内核 (bzImage) 和 initrd 镜像 (initrd.gz)到磁盘。
最后的步是在磁盘上安装一个boot loader, 而且用下列的选项启动内核: kernel bzImage root=/dev/sda1 initrd=initrd.gz.
你现在应该可以使用磁盘来启动了:它会从软盘中载入内核,载入initrd镜像入内存,然后从那里继续常规启动。这点以后,磁盘就可以拿开了。
如果磁盘不合适 ( 例如,计算机没有软驱),任何设备在BIOS能用于启动都可以使用。 个人而言,我就使用一个小小的32MB的USB棒来达到这个目的。
参考资料: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211021
㈩ 如何硬盘安装linux
首先你应该不能直接在vista下就从硬盘安装Linux了,因为widows不认。
如果您是想把Linux安装到硬盘,你应该用U盘或光盘安装(安装时从BIOS设置,从U盘或光盘启动,像安装windows一样)。
注意:安装Linux是有一定风险的,你一不留神(尤其是第一次安装)就会把你以前的系统弄没了,或者把硬盘上的数据覆盖了。
因此个人建议:如果你只是想玩玩,用虚拟机,或者你有两台电脑,把其中一台数据备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