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数据库
❶ vscode的c++如何使用数据库
Visual Studio Code是一款编辑器,C++是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scode的c++”的含义,我不是很能理解。此外您的问题并未解释您使用的是什么样数据库。您的问题过于宽泛,我难以解答。鉴于此,我只能给您分享一下我使用Mysql的经验,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需要在Visual Studio Code中编写SQL语言,可以试试安装SQL Server这个插件,它提供了SQL相关的语法高亮等功能。
如果您需要在C++中连接MySQL数据库,这里给出几种方法:
使用MySQL Connector。您可以在MySQL Connector C++上获取连接相关的库。这个方法我没试过,似乎需要依赖Boost库的支持。您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使用MySQL C API。您可以查阅MySQL C API的官方文档获得更多信息。您可以在网络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例如Windows下C/C++连接mysql数据库的方法、linux下使用mysql数据库的C++ API 连接。
可以考虑换用对MySQL支持更方便的编程语言。
我之前在树莓派上使用第二种方法可以成功通过SQL语句操纵MySQL数据库。
❷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方面,计算机的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存储量非常小;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没有高级语言,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也即机器一次处理一批数据,直到运算完成为止,然后才能进行另外一批数据的处理,中间不能被打断,原因是此时的外存如磁带、卡片等只能顺序输入。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数据不保存。由于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保存上并不做特别要求,只是在计算某一个课题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退出,对数据不作保存,有时对系统软件也是这样。
(2)数据不具有独立。数据是作为输入程序的组成部分,即程序和数据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数据和程序同时提供给计算机运算使用。对数据进行管理,就像现在的操作系统可以以目录、文件的形式管理数据。程序员不仅要知道数据的逻辑结构,也要规定数据的物理结构,程序员对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及输入输出的格式有绝对的控制权,要修改数据必须修改程序。要对100组数据进行同样的运算,就要给计算机输入100个独立的程序,因为数据无法独立存在。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不同应用的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即使两个不同应用涉及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无法相互利用,互相参照。数据不但高度冗余,而且不能共享。
(4)由应用程序管理数据:数据没有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需要应用程序自己进行管理,应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设计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因此程序员负担很重。
综上所说,所以有人也称这一数据管理阶段为无管理阶段。
2. 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数据管理发展到文件系统阶段。此时的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外存储器有了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有了专门的管理数据软件,称为文件系统。从处理方式上讲,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联机实时处理是指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从存储设备中查询、修改或更新,因为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提供了这种可能。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1)数据长期保留。数据可以长期保留在外存上反复处理,即可以经常有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所以计算机大量用于数据处理。
(2)数据的独立性。由于有了操作系统,利用文件系统进行专门的数据管理,使得程序员可以集中精力在算法设计上,而不必过多地考虑细节。比如要保存数据时,只需给出保存指令,而不必所有的程序员都还要精心设计一套程序,控制计算机物理地实现保存数据。在读取数据时,只要给出文件名,而不必知道文件的具体的存放地址。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由系统进行转换,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数据的改变不一定要引起程序的改变。保存的文件中有100条记录,使用某一个查询程序。当文件中有1000条记录时,仍然使用保留的这一个查询程序。
(3)可以实时处理。由于有了直接存取设备,也有了索引文件、链接存取文件、直接存取文件等,所以既可以采用顺序批处理,也可以采用实时处理方式。数据的存取以记录为基本单位。
上述各点都比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这种方法仍有很多缺点,主要是:
(1)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当不同的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有部分相同时,仍需建立各自的独立数据文件,而不能共享相同的数据。因此,数据冗余大,空间浪费严重。并且相同的数据重复存放,各自管理,当相同部分的数据需要修改时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就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比如,学籍管理需要建立包括学生的姓名、班级、学号等数据的文件。这种逻辑结构和学生成绩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是不同的。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进行学生成绩排列和统计,程序需要建立自己的文件,除了特有的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平均成绩等数据外,还要有姓名、班级等与学籍管理系统的数据文件相同的数据。数据冗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当有学生转学走或转来时,两个文件都要修改。否则,就会出现有某个学生的成绩,却没有该学生的学籍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系统庞大,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微小的变动引起一连串的变动,利用计算机管理的规模越大,问题就越多。常常发生实际情况是这样,而从计算机中得到的信息却是另一回事的事件。
(2)数据和程序缺乏足够的独立性。文件中的数据是面向特定的应用的,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上面的学籍文件与成绩文件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计算机无法知道两个文件中的哪两条记录是针对同一个人的。要对系统进行功能的改变是很困难的。如在上面的例于中,要将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从两个应用合并成一个应用中,则需要修改原来的某一个数据文件的结构,增加新的字段,还需要修改程序,后果就是浪费时间和重复工作。此外,应用程序所用的高级语言的改变,也将影响到文件的数据结构。比如BASIC语言生成的文件,COBOL语言就无法如同是自己的语言生成的文件一样顺利地使用。总之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足够的独立性是文件系统的一个大问题。
文件管理系统在数据量相当庞大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美国在60年代进行阿波罗计划的研究。阿波罗飞船由约200万个零部件组成。分散在世界各地制造。为了掌握计划进度及协调工程进展,阿波罗计划的主要合约者罗克威尔(Rockwell)公司曾研制了一个计算机零件管理系统。系统共用了18盘磁带,虽然可以工作,但效率极低,维护困难。18盘磁带中60%是冗余数据。这个系统一度成为实现阿波罗计划的严重障碍。应用的需要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文件管理系统面对大量数据时的困境促使人们去研究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了!例如,最早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IMS就是上述的罗克威尔公司在实现阿波罗计划中与IBM公司合作开发的,从而保证了阿波罗飞船1969年顺利登月。
3.数据库系统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数据管理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这一时期用计算机管理的规模日益庞大,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要求共享的呼声越来越强。这种共享的含义是多种应用、多种语言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集合。此时的计算机有了大容量磁盘,计算能力也非常强。硬件价格下降,编制软件和维护软件的费用相对在增加。联机实时处理的要求更多,并开始提出和考虑并行处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管理技术进入数据库系统阶段。
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反映现实世界的各类数据之间必然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为反映这种复杂的数据结构,让数据资源能为多种应用需要服务,并为多个用户所共享,同时为让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这些数据资源,在计算机科学中,逐渐形成了数据库技术这一独立分支。计算机中的数据及数据的管理统一由数据库系统来完成。
数据库系统的目标是解决数据冗余问题,实现数据独立性,实现数据共享并解决由于数据共享而带来的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及并发控制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库的运行必须有一个软件系统来控制,这个系统软件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程序员进一步解脱出来,就像当初操作系统将程序员从直接控制物理读写中解脱出来一样。程序员此时不需要再考虑数据中的数据是不是因为改动而造成不一致,也不用担心由于应用功能的扩充,而导致程序重写,数据结构重新变动。在这一阶段,数据管理具有下面的优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结构化石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传统文件的最简单形式是等长同格式的记录集合。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储存空间.
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主要特征之一。这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至于这种结构化是如何实现的,则与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数据模型有关,后面会有较详细的描述。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库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是面向某一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这样就减小了数据的冗余,节约存储空间,缩短存取时间,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和不一致。对数据库的应用可以很灵活,面向不同的应用,存取相应的数据库的子集。当应用需求改变或增加时,只要重新选择数据子集或者加上一部分数据,便可以满足更多更新的要求,也就是保证了系统的易扩充性。
(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库提供数据的存储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使得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不变,从而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也就是说,程序面向逻辑数据结构,不去考虑物理的数据存放形式。数据库可以保证数据的物理改变不引起逻辑结构的改变。
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的总体逻辑结构与某类应用所涉及的局部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或转换功能。当总体的逻辑结构改变时,局部逻辑结构可以通过这种映像的转换保持不变,从而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举例来讲,在进行学生成绩管理时,姓名等数据来自于数据的学籍部分,成绩来自于数据的成绩部分,经过映像组成局部的学生成绩,由数据库维持这种映像。当总体的逻辑结构改变时,比如学籍和成绩数据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数据库为这种改变建立一种新的映像,就可以保证局部数据——学生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程序是面向这个局部数据的,所以程序就无需改变。
(4)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功能,包括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及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是多用户共享的数据资源。对数据库的使用经常是并发的。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和正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一定的功能来保证。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防治非法用户的非法使用数据库而提供的保护。比如,不是学校的成员不允许使用学生管理系统,学生允许读取成绩但不允许修改成绩等。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兼容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保证数据库的数据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常见的有对数据值的约束条件。比如在建立上面的例子中的数据库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保证输入的成绩值大于0,否则,系统发出警告。
数据的并发控制是多用户共享数据库必须解决的问题。要说明并发操作对数据的影响,必须首先明确,数据库是保存在外存中的数据资源,而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是先读入内存操作,修改数据时,是在内存在修改读入的数据复本,然后再将这个复本写回到储存的数据库中,实现物理的改变。
由于数据库的这些特点,它的出现使信息系统的研制从围绕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变到围绕共享的数据库来进行。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也提高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效率。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可靠性。当今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均是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阵地。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以软件为基础,管理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审批/发放过程、工程更改过程、一般工作流程等)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包括市场需求调研、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
PDM技术最早出现于八十年代初期,目的是为了解决大量工程图纸、技术文档以及CAD文件的计算机化的管理问题,后来逐渐扩展到产品开发中的三个主要领域:设计图纸和电子文档的管理、材料报表(BOM)的管理以及与工程文档的集成、工程变更请求/指令的跟踪与管理。现在所指的PDM技术源于美国的叫法,是对工程数据管理(EDM)、文档管理(DM)、产品信息管理(PIM )、技术数据管理(TDM)、技术信息管理(TIM)、图像管理(IM)及其它产品信息管理技术的一种概括与总称。
PDM技术在全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航空、航天以及非制造业等。目前,汽车工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实施PDM技术(如福特、通用等),航空/航天工业用PDM技术对企业进行重组(如波音、麦道等),非制造业(如交通、商业、电子出版等)应用PDM技术的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 PDM系统在文档管理、变更控制、配置管理与信息跟踪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把它作为支持企业重组(如技术重组、产品重组、信息重组等)、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的使能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O—O技术的发展,PDM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M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非常热门、且飞速发展的技术,据美国一家公司预测,今后五年内,每年将以30%的年增长率发展,带来的效益也相当可观。通过减少用户的信息查询时间、设计变更的通告时间以及设计人员之间方便的协作环境,可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
一、PDM系统的主要功能
PDM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宏观管理和控制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的机制和构架,其主要功能包括:
1.电子仓库
它是PDM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它保存了管理数据的数据(元数据)以及指向描述产品的相关信息的物理数据和文件的指针,它为用户存取数据提供一种安全的控制机制,并允许用户透明地访问全企业的产品信息,而不用考虑用户或数据的物理位置。
2.工作流或过程管理
用来定义和控制数据操作的基本过程,它主要管理当用户对数据进行操作时会发生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数据流向以及在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内跟踪所有事务和数据的活动。它是支持工程更改必不可少的工具。
3.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以电子仓库为底层支持,以材料报表为其组织核心,把定义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实现产品数据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并在一定目标或规则约束下向用户或应用系统提供产品结构的不同视图和描述。
4.查看和圈阅
为计算机化审批过程提供支持,用户利用该功能可以察看电子仓库中存储的数据内容(特别是图象或图形数据),如果需要,用户还可以利用图形覆盖技术对文件进行圈点和注释。
5.扫描与成像
把图纸或缩微胶片扫描转换成数字化图像,并把它置于PDM系统控制管理之下,为企业原有非数字化图纸与文档的计算机管理提供支持。
6.设计检索和零件库
对已有设计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地重新利用现有设计成果,为开发新产品服务。
7.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PDM系统中考虑的较少,许多PDM系统只能提供工作流活动的信息。一个功能很强的项目管理器能够为管理者提供每分钟项目和活动的状态信息。
8.电子协作
主要实现人与PDM系统中数据之间高速、实时地交互功能,包括设计审查时的在线操作、电子会议等。
9.工具与“集成件”
为了使不同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共享信息以及对应用系统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要求把外部应用系统“封装”和集成到PDM系统中,并提供应用系统与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
二、PDM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技术在PDM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基于网络平台和Java语言开发的结构灵活、用户界面友好的PDM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在PDM系统中通过Web实现全球化的信息查询、浏览、创建与更新已逐渐成为现实,并以此来支持全球化的虚拟企业的信息管理。
2.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及信息模型的标准化
由于PDM系统所要管理的数据类型及数据模型的复杂性,要求系统有良好的开放性,采用O一O方法建立系统管理模型与信息模型,并提供面向对象的建模工具与开发工具,支持用户的二次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功能不一样,其信息模型也不一样,即使是相同的功能,不同系统信息模型差别也很大,如何实现PDM系统信息模型的标准化,为不同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带来方便成为当务之急。
3.PDM与MRP的功能渗透
一方面,PDM与MRP分别服务于工程设计与生产制造。PDM系统源于CAD/CAM应用与工程设计的需要,所以它管理的重点为工程信息。而MRP系统源于制造业的经营与生产活动的管理,包括经营、生产、物料需求的计划与制造资源的需求计划的管理。两者的桥梁纽带为BOM表。目前,二者之间通过相互集成,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互相渗。PDM厂商首先将工程BOM与制造BOM统一PDM系统中进行管理,同时将经营计划、生产计划集成于PDM系统中,而MRP系统也在设法PDM系统的功能归人其中。
4.过程管理与配置管理功能的强化
为了适应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复杂过程变的需要,各厂商竞相开发出独立的工作流程管理块,且功能不断变强,以满足工程更改、并行化产设计所必需的过程管理的需要。以配置管理为核心,将数据管理、工作流程管理与变更控制集于一体,形成更为强大的PDM系统。
❸ 制造企业如何选择TDM系统
随着国内制造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始考虑使用TDM系统(TDM)辅助新产品研发的试验测试过程,助其产品试验测试环节大幅度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建设TDM系统的目标收益 建设TDM系统后收益如何?这是每个选用信息系统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TDM系统,企业和科研院所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TDM系统使产品研发单位试验技术真正到达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一方面整合了各种试验资源,实现试验的数字化和综合化,提升试验检测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实质性改变了试验业务管理的低水平现状,使得单位的试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能够匹配,以便更好的支持产品研制。 总的来说,建设TDM系统,将实现试验分析一体化、数据存取高速化、试验设备使用合理化、数据分析理论化,具体收益包括: 将分散独立的试验数据完整化、标准化,避免数据的无序性,为查询提供方便。 将分散独立的仪器、设备数字化,为试验节约大量成本。在改造目前各孤立试验仪器设备基础上,根据需要恰当地增加新设备,可以完成大规模试验任务。即整合大量孤立的试验通道,既可以分散测试,又可以集中配合使用,统筹规划,无缝集成,发挥出大系统整体测试的灵活作战能力。 完成TDM系统建设,可以对原来试验的数据进行有序的合理的综合使用,避免试验数据的丢失和误操作,减少试验次数,节约成本。 采用试验数据高速网络存取,基本能够实现试验结束,试验数据及试验流程信息当即有序存储在数据库内,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试验报告编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TDM系统可以对历年多批次、多型号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处理,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一些规律性的趋势,将对未来的型号试验起到重大作用。 TDM系统的应用,可提供多种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全面透彻地分析试验数据,固化设计工程经验、技术经验,同时为可靠性评测提供最有效的依据。 TDM系统为单位提供统一试验和检验业务平台,各部门间能够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实现高效率的协同工作与交流,将大幅度提高产品试验、检验水平。 TDM系统的选型要素 建设TDM系统不仅仅是技术项目,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覆盖企业管理,也涉及试验执行的全过程,总结多年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经验是:建设TDM系统,软件功能是重点,选择合作伙伴是关键,采用TDM商品化软件是趋势。 具体来说,用户选择TDM系统产品和厂商时一般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寻找真正的业务专家 这个难题的答案就是,汇集本企业的业务专家们来共同寻找最精通试验业务的专业TDM供应商。 企业的试验团队包括从事试验管理、试验操作、试验分析、数据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部门,他们是保证试验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TDM系统上线使用,这些部门都会成为系统的关键用户,从他们的角度,则很容易找到选型负责人所没有看到的供应商解决方案中的业务盲点,并识别TDM供应商专业水平上的高低。 可以组织企业内部业务专家与供应商咨询顾问的需求讨论会,或是TDM系统操作演示会等,充分呈现供应商的业务分析能力和行业专业度,以方便选择那些最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软件产品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具有相应行业的成功案例、能够提供适应企业当前业务和未来发展的解决方案、同时具备实现此方案能力的供应商。 同时,TDM选型不仅是选购一件商品,也是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软件公司虽然很多,但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TDM供应商的门槛并不低,市场上知名的全国品牌和行业品牌为数并不多。因此,企业应该选择商业信誉卓着、开发实力雄厚、实施经验丰富的TDM供应商。 2.注重软件的试验专业特性和关键性能 在长期的应用与研发中,总结以下四点TDM系统的关键要素,具体如下: 1)覆盖试验全过程:TDM系统应覆盖“试验准备”、“试验执行”、“试验分析处理”和“试验评估”全部阶段,而不是仅仅考虑如何把试验数据简单存储管理起来。由于整个试验过程涉及试验设备、试验流程、试验数据、试验人员等,因此TDM系统应为试验全周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试验业务顺畅运行。 仅仅建立一个试验数据存储系统,对一线业务人员(试验操作、试验分析人员)的日常工作没有提高和帮助,反而增加无意义的重复性录入工作。长此以往,用户抵触,系统将沦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2)综合能力:作为试验执行层面,在TDM系统中的数据采取软件,一定是开放的。采集软件要有能力同时对各个厂家设备发布指令,实现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扩大试验通道能力,便于增加试验规模。例如,某个用户有128通道的LMS试验采集卡,又有128通道的VXI振动采集卡,如果需要做256通道的模态,需要将两个厂家的采集设备同步采集(否则有相位差)。 因此就需要一个开放的“试验平台”把他们集成起来,可以节约大量设备经费。 3)围绕试验业务: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处理是试验的关键,TDM与试验流程管理要与采集与分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之达到“管理”围绕着“采集与分析”。即哪步需要查找调用数据,哪步需要上传数据,哪步需要储存数据,都非常方便使用。但是传统的试验软件几乎都将“试验业务”和“试验管理”分成两张皮。两张皮的恶果是:应该管理的数据没有管理起来;而在使用的时候又发现缺少管理能力,或者是使用时候数据调用的速度非常慢。 4)可靠的峰值能力:复杂产品试验如爆炸试验、发射试验、风洞试验等,试验代价高费用昂贵,作为关键业务平台,TDM系统在容量和峰值压力等性能指标上有很高要求。例如航空发动机试验数字化业务平台,其底层试验测试工程数据库需要海量的数据检索技术、采集数据高速入库技术、多通道网络同步发布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并不是一般的IT 系统能够满足的。 3.兼顾软件的通用特性和后续发展 首先是集成性,引入TDM系统,不能建立一个信息化孤岛。在选型过程中,应考虑数字化试验业务平台与企业已有信息化条件的关系,以及在整个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因此,TDM系统应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如: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仿真分析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紧密集成,实现设计分析与试验的协同。 其次是软件的适应性,包括有没有动态建模的能力,有没有业务门户定制能力,能否提供用户一定的自主定制能力。 综上所述,在企业进行TDM选型的过程中,既要考量当前的需求也要考量未来的发展。作为TDM选型的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将整合单位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并控制选型过程的节奏,在有效的时间内为企业寻找到最合适的TDM供应商。
❹ tdm-gcc-4.7.1-2.exe安 装好,打开后如下图,怎么使用它来编译C++程序
把C源文件(假设文件名是hello.c)放到E:GCC这个文件夹下,然后在你见到的这个黑窗口中输入命令gcchello.c,按回车,这时,在E:GCC这个文件夹下会出现一个a.exe,在这个黑窗口中输入a,按回车,程序就能运行了。
❺ 请问在TDBGrid中如何实现按自己的格式显示数据库表的内容
请问在TDBGrid中如何实现按自己的格式显示数据库表的内容?如:性别字段中存储的是1或2,而我想在TDBGrid中显示男女.(1表示男,2表示女).
❻ 优秀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北京高新技术企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神州普惠App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 App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针对试验业务,对试验过程及试验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对试验数据统一存放、集中管理,以保证数据的重用性及可操作性。能有效解决用户在试验数据管理中面临的数据存储零散,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显示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异构性、专业性、海量性数据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问题。 App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该产品实现了试验数据的统一归档管理、分析处理和显示, 确保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据多维度、多视图的访问、查询和重用。 App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应用领域:1)产品验证部门;
2)各科研院校、研究院、研究所的试验室建设;
3)基础研发部门;
4)国家重点实验室;
5)第三方检测机构;
6)靶场、基地试验场;
7)装备设计部门。
❼ 怎么在originpro 2021里面没出现名称什么的话怎么办
退出重新登录。
originpro 2021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它支持处理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统计信息,图形和报告等功能,各位可以将需要分析的数据导入至软件中,它目前支持ASCII、Excel、NI TDM、DIADem、NetCDF、SPC等类型的数据文件,软件内为各位用户准备了查询工具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并且支持将存储在数据库的文件直接导入至工作表中,这样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保证数据完整等。
在最新推出的originpro 2021中为各位带来了很多更加优秀的功能,比如全新的颜色管理器,用户可以使用这个功能来管理颜色列表和调色板,用户可以选择所需的颜色列表和调色板,则被选中的颜色列表和调色板,可在浮动工具栏和用户界面中的其他位置中调用,或者是通过选取颜色色和颜色插值,创建自己的颜色列表或调色板以及支持从外部文件导入颜色列表或调色板的配色方案。
❽ 地质空间数据库建设
一、内容概述
在地质制图技术手段的变革中,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与数字式地质图生产模式相关的技术进步,涉及从野外地质工作直至最终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建立国家数字式地质空间数据库,是推行这种新工作模式的总体目标和必然结果。为此,各国都下大力气狠抓数据库设计、建设和不同类型数据库的联网,大力推进地质制图的标准化,除了对符合现代要求的现有数据进行数字式信息提取之外,还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字式工作方式延伸到最基础的野外工作环节。GIS的产生、发展与机助制图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显示和处理。GIS包含了机助制图系统的所有组成和功能,并且GIS还有数据处理分析的功能。它用空间数据库和属性管理地质数据,包括了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并可对二者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查询。GlS技术是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的综合,在地质制图及多学科研究数据的处理、集成、模拟、显现乃至成果图件的编绘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数字式地质图生产模式的推行,可以使反映新认识、新成果的新数据得以及时输入数据库并与原有的数据资源融为一体,既能以常规纸图的形式输出,也能以数字产品的形式输出,必要时还能根据用户的要求以非标准的专用产品形式输出。GIS的出现及其在地学领域应用的深入,使地质图作为地学研究的基础图件,正在告别纸质时代,进入数字化时代(姜作勤等,2001;王永生,2011)。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在国际上,美国、英国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国家空间数据库的建设。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地质填图法案》,要求开发一个国家地质数据库(NGMDB),该数据库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等地质领域。从1997年起,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宇航局(NASA)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数据标准,并开始进行地质图的数字化工作。至今已完成了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区域的地质数据数字化工作,并建立了数据库。
在国际上,对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编制与更新工作非常重视。俄罗斯从1999 年正式开始第三版(第三代)1∶100 万国家地质图系列编制和出版工作,并且专门制定了《俄罗斯联邦1∶100 万国家地质图系列编制和出版规范》,英国、法国、南非、印度、蒙古、朝鲜等也编制出版了全国1∶100万地质图件或专业图件,美国和加拿大编制出版了部分地区1∶100万地质图件或专业图件,意大利在2003年新出版了第五版1∶100万意大利地质图。
巴西1∶100万地质图由46幅按国际标准分幅的地质图幅拼接而成。这些图幅组成了数字地质信息库,通过地质信息系统来操作管理。这些地质图数据是在野外工作、卫星图像解译、采样、同位素测年等工作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编辑、分析、综合以及说明获得的。资料截止于2003年年底,由巴西地质调查局完成。他们出版了41张包含46幅地质图幅的电子光盘。
在巴西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的基础上,南美地质编图委员进行了南美洲1∶100万地质及矿产资源图的编制工作。南美洲1∶100万地质及矿产资源图由92幅标准图幅组成,其中包括了巴西的46幅。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地质调查局在修正更新了1∶100万地质底图并结合了航天TDM雷达图像,共同完成了该项工作。
印度地质调查局在20世纪70~80年代编制了一套1∶100万地质图集,包括了28个图幅。近年来又陆续编制了AraValli地区1∶100万岩石层位图,Kolar Schist Belt 1∶100万综合地球物理及地质图,Madhya Pradest 1∶100万地质矿产图(2幅),Chhattisgarh1∶100万地质矿产图,喜马拉雅1∶100 万地质图(45 幅),印度及周边地区1∶100 万地震构造图(42幅)。
目前,“planet earth”在2007~2009年的International Year计划中提出了“透明地球”方案,并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目的在于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动态的、可以交互操作的覆盖世界范围的数字地质图。该计划拟采用双重结构来操作。第一层由UNESCO、IYPE、IUGS、CGMW、ISCGM、ICOGS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来负责。第二层由各参与国家、调查机构和组织来运作。
该计划已经确定了由3个部分组成,这3个部分的图层都可以通过像Google Earth那样的动态地图浏览器被广大用户应用。前两个部分是为更大比例尺图层服务的介绍性图层,由CGMW提供:第一层(“25 G”)建立在GCMW世界1∶2500万地质图基础上;第二层(“5 G”)建立在大陆和大洋1∶500万地质图基础上。这两个图层将根据简单的图例在地质内容上进行相互协调。第三层“1 M”由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开始进行,又被称为“One Geology”计划,这个图层是由各参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1∶100 万地质图组成的。不同地质数据间的重叠和不连续问题将由GeosciML(计算机图形接口数据模型及编码)软件来解决。同时,这些地质数据是动态的,可以随时进行更新。由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发起并于2007年3 月12 日~16 日在Brighton召开了会议讨论并正式启动该计划。
三、资料来源
姜作勤,张明华.2001.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及其进展.中国地质,28(2):36~42
王永生.2011.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政策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