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制度
❶ 现代数据库系统是怎么管理数据库模式的
数据库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调整、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重构、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设计只是提供了数据的类型、逻辑结构、联系、约束和存储结构等有关数据的描述。这些描述称为数据模式。要建立可运行的数据库,还需进行下列工作:
(1)选定数据库的各种参数,例如最大的数据存储空间、缓冲决的数量、并发度等。这些参数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由系统按默认值设置。
(2)定义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和命令,定义数据库名、数据模式、索引等。
(3)准备和装入数据,定义数据库仅仅建立了数据库的框架,要建成数据库还必须装入大量的数据,这是一项浩繁的工作。在数据的准备和录入过程中,必须在技术和制度上采取措施,保证装入数据的正确性。计算机系统中原已积累的数据,要充分利用,尽可能转换成数据库的数据。
❷ 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保证控制体系
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各工作单位和计划项目综合组均制定了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从资料的来源、整理录入、检查汇总层层严格控制。质量保证控制体系内容包括: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又由承担单位和计划单位综合项目组两套体系组成。承担单位按照本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了以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项目组和工作组为核心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以及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以计划单位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组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是由计划项目负责人、工作项目负责人和工作组构成。建立了三级质量检查监控体系:一是数据库工作人员的自检和互检;二是承担单位项目组组织的质量抽检;三是计划项目综合组组织的阶段性质量抽检和验收。在各级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并进行了认真修改,保证了录入资料的准确性。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一)属性数据的质量保证措施
属性数据就是要真实地反映原始资料,质量保证措施最主要的就是质量检查、核对,形成录入→检查→修改→补充→汇总五个步骤的工作流程。每一项内容录入完成以后,录入人员必须将录入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校对,自检率为100%,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之后,再开始下一项数据的录入。工作每告一段落,要进行互检,互检率也是100%;同时承担单位项目组进行质量抽检,抽检率为30%~50%;计划项目综合组的阶段性质量抽检和验收,抽检率为20%~30%。数据库工作人员平时工作有记录,每次检查有记载,发现的问题修改情况也有记录,做到出问题有据可查,责任有人承担,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和可靠。同时,还制定了安全防范措施,即防计算机病毒破坏、防数据库数据误删除、防蓄意破坏。
(二)图形数据的质量保证措施
1.地理底图质量保证措施
本次使用的数字地理底图是国家测绘局1∶25万地理要素图,利用Map GIS的裁剪功能以松嫩平原界线为范围边界裁剪而成,图层要素有外图廓、经纬网、境界线、水系、公路、铁路、等高线、高程点等,并依据2005年1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发的《1∶25万地理底图编辑要求》和水环所提供的图库进行了修编。原地理底图自带图库与水环所提供的图库有很大差别,都按图层及图元参数一一替换图案号及更改参数,保证了更换图库前后地理底图所示内容的一致性。
2.成果图件数字化质量保证措施
成果图件均由编图人员在喷绘的地理底图上绘制,然后采用300 dpi以上的分辨率进行扫描,提高了栅格文件的清晰度,减小了误差;制图人员利用Map GIS将图像配准到已矢量、修编好的地理底图上,所有经纬网交叉点都作为控制点采集对象,保证了图像配准的精度;矢量过程中窗口放大到40倍,鼠标跟踪输入;各类成果图件中松嫩平原边界在空间上严格重合,在面元建立拓扑时,不能作结点平差,分区线元与边界相交处分区线元用延长靠近母线、母线加点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拓扑关系形成面元,保证了公共边界线元空间拓扑的一致性;对不同成果图件有相同要素的,要将其单独提取图层,根据图件要求予以增加,保证了不同图件中相同内容的一致性。通过上述工作方法,使图件数字化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矢量化后,喷出彩图检查图元信息,图元信息检查是保证图形数据质量的关键,这项检查工作以自检为主,检查都在两遍以上。图形属性数据通过MAPGIS属性管理系统输入完成,其属性字段按照《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标准》要求填写。
3.提高数据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人是保证质量的主动因素,提高数据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承担单位,还是综合项目综合组都开展了提高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教育,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在思想上重视数据库质量,在行动上保证数据库质量。
❸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管理(Database Administration)是有关建立、存储、修改和存取数据库中信息的技术,是指为保证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有关人员须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这些技术管理工作的个人或集体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BA)。数据库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调整、数据库的重组、数据库的重构、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和对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设计只是提供了数据的类型、逻辑结构、联系、约束和存储结构等有关数据的描述。这些描述称为数据模式。要建立可运行的数据库,还需进行下列工作:
(1)选定数据库的各种参数,例如最大的数据存储空间、缓冲决的数量、并发度等。这些参数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由系统按默认值设置。
(2)定义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和命令,定义数据库名、数据模式、索引等。
(3)准备和装入数据,定义数据库仅仅建立了数据库的框架,要建成数据库还必须装入大量的数据,这是一项浩繁的工作。在数据的准备和录入过程中,必须在技术和制度上采取措施,保证装入数据的正确性。计算机系统中原已积累的数据,要充分利用,尽可能转换成数据库的数据。
❹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第三条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前款所称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第二章报送和整理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第七条商业银行不得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第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第九条征信服务中心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客观整理、保存,不得擅自更改原始数据。第十条征信服务中心认为有关商业银行报送的信息可疑时,应当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时向该商业银行发出复核通知。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复核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发现其所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不准确时,应当及时报告征信服务中心,征信服务中心收到纠错报告应当立即进行更正。第三章查询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第十三条除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之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贷后风险管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第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核实申请人身份。第四章异议处理第十六条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以下简称异议信息)时,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第十七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内部核查。
征信服务中心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并检查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第十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内部核查未发现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二)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三)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第二十条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商业银行重新报送的更正信息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该异议信息作特殊标注,以有别于其他异议信息。
❺ 求数据库管理的制度!!!!
. 就拿ORACLE数据库来说: (1). 每天对ORACLE数据库的运行状态,日志文件,备份情况,数据 库的空间使用情况,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并解决 问题。 (2). 每周对数据库对象的空间扩展情况,数据的增长情况进行监控,对数据库做健康检查,对数据库对象的状态做检查。 (3). 每月对表和索引等进行Analyze,检查表空间碎片,寻找数据库 性能调整的机会,进行数据库性能调整,提出下一步空间管理 计划。对ORACLE数据库状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每天的工作 (1).确认所有的INSTANCE状态正常 登陆到所有数据库或例程,检测ORACLE后台进程: $ps –ef|grep ora (2). 检查文件系统的使用(剩余空间)。如果文件系统的剩余空间小于20%,需删除不用的文件以释放空间。 $df –k (3). 检查日志文件和trace文件记录alert和trace文件中的错误。 连接到每个需管理的系统 ? 使用’telnet’ ? 对每个数据库,cd 到bmp目录,通常是$ORACLE_BASE/<SID>/bmp ? 使用 Unix ‘tail’命令来查看alert_<SID>.log文件 ? 如果发现任何新的ORA- 错误,记录并解决 (4). 检查数据库当日备份的有效性。 对RMAN备份方式: 检查第三方备份工具的备份日志以确定备份是否成功 对EXPORT备份方式: 检查exp日志文件以确定备份是否成功 对其他备份方式: 检查相应的日志文件 (5). 检查数据文件的状态记录状态不是“online”的数据文件,并做恢复。 Select fil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where status=’OFFLINE’ (6). 检查表空间的使用情况 SELECT tablespace_name, max_m, count_blocks free_blk_cnt, sum_free_m,to_char(100*sum_free_m/sum_m, '99.99') || '%' AS pct_free FROM ( SELECT tablespace_name,sum(bytes)/1024/1024 AS sum_m FROM dba_data_files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 ( SELECT tablespace_name AS fs_ts_name, max(bytes)/1024/1024 AS max_m, count(blocks) AS count_blocks, sum(bytes/1024/1024) AS sum_free_m FROM dba_free_space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 ) WHERE tablespace_name = fs_ts_name (7). 检查剩余表空间 SELECT tablespace_name, sum ( blocks ) as free_blk , trunc ( sum ( bytes ) /(1024*1024) ) as free_m, max ( bytes ) / (1024) as big_chunk_k, count (*) as num_chunks FROM dba_free_space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 (8). 监控数据库性能 运行bstat/estat生成系统报告 或者使用statspack收集统计数据 (9). 检查数据库性能,记录数据库的cpu使用、IO、buffer命中率等等 使用vmstat,iostat,glance,top等命令 (10). 日常出现问题的处理。 每周的工作 (1). 控数据库对象的空间扩展情况 根据本周每天的检查情况找到空间扩展很快的数据库对象,并采取相 应的措施 -- 删除历史数据 --- 扩表空间 alter tablespace <name> add datafile ‘<file>’ size <size> --- 调整数据对象的存储参数 next extent pct_increase (2). 监控数据量的增长情况 根据本周每天的检查情况找到记录数量增长很快的数据库对象,并采 取相应的措施 -- 删除历史数据 --- 扩表空间 alter tablespace <name> add datafile ‘<file>’ size <size> (3). 系统健康检查 检查以下内容: init<sid>.ora controlfile redo log file archiving sort area size tablespace(system,temporary,tablespace fragment) datafiles(autoextend,location) object(number of extent,next extent,index) rollback segment logging &tracing(alert.log,max_mp_file_size,sqlnet) (4). 检查无效的数据库对象 SELECT owner, object_name, object_type FROM dba_objects WHERE status=’INVALID’。 (5). 检查不起作用的约束 SELECT owner, constraint_name, table_name, constraint_type, status FROM dba_constraints WHERE status = 'DISABLED’ AND constraint_type = 'P' (6). 检查无效的trigger SELECT owner, trigger_name, table_name, status FROM dba_triggers WHERE status = 'DISABLED’ 每月的工作 (1). Analyze Tables/Indexes/Cluster analyze table <name> estimate statistics sample 50 percent; (2). 检查表空间碎片 根据本月每周的检查分析数据库碎片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3). 寻找数据库性能调整的机会 比较每天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报告,确定是否有必要对数据库性能进 行调整 (4). 数据库性能调整 如有必要,进行性能调整 (5). 提出下一步空间管理计划 根据每周的监控,提出空间管理的改进方法 Oracle DBA 日常管理 目的:这篇文档有很详细的资料记录着对一个甚至更多的ORACLE 数据库每天的,每月的, 每年的运行的状态的结果及检查的结果,在文档的附录中你将会看到所有检查,修改的SQL 和PL/SQL 代码。
求采纳
❻ 数据库的实训教学中应遵守哪些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
本制度提供各单位专门用于机房内部,作为机房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一、机房人员日常行为准则
1、 必须注意环境卫生。禁止在机房、办公室内吃食物、抽烟、随地吐痰;对于意外或工作过程中弄污机房地板和其它物品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清理干净,保持机房无尘洁净环境。
2、 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人员仪表、穿着要整齐、谈吐文雅、举止大方。
3、 机房用品要各归其位,不能随意乱放。
4、 机房应安排人员值日,负责机房的日常整理和行为督导。
5、 进出机房必须换鞋,雨具、鞋具等物品要按位摆放整齐。
6、 注意检查机房的防晒、防水、防潮,维持机房环境通爽,注意天气对机房的影响,下雨天时应及时主动检查和关闭窗户、检查去水通风等设施。
7、 机房内部不应大声喧哗、注意噪音/音响音量控制、保持安静的工作环境。
8、 坚持每天下班之前将桌面收拾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二、机房保安制度
1、 出入机房应注意锁好防盗门。对于有客人进出机房,机房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负责该客人的安全防范工作。最后离开机房的人员必须自觉检查和关闭所有机房门窗、锁定防盗装置。应主动拒绝陌生人进出机房。
2、 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区域前,应保证工作区域内保存的重要文件、资料、设备、数据处于安全保护状态。如检查并锁上自己工作柜枱、锁定工作电脑、并将桌面重要资料和数据妥善保存等等。
3、 工作人员、到访人员出入应登记。
4、 外来人员进入必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其行为安全。
5、 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禁止将机房相关的钥匙、保安密码等物品和信息外借或透露给其它人员,同时有责任对保安信息保密。对于遗失钥匙、泄露保安信息的情况要即时上报,并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保证机房安全。
6、 机房人员对机房保安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有责任及时提出改善建议。
7、 禁止带领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出机房。
8、 绝不允许与机房工作无关的人员直接或间接操纵机房任何设备。
9、 出现机房盗窃、破门、火警、水浸、110报警等严重事件时,机房工作人员有义务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协助处理相关的事件。
三、机房用电安全制度
1、 机房人员应学习常规的用电安全操作和知识,了解机房内部的供电、用电设施的操作规程。
2、 机房人员应经常实习、掌握机房用电应急处理步骤、措施和要领。
3、 机房应安排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定期检查供电、用电设备、设施。
4、 不得乱拉乱接电线,应选用安全、有保证的供电、用电器材。
5、 在真正接通设备电源之前必须先检查线路、接头是否安全连接以及设备是否已经就绪、人员是否已经具备安全保护。
6、 严禁随意对设备断电、更改设备供电线路,严禁随意串接、并接、搭接各种供电线路。
7、 如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必须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8、 机房人员对个人用电安全负责。外来人员需要用电的,必须得到机房管理人员允许,并使用安全和对机房设备影响最少的供电方式。
9、 机房工作人员需要离开当前用电工作环境,应检查并保证工作环境的用电安全。
10、 最后离开机房的工作人员,应检查所有用电设备,应关闭长时间带电运作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用电设备。
11、 禁止在无人看管下在机房中使用高温、炽热、产生火花的用电设备。
12、 在使用功率超过特定瓦数的用电设备前,必须得到上级主管批准,并在保证线路保险的基础上使用。
13、 在危险性高的位置应张贴相应的安全操作方法、警示以及指引,实际操作时应严格执行。
14、 在外部供电系统停电时,机房工作人员应全力配合完成停电应急工作。
15、 应注意节约用电。
四、机房消防安全制度
1、 机房工作人员应熟悉机房内部消防安全操作和规则,了解消防设备操作原理、掌握消防应急处理步骤、措施和要领。
2、 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消防系统工作状态、设备位置。需要变更消防系统工作状态和设备位置的,必须取得主管领导批准。工作人员更应保护消防设备不被破坏。
3、 应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消防常识培训、消防设备使用培训。
4、 如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应即时采取措施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员提出解决。
5、 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操作和安全警示及指引。
6、 最后离开的机房工作人员,应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关闭将会带来消防隐患的设备,采取措施保证无人状态下的消防安全。
五、机房用水制度
1、 禁止将供水管道和设施安装在机房内。
2、 应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安全操作、警示以及安全指引。
六、机房硬件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1、 机房人员必须熟知机房内设备的基本安全操作和规则。
2、 应定期检查、整理硬件物理连接线路,定期检查硬件运作状态(如设备指示灯、仪表),定期调阅硬件运作自检报告,从而及时了解硬件运作状态。
3、 禁止随意搬动设备、随意在设备上进行安装、拆卸硬件、或随意更改设备连线、禁止随意进行硬件复位。
4、 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配置操作,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应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5、 对会影响到全局的硬件设备的更改、调试等操作应预先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改。
6、 对重大设备配置的更改,必须首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和调整,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设备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准备好后备配件和应急措施。
7、 不允许任何人在服务器、交换设备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任何操作。未经上级允许,更不允许他人操作机房内部的设备,对于核心服务器和设备的调整配置,更需要小组人员的共同同意后才能进行。
8、 要注意和落实硬件设备的维护保养措施。
七、软件安全使用制度
1、 必须定期检查软件的运行状况、定期调阅软件运行日志记录,进行数据和软件日志备份。
2、 禁止在服务器上进行试验性质的软件调试,禁止在服务器随意安装软件。需要对服务器进行配置,必须在其它可进行试验的机器上调试通过并确认可行后,才能对服务器进行准确的配置。
3、 对会影响到全局的软件更改、调试等操作应先发布通知,并且应有充分的时间、方案、人员准备,才能进行软件配置的更改。
4、 对重大软件配置的更改,应先形成方案文件,经过讨论确认可行后,由具备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改,并应做好详细的更改和操作记录。对软件的更改、升级、配置等操作之前,应对更改、升级、配置所带来的负面后果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需要先备份原有软件系统和落实好应急措施。
5、 不允许任何人员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上进行与工作范围无关的软件调试和操作。未经上级允许,不允许带领、指示他人进入机房、对网络及软件环境进行更改和操作。
6、 应严格遵守张贴于相应位置的安全操作、警示以及安全指引。
八、机房资料、文档和数据安全制度
1、 资料、文档、数据等必须有效组织、整理和归档备案。
2、 禁止任何人员将机房内的资料、文档、数据、配置参数等信息擅自以任何形式提供给其它无关人员或向外随意传播。
3、 对于牵涉到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重要信息、密码、资料、文档等等必须妥善存放。外来工作人员的确需要翻阅文档、资料或者查询相关数据的,应由机房相关负责人代为查阅,并只能向其提供与其当前工作内容相关的数据或资料。
4、 重要资料、文档、数据应采取对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密、存储和备份。对于加密的数据应保证其可还原性,防止遗失重要数据。
九、机房财产登记和保护制度
1、 机房的日常物品、设备、消耗品等必须有清晰的数量、型号登记记录,对于公共使用的物品和重要设备,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借取和归还制度进行管理。
2、 机房工作人员应有义务安全和小心使用机房的任何设备、仪器等物品,在使用完毕后,应将物品归还并存放于原处,不应随意摆放。
3、 对于使用过程中损坏、消耗、遗失的物品应汇报登记,并对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
4、 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允许向他人外借或提供机房设备和物品。
十、团队精神和相互协作
1、 机房工作小组人员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
2、 任何将要发生的给其他人员工作和安排产生影响的事情,或需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互相协调的事情,应先提出和协调一致,禁止个人独断独行的作风。
3、 工作分工要明确,责任要到位、工作计划要清晰,工作总结要具体。
4、 小组人员有义务服从工作安排,并有义务对工作安排提出更加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5、 营造民主协作的工作环境,任何人员有权利和义务组织、联络其他小组成员、主管领导等展开讨论、开展会议、及时反映问题、做到相互沟通、协同工作。
❼ 数据安全制度有哪些
法律分析:(1)用户标识和鉴别:该方法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咱勺名字或身份。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通过鉴定后才提供系统的使用权。
(2)存取控制:通过用户权限定义和合法权检查确保只有合法权限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存取数据。例如C2级中的自主存取控制(I)AC),Bl级中的强制存取控制。
(3)视图机制:为不同的用户定义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4)审计:建立审计日志,把用户对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自动记录下来放人审计日志中,DBA可以利用审计跟踪的信息,重现导致数据库现有状况的一系列事件,找出非法存取数据的人、时间和内容等。
(5)数据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三条本法所称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对信息的记录。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
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❽ 学校教育扶贫数据库保密制度、措施
1、依据保密法,确定具体密级,关键岗位责任
2、依据知识产权法,确定商业与个人隐私范围
3、依据侵权法,指定对应保障技术措施与责任
❾ 数据库系统管理规范
管理规范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数据库类型,数据量,数据流,等等来制订!!
这个需要经验,没有固定的模板,但你可以在网上找一些有这方面经验的人的文章来做参考!!
----上面说了相当于没说!仅仅做个标记!:)
❿ 简述在数据库的实训教学中应遵守哪些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提高对实训基地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实训安全全过程、全员参加和全部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安全、消防安全、财物安全、网络安全等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之中。
2、建立“一把手”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各校根据实训基地实际情况,制订各专业、工种(项目)实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将安全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员,制订严格的检查、落实措施,定期对责任落实进行督查。实训基地要为学生(培训学员)创造安全实训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用品。
3、构建实训安全网络,大力加强安全实训思想教育、安全技术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和事故后教育,学生(培训学员)经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指导教师必须取得相关的“上岗操作资格”,才能上岗指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
4、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对安全隐患经常性排查和及时整改,作出相应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上报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
5、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和使用,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6、对实训基地的安全检查,要求下班时必须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关好门窗和水龙头,清理桌面、地面,清除隐患。
7、对库存的易燃、易爆、剧毒、麻醉等危险品,要求专人管理,严格入出库制度,定期检查,帐、物、卡相符。
8、各种安全防范设备要配备齐全,存放固定位置,保持完好状态,随时可取用,不许任何人借用或挪用。
9、要不定期检查各实训基地安全制度执行情况,同时配合学校保卫部门,每学期对实训基地的安全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10、如发生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不许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重大事故要立即抢救,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
11、对由于工作不负责任,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重大事故者要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