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linux锁同步

linux锁同步

发布时间: 2022-07-31 14:05:48

linux内核的同步机制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内核锁

从最初的原子操作,到后来的信号量,从大内核锁到今天的自旋锁。这些同步机制的发展伴随Linux从单处理器到对称多处理器的过渡;
伴随着从非抢占内核到抢占内核的过度。Linux的锁机制越来越有效,也越来越复杂。
Linux的内核锁主要是自旋锁和信号量。
自旋锁最多只能被一个可执行线程持有,如果一个执行线程试图请求一个已被争用(已经被持有)的自旋锁,那么这个线程就会一直进行忙循环——旋转——等待锁重新可用。要是锁未被争用,请求它的执行线程便能立刻得到它并且继续进行。自旋锁可以在任何时刻防止多于一个的执行线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Linux中的信号量是一种睡眠锁。如果有一个任务试图获得一个已被持有的信号量时,信号量会将其推入等待队列,然后让其睡眠。这时处理器获得自由去执行其它代码。当持有信号量的进程将信号量释放后,在等待队列中的一个任务将被唤醒,从而便可以获得这个信号量。

Ⅱ Linux内核的同步机制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内核锁

Linux的同步机制从2.0到2.6以来不断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原子操作,到后来的信号量,从大内核锁到今天的自旋锁。这些同步机制的发展伴随Linux从单处理器到对称多处理器的过渡;
伴随着从非抢占内核到抢占内核的过度。Linux的锁机制越来越有效,也越来越复杂。
Linux的内核锁主要是自旋锁和信号量。
自旋锁最多只能被一个可执行线程持有,如果一个执行线程试图请求一个已被争用(已经被持有)的自旋锁,那么这个线程就会一直进行忙循环——旋转——等待锁重新可用。要是锁未被争用,请求它的执行线程便能立刻得到它并且继续进行。自旋锁可以在任何时刻防止多于一个的执行线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Linux中的信号量是一种睡眠锁。如果有一个任务试图获得一个已被持有的信号量时,信号量会将其推入等待队列,然后让其睡眠。这时处理器获得自由去执行其它代码。当持有信号量的进程将信号量释放后,在等待队列中的一个任务将被唤醒,从而便可以获得这个信号量。
信号量的睡眠特性,使得信号量适用于锁会被长时间持有的情况;只能在进程上下文中使用,因为中断上下文中是不能被调度的;另外当代码持有信号量时,不可以再持有自旋锁。

Ⅲ Linux下线程同步的几种方法

Linux 线程同步的三种方法
线程的最大特点是资源的共享性,但资源共享中的同步问题是多线程编程的难点。linux下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处理线程同步,最常用的是互斥锁、条件变量和信号量。
一、互斥锁(mutex)
通过锁机制实现线程间的同步。
初始化锁。在Linux下,线程的互斥量数据类型是pthread_mutex_t。在使用前,要对它进行初始化。
静态分配: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动态分配:int pthread_mutex_init(pthread_mutex_t *mutex, const pthread_mutex_attr_t *mutexattr);
加锁。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要对互斥量进行加锁,如果互斥量已经上了锁,调用线程会阻塞,直到互斥量被解锁。
int pthread_mutex_lock(pthread_mutex *mutex);
int pthread_mutex_try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解锁。在完成了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后,要对互斥量进行解锁。
int pthread_mutex_unlock(pthread_mutex_t *mutex);
销毁锁。锁在是使用完成后,需要进行销毁以释放资源。
int pthread_mutex_destroy(pthread_mutex *mutex);
[csharp] view plain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dlib>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int tmp;
void* thread(void *arg)
{
cout << "thread id is " << pthread_self() << endl;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tmp = 12;
cout << "Now a is " << tmp << endl;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id;
cout << "main thread id is " << pthread_self() << endl;
tmp = 3;
cout << "In main func tmp = " << tmp << endl;
if (!pthread_create(&id, NULL, thread, NULL))
{
cout << "Create thread success!" << endl;
}
else
{
cout << "Create thread failed!" << endl;
}
pthread_join(id, NULL);
pthread_mutex_destroy(&mutex);
return 0;
}
//编译:g++ -o thread testthread.cpp -lpthread
二、条件变量(cond)
互斥锁不同,条件变量是用来等待而不是用来上锁的。条件变量用来自动阻塞一个线程,直到某特殊情况发生为止。通常条件变量和互斥锁同时使用。条件变量分为两部分: 条件和变量。条件本身是由互斥量保护的。线程在改变条件状态前先要锁住互斥量。条件变量使我们可以睡眠等待某种条件出现。条件变量是利用线程间共享的全局变量进行同步的一种机制,主要包括两个动作:一个线程等待"条件变量的条件成立"而挂起;另一个线程使"条件成立"(给出条件成立信号)。条件的检测是在互斥锁的保护下进行的。如果一个条件为假,一个线程自动阻塞,并释放等待状态改变的互斥锁。如果另一个线程改变了条件,它发信号给关联的条件变量,唤醒一个或多个等待它的线程,重新获得互斥锁,重新评价条件。如果两进程共享可读写的内存,条件变量可以被用来实现这两进程间的线程同步。
初始化条件变量。
静态态初始化,pthread_cond_t cond = PTHREAD_COND_INITIALIER;
动态初始化,int pthread_cond_init(pthread_cond_t *cond, pthread_condattr_t *cond_attr);
等待条件成立。释放锁,同时阻塞等待条件变量为真才行。timewait()设置等待时间,仍未signal,返回ETIMEOUT(加锁保证只有一个线程wait)
int pthread_cond_wait(pthread_cond_t *cond, pthread_mutex_t *mutex);
int pthread_cond_timewait(pthread_cond_t *cond,pthread_mutex *mutex,const timespec *abstime);
激活条件变量。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broadcast(激活所有等待线程)
int pthread_cond_signal(pthread_cond_t *cond);
int pthread_cond_broadcast(pthread_cond_t *cond); //解除所有线程的阻塞
清除条件变量。无线程等待,否则返回EBUSY
int pthread_cond_destroy(pthread_cond_t *cond);
[cpp] view plain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cond_t cond;
void hander(void *arg)
{
free(arg);
(void)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void *thread1(void *arg)
{
pthread_cleanup_push(hander, &mutex);
while(1)
{
printf("thread1 is running\n");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pthread_cond_wait(&cond, &mutex);
printf("thread1 applied the condition\n");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sleep(4);
}
pthread_cleanup_pop(0);
}
void *thread2(void *arg)
{
while(1)
{
printf("thread2 is running\n");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pthread_cond_wait(&cond, &mutex);
printf("thread2 applied the condition\n");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sleep(1);
}
}
int main()
{
pthread_t thid1,thid2;
printf("condition variable study!\n");
pthread_mutex_init(&mutex, NULL);
pthread_cond_init(&cond, NULL);
pthread_create(&thid1, NULL, thread1, NULL);
pthread_create(&thid2, NULL, thread2, NULL);
sleep(1);
do
{
pthread_cond_signal(&cond);
}while(1);
sleep(20);
pthread_exit(0);
return 0;
}
[cpp] view plain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static pthread_mutex_t mt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static pthread_cond_t cond = PTHREAD_COND_INITIALIZER;
struct node
{
int n_number;
struct node *n_next;
}*head = NULL;

static void cleanup_handler(void *arg)
{
printf("Cleanup handler of second thread./n");
free(arg);
(void)pthread_mutex_unlock(&mtx);
}
static void *thread_func(void *arg)
{
struct node *p = NULL;
pthread_cleanup_push(cleanup_handler, p);
while (1)
{
//这个mutex主要是用来保证pthread_cond_wait的并发性
pthread_mutex_lock(&mtx);
while (head == NULL)
{
//这个while要特别说明一下,单个pthread_cond_wait功能很完善,为何
//这里要有一个while (head == NULL)呢?因为pthread_cond_wait里的线
//程可能会被意外唤醒,如果这个时候head != NULL,则不是我们想要的情况。
//这个时候,应该让线程继续进入pthread_cond_wait
// pthread_cond_wait会先解除之前的pthread_mutex_lock锁定的mtx,
//然后阻塞在等待对列里休眠,直到再次被唤醒(大多数情况下是等待的条件成立
//而被唤醒,唤醒后,该进程会先锁定先pthread_mutex_lock(&mtx);,再读取资源
//用这个流程是比较清楚的
pthread_cond_wait(&cond, &mtx);
p = head;
head = head->n_next;
printf("Got %d from front of queue/n", p->n_number);
free(p);
}
pthread_mutex_unlock(&mtx); //临界区数据操作完毕,释放互斥锁
}
pthread_cleanup_pop(0);
return 0;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id;
int i;
struct node *p;
//子线程会一直等待资源,类似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是这里的消费者可以是多个消费者,而
//不仅仅支持普通的单个消费者,这个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很强大
pthread_create(&tid, NULL, thread_func, NULL);
sleep(1);
for (i = 0; i < 10; i++)
{
p = (struct 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
p->n_number = i;
pthread_mutex_lock(&mtx); //需要操作head这个临界资源,先加锁,
p->n_next = head;
head = p;
pthread_cond_signal(&cond);
pthread_mutex_unlock(&mtx); //解锁
sleep(1);
}
printf("thread 1 wanna end the line.So cancel thread 2./n");
//关于pthread_cancel,有一点额外的说明,它是从外部终止子线程,子线程会在最近的取消点,退出
//线程,而在我们的代码里,最近的取消点肯定就是pthread_cond_wait()了。
pthread_cancel(tid);
pthread_join(tid, NULL);
printf("All done -- exiting/n");
return 0;
}
三、信号量(sem)
如同进程一样,线程也可以通过信号量来实现通信,虽然是轻量级的。信号量函数的名字都以"sem_"打头。线程使用的基本信号量函数有四个。
信号量初始化。
int sem_init (sem_t *sem , int pshared, unsigned int value);
这是对由sem指定的信号量进行初始化,设置好它的共享选项(linux 只支持为0,即表示它是当前进程的局部信号量),然后给它一个初始值VALUE。
等待信号量。给信号量减1,然后等待直到信号量的值大于0。
int sem_wait(sem_t *sem);
释放信号量。信号量值加1。并通知其他等待线程。
int sem_post(sem_t *sem);
销毁信号量。我们用完信号量后都它进行清理。归还占有的一切资源。
int sem_destroy(sem_t *sem);
[cpp] view plain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emaphore.h>
#include <errno.h>
#define return_if_fail(p) if((p) == 0){printf ("[%s]:func error!/n", __func__);return;}
typedef struct _PrivInfo
{
sem_t s1;
sem_t s2;
time_t end_time;
}PrivInfo;

static void info_init (PrivInfo* thiz);
static void info_destroy (PrivInfo* thiz);
static void* pthread_func_1 (PrivInfo* thiz);
static void* pthread_func_2 (PrivInfo* thiz);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pthread_t pt_1 = 0;
pthread_t pt_2 = 0;
int ret = 0;
PrivInfo* thiz = NULL;
thiz = (PrivInfo* )malloc (sizeof (PrivInfo));
if (thiz == NULL)
{
printf ("[%s]: Failed to malloc priv./n");
return -1;
}
info_init (thiz);
ret = pthread_create (&pt_1, NULL, (void*)pthread_func_1, thiz);
if (ret != 0)
{
perror ("pthread_1_create:");
}
ret = pthread_create (&pt_2, NULL, (void*)pthread_func_2, thiz);
if (ret != 0)
{
perror ("pthread_2_create:");
}
pthread_join (pt_1, NULL);
pthread_join (pt_2, NULL);
info_destroy (thiz);
return 0;
}
static void info_init (PrivInfo* thiz)
{
return_if_fail (thiz != NULL);
thiz->end_time = time(NULL) + 10;
sem_init (&thiz->s1, 0, 1);
sem_init (&thiz->s2, 0, 0);
return;
}
static void info_destroy (PrivInfo* thiz)
{
return_if_fail (thiz != NULL);
sem_destroy (&thiz->s1);
sem_destroy (&thiz->s2);
free (thiz);
thiz = NULL;
return;
}
static void* pthread_func_1 (PrivInfo* thiz)
{
return_if_fail(thiz != NULL);
while (time(NULL) < thiz->end_time)
{
sem_wait (&thiz->s2);
printf ("pthread1: pthread1 get the lock./n");
sem_post (&thiz->s1);
printf ("pthread1: pthread1 unlock/n");
sleep (1);
}
return;
}
static void* pthread_func_2 (PrivInfo* thiz)
{
return_if_fail (thiz != NULL);
while (time (NULL) < thiz->end_time)
{
sem_wait (&thiz->s1);
printf ("pthread2: pthread2 get the unlock./n");
sem_post (&thiz->s2);
printf ("pthread2: pthread2 unlock./n");
sleep (1);
}
return;
}

Ⅳ linux驱动mmap空间怎么加同步锁

存储管理单元 MMU(Memory Manage Unit, 存储管理单元)和物理内存之间进行地址转换 在CPU和物理内存之间进行地址转换,将地址从逻辑空间映映射到物理地址空间。 选 B

Ⅳ linux 多线程环境下的几种锁机制

NO1
互斥量(Mutex)
互斥量是实现最简单的锁类型,因此有一些教科书一般以互斥量为例对锁原语进行描述。互斥量的释放并不仅仅依赖于释放操作,还可以引入一个定时器属性。如果在释放操作执行前发生定时器超时,则互斥量也会释放代码块或共享存储区供其他线程访问。当有异常发生时,可使用try-finally语句来确保互斥量被释放。定时器状态或try-finally语句的使用可以避免产生死锁。

递归锁(Recursive
Lock)
递归锁是指可以被当前持有该锁的线程重复获取,而不会导致该线程产生死锁的锁类型。对递归锁而言,只有在当前持有线程的获取锁操作都有一个释放操作与之对应时,其他线程才可以获取该锁。因此,在使用递归锁时,必须要用足够的释放锁操作来平衡获取锁操作,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在单入口单出口代码块的两头一一对应地使用获取、释放操作,做法和在普通锁中一样。递归锁在递归函数中最有用。但是,总的来说,递归锁比非递归锁速度要慢。需要注意的是:调用线程获得几次递归锁必须释放几次递归锁。

以下为一个递归锁的示例:

[cpp] view plain
Recursive_Lock L

void recursiveFunction (int count) {

L->acquire()

if (count > 0) {

count = count - 1;

recursiveFunction(count);

}

L->release();

}

读写锁(Read-Write
lock) 读写锁又称为共享独占锁(shared-exclusive
lock)、多读单写锁(multiple-read/single-write lock)或者非互斥信号量(non-mutual
exclusion
semaphore)。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进行读访问,但是在某一时刻却最多只能由一个线程执行写操作。对于多个线程需要同时读共享数据却并不一定进行写操作的应用来说,读写锁是一种高效的同步机制。对于较长的共享数据,只为其设置一个读写锁会导致较长的访问时间,最好将其划分为多个小段并设置多个读写锁以进行同步。

这个读写锁我们在学习数据库的时候应该很熟悉的哟!

旋转锁(Spin
Lock)
旋转锁是一种非阻塞锁,由某个线程独占。采用旋转锁时,等待线程并不静态地阻塞在同步点,而是必须“旋转”,不断尝试直到最终获得该锁。旋转锁多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中。这是因为,如果在单核处理器中采用旋转锁,当一个线程正在“旋转”时,将没有执行资源可供另一释放锁的线程使用。旋转锁适合于任何锁持有时间少于将一个线程阻塞和唤醒所需时间的场合。线程控制的变更,包括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和线程数据结构的更新,可能比旋转锁需要更多的指令周期。旋转锁的持有时间应该限制在线程上下文切换时间的50%到100%之间(Kleiman,1996年)。在线程调用其他子系统时,线程不应持有旋转锁。对旋转锁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线程饿死,因此需谨慎使用这种锁机制。旋转锁导致的饿死问题可使用排队技术来解决,即每个等待线程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或者队列结构在一个独立的局部标识上进行旋转。

学习了这些,果然受益匪浅,在今后的coding中,我得挨个试试咯。

Ⅵ 如何实现linux下多线程之间的互斥与同步

Linux设备驱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并发访问会导致竞态,linux提供了多种解决竞态问题的方式,这些方式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

Linux内核是多进程、多线程的操作系统,它提供了相当完整的内核同步方法。内核同步方法列表如下:
中断屏蔽
原子操作
自旋锁
读写自旋锁
顺序锁
信号量
读写信号量
BKL(大内核锁)
Seq锁
一、并发与竞态:
定义:
并发(concurrency)指的是多个执行单元同时、并行被执行,而并发的执行单元对共享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上的全局变量、静态变量等)的访问则很容易导致竞态(race conditions)。
在linux中,主要的竞态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况:
1、对称多处理器(SMP)多个CPU
特点是多个CPU使用共同的系统总线,因此可访问共同的外设和存储器。
2、单CPU内进程与抢占它的进程
3、中断(硬中断、软中断、Tasklet、底半部)与进程之间
只要并发的多个执行单元存在对共享资源的访问,竞态就有可能发生。
如果中断处理程序访问进程正在访问的资源,则竞态也会会发生。
多个中断之间本身也可能引起并发而导致竞态(中断被更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

解决竞态问题的途径是保证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所谓互斥访问就是指一个执行单元在访问共享资源的时候,其他的执行单元都被禁止访问。

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区域被称为临界区,临界区需要以某种互斥机制加以保护,中断屏蔽,原子操作,自旋锁,和信号量都是linux设备驱动中可采用的互斥途径。

临界区和竞争条件:
所谓临界区(critical regions)就是访问和操作共享数据的代码段,为了避免在临界区中并发访问,编程者必须保证这些代码原子地执行——也就是说,代码在执行结束前不可被打断,就如同整个临界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指令一样,如果两个执行线程有可能处于同一个临界区中,那么就是程序包含一个bug,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我们就称之为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s),避免并发和防止竞争条件被称为同步。

死锁:
死锁的产生需要一定条件:要有一个或多个执行线程和一个或多个资源,每个线程都在等待其中的一个资源,但所有的资源都已经被占用了,所有线程都在相互等待,但它们永远不会释放已经占有的资源,于是任何线程都无法继续,这便意味着死锁的发生。

二、中断屏蔽
在单CPU范围内避免竞态的一种简单方法是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屏蔽系统的中断。
由于linux内核的进程调度等操作都依赖中断来实现,内核抢占进程之间的并发也就得以避免了。
中断屏蔽的使用方法:
local_irq_disable()//屏蔽中断
//临界区
local_irq_enable()//开中断
特点:
由于linux系统的异步IO,进程调度等很多重要操作都依赖于中断,在屏蔽中断期间所有的中断都无法得到处理,因此长时间的屏蔽是很危险的,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这就要求在屏蔽中断之后,当前的内核执行路径应当尽快地执行完临界区的代码。
中断屏蔽只能禁止本CPU内的中断,因此,并不能解决多CPU引发的竞态,所以单独使用中断屏蔽并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避免竞态的方法,它一般和自旋锁配合使用。

三、原子操作
定义:原子操作指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不会被别的代码路径所中断的操作。
(原子原本指的是不可分割的微粒,所以原子操作也就是不能够被分割的指令)
(它保证指令以“原子”的方式执行而不能被打断)
原子操作是不可分割的,在执行完毕不会被任何其它任务或事件中断。在单处理器系统(UniProcessor)中,能够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都可以认为是" 原子操作",因为中断只能发生于指令之间。这也是某些CPU指令系统中引入了test_and_set、test_and_clear等指令用于临界资源互斥的原因。但是,在对称多处理器(Symmetric Multi-Processor)结构中就不同了,由于系统中有多个处理器在独立地运行,即使能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也有可能受到干扰。我们以decl (递减指令)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读-改-写"过程,涉及两次内存访问。
通俗理解:
原子操作,顾名思义,就是说像原子一样不可再细分。一个操作是原子操作,意思就是说这个操作是以原子的方式被执行,要一口气执行完,执行过程不能够被OS的其他行为打断,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其执行过程中,OS的其它行为是插不进来的。
分类:linux内核提供了一系列函数来实现内核中的原子操作,分为整型原子操作和位原子操作,共同点是:在任何情况下操作都是原子的,内核代码可以安全的调用它们而不被打断。

原子整数操作:
针对整数的原子操作只能对atomic_t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在这里之所以引入了一个特殊的数据类型,而没有直接使用C语言的int型,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第一、让原子函数只接受atomic_t类型的操作数,可以确保原子操作只与这种特殊类型数据一起使用,同时,这也确保了该类型的数据不会被传递给其它任何非原子函数;
第二、使用atomic_t类型确保编译器不对相应的值进行访问优化——这点使得原子操作最终接收到正确的内存地址,而不是一个别名,最后就是在不同体系结构上实现原子操作的时候,使用atomic_t可以屏蔽其间的差异。
原子整数操作最常见的用途就是实现计数器。
另一点需要说明原子操作只能保证操作是原子的,要么完成,要么不完成,不会有操作一半的可能,但原子操作并不能保证操作的顺序性,即它不能保证两个操作是按某个顺序完成的。如果要保证原子操作的顺序性,请使用内存屏障指令。
atomic_t和ATOMIC_INIT(i)定义
typedef struct { volatile int counter; } atomic_t;
#define ATOMIC_INIT(i) { (i) }

在你编写代码的时候,能使用原子操作的时候,就尽量不要使用复杂的加锁机制,对多数体系结构来讲,原子操作与更复杂的同步方法相比较,给系统带来的开销小,对高速缓存行的影响也小,但是,对于那些有高性能要求的代码,对多种同步方法进行测试比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作法。

原子位操作:
针对位这一级数据进行操作的函数,是对普通的内存地址进行操作的。它的参数是一个指针和一个位号。

为方便其间,内核还提供了一组与上述操作对应的非原子位函数,非原子位函数与原子位函数的操作完全相同,但是,前者不保证原子性,且其名字前缀多两个下划线。例如,与test_bit()对应的非原子形式是_test_bit(),如果你不需要原子性操作(比如,如果你已经用锁保护了自己的数据),那么这些非原子的位函数相比原子的位函数可能会执行得更快些。

四、自旋锁
自旋锁的引入:
如 果每个临界区都能像增加变量这样简单就好了,可惜现实不是这样,而是临界区可以跨越多个函数,例如:先得从一个数据结果中移出数据,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和解 析,最后再把它加入到另一个数据结构中,整个执行过程必须是原子的,在数据被更新完毕之前,不能有其他代码读取这些数据,显然,简单的原子操作是无能为力 的(在单处理器系统(UniProcessor)中,能够在单条指令中完成的操作都可以认为是" 原子操作",因为中断只能发生于指令之间),这就需要使用更为复杂的同步方法——锁来提供保护。

自旋锁的介绍:
Linux内核中最常见的锁是自旋锁(spin lock),自旋锁最多只能被一个可执行线程持有,如果一个执行线程试图获得一个被争用(已经被持有)的自旋锁,那么该线程就会一直进行忙循环—旋转—等待锁重新可用,要是锁未被争用,请求锁的执行线程便能立刻得到它,继续执行,在任意时间,自旋锁都可以防止多于一个的执行线程同时进入理解区,注意同一个锁可以用在多个位置—例如,对于给定数据的所有访问都可以得到保护和同步。
一个被争用的自旋锁使得请求它的线程在等待锁重新可用时自旋(特别浪费处理器时间),所以自旋锁不应该被长时间持有,事实上,这点正是使用自旋锁的初衷,在短期间内进行轻量级加锁,还可以采取另外的方式来处理对锁的争用:让请求线程睡眠,直到锁重新可用时再唤醒它,这样处理器就不必循环等待,可以去执行其他代码,这也会带来一定的开销——这里有两次明显的上下文切换, 被阻塞的线程要换出和换入。因此,持有自旋锁的时间最好小于完成两次上下文切换的耗时,当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无聊到去测量上下文切换的耗时,所以我们让持 有自旋锁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就可以了,信号量可以提供上述第二种机制,它使得在发生争用时,等待的线程能投入睡眠,而不是旋转。
自旋锁可以使用在中断处理程序中(此处不能使用信号量,因为它们会导致睡眠),在中断处理程序中使用自旋锁时,一定要在获取锁之前,首先禁止本地中断(在 当前处理器上的中断请求),否则,中断处理程序就会打断正持有锁的内核代码,有可能会试图去争用这个已经持有的自旋锁,这样以来,中断处理程序就会自旋, 等待该锁重新可用,但是锁的持有者在这个中断处理程序执行完毕前不可能运行,这正是我们在前一章节中提到的双重请求死锁,注意,需要关闭的只是当前处理器上的中断,如果中断发生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即使中断处理程序在同一锁上自旋,也不会妨碍锁的持有者(在不同处理器上)最终释放锁。

自旋锁的简单理解:
理解自旋锁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作为一个变量看待,该变量把一个临界区或者标记为“我当前正在运行,请稍等一会”或者标记为“我当前不在运行,可以被使用”。如果A执行单元首先进入例程,它将持有自旋锁,当B执行单元试图进入同一个例程时,将获知自旋锁已被持有,需等到A执行单元释放后才能进入。

自旋锁的API函数:

其实介绍的几种信号量和互斥机制,其底层源码都是使用自旋锁,可以理解为自旋锁的再包装。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自旋锁通常可以提供比信号量更高的性能。
自旋锁是一个互斥设备,他只能会两个值:“锁定”和“解锁”。它通常实现为某个整数之中的单个位。
“测试并设置”的操作必须以原子方式完成。
任何时候,只要内核代码拥有自旋锁,在相关CPU上的抢占就会被禁止。
适用于自旋锁的核心规则:
(1)任何拥有自旋锁的代码都必须使原子的,除服务中断外(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放弃CPU,如中断服务也要获得自旋锁。为了避免这种锁陷阱,需要在拥有自旋锁时禁止中断),不能放弃CPU(如休眠,休眠可发生在许多无法预期的地方)。否则CPU将有可能永远自旋下去(死机)。
(2)拥有自旋锁的时间越短越好。

需 要强调的是,自旋锁别设计用于多处理器的同步机制,对于单处理器(对于单处理器并且不可抢占的内核来说,自旋锁什么也不作),内核在编译时不会引入自旋锁 机制,对于可抢占的内核,它仅仅被用于设置内核的抢占机制是否开启的一个开关,也就是说加锁和解锁实际变成了禁止或开启内核抢占功能。如果内核不支持抢 占,那么自旋锁根本就不会编译到内核中。
内核中使用spinlock_t类型来表示自旋锁,它定义在:
typedef struct {
raw_spinlock_t raw_lock;
#if defined(CONFIG_PREEMPT) && defined(CONFIG_SMP)
unsigned int break_lock;
#endif
} spinlock_t;

对于不支持SMP的内核来说,struct raw_spinlock_t什么也没有,是一个空结构。对于支持多处理器的内核来说,struct raw_spinlock_t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int slock;
} raw_spinlock_t;

slock表示了自旋锁的状态,“1”表示自旋锁处于解锁状态(UNLOCK),“0”表示自旋锁处于上锁状态(LOCKED)。
break_lock表示当前是否由进程在等待自旋锁,显然,它只有在支持抢占的SMP内核上才起作用。
自旋锁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说它复杂不是因为需要多少代码或逻辑来实现它,其实它的实现代码很少。自旋锁的实现跟体系结构关系密切,核心代码基本也是由汇编语言写成,与体协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都放在相关的目录下,比如。对于我们驱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我们没有必要了解这么spinlock的内部细节,如果你对它感兴趣,请参考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对于我们驱动的spinlock接口,我们只需包括头文件。在我们详细的介绍spinlock的API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自旋锁的一个基本使用格式:
#include
spinlock_t lock = SPIN_LOCK_UNLOCKED;

spin_lock(&lock);
....
spin_unlock(&lock);

从使用上来说,spinlock的API还很简单的,一般我们会用的的API如下表,其实它们都是定义在中的宏接口,真正的实现在中
#include
SPIN_LOCK_UNLOCKED
DEFINE_SPINLOCK
spin_lock_init( spinlock_t *)
spin_lock(spinlock_t *)
spin_unlock(spinlock_t *)
spin_lock_irq(spinlock_t *)
spin_unlock_irq(spinlock_t *)
spin_lock_irqsace(spinlock_t *,unsigned long flags)
spin_unlock_irqsace(spinlock_t *, unsigned long flags)
spin_trylock(spinlock_t *)
spin_is_locked(spinlock_t *)

• 初始化
spinlock有两种初始化形式,一种是静态初始化,一种是动态初始化。对于静态的spinlock对象,我们用 SPIN_LOCK_UNLOCKED来初始化,它是一个宏。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声明spinlock和初始化它放在一起做,这就是 DEFINE_SPINLOCK宏的工作,因此,下面的两行代码是等价的。
DEFINE_SPINLOCK (lock);
spinlock_t lock = SPIN_LOCK_UNLOCKED;

spin_lock_init 函数一般用来初始化动态创建的spinlock_t对象,它的参数是一个指向spinlock_t对象的指针。当然,它也可以初始化一个静态的没有初始化的spinlock_t对象。
spinlock_t *lock
......
spin_lock_init(lock);

• 获取锁
内核提供了三个函数用于获取一个自旋锁。
spin_lock:获取指定的自旋锁。
spin_lock_irq:禁止本地中断并获取自旋锁。
spin_lock_irqsace:保存本地中断状态,禁止本地中断并获取自旋锁,返回本地中断状态。

自旋锁是可以使用在中断处理程序中的,这时需要使用具有关闭本地中断功能的函数,我们推荐使用 spin_lock_irqsave,因为它会保存加锁前的中断标志,这样就会正确恢复解锁时的中断标志。如果spin_lock_irq在加锁时中断是关闭的,那么在解锁时就会错误的开启中断。

另外两个同自旋锁获取相关的函数是:
spin_trylock():尝试获取自旋锁,如果获取失败则立即返回非0值,否则返回0。
spin_is_locked():判断指定的自旋锁是否已经被获取了。如果是则返回非0,否则,返回0。
• 释放锁
同获取锁相对应,内核提供了三个相对的函数来释放自旋锁。
spin_unlock:释放指定的自旋锁。
spin_unlock_irq:释放自旋锁并激活本地中断。
spin_unlock_irqsave:释放自旋锁,并恢复保存的本地中断状态。

五、读写自旋锁
如 果临界区保护的数据是可读可写的,那么只要没有写操作,对于读是可以支持并发操作的。对于这种只要求写操作是互斥的需求,如果还是使用自旋锁显然是无法满 足这个要求(对于读操作实在是太浪费了)。为此内核提供了另一种锁-读写自旋锁,读自旋锁也叫共享自旋锁,写自旋锁也叫排他自旋锁。
读写自旋锁是一种比自旋锁粒度更小的锁机制,它保留了“自旋”的概念,但是在写操作方面,只能最多有一个写进程,在读操作方面,同时可以有多个读执行单元,当然,读和写也不能同时进行。
读写自旋锁的使用也普通自旋锁的使用很类似,首先要初始化读写自旋锁对象:
// 静态初始化
rwlock_t rwlock = RW_LOCK_UNLOCKED;
//动态初始化
rwlock_t *rwlock;
...
rw_lock_init(rwlock);

在读操作代码里对共享数据获取读自旋锁:
read_lock(&rwlock);
...
read_unlock(&rwlock);

在写操作代码里为共享数据获取写自旋锁:
write_lock(&rwlock);
...
write_unlock(&rwlock);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大量的写操作,会使写操作自旋在写自旋锁上而处于写饥饿状态(等待读自旋锁的全部释放),因为读自旋锁会自由的获取读自旋锁。

读写自旋锁的函数类似于普通自旋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把它列在下面的表中。
RW_LOCK_UNLOCKED
rw_lock_init(rwlock_t *)
read_lock(rwlock_t *)
read_unlock(rwlock_t *)
read_lock_irq(rwlock_t *)
read_unlock_irq(rwlock_t *)
read_lock_irqsave(rwlock_t *, unsigned long)
read_unlock_irqsave(rwlock_t *, unsigned long)
write_lock(rwlock_t *)
write_unlock(rwlock_t *)
write_lock_irq(rwlock_t *)
write_unlock_irq(rwlock_t *)
write_lock_irqsave(rwlock_t *, unsigned long)
write_unlock_irqsave(rwlock_t *, unsigned long)
rw_is_locked(rwlock_t *)
六、顺序琐
顺序琐(seqlock)是对读写锁的一种优化,若使用顺序琐,读执行单元绝不会被写执行单元阻塞,也就是说,读执行单元可以在写执行单元对被顺序琐保护的共享资源进行写操作时仍然可以继续读,而不必等待写执行单元完成写操作,写执行单元也不需要等待所有读执行单元完成读操作才去进行写操作。
但是,写执行单元与写执行单元之间仍然是互斥的,即如果有写执行单元在进行写操作,其它写执行单元必须自旋在哪里,直到写执行单元释放了顺序琐。
如果读执行单元在读操作期间,写执行单元已经发生了写操作,那么,读执行单元必须重新读取数据,以便确保得到的数据是完整的,这种锁在读写同时进行的概率比较小时,性能是非常好的,而且它允许读写同时进行,因而更大的提高了并发性,
注意,顺序琐由一个限制,就是它必须被保护的共享资源不含有指针,因为写执行单元可能使得指针失效,但读执行单元如果正要访问该指针,将导致Oops。
七、信号量
Linux中的信号量是一种睡眠锁,如果有一个任务试图获得一个已经被占用的信号量时,信号量会将其推进一个等待队列,然后让其睡眠,这时处理器能重获自由,从而去执行其它代码,当持有信号量的进程将信号量释放后,处于等待队列中的哪个任务被唤醒,并获得该信号量。
信号量,或旗标,就是我们在操作系统里学习的经典的P/V原语操作。
P:如果信号量值大于0,则递减信号量的值,程序继续执行,否则,睡眠等待信号量大于0。
V:递增信号量的值,如果递增的信号量的值大于0,则唤醒等待的进程。

信号量的值确定了同时可以有多少个进程可以同时进入临界区,如果信号量的初始值始1,这信号量就是互斥信号量(MUTEX)。对于大于1的非0值信号量,也可称为计数信号量(counting semaphore)。对于一般的驱动程序使用的信号量都是互斥信号量。
类似于自旋锁,信号量的实现也与体系结构密切相关,具体的实现定义在头文件中,对于x86_32系统来说,它的定义如下:
struct semaphore {
atomic_t count;
int sleepers;
wait_queue_head_t wait;
};

信号量的初始值count是atomic_t类型的,这是一个原子操作类型,它也是一个内核同步技术,可见信号量是基于原子操作的。我们会在后面原子操作部分对原子操作做详细介绍。

信号量的使用类似于自旋锁,包括创建、获取和释放。我们还是来先展示信号量的基本使用形式:
static DECLARE_MUTEX(my_sem);
......
if (down_interruptible(&my_sem))

{
return -ERESTARTSYS;
}
......
up(&my_sem)

Linux内核中的信号量函数接口如下:
static DECLARE_SEMAPHORE_GENERIC(name, count);
static DECLARE_MUTEX(name);
seam_init(struct semaphore *, int);
init_MUTEX(struct semaphore *);
init_MUTEX_LOCKED(struct semaphore *)
down_interruptible(struct semaphore *);
down(struct semaphore *)
down_trylock(struct semaphore *)
up(struct semaphore *)
• 初始化信号量
信号量的初始化包括静态初始化和动态初始化。静态初始化用于静态的声明并初始化信号量。
static DECLARE_SEMAPHORE_GENERIC(name, count);
static DECLARE_MUTEX(name);

对于动态声明或创建的信号量,可以使用如下函数进行初始化:
seam_init(sem, count);
init_MUTEX(sem);
init_MUTEX_LOCKED(struct semaphore *)

显然,带有MUTEX的函数始初始化互斥信号量。LOCKED则初始化信号量为锁状态。
• 使用信号量
信号量初始化完成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它了
down_interruptible(struct semaphore *);
down(struct semaphore *)
down_trylock(struct semaphore *)
up(struct semaphore *)

down函数会尝试获取指定的信号量,如果信号量已经被使用了,则进程进入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down_interruptible则会使进程进入可中断的睡眠状态。关于进程状态的详细细节,我们在内核的进程管理里在做详细介绍。

down_trylock尝试获取信号量, 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0,失败则会立即返回非0。

当退出临界区时使用up函数释放信号量,如果信号量上的睡眠队列不为空,则唤醒其中一个等待进程。

八、读写信号量
类似于自旋锁,信号量也有读写信号量。读写信号量API定义在头文件中,它的定义其实也是体系结构相关的,因此具体实现定义在头文件中,以下是x86的例子:
struct rw_semaphore {
signed long count;
spinlock_t wait_lock;
struct list_head wait_list;
};

Ⅶ LINUX多线程求解,列题是华清远见上面的,代码如下,利用线程互斥锁实现线程的同步

目测是线程退出时没有解开互斥锁,导致其它线程一直在等互斥锁被解开。

以下是修改后的thrd_func函数代码:

//线程函数入口
void*thrd_func(void*arg)
{
intthrd_num=(int)arg;
intdelay_time=0;
intcount=0;
intres;

res=pthread_mutex_lock(&mutex);//互斥锁上锁
if(res)
{
printf("Thread%dlockfailed ",thrd_num);
pthread_exit(NULL);
}

printf("Thread%disstarting ",thrd_num);

for(count=0;count<REPEAT_NUMBER;count++)
{
delay_time=(int)(rand()%5);//随机时间数
sleep(delay_time);
printf(" Thread%d:job%ddelay=%d ",thrd_num,count,delay_time);
}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解开互斥锁

printf("Thread%dfinished ",thrd_num);
pthread_exit(NULL);
}

Ⅷ linux共享锁与排斥锁的作用

共享锁【S锁】又称读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排他锁【X锁】又称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事务T可以读A也可以修改A,其他事务不能再对A加任何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保证了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

Ⅸ 简述Linux进程间通信的几种方式

进程间通讯进程间通信就是不同进程之间传播或交换信息,进程的用户空间是互相独立的,进程之间可以利用系统空间交换信息。
管道(pipe)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如果要进行双工通信,需要建立两个管道。
管道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例如父子进程或兄弟进程。
有名管道(named
pipe)
有名管道也是双半工的通信方式,但它允许无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
信号量(semophore)
信号量常用来作为一种锁机制来使用,它是一个记数器,用来控制多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防止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一个共享资源。信号量主要用作为进程间或同一进程间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信号(sinal)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些事件已经发生,要注意信号处理中调用的函数是否为信号安全。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组成,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可由多个进程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IPC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的低运行效率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量,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套接字(socket)
套接字也是进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与其他方式不同的是,它可以用在不同主机间的进程通信(也是它的主要用途)。
几种方式的缺点
管道:
速度慢,容量有限,只能用于亲缘关系进程间通信。
有名管道:
同管道,不过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通信。
消息队列:
容量受系统限制,队列中会遗留数据,读时要考虑到这些未读完的数据。
信号量:
主要用于同步,无法传递复杂的数据信息。

热点内容
蒙皮算法 发布:2025-01-18 12:57:53 浏览:549
常用的r语言编译器 发布:2025-01-18 12:55:05 浏览:199
同人志解压密码 发布:2025-01-18 12:55:05 浏览:876
qq密码不记得怎么办 发布:2025-01-18 12:48:22 浏览:448
安卓系统停用怎么办 发布:2025-01-18 12:35:49 浏览:260
五菱宏光星辰哪个配置最值得买 发布:2025-01-18 12:29:43 浏览:595
鸿蒙系统为什么完美兼容安卓应用 发布:2025-01-18 12:16:02 浏览:856
数分转算法 发布:2025-01-18 12:08:31 浏览:612
iphone硬件为什么比安卓更好 发布:2025-01-18 12:08:29 浏览:822
医院冷热源配置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12:08:26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