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a算法
① 谁有关于MMA算法的悬臂梁拓扑优化matlab程序
悬臂梁的弯矩如何计算,
集中力P作用点到固定端之距L,则弯矩为;M=P*L;
均布荷载Q作用范围B作用范围中心到固定端之距L。则弯矩为:M=Q*B*L。当满跨均布荷载B=L,作用距为L/2时。弯矩为:M=QL* L/2.
② 运用MMA8451芯片通过加速度求倾角,已经三个方向的加速度的分量,如何建立一个算法计算倾角啊
这方面的知识我不太懂。
③ 每1000工况立方英尺烟气(lb/MMacf),请教怎么转化为单位mg/m3,公式是什么
单位:lb/MMacf就是工况下烟气单位呀,即磅/立方英尺。所以你的计算完全正确。
在外企ADA环境公司的《燃煤电厂烟气脱汞活性炭》资料中就有
“要达到85%的脱汞率,每1000工况立方英尺烟气所需的新制活性炭应超过10磅(lb/MMacf)”给我们就是这么换算的!!
④ MMA8451芯片通过加速度求倾角,已经三个方向加速度分量,如何建立算法计算倾角啊 能否告知QQ新手求解
既然是矢量就好办了,记住:无论是哪种矢量,分量的合成就是和量。 那么,加速度的分量的合成可以看成是力的合成。 至于倾角,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结合数学知识,(比如相似)就可以求出来了。(倾角的话,如果题中没有特殊强调,那么就是和初速度的夹角)
⑤ 您好,请教下方矩管钢管的重量计算公式
一、1.钢材方管公斤/米=[2×﹙长﹢宽﹚-4×壁厚]×壁厚×0.00785 单位为毫米。根据你上述方管计算=[2×﹙40+60﹚-4×2]×2×0.00785×6米=18.086公斤 这个才对,
2.实际重量因为钢材有负差会稍微再少一些,一般钢材空管重量:公斤/米=0.02466×壁厚×﹙外径-壁厚﹚单位是毫米。
二、1.不锈钢空管:公斤/米=0.02491×壁厚×﹙外径-壁厚﹚单位是毫米。不锈钢方管重量计算:[2×﹙长﹢宽﹚-4×壁厚]×壁厚×0.00793=公斤/米 单位为毫米。
2.如果是钢板则重量计算公式:公斤(kg)=厚度(mm)*宽度(m)*长度(m)*密度值﹙201,202,301,302,304,304L,305,321﹚ 的密度值为 7.93 ,一般的钢材密度值为7.85。即便把它看成空心管也应该是,他的周长为200,那么计算出大概的直径为63.66的空管,那么计算重量为=0.02466×2×﹙63.66-2﹚×6=18.25公斤 应该这样算才对。
3.一般钢材空管重量:公斤/米=0.02466×壁厚×﹙外径-壁厚﹚单位是毫米。
拓展资料
方矩管,是方形管材和矩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和不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一般是把带钢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长度。
又名方形和矩形冷弯空心型钢,简称方管和矩管,代号分别为F和J
1、方矩管壁厚的允许偏差,当壁厚不大于10mm时不得超过公称壁厚的正负10%, 当壁厚大于10mm时为壁厚的正负8%,弯角及焊缝区域壁厚除外。
2、方矩管的通常交货长度为4000mm-12000mm,以6000mm和12000mm居多。方矩管允许交付不小于2000mm的短尺和非定尺产品,也可以接口管形式交货,但需方在使用时应将接口管切除。短尺和非定尺产品的重量不超过总交货量的5%,对于理论重量大于20kg/m的方矩管应不超过总交货量的10%
3、方矩管的弯曲度每米不得大于2mm,总弯曲度不得大于总长度的0.2%
(参考资料:网络 方矩管)
⑥ 请问mma7361 是加速度传感器还是角度传感器
mma7361 是加速度传感器。
引脚如右图所示:
1. VDD:供给电压
3.0V到3.6V(典型值3.3V)
2. VSS:
电源地
3. g-Select:加速度灵敏度设置 g-Select: 0 ±1.5g g-Select: 1 ±6.0g
当灵敏度为1.5g时(TA = 25°C, VDD = 3.3 V),三引脚(Xout、Yout、Zout)输出电压变化值为800mv/g;当灵敏度为6.0g时,三引脚输出电压变化值为206mv/g。
4. 0g-Detect:自由落体检测
当芯片自由落体时,会有输出,可连接到微控制器的中断上。
5.Self Test:自检测功能
可以验证0 g检测功能,也可检测三轴输出是否正常。
6.Sleep:
可以开启休眠模式 Sleep:0 休眠模式,降低功耗 Sleep:1 正常工作
注意:要正常工作,此引脚必须接高电平。
7.Xout:X轴输出
输出值为电压值,当芯片水平放置时,输出典型值为1.6V
⑦ π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
(7)mma算法扩展阅读:
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 (ratio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to the diameter) 。用符号π(读音:pài)表示。中国古代有圆率、周率、周等名称。(在一般计算时π=3.14)
圆周率的历史:
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约公元前3世纪初)中提到圆周率是常数,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 约公元前2世纪)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也认为圆周率是常数。
历史上曾采用过圆周率的多种近似值,早期大都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结果,如古埃及纸草书(约公元前1700)中取π=(4/3)^4≈3.1604 。
第一个用科学方法寻求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圆的度量》(公元前3世纪)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次加倍计算到正96边形,得到(3+(10/71))
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得这么精确,实际意义并不大。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以39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宇宙的大小,误差还不到一个原子的体积。
以前的人计算圆周率,是要探究圆周率是否循环小数。自从1761年兰伯特证明了圆周率是无理数,1882年林德曼证明了圆周率是超越数后,圆周率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了。
π在许多数学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