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 » 聚类算法统计

聚类算法统计

发布时间: 2022-07-08 03:14:26

㈠ 聚类算法有哪些

聚类算法有:划分法、层次法、密度算法、图论聚类法、网格算法、模型算法。

1、划分法

划分法(partitioning methods),给定一个有N个元组或者纪录的数据集,分裂法将构造K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K<N。使用这个基本思想的算法有:K-MEANS算法、K-MEDOIDS算法、CLARANS算法。

2、层次法

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具体又可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案。代表算法有:BIRCH算法、CURE算法、CHAMELEON算法等。

3、密度算法

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距离的,而是基于密度的。这样就能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类圆形”的聚类的缺点。代表算法有:DBSCAN算法、OPTICS算法、DENCLUE算法等。

4、图论聚类法

图论聚类方法解决的第一步是建立与问题相适应的图,图的节点对应于被分析数据的最小单元,图的边(或弧)对应于最小处理单元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度量。因此,每一个最小处理单元数据之间都会有一个度量表达,这就确保了数据的局部特性比较易于处理。图论聚类法是以样本数据的局域连接特征作为聚类的主要信息源,因而其主要优点是易于处理局部数据的特性。

5、网格算法

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这种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划分成为有限个单元(cell)的网格结构,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的单元为对象的。代表算法有:STING算法、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

6、模型算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基于模型的方法给每一个聚类假定一个模型,然后去寻找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通常有两种尝试方向: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的方案。

(1)聚类算法统计扩展阅读:

聚类分析起源于分类学,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实现分类,很少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的分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有时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确切地进行分类,于是人们逐渐地把数学工具引用到了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之后又将多元分析的技术引入到数值分类学形成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在商业上,聚类可以帮助市场分析人员从消费者数据库中区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来,并且概括出每一类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或者说习惯。它作为数据挖掘中的一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以发现数据库中分布的一些深层的信息,并且概括出每一类的特点,或者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特定的类上以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且,聚类分析也可以作为数据挖掘算法中其他分析算法的一个预处理步骤。

㈡ 聚类算法有哪几种

聚类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 层次的方法(hierarchical method)、划分方法(partitioning method)、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等。其中,前两种算法是利用统计学定义的距离进行度量。
k-means 算法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而对于所剩下其它对象,则根据它们与这些聚类中心的相似度(距离),分别将它们分配给与其最相似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聚类;然 后再计算每个所获新聚类的聚类中心(该聚类中所有对象的均值);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标准测度函数开始收敛为止。一般都采用均方差作为标准测度函数. k个聚类具有以下特点: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其流程如下:
(1)从 n个数据对象任意选择 k 个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2)根据每个聚类对象的均值(中心对象),计算每个对象与这些中心对象的距离;并根据最小距离重新对相应对象进行划分;
(3)重新计算每个(有变化)聚类的均值(中心对象);
(4)循环(2)、(3)直到每个聚类不再发生变化为止(标准测量函数收敛)。
优点: 本算法确定的K个划分到达平方误差最小。当聚类是密集的,且类与类之间区别明显时,效果较好。对于处理大数据集,这个算法是相对可伸缩和高效的,计算的复杂度为 O(NKt),其中N是数据对象的数目,t是迭代的次数。
缺点:
1. K 是事先给定的,但非常难以选定;
2. 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对聚类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㈢ 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

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
介绍了较为常见的k-means、层次聚类、SOM、FCM等四种聚类算法,阐述了各自的原理和使用步骤,利用国际通用测试数据集IRIS对这些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对该测试类型数据,FCM和k-means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层次聚类准确度最差,而SOM则耗时最长。
关键词:聚类算法;k-means;层次聚类;SOM;FCM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早在孩提时代,一个人就通过不断改进下意识中的聚类模式来学会如何区分猫狗、动物植物。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成功的应用,如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市场研究、客户分割、Web文档分类等[1]。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如距离准则)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大。即聚类后同一类的数据尽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数据尽量分离。
聚类技术[2]正在蓬勃发展,对此有贡献的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各种聚类方法也被不断提出和改进,而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因此对各种聚类方法、聚类效果的比较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聚类算法的分类
目前,有大量的聚类算法[3]。而对于具体应用,聚类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如果聚类分析被用作描述或探查的工具,可以对同样的数据尝试多种算法,以发现数据可能揭示的结果。
主要的聚类算法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4-6]。
每一类中都存在着得到广泛应用的算法,例如:划分方法中的k-means[7]聚类算法、层次方法中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8]、基于模型方法中的神经网络[9]聚类算法等。
目前,聚类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硬聚类,即每一个数据只能被归为一类,模糊聚类[10]也是聚类分析中研究较为广泛的一个分支。模糊聚类通过隶属函数来确定每个数据隶属于各个簇的程度,而不是将一个数据对象硬性地归类到某一簇中。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模糊聚类的算法被提出,如着名的FCM算法等。
本文主要对k-means聚类算法、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神经网络聚类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类的FCM算法通过通用测试数据集进行聚类效果的比较和分析。
2 四种常用聚类算法研究
2.1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划分方法中较经典的聚类算法之一。由于该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聚类时被广泛应用。目前,许多算法均围绕着该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k-means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其定义如下:

这里E是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的总和,p是空间中的点,mi是簇Ci的平均值[9]。该目标函数使生成的簇尽可能紧凑独立,使用的距离度量是欧几里得距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距离度量。k-means聚类算法的算法流程如下: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库和簇的数目k;
输出:k个簇,使平方误差准则最小。
步骤:
(1) 任意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2) repeat;
(3) 根据簇中对象的平均值,将每个对象(重新)赋予最类似的簇;
(4) 更新簇的平均值,即计算每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
(5) until不再发生变化。
2.2 层次聚类算法
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是自底向上的还是自上向下的,层次聚类算法分为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
凝聚型层次聚类的策略是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在一个簇中,或者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绝大多数层次聚类属于凝聚型层次聚类,它们只是在簇间相似度的定义上有所不同。四种广泛采用的簇间距离度量方法如下:

这里给出采用最小距离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流程:
(1) 将每个对象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最小距离;
(2) 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
(3) 重新计算新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
(4) 重复(2)、(3),直到所有类最后合并成一类。
2.3 SOM聚类算法
SOM神经网络[11]是由芬兰神经网络专家Kohonen教授提出的,该算法假设在输入对象中存在一些拓扑结构或顺序,可以实现从输入空间(n维)到输出平面(2维)的降维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扑特征保持性质,与实际的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
SOM网络包含输入层和输出层。输入层对应一个高维的输入向量,输出层由一系列组织在2维网格上的有序节点构成,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通过权重向量连接。学习过程中,找到与之距离最短的输出层单元,即获胜单元,对其更新。同时,将邻近区域的权值更新,使输出节点保持输入向量的拓扑特征。
算法流程:
(1) 网络初始化,对输出层每个节点权重赋初值;
(2) 将输入样本中随机选取输入向量,找到与输入向量距离最小的权重向量;
(3) 定义获胜单元,在获胜单元的邻近区域调整权重使其向输入向量靠拢;
(4) 提供新样本、进行训练;
(5) 收缩邻域半径、减小学习率、重复,直到小于允许值,输出聚类结果。
2.4 FCM聚类算法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扎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集合’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模糊集合理论渐渐被应用到各个实际应用方面。为克服非此即彼的分类缺点,出现了以模糊集合论为数学基础的聚类分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就是模糊聚类分析[12]。
FCM算法是一种以隶属度来确定每个数据点属于某个聚类程度的算法。该聚类算法是传统硬聚类算法的一种改进。

算法流程:
(1) 标准化数据矩阵;
(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初始化隶属矩阵;
(3) 算法开始迭代,直到目标函数收敛到极小值;
(4) 根据迭代结果,由最后的隶属矩阵确定数据所属的类,显示最后的聚类结果。
3 四种聚类算法试验
3.1 试验数据
实验中,选取专门用于测试分类、聚类算法的国际通用的UCI数据库中的IRIS[13]数据集,IRIS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数据,分别取自三种不同的莺尾属植物setosa、versicolor和virginica的花朵样本,每个数据含有4个属性,即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单位为cm。在数据集上执行不同的聚类算法,可以得到不同精度的聚类结果。
3.2 试验结果说明
文中基于前面所述各算法原理及算法流程,用matlab进行编程运算,得到表1所示聚类结果。

如表1所示,对于四种聚类算法,按三方面进行比较:(1)聚错样本数:总的聚错的样本数,即各类中聚错的样本数的和;(2)运行时间:即聚类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单位为s;(3)平均准确度:设原数据集有k个类,用ci表示第i类,ni为ci中样本的个数,mi为聚类正确的个数,则mi/ni为第i类中的精度,则平均精度为:

3.3 试验结果分析
四种聚类算法中,在运行时间及准确度方面综合考虑,k-means和FCM相对优于其他。但是,各个算法还是存在固定缺点: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点选择不稳定,是随机选取的,这就引起聚类结果的不稳定,本实验中虽是经过多次实验取的平均值,但是具体初始点的选择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层次聚类虽然不需要确定分类数,但是一旦一个分裂或者合并被执行,就不能修正,聚类质量受限制;FCM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SOM与实际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但是处理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研究使其适应大型数据库。
聚类分析因其在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而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除经典聚类算法外,各种新的聚类方法正被不断被提出。

㈣ 聚类算法有哪些分类

聚类算法的分类有:

1、划分法

划分法(partitioning methods),给定一个有N个元组或者纪录的数据集,分裂法将构造K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K小于N。而且这K个分组满足下列条件:

(1) 每一个分组至少包含一个数据纪录;

(2)每一个数据纪录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组(注意:这个要求在某些模糊聚类算法中可以放宽);

2、层次法

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具体又可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案。

例如,在“自底向上”方案中,初始时每一个数据纪录都组成一个单独的组,在接下来的迭代中,它把那些相互邻近的组合并成一个组,直到所有的记录组成一个分组或者某个条件满足为止。

3、密度算法

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距离的,而是基于密度的。这样就能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类圆形”的聚类的缺点。

4、图论聚类法

图论聚类方法解决的第一步是建立与问题相适应的图,图的节点对应于被分析数据的最小单元,图的边(或弧)对应于最小处理单元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度量。因此,每一个最小处理单元数据之间都会有一个度量表达,这就确保了数据的局部特性比较易于处理。图论聚类法是以样本数据的局域连接特征作为聚类的主要信息源,因而其主要优点是易于处理局部数据的特性。

5、网格算法

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这种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划分成为有限个单元(cell)的网格结构,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的单元为对象的。这么处理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处理速度很快,通常这是与目标数据库中记录的个数无关的,它只与把数据空间分为多少个单元有关。

代表算法有:STING算法、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

6、模型算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基于模型的方法给每一个聚类假定一个模型,然后去寻找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这样一个模型可能是数据点在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函数或者其它。它的一个潜在的假定就是:目标数据集是由一系列的概率分布所决定的。

通常有两种尝试方向: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的方案。

(4)聚类算法统计扩展阅读:

聚类算法的要求:

1、可伸缩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 200 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合上工作得很好;但是,一个大规模数据库可能包含几百万个对象,在这样的大数据集合样本上进行聚类可能会导致有偏的结果。

我们需要具有高度可伸缩性的聚类算法。

2、不同属性

许多算法被设计用来聚类数值类型的数据。但是,应用可能要求聚类其他类型的数据,如二元类型(binary),分类/标称类型(categorical/nominal),序数型(ordinal)数据,或者这些数据类型的混合。

3、任意形状

许多聚类算法基于欧几里得或者曼哈顿距离度量来决定聚类。基于这样的距离度量的算法趋向于发现具有相近尺度和密度的球状簇。但是,一个簇可能是任意形状的。提出能发现任意形状簇的算法是很重要的。

4、领域最小化

许多聚类算法在聚类分析中要求用户输入一定的参数,例如希望产生的簇的数目。聚类结果对于输入参数十分敏感。参数通常很难确定,特别是对于包含高维对象的数据集来说。这样不仅加重了用户的负担,也使得聚类的质量难以控制。

5、处理“噪声”

绝大多数现实中的数据库都包含了孤立点,缺失,或者错误的数据。一些聚类算法对于这样的数据敏感,可能导致低质量的聚类结果。

6、记录顺序

一些聚类算法对于输入数据的顺序是敏感的。例如,同一个数据集合,当以不同的顺序交给同一个算法时,可能生成差别很大的聚类结果。开发对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的算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㈤ 聚类算法有哪几种

聚类算法有: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着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

㈥ 用于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有哪些

一部专着的篇幅。即使是做综述性的介绍,一篇三五十页的论文也可以写成了。所以我一直想怎么能从头到尾把这个问题logically串连起来。正好这段时间我在修改我做的交易策略里面关于聚类的部分。就我的理解而言,如果想全面的了解聚类算法并对其进行区别和比较的话,最好能把聚类的具体算法放到整个聚类分析的语境中理解。那我接下来主要谈谈我的理解,就不搬弄教科书里的概念了。相似性衡量(similarity measurement)相似性衡量又可以细分为直接法和间接:直接法是直接求取input data的相似性,间接法是求取data中提取出的features的相似性。但无论是求data还是feature的相似性,方法都是这么几种:距离。距离主要就是指Minkovski距离。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陌生,但其算法就是Lp norm的算法,如果是L1 norm,那就是绝对值/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如果是L2 norm,那就是着名的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了,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如果,supremum距离,好像也有叫切比雪夫距离的,但就很少有人用了。另外,还有Mahalanobis距离,目前来看主要应用于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还有Lance&Williams距离等等,但几乎没见过求距离的时候会专门用这个的。相似系数。主要有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主要优势是它不受原线性变换的影响,而且可以轻松地转换为距离,但其运算速度要比距离法慢得多,当维数很高的时候。

㈦ 聚类算法的算法分类

很难对聚类方法提出一个简洁的分类,因为这些类别可能重叠,从而使得一种方法具有几类的特征,尽管如此,对于各种不同的聚类方法提供一个相对有组织的描述依然是有用的,为聚类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划分法(partitioning methods),给定一个有N个元组或者纪录的数据集,分裂法将构造K个分组,每一个分组就代表一个聚类,K<N。而且这K个分组满足下列条件:
(1) 每一个分组至少包含一个数据纪录;
(2)每一个数据纪录属于且仅属于一个分组(注意:这个要求在某些模糊聚类算法中可以放宽);
对于给定的K,算法首先给出一个初始的分组方法,以后通过反复迭代的方法改变分组,使得每一次改进之后的分组方案都较前一次好,而所谓好的标准就是:同一分组中的记录越近越好,而不同分组中的纪录越远越好。
大部分划分方法是基于距离的。给定要构建的分区数k,划分方法首先创建一个初始化划分。然后,它采用一种迭代的重定位技术,通过把对象从一个组移动到另一个组来进行划分。一个好的划分的一般准备是: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尽可能相互接近或相关,而不同的簇中的对象尽可能远离或不同。还有许多评判划分质量的其他准则。传统的划分方法可以扩展到子空间聚类,而不是搜索整个数据空间。当存在很多属性并且数据稀疏时,这是有用的。为了达到全局最优,基于划分的聚类可能需要穷举所有可能的划分,计算量极大。实际上,大多数应用都采用了流行的启发式方法,如k-均值和k-中心算法,渐近的提高聚类质量,逼近局部最优解。这些启发式聚类方法很适合发现中小规模的数据库中小规模的数据库中的球状簇。为了发现具有复杂形状的簇和对超大型数据集进行聚类,需要进一步扩展基于划分的方法。
使用这个基本思想的算法有:K-MEANS算法、K-MEDOIDS算法、CLARANS算法; 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这种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层次似的分解,直到某种条件满足为止。具体又可分为“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方案。
例如,在“自底向上”方案中,初始时每一个数据纪录都组成一个单独的组,在接下来的迭代中,它把那些相互邻近的组合并成一个组,直到所有的记录组成一个分组或者某个条件满足为止。
层次聚类方法可以是基于距离的或基于密度或连通性的。层次聚类方法的一些扩展也考虑了子空间聚类。层次方法的缺陷在于,一旦一个步骤(合并或分裂)完成,它就不能被撤销。这个严格规定是有用的,因为不用担心不同选择的组合数目,它将产生较小的计算开销。然而这种技术不能更正错误的决定。已经提出了一些提高层次聚类质量的方法。
代表算法有:BIRCH算法、CURE算法、CHAMELEON算法等; 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它不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距离的,而是基于密度的。这样就能克服基于距离的算法只能发现“类圆形”的聚类的缺点。
这个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只要一个区域中的点的密度大过某个阈值,就把它加到与之相近的聚类中去。
代表算法有:DBSCAN算法、OPTICS算法、DENCLUE算法等; 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这种方法首先将数据空间划分成为有限个单元(cell)的网格结构,所有的处理都是以单个的单元为对象的。这么处理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处理速度很快,通常这是与目标数据库中记录的个数无关的,它只与把数据空间分为多少个单元有关。
代表算法有:STING算法、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基于模型的方法给每一个聚类假定一个模型,然后去寻找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个模型的数据集。这样一个模型可能是数据点在空间中的密度分布函数或者其它。它的一个潜在的假定就是:目标数据集是由一系列的概率分布所决定的。
通常有两种尝试方向:统计的方案和神经网络的方案。

㈧ 什么是聚类分析聚类算法有哪几种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起源于

分类学,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实现分类,很少利用数学工具进行

定量的分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致有时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

难以确切地进行分类,于是人们逐渐地把数学工具引用到了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之后又

将多元分析的技术引入到数值分类学形成了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

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聚类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分裂法(partitioning methods):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基于密度的方法(density-based methods): 基于网格的方法(grid-based

methods): 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s)。

㈨ 分类和聚类的区别及各自的常见算法

1、分类和聚类的区别:
Classification (分类),对于一个classifier,通常需要你告诉它“这个东西被分为某某类”这样一些例子,理想情况下,一个 classifier 会从它得到的训练集中进行“学习”,从而具备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的能力,这种提供训练数据的过程通常叫做supervised learning (监督学习),
Clustering (聚类),简单地说就是把相似的东西分到一组,聚类的时候,我们并不关心某一类是什么,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只是把相似的东西聚到一起。因此,一个聚类算法通常只需要知道如何计算相似度就可以开始工作了,因此 clustering 通常并不需要使用训练数据进行学习,这在Machine Learning中被称作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监督学习).
2、常见的分类与聚类算法
所谓分类,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文本的特征或属性,划分到已有的类别中。如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我们经常提到的文本分类便就是一个分类问题,一般的模式分类方法都可用于文本分类研究。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决策树分类法,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native Bayesian classifier)、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分类器,神经网络法,k-最近邻法(k-nearestneighbor,kNN),模糊分类法等等。
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
而K均值(K-mensclustering)聚类则是最典型的聚类算法(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诸如属于划分法K中心点(K-MEDOIDS)算法、CLARANS算法;属于层次法的BIRCH算法、CURE算法、CHAMELEON算法等;基于密度的方法:DBSCAN算法、OPTICS算法、DENCLUE算法等;基于网格的方法:STING算法、CLIQUE算法、WAVE-CLUSTER算法;基于模型的方法)。

㈩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SVM和聚类算法

1.机器学习算法——SVM
这种算法就是支持向量机,而支持向量机算法是诞生于统计学习界,这也是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而支持向量机算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逻辑回归算法的强化,这就是通过给予逻辑回归算法更严格的优化条件,支持向量机算法可以获得比逻辑回归更好的分类界线。不过如果通过跟高斯核的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表达出非常复杂的分类界线,从而达成很好的的分类效果。核事实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可以将低维的空间映射到高维的空间。
2.机器学习算法——聚类算法
前面的算法中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标签,训练出的模型可以对其他未知数据预测标签。在下面的算法中,训练数据都是不含标签的,而算法的目的则是通过训练,推测出这些数据的标签。这类算法有一个统称,即无监督算法。无监督算法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聚类算法。而聚类算法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K-Means算法。这一算法被广大朋友所应用。

想要学习了解更多机器学习的知识,推荐CDA数据分析师课程。“CDA 数据分析师”具体指在互联网、金融、零售、咨询、电信、医疗、旅游等行业专门 从事数据的采集、清洗、处理、分析并能制作业务报告、提供决策的新型数据分析人才,推动科技创新进步,助力经济持续发展。点击预约免费试听课。

热点内容
少儿编程排行 发布:2025-01-24 04:40:46 浏览:698
搭建服务器怎么使用 发布:2025-01-24 04:19:34 浏览:443
平行进口霸道哪些配置有用 发布:2025-01-24 04:19:32 浏览:873
ngram算法 发布:2025-01-24 04:03:16 浏览:658
迷宫游戏c语言 发布:2025-01-24 03:59:09 浏览:358
荣耀30pro存储类型 发布:2025-01-24 03:54:02 浏览:556
客户端文件上传 发布:2025-01-24 03:48:44 浏览:257
推特更改密码的用户名是什么 发布:2025-01-24 03:45:55 浏览:596
cc编译选项 发布:2025-01-24 03:45:18 浏览:511
银行密码怎么被锁 发布:2025-01-24 03:37:02 浏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