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算法
㈠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象一个大鸡蛋。盘古就孕育在中间,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其中一些重而浊的东西 渐渐下降变成了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 天也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里高,象一根巨大无比的柱子,立在天地当中,使天地无法重新合拢,不再变得黑暗混沌。但盘古也 十分疲劳了,终于倒下来死去了。
盘古临死前,天地又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身躯和四肢 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 骨头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圆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变成了雨露。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明百姓。这样,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又用他整个身体孕育了天地万物。
四帝治神洲 干坤初定 怒触不周山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后,还赋予了人繁衍后代的能力,经过较长的一段混乱时期后,一部分人经过修炼成为了会飞的人,又称为神。神与人一同在大地上生活着,有了神的存在,人的生存能力变的越来越强大。不久后,神们在天上人创建了一个新的世界,它被称为天国,天国上没有凶兽恶怪,也没有地震与火山喷发,通过神人一起搭建的天梯,勤劳的人与神一起把天国建立成一个美好的家园。
当天国变得越来越美好的时候,人间也按照东南西北四中个方向,形成了五个部落群,贤明仁爱的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鸟国,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中土则直接由天帝管理。
炎帝生于炎热潮湿的南方,人身牛首,天生神力,据说他刚一出生,他家周围的平地立即涌现了九眼泉井,并且各井间都是相通的。炎帝诞生之前,南方的人们以渔猎为生,朝不保夕,时常要饿肚子。炎帝长大到会跑会跳会说话的时候,南方的天空突然下起了一场奇怪的大雨,这雨滴不是水滴而是黄橙橙的米粒,然后炎帝就发明了耕作的方法,教人们将这些米粒种进地里养植,从此南方的人民再也不用为吃不饱而发愁了,不久耕作的方法传遍了神州大地,大家都尊称炎帝为“神农氏”。又有一次,当炎帝正在田里耕作的时候,天空飞过了一只朱红的雀鸟,那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禾苗,突然禾苗坠地,炎帝把拾起种到地里,不久长出了又高又大的嘉禾,这种禾谷据说吃过之后可以百病不生,长生不老,被人们称为神谷,而因为吃了神谷的原因,炎帝部落的人普遍的都比其余部落的人的力量要大的多。炎帝部落也成为了地上最强大的一个部落。炎帝神农氏同时还是一位医药之神,他后来制成了一条红褐色的神鞭,以之鞭打百草,鞭过之后即可知百草药性,是件极其希有的神器。
炎帝一共有三个女儿,长女叫做“女娃”,因为在海上游玩,误闯东海海眼的禁区,激活了守护海眼的海阵,被淹死在海中。这本是她任性之过,但她却因此痛恨大海,化身为精卫鸟(又称帝女雀),每日从发鸠山衔石子或树枝填海,一填就填了数十万年。她死时在东海枯海谷中把复仇的话记录在海底巨岩之上,后来被身为天蓬元帅的猪八戒听到,并以此推断出炎天圣母竟是炎帝的女儿。
炎帝的第二个女儿跟着炎帝身边的大神赤松子修道,名字没有流传到后世。她修仙的时候,巧遇后来成为玉皇大帝的自然子。自然子那时虽已娶西王母为妻,但西王母长的既丑,又对他管的极严,自然子自由惯了极为反感西王母的妻管严生活,正好元始天尊指明自然子还需经历数劫方可修成正果,便出来历世应劫,在清湖(镜泊湖)边与她两姐妹懈逅,三人一见钟情,便在清湖边过起了快乐的生活。自然子好诗辞歌赋,分别给她与她妹妹瑶姬取名为清华、婉华。然而好景不长,西王母得知了此事,大怒之下带着陆吾、英招、离珠、金甲雷神等昆仑四大战神杀到,把自然子绑回昆仑山。后来清华仙子与婉华仙子上昆仑山寻夫,在昆仑山上闹出了三女争夫的闹剧,最终自然子狠下心来与她们一刀两断。瑶姬当时还是未嫁的年龄,回家后就郁郁而终。她死后精魂变成为"(上"艹",下"遥去走之底")草"。这种草开黄花(情花),结小果(爱果),食过之人就能被他人爱恋。由于当时她死在巫山南山坡,后来楚怀王、楚襄王父子游三峡时都曾梦见于她,宋玉因此做神女赋……。而清华仙子则回到赤松子处,继续修道,在地心飞龙那里住过一阵子后,一次外出遇穹天老祖,被接至清弥天,成为后来的炎天圣母。
少昊的母亲叫“皇娥”,虽然住在一座用美玉建成的宫殿里,但她几乎天天都在织布,当劳累过度时,就乘桴木泛游水上。一次,她来到一棵“穷桑”树下,这是一棵万年才结一次果实的桑树,吃了它的果实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而就在这棵树下,她遇到了白帝之子,即太白金星。不久这一神一人便有了爱情的结晶,即“少昊”,号“穷桑氏”,因为是太白金星之子,所以又号“金天氏”,皇娥生少昊时,因有五色凤鸟集于庭前,故少昊又号“凤鸟氏”。少昊居住于长留山,他的辅神蓐收则住在长留山不远的泑山。秋神蓐收与春神句芒都是少昊的儿子。少昊在东海之外建立了一个鸟的王国,把国家治理的非常好,这时天帝自然子看到西方的部族缺少一个英明的领袖,于是请少昊举族西迁,协助自己治理天下。
东方天帝伏羲,又号疱“庖羲氏”,是中国古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神人。在西北,有个凡人去不了的极乐国土,叫做“华胥国”,那里的人没有欲望,一切顺利自然的生活着,人人长寿,生活美满。他们不愁吃穿,远离着灾害,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的居民都是半神人,是神与人的后代繁衍而来。九河神女华胥氏有一次去到一个叫做“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一只巨大的脚印,那是雷神的脚印,那时的雷神是人头龙身,半人半兽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发现响雷。华胥氏很好奇的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了身孕,不久生下了伏羲。
伏羲生下来就是个天才,华胥国最伟大的智者也会被才几岁的伏羲戏耍,不单单智力,他的体质也非常的好,他能够沿着都广之野的“建木”一直爬到天国去,神树建木是一架天梯。一日,伏羲听到一则关于龙马的传说,他找到龙马并降服它之后,根据龙马身上的卷毛纹路,画出了干坤离坎震兑巽艮八种符号,用以表示天地万物间的种种变化,他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八卦”。后世因为周文王创出了文王八卦算法,伏羲所发明的八卦卜算法被世人称为“先天八卦”。
伏羲的妻子是炎帝部落的人,所以他的大儿子祝融长大后成为炎帝手下的重臣。据说伏羲还有一个小儿子,名字叫做邓伯温,因为继承了祖父的能力,长大后成为了雷公。
北方天帝颛顼是个天生的音乐家,十岁时已能弹琴弄瑟,当他成为北帝之后,常令飞龙效仿风声,猪龙婆做乐师来配乐。他的音乐天赋一脉相传给他的后世子孙,其中的一个儿子“老童”不仅深谙音律,就连说话也似敲钟击磬;他有一个玄孙叫做“太子长琴”居住在北海外的“榣山”,更是创造出许多美妙动听的乐曲,名传千古。颛顼虽然是四大天帝中功绩最少,能力最弱的一个,但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玉皇大帝跟前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由于玉皇大帝与西王母为感情的事冷战,令到玉皇大帝心中烦闷,于是在某一天,他把颛顼召了来,让他来代替自己治理天下,自己寻了个人间仙境独自是个静去了。实际上在这段时间里,天地再生异劫,玉帝为解劫而身负重伤,在很久的时间内都无法再动用神力。
颛顼是个野心家,一但身居高位,手掌大权,立刻就开始想办法对付比自己更加有能力与威望的其它三大天帝。他先是派大神重与大神黎去隔断了天与地之间的通道,从此断绝了神人之间的往来,让民间疾苦再也无法上诉到天上。不过他这番居心不良,竟也无意中成全了一个痴人,北山愚公。北方太行、王屋两山高有万仞,能直通天庭,但它们阻碍了北山居民进出的道路,愚公下决心要挖开大山,造福后世子孙,这份理想与决心虽然超凡,但毕竟人力时有而穷,得重与黎搬走大山后,北山中的百姓因为交通的方便,生活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不能不归功给坏心做好事的颛顼。
通道既绝,颛顼就开始胡作非为了,特别是他的几个儿子,更是把天上人间全部搞到乱套。颛顼最早生的四个儿子中,前三个都是生出后不久就夭折了。第一个死后住在江水中,变做了“虐鬼”,散布瘟疫疾病给世间;第二个死后住于若水,叫做“魍魉”,专门叫人生疮害病或者惊吓小孩子;第三个死在正月三十,最欢穿破衣喝稀粥,人称“送穷鬼”,他进了谁家的门谁家就会很快衰败,一穷到死。除此外的第四子叫做梼杌,凶顽无比,整天胡作非为!又有人身龙头的计蒙神,双头长蜂的骄虫神,足迹过处有国败国有家败家的耕父神等等各类妖神为祸人间,搅得天地上下混乱不堪。颛顼还对不满意他作为的神人们严酷压迫,最终导至人神共愤,当西方天帝少昊死后,水神共工集合西部各路神仙异人,发兵讨伐颛顼。
颛顼早有准备,双方一场大战,共工的部队被击溃,但想不到共工调来五湖四海之水,一气水淹北地八千里,这时伏羲也发来援兵,东西两路合围之下,颛顼被困死在不周山。颛顼死后借山蛇的身体转世,重生后法力全失,他的天帝生涯亦从此结束了。
水神共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粗神,战胜颛顼让他的野心无限膨胀起来,玉皇大帝虽然被迎回来重新成为天帝,但共工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炎帝看着共工越来越不象话,便派出共工的父亲火神祝融去收服他。共工这时正好收了一个厉害非常的手下,九头蛇身的相柳。这相柳其实是元始天妖造出来的六大异兽之一,共工得它之助,更是连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了,竟要与火神开战。但凡火神,都一定是火爆脾气,父子俩一言不合,竟大打出手。祝融驾着一辆火云车,由两条火龙拉着,所过之处,尽变焦土,共工虽有相柳之助,也敌他不过。相柳本是妖物,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没有了相柳,共工与一众手下一溃千里,当退到不周山下的时候,就只剩下孤军奋战的共工自己了。共工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竟这么轻易就一败如斯,而看起来数量巨大的军队与得力手下,竟如一团散沙,宏图霸业,已归尘土…,万念俱灰之后,一头撞在这曾经带给他辉煌的不周山上。不周山哪里经的起他这么一撞,当场断成两截。这不周山是天地的主要支柱,不周山的倒下,导致了天倾地陷,从此夜空星辰皆西移,地上无水不朝东。
天破之后,不断的有陨石和天火从破开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类不是被陨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女娲看到人类左躲西藏,无处容身的惨象,心中十分痛惜。她便遍历干坤,找来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渔网似的天一点点的补了起来,但想不到五色晶石用完时,天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存在着,只要还有破洞,天就随时会继续崩裂,那样的话,过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人类亦从此永远的生活在这已如同炼狱的大地之上,女娲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后,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好了天上最后的大洞……。
本节的末尾,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大神,这就是罗酆山酆都城的主人的北阴酆都大帝。北阴大帝是专门负责管理阴曹地府的,就象地上有四大天帝与玉皇大帝分管五大块地域一样,地下也有五方鬼帝,他们分别是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北方鬼帝张衡、杨云,治罗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罗浮山、中央鬼帝大庭氏,治“抱犊山”。鬼帝们认为也要类似玉皇大帝那样推举一个总管理者,于是每三千年,会在罗酆山上进行一次选举,得胜者成为北阴酆都大帝,而第一个胜出的,便是炎帝一族的大庭氏庆甲。北阴大帝的胜出,更进一步的增强了炎帝一族的实力,而正因为炎族的过于强大,给他们带来了一场灭顶之灾。
黄帝统一中原息战火,日月为始神洲起灾劫
透过水神共工叛乱一事,玉皇大帝发现神人混居令到地上的人类部落都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虽然自己不在,但只是一个小小的水神共工就能把颛顼逼死,作为天地人三界最至高无上的他,绝对不能容许天界的权威受到威胁。于是他派自己的大儿子轩辕带着神通法力,转生到人世。
轩辕在人间的名字叫做黄帝,黄帝长大之后,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央一万二千里的大帝,娶了个老婆叫做雷祖。雷祖对穿着十分的讲究,设计出了很多款式的衣服给大家穿,因为有了雷祖,女人们不再穿得衣不蔽体,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况也在这个时代渐渐被改变了。黄帝成为中央天帝之后,马上对百姓说了这么一段话:现在天下由五个大帝统治,我们中央这块地方整天受到来自四个方向的部落的欺负,守边疆的士兵们每天晚上连睡觉都要穿着甲胄准备随时打仗,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经过全民总动员,黄帝率领着大军横扫东西北三方,伏羲的退隐、祝融的内应加上颛顼部落的衰落,三个方向的强域很快便落入了黄帝的手中。于是黄帝把目标锁定在四方天帝中最强大的炎帝部落上。炎帝部落的人个个英勇善战,特别是其中的夸父族人,全部都是巨人,能够以一敌百,玉皇大帝当然不会让自己的儿子白白送死,于是派出几乎全数的天神参战,其中比较着名的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等。黄帝发动突袭,炎帝部落的人哪里抵挡得住诸神的地水火风,一夜之间就败退了几千里,之后炎帝虽然亲自带队敌住黄帝的大军,黄帝手下尽是天兵天将,双方在实力上相差太远,炎帝最后退守不老山,郁郁而终。从此神州一统,黄帝成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因为炎帝以仁爱得天下,而黄帝是靠武力得天下,至今华夏子孙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时候,都要把炎帝排在前头。
炎帝虽然死了,但要让他的子民听话可一点儿也不容易,而且黄帝的暴力手腕令到爱好和平的南方百姓十分的反感,这时候蚩尤出现了。蚩尤天生铜头铁额,牛首人身,四眼六手,本是炎帝的帐前的一个小兵,但他是神与妖的儿子,不但力大无穷,还善使法术。炎帝死后,他便矢志为主复仇。蚩尤看起来虽然粗鲁,但他却不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普通莽夫,他先是投靠到黄帝的手下当兵,经过努力,竟被他策反了风伯雨师这两大神人。得到风伯雨师之助,蚩尤便返回南方,举旗一召,应者如云,上古时代最激烈最惨烈的战斗便拉开了帷幕。
黄帝手下的大将有苍颉、风后、神皇、力牧、常先、大鸿、离娄(千里眼)等,神将则有宁封子、应龙、北极玄灵(魃)、雷父电母、四海龙王等,但这么强大的力量,依然只能与蚩尤战成平手,最初的涿鹿之战更是被蚩尤打得大败,几乎全军覆灭。之后又打了几场仗,黄帝都是败多胜少,这时士兵的士气都十分低落,为了鼓舞众兵将,黄帝竟派人去东海流波山,把自己的老朋友“夔”杀“死”,剥皮做鼓。夔是独脚怪兽,擅长用石子打人,他与黄帝交易的条件就是死后可以升入天庭,他成仙后的名字叫做赤脚大仙。黄帝又在雷泽杀掉人头龙身的雷兽(伏羲之父?),抽出骨头做成鼓槌,有了这面神鼓后,两军再战前,便先擂九通神鼓,响天震地,军心大振,与蚩尤的大战也开始变的有胜有负起来。再后来黄帝得到西王母的阴符经兵法(一说为《黄帝玄女兵法》),在战神天皇大帝的关门弟子九天玄女的协助下,设下太一遁甲阵才打败蚩尤,斩之于盐湖湖畔。
黄帝之后的天帝叫做帝俊(帝喾)。帝俊这个人比较贤明,深知天下初定和为贵的道理,一有时间就发展生产,在他的统治下,混乱的人间终于平静下来,人民渐渐吃的饱穿的暖,总算过上太平的日子。帝俊在闲暇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游览名山大川,在十余年间,他先后认识了他后来的四位人间妻子姜原、简狄、庆都与常仪。携美同游当然是人生快事,但俗话说上得山多终于遇虎,在一次游云梦大泽的时候,当地土霸王房王竟然率众把他与随从们围困起来,无知的蛮族人竟想杀帝俊而代之,成为掌控天下的大帝。玉皇大帝大怒,马上派神龙盘瓠下界,附身去到帝俊的爱犬身上。再说帝俊被困后,贴出了重赏的榜文,提到如果谁能杀了房王,不但能获得大量的财物,还能娶到自己美丽的女儿。想不到当晚房王就被盘瓠咬死,并把头衔来帝俊的跟前,于是帝俊的女儿就嫁给了父亲的爱犬。盘瓠是神仙下凡,见帝女肯为一只狗而遵守誓言,心中十分感动,也爱上了这个心地善良,有情有义的姑娘,便口吐人言,讲出自己原是神仙的真相,并告诉帝女只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金钟里七天七夜后,就可以恢复回人形。可惜后来帝女因为好奇而提前打开了金钟,令到盘瓠功亏一篑,脑袋还保留了狗头的形状。盘瓠与帝女生有六男六女,成为后来很多个民族的祖先。
玉皇大帝觉得帝俊很会治理天下,于是化身九天真王,传了他一本修道的仙书让他得道成仙,代替自己来担当天帝的工作。那时候没有西游记时代那么多文臣武将,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说起来好象权力最大,其实干坤百废待兴,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看到帝俊这么能干,他马上把这个重担给转移了。
帝俊当天帝的日子并不长,因为万年一轮回的天地浩劫已近在眼前。离开了人间的妻子(姜嫄、简狄、庆都、常仪),帝俊娶了女神羲和与常羲两姐妹做为自己新的皇妃,不久后羲和生下了十个太阳,而常羲则生下了十二个月亮。
㈡ 简述秦汉文化繁盛的原因和表现.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决定这一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的发展,二是封建国家长期统一和社会比较稳定.
其表现: 一、经学 哲学 宗教
1. 经 学
秦朝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无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者。
今文经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很不重视儒学。至惠帝时,废除“挟书令”,儒家思想言论这个禁区开始松动。从这时起,到文帝时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传经。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这样的经典就是所谓的“今文经”,释文谓之传。文帝时,开始设置经学博上,由今文经学家充任,以备顾问。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亦由今文经学家充任,在太学教授弟子。从此,今文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
今文经来自老儒的记忆,因每个老儒的记忆有出入,解说有差异,于是出现了一经有几家说法的情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些学术流派。宜帝时,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二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为十四博士。
古文经
古文经是用秦统一以前的篆书抄写的经典。秦在焚书时,人们将这样的经典和其它一些古书埋藏起来。西汉前期,由于拆除老房,相继发现了一些古书。武帝时,下今献书。成帝时,设官负责收集古书,并着手进行整理。西汉末年,刘歆在整理古书时,发现古文经典不仅经文与令文经互异,而且篇章也多出不少。如《礼》多三十九篇,《书》多十六篇。《毛诗》和《左氏春秋》等则为今文经所不载。这些新发现的经典就叫做“古文经”。
刘歆对于古文经很赞赏,建议在太学立学宫,但却遭到今文经学博士们的激烈反对。刘歆批评这些博士“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可是由于执政大臣也反对,刘散的建议未被采纳。平帝时,王莽专权,为了利用古文经进行“改制”,就立《古文尚书》、《毛诗》、《逸礼》、《左氏春秋》四个博士。东汉初,又被取消。
古文经虽不得立学官,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古文经中固然有些内容是经过两汉学者窜改或增加者;但总的说来,古文经学家是按字的形、音、义解经,极力恢复经的本义,不作任意发挥。于是形成了系统的训话方法。古文经学家贾逵、马融、郑玄兼通令文经。郑玄破除各家传统,广采众说,遍注群经,得到经今、古文两派的赞许,号称“郑学”。至此,基本上结束了经今、古文斗争。贾逵的学生许慎为了反对今文经学派根据隶书经典,穿凿附会,曲解经文,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写成《说文解字》一书,收小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收古文(战国文字)、籀(zh騯宙,西周、春秋文字)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为重文:每个字标明字形,注出音读,推究字义,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全部解说不过十三万三千多字,简明扼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2.哲 学
两汉时期,哲学的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董仲舒,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王充。
唯心主义
董仲舒是今文经学派的《公羊》学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一书中。他反对天道自然观,进一步发展了先秦的“天人同一”思想,这个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他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又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是法则、规律,这里借为封建制度。由此看来,董仲舒的宇宙观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唯物主义
王充出身于“细族孤门”,曾做过州郡小吏,大部分时间以教学为生。他着《论衡》一书,计八十五篇(今存八十四篇),二十余万言。
他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及其分离,轻者为天,浊者为地。”人和禽兽也是由元气演化而来。他认为元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神论,发展了古代的天道自然观。他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又说:“人之死,犹火之灭也。”他认为鬼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
王充的论证方法是“引物事以验其言行”,是比较科学的。但由于当时自然科学不甚发展,引作论据的事物有些不真实,因之做出的结论也难免有错误。他在对社会问题或历史人物评述时,往往归之于命,这是唯心主义。
3.宗 教
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道教和佛教,都是在东汉时期开始流传的。
道教
道教是由黄老学说与巫术结合而形成的。东汉顺帝时,琅邪人宫崇向朝廷献其师干吉所得《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经典。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基本上保存了这部经典的面貌。
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三大支派,一支为太平道,以张角为教主,在黄河南北传教,另一支为天师道,亦称为五斗米道,以张修和张鲁为教主,在仅中、巴蜀一带传教;第三支以于吉(与上同名)为教主,在长江下游传教。三派的信徒多为贫苦农民,这些信徒的多数成为农民大起义的主力。
佛教
佛教是迦毘至印度研究佛学归来,在雒阳建寺译经,中国开始有汉译本佛经。东汉末年,安息(今伊朗)僧人安世高、月氏僧人支谶(ch镴衬)等相继来到雒阳,翻译佛经。汉人严浮调从安世高学经,并参与翻译。从此,佛教教义也在中国流传。
二、文学艺术
1.文 学
秦汉时期的文学,以散文、赋和诗歌为主。
散文
散文可以《史记》为代表,这是一部很好的散文集,许多篇传记具体生动地记述或刻画了社会各个方面的事件或人物,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两汉时期有很多文字生动、说理深刻的政论文章,其中以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徙民实边策》最有代表性。桓宽撰的《盐铁论》是一部以讨论西汉王朝的盐铁政策为中心内容的着作,文字生动,语言流畅,是一部优秀的对话体文学作品。
赋
赋是两汉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材,一般文人都喜作赋。西汉的赋起初尚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西汉中期以后,成为最高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工具。这样的赋篇幅很长,叫做大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是这样一些典型。虽有一点讽刺统治者的味道,但不起什么作用。
东汉时期的赋篇幅短小,向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叫做小赋。张衡的《思玄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都表达了作者讶当时社会的不满,揭露了宫场的黑暗腐朽,对于人民的贫困生活也有一定的同情。
诗歌
两汉的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乐府》也叫做《乐府诗》,是汉武帝时期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思悲翁》、《东门行》、《有所思》、《陌上桑》等,分别反映了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繁重徭役、横征暴敛的不满,反映了妇女不幸的命运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中后期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为求功名利禄,背井离乡,四处奔走。他们把对社会的感触,倾注到作品之中。如《冉冉孤生竹》、《孟冬寒气至》、《明月何皎皎》、《迢迢牵牛星》等,就是倾述生离死别、情感追求、仕途坎坷的诗篇。《生年不满百》、《青青河畔草》等,则充满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思想,反映了作者走投无路,内心苦闷的境况。
两汉的诗歌形式自然朴素,用语通俗深刻,与赋体大不相同。它发展了《诗经》中的《国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艺 术
绘画
两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很发展。宫廷府寺的墙壁上,贵族、官僚、地主的宅第的墙壁、墓壁上,盛行以绘画装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汉景帝子鲁恭王在曲阜修建的灵光殿。据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记载,壁画先是太古裸体粗犷(guǎng广)奇怪的神话人物,其次是穿戴冠冕的黄帝、尧、舜,再次是夏、商、周三代兴亡。凡历史上着名的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的事迹,国君的贤愚,政事的成败,莫不绘载。主题之外,饰以天文、万物、神怪、异事,是一组色彩鲜明、情态生动的巨幅图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彩绘帛画,全长二○五厘米,上部宽九二厘米,下部宽四七·七厘米。帛画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部左右分别绘扶桑九日和嫦娥奔月两个神话故事,中部绘贵妇出行图,下部绘宴饮图。主题之外,饰以飞龙、异兽、特钟、巨磬等等,以朱砂、石青、石绿绘制,线条流畅,着色鲜艳精细,人物情态自若,鸟兽栩栩(xǚ许)如生。
雕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很发展。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是一座雕塑艺术的宝库。这个俑坑是1974年发现的,陈列着武士俑六千余个,每个武士身高1.81.86米,有的身着短褐,有的外披铠甲,有的持弓,有的执剑,都生气勃勃。出土陶马,高1.7米,长两米多,都翘首仰颈,双目前视,四腿挺立,气宇轩昂。这实在是一个强大的军阵,似在待命出征。
西汉的石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群。其中的“马踏匈奴”刻石是为纪念霍去病的战功而刻的,形象生动逼真,最为着名。其他石刻都是用巨大完整的天然石料顺势加工而成的。有伏虎、卧马、牯(gǔ古)牛、跃马、卧象、人熊相搏,猛兽食羊等。
东汉时期的雕塑,以1969年在甘肃武成雷台的一座墓葬中发现的铜马、铜俑最有代表性。有铜马四十匹,铜奴婢二十八件。有一匹天马,凌空飞驰,形姿矫健,头微左扬,三足高举,一足踏一飞燕,燕展翅疾飞,作惊悸回首状。这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一件极为优秀的代表作。
东汉时期主要用于垒砌墓葬的画像石(砖),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雕刻艺术。画像多用单线阴刻或阳刻技法,内容有官吏出行图、狩猎图、战争图,还有农业生产、煮盐、锻铁、木工、纺织、宴饮、百戏、烹调等场面,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浮雕艺术。
三、史 学
两汉时期,封建统治者继承了前代由国家修史的传统,在中央设史官,编修历史。其中最有名的史书是《史记》和《汉书》。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35枣前93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武帝时,为太史今,学识渊博。原拟撰写一部史书,未及撰述,就因病去世。司马迁幼时聪慧,十岁开始诵习古文。二十岁时,周游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安徽、山东、河南的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了解了各地的一些风尚习俗和民间传说,接触过社会各个方面的人物。后为郎中,奉使到今四川、云南等地,对当地少数民族等有所了解。继父任太史今后,又得博览史官所藏图书。他的学术根基深厚,经历丰富,这是后来他撰写《史记》的极有利的条件。
《史记》的撰述,开始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约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撰成。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此后二千年间的正史编纂创立规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作为一位史官,原来写作目的是为了宣扬“明圣盛德”,“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先人所言。”以为西汉王朝的统治服务。可是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腐刑(宫刑),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思想上起了某些变化。他说:“诟莫大于宫刑”。他当时极度悲愤,曾想到死;可是为了完成《史记》一书的写作,还是需要活下来。他孙子膑脚、屈原放逐等古人古事来自勉,借撰述以抒发郁结,申述己志。他对西汉统治者极不满,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对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领袖,则给予同情。他说:“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因而为陈胜、吴广作“世家”,同五霸、七雄等诸侯并列,评价很高。除此以外,还为古代、当代的着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
班固与《汉书》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的父亲班彪,是着名的史学家。因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以补足《史记》的西汉部分。书未成,彪死,其子固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着。他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修成《汉书》一百卷(后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始于刘邦起兵,终于王莽覆灭,记述了二百三十余年间的史事人物。属于西汉前期的内容,多采自《史记》。全书体例也仿照《史记》,惟改“书”为“志”,废“世家”人“列传”。《汉书》十志比《史记》八书的内容详备。《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等是班固的新创。《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整、内容丰富的断代史。各传、志多载录有关学术、政论文章,因之又兼有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班固死时,“八表”和《天文志》还没有写好,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和史学家马续完成。
《汉书》的主要缺点是封建正统思想严重。晋人傅玄在评论《汉书》时说:“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书。”《汉书》的思想性远不如《史记》。
四、科学校术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算学
稍晚于《周髀算经》的算学着作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前期。全书分为九章:(1)方田(分数四则算法和平面形求面积法),(2)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8)衰(cuī催)分(分配比例的算法),(4)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法),(5)商功(立体形求体积法),(6)均输(管理粮食运输均匀负担的计算法),(7)盈不足(盈亏类问题解法),(8)方程(一次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术),(9)勾股(勾股定理的应用和简单的测量问题的解法)。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全书由二百四十六个算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天文学
两汉时期,关于天体结构,有三种说法,一是宣夜说,已失传;二是盖天说,《周髀算经》即持此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种说法违失太多,史官多不采用。三是浑天说,认为天地之象如卵之裹黄,“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这种说法对于天体结构的设想比较近于实际,多为史官采用。
东汉安帝时,太史令张衡掌天文,撰《灵宪》一书,比较正确地阐述了许多天文现象。如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他在西汉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浑天仪,以漏水转动,星宿出没,与灵台观象所见的情况相符合。
张衡还作候风仪和地动仪。候风仪制法失传。地动仪是用精铜制造的,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置机关,在八个方向各安一个龙头,口衔铜丸一枚。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同方向的龙头就口吐铜丸,发出警报。
张衡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造,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一大成就,还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对东汉喧嚣一时的谶纬迷信思想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崔瑗在张衡的碑文中称赞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历法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颁行《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四分历。一回归年为365日,一朔望月为29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武帝时,《颛顼历》已行用百余年,出现了“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情况。武帝以司马迁、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和民间历算家唐都、落下闳等二十余人修改历法,于太初元年(前104年)编成新历,这就是有名的《太初历》。《太初历》比四分历科学,行用一百八十九年才出现重大差误。《太初历》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少年来史官的记录,制定了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称为“朔望之会”,约在十一年中有二十二次日食)。自有了这个周期,历家可以校正朔望,预知日食。太初历还把二十四节气第一次收入历法,这对于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太初历》的编制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
医学
两汉时期,医学很发展,宫府设有医官,民间医师也很多,多数方士兼通医道。
西汉初年,着名的医学家有淳于意,因曾任齐的太仓长,号仓公。他年少时,从同郡人阳庆学“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西汉后期的楼护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医学家,他读过医经、本草、方术书计有数十方言,在长安一带行医很有名。
东汉时期的医学更加发展。最着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名机,南阳人。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为了给人治病,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着《伤寒杂病论》一书。至北宋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前者论述当时属于“伤寒”的若干病症,后者论述妇科、内科等多种常见病。
69 张仲景像(蒋兆和作)
张仲景还从临床实际出发,吸取当时医学上的新成就,把《内经》以来的病因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同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辩证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总结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法则,还论述了一些处方用药的加减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对祖国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张仲景为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华佗字符化,沛国樵(今安徽亳州)人,约于张仲景同时。他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亦精干针灸技术。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我国的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学。他施行手术时,先使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然后破开腹或背,剜去瘀积,或清洗内脏,然后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便愈合,一个月后,就能痊愈。华佗的麻醉学和腹腔手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70 华佗像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编成“五禽之戏”,传授给人们,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共着录药物三百六十五种,计有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如桂枝、麻黄、杏仁、石膏、附子、黄芩、黄连、知母、柴胡、地黄、当归、芍药等,在临床上有卓越的疗效。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善的药物学着作。
纸
周秦时期,以竹木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绘画材料。简重帛贵,不便使用。西汉中后期,宫廷中已使用一种丝质纸,薄而小,叫做赫蹏(x t硐诽悖�I缁嵘弦延杏弥参锵宋�圃斓闹秸拧£
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将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植物纤维捣成浆液,制造出了质量较好的纸张,于元兴元年(105年)献给和帝。从此,这样的造纸方法得到推广,造出的纸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又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到了晋朝,有很大进步,纸张成本低廉,平滑合用,完全代替了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我国的造纸术约在公元三、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后又传到日本。唐中期,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非和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㈢ 复丝渔网怎么计算重量
1.万目的计算“万目”是计算网片重量的基础,指一万个网目。在先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整目测量时均需将网目拉直,这里的网目指的是整目。测量网片万目的时候,我们用拉长后的网长和网深除以网目大小,得到深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网目数量。然后两者相乘,可以得到该网片总目数。总数除1万,即得万扣数。例如:一条网,整目大 1英寸,长100码,深400目。我们知道,1英寸=2.54 cm 1码 =0.914m 用网长100码除以网目大小,可得网长3598 目,网长目数乘以网深目数,约等于1439370目,也就是143.937万目。2.万目耗线量的计算渔网制造属于边缘型产业,国家标准更新缓慢,多沿用上世纪计算方法,根据多年外贸经验,从未因网重与客户产生纠纷,可见,方法虽然老旧,却可继续使用。最准确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结节系数等参数,可操作性不强。通常我们采用的查表法计算网重,通过查表,我们可以得知万目耗线量(1万个网目,网线的总重),然后用这个量乘以网的万目数,即可得出网重。查表法中表的横坐标是网目大小(以10mm递增),网纵坐标为网线粗细。查表法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实测,并多次验证后数据,优点是相对准确,但是也一定会存在误差。在得到理论网重后,我们一般增加百分之2~5的误差和耗线率(其中包括捻线损耗,网机损耗,和网线自然损耗,以及误差),其中,需要合股线在捻制过程中肯定要产生耗损。查表法也存在缺点,例如由于表范围限制,超出范围或非表间尺寸,需要进行换算,计算过程相对比较麻烦。也曾经在期刊杂志中见到根据查表法进行的简易算法。其原理是将万目目脚和万目网结的耗线量分离,将原来四十余页的表格精简到一张小表,并提供了超出表范围后的网重计算公式,方法较为简便,根据这种计算方法,
㈣ 渔网片的计算方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2-18
㈤ 渔网片的计算方法
渔网密度×渔网单条横截面积×网丝总长度(网洞数量×单个周长)
㈥ 概述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秦汉时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学技术成果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
算学
稍晚于《周髀算经》的算学着作是《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前期。全书分为九章:(1)方田(分数四则算法和平面形求面积法),(2)粟米(粮食交易的计算方法),(8)衰(cuī催)分(分配比例的算法),(4)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法),(5)商功(立体形求体积法),(6)均输(管理粮食运输均匀负担的计算法),(7)盈不足(盈亏类问题解法),(8)方程(一次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术),(9)勾股(勾股定理的应用和简单的测量问题的解法)。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方程解法和联立二次方程解法的雏形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全书由二百四十六个算术命题和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天文学
两汉时期,关于天体结构,有三种说法,一是宣夜说,已失传;二是盖天说,《周髀算经》即持此说,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种说法违失太多,史官多不采用。三是浑天说,认为天地之象如卵之裹黄,“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这种说法对于天体结构的设想比较近于实际,多为史官采用。
东汉安帝时,太史令张衡掌天文,撰《灵宪》一书,比较正确地阐述了许多天文现象。如说:“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他在西汉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浑天仪,以漏水转动,星宿出没,与灵台观象所见的情况相符合。
张衡还作候风仪和地动仪。候风仪制法失传。地动仪是用精铜制造的,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内置机关,在八个方向各安一个龙头,口衔铜丸一枚。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同方向的龙头就口吐铜丸,发出警报。
张衡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造,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一大成就,还促进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发展,对东汉喧嚣一时的谶纬迷信思想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崔瑗在张衡的碑文中称赞他“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
历法
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颁行《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四分历。一回归年为365日,一朔望月为29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为后九月。武帝时,《颛顼历》已行用百余年,出现了“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情况。武帝以司马迁、星官射姓、历官邓平和民间历算家唐都、落下闳等二十余人修改历法,于太初元年(前104年)编成新历,这就是有名的《太初历》。《太初历》比四分历科学,行用一百八十九年才出现重大差误。《太初历》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少年来史官的记录,制定了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称为“朔望之会”,约在十一年中有二十二次日食)。自有了这个周期,历家可以校正朔望,预知日食。太初历还把二十四节气第一次收入历法,这对于农业生产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太初历》的编制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一次大改革。
医学
两汉时期,医学很发展,宫府设有医官,民间医师也很多,多数方士兼通医道。
西汉初年,着名的医学家有淳于意,因曾任齐的太仓长,号仓公。他年少时,从同郡人阳庆学“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西汉后期的楼护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医学家,他读过医经、本草、方术书计有数十方言,在长安一带行医很有名。
东汉时期的医学更加发展。最着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名机,南阳人。东汉末年,南阳一带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为了给人治病,钻研《内经》、《难经》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着《伤寒杂病论》一书。至北宋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前者论述当时属于“伤寒”的若干病症,后者论述妇科、内科等多种常见病。
张仲景还从临床实际出发,吸取当时医学上的新成就,把《内经》以来的病因学说,脏、腑经络学说同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等辩证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总结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法则,还论述了一些处方用药的加减变化规律。这些都是对祖国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张仲景为后世医家尊为医圣。
华佗字符化,沛国樵(今安徽亳州)人,约于张仲景同时。他是一位杰出的外科医生,亦精干针灸技术。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我国的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学。他施行手术时,先使病人用酒冲服麻沸散,然后破开腹或背,剜去瘀积,或清洗内脏,然后缝合,敷上药膏,四、五天伤口便愈合,一个月后,就能痊愈。华佗的麻醉学和腹腔手术,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编成“五禽之戏”,传授给人们,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时期,共着录药物三百六十五种,计有植物药二百五十二种,动物药六十七种,矿物药四十六种。如桂枝、麻黄、杏仁、石膏、附子、黄芩、黄连、知母、柴胡、地黄、当归、芍药等,在临床上有卓越的疗效。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善的药物学着作。
纸
周秦时期,以竹木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绘画材料。简重帛贵,不便使用。西汉中后期,宫廷中已使用一种丝质纸,薄而小,叫做赫蹏。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将树皮、麻头、敝布、渔网等植物纤维捣成浆液,制造出了质量较好的纸张,于元兴元年(105年)献给和帝。从此,这样的造纸方法得到推广,造出的纸被称为蔡侯纸。造纸术又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到了晋朝,有很大进步,纸张成本低廉,平滑合用,完全代替了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中国的造纸术约在公元三、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后又传到日本。唐中期,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非和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各位高手,请参考,赞一下!!!谢谢!
㈦ 家里有必要安装净水器吗哪个牌子好
关于净水机,好好住 APP 用户@齐大圣 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市面上常见类型。
需不需要净水机?哪种净水机更适合你家?
相信看完你就有答案啦!
以下内容来自好好住 APP 用户@齐大圣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然而然的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头一桩大事就是家庭用水。
我们内心无限憧憬的画面是这样的:
内容很多,大家慢慢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