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matlab
‘壹’ 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matlab程序怎么用
AP算法中传递两种类型的消息, (responsiility)和(availability) 。r(i,k)表示从点i发送到候选聚类中心k的数值消息,反映k点是否适合作为i点的聚类中心。a(i,k)则从候选聚类中心k发送到i的数值消息,反映i点是否选择k作为其聚类中心。r (i, k)与a (i, k)越强,则k点作为聚类中心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i点隶属于以k点为聚类中心的聚类的可能性也越大。AP算法通过迭代过程不断更新每一个点的吸引度和归属度值,直到产生m个高质量的exemplar,同时将其余的数据点分配到相应的聚类中。
‘贰’ matlab 聚类算法silhouette
~的意思的无视这个项,仅生成h。
snapnaw,拍摄图像快照以包括在发布文档中。代码中没有涉及发布文档,所以没有显示。
参考网页网页链接
‘叁’ 有谁用matlab做过聚类算法
热心网友
聚类分析的概念主要是来自多元统计分析,例如,考虑二维坐标系上有散落的许多点,这时,需要对散点进行合理的分类,就需要聚类方面的知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这样的问题:对于样本空间P中的元素含有多个属性,要求对其中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最终可以以聚类图的形式加以呈现,而聚类图可以以手式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进行,这里采用自动生成方式,亦是本文的程序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这里所实现的基本的模糊聚类的主要过程是一些成文的方法,在此简述如下:
对于待分类的一个样本集U=,设其中的每个元素有m项指标,则可以用m维向量描述样本,即:ui=(i=1,2,...,n)。则其相应的模糊聚类按下列步骤进行:1)
标准化处理,将数据压缩至(0-1)区间上,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介绍略。(参[1])2)
建立模糊关系:这里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首先是根据“距离”或其它进行比较的观点及方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主要的“距离”有:Hamming
距离:
d(i,j)=sum(abs(x(i,k)-x(j,k)))
|
k
from
1
to
m
(|
k
from
1
to
m表示求和式中的系数k由1增至m,下同)Euclid
距离:
d(i,j)=sum((x(i,k)-x(j,k))^2)
|
k
from
1
to
m
非距离方法中,最经典的就是一个夹角余弦法:
最终进
‘肆’ 网上的一些matlab程序聚类算法程序中为什么没有输入、输出图像的步骤
聚类不一定是要对图像进行操作的,一般如果用于图像都是先提取目标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再使用聚类算法。可能你下的matlab聚类算法输入和输出是已经提取特征完毕的矩阵,你可以check一下是否是用矩阵输入的特征来聚类的
‘伍’ 如何编写求K-均值聚类算法的Matlab程序
在聚类分析中,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无监督分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也称为C-均值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如下: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
%%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
samp=[11.1506
6.7222
2.3139
5.9018
11.0827
5.7459
13.2174
13.8243
4.8005
0.9370
12.3576];
%样本集
[l0
l]=size(samp);
%%利用均值把样本分为两类,再将每类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
th0=mean(samp);n1=0;n2=0;c1=0.0;c1=double(c1);c2=c1;for
i=1:lif
samp(i)<th0
c1=c1+samp(i);n1=n1+1;elsec2=c2+samp(i);n2=n2+1;endendc1=c1/n1;c2=c2/n2;
%初始聚类中心t=0;cl1=c1;cl2=c2;
c11=c1;c22=c2;
%聚类中心while
t==0samp1=zeros(1,l);
samp2=samp1;n1=1;n2=1;for
i=1:lif
abs(samp(i)-c11)<abs(samp(i)-c22)
samp1(n1)=samp(i);
cl1=cl1+samp(i);n1=n1+1;
c11=cl1/n1;elsesamp2(n2)=samp(i);
cl2=cl2+samp(i);n2=n2+1;
c22=cl2/n2;endendif
c11==c1
&&
c22==c2t=1;endcl1=c11;cl2=c22;
c1=c11;c2=c22;
end
%samp1,samp2为聚类的结果。
初始中心值这里采用均值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用经验的方法来确定,或者将样本集随机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均值。
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知道分类的数量,这是其不足之处。
‘陆’ 如何对点进行k均值聚类算法 matlab
在聚类分析中,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无监督分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也称为C-均值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x0d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如下:\x0d(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x0d(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x0d(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x0d(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x0d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x0d%%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x0dsamp=[11.1506 6.7222 2.3139 5.9018 11.0827 5.7459 13.2174 13.8243 4.8005 0.9370 12.3576]; %样本集\x0d[l0 l]=size(samp);\x0d%%利用均值把样本分为两类,再将每类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x0dth0=mean(samp);n1=0;n2=0;c1=0.0;c1=double(c1);c2=c1;for i=1:lif samp(i)<th0\x0dc1=c1+samp(i);n1=n1+1;elsec2=c2+samp(i);n2=n2+1;endendc1=c1/n1;c2=c2/n2; %初始聚类中心t=0;cl1=c1;cl2=c2;\x0dc11=c1;c22=c2; %聚类中心while t==0samp1=zeros(1,l);\x0dsamp2=samp1;n1=1;n2=1;for i=1:lif abs(samp(i)-c11)<abs(samp(i)-c22)\x0dsamp1(n1)=samp(i);\x0dcl1=cl1+samp(i);n1=n1+1;\x0dc11=cl1/n1;elsesamp2(n2)=samp(i);\x0dcl2=cl2+samp(i);n2=n2+1;\x0dc22=cl2/n2;endendif c11==c1 && c22==c2t=1;endcl1=c11;cl2=c22;\x0dc1=c11;c2=c22;\x0dend %samp1,samp2为聚类的结果.\x0d初始中心值这里采用均值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用经验的方法来确定,或者将样本集随机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均值.\x0d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知道分类的数量,这是其不足之处.
‘柒’ 怎么用Matlab计算聚类算法的正确率问题
我把K-mediods的matlab代码贴出来,你好好学习一下
function label = kmedoids( data,k,start_data )
% kmedoids k中心点算法函数
% data 待聚类的数据集,每一行是一个样本数据点
% k 聚类个数
% start_data 聚类初始中心值,每一行为一个中心点,有cluster_n行
% class_idx 聚类结果,每个样本点标记的类别
% 初始化变量
n = length(data);
dist_temp1 = zeros(n,k);
dist_temp2 = zeros(n,k);
last = zeros(n,1);
a = 0;
b = 0;
if nargin==3
centroid = start_data;
else
centroid = data(randsample(n,k),:);
end
for a = 1:k
temp1 = ones(n,1)*centroid(a,:);
dist_temp1(:,a) = sum((data-temp1).^2,2);
end
[~,label] = min(dist_temp1,[],2);
while any(label~=last)
for a = 1:k
temp2 = ones(numel(data(label==a)),1);
temp3 = data(label==a);
for b = 1:n
temp4 = temp2*data(b,:);
temp5 = sum((temp3-temp4).^2,2);
dist_temp2(b,a) = sum(temp5,1);
end
end
[~,centry_indx] = min(dist_temp2,[],1);
last = label;
centroid = data(centry_indx,:);
for a = 1:k
temp1 = ones(n,1)*centroid(a,:);
dist_temp1(:,a) = sum((data-temp1).^2,2);
end
[~,label] = min(dist_temp1,[],2);
end
end
‘捌’ 怎样用matlab实现多维K-means聚类算法
function [ labels ] = kmeans_clustering( data, k )
[num,~]=size(data);
ind = randperm(num);
ind = ind(1:k);
centers = data(ind,:);
d=inf;
labels = nan(num,1);
while d>0
labels0 = labels;
dist = pdist2(data, centers);
[~,labels] = min(dist,[],2);
d= sum(labels0 ~= labels);
for i=1:k
centers(i,:)=mean(data(labels == i,:),1);
end
end
end
‘玖’ 如何编写求K-均值聚类算法的Matlab程序
在聚类分析中,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algorithm)是无监督分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其也称为C-均值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如下: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下面介绍作者编写的一个分两类的程序,可以把其作为函数调用。 %% function [samp1,samp2]=kmeans(samp); 作为调用函数时去掉注释符 samp=[11.1506 6.7222 2.3139 5.9018 11.0827 5.7459 13.2174 13.8243 4.8005 0.9370 12.3576]; %样本集 [l0 l]=size(samp); %%利用均值把样本分为两类,再将每类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 th0=mean(samp);n1=0;n2=0;c1=0.0;c1=double(c1);c2=c1;for i=1:lif samp(i)<th0 c1=c1+samp(i);n1=n1+1;elsec2=c2+samp(i);n2=n2+1;endendc1=c1/n1;c2=c2/n2; %初始聚类中心t=0;cl1=c1;cl2=c2; c11=c1;c22=c2; %聚类中心while t==0samp1=zeros(1,l); samp2=samp1;n1=1;n2=1;for i=1:lif abs(samp(i)-c11)<abs(samp(i)-c22) samp1(n1)=samp(i); cl1=cl1+samp(i);n1=n1+1; c11=cl1/n1;elsesamp2(n2)=samp(i); cl2=cl2+samp(i);n2=n2+1; c22=cl2/n2;endendif c11==c1 && c22==c2t=1;endcl1=c11;cl2=c22; c1=c11;c2=c22; end %samp1,samp2为聚类的结果。 初始中心值这里采用均值的办法,也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用经验的方法来确定,或者将样本集随机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均值。 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知道分类的数量,这是其不足之处。
‘拾’ matlab中聚类算法
聚类分析的概念主要是来自多元统计分析,例如,考虑二维坐标系上有散落的许多点,这时,需要对散点进行合理的分类,就需要聚类方面的知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这样的问题:对于样本空间P中的元素含有多个属性,要求对其中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分类。最终可以以聚类图的形式加以呈现,而聚类图可以以手式和自动生成两种方式进行,这里采用自动生成方式,亦是本文的程序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这里所实现的基本的模糊聚类的主要过程是一些成文的方法,在此简述如下: 对于待分类的一个样本集U=,设其中的每个元素有m项指标,则可以用m维向量描述样本,即:ui=(i=1,2,...,n)。则其相应的模糊聚类按下列步骤进行:1) 标准化处理,将数据压缩至(0-1)区间上,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介绍略。(参[1])2) 建立模糊关系:这里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首先是根据逗距离地或其它进行比较的观点及方法建立模糊相似矩阵,主要的逗距离地有:Hamming 距离: d(i,j)=sum(abs(x(i,k)-x(j,k))) | k from 1 to m (| k from 1 to m表示求和式中的系数k由1增至m,下同)Euclid 距离: d(i,j)=sum((x(i,k)-x(j,k))^2) | k from 1 to m 非距离方法中,最经典的就是一个夹角余弦法: 最终进行模糊聚类分析的是要求对一个模糊等价矩阵进行聚类分析,而由相似矩阵变换到等价矩阵,由于相似矩阵已满足对称性及自反性,并不一定满足传递性,则变换过程主要进行对相似矩阵进行满足传递性的操作。使关系满足传递性的算法中,最出名的,就是Washall算法了,又称传递闭包法(它的思想在最短路的Floyd算法中亦被使用了)。 算法相当简洁明了,复杂度稍大:O(log2(n)*n^3),其实就是把一个方阵的自乘操作,只不过这里用集合操作的交和并取代了原先矩阵操作中的*和+操作,如下:(matlab代码)%--washall enclosure algorithm--%unchanged=0;while unchanged==0 unchanged=1; %--sigma:i=1:n(combine(conj(cArr(i,k),cArr(k,j)))) for i=1:cArrSize for j=1:cArrSize mergeVal=0; for k=1:cArrSize if(cArr(i,k)<=cArr(k,j)&&cArr(i,k)>mergeVal) mergeVal=cArr(i,k); elseif(cArr(i,k)>cArr(k,j)&&cArr(k,j)>mergeVal) mergeVal=cArr(k,j); end end if(mergeVal>cArr(i,j)) CArr(i,j)=mergeVal; unchanged=0; else CArr(i,j)=cArr(i,j); end end end %-- back--% for i=1:cArrSize for j=1:cArrSize cArr(i,j)=CArr(i,j); end end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