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算法
Ⅰ 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连接时功率的算法和三角形连接时一样吗
公式是一样的,均为P=√3×U×I×cosφ×η
Ⅱ 三相异步电动机双层叠绕跨距的算法
你说的因该是355-4的吧用72/4=18在用18*5/6=15第一槽到最后一槽之间隔15槽跨距就是1-16啦
Ⅲ 求一异步动态生成ID编号的.net算法,像购物网站异步生成的订单号一样
年+月+日+时+分+秒+毫秒+6位随机値
如:2010 10 11 06 13 300 245376
Ⅳ 两相电机的额定电流如何计算和三相异步电机算法相同吗
这个电动机额定电压应该是交流220V的,单相。单相是一根火线和一根零线构成的,不能叫两相。单相交流电动机的功率计算公式可由下面的式子表示: N=U×I×COSφ 其中N表示功率,单位为瓦或瓦特,单位符号用W表示; U表示电压有效值,单位为伏或伏特,单位符号用V表示; I表示电流有效值,单位为安或安培,单位符号用A表示; COSφ是功率因数,一般为0.70~0.95。 你提到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为1.3kW也就是1300W,额定电压应该是220V,额定电流是8.2A,那么功率因数应该是0.72。 额定电流的大小与额定转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Ⅳ fifo算法是什么
先进先出算法是最简单的分页替换算法,是指每次有新的分页需要调入时,会选择调入内存时间最久的分页换出。它简单,容易实现,但这种绝对的公平方式容易导致效率的降低。
最简单的分页替换算法就是先进先出算法,当每次有新的分页需要调入时,会选择调入内存时间最久的分页换出。
有两种实现的方法:第一种是记录每个分页被调入到页框的时间,当每次需要换出分页时,会找到调入时间最早的一页,也就是在主存储器中存在最久的分页。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利用FIFO队列来实现,当要进行分页替换时,就把队列最前端的分页换出,再把要调入的分页放到队列的末端。
一、实现机制
使用链表将所有在内存的页面按照进入时间的早晚链接起来,然后每次置换链表头上的页面就行了。新加进来的页面则挂在链表的末端。
二、特点
1、优点
简单,且容易实现。
2、缺点
这种绝对的公平方式容易导致效率的降低。例如,如果最先加载进来的页面是经常被访问的页面,这样做很可能造成常被访问的页面替换到磁盘上,导致很快就需要再次发生缺页中断,从而降低效率。
电子产品
FIFO通常在电子电路中用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缓冲和流控制。FIFO以其硬件形式主要由一组读写指针,存储和控制逻辑组成。
存储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触发器,锁存器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存储形式。对于非平凡大小的FIFO,通常使用双端口SRAM,其中一个端口专用于写入,另一端口专用于读取。
电子设备中实现的第一个已知FIFO是1969年在飞兆半导体公司的Peter Alfke。[4]Alfke后来担任Xilinx的董事。
1、同步性
同步FIFO是其中相同的时钟用于读取和写入的FIFO。异步FIFO使用不同的时钟进行读取和写入,它们可能会引入亚稳定性问题。异步FIFO的常见实现方式是对读和写指针使用格雷码(或任何单位距离码),以确保可靠的标志生成。
关于标志生成的另一条注释是,必须使用指针算法为异步FIFO实现生成标志。相反,在同步FIFO实现中,可以使用泄漏存储区方法或指针算法来生成标志。
2、状态标志
FIFO状态标志的示例包括:已满,为空,几乎已满和几乎为空。当读地址寄存器到达写地址寄存器时,FIFO为空。当写地址寄存器到达读地址寄存器时,FIFO已满。读写地址最初都位于第一个存储器位置,并且FIFO队列为空。
在这两种情况下,读和写地址最终都是相等的。为了区分这两种情况,一种简单而强大的解决方案是为每个读取和写入地址添加一个额外的位,该地址在每次换行时都会反转。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先进先出算法
Ⅵ 转行深度学习,如何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大数据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让深度学习技术开始超越人类。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应用上已经取得的快速发展,有人开始认为,科技既然能够通过互联网,让全世界实现信息共享,那么,随着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比人的智力更高的新物种被创造出来。
不过,在众人普遍看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前景时,也有业内专业人士指出,深度技术在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问题。
深度学习的理论问题主要体现在统计学和计算两个方面。对于任意一个非线性函数,都能找到一个浅层网络和深度网络来表示。深度模型比浅层模型对非线性函数具有更好的表现能力。但深度网络的可表示性并不代表可学习性。要了解深度学习样本的复杂度,要了解需要多少训练样本才能学习到足够好的深度模型,就必须知道,通过训练得到更好的模型需要多少计算资源,理想的计算优化是什么。由于深度模型都是非凸函数,也就让深度学习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变得非常困难。
(2)建模问题。
工业界曾经有一种观点:“在大数据条件下,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会比复杂模型更有效。”在实际的大数据应用中,很多最简单的模型得到大量使用的情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着这种观点。
但是,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种观点。因为在大数据情形下,往往只有比较复杂或表达能力强的模型,才能充分挖掘海量数据中的信息。随着深度模型变得更强大,从大数据中发掘出的信息往往更有价值。大数据需要深度模型。比如说,语音识别所涉及的是大数据机器学习问题。其声学建模所面临的是高达十亿到千亿级别的样本训练。Google公司在一个语音识别实验中发现,训练后的DNN,训练样本上的预测误差,竟然与测试样本的预测误差基本相当。而在通常模型上,训练样本上的预测误差要明显小于测试样本。这是因为大数据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维度,从而让DNN这样高容量的复杂模型处于欠拟合状态。由此也就表明大数据需要深度学习。浅层模型模拟人工经验抽取样本特征,其功能主要是负责分类或预测。在这种情形下,特征的好坏就成为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为此,为了发掘更好的特征,开发人员就得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反复摸索,这在时间上往往要花费数年。这就表明,人工设计样本特征在可扩展性上欠佳。
深度学习的实质是学习更有用的特征,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其方法是构建深度模型和海量训练数据。可以说,特征学习是目的,深度模型是手段。相对浅层学习来说,深度学习具有多达5层、6层,甚至是10多层的隐层节点,还突出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深度学习通过逐层特征变换,让分类或预测变得更容易。
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比通过人工规则来构造规则更能刻画数据的内在信息。那么,在推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理论与计算理论时,能不能提出新的具有强大表示能力的分层模型呢?在具体应用上,又该怎样设计一个用来解决问题的最合适的深度模型呢?还有,是否存在可能建立一个通用的深度模型或者是建模语言呢?这些都是深度学习必须面对的问题。
(3)工程问题。
对于从事深度学习技术研发的人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利用并行计算平台来实现海量数据训练的问题。深度学习需要频繁迭代,传统的大数据平台无法适应这一点。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深入,海量数据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现有的DNN训练技术通常所采用的随机梯度法,不能在多个计算机之间并行。采用CPU进行传统的DNN模型训练,训练时间非常漫长,一般训练声学模型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缓慢的训练速度明显不能满足互联网服务应用的需要。目前,提升模型训练速度,成为许多大公司研发者的主攻方向。比如谷歌公司,搭建起了DistBelief这个深度学习并行计算平台。通过采用异步算法,实现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并行化,从而加快模型训练速度。不过,工程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解决各种服务需求来说,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深度学习引领着“大数据+深度模型”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推动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度学习在理论、建模和工程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而在具体应用方面,深度学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建设从最初的设想到成为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花了超过50年的时间。在克服传统计算机性能不足方面,神经网络算法较其他算法更具有先进性。在早期的实验中,网络训练方法是:“迭代地调整每个神经元施加到其输入的数据,来尽量减少整个网络的输出与所希望的结果之间的误差。”这样的训练虽然较过去有所改善,但让深度学习在规模上面临着一个挑站。
2006年,多伦多大学开发的训练技术能用于包含多个隐藏层的网络,其中的一种技术叫作“预训练”。这种方法能让上层提取高级特征,但无法解决规模问题。处在较高层的神经元,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如用于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的第一层所需要分析的像素就多达一百万个。深度网络的多个层连接的数量非常巨大,每个图像的连接就达几十亿甚至上千亿。训练这样的大型网络,需要数千亿的浮点运算。这样的巨大规模,让神经网络的训练变得非常缓慢
Ⅶ MAT多原链使用的异步排序技术是什么不太懂
所谓异步排序技术是相对于同步并行算法的。
同步排序技术就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数个任务,会有某个任务在某阶段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前一个任务完成运算后,它才能被激活,而在异步排序技术中就不存在这种现象,任务间的通讯是通过全局变量(共享数据)进行的。各任务间可不必等待输入,而是根据当前从全局变量得到的信息,可以不断地执行任务和中断获取数据。
因而异步算法可以带来地优点就是避免任务间的同步通讯开销,从而改善加速比。
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不同的运算,从而提升系统性能。
Ⅷ 深度强化学习 如何训练
多谢邀请。关于gym可参考我的知乎专栏帖子:强化学习实战 第一讲 gym学习及二次开发 - 知乎专栏。关注该专栏,可以学到很多强化学习的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下面正式回答你的问题:搞深度强化学习,训练环境的搭建是必须的,因为训练环境是测试算法,训练参数的基本平台(当然,也可以用实际的样机进行训练,但时间和代价是相当大的)。
现在大家用的最多的是openai的gym( github.com/openai/gym ),或者universe
(github.com/openai/unive),。这两个平台非常好,是通用的平台,而且与tensorflow和Theano无缝连接,虽然目前只支持python语言,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支持其他语言。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讲下关于gym的一些事情。
Gym的原理是什么?它是新东西吗?
在我看来,gym并不是完全的新东西,它不过是用python语言写的仿真器。对于仿真器大家肯定并不陌生。学控制的人都用过或听过matlab的simulink,学机械的人应该用过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gym在本质上和simulink,adams没什么区别。
如果把Gym,simulink,adams等等这些仿真器去掉界面显示(如动画显示),剩下的本质不过是一组微分方程。所以Gym,simulink,adams等等一切仿真器的本质是微分方程。比如,运动学微分方程,动力学微分方程,控制方程等。Gym在构造环境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构建描述你模型的微分方程。
我们举例说明:
Gym中的CartPole环境是如何构建的:
下面的链接是gym中CartPole环境模型:
github.com/openai/gym/b
在该环境模型中,最核心的函数是def _step(self, action)函数,该函数定义了CartPole的环境模型,而在该函数中最核心的代码如下:
图中方框中又是这段代码中最核心的地方,这两行代码便决定了CartPole的模型。简单的模型,通过手工推导便可完成。
那么对于复杂的模型,比如战斗机器人,各种大型游戏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专门的多刚体仿真软件了,这些软件背后的核心技术都是物理引擎。大家可以搜下物理引擎这个词,游戏以及各种仿真软件都要用到物理引擎,用的多的而且开源的物理引擎有:ODE, Bullet, Havok, Physx等。原则上来说利用这些物理引擎都可以搭建训练环境。Gym在搭建机器人仿真环境用的是mujoco,ros里面的物理引擎是gazebo。
下面针对你的问题,逐条回答:
1. gym中CartPole, MountainCar这种环境的构建原理是怎样的?
答:这种简单的环境只需要手动推导便可写出动力学方程,然后可以人为编写环境模型。只是,gym中除了给出了动力学方程,还加入了界面程序,将结果更直观地显示出来。
2. gym中的环境源代码能不能查看和修改?
Gym是开源开发工具,所有代码都可查看和修改。可以模仿gym已有的例子自己创建环境。Gym创建环境很方便,只需要编写你的环境模型,并将你的环境模型注册到环境文件中即可,至于如何构建新的环境,请关注我的知乎专栏,我会在后面讲一讲。我的专栏中深入剖析了gym并给出了创建自己环境的实例,强化学习实战 第一讲 gym学习及二次开发 - 知乎专栏。